浅谈中英礼貌的语用差异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种语言文化。
一、语音和语调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语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语音较为平板,发音相对单调。
而英文语音较为抑扬顿挫,发音富有变调和音节的起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语言韵律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文注重平衡和稳重,英文则更偏向于生动和变化。
学习者在掌握两种语言时需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避免因为语音上的差异而造成交流障碍。
二、词汇和语法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词汇量丰富,有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文言文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英文词汇则更加直接和实用,表达方式更加简洁。
在语法方面,中文重视主谓宾的顺序和修饰成分的多样化,英文则更注重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三、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讲究礼貌和谦逊;而在英文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诚,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待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和偏好。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习惯用语和语境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学习者需要通过对比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两种语言。
语言文化差异也为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了解和尊重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在表达方式、语气、礼节、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将就这些方面进行探析。
首先,在表达方式上,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方式通常较为直接,例如,“你吃饭了吗?”;而在英语中,通常会使用“how about”或“have you had your meal”等方式进行表达。
此外,在英语中,人们常常使用讽刺或幽默的方式表达,而这在中文中则较为少见。
其次,语气方面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也有所不同。
中文交际用语常常显得热情友好,例如“请问一下……”,“麻烦你了”,“请多关照”等;而英文中则更加注重礼貌,使用较多的是“would you mind”或“excuse me”的表达方式。
另外,在中文中,人们常常使用感叹句、祝福语等方式来表达情感,而在英文中则较少使用。
再者,礼节方面也是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一个重要差异。
在中文中,人们常常会用称谓加名字的方式称呼对方,例如“李先生”,“王女士”;而在英语中,人们更多地使用尊称称呼对方,如“Mr. Li”,“Ms. Wang”。
此外,在询问对方问题时,中文中通常会先问好,再进入正题,这体现了中文的尊重和礼貌。
而英文中则更直接,通常会直接问问题,比如“Do you have any plans for the weekend?”。
最后,由于中英文国家的文化差异,日常交际用语中的习惯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文中,人们常常会用“你吃饭了吗?”来问候对方;而在英文中,则常常用“How are you?”来表示问候。
另外,英国人在问候时通常会握手或者鞠躬,而中国人更多地习惯于轻握对方手臂或者拱手作揖。
综上所述,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在表达方式、语气、礼节、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提高沟通效果。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学习和理解这些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作者:陈琼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10期“入乡随俗”说的是要了解对方的习惯特性,才能更好的交流。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英汉文化的不同也是更好掌握英语学习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从礼貌用语中寻找差异。
礼貌用语是交际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恭维语和自谦语中英在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用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方国家在受到恭维和赞扬很少加以否定,以免显露出与恭维着不一致,令人难堪,所以当有人夸奖你事情做得好时,你应该说“Thank you!”.别人说你球踢得好,你应该说“Thank you!”,说你长得漂亮,你也应该说“Thank you!”。
但在我们国家,面对表扬却不能这么直率,对待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人们习惯用否认或者自贬的方式。
比如:“哪里,哪里”,“不行,不行”、“不敢当”、“过奖了”、“你抬举我”、“别损我了”,“我要是漂亮,天下就没有丑人了”等等。
学者拉里·阿·萨穆瓦说:“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的和肯定的价值观”。
西方人有生以来就受着全力竞争,努力争先的教育,他们极为重视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
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将自己从集体中突出出来,以求充分表现自己。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则强调群体意识,人们重视集体的作用,不喜欢突出个人。
因而在礼貌用语方面也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自谦习惯。
二、称呼语和角色语在中国,孩子一般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等等。
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等。
我们不仅使用表示血亲关系的名词取称呼家人、亲属,而且喜欢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朋友乃至陌生人。
比方说,把跟自己祖父祖母年龄相仿的男性叫爷爷,女性叫奶奶;将比自己父母年长的女性称为大妈或阿姨,男性称伯伯或叔叔;有时和辈分相同的人在一起,把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称大哥,女性称大姐。
礼貌原则的谦逊准则在中英称谓语中应用的比较
礼貌原则的谦逊准则在中英称谓语中应用的比较
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是指在称呼他人时要避免过于亲昵或自我标榜,让对方感到舒适和尊重。
在中英两种语言中,虽然有些相似之处,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中文中,常见的谦逊称谓包括“您”、“大人”、“阁下”等,这些语言表达显得尊重和客气。
而在英文中,虽然也有“您”的等效词“you”,但一般情况下更常用的是“Mr.”、“Mrs.”、“Miss”、“Ms.”等称呼,这些称谓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地位而非对方的年龄或性别。
其次,在中文中,经常使用的敬称中也包括“老师”、“医生”、“教授”等,这些称呼也是一种尊敬的表现。
而在英文中,这些职业的称呼更多的是直接使用其职称,如“teacher”、“doctor”、“professor”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尽管有些称呼听起来较为亲切,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也需要注意。
例如,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您”这样的敬称是较为合适的,而在亲密的场合中,使用“你”这样的称呼则比较恰当。
而在英文中,使用敬称也是一个细致入微的礼节,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称呼。
总之,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尊重和礼貌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
但由于文化和习惯的不同,称谓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我们应该在与他人交往时,灵活运用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尽可能让对方感到舒适和受到尊重。
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差异的探析就是比较英语和中文在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
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日常交流的有效性,来达到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首先,英语和中文在对话中开场以及邀请场景时表达的内容不同。
在英语中,人们可以通过“hello”来打招呼,“Please”来表示邀请。
而在中文中,这两个语句都可以用“你好”来表达,同时还会表达出关系的亲近度,例如“嘿,老朋友!”,也可以用“欢迎”来表示邀请。
其次,英语中对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有多种语法,而在中文中则比较单一,没有太多的变化空间。
例如,在英语中,“I'm tired” ,“I'm sleepy” ,“I'm exhausted” 都可以表达“我很累”的意思,而在中文中,只能用“我很累”这一语句来表达。
第三,英语和中文在日常交流中表达的情绪也不同。
在英语中,人们常常会采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比如“Wow!”,“Oops!” 来表示惊讶和抱歉,而在中文中这样的表达比较少,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表情来表达感受,比如用“:-)”来表达开心,用“:-(”来表达难过。
最后,英语和中文在日常交流中用于表示礼貌和敬意的词语也不尽相同。
在英语中,常用语句有“Thank you for…”,“Excuse me”,“I'm sorry” 等,而在中文中,这些表达则有所不同,比如“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等。
综上所述,英语和中文在日常交流中的差异有很多,但也有一些非常相似的地方。
不同的语言就像不同的文化,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和交流方式,通过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信息,并且更好的沟通交流。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摘要]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语用”,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的使用。
“语用差异”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中西方文化礼貌用语在谦逊与客套;招呼与告别;致谢;邀请和答复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 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1. 概述礼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是人类交际的基本社会准则, 是对交际行为的规范, 是一种进行得体交际的策略, 也是缩小话语冲突、维护社会平衡以及友善关系的一种方法。
表达礼貌的方式有很多, 其中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礼貌制约着语言的使用, 因此语用研究必然包括对礼貌的研究。
“语用”,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的使用。
“语用差异”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正如Leech在他的Principles of Pragmatics指出的那样,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提倡礼貌,重视礼貌。
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不相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礼貌观念及表达方式。
那么,英汉礼貌用语到底有何区别呢? 本文将试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1) 中西方两种礼貌准则;2) 礼貌用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差异。
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与相似之处,更进一步地剖析礼貌准则,从而在日常交往和跨文化交际中更加灵活地应用礼貌原则,使得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2. 英汉两种礼貌准则礼貌是维系人们成功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英汉语言中却存在不同的礼貌准则,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国情。
2.1 Leech的礼貌准则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了礼貌现象及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准则,不仅完善了Grice的合作原则,而且回答了一些Grice的合作原则不能解释的问题。
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 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 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中西方对待礼貌
中西方对待礼貌
中西方对待礼貌的态度和方式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语言使用:在西方,礼貌用语通常包括“请”、“谢谢”、“对不起”等,而在中国,礼貌用语可能更加复杂,包括“您”、“请”、“劳驾”等。
此外,在西方,人们更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
2. 饮食文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餐桌上分享食物,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个人用餐。
此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餐后清理餐具,而在中国,这可能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3. 社交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
此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和秩序,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互相尊重和礼貌。
总的来说,中西方对待礼貌的态度和方式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方式比另一种方式更好或更差。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以促进更好的交流和理解。
中英礼貌语使用原则比较
中英礼貌语使用原则比较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中英文明用语的使用原则存在不同之处。
一差异的表现1.称呼语不同在自称方面,中国人尊人贬己的传统使其被西方人称为“自贬系统”的谦辞。
谦辞用来贬抑自己或与自我有关系的人,以表示谦虚。
如“请教”、“鄙人”、“拙作”。
敬辞用以表示褒扬对方或是与对方有关的人,如“光临”、“惠临”、“光顾”、“惠顾”等。
对于他人的称呼,如医生、老师、经理等表示职业名称和头衔的词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多是mr./ms/miss,或直接直呼其名。
而且在汉语表示跟亲戚相关的称谓语比英语更加具体,汉语中的“叔叔”、“伯伯”、“舅舅”、“姑父”、“姨夫”在英语中都是用“uncle”一个词来表示,英语中的表示亲戚关系的称谓语比较模糊。
2.问候语不同中国人见面通常说“你好”。
对于比较熟的朋友通常以“吃了没有?”或是“去哪儿”、“干什么去”之类的话打招呼。
在打招呼的过程中,其实这几句话的字面含义几乎已经丧失。
但是很容易引起西方人的不解。
因为在西方国家,打招呼多以“hello”,或是“nice to meet you”等。
3.对赞赏和恭维的反映中国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会说一些自我贬低的谦虚话,如“哪里哪里”、“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这是我应该做的”对他人的赞扬客套一番,英美人会把中国人的“否认”看做是对自我的贬低,甚至会把中国人这种谦虚或自我贬低看做是自卑或言不由衷的虚伪。
所以西方人对待别人的赞扬一般都会说“thank you”以表示接受。
4.隐私语言的差异性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突出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强调集体的作用,人们不觉得有什么隐私,而西方人更加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力量至高无上,竭力摆脱对社会的束缚,不希望私事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在中国文化中,两个中国人见面会互相询问“你多大年纪了?”“你结婚了没有”等问题,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常常谈论天气、工作、业余爱好等话题,人们也可以较为自由、公开地谈论女人怀孕等话题。
礼貌原则的中英文化对比
称呼语与问候语的不同
称呼语不同 问候语不同 中西隐私语和禁忌语的差异
称呼语不同
由于受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传统伦理、血缘、 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讲究“长幼尊卑贵贱” 之分 。 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 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为 了表达一种尊敬,也会在称呼年长的人的时候冠 以X爷爷、X奶奶、X叔叔、X阿姨、X姐姐、X哥 爷爷、X奶奶、X叔叔、X阿姨、X姐姐、X 哥等称谓。在社会系统中,更是根据个人的地位、 职务等有着不同的称呼,如X老师、X经理、X 职务等有着不同的称呼,如X老师、X经理、X师 傅、X 傅、X医生等,很少出现直呼其名的现象。
汉语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指谓自己或与自己 )贬己尊人准则:“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 “尊”。例如称自己为“小弟”“下官”,称自己的妻为“贱内”, “尊”。例如称自己为“小弟”“下官”,称自己的妻为“贱内”,而称对方妻子为“尊 夫人”等。 (2)称呼准则: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称 )称呼准则: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呼语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称呼语必须体现尊重原则,是“上下有异, 呼语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称呼语必须体现尊重原则,是“上下有异, 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映。例如: 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映。例如:对比自己年长的人我们用尊 敬的语言,比如我们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 敬的语言,比如我们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而对比自己年幼的人往往没有这种等级差别。 (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视为是懂礼貌、有教养。其基本内容是 “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 这一原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 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我们为回避忌讳, 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我们为回避忌讳,对“死”字可以用“长眠”、“老了”、 “安息”等委婉语表达, “安息”等委婉语表达,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4)求同准则:这与“脸”、“面”有关。所谓求同,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 )求同准则:这与“脸”、“面”有关。所谓求同, 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 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 方的要求,赞同对方。像下面这组对话就违反了这一原则:“A:周六图书馆开门吗?B:只有 方的要求,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方。像下面这组对话就违反了这一原则:“A:周六图书馆开门吗?B:只有 白痴才会这么问。” (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 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少说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个原则反映 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 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 统思想。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英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委婉语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体现。
中文和英文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交际习惯,因此在表达委婉意思时会借助不同的词语和句式。
本文将对中英委婉语的对比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文和英文在表达委婉语时所采用的词语和句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文中常用“可能”、“或许”、“也许”等词语来表示不确定性,表达礼貌和谦逊的委婉态度。
而在英文中,则常用“perhaps”、“maybe”、“possibly”等表达方式。
中文中也经常使用“有点儿”、“有些”、“稍微”等词语来软化语气,表示委婉。
而在英文中,常用“a little bit”、“kind of”、“sort of”等词语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中文中常用反问句和倒装句来表示委婉,而英文则更多地使用附加句和条件句来表达这种含蓄的意思。
在中英文化差异中,还存在着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影响着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在中文中,面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常使用“我不太赞成”、“我有一点疑虑”等方式来表示对意见的尊重和保留。
而在英文中,则更倾向于使用“I am not sure about that”、“I have some reservations about that”等表达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立场和意见。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文化中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影响了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中英委婉语在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表达方式和对待问题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文化传统和交际习惯的不同,也影响了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交际中,对于中英委婉语的差异应该保持敏感,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和文化传统,避免因语言差异而引发交流障碍。
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时间度上。
首先,中英文在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会体现在日常交流中。
例如,英文中向别人表达谢意常会使用“Thank you”,表示对对方的感激之情。
而中文中,往往会使用“谢谢你”这样的称呼。
此外, 在表达赞赏时,英文中常会使用“Well done!”或者“Good job!”等, 表达对对方表现的肯定,而中文中,往往会用“干得好!”或者“你真棒!”等来表达赞赏。
其次,中英文的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英文中有“Yes, please.”这样的说法用来表示答应对方的请求,而中文中,则更多地使用“好的,没问题”这样的表达。
最后,可以从语言的时间度上来看,中英文日常交流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文中,一般会使用一种“开放性”的语言,表示礼貌,语气自然、随意,但把握住语气。
相比之下,中文中往往会使用一种更加“封闭”的语言,重视表达的准确性和精准性,把握住内容。
总而言之,中英文日常交流存在着诸如文化、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时间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日常交流中要注意这些差异,才能在日常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英文化问候语的差异
第三节:问候语的差异问候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见到朋友或熟人都理应打声招呼。
但中西方的问候用语却有所不同。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不注重中西问候差异,就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例如:词不达意,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
这就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解,产生尴尬。
这些都是我们应学会避免的。
在中国见面时,往往是这样打招呼的:“吃了吗?”(Have you eaten? Have you hadyour meal?).“你到哪里去?”(Where are you going?).“你在忙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 Areyou busy?).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1.按时间来打招呼,“Good morning (早安) !”、“Good evening (晚安) !”2. 谈近况“ How do you do (你好) !”、“How are you (身体好吗) ?”“What’s going on with you recently (最近如何) ?”、“How’s everything going (一切都顺利吗) ?”、“Long time no see. How are you (好久不见了, 你好吗? )”、“How is your husband\wife (夫人\丈夫好吗) ?”、“Is everything all right with the children (孩子们都好吗) ?”、“Have you been on holiday (最近休假去了吗) ?”3.谈天气,如“It’s sunny。
”或“what a bad day,isn't it?”“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here (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 ?”注意:对新结识的人一般以谈论天气为问候语。
或者以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为问候语例如: “Is this your first time to behere (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到我国来多久了) ?”、“Is this your first position abroad (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 ?”。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一、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与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
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
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
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
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
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引言:委婉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为了避免冲突和伤害对方感情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造成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这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并进行翻译分析。
一、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1.礼貌程度不同中文文化注重彬彬有礼,讲究以礼待人。
因此,中文委婉语常常通过比喻、递进等方式表达。
例如,“您多费心了”是一种委婉回绝的方式,表示不需要对方帮忙。
而英文委婉语则更注重直接表达,例如“I appreciate your help, but I'm fine on my own”(感谢您的帮忙,但我自己可以处理)。
2.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文委婉语常常使用表示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我想请教一下,您是否可以稍微改一下这个方案?”表示希望对方修改方案。
而英文委婉语则更直接,例如“Could you please make some minor changes tothis plan?”(请您对这个计划做一些小的修改)。
3.客套语的使用差异在中文中,客套语是一种常见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感谢他人时我们常说“不敢当”、“过奖了”。
而在英文中,直接表达感谢,例如“I really appreciate it”(我真的很感激)。
二、中英文委婉语的翻译分析1.情境适应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情境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
例如,当中文委婉语含有比喻或遥远的说法时,译者可选择在英文中使用相似的委婉语表达,而不是直译。
例如,“多费心了”可以翻译为“Thank you for your concern”(谢谢您的关心)。
2.保留原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努力保留原文委婉语的意思和情感。
为此,译者可通过转换语序、增加副词或使用语气助词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我想请教一下,您是否可以稍微改一下这个方案?”可以翻译为“Can I ask if you could make some minor changes to this plan?”(请问您是否可以对这个计划做一些小的修改)。
中英的身势语和日常交流用语在表达礼貌上的文化差异_王晓菲
摘要:英语和汉语有许多表达礼貌的方式,如都用丰富的身势语和对话交流来表达礼貌,但是在说英语的国家和中国,身势语和对话交流又有不同的意义。
这些不同的根源中,文化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对身势语和日常对话交流在表达礼貌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礼貌身势语日常交流中英文化差异一、引言本文将分析中英语言中表达礼貌的不同之处。
不同文化表达礼貌的方式不尽相同,笔者将从两方面展开分析:身势语和日常对话交流。
因为在不同语言环境下人们有着不同的身势语,理解中英身体语言透出的文化暗示将会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笔者主要阐述不同文化的身势语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中英身势语的差异,且着重从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姿势入手,并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折射出的日常交际礼貌用语的不同,因为礼貌用语在交际中是和身势语同等重要的。
二、中英在礼貌身势语上的文化差异(一)不同文化中面部表情和眼神在表达礼貌时的不同“脸被称为‘情感的器官’,因为我们总能由一人的面部表情读出其心之所想。
脸能充分显示我们个人和周遭人们的想法。
在所有的非语言表达途径中,脸是人们情感最重要的播报者”。
可看出,脸对于人类意义重大,也是交流者应把握的基本元素之一。
而鉴于不同文化对待某一事物的传统及影响有差异,自然表达的面部表情意义也不同。
其中一个面部表情是伸舌头。
当一个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合适或自感尴尬时,他往往会一边伸舌头一边缩脖子,特别是女孩和小孩子会这样做。
但美国人不这样,他们认为伸舌头是表示轻蔑、嘲弄或粗鲁的行为。
另一个面部表情是微笑。
微笑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总的来说,它被用来表达友好、赞允、满意、愉悦、快乐、欢喜,但不同文化中的微笑意义也有出入。
在跨文化交际中,亦存在许多由微笑引起的误解。
比如,当一个英语国家的人在停放自行车时,自行车意外歪倒,这时如若有一中国人在旁笑他,他感到的是尴尬和生气。
“这样的笑声,当然无意冒犯。
它可以包含多种意义:‘别较真’,或者‘算了,这没什么’,或‘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等等”。
中英称谓语的礼貌原则对比
中英称谓语的礼貌原则对比摘要】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中英两种语言都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反映到日常交流和会话的各个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中英两种语言在礼貌原则指导下反映在称谓语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称谓语;礼貌原则;对比 1. 中英礼貌原则对比礼貌原则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关于礼貌语言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少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
1.1 Leech的礼貌原则 Grice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指出言语交际双方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在交际中会遵循合作原则。
如果说话人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听话人应该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隐含含义,即会话含意。
合作原则虽然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它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
为此,英国著名学者Leech补充,丰富和发展了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系统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他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弥补其不足。
礼貌原则主要包括6个方面: 1.1.1 策略原则(Tact Maxim)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1.1.2 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1.1.3 赞扬原则(Aprrobation Maxim)即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
1.1.4 谦虚原则(Modesty Maxim)即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1.1.5 赞同原则(Agreement Maxim)即尽量缩小与他人的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相同之处。
1.1.6 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即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礼貌用语比较随着中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强,人们的生活也都在不同层面上收到了冲击。
在中英文的交际过程中,更是由于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文化差异的影响导致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传播以及人际交往出现了种种障碍。
然而,这些障碍表现为什么样的形式呢?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具体的文化内涵呢?是否存在相似点?这对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
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有时候不遵循合作原则,而倾向于让听话者来猜测其言外之意。
这样的现象无处不在,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
人们总倾向于以一种合适的表述方式来达到理想的交流目的,通过这样一些委婉的语言习惯,可以规避语言过于直白对说话者和听话者带来的伤害。
这样的日常交际用语叫做“礼貌用语“。
英国学者Leech已经提出了有关理论,即礼貌原则,来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弥补。
它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接下来,我将以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为例,进行分析对比。
礼貌用语中的问候语与人进行交流的第一步就是打招呼,打招呼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礼貌与否。
在中英文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也总是使用截然不同的打招呼用语。
下面是一些例子:Hi. /Hello.How are you? / How do you d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你好。
/您好。
早上好。
/ 中午好。
/ 晚上好。
吃了吗?干啥去?你干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在表示单纯的你好。
早上好。
等最简单的打招呼用语时,两种语言不存在语意差别。
但是在一些更接地气的打招呼用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说话者问出的问题非常具体但又不要求听话者作出具体的回答。
只是因为人际交往中较之于英语文化多了一个和谐准则。
人们倾向于以一种言语的关切来表示和善,热络和对听话者的关心。
从而构建出关系紧密,没有距离感的说话氛围。
因此,我们不能就字面意思机械翻译,那样反而会破话会话语境,使原本的交际功能丧失。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委婉语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常用于礼貌、表达委婉情感、避免冲突等。
中英文委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接下来将对比分析中英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1. 礼貌用语在中文中,我们常用“请”、“谢谢”等字眼表示礼貌。
例如:“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谢谢你的耐心等待。
”等等。
在英文中,礼貌用语包括“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
“Excuse me”可以用于请求别人的注意或道歉,例如:“Excuse me, can I have a moment of your time?”“Please”表示请求或提醒,例如:“Please be careful, you might trip over that.”“Thank you”则表示感激之情,例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2. 否定语气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不太好”、“有一点点问题”等词语来表示否定。
例如:“这道题我不太会。
”、“这个方案有一些小问题。
”3. 婉转拒绝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抱歉,我有其他的事要忙。
”、“我需要考虑一下。
”等方式婉转拒绝别人的请求。
在英文中,可以用“Sorry, I'm tied up at the moment.”、“I'll need to think about it first.”等方式婉转拒绝别人的请求。
4. 委婉表达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可能不太适合你”、“我的看法与你略有不同”等方式去委婉表达我们的意见。
5. 推销语在中文中,为了表现自己的自信和实力,会使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语言,如“我们公司产品最好”、“我们的服务最专业”。
总体来说,中英文委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情感,并体现尊重、礼貌、文雅等。
在实际交流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委婉语,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对话对象。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而在英文中则更多地使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来表达委婉之意。
此外,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场合、语气和目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英文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1.表达场合在表达场合上,中英文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见于礼貌场合,如商务会议、婚礼、葬礼、生日宴会等。
在英文中,委婉语也常用于礼貌场合,但更多地用于表达不好的消息或请求时,例如道歉、拒绝、讨论敏感话题等。
2.表达语气中英文委婉语在语气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平和的口吻表达,不会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在英文中,委婉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比如伤心、生气、失望等,以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感受。
3.表达目的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目的上也存在区别。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用于掩饰客观事实或在避免伤害他人的同时传递特定的信息;在英文中,委婉语则更多地用于缓和紧张气氛、调解冲突或避免争吵。
4.表达方式中英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文委婉语多采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例如“真的不方便”、“人比较多”等;而英文委婉语则常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的方式来表达,例如“Do you think it might be possible...”、“Could you possibly...”等。
总体而言,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语气、适用场合、表达目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方式,以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称 呼语 的语 用差 异
中西在 问候 、 感激 、 邀请 、 告别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中国人 E t 常见面时总要问 : “ 你吃了吗?”或者 “  ̄ U S I UL 去 啊?” 这些都只是客套话或 打招 呼, 问与答双方都不会把它们 当 成 真正 意义上 的问题 。 但如果见 面时 问西方人“ Ha v e y o u e a t e n ? l ” 他会 以为你要请他们吃饭或者其他什么 目的 。西方人见面一般
礼貌作 为一种普遍 的社会现象 , 存 在于各种各样 的文化 中, 对于维护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制造和谐 的交谈气氛都起 着重要的 作用。 由于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文化 , 不同 民族在表达礼
S t ud e nt :No ,n o , no t a t a l 1 .
很 大 的差 异 。
“ T h a n k y o u ” 和“ S o r r y ” 在 英 语 中 使 用 频 率 远 远 高 于 汉 语 的
在 中国传统 的家庭 中要严格 的遵守 “ 长幼 有序 、 男女 有别 、 亲属分 明” 的称呼原则。晚辈称 呼长辈 时 , 就应该礼貌地 以辈分 称谓来 代替姓名 称谓 , 比自己长三辈 的有 “ 曾祖 父 、 曾祖 母 ” ; 长
称 呼语是 日常人 际交往 中经常发生 的沟通人 际关 系的信号 和 桥 梁 ,它 最 能 明显 的反 映 出说 话 人 之 间 的社 会 关 系 和社 会 地 位。 见面时给予合适的称呼不仅有 助于双方保持进一步 的接触 , 而 且 还 能 增 进 相 互 之 间的 理 解 和 友 谊 。然 而 由于 血 缘 关 系 和社 会结构等方 面的差异 的存在 ,中西方在称呼语 的使用方 面存在
行 为的异 同点及 常见的语 用失误 , 使 大家进一步 了解语 言只有在一定 的文化 背景 下及语 境 中被正确使 用, 才 能体 现
出它们的交 际价值 , 这对我们 的 E l 常交 际、 英语教 学及语 言研 究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 关键词 : 英汉语 言; 礼貌用语 ; 礼貌准则 ; 语 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 H 3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3 0 — 0 0 7 5 — 0 2
际关 系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通 过 对 英 汉 礼 貌用 语 进 行 比较 研 究 , 会
束, 强调 集体作用 , 人们不觉 得有什么 隐私 , 甚至人们会认 为朋 友之间询问隐私是为 了表示热情 、 关心及礼貌 。 而西方人强调个 人主义 , 个人利益至高无 上 , 竭力 摆脱社会 的束缚 , 不希 望 自己
h a v e a n y b o y f r i e n d ?这令她十分尴尬 , 不得不含糊其辞 , 顾左右而 言。由此可见 , 西方人很重视 “ 个人 隐私权” , 不喜欢别人问有关 个 人问题 , 像“ 结婚没有” 、 “ 多大 了” 、 “ 有几个 孩子 ” 等。
( 四) 交 际语 的语 用差 异
促使英语学 习者在跨文化交际 中减少语用失误 ,通过使用 得体
的 礼貌 用 语 达 到有 效 交 际 的 目的 。礼 貌 用 语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交 际
方 式 ,英语学 习者应该尽可能 了解英汉礼貌用语各方 面的交际
的事暴 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 例如 : 某高校聘请 一位 外籍女教师来 开设讲座 , 在 自由提 问时 , 一位女 生问 : A r e y o u m a r r i e d ? D o y o u
2 0 1 4 -1 1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T 浅谈 中英礼貌 的语用差异
龚轶琳 邹云卿
( 江西省 崇仁 师 范, 江西 抚 州 3 4 4 2 0 0 )
摘 要: 由于汉英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 统和风俗 习惯 , 人们 的生活方式 、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 、 语 言 习惯等都有很 大的差别 , 许 多 日常行 为在 两种语 言的 交际活动 中也存在 明显的文化差异 。文章 旨在通过 对比分析 汉英文化 中褒奖
互 相打招呼问候“ Hi ” 、 “ H e l l o ” 或“ H o w a r e y o u 7 .” , 正 式 一 点 场 合
用“ G o o d mo r n i n g ” 、 “ G o o d a f t e no r o n ” 或“ G o o d e v e n i n g ” 等。
按照汉语思维 习惯于外 国人交流 , 外 国人会把 中国人 的“ 否 认” 看作是谈话人的无 礼 , 或者把表示谦虚 的 自贬看作是 自卑或 言不由衷的虚伪 。反过来 ,中国人也会把外 国人 的一 贯“ T h a n k
貌言语 和行 为时就会有不 同的方式和行为 ,他们对礼 貌用 语的
理解总是会对 文化 的有效传播产生影响 ,甚 至可 能引起不 成功 y o u ” 的应答方式看作是他们不够谦 虚。 的跨文化交 际。 同时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 是人类社会的普遍 ( 三) 隐 私语 的语 用差 异 现象 , 也是人类活 动的准绳 , 它对维护社会 和谐 、 保 持 良好 的人 中 国人 的人 际关 系突 出社 会 性 ,强 调 社 会 群 体 对 个 人 的约
差异, 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 彼此 的尊重 和成功 的交流 。
一
、
英汉礼貌用语 的差异
中英两种语言不仅在语言系统 、 结 构方面有很大 的差异 , 在 语用方 面也受 到文化 因素 的制约 , 文化 背景 不同的人 , 在表 达礼
貌语言 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不 了解差异可能会导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