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f7d7d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f.png)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依次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 2、探讨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学生小组探讨。 ⑵班级师生共同探讨。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第10页 共15页
起来。” (“这庄重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用“庄重”和 “宏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特别庄重、肃穆、雄 壮、宏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 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 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 地的意思,又使语言特别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 跃起来”,“欢跃”,欢腾跳动。毛主席的宣布,振动了全中国, 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烈、无比骄傲,它表明中国 人民从今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 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实行开国大 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宏大历史意义,是对学 生进行革命传统教化的好教材。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开国大典》 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爱。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相识 5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 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漂流、汇合、庄重、宣告、 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_的宏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烈、骄 傲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依次。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46721387c24028915fc3e8.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实行的顺序叙述。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准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2、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查找相关开国大典的课件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部分词意,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在这个部分,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个基本了解)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2、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https://img.taocdn.com/s3/m/1ebb446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0.png)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开国大典》。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开国大典》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况,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领导人的伟大形象。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朗读和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词汇含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如制作课文情节海报或进行角色扮演。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5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和语感。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5.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课内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扩展对历史的了解。
6.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纪念地点,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e73a1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3.png)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
2.看图说话: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比较引疑: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三、重点研读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2)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朗读、理解)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1)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2)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3)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
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案(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案(共计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403f8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d.png)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案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开国大典》这一内容编写的。
《开国大典》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内容;2.理解《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内容1.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2.细致分析《开国大典》的主题和结构;3.分享《开国大典》中的经典语句和人物形象。
活动安排1.观看《开国大典》相关视频资料;2.小组讨论,分析《开国大典》中代表性的语句和情节;3.阅读相关教材,理解《开国大典》的核心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1.分析《开国大典》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2.探讨《开国大典》对当代中国的影响;3.鼓励学生表达对《开国大典》的个人看法。
活动安排1.分组展示对《开国大典》的研究成果;2.辩论赛:探讨《开国大典》对国家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写作:撰写《开国大典》读后感。
教学反馈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开国大典》课程的接受程度和收获。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和课堂讨论可以增进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结束语《开国大典》是一部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作品,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们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爱国情怀。
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精选3篇)
![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d2a1d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2.png)
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精选3篇)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篇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清课文顺序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气氛以及人们当时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在品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思路:“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比如课文第七自然段,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1e8f3da21614791711284a.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幺,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幺?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幺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幺?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专注下一代成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c2374ebd64783e09122bc2.png)
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2、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查找有关开国大典的课件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部分词意,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个基本了解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2、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感受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感受大典的盛况1、练习分段⑴学生默读思考,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学生讨论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合作研读,体会情境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1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或是一名群众,当时的哪一个场景让你终生难忘?2根据选项,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内说说当时的情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52b2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5.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96d7337e21af45b207a828.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三篇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授(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二一、学习第二部分。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https://img.taocdn.com/s3/m/5c6c127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5.png)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开国大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及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情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开国大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及意义。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及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开国大典》,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请教同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分组朗读,相互交流感受。
(3)教师组织学生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开国大典》。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小练笔。
3. 调查家庭成员对新中国成立的了解,分享调查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4. 学生对开国大典历史意义的认知和爱国情怀的体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eec3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8.png)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讨论、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革命先烈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开国大典》(节选)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3.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2)提问:什么是开国大典?它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2)重点讲解开国大典的仪式和意义。
4. 小组合作:(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是否全面达成教学目标?(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是否有了深刻理解?2. 反思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2)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反思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是否讲透?(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认识是否全面?4.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补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收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的更多细节。
3.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30e8a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f.png)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点课文。
课文以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喜悦心情。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但在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方面还需要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庄严”、“宏伟”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能力;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进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2fc2d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b.png)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
(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
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5、指名生读。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f9d2f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0.png)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2)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通过分析课文,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习兴趣。
(3)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国家领袖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3)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2)对《开国大典》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猜测课文可能涉及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2)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70f0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9.png)
《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篇1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1、出示句子: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aca83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b.png)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国大典》的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内容: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2.1 《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2.2 《开国大典》的仪式和活动:升国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领导人讲话等。
2.3 《开国大典》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仪式和活动。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3.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献等方式,了解《开国大典》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仪式和活动。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5.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仪式和活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视频播放设备、文献资料、黑板、粉笔。
6.2 学具:笔记本、笔、学习资料。
6.3 准备:教师在课前将文献资料和视频准备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开国大典》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7.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仪式和活动。
7.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教师巡回指导。
五年级1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五年级1语文《开国大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db2089bceb19e8b8f6ba19.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华容县东山镇洪山头中心小学刘梅生一、引入课题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同学们想了解当时的盛况吗?播放录象:新中国的成立。
二、自主学习历史性的盛会。
随着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个提议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响应。
示图,师并板书:历史性的盛会。
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做出了哪些主要决定?生看书了解。
师生交流订正,师:会议涉及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开基立业的大事。
师示图,问:国旗、国徽,各有什么象征内容?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国旗和国歌的内涵。
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汇聚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国徽和国歌把海内外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每当人们看到高高飘扬的国旗、仰望金光闪闪的国徽、唱起催人奋进的国歌时,无不精神振奋、充满骄傲和自豪。
开国大典。
师示图,问:同学们见过这幅图画吧?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画反映的情景?生回答,师板书:开国大典。
生文图结合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生交流开国大典的盛况,师适时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说出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师总结意义:开国大典,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
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真正的主人。
播放录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三、总结内容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每一位中国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半个世纪前,那一个“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开国大典。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194b1e856a561253d36f33.png)
2、理解课文内容,指引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民众的反响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出生而非常激动、骄傲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1、理解课文内容,指引学生感觉人民民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急迫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出生而非常激动、骄傲的感情。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发问师谁来谈谈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次序写的 ?要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 学生回答,师课件指引学生回首过渡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开国大典,一同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穷欢乐,去感觉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吧 !二、新授一学习民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领会你从中感遇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 ,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诵。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民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领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民众的热切盼望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此刻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 自然段,画出描绘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民众的反响的句子。
并思虑从中你感觉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虑。
3、集体沟通。
三、讲堂总结。
四、练笔。
假如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如何描绘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觉。
想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通告→阅兵式→民众 * 。
简要表达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 经过剖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尽?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单 ?意会文章按事情的发展次序、要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述的写作特色。
1教师合时指引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受检阅的队伍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好多。
2联系上下文谈谈句子的含义,领会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课堂互动与学生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课堂互动与学生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b1de8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3.png)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导言:《开国大典》是一部展现新中国成立历程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重要成果。
本教案设计中,我们将针对该影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历程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和课堂互动,提高其历史思维和策略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加深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介绍。
2.影片的主要内容以及影片中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介绍。
3.《开国大典》给国人带来的深远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看影片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讲授式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新中国历史的背景和对各个人物的剖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开国大典》。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开国大典》简介(20分钟)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给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
第三步:影片观看和课堂互动(60分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时停下来,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对影片的看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就《开国大典》中涉及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
第四步:新中国成立后的挑战和困难(20分钟)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困难,以及通过贸易和外交来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5分钟)让学生给出自己对新中国成立的看法和对本节课的总结,以及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追忆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五、家庭作业:1.观看相关的历史影片,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2.写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qing。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