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苏教版三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0.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0.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0.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自主探究并总结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周长的计算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活动材料。
2.学具:学生分组活动材料、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公园、学校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边界是什么?如何测量它们的边界长度?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周长,并明确周长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周长知识测量和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
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教学准备:学生的认知准备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
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习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剪枝的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2、师:你们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评析:巩固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精读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相关的段落,估计学生对春季进桃园会比较感兴趣)(一)精读第四自然段1、交流谈话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谁来说,你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生(1):我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很美。
生(2):我也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引来了无数的蜜蜂,我喜欢小蜜蜂。
生(3)春天里小朋友们都来了,很热闹。
所以我喜欢。
………2、启发想象师:告诉你们吧,我呀特地从王大伯的桃园为大家拍摄了一部分景象,想看吗?(想)可是照片在冲洗的过程中出了点麻烦,我没能给大家带来。
怎么办呢?同学们我有个办法,你们来猜想一下老师拍摄的景象好不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猜出来!学生猜想生(1):我想老师一定拍摄了红云片片的桃园。
师:你猜的可真准啊!生(2):您拍摄的桃园的桃花一定美极了!师:我还拍摄了很多镜头呢,有从远处拍的,近处拍的,高处拍的,等等。
(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一起看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送查阅!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难〞,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录音,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朗读词语,认识多音字“难〞,理解“汲水〞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段1、情景展示,教师描述:(出示图片)它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吗2、学生交流3、比拟理解水上飞机和轮船的不同。
4、指导朗读。
5、这条船真是与众不同啊,那当小海鸥发现了这条奇怪的船,当时是怎么想的呢6、指导朗读。
7、小海鸥感到奇怪,所以——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
理解“究竟〞的两种意思,并有其造句。
(二)学习第二—六段1、同桌合作,演一演小海鸥和水上飞机,分角色读好它们的对话。
边读边想:他们俩的对话让你明白了什么3、谁愿意来做小海鸥和水上飞机,读读它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读提示语。
指导朗读。
4、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5、是呀,海上救护机的本领真大呀,小海鸥挺佩服他的。
6、男女生各扮演水上飞机和小海鸥,师旁白。
(三)学习第七段过渡:还有更让小海鸥和大家吃惊和佩服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第七段,分别给各种水上飞机取个名字,并简要地概括他们的本领,并完成表格,由组长负责记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周长是多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周长的概念。
•掌握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导入一些简单的周长计算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并展示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自行测量并计算周长。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周长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周长。
3.教师示范教师随机选取几个不规则图形,讲解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并现场演示。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不规则图形,自行测量并计算周长,然后把所得到的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找出其中一组计算错误的地方并进行讨论。
5.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周长计算的题目,学生自行解答并相互交流讨论。
6.巩固训练学生自行整理所学知识,并辅以习题训练巩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示范,易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时间限制,课堂练习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课堂互动和个性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1、生命离不开水2、观看水3、奇妙的水4、地球上的水教学目标:1、熟悉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苏教版三班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试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比较各种物体中的含水量。
教学预备:橘子或西红柿或苹果、其他蔬菜等。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熟悉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全部的生命都必需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生命之源——水。
(板书课题)二、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由于有你,小草变得嫩绿;由于有你,鱼儿游得欢畅;……由于有你,地球才这样漂亮。
同学写完后,让写得美丽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同学热忱。
三、了解水的作用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美丽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很多方面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依据同学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其次课时一、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1、动动手。
想多种方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试验。
3、小组争论: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二、活动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A人体65%是水;B鸡蛋76%是水;C鱼85%是水;D蔬菜90%是水。
2、试验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看,并做好观看记录。
把观看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三、小结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培育着地球上全部的生命。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探究物体的重量和轻重感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探究物体的重量和轻重感。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识物体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并学习运用工具称量物体的重量。
2)初步认识物体的重量与大小、形状等无关,认识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可通过比较轻重感受区分。
3)掌握称量物体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2.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2)注重学生手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态度目标1)正确、尊重地对待物体的重量和轻重感受。
2)积极参与物体重量和轻重感受的活动,喜欢科学实验和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物体重量的标准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学习使用工具称量物体。
2.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可通过比较轻重感受区分。
三、教学过程:1.开始活动:通过品尝不同蛋糕的重量和体积,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学习轻重感受,也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同物体的重量。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意见,然后讨论物体和容器的实际重量和外观重量之间的区别,强调学生需进行实验和观察。
2.引入知识:了解物体的重量单位,进行讨论和问题解答,并探究维度边界(如何称量较小或较大的物体成为问题,如何准确称量?)。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不同的物体、容器和称重仪应用不同的量程。
实践中强调学习称量物体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3.知识点扩展:给学生看演示视频,让学生观看称量物体的操作和测量实验,强调测量的重量单位是克和千克,并提醒学生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
4.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记录下称重数据并进行对比。
这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感知的理解,同时揭示学生对图表和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
5.练习提升:让学生完成一组光彩夺目的活动,并使用已获得的知识来标识箭头所指向物体的轻重感。
这些练习可以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物体重量与轻重感知。
四、教学总结:本单元主要探究物体重量和轻重感的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重量单位及其区别,学习使用工具进行称量,同时可以通过感知比较至于轻重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通用8篇)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通用8篇〕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通用8篇〕最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展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拟和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才能,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创设情境老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
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
(出示课件)。
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2、理解学习起点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理解?指生答复。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理论,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3、谈话揭题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1、搬一搬(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老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
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
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龚小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
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安排表
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安排表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 目标:了解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音乐传达情感- 教学内容:-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音高、音色- 调式的认识:大调、小调- 利用乐器和身体发声表达情感- 教学活动:- 听取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讨论和表达其感受- 教唱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用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 鼓励学生尝试演奏简单乐器,如手鼓、铃铛等- 利用身体语言和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感第二单元:音乐与自然- 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并了解音乐和自然的关系- 教学内容:- 音乐作品与自然景色的联想- 动物的音乐特征- 自然界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活动:- 欣赏描绘自然景色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听取模仿动物声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尝试模仿并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观察自然界的节奏和旋律,与学生一起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第三单元:音乐与社会- 目标:通过音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并培养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 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音乐的社交功能- 教学活动:- 听取不同国家的传统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特点- 通过合唱和合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组织音乐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他国音乐第四单元:音乐与故事- 目标:通过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音乐和故事情节的结合- 利用乐器表达故事情感- 教学活动:- 听取配合故事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利用乐器演奏配合故事情节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故事情感- 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第五单元:音乐与游戏- 目标:通过音乐与游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集体合奏和合唱的训练- 教学活动:- 进行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技巧- 组织集体合奏和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能力第六单元:音乐与艺术- 目标:通过音乐与艺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教学活动:- 听取音乐与视觉艺术作品的结合,帮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妙- 利用音乐配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舞蹈表演能力- 鼓励学生根据音乐创作简单的视觉艺术作品以上为《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安排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安排。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过程与方法:
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和液体。
难点: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教学方法措施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教学具
准备
PPT、挂图、实验仪器、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认识固体1
2、认识液体2
3、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
4、把盐放到水里2
材简析
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本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DOC)
结合对课文的初读,自由交流
引导探索
捕捉生成
一、第一自然段
1、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答,提醒学生用上“因为……所以……”
2、根据学生的回答,突出两个词语,板书:称霸一方兴风作浪
3、指导理解“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这两个词语。
读到“兴风作浪”这个词语,你眼前仿佛看到怎样一幅画面?
表面沙漠黑黝黝迷惑湖泊
瞧富翁波光粼粼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激发情趣
唤起欲望
1、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看图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蒲公英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蒲公英的样子
齐读课题,
引导探索
捕捉生成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10哪吒脑海
1段为什么闹兴风作浪独霸一方
2段搅龙宫
2-4段怎样闹3段死夜叉
4段降服三太子
5段闹得结果过上太平日子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激发情趣
唤起欲望
1、放歌曲《小哪吒》。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中唱到的小英雄是谁呀?(板书:哪吒)
2、大家对哪吒都有哪些了解呢?谁愿意来说一说?(相机表扬)
白板授课
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憨厚可爱(哈哈大笑)(点心师)
小牛-----保存------勤俭节俭(点点头)(保管员)
小猴-----全种下地------聪明能干(兴奋)(精打细算)
教学激发情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
同时,通过计算周长和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原理,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教室、书本、桌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让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卡纸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测量它们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童话讲故事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为“故事篇”,共安排了《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三篇课文,其中,《蒲公英》《三袋麦子》为童话故事,《哪吒闹海》为神话故事。
《蒲公英》一文语言生动活泼,以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慈爱耐心的太阳公公,和三颗有着不同人生追求和命运的蒲公英小种子;《三袋麦子》通过对小猪、小猴、小牛三个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突出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哪吒闹海》重点抓住哪吒三次闹海时的动作,表现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的精神。
三篇课文都是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根据这三篇课文的特点,结合学段训练目标和实际学情,我们把“学童话,讲故事”作为本单元“语用”主题和训练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生字和二类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关注“绒”“嘱”“惑”等字的写法。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嘱咐”等词语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读懂课文主要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使用“”“()”“?”等做记号的方法来预习课文。
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抓住关键词句,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的顺序,练习复述、讲述故事。
4.展开想象,结合生活体验,根据提供的图片,模仿文本,学编简短的童话片段。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学段到中年级学段的过渡阶段,虽然前面已经历了两个单元的引领,但绝大多数学生依然没有自主预习的能力,预习过程中仍需要老师结合预习单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指导,逐步培养自主预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组课文均为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适合学生复述、讲述。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谁的本领大》《乌鸦喝水》《沉香救母》等不少这样的故事,对于这类课文已经有了初步感知的能力,能很快进入文本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
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还不具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我与自然”,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与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学会观察自然,积累自然美景的描绘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落叶》、《小松鼠的冬天》2.习作:《秋天的童话》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描绘的秋天景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5)作业布置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描绘自己家乡的秋天。
2.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声音。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描绘的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4)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秋天的声音的描绘。
(5)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秋天声音,进行观察和描绘。
3.第三课时:《秋天的落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落叶。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描绘的秋天的落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4)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秋天落叶的描绘。
(5)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落叶,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描绘。
4.第四课时:《小松鼠的冬天》(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松鼠的冬天生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复述课文《蒲公英》、会讲述课文《三袋麦子》。
3、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7个字只识不写。
4、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5、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6、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已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7、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8、对照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9、进行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0、学写毛笔字:点。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及43到45页的单元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学习多边形的开始,认识其特征,不仅是学习本单元周长计算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另一方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其他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并掌握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为使周长的含义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教材中没有给出抽象的周长定义(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叫做他的周长),而是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经历由具体实物某个面的边线长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抽象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练习,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共5课时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2.认识周长………………………………………………………1课时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课时
4.练习六…………………………………………………………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