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论文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摘要: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进行了探讨, 分别介绍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隔震或减震措施, 并对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减震技术作了阐述, 指出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抗震问题,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关键词:抗震措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抗震问题、是否合理的运用了相关的抗震措施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关于建筑物抗震问题的研究也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从世界建筑设计领域和我国建筑设计领域来看,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我国连续发生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地质灾害以后, 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一直以来, 我们在建筑设计中有关抗震都是坚持了“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原则, 虽然设计方面在抗震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在地震中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问题而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的例子, 分析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施工人员从思想上不够重视, 存在侥幸心理, 偷工减料, 私自修改设计方案, 没有真正将抗震措施落到实处。
在这里,我们对建筑设计中抗震的基本类型、主要措施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研究, 以期和同仁交流学习。
建筑结构抗震措施的衡量标准对于性能的要求,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有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种是以损坏的程度来描述,另一种是以用途的重要性即抗震设防分类来描述。
建筑结构中的损坏程度划分为不损坏和属正常维修下的损坏、可修复的破坏和倒塌;抗震设防分类则氛围甲、乙、丙、丁四类。
对某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现行规范给出了正常维修和倒塌的层间变位角作为定量指标。
对于不同的设防类别,先行规范规定了不同的抗震措施,如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要比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提高一度。
按规范提高抗震措施后,在遭遇到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由于地震作用步提高,乙类建筑毁坏程度比丙类建筑要轻些。
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思考
1 抗震 设 防 目标 与 抗震设 防水准
新的 G 0 1 0 1 B5 1 — 0 建筑抗 震设计 规范 , 2 0 0 2 于 0 1年 7月在全
规定 的 目标可靠度 。
由于结构抗震可 靠度 中包含 了场地 可能遭 遇的各种 强度 地
以 国颁 布,0 2年 1月 1日开始 执行 ,d 0 1—01规范 在技术水 震动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 目标可靠度进 行抗震设 防时就不必 20 C350 1 0 2 小震 ” 中震” 大震” 从而也就 避免 了为解决 该问题 “ 和“ , 平和文字表达等方面较 G3 1.9规范有很 大提高。我 国 G J1— 再去区分“ I 18 J B 1 所产生的各种困难。结构抗 震可 靠度 的大小 同结构 服役期 限 的 8 规范提 出、 B5 0 120 规范继 续沿用 的“ 9 G 0 1 .0 1 三水准 ” 的抗震设 它不仅 描述了结构建造完成前规划 、 设计 、 施工等过程 防思想及 “ 两阶段” 设计 步骤 , 实现 这一抗 震设 防 目标 时 , 在 仍有 长短有关 , 中的安全性 , 而且考虑 了结构 服役 过程 的安全影 响 因素 , 因此采 些问题需要认真探究 。
别 。而三水 准抗震 设防标准 显然 没有 体现 这些 差别 。3 现 行规 3 建筑 类别 与抗震 等级 ) 范 的抗震设防水 准偏 低。 当前 , 国 的抗 震设 防水 准确实 偏低 。 我 钢筋混凝土结构按 G 0 1—0 1规范进 行抗震设计 时 , B 5 0 12 0 首 在 周 期 0 5S , 国 规 范 比美 国 UB . 处 我 C和 欧 洲 规 范 小 2 %左 右 , 先应根据其重 要性按 规 范确 定该 结构 的建筑 类别 , 其 是属 于 0 看 在周期 1 0S , 5 %左 右 , 期 大于 2 0S . 处 小 0 周 . 以后 , 国和美 国 甲、 、 、 我 乙 丙 丁四类建 筑中的 哪一 类 , 然后再按 规范 的有 关规定 确 规范 比较接近 , 欧洲规范 取值较 小 ; 在周期 0 5s . 范 围内, 定该结构 的抗震等级 。对于钢筋混凝 土结构 , . ~2 0S 只有 确定 了建筑 类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研究探讨
计
方法值得深入的研究。
1 结构 抗震设 计 内容
符
螫 求
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 , 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要准 确地预测建筑物遭遇地震的特 I 生 和参数 , 尚难以做到。在建筑抗震理 论未达到科学严密的今天 ,单靠计算很难使建筑具备 良好的抗震能 力。因此 , 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 I . I 避免抗震危险地段 ,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 、 地基和基础。在进 行设计时, 应根据工程需要, 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出现了很多新的难题。
本文在分析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因素的基础上,就建筑机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几点拙见,旨在与同行共同那个切磋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影响因素abstrac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there are many new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 the buildings aseismic effect, on a basis of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institutions puts forward some humble opinion, with counterparts to discuss common the contested.keywords: high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influence factors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影响因子分析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明确建筑物抗震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面,将从建筑结构本身的设计效果、施工材料和施工过程以及建筑场地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抗震效果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建筑物若要达到抗震目的,无论点式住宅或是版式住宅,都必须进行合适的结构设计,保证抗震措施合理,能够基本实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这样的目标,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建筑结构建造材料和施工过程建筑结构的材料是影响抗震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这样一点:在一般情况下,地震对建筑物作用力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成正比。
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若干问题
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摘要】现如今,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抗震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它和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有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贯彻落实相应的抗震规范。
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的含义以及受地震作用的影响导致房屋倒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的方法以及提高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进加以详细阐述。
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法;有效对策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问题以及是否应予了抗震措施问题都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生产以及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建筑抗震问题的研究近几十年,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在我国发生汶川地震后,人们对建筑抗震设计越来越重视。
长时间以来,建筑抗震设计是在坚持“小震不倒塌、大震能修理”的原则,然而,尽管在抗震设计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因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受地震作用的影响而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分析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施工人员的侥幸心理,有些甚至偷工减料、擅自修改施工方案,未把抗震措施落实到位。
一、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结构都会部分进入塑性状态,为了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必要研究和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
当前国内外抗震设计的趋势是根据对结构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或变形要求进行设计,结构弹塑性分析将成为抗震设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复杂性,在如何进行计算和如何设定具体要求的问题上,各国的做法也有所不同。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5002l-2001)要求高层建筑的抗震计算主要是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小震),按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用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及位移,并用极限状态方法设计构件。
对于重要建筑或有特殊要求时,要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并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这种先用多遇地震作用进行结构设计,再校核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变形的方法,即为所谓的二阶段设计方法,同时规范规定了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术人员对抗震技术标 准不够熟悉 , 许多地 区也没有及时编制适 合 的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 的设计 。在建筑体 型的设计 中 , 应 当地实际情况 的抗 震 构造 节点 图集 和 标准 , 便 于施工 质量 控 不 尽可 能地使平 面和空 间的形 状简 洁 、 规则 , 在平 面形状上 , 矩形 、 制, 加上抗震设 防综合管理制度不健全 、 措施不到位 , 抗震主管部 圆形 、 方形 等对抗震来 说 , 是较好 的体型。尽可 能少 做外 凸和 都 门与招标 投标 和质 量管 理等部 门之 间的协调 、 配合 不够 密切 , 致 内凹的体型 , 尽量避免 不对称 的侧翼 和过长 的侧翼 , 在体 型布置
使抗震设防在设计 审查 , 工方案 核查 , 施 施工 质量 的检查验 收等 上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 比较均 匀地分布 , 避免产生 因体 型不 方面 的管理时有脱节 , 留有漏洞 。 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 称而 引起建筑 物在抗 震时发 生扭转反 应 。在建 筑设计 中 , 了建 筑立面美 观和艺术 上的创 意, 为 复杂 的 建筑抗震的实践表 明 , 个地 震 区建 筑物 , 一 如果没 有 良好 的 建筑体 型是难 以避免的 , 但是 , 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建筑艺术 、 建筑 建筑总体布置方案 , 靠结 构抗震 计算 和抗震 的构造措 施 , 单 在较 使用功能 同结构抗震安全很好地结合起来 。 强烈的地震作用下 , 是难 以取得 建筑抗 震 的较 好效果 , 至减 2 3 抗震设 防措施 要 贯 穿于工程 建设的 全过程 仍 甚 . 轻 不 了建 筑 物 的 震 害 程 度 。 要使建筑 工程真 正达到能够减轻 以至避免地震灾害 , 必须把 抗震 防灾工作 自场址选择 、 设计 、 施工 、 量监 督和竣工验收贯穿 质 施工队伍整体素质 下降 、 施工 队伍 管理水 平 、 技术 素质 的下 始终 。在抗震设计中 , 定要严 格按 “ 阶段” 一 二 的设计 步骤 和“ 三 降给建筑物 的抗震设防 留下隐患 , 工企业 的领导者 中还有不少 个水准 ” 施 的设 防 目标进行设计 , 不得马虎 。此外 , 在施工 的各个环 人存在重效益 、 轻质量 的观念 , 自身质量 意识差 , 监理部 门需要旁 节上要全面贯彻抗震 规范要 求 , 充分体 现抗震设 计意图 , 建筑 使 站监理 的工序不能做 到现场 旁站检 查 、 监督 , 施工 人员违 反操作 物防御 地震 的能力得 到保障 , 而减 轻地 震灾害给人 民生命 财产 从 1 3 施 工 、 理 方 面 的 问题 . 监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
1高层建筑抗 震结 构设 计的基本原则 “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大震 不倒 ”作为 结构抗震 设防的 三水准要 求的具体含 义是 : “ 小 震不坏 ”是第一水准要 求,要 求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均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建筑结 构的弹 性变 形不超 过规 定值 ; “ 中 震可修 ”为第 二水准 要求 , 要求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不会发生不能修复的脆性 破坏,结构 的延性满足规 范的抗震 措施和抗震 构造措施 ; “ 大 震不倒 ”为第三水准 ,要求建筑结构有足够 的变形能力 ,强烈 地震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限值 ; 第一水准为承载力验算阶 段, 适用于大 多数结 构, 如规则 的结构及一般不规则结构 。 第二、 第三水准为弹塑性变形验算阶段,适用于在强震时容 易倒塌 的 结构、有明显薄弱层 的不规则结构及有特殊要求 的结构 。结构 抗震设计中 , “ 小震不坏 ” 通过其 自身的抗震承载力实现 , 而“ 大 震不倒 ”主要依靠结构构件的延性来保障 。因此要求 结构 构件 必须具有足够的延性 。结构构件除具有必要 的延性外 ,还应具 有足够的承载力 、 刚度和稳定性。结构构件的关键部位遵循“ 强 剪弱弯、强柱弱梁 、强节 点弱杆件 ”的设计 原则 。对 可能出现 薄弱层的部位 ,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 力。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的主要要点 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 中,应注 意以下几 点 : 2 . 1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 建筑结构 的平面布置 是影 响结构抗 震的重要 因素 ,合 理的 建 筑 平 面 布 置 对 建 筑 结构 设计 是至 关重 要 的 。 大 量地 震 灾 害表 明,平面布置简单 、对称规则 、质量和 刚度 分布 比较 均匀并且 具有 明确传力途径 的建筑 结构在地 震时不容易发生破坏。规则 结构能较为准确地预估结 构的作用 效应 和地 震时的反应,较容 易采取有效 的抗震措施及 相应 的结构措施来加强其抗震性能 。 2 . 2建筑结构 的体系选择 高层建 筑结构设计中,就优先采用具有多道防线 的结构体 系 。地震具有 强破性 且持续时间很长,往复次数较多 ,能够对 建筑物造成 累积破坏 。单一的结构体系在遭遇地震时 ,一旦发 生破坏 , 很容 易造成房屋倒塌 , 危及人们 的生命及财产 的安全 。 当结 构 体 系 具有 多道 防 线 时 ,当 遭 遇 地 震 时 ,第 一 道 防 线 遭 破 坏后 ,后续的防线仍然能抵抗地震的冲击力 ,可 以最低限度 的 防止建筑物 的倒 塌 ,给人们 以充分的时间进行逃生 ,保证人 民 的生命 安全 。因此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中的多道 防线是进 行抗 震设计 时所必须设置的 。 2 . 3结 构薄弱层 当建筑结构的侧 向刚度分布不均匀 、竖 向抗侧力构件不连 续和楼 层承载力突变时 ,容 易产生薄弱层 。薄弱层在地震 中是 最先遭 受破 坏的部位 。因此 ,对有 明显薄弱层 的结构 ,应采用 相应 的抗震构造措施来提高其抗震 能力 。结构构件 的实际承载 能力是判 断薄弱层部位的基础 ,有意识 、有 目的地控制薄弱层 部位,让它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而且不使薄弱层 发生转移 是提 高结构 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 3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 . 1高层建筑结构的地基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在设计阶段 , 应有完善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为 结构工程提供基本 的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场地应选择在 有较 稳定的基岩 、开 阔、平坦 、土层坚硬或较密 实的有利地段 ,不 应 建造 在容 易发生滑坡 、地陷 、崩塌和泥石流等 不利地段 及抗
我国当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若干问题探讨
我国当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若干问题探讨林凡(宁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宁夏银川750001).工矍焦苤喃要]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不断地探索抵御地震的方法,但限于古时候的科教发展水平和实践能力,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抗震设防方法。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标准;规范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霞的国家。
现代的抗震从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施工技术的发展往往领先于结构设计的发展,当前的结构抗震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加快发展抗震设计方法,更经济安全地保持地震后的建筑功能。
一般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构抗震设防水准和等级的选取;二是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三是结构抗震设计。
1我国抗震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我国抗震设计理论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起来的。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动力特性理解的不断加深,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从最初的静力阶段和反应谱阶段,发展到动力阶段及目前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阶段:一是静力理论阶段。
20世纪10~40年代属于静力理论阶段。
静力理论是指估计地震力时,不考虑地震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性质,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上,其大,J湘当于结构的重量乘以一个比例常数。
二是反应谱理论阶段。
20世纪40~60年代属于反应谱理论阶段。
反应谱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对地震地面运动性质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对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者对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特性进行分析后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三是动力理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属于动力理论阶段。
随着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线性与非线性反应过程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随着强震观测台站的不断增多,各种受损结构的地震反应记录也不断增多,这促进了结构抗震动力理论的形成。
建筑结构设计中值得注意若干问题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结构设计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新设计理念,充分解决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人们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
一个优秀的建筑物,往往是这五个元素的最佳配合。
要找到这五个元素的最佳配合点,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必须的。
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是:1、结构平面图的绘制。
结构平面图的绘制对砌体结构来说是可以不用在结构软件中进行建模的,一般直接进行设计就可以。
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额外的注意建筑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
建筑处于地震防设烈度为7级及以上时,结构平面图的绘制必须在结构软件中进行建模计算。
2、坡屋面建筑结构的设计。
这种结构的设计一般有折板式和梁板式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的板都是偏心受拉构件。
折板式适用于建筑面规整、版跨度较小,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较简单的坡屋面,梁板式的适用条件则相反。
坡屋面的平面画法,设计师通常使用大样详图和部面图的方法来进行表达,这样会便与施工人员的理解。
二、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建筑结构设计理念方面的问题及对策部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设计理念陈旧,满足于照抄照搬并加以适当的改动,或者固定一些设计反复应用,或者盲目套用其他地方的建筑结构设计,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说明了部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缺乏创新理念及适应新形势的意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一支设计理念新、业务功底深厚、勇于创新能打硬仗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队伍。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深圳市力鹏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董事长、总工程师魏琏今天讲的东西,不管讲多讲少,很多都体现了深圳结构设计的精英,比较优秀的设计师他们的一些好意见和想法。
另外稿子主要还是我的学生王胜博士来编写的,很多工作也是以他做的,我沾点光到这里跟大家讲一讲,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的题目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为什么想若干呢?我就预计到我的时间可能会不一定够,我也可以讲一个,也可以讲两个,也可以讲三个,原来我们计划是讲五个,看样子今天是无论如何不行了,我就讲两个、三个,如果行的话大家就听下去,不行的话大家也可以提前离场。
在深圳高层设计中,最近这两年比较热点的、议论比较多的问题有这么十个,实际上还不止这些。
我们感觉这十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也是比较有争议的,也是经常有人来提问的。
在这里有几个问题,刚才有几位院士在讲的时候已经提到了,我可能讲得比较具体一点,现在讲第一个问题,高层建筑周期和位移的关系,到现在还是有人来问我,超高层建筑,为什么不控制结构的周期,你们为什么允许超高层建筑的周期那么长?现在我们知道五百多米的建筑周期已经长到九秒多了。
也有人问在风大的地区,风荷载比较大的地区,比如说香港,香港人家控制顶点位移,你们控制层间位移,这两点有没有什么关系?我想把这两个解答一下。
对不对大家来判断了。
现在的规范对高层建筑的平动周期没有提出要求,但都要求结构在风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进行验算和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在一定的质量状态下,如果我们控制了层间的位移,是不是还要另行同时控制结构平动基本周期呢?反过来我们要控制结构的平动周期,我们是否要控制结构的位移呢?我们说结构的位移和结构的自振周期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结构的位移是随着周期的增大而单调的增长。
先看单质点结构,单质点结构的位移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这就是周期,这个是对应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M是质体的质量,这个大家多很清楚。
刚才的公式大家看到对单质点结构位移是随着周期的增长而单调的增长。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
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第18期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梁永龙(包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由于我国处在地震交汇地段,所以极易发生地震灾害,同时,我国的建筑结构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防震工作以及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相关问题。
结合了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以及加固问题的相关案例,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日后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整体性能;设防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抗震检定和加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建筑结构抗震工作更是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中之重。
国家相关人员深入研究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抗震加固技术,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提高了建筑结构的防震性能,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带给人们的损失。
1建筑抗震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建筑抗震鉴定的内容主要有,对现有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条件、地基、性能等施工质量和现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和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做对比,以此来评估建筑遇到地震后的安全系数。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具体方法:1)以建筑物的结构构造鉴定为主,进行宏观控制;2)以鉴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主,被鉴定的A级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必须符合一级鉴定的标准,否则,需要进行二级鉴定。
对于B级建筑结构,需要结合建筑的防震措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进行评估,以此来判断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如果建筑结构的防震措施不到位,抗震承载力系数过小,则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
常用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加固法主要有:混凝土构件外部粘钢加固、预应力加固、外包钢加固以及改变建筑结构的传力途径加固法。
2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过程中的问题2.1建筑结构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鉴定、加固标准定位问题我国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必须遵循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现有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目标水准是有差异的,抗震设计偏重于概念设计,是一种理想状态,而抗震加固更注重于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提高。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 刘静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刘静摘要:目前我国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为主,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在我国建筑领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系统阐述了在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钢架与薄板稳定性理论等不确定因素对抗震影响的具体分析。
在发生地震时,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带,建筑物的抗压能力十分重要。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了在抗震时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使每个环节都能达到人们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相关问题设计每种建筑结构,其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一定是人们选择这项建筑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原因,所以在材料的选取上要准确分析,抗震结构造价低,但抗震能力高。
此外,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它的发生具有不可猜测性,地面活跃,且震源深浅程度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震级给予地面建筑结构的伤害程度也大不相同,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数据波动,这种数据带有明显性、模糊性等,针对这些特性,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抗震结构时做好数据分析。
一、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建筑施工前,需要设计构图,目的是给施工的人们一个具体的建筑情况,其次还涉及到原材料设备的购买情况、后续工程开展后的参考资料,这些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1.忽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施工图的审查工作,施工图是为施工所做的具体分析,存在意义是指导施工,并作为监理竣工验收工程的依据,建筑外观上以及每层布置情况的建筑图、水暖设备的安装、建筑内部结构构造图都属于它所涵盖的内容,审查设计图纸就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建筑结构中每个环节是否合理。
在具体的施工图审查中,对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者来说,在图纸的纠改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调整一处,要根据整体的结构布局进行综合改正,但是很多监理人员往往忽视这一部分的检查,所以在很多建筑物中,建筑主体结构自身设计方面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在设置桥梁方面只是在内部安装一些压顶梁,像这种情况的安装,一旦有任何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建筑物最容易遭受危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巨大。
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
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高层建筑的抗震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抗震设计中,我们要以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正确理解和掌握各项抗震设防指标,合理确定结构体系,选用合理的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把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好,确保高层建筑实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引言:地震是人类最大的灾害之一,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地震带来的巨大灾害不仅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所以抗震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措施。
1.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不足之处1.1缺乏科学的抗震设防目标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高度、层数以及承重结构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人们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往往只注重建筑结构的质量而忽视其抗震能力,甚至不重视抗震能力,从而导致高层建筑在设计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一般民用建筑物和重要工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该建筑物的重要性、用途、使用条件、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地震作用等因素确定。
”但是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很多建筑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只重视建筑结构质量,从而导致建筑物在遭遇到地震时不能有效地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1.2建筑结构抗震计算与分析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是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的规定来进行设计和计算。
对于多高层建筑,若不对结构的内力进行仔细分析,仅采用结构内力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是难以达到安全要求的。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结果的规定,可以发现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比计算结果要大,即高层建筑的延性较差。
从汶川地震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3在 规 范中, 强结构抗 震的 思维与抗震 思想。 . 加
() 1 结构体 系 常力状 态下 , 刚柔并 济 的思想 。合 理 的建
节 , 其破 坏在 先 , 使 以最大 限度减 少可 能 出现 的损 失 。如果 梁 柱等 同看待 , 图让 他们都 “ 企 坚不 可摧 ” 则可 能会造 成 同 , 时破 坏 , 后果会 更糟糕 , 失会更 大。 损 可见 , 柱在 建筑物 中所起 的作用非 同一般 。柱与建 筑物
行 比较 分析 ,通过 比较 两种 地基模 型 下的结 构动 力特性 及 动位时程 分析 的结 果 , 以得 出以下结论 : 可 ( ) 刚性 地 基相 比 , I与 由于地 基 的弹 性 约束作 用 , 层 高
毁或 者至少 是最 后才遭 摧毁 , 时候 “ 牲 ” 这 牺 在所难 免 , 让谁 “ ” 牺 呢?明智之 举是要 让次要 构件先去 承担灾难 。“ 宁为 玉 碎, 不为 瓦全 ” 如 果平 均用力 则可能会 “ , 玉石 俱粉 ” 损 失就 , 更 大 了。在建筑结 构 中 , 倒了 , 柱 梁会跟 着倒 ; 而梁 倒 了柱则
没有 的 。简单地 说 , 虽然整个 结构体 系是 由各 种构件协调 组
成一 体 的 , 各个 构件 担任 的角 色不尽 相 同 , 但 按照 其重要 性 也就有 轻重之 分 。一旦 不可意料 的破坏力 量突然袭 来 , 个 各 构件 协作抵 抗 的 目的 ,就是 为 了保 住最 重要 的构 件免遭摧
质量 安全
ZHII ANGANQ U L AN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
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建筑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论文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是作者集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目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见到的一些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处理方法。
以供参考【关键词】结构设计;问题;前言: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加之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对房屋质量有了较高要求。
然而,对于设计者,房屋设计是一项复杂缜密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为了确保房屋设计质量,在房屋设计质量上常见的应注意几个常见问题如下:1 首先,结构师必须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考虑结构概念体系设计建筑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适的概念设计往往是建筑经济性好的首要因素。
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项目。
根据最新的地震区域划分和规定,当地的设防烈度为6 度(局部地区7 度)。
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
为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应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1.1 对一般多层砌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 0 01 1 -2 0 10 )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1.2 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应尽量采用规则结构。
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且防震缝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地震发生时两侧结构构件会发生碰撞而破坏。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活动,其危害之大不言而喻,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地震不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2008年的中国汶川地震,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数以万亿计,直至今日,汶川地震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
此外还有海地地震及2011年的日本地震,其更是导致海啸和核泄漏等,在此不做赘述。
一、构建良好建筑结构中隔震设计背景在汶川地震中,通过调查发现,少部分人员伤亡是地震直接造成的,但绝大部分是由于建筑物没有达到国家的抗震标准而坍塌导致的。
因此,如何能够避免和较少地震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成为许多地质、建筑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除了及早的预测地震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而隔震设计则是建筑衡量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是,隔震设计也有很多标准,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最高标准会造成资源浪费。
而最有效的就是能事先知道建设地区有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性质和大小,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进行抗震设计的难度,为多地震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份保障。
但由于地质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所以也不可能获得进行详细建筑结构设计所必需的信息。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建筑物都是通过提高自身的强度从而达到抵抗地震的效果,然而效果比不是那么好,而且在地震中,各种不同的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效果也各有不同。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人们只是简单利用材料的强度以抵抗地震是不正确的,遵循自然规律是应对自然灾害最为有效的方法,地震所携带的强大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只有有效的释放地震自身的能量才是明智的,只有加强建筑物的隔震减震能力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
二、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先关建筑材料的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并综合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
韧性是隔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是建筑材料在承受应力时对折断的抵抗能力,韧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但是许多韧性抵抗型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允许的结构的塑性变形有限而且反应十分复杂,加之地震本身的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和反应会更加复杂。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 唐维鑫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唐维鑫摘要:本篇文章将阐述抗震设计的基本目标,探讨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于具体加强的关键要点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1 抗震设计的基本目标一般而言,抗震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保证建筑物本身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地震灾害,以此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减少居民的财产損失。
其二是提升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使建筑的整体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规定的基本要求。
2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抗震设计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场地选择、施工设计以及现场布置。
这其中,场地选择是确保抗震效果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场地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可以提高抗震效果的地段,确保场地的土质能够满足施工的基本需求。
而对于施工设计和布置方面,首先需要确保设计方式足够简单,提升可操作性,以此将对于造成建筑结构稳定性下降的因素予以去除。
其次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从而使得地震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得以合理传导,进而起到缓解的作用。
再者,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还要对建筑物自身所能够承受的作用力予以分析,分析其承受能力,从而对地震灾害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进而提升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科学性[1]。
3 抗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3.1 未能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对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设计而言,其内部体系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够做到合理选择,通常主要从两个层面入手进行处理。
其一,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提前进行图纸的绘制工作,并对其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计算。
同时在进行建筑结构体系展开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将其内部主梁作为整个房屋的受力点,从而使得垂直方向产生的重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传递到受力位置。
不仅如此,针对建筑物的房屋结构,还要对其合理布置,这时候便可以采取竖向构件内部机构布置的方案,从而保证施工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含义,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也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
其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从场址的选择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含义
一般来说,所谓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是指通过地震时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结合建筑结构工程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总结形成的一种基本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
地震动理论上来说就是一种随机的振动,它具有人们难以把握的随机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要想很精确地预测某建筑物可能遭遇的地震的特性与参数,就目前来说我们还很难有更好的方法。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这个方面,由于我们不能够很充分地考虑建筑结构的空间作用、建筑结构的性质、建筑的材料以及外界引起变化等等很多种不同的因素,因此有着一种不确定性的存在。
所以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能够全部的取决于计算结果,更应该以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基础理论以及经过长时间建筑工程抗震经验所能够总结出来的建筑工程抗震
设计方法为基本出发点,进而更好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抗震场地的选择
在进行设计时, 应根据工程需要, 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 作出综合评价, 宜选择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有利地段; 避开软弱土、液化土、河岸和边坡边缘, 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等不利地段.
2、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1)结构体系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具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即使地震中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其余构件仍能将竖向荷载承担下来,避免整体结构失效或失稳。
(2)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在这过程中,竖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使竖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压应力水平按近均匀;楼屋盖梁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柱上去;转换结构的布置,应尽量做到使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来的垂直重力荷载通过转换层一次至多二次转换。
(3)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充分地发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4)结构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晚形成,应当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重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宜采用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或平面、竖向均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对薄弱部位应乘以内力增大系数,应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1、减少地震发生时能量的输入
在具体的设计中,积极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方法,对具体的方案进行定量分析,使结构的变形弹性满足预期地震作用力下的变形需求。
对建筑构件的承载力进行验收的同时,还要控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限值;并且根据建筑构件的变形和建筑结构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确定构件的变形值;根据建筑界面的应变分布以及大小,来确定建筑构件的构造需求。
对于高层建筑,在坚固的场地上进行建筑施工,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发生作用时能量的输
入,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
2、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
我国,许多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多采用延性结构,也就是适当控制建筑结构的刚度,允许地震时结构的构件进入到具有很大延性的塑性状态,从而消耗地震作用时的能量,使地震反应减小,减弱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破坏。
如果某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延性,那么在地震中它也不容易倒塌,因为延性构件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经受住很大的结构变形。
延性结构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它可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不倒”。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对建筑物抗振动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阻尼器的使用在高层建筑的抗震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对使用阻尼器进行减震和能量的吸收,可以巧妙地避免或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
3、注重抗震结构的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结构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150米以上的建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构体系(框—筒、筒中筒和框架—支撑体系),都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
我国钢材生产数量较大,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可以从传统的硬性为主的抗震
模式向以柔性为主的抗震模式转变,实现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目的,有效地减弱地震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冲击力。
4、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方案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对建筑材料的参数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从整体上对材料的参数变异性进行研究,不能仅考虑建筑材料的承载力而忽略其他因素。
从抵抗地震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控制建筑结构的延性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高层建筑建设施工的各方面来选择符合抗震需求而且经济适用的建筑结构材料。
5、增多抗震防线
高层建筑结构防震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增强对地震的抵抗力。
高层建筑物设置多层的地震抵抗防线,第一道防线遭到破坏之后,有后备的第二道、第三道甚至更多的防线对地震的作用力进行阻挡,避免高层建筑物的倒塌。
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抵抗地震设计时,可以采用具有多个肢节和壁式框架的“框架剪力墙”等防震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性能较好的多道防线抗震结构,其中的剪力墙是第一道抗震防线,也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
所以为保证它的承受能力较高,剪力墙要足够多。
同时,为承受剪力墙开裂后重分配的地震作用,任一层框架部分按框架和墙协同工作分配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框架各层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5倍中两者的较小值。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连梁(包括非建筑功能需要的开洞组成多肢联肢墙)使其具有多道抗
震防线性能。
参考文献:
[1] 王昱,高寒秋.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j]. 林业科技情报. 2004(03)
[2] 邬江红,吕梅品,郭士敏.浅谈地基、基础与建筑结构的协调统一[j]. 石河子科技. 2005(05)
[3] 冯广泉.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j]. 农村科技. 2010(09)
[4] 刘春英.台湾九·二一地震建筑倒塌原因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