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治水必躬亲》学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
治水必躬亲【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准确理解文意。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亲的道理,学习古人做事躬亲、做人清廉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点的文言词语。
亲的道理。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课前充分熟悉课文,课堂上小组合作为主,老师加以点拨,解决文言文翻译关;进而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泥.于掌故()wàng意()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亲劳胼.zhī()()非zī询不穷其致()好yì而恶.劳()()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亲劳胼胝..()好逸.而恶劳()布袍缓.带()远嫌.而避怨()二、读一读⑴一读课文,要求:慢读,读准字音及句子停顿。
⑵二读课文,要求:细读,读懂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疏通课文,对疑难字词句提出质疑,教师答疑,全班交流疏通全文。
补充重点词语:泥、盖、如是、举、计;重点句子: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②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③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三、想一想⑴默读课文,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思考: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⑵探究:作者证明自己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文章列举海瑞事例有何作用?(3)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讲一讲文中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海瑞形象?并结合教师补充的海瑞资料,丰富对海瑞形象的认识。
【补充资料】海瑞一生爱民抚民,为民除害,但他的生活异常清苦,他从未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时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
海瑞去世前几天,曾退还兵部多送的七钱银子,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因海瑞的妻子、儿子早逝,其丧事还是由外人来代办的,在人们把海瑞的灵柩运回故乡那一天,当地的百姓都自发地穿白戴孝哭送他,为他送行的队伍就长达百里。
《治水必躬亲》学案
《治水必躬亲》预习篇[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充分了解课文内容。
2、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资料链接】1.文题“治水必躬亲”意思是说:治理水患一定要亲身去实践。
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必”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2.钱泳(1759-1844),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人。
他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
3.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并抄写三遍。
潴.( ) 相度..( ) 横.索( )胼胝..( ) 好.( )逸恶.( )劳泥.( )于掌故2.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3.填空。
【合作交流】1.解释加点的字词,并翻译句子。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躬亲:之:可:于:执一:泥:掌故:妄意:翻译:(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折,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盖:潴:势:相度:情:咨询:穷:致:以:胼胝:翻译:(3)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橫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昔:布袍缓带:于:随官人役:尝:横索:如:是:举:翻译:(4)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好逸恶劳:计利:计远嫌避怨:则:翻译:2.请从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3.参照示例写出成语,要求加点字意思相同。
示例:泥.于掌故泥.古不化(1)非相度.不得其情(2)非咨询不穷.其致(3)未尝橫.索一钱(4)远嫌而避怨.4.课文理解:①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原文回答。
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
聚焦目标一:1、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知识。
2、本的写作背景。
聚焦目标二:
3、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断句无误,自然流畅。
(1)、初听范读,圈出生字、生词,并标注拼音,初步感知言的节奏。
(2)、同桌试读,互相指正读法及节奏
朗读方法: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1.给加粗字注音。
妄意()潴()相度()()
咨询()()胼胝()()嫌()
好逸恶劳()()
2.结合句意解释加粗的字词。
A.潴有浅深,势有曲直B.是以必得躬历水
.亲劳胼胝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E.远嫌而避怨
3.翻译句子。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4、请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翻译,如有不会或者不懂的请写下;(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看,看注释)试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填空。(3分)
《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 , 代江苏金匮人。论述了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 ,而且要 。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3分)
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
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
治水必躬亲学生导学案版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重点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学习难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方法指导导读解析一、二段的关系,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整句和散句的表达作用,最后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1、钱泳(1759—1844),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
原名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
工诗,善书画。
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2、海瑞(1514-1587),明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自号刚峰。
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
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谥号忠介。
作有《海瑞集》。
基础过关第一课时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三、填空:1、《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2、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治水必躬亲》(第1课时)导学案
《治水必躬亲》(第1课时)【学习目标】1.顺畅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躬.亲( ) 妄.意( ) 缓.急( )相度..( ) 胼胝..( )..( ) 咨询2.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执一:泥于掌故:妄意:相度:咨询:穷其致:是以:躬历山川:胼胝:横索:远嫌而远避怨:3.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把你翻译的内容写在下面。
4.阅读课文后,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么样让人们相信他的观点的。
【活动方案】活动1:走近作者,了解海瑞。
(1)阅读注释①,了解有关钱泳和海瑞的常识。
写在下面空白处。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海瑞轶事。
活动2:朗读课文,读准都顺。
(自由朗读,扫除字词障碍→小组合作朗读,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全班朗读展示评比→最后全班齐读)活动3:再读课文,疏通大意。
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解决。
(自由朗读,自主翻译→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各组出示疑问,全班互相释疑→全班分段展示翻译成果→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活动4:反复朗读,加强积累。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加深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课堂随笔:八年级上册诗歌复习一、《七律长征》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通过辨析关键词句来品味人物的情感、智慧以及人
生哲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自主落实文本中的字词理解;
2、引导学生感悟苏轼的乐观与豁达,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品味闲;字的内涵与魅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入课题: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却频遭
贬谪,一生历贬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
说:此心安处是吾家。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他品尝着鲜
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
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
障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3.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
4.集体朗读。
5.理解课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看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初二语文学科导学案(20)
课题:治水必躬亲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姓名:班级:学号:日期:2011.1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课前导学】
一.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温故知新】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然悖( )论喧xiāo( ) 温xīn( ) 焚( )毁quán( )缩龟 ( )裂脸颊 ( ) tián( ) 淡 xùn( )美2、《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一)背景、作者简介【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2.海瑞简介:海瑞,明广东琼山人。
明代嘉靖举人。
曾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
世宗死后获释。
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
谥忠介。
著有《海瑞集》。
3.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二)预习检查1.请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泥.()妄.()潴.()相度..()咨询..()胼胝..劳()..()横.索()好逸恶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语气。
(三)重难点字词解释执一:泥于掌故:妄意:相度:咨询:穷其致: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布袍缓带:远嫌而避怨:躬亲盖是以昔随官人役尝必如是举如好逸恶劳计利计,(四)重点语句翻译⑴、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⑵、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⑶、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⑷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⑸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4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4 第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
钱泳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理解文章论说的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理解文章论说的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的道理。
【自主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
亲劳胼胝()()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
2.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含义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治水必躬亲?(用原文回答)(3)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原文回答)。
25、《治水必躬亲》优秀学案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学案编稿:乐翠审稿:孔令东审批:丁志卉编码:25 班级:姓名:一、目标与学法指导:1、根据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正反比照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写法。
3、懂得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二、回忆旧知: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海瑞罢官》。
三、超前体验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躬.亲( ) 潴.( ) 相度..(.)..( ) 咨询胼胝..( ) 好.( )逸.( )恶.( )劳2、解释词语〔另掌握课文下重点注释〕泥.于.掌故( ) ( ) 盖( ) 穷( ) 致( )昔( ) 往来于.( ) 必如是..( ) 如( ) 则( )3、翻译句子A、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B、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C、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D、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E、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F、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四、合作探究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假设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答复〕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答复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小组讨论:你觉得海瑞是一个怎样的人?5、文章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6、为了突出海瑞的精神品质,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7、请联系课文说说治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五、课外拓展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古代像海瑞一样清廉的官吏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概括表达这个人的主要事迹,100字左右。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名师导航内容感知从文题看,文章阐述了治水和躬亲的关系。
文章首先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然后以海瑞治水为例,通过正反对比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只有这样才能治好水。
文中的道理简明,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咬文嚼字1.字音潴.(zh ū) 相度..(xi àng du ó) 躬.(g ōng ) 咨询..(z ī x ún ) 胼胝..(pi án zh ī) 好逸恶劳....(h ào y ì w ù l áo ) 2.多音字3.形近字⎪⎩⎪⎨⎧谦虚谦赚钱赚远嫌嫌 ⎪⎩⎪⎨⎧噼啪噼孤僻僻避怨避 ⎩⎨⎧援助援缓急缓4.古今异义泥.于掌故 古义,拘泥;今义,泥土。
盖.地有高低 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品评: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治水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既不能单纯地凭经验,又不能妄信别人的传言,那该怎么办呢?设置悬念。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品评: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这一句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品评: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安徽省铜都双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治水必躬亲》
班级:90 姓名:日期:2012-11-23 编制:九年级语文组梦想驻心中,有“道”便成功【自研课导学】晨读课:(30分钟)目标:1、大声诵读《治水必躬亲》一文,请同学们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并尝试背诵。
(20分钟)2、学有余力者,背诵课下注释,力争一字不误。
检效:(检效本)组长检测组员背诵情况,教师抽测。
(5分钟)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治水必躬亲》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1、钱泳的简介和海瑞的生平;自主积累:积累本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归纳于积累本上。
自我感悟:试着用现代汉语初步复述课文的大体内容。
【展示课导学】(课题:《治水必躬亲》作者:钱泳课时:第一课时/共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诵读全文;2、结合注释弄懂课文大意;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文本读准读畅内容:读文本,辨字识音,把握诵读节奏。
学法: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认准字形,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本环节中,你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预时5分钟)A.两人小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预时2分钟B.五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以下问题:①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预时4分钟C、十人共同体:①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②预演: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预时7分钟.读准读畅展示方案一:我爱记古文大组建议:1.带读,选择本组朗读最佳者,带读全文,扫除文字障碍;2.留白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5-24治水必躬亲 导学案.doc
《治水必躬亲》读悟案(1课时)主备人:姚文波审核人:周单使用人:目标引领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材引领聚焦重点: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破解难点: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学法引领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引领:一、每节一听课前听读一篇佳作,师生多种形式评点(3分钟)二、奏响读的主旋律一读:师生大声地朗读全文,注意朗读的停顿与语气语调。
扫清字词障碍。
(15分钟)活动一:下面词语怎样读?(2分钟)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二读:跳读课文。
活动二:读后抢答。
(5分钟)《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三读:圈点粗读课文,合作学习。
(10分钟)活动三:自主探究(熟读课文,先独立完成下列思考题)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三、集中展示(在展示中贯穿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展示)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各小组提出有价值问题,相互质疑。
四、综合能力测试题比赛(5分钟)1、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2)躬历山川()(3)好逸而恶劳()(4)计利而忘义()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3、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奏响悟的强音按角色分小组速读课文。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3
芹池中学“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导学案八年级语文科主备李建兵组长签字备课时间:12月4日上课时间:月日课题:《治水必躬亲》(总第课时)学生资源背景分析:人是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都有所了解,但与自然的交流是局限的。
本单元应尽可能展示形象可感的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激发语文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关爱自然、善待自然。
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融入生活,融入自然。
【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3、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所讲述的的道理。
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钱泳(1759~1844)名鹤,字立群,号梅溪,清代着名的学者,工诗、善书画,着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又字国平,号刚峰,谥忠介。
明代嘉靖举人,广东琼州琼山人。
他曾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
世宗死后获释。
他居官能严于律己,恪守朝廷的法令及封建道德规范,不畏权势,敢为民请命,积极革弊兴利,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受到百姓的尊重,与包公齐名,人称“海青天”,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清官。
着有《海瑞集》。
学习过程:导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治服。
被后世传为佳话。
你还知道哪些治水的人或事?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被称为“海青天”。
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阅读“资料链接”了解作者与海瑞。
)自学导引:1、朗读课文,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下列句子句读“……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八年级语文《治水必躬亲》学案
八年级语文《治水必躬亲》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等第
一、预习引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拘泥.()相.度.()横.索()好.逸恶.劳()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代人。
文章讲道理,摆事实,说明治水要,而且要的观点。
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 (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二、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2)是以
..必得躬.历山川
(3)非咨询不穷.其致(4)布袍缓带
..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6)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3)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三、课后巩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着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翻译画线句子:
2.选文与《治水必躬亲》在论证方法上有何共同之处?
3.君子要“慎处”的原因,用一个成语概括为:
4.对于这个成语所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主备人:黄业祥审核人:郭连盛审批人:王海春。
治水必躬亲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治水必躬亲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明白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学习重点】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明白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学习难点】明白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教学过程】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拘泥。
于:对,对于。
掌故: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盖:就因为。
潴:水停聚的地方。
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不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相度:观察和测量。
情:真实情况。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追究到底。
其:它的,指水的。
致:事理。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是以:因此,所以;以:因为。
是:这样。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躬:亲自。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5.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治:治理。
布袍缓带: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6.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
于:在。
尝:曾经。
横索:横行勒索。
7.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必如是:必须像这样,如:像;是:这样。
举:办事成功8.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治水必躬亲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3、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一自主学习1、填空《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用停顿符号标出下面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②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③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4、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2)躬历山川()(3)好逸而恶劳()(4)计利而忘义()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山川()..()(4)是以必得躬历(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6、小组合作疏通课文,全班交流。
(翻译课文)课堂练习7、请从下面一句话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8、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9、文中列举海瑞的事例有何作用?10 在你的眼中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教学反思治水必躬亲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结合句意解释加的字词。
A.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B.是以..必得躬历山水()C.亲劳胼胝..亦未尝横索一钱()..() D.而随官人役E.远嫌..而避怨()二.翻译句子。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三.默写。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6.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7.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8.如果将第一、二段的位置颠倒,其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9.通过研读课文后,你可结合现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各一,阐明躬亲、清廉的重要性。
(提示:A.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者们躬亲、清廉,造福子孙后代,功盖千秋。
B.由于少数人贪污腐败,致使豆腐渣工程出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教学反思《治水必躬亲》学习指导作者:佚名栏目:课文学习资料语文关键词:治水躬亲学习指导治水必躬亲《治水必躬亲》学习指导导读: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治水必躬亲》学习指导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
可是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习要点一、基础知识识记与积累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泥于掌故妄意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亲劳胼胝未尝横索一钱好逸而恶劳2、对下列红色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不可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②泥于掌故拘泥③妄意妄想④盖地有高低大概,表示猜测⑤潴有浅深水停聚的地方⑥非相度不得其情观察和测量⑦非咨询不穷其致经济条件差⑧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自⑨亲劳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⑩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重量单位3、用停顿符号标出下面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②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③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4、请从下面一句话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参考答案1、nìwàng zhūxiàng duózīxún piánzhīhéng hào wù2、③、④、⑦、⑩3、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②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③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4、好逸恶劳、见(计)利忘义二、课文探讨与理解1、请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提示:本文虽然简短,但是结构完美,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提示:本文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3、文中列举海瑞的事例有何作用?在你的眼中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文中列举海瑞是为了证明作者“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一般来说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我们知道很多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的故事。
但是课文中写的是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的一面。
因此读了课文后,我们应该对海瑞有具体而深入的认识。
注意概括全面。
4、学习本文后,对你有哪些启示?提示:抓住一点,不必面面俱到。
例如:不要道听途说,要勇于实践;为官要清正廉洁、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等等。
三、迁移练习自护其短北人①生而不识菱②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雪涛小说·知无涯》【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③仕:做官。
1、解释文中红色词的意思(4分)①而( ) 啖()③去()④欲()2、下列各组中红色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A、或┏或曰:“啖菱须去壳。
”B、何┏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何有于我哉C、于┏仕于南方D、其┏其人自护所短┗尝射于家圃┗其下有一猫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3分)()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4、翻译文中蓝色的句子(3分)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参考答案】1、①却②吃③除去、除掉④想要2、D3、北人我菱壳4、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5、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实事求是,如果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
《治水必躬亲》学习指导-相关语文文章《治水必躬亲》教案2007-12-05 16:58:11| 分类:教案课件|字号大中小订阅备课时间:12月3日上课时间:12月4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65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文言大意。
4、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重点:理解文言大意。
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2教时课前学习:1、通读全文,要求读流畅。
2、查阅关于海瑞的资料,了解海瑞其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导入:介绍作者、海瑞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2 布置任务:朗读课文,读流畅,注意句间及句中的停顿自读、齐读3 疏通全文、释疑,提示重要字、词、句质疑、口头翻译4 概括内容阅读、讨论、交流5 文中第二小节强调作者的观点的是哪句话?末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讨论、交流6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交流7 小结自我小结,整理文言字词课后学习:1、背诵课文。
2、口头翻译全文,继续整理文言字词。
第二课时上课时间:12月5日总课时:66课型:练习课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4)布袍缓带(缓带:)(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4分)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以情动人()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错落有致()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世闻名()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
(3分)5.填空。
(3分)《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