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课文全解内容预览: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褪tu :脱(衣服、羽毛、颜色等)。
蹭c ng:摩擦。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返祖现象:生物体已退化的器官或组织又重新出现在机体上的现象。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新奇。
习以为常:常常做某件事,成了习惯。
不测:意外。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好的境界。
奥林匹克:指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性综合体育运动会。
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克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坎斯·彼勒,美国作家。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
二、文章脉络课文共5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由想象入题,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设想。
第二部分(2),想象人类的尾巴的样子及人们定会珍视尾巴。
第三部分(3~4),写尾巴的作用和功能。
第四部分(5),愿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三、重难点导析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想象人类有了尾巴以后的种种情形,构思奇妙,条理清晰。
文章开始从动物的尾巴联想到人类也有尾巴。
接下去按照由表及里的思维顺序,先写人类尾巴的外在特征:男女体质有别,尾巴自然也有性别差异;男女对美的认识、追求有别,尾巴的装点自然也不相同;季节的变化,就像对人类的着装一样,也会影响到尾巴。
然后再写人类尾巴的内在特征:人类尾巴可以表情达意,比如能表示对错,表示赞同与否定,表达内心的情感,甚至可以预防疾病。
人类尾巴有许多作用,比如感觉的作用、医学的作用,辅助人类工作的作用,甚至有促进奥运会发展的作用。
文章最后进而想象到人类的许多生理和社会的限制都是因为没有尾巴。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我的老师》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我的老师》课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我的老师》课文全解暗之中。
为了抚育海伦成人,她的父母费尽了心血。
他们带她到著名的眼科大夫那儿去就诊,试图医治好她的双眼,但他们没有成功。
为了能孩子成长起来,他们不惜花费巨额开支聘请家庭教师,希望能为她寻找到“光明”。
小海伦是一个意志特别顽强而又聪明的孩子,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她学会了用手指摸读盲文书,在摸读时,她的手指像微风中的树叶一样不停地动,一旦学会了生词,就反复练习。
有时读得入了迷,上床以后还带着盲文书摸读。
1890年,当海伦10岁时,学习说话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父母就请来波士顿的聋哑学校教员沙拉.富勒小姐,教海伦说话。
在老师沙拉说话时,海伦就把自己的手放在沙拉的脸上,然后试着模仿她的口形和舌头的动作,学习发音方法。
这是件异常艰难的工作,可是顽强的海伦硬是坚持下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之后,海伦终于能说话了,当她第一次说“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热烈地拥抱了她。
海伦对于外部世界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各种语言来获得的。
词语对于她来说就是眼睛和耳朵,也是她心灵的窗口,因此,她从不轻易放过学习语言的机会。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她学会了英、法、德、意、拉丁等五种语言。
对于一个聋哑盲人来说,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海伦学会了语言,凭着她对这个神秘世界的理解,她爱上了文学,她一有空就来构思自己的文章,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她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编辑、演员,跟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1905年,海伦先后发表了《我的生活故事》、《我生活的世界》等自传体小说,很快以她的独特的魅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人物。
2、关于海伦·凯勒和莎利文老师小海伦7岁时,父母为她请来一位启蒙老师,名叫安妮·莎莉文。
奇迹发生了!这位老师使海伦的一生发生了重要转折,她俩的组合让世界文坛为之震动。
莎莉文小姐教学经验丰富、方法得当,而且她坚决地表示:“教育这孩子是我终生的使命。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本单元重点是关注学习生活,了解成长经历。
四篇课文从趣、真、理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国籍和阶层的学习生活。
有的充满自由,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充满真诚和爱恋,如《再塑生命的人》有的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如《论语》十二章。
这些文章,有的运用众多修辞,描写细腻入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风光;有的叙写故事,妙趣横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神奇美女蛇及捕鸟场面,有的引人深思,充满遐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所读的书的神秘,《论语十二章》充满哲理性的名言警句等,三篇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单元重点学习欺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鲁迅本文通过描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生活经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了解插叙的作用《再塑生命的人》叙事散文海伦·凯勒本文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论语》十二章语录体孔子及其弟子本文记叙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
学习翻译句子作家作品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文题解读“再塑生命"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在本文中指“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体验到了爱,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帮助“我”再塑生命的人。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课文全解
23.伤仲永【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伤:悲伤,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隶:附属,隶属。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异焉:对此感到惊异。
异,感到惊异。
焉,代词,此,指这件事。
旁近:附近。
这里指邻居。
为:作。
这里是“题写”的意思。
收族:团结族人。
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自是:从此。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文理:文采和道理。
奇之:认为它是奇才。
奇,以……为奇。
稍稍:渐渐地,慢慢地。
宾客:把……当作宾客。
利:认为……有利。
环谒:四处拜访。
先人:祖先,这里指作者的父亲。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二、相关背景:1.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在江、浙等地作地方官的十多年间,在局部地区推行他的革新措施,显示出不平凡的政治才干。
宋神宗时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
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被迫辞职。
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尽改新法,他忧愤而死。
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把他的文集叫做《王临川集》又因为他有"文"的谥号,故后人又称他为王文公(公是尊称),把他的集子叫做《王文公文集》。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其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作者23岁时写的一篇短文。
据《宋史》载,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即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可见,在小时候他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他以后在《本朝百年大事札子》中说:“以诗赋记诵以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可见他强调学习,要求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他在上神宗皇帝的万言书中说人才是“陶冶而成”的,需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且专门写《材论》,阐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文全解内容预览:11.竹林深处人家【根底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山麓l :山脚。
麓 ,山脚。
饼饵 r:糕饼一类的食物。
竹坞:指四周长满竹子的地方。
山岚l n:山林中的云雾。
岚 ,山里的雾气。
匾箪d n:盛东西的扁形竹器。
箪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
髹xi :用漆涂饰器物。
箬ru :这里指笋衣。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原名黄草予 ,又名黄茅 ,一九一六年七月出生 ,广東台山人。
一九三六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 ,放弃美术创作实践 ,集中美术业务工作 ,同进进行写作。
曾经写过中、短篇小说 ,不久放弃这种文体 ,几乎全部集中散文创作。
著作有?落乡班子?、?职业与爱情?和?清明小简?等十多种。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文章重点写出山村人家 ,写竹林丰收的喜悦。
文章通过不同的视角描写茂密的竹林 ,不仅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 ,也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竹乡及生活在那里的勤劳朴实的村民的一往情深。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十段 ,可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1〕 ,缘起。
由吃扁尖笋引起对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
第二局部〔2~5〕 ,写“竹林深處〞。
这一局部又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 ,从扁尖笋、碧螺春谈起 ,略点江南竹乡风味。
第二层 ,转入正题 ,先总写竹乡的竹海。
第三层 ,由石子路深入竹海 ,才知其中既深密又曲折。
第四层 ,登竹坞居高临下 ,俯瞰竹海。
借画家和护林员的议论 ,点出竹材竹笋丰收。
第三局部〔6~9〕 ,写“竹林深处人家〞。
这一局部也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 ,疑心宁静的竹海没有人家 ,后来发现竹林深处的炊烟 ,引人下文。
第二层 ,随着炊烟 ,向竹林深处进发 ,渐渐展开一幅竹林深处村落图。
第三层 ,竹乡人家 ,不仅房屋门窗用竹构造 ,而且家具器皿都用竹造。
事实上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一再映带盐笋干、碧螺春 ,描写竹乡生活的乡土气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内容预览:25.诗五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
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
授国子四门博士。
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
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
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
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
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
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
《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
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解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内容预览:8.“两弹”元勋邓稼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崭zh n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n 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r 苦:经受艰辛困苦。
辛,辣。
茹,吃。
蓦m 地:突然。
浩瀚h n:形容非常广大。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风尘,比喻旅途辛苦。
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x n:立大功的人。
汗马功劳:指战功显赫。
二、相关背景:1、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6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01课 忆读书课文全解 语文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一单元1、忆读书(冰心)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3、*山中避雨(丰子恺)4、风筝(鲁迅)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写字——楷书与行楷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6、小巷深处(林莉)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第三单元9、春(朱自清)10、*某某的冬天(老舍)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第四单元13、空城计(罗贯中)14、*美猴王(吴承恩)15、心声(黄蓓佳)16、*勇气(狄斯尼)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第五单元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19、*基因畅想(漆孝诗)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X义庆)期行乘船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25、*诗五首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X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X禹锡)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29、*陌上桑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附录一:名著引读(一)附录二:汉字的形体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课文及译文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课文全解
9.春【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酝y n酿ni ng: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应和h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朗润: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黄晕y n:昏黄不明亮。
烘托:文中指“衬托”。
抖擞s u:振作。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的事及早安排好。
稀稀疏疏:(物体、声音等)空间或时间距离较大。
文中形容房屋间隔远。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
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
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关于背景《春》,没有作者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色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格调的新鲜和情绪的欢快,是一篇有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01课 忆读书课文全解 语文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一单元1、忆读书(冰心)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3、*山中避雨(丰子恺)4、风筝(鲁迅)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写字——楷书与行楷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6、小巷深处(林莉)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第三单元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第四单元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第五单元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19、*基因畅想(漆孝诗)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25、*诗五首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29、*陌上桑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附录一:名著引读(一)附录二:汉字的形体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1.忆读书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本单元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理解至爱亲情。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首》抒写对母爱的赞美;《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读来既温馨诗意又有深刻内涵;《世说新语》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让人感受到古代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富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散步》中还可以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到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这些文章,有的注重描写,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有的借用美好的意象抒写美好的情感,温馨浪漫;有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叙述平实缺引人思考,充满遐想;本单元在琐碎的生活中选材,注重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拿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秋天的怀念》叙事散文史铁生本文不仅表现母爱,还包括儿子的悔恨、愧疚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理解题目的含义《散步》叙事散文莫怀戚文章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家人一起散步,却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显出含蓄隽永的诗意,展示了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本诗用一朵“金色花”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和美丽安详的母亲联系起来,一个游戏刻画出两个人的形象,这便是构思的妙处。
托物言志《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借物抒情《咏雪》刘义庆编本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骤雪纷纷扬扬的天气中,谢家子女即景赋诗脉雪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课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课文全解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
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
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作者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文章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课文全解内容预览:3.山中避雨【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趋之如归: 很快地走过去, 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趋, 小步急走。
寂寥li o: 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 埋怨天, 责怪人, 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尤, 责怪。
嘈c o杂:声音杂乱, 喧闹。
冗长: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 拉得很长。
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 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 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 仰望的样子。
兴, 发出。
陶冶: 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 舍不得离别。
依依: 留恋, 不忍分离。
萍水相逢: 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 使人和谐相处的。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丰子恺, 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 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十一月九日, 在家排行第七, 上有六个姊姊, 下有一妹二弟, 二弟后皆早夭。
先祖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 父亲丰璜, 长于诗文, 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光绪八年, 1902年), 科举废除后, 仕途随之断绝, 只得在家设立私塾, 教几个小小蒙童。
丰子恺五岁起, 即由父亲启蒙教授。
可惜父亲庇荫的日子并不长久, 八岁的时候, 父亲因肺疾病故, 享年只有四十多岁, 只得由母亲茹苦含莘地和姊姊们相依为命。
父亲病逝后, 九岁时又进私塾读书, 十二岁进石门湾溪西小学(县立第三高等小学)。
毕业时成绩为全校第一, 母亲为减轻家中生计, 鼓励丰子恺投考公费的浙江第一师范。
当年报考人多, 丰子恺怕考不上, 多报名了省立一中和甲种商业两所学校。
结果, 连中三元。
丰子恺就是在读师范时期, 因为两位恩师的带领, 培育了丰子恺的艺术心灵和认真苦学的精神, 也启发他的文学才华和悲天悯人的胸襟, 奠定一生事业、理想的基础。
这两位恩师, 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李叔同先生, 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1.忆读书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学习这篇课文,要学会联系自己平时读书的实际,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
我们还应——1.在不断的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文中涉及名著较多,可排出时间表,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3.同学之间可于课下互相交流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点滴体会。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是她最早的小说。
1921年,冰心接连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并参加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观点。
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
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南归》、《往事》、《去国》,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分》,呈现出新的思想面貌,对超阶级的“爱”是一个不自觉的否定,显示冰心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昆明、重庆,以“男士”为笔名,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都收录在《关于女人》的集子里。
抗战胜利后去日本,与郭沫若等人出版了小说集《可纪念的朋友们》。
1949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1951年秋回国。
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她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等作品。
1958年又写《再寄小读者》。
这些新篇章,保留了过去清新明媚、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作品中虽然蕴含着缕缕温柔情思,却跳动着乐观主义的音调;赞美的也不再是超阶级的“母爱”,而是祖国的建设和各国人民的战斗情谊了。
打倒“四人帮”后,冰心精神焕发,陆续发表了不少新的作品,如《三寄小读者》等。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她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
她的作品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广为传播。
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泰戈尔剧作集》,穆拉·安拉特的《印度童话集》、《印度民间故事》,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等。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
本文写于1989年9月8日。
二、相关知识1.关于冰心的散文散文,是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也是她创作中成就最高的部分。
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她是以白话撰写叙事、抒情散文较早的有影响的作家。
……她那温柔的情思,丰富的想象,清新的文笔,令人惊叹。
……冰心的散文新作,题材广泛,思想开阔,意境高远。
她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选择社会生活中激动人心的事件,概括、提炼,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景。
……在艺术风格上既保存着前期散文的清丽、典雅,又增添了伟秀、壮美的新特色。
2.对冰心作品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而且有的像春花,几番风雨,匆匆凋零;有的似彗星,才华初露,瞬息即逝。
而冰心却是从十九岁成名,度过了六十多个创作春秋。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
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这是宋人赞扬玫瑰花开放季节长的诗句,用它来比喻冰心的创作也是很相宜的。
她的创作生涯,仿佛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摘自卓如《漫谈冰心的创作》)融入文体一、跨越障碍1.生字辨识着(zhuó)力无聊(liáo)消遣(qiǎn)2.重点词语注释[津津有味] 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豪杰] 具有杰出才能,非常直爽痛快的人。
[悬念] 课文里指挂念,惦记。
[催促] 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
[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居然]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人情世故] 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厌烦] 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
[兴亡盛衰] 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
[索然无味] 没有一点趣味。
[华丽] 美丽而有光彩。
[无病而呻] 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一般作“无病呻吟”。
[自作多情] 自以为非常优秀,自以为别人喜欢他。
[心动神移] 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自已] 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3.形近字辨析己:音jǐ,作“自己”解,可组“自己、舍己为人”等词。
已:音yǐ,作“停止,已经”解,可组“自已、已经”等同。
巳:音sì,作“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解,可组“巳时”等词。
4.同义词辨析居然竟然本课例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两个词都表示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的意思。
多数情况下可换用。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如:他竟然(居然)当面撒谎;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如:他一个人竟然(居然)完成了五个人的任务。
主要区别:①“居然”的语气有时比“竟然”重。
②“居然”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如: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
二、整体解读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文章的主要内容:详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切身体会。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989年9月8日清晨【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作者一开篇便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这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看出作者对读书有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它紧紧地抓住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往下阅读的兴趣。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可见,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者用文言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以至老师在她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可见,读书还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进一步说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作者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样抗击外来侵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怎样从兴盛而转为衰亡。
可见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再谈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
读外国小说,还让作者“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仍然在说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可见,读书还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是古今中外俱全。
可见作者读书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