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实用版)
目录
1.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
2.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
3.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
4.万里长城的旅游价值
正文
一、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
万里长城,又称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了抵御外族侵略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结晶的象征。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 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明等朝代的修建与扩展,总长度达到 2.3 万公里,因此得名“万里长城”。
二、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势险要:长城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势因素,往往依山傍水,利用险要地势来增强防御能力。
2.结构坚固:长城主体采用青砖、石块等材料砌筑,城墙底部宽厚,向上逐渐收窄,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3.烽火台:长城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烽火台,用于传递战争信息,迅速调动兵力。
三、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对外来侵
略的抵御能力。
四、万里长城的旅游价值
如今,万里长城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长城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价值:长城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游览长城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2.文化价值: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独特魅力。
3.风景名胜:长城沿线风景秀丽,游客可以欣赏到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总之,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旅游胜地之一。
关于万里长城的知识资料
关于万里长城的知识资料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条长达数千里的城墙,也被称为中国长城。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主要是为了保卫中国北方边境不受外敌入侵而修建的。
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公元前 7 世纪,历经数代朝代的建设和修缮,直到明朝时期才基本上形成今天所看到的规模。
万里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石和夯土。
城墙高度一般在 10 米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 30 米以上。
万里长城的两端连接着中国境内的山脉和河流,中间则由一系列的烽火台、哨所和城堡等防御设施组成。
整个万里长城形成一个庞大的防御系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北方边境的防御能力。
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万里长城的修建,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卓越水平。
今天,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万里长城的修建经历了多个朝代,其中明朝时期是修建最为完善的时期。
在明朝时期,万里长城的防御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明朝时期,万里长城曾多次得到修缮和扩建,使得其规模更加宏大,防御能力也更加强大。
万里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也有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万里长城的修建,使得中国北方的交通更加便捷,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同时,万里长城也起到了保护中国领土的作用,使得中国在外敌入侵时能够更加有力地保卫自己的领土。
总结起来,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文化价值。
万里长城的修建,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卓越水平。
今天,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规模和辉煌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万里长城的建设始于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经过几个朝代的不断修筑和加固,最终形成了如今人们所称的“万里长城”。
1. 起源与修建长城的修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防御需要。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敌国入侵,开始筑墙以防守。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下令将各国的防御墙连接起来,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城。
随着历代帝王的不断修建,长城逐渐扩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2. 规模和地理位置万里长城横贯中国北方,总长度约为21,196公里。
它纵横于中国的北方边境,穿越山脉、河流和平原,连接起了各个边境要塞。
长城的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形成了一道宏伟壮丽的防线。
3. 结构和建筑长城主要由砖、石、土和木材等材料构建而成。
它的建筑形式有山地长城、平原长城、河套长城等,各有其特点。
长城的主要结构包括城墙、城楼、烽火台和箭楼等。
城墙用以限制入侵者的行动,城楼和烽火台用于巡视和通讯,箭楼则是守军进行射击的据点。
4. 防御体系长城不仅是一道巨大的防御工程,还包含了丰富的防御设施。
如箭楼上设置了箭孔,方便守军向敌人射击;城楼上设有守军驻扎点,用于巡视和防守;烽火台用以传递重要信息,以应对突发情况。
这些防御设施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线体系,保护着长城沿线的领土。
5. 历史意义和遗产保护万里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边塞文化和军事防御的发展历程,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由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长城及其周边地区已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长城的原貌,包括禁止开发和破坏,在维修过程中保持原始风貌等。
总而言之,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长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万里长城知识点
万里长城知识点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壮丽景观。
以下是关于万里长城的一些知识点。
1. 建造背景万里长城的建造始于公元前7世纪,当时中国处于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免受敌军侵袭,各国开始修筑边境防线。
这些边境防线最终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
2. 长城的功能万里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防御工事,用于抵御外敌的入侵。
它不仅可以提供士兵驻守和观察敌情的地方,还可以作为军事通道,方便我军在边境地区进行巡逻和调动。
此外,长城还具有边界标志的作用,标志着中国的疆域。
3. 长城的修建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但最著名的修建者是秦始皇。
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并下令将各个边境防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长城。
后来的汉朝和明朝也对长城进行了修建和扩建,使其更加坚固和完整。
4. 长城的地理位置万里长城横跨中国的北方,起点在河北省的山海关,终点在甘肃省的嘉峪关。
它穿越了山脉、河流和草原,总长度约为21,196公里。
长城的地理位置选择非常讲究,既要考虑防御的需要,又要兼顾交通的便利。
5. 长城的建筑特点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是采用了大量的砖石和土坯,结合了山石和土地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防御体系。
长城由城墙、烽火台、瞭望塔、关隘等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和发出警报。
6. 长城的保护与修复由于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灾害的侵蚀,万里长城的很多部分已经受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加强保护、加强修复等。
此外,长城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7. 长城的文化价值万里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文化遗产。
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它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万里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
万里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
一、万里长城的基本信息
万里长城:又名长城、万丈长城,中国古代为防御军事侵略而始建的城墙,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从内蒙古西部至山西、河北和陕西的河西走廊,总长约六千三百公里。
二、万里长城的历史沿革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强大的军事防护工程,由秦朝始建,功成后被称为“万里长城”,它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工程。
万里长城沿袭着先秦时期各国开辟高地或山岗做防御的先例,秦始皇在其三十六岁时,派遣大臣建设“长城”,全面围绕疆域,既可抵御西域少数民族的入侵,又可保护中原安定,也就是将中原与西域的“长城”贯通,并由此凝聚着秦朝的武力。
三、万里长城的结构特点
万里长城分为内城和外城,整个长城由若干I类、II类和III 类城池组成,其中I类城池是最大的,每座城池都有护城河、城墙、城垣之类的防御工事。
内城为上部朝城和公孙城,外城为贺兰山城、大清城、临潼城、大雁塔城、耶律齐城等。
这些城池一般以石头为主,高达十米,城垣向内可建置多的垛台,以便两个垛台之间可互射,外有陡坑和道路,配有盔楔和箭口,并有一座座观音楼。
四、万里长城的历史意义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抵御外敌入侵、界定中国版图、象征中国
民族精神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军备和安全的精英,是中国古代发展的泰斗,它的建造使得秦朝与外敌的战役变得更加激烈,秦朝外交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它曾被奉为中国古代军备安全防护的一个巨大伟大的工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力。
中国|长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中国|长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它位置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横贯中国北部数省。
始建于公元前3 世纪。
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长城史话长城位于中国北部,因其长约一万两千多华里,故而得名“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凝聚着祖先的血汗。
长城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大部分在崇山峻岭之上建造,气势磅礴,宛如巨龙盘旋。
各地的长城中,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保存得最完好,此外还有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古北口长城等。
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天津黄崖关长城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公元前7世纪左右,战国时代的楚国,率先将西北、北、东北方向的烽火台和城堡用防御城墙串连起来,总长约500千米,称为“方城”。
公元前5、6世纪,齐国又修筑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墙。
到了公元前4世纪,秦、燕、韩、赵、魏等国,也各自在领土上修筑了长达几百千米的城墙,作为相互防御的工事。
大约在同一时间,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等,经常南下侵犯燕、赵、秦的领土,抢夺牲畜和粮食,甚至将人民抓去作奴隶,因此这三国除了在与邻国的边境上筑城墙,另外又在北方建城墙,这便是以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基础。
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后,根据《史记·蒙恬传》的记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长城的西段是沿秦昭王的旧城修缮而成,北面、东面则是连接赵、燕的旧城,西起高阙,东到造阳,再东行,抵达辽东。
修筑时间从秦始皇三十年伐匈奴开始,以八年时间筑成。
当时的长城长一万余华里,等于5000多千米,因此这一时代的长城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呼。
秦始皇时代的长城虽已达万里规模,可是汉朝的长城更加宏伟,长度达10000多千米,是历史上将长城修筑到最长的时代。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一、长城的基本信息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由多个时期、多个朝代修建而成的,全长超过20000公里。
现存最长的是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
长城有不同的名称,如“万里长城”、“中国之墙”等。
二、长城的历史背景1. 长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了许多墙垣。
2.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万里长城。
3. 汉朝修筑边塞长城:汉武帝时期开始修筑边塞长城,旨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4. 北魏修筑燕山长城:北魏时期为了防御南方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而修筑燕山长城。
5. 明朝重修万里长城:明朝时期重修了万里长城,并将其扩展到今天的规模。
三、不同地区的长城特色1. 京西段:以八达岭为代表,是最著名也是最完整的明代部分。
2. 河北段:以山海关为代表,是明代长城最东端的部分,也是长城的起点。
3. 山西段:以嘉峪关为代表,是明代长城最西端的部分,也是长城的终点。
4. 陕西段:以华山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
四、长城的建筑特色1. 基本结构:由墙体、瞭望塔、箭楼等构成。
2. 墙体:采用夯土、石灰和砖石等材料建造,有不同形式和高度。
3. 瞭望塔:用于监视敌情和传递信息,有多种形式和高度。
4. 箭楼:用于防御敌人攻击,有不同形式和高度。
五、长城的文化价值1.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民间传说:有许多与长城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3. 文学作品: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长城的情节和意象。
4. 国际知名度:长城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之一。
六、长城的保护和修复1. 保护措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限制开发、加强监管等。
2. 修复工作: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整治,以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旅游开发:长城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旅游开发也是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七、总结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介绍万里长城的资料
介绍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Great Wall)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关于万里长城的一些资料:
1.建造历史:万里长城的建造始于公元前7世纪,持续了几个世纪。
最早的长城建设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现存的大部分长城建筑是在明代(1368年-1644年)修建的。
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国的北部边境免受外族侵略。
2.总长度:万里长城的总长度大约为21,196公里(13,171英里),因此得名“万里长城”。
这个数字包括了主墙、支墙、山墙和防线的长度。
其中,主要的建筑是主墙,它是连接各个要塞和堡垒的主要部分。
3.地理分布:万里长城穿越了中国的多个省份,跨越了山脉、平原和沙漠等地形。
最著名和最受游客欢迎的部分是位于北京市境内的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
4.建筑特点:万里长城的建筑风格因地域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部分长城采用了砖石结构,以及城墙、城楼、烽火台、观察塔等防御设施。
在山区,长城遵循地势起伏,沿着山脊蜿蜒而建。
而在平原地区,长城通常是直线或轻微弯曲的。
5.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万里长城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备受瞩目。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和工程的伟大,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许多部分的长城已经被修复和开放供游客参观,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总之,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杰作,代表着中国古代的
边防防御和文化遗产。
它的壮丽景观和历史意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防御工事,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它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展,直到明代才基本成型。
长城全长达到了21196.18公里,横跨了中国的北方边境地带。
下面将对万里长城的历史、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
最初的长城是由各个诸侯国所修建的边境防线,目的是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而真正形成规模的长城修建始于秦朝。
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下令将各个诸侯国所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城系统。
随后的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和扩展,使得长城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里长城地理位置上主要位于中国的北方边境地带,横跨了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它起始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向西南穿过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最终到达中国西部的甘肃省。
长城的地理位置选择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它不仅可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还可以保护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构造和设计上。
长城采用了高大的石块和土坯相结合的建筑材料,结构牢固,能够抵御外来侵略。
长城的平均高度约为6至7米,宽度约为4至5米,顶部建有防御墙和烽火台。
长城沿线还修建了众多的城堡、关隘和瞭望塔,以便于守军观察敌情并进行通讯。
此外,长城还采用了蜿蜒曲折的设计,以增加其防御效果。
万里长城除了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长城的修建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意志。
长城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200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古代工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还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万里长城的资料13篇
万里长城的资料13篇万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
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尝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准确地说,长城不只有一座。
在两千多年间,各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城。
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
它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工奇迹。
明长城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间。
看见它人们不由肃然起敬,感叹在如此险峻的地方使用数量如此众多而且巨大的建筑材料。
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
这使它成为一件最大的历史文物。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2.长城位于北京的八达岭(西北方)。
特点是大、长、历史远久。
它是被秦始皇下令做成的,死了很多被俘虏的民工。
越过辽宁省.甘肃省.山西省,陕西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数千年来,立经风雪,立尽苍山.完好无损.万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
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概述长城[1]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我国的“国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
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而现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保护的最好的部份,也是最陡峭的部份,还是客流量最多的。
长城资料
长城( 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价值一,防御作用: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表现在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
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二,文化保护和交流的作用。
两边力量差距不大是交流最多。
今天的价值有:1,旅游价值,2,文化价值,3,艺术价值,4,民族凝聚力价值,5,建筑史价值,6,历史研究价值。
艺术价值: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象征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升华为民族精神和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实用版】目录1.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2.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3.万里长城的主要景点4.万里长城的文化价值5.万里长城的旅游攻略正文一、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万里长城,又称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了抵御外族侵略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7 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历经数代王朝的修建与扩展,直到明朝时期,长城才达到今天的规模。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万里长城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与荣耀。
二、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城墙、城楼、烽火台等方面。
城墙采用砖、石、土等材料依山势而建,既坚固又美观。
城楼则是用于士兵驻守、观察敌情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烽火台则是传递战争信息的重要设施,一旦有敌情,烽火台上的烟火便传递给下一个烽火台,以此类推,直至中央政权得知消息。
三、万里长城的主要景点万里长城的主要景点包括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等。
其中,八达岭长城是长城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慕田峪长城则以险峻著称,金山岭长城则保存较为完好,均是游客领略长城风光的好去处。
四、万里长城的文化价值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既是古代中国军事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体现。
同时,长城沿线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五、万里长城的旅游攻略游览万里长城,建议提前了解各个景点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游览路线。
此外,游客还需注意保护长城,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在城墙上乱涂乱画。
在游览过程中,可以听取导游的讲解,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更好地领略这一世界奇观。
总结: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经过数代王朝的修建,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遗产长城的资料
中国古代遗产长城的资料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人类在古代修建的最长的城墙,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以下是关于长城的资料:
1. 长城始建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长城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重要防御工程。
2. 长城的总长度达到了2万多公里,建造时间跨越了2000多年,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繁荣和衰落。
3. 长城不是一道完整的城墙,而是由多段城墙相互连接而成,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山区和草原上,跨越了多个省份。
4. 长城的建造过程始终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金沙滩和黄山等高山、险峰、悬崖和沙漠等特殊地形条件,还有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资的投入。
5. 长城的主体结构包括城墙、云梯、敌楼、城口、箭楼、角楼、防洪墙等,其中最耗费精力和时间的是城墙的建设,城墙多采用石头、黄土和灰泥结合的方式修筑。
6. 长城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防御作用,防御了不少外族侵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道壮丽之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7. 长城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长城资料大全
长城资料大全
1、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3、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4、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5、长城长度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
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XX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万里长城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
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
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
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
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
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
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精选10篇)
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精选10篇)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篇1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周鑫,今天,我来给你说一说长城,请跟我来,这就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中国的长城共有近一万公里东起河北秦皇岛的海关,西到嘉峪关,这是明代修建长城的第二个最大的关口。
请大家跟我去长城的上面去,长城的大部分是公元1540年前后,明代时修建的,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所以我们要爱护长城。
下面,大家跟我一起做车到八达岭去看看,这就是八达岭,它是北京比较著名的长城,它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撩望口和射口,共撩望和射击用。
长城为什么这样伟大?下面由我给你们解释。
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特别是它不是一般的墙,而是整齐大条石和结实的青砖切成的。
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千米高的围墙,可是绕地球一周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过去的劳动人民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好了,现在可以自由的玩了,不过大家要注意安全,祝你们玩的开心。
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篇2长城,位于中国首都北京,长城从辽东虎山到嘉峪关,总长为21196.18千米,长城每隔100米便设有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瞭望之用。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亦称作万里长城。
长城又因有上万华里,又堪称举世无双在巨作,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长城又与故宫、泰山肯兵马俑同为中国的第一批世界遗产,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
后经汉、明等王朝建筑。
长城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__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同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约13000里,故称“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之前,(即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一直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
著名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居庸关,有“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有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嘉峪关等。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已失去防御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此外,以长城作为历史标尺,可为研究长城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和自然事件提供参考。
长城工程浩大,规模宏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古老的长城经过修整,许多区段成为游览胜地。
山海关、八达岭和嘉峪关3处长城区段于1961年被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2007年7月9日评选为新七大奇迹之首。
注:世界“新七大奇迹”是中国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
关于万里长城的知识
关于万里长城的知识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沿着中国北方的山脉、平原和沙漠地带延伸,起于东部的山海关,止于西部的嘉峪关。
以下是一些关于万里长城的知识:
1. 建造目的: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侵扰和保卫中国的边疆而修建的防御工事。
2. 建设历史:万里长城的修建开始于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经历了秦、汉、明等多个朝代的陆续建设和修复。
3. 长度和覆盖范围:万里长城的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防御工事。
它贯穿中国北方的山脉、平原和沙漠,横跨多个省份,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
4. 结构和类型:万里长城由城墙、城堡、烽火台、关隘等组成,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筑长城、土筑长城和混合筑长城等不同类型。
5. 文化和旅游价值: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万里长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6. 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中国的一句名言,用来形容对抗困难和挑战的决心与勇气。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工程技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还承载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万里长城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
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
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
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
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
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
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万里长城居庸关居庸关位于昌平县,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益。
砌旁局山耸立,翠嶂重叠,中有长达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称关沟。
这里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
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把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徙居于此。
汉代沿称,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万里长城金山岭金山岭在热河滦平县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因修筑于燕山第一峰雾灵峰与古北口卧虎岭之间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
此段长城建于一五七○年(明隆庆四年),相传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和谭纶修建的,约长三十公里,依山势蜿蜒曲折,高低隐现,气势磅礴。
由于这里地势低缓,易攻难守,城墙修筑得十分厚实坚固,烽火台巍峨高大,城关要塞星罗棋布,楼台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
这些楼台形式各有不同,楼墩有方形、扁形、圆形等,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钻天等形状,此外还不多孔眼的了望台,以及长城沿线少见的库房楼等。
万里长城黄崖关黄崖关长城在蓟县北三十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公元五五六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这一段长城建筑特点是,台墙有砖有石,敌楼有方有圆,砌垒砖有空心有实心。
关城塞堡、敌台水关,应有尽有,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险奇秀于一身。
万里长城山海关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
一三八一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
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
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西门名迎恩,南门名望佯,北门名威远,各门上都筑城楼,城中心建钟鼓楼,城外有护城河。
万里长城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坐落在祁连山脉文殊山与合黎山脉黑山间的峡谷地带嘉峪塬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建于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悠久的修建历史,巨大的建筑规模。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
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
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
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
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
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
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
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
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
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
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
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
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
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
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
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
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
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
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
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
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
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
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
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
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
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
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
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
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长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
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
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
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广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
自然概况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XX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
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
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XX千米不等。
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
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
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计有汉、晋、北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
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
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