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浅论北川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 “5.12”大地震之后,北川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而作为旅游业灵魂的文化旅游,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羌文化是北川文化的主力和精髓,因此羌文化旅游发展是北川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本文介绍了北川各种旅游资源现状,着重对北川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羌文化旅游资源在北川的开发现状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策略。

[关键词] 北川、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How to exploit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Qiang culture ABSTRACT:In this paper , I analyzed their diversity tourism resources of Beichuan Qiang culture Autonomous County . Especially ,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ang culture and the people of Beichuan about their life and developm ent . After the 5·12 earthquake ,Beichuan’s tourism developed quickly , However ,culture tourism to be the soul of the tourism ,it plays a decisive role .Here I just talk about the value , today’s condition and some problem of Beichuan’s Qiang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it . Then I put forward the tactics about exploit of Qiang culture . Finally ,I got this conclusion ,The Qiang culture resources’s exploit is the key of Beichuan’s tourism’s development .

Key words: Beichuan Qiang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exploit tactics

1 前言

自08年“5.12”大地震以来,灾区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灾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本人也是灾区的一员,亲身经历了大地震和灾后重建,也曾作为一名实习导游带领游客前往灾区进行旅游慰问。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我认为灾区的旅游业发展还是相当有潜力的。本文把北川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核心论点,采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基本方法来研究北川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策略。最后得出结论,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北川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羌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2 北川旅游资源概述

2.1 北川简介

北川隶属四川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羌、藏、回

等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51%,其中羌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1]。198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按少数民族县对待。

北川历史悠久,公元564年,北周政权在北川禹里乡设置北川县。据史籍记载,北川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地,古称“神禹故里”。

2.2 北川各类旅游资源简介

2.2.1 自然旅游资源

北川地处龙门山脉,自然风光优美,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奇山秀水,是国家第四个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山区多种经营和绿色食品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吸引山外游客,也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2.2 人文旅游资源

北川羌族人口占40%以上,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族人民能歌善舞,风情独特,传承千年的羌笛和锅庄舞中有这个民族最浪漫的记忆。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抒发了千古绝唱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禹羌文化源远流长,是打造禹羌文化产业带的重要民俗资源凭借。

抗震救灾文化,人类在灾难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在灾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和力量。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北川县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禹羌文化,北川自古以来便是羌族聚居地,羌族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奔放,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作为大禹故里,县境内还有大量遗迹以及禹身上承载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3 羌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3.1 羌文化旅游在北川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3.1.1 羌文化旅游资源简介

《礼记·王制篇》指出:“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羌族人从西北迁居到“两江七河”地区后,根植于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经过一代代人长期的调适、选择,孕育并逐步积累起来了一整套地方特色浓郁、民族个性鲜明的适应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羌文化[3]。

(一)建筑文化

建筑是反应一个民族外观特点、隐含民族文化的显性标志。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以石头、黄泥或是青石板砌成的“邛笼”便是羌族人的住房[4],也称之为“羌碉”。这里的“羌碉”是极富羌族特色的建筑。从形态上可分为四棱碉、六棱碉、八棱碉等。羌碉地宽顶窄,墙体从下至上逐渐倾斜,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保持了良好的稳固性。

(二)服饰文化

羌族地区的服饰风格各异,反映出古羌不同支系部落的痕迹,以及羌族古代社会没有形成统一政权的社会历史烙印。在羌区不同地域上的生活服饰都有一定的差异,大体上可以知道羌族生活服饰主要有长衫、褂子、腰带、绑腿、头帕、云云鞋等构成。

(三)饮食文化

羌民们将玉米、土豆、小麦和芥子作为主食,肉类方面喜欢吃猪、羊、鸡肉。较具特色的是“金裹银”、洋芋糍粑,还有羌家人自己酿造的咂酒,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独特的饮酒方式,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酒,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中吸允酒汁,饮酒气氛热烈。这也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

(四)交通风俗

羌人生活的环境限制了其交通工具,不过,在高山峡谷中的羌人却有两项伟大的发明。一是溜索,二是索桥。为了防御的需求,羌人将自己的家安在峡谷之中,以江河作为屏障,但终究是要与外界进行一些交流的,于是发明了只能少数人一次通过的溜索。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在溜索的基础上开始有了索桥。现在北川地区的溜索、索桥随处可见,

(五)宗教信仰

羌人从逐水草而居到大山,与大自然艰难斗争的过程中,原始宗教始终占据着羌人的大部分心灵,他们信仰万物有神,从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宗教特色的文化。羌族史诗《羌戈大战》中记载,羌族人在迁徙过程中,由于天神的保护才得以民族延续下来的故事,认为“白石”是各种神灵中最高的神。羌族地区的宗教活动由羌族释比担任主持,他们熟悉本民族的社会历史和神话传说,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八卦,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释比是羌族文化中的“大百科全书”,在羌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1.2 羌文化与北川历史发展的关系

北川的羌族在历史上活跃,文献中记载的“白草番”。《万历武功录》卷五《白草、凤村、野猪窝诸羌列传》中记载“白草者,石泉诸羌也”[5]。白草羌以其剽悍闻名,所以受到当时明朝政府的强力打压。而后的清朝政府采用“改土归流”的治国方式,北川地区羌族受到再一次的文化冲击,直至民国二十四年,北川绝大多数地区被视为汉区[6]。

上世纪80年代初,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各方面专家对县内居民的民族成分进行了科学识别,按照广大羌民的意愿恢复、更改了民族成分。2003年7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成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3.1.2 羌文化旅游是北川旅游业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羌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使命,是研究我国民族发展规律的活化石。而北川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极具本土地域特色和代表性。羌文化——是北川最主要的民族文化。羌文化是北川的灵魂,羌文化旅游也是北川旅游业的灵魂。

3.2 北川羌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