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8课 项羽之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 羽之死学案
项羽之死学案《项羽之死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情节。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其死亡中所起的作用。
3、探讨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知识链接1、项羽简介项羽(公元前 232 年公元前 202 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2、楚汉相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项羽和刘邦分别率领起义军反抗秦朝。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三、文本解读(一)垓下之围项羽的军队在垓下被刘邦的汉军重重包围。
夜晚,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谣,项羽以为楚地已全部被汉军占领,心中充满了绝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壮的《垓下歌》,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虞姬的深情。
(二)东城快战项羽率领仅剩的二十八骑,突破汉军的包围,来到东城。
面对汉军的数千追兵,项羽毫不畏惧,他对部下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在东城快战中,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勇气和战斗力,三次冲杀,斩将夺旗,杀汉军数百人。
(三)乌江自刎项羽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
但项羽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拒绝了亭长的好意,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亭长,然后与汉军进行最后的战斗,最终自刎而死。
四、人物分析1、勇猛无畏项羽在战场上勇猛无比,身先士卒,多次以少胜多,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
2、刚愎自用项羽不听从谋士的建议,一意孤行,导致了许多决策上的失误。
3、重情重义项羽对虞姬深情款款,在生死关头也不忘她的安危。
对部下也关爱有加,在东城快战中,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错,拼死战斗,以报答部下的追随。
4、缺乏政治谋略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政治策略,不善于笼络人心,最终失去了天下。
《项羽之死》导学案有解析版
《项羽之死》导学案新授课 3课时班级姓名编写: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巩固积累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梳理文章情节。
3.探究阅读,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学习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第一课时预习积累走近作者——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体例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追溯背景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有关项羽的成语故事1.最有气魄的一句话-----< >注:秦始皇耀武扬威四处巡游,刘邦看了羡慕,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看了藐视,说:“彼可取而代也”。
2.最果断的战略------< >注:项羽与叔叔项梁在选择灭秦时机时,提出“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战略,果断杀死秦将举兵起义。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概括文章各个场面的内容。
3、分析项羽的形象,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司马迁及《史记》知识填空司马迁字,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
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在狱中完成了《史记》。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的历史,分等五种体裁,共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与并称为“史学双璧〞。
答案:字长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皇帝约3000年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130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新授课阶段一、依据题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标题《项羽之死》中,哪个字最重要?[“死〞]依据这个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1〕项羽是怎么死的?〔死的经过〕〔2〕项羽为什么会死?〔死的原因〕2、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
项羽死的经过:a、三个地点:垓下、东城、乌江b、三个场景: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项羽死的原因:A、[项羽认为]“天亡我,非战之罪〞。
B、[史家认为]: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思考]:项羽败亡时多次强调“天亡我,非战之罪〞表现了他的何种心态?[明确]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课时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
C、[你们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思考]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他今天的命运?抓住三个场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场景一]垓下被围————————————————————————多情善感慷慨悲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高中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Word含答案
第18课项羽之死本文通过写项羽在与刘邦决战失利的最后阶段的言行,表现了他的英勇顽强的斗志、拔山盖世的气概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透露了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愧自耻心理,对他在幸存与尊严之间选择后者的举动,表现出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一代史圣司马迁他是个史官,而历史是公正的,他无法不说出事实,无法违背作为一个史官的神圣使命。
于是,他挺身而出,说出了别人都不敢说出的事实,说出了将让他一生蒙受耻辱的事实,也说出了一个让他成为伟大史圣的事实!他,受了腐刑,原本他可以选择死亡,选择解脱。
腐刑,对于当时有自尊的读书人来说是比死亡还要难受的耻辱,而他却选择了它,不是怕死,而是为了对父亲的许诺,为了《史记》。
他的生命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历史!于是乎,官场中少了一个热忱的青年,却正有一个奇迹在被创造!从此,他,冷峻地注视着历史,超脱在风云变幻之外,默默地躲在现实的阴影中,他只为了一个目标活着——完成《史记》,他的全部生命与激情都凝聚在了笔上,他没日没夜地写作,任凭历史的狂涛怒吼如何翻滚,都不能震撼他那重如泰山的铁笔!他的力量来自“真实”,那是任何君主都要感到害怕的。
现在,该轮到历史来审判一切了!他所以要在屈辱中活下去,哪怕沉浮在臭粪中也不放弃生命,是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不能不为后世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历史,正是由于有了司马迁这样的人才被一代代传承下去,帝王时代总被更替,而司马迁作为一个洞穿历史的巨人却成了一座千古不倒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比泰山更永垂不朽!修身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赏读: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赏读: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
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精选8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精选8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项羽之死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塑造人物的“多维透视”法,培养学生立足“多维透视”法解读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维透视”法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如何运用多维透视法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史记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立足“多维透视”法,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2、难点:体味司马迁“多维透视”法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思路(一)以史入文:引项羽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
”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后的历程,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
(板书课题)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必须用酒来读的。
宋代名士苏舜钦,读至《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在博浪沙用大铁锤暗杀秦始皇,误中副车,猛击案道“惜乎,不中!”于是便浮一大白,就是执杯痛饮一口;读至《史记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于是又浮一大白,大呼“ 壮哉,英雄!”。
(以小事例说明读《史记》要与史事同呼吸,与古人相沟通,用真心去感知,以情感去共鸣,人物才会鲜活呈现于眼前。
)(二)多维透视:品项羽清代“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读《史记》品人物,亦须有法,司马迁写人物,不止把笔下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人,也把他们作为人性的人来看,为了展示他们的丰富性、复杂性,司马迁采用多维透视之法(板书),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项羽之死导学案,
4、当堂检测
项羽的悲剧对我们有哪些警示?
教师课后反思
《项羽之死》导学案
主备:审核:成员:
【课题名称】项羽之死
课型:新授课
课时:四课时
总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刘邦在逆境中沉着冷静的性格,吸取项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够理智的教训
项羽面对一败涂地的局势,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只是羞耻之心让他死了重起兵之念。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认为:
【学习重点】
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法指导】
朗读品味、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教师导学——二次备课】
1、前情导入
2、合作探究
(一)齐读第二、三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确定重点字词、句(通假字、重要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含答案
第18课项羽之死本文通过写项羽在与刘邦决战失利的最后阶段的言行,表现了他的英勇顽强的斗志、拔山盖世的气概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透露了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愧自耻心理,对他在幸存与尊严之间选择后者的举动,表现出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一代史圣司马迁他是个史官,而历史是公正的,他无法不说出事实,无法违背作为一个史官的神圣使命。
于是,他挺身而出,说出了别人都不敢说出的事实,说出了将让他一生蒙受耻辱的事实,也说出了一个让他成为伟大史圣的事实!他,受了腐刑,原本他可以选择死亡,选择解脱。
腐刑,对于当时有自尊的读书人来说是比死亡还要难受的耻辱,而他却选择了它,不是怕死,而是为了对父亲的许诺,为了《史记》。
他的生命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历史!于是乎,官场中少了一个热忱的青年,却正有一个奇迹在被创造!从此,他,冷峻地注视着历史,超脱在风云变幻之外,默默地躲在现实的阴影中,他只为了一个目标活着——完成《史记》,他的全部生命与激情都凝聚在了笔上,他没日没夜地写作,任凭历史的狂涛怒吼如何翻滚,都不能震撼他那重如泰山的铁笔!他的力量来自“真实”,那是任何君主都要感到害怕的。
现在,该轮到历史来审判一切了!他所以要在屈辱中活下去,哪怕沉浮在臭粪中也不放弃生命,是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不能不为后世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历史,正是由于有了司马迁这样的人才被一代代传承下去,帝王时代总被更替,而司马迁作为一个洞穿历史的巨人却成了一座千古不倒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比泰山更永垂不朽!修身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赏读: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赏读: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
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 教案2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阅读并把握课文内容,揣摩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在本文中出现的新的性格特点,力求在精彩的情节描写中感悟司马迁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手法。
2、通过研究文中的人物形象,发现渗透在其中的案件线索,培养发现意识,总结意识,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自圆其说,有所感悟。
3、领悟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五、准备与预习1、复习《鸿门宴》这篇课文:重新领略项羽的风采,刘邦的性格特点。
2、搜集有关楚汉相争的历史资料,准确地把握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背景。
3、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
教学实录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老师设疑)公元前202年12月的一天,项羽兵败垓下。
死在了乌江边,一个人的死亡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自杀,一是他杀。
那么项羽应该属于那一种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使得这样一位英雄走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下面我们将成立四个调查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涉及四个选题:“设疑――取证――推理――结案报告”其中取证包括:案发背景、现场勘察、涉案人员档案、证人证言四个步骤。
要求:15人一组,每组组员分工负责决定其中的一个选题。
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小组调查报告。
二十分钟后,组内确定一人宣读。
(在小组研讨期间老师可以就各个小组在研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0分钟后,请四个小组的成员宣读调查报告)取证阶段师:同学们准备好没有?生: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
师:我们首先请“现场勘查”小组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场勘查的情况。
生:死者,姓名:项籍,楚国人,又号西楚霸王。
死亡地点:乌江边。
现场比较混乱,好像曾经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从现场留有大量的马蹄印可以推断出。
现场地下留有二十六具尸体,据查这些尸体都是项羽部下。
现场没有发现项王的尸体。
他生前所骑的爱骑――乌锥马也不见了踪迹。
现场也没有找到其爱姬――虞姬的尸体。
当然这些消息对我们案件的侦破来说是令人失望的,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虽然没有在现场找到项王的尸体,但我们找到了一些项王生前所穿的衣服的碎片,以及提取到了他的一些血样。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8课项羽之死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美人和.之(hè)(2)骑能属.者(zhǔ)(3)田父绐.曰(dài) (4)自度.不得脱(duó)(5)被十余创.(chuānɡ) (6)麾.下(huī)(7)瞋.目(chēn)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船待通“舣”,使船靠岸.2.古今异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悲愤激昂。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崤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父老兄弟。
今义:父亲,哥哥。
3.一词多义(1)乃项王乃.大惊曰:副词,于是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副词,就平明,汉军乃.觉之:副词,才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副词,于是乃.陷大泽中:副词,却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只,仅仅(2)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以.故汉追及之:介词,因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介词,把(3)之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我何面目见之.:代词,指江东父老(4)亡天之亡.我:动词,灭亡此亡.秦之续耳:形容词,灭亡了的亡.去不义:动词,逃亡唇亡.齿寒:动词,丢失(5)且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连词,况且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姑且(6)泣项王泣.数行下:名词,眼泪左右皆泣.:动词,哭泣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a.项王军壁.垓下:设营驻守。
b.身.七十余战:亲身(参加)。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唱楚歌。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行。
e.左.,乃陷大泽中:左走。
f.马童面.之:面对。
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称王。
i.吾为若德.:给……恩德。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主要内容。
(2)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古代战争场面的理解。
(2)对项羽英勇与悲壮的分析。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项羽的英勇与悲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讲解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剖析课文。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项羽的小论文。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8课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
第18课项羽之死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美人和.之(hè)(2)骑能属.者(zhǔ)(3)田父绐.曰(dài) (4)自度.不得脱(duó) (5)被十余创.(chuānɡ) (6)麾.下(huī)(7)瞋.目(chēn)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船待通“舣”,使船靠岸2.古今异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悲愤激昂。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崤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父老兄弟。
今义:父亲,哥哥。
(1)乃⎩⎪⎪⎨⎪⎪⎧项王乃.大惊曰:副词,于是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副词,就平明,汉军乃.觉之:副词,才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副词,于是乃.陷大泽中:副词,却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只,仅仅(2)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以.故汉追及之:介词,因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介词,把(3)之⎩⎪⎨⎪⎧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我何面目见之.:代词,指江东父老(4)亡⎩⎪⎨⎪⎧天之亡.我:动词,灭亡此亡.秦之续耳:形容词,灭亡了的亡.去不义:动词,逃亡唇亡.齿寒:动词,丢失(5)且⎩⎪⎨⎪⎧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连词,况且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姑且(6)泣⎩⎪⎨⎪⎧项王泣.数行下:名词,眼泪左右皆泣.:动词,哭泣(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a.项王军壁.垓下:设营驻守。
b.身.七十余战:亲身(参加)。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唱楚歌。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行。
e.左.,乃陷大泽中:左走。
f.马童面.之:面对。
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称王。
高中语文 第18课 项羽之死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8课时项羽之死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
C.然今卒.困于此卒:终了。
D.马童面.之面: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4.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项王乃.大惊曰②平明,汉军乃.觉之B.①以.故汉追及之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C.①汉围之.数重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D.①吾为.公取彼一将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故汉追及.之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B.及.抛江过其下C.望尘莫及.D.始见庐山及.大孤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杨老师在职工微信群里对校长进行批评,校长对杨老师做出停职停薪的处罚,并让全体老师表决,有的嫌疑。
②巴萨三位球星在各自国家队都是头号巨星,但在巴萨从来不会,而是彼此相亲相爱,相互包容,互不埋怨。
③历时半年的缜密侦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破一起涉嫌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滥用职权案件。
A.假公济私徇私舞弊自私自利B.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徇私舞弊C.自私自利假公济私徇私舞弊D.徇私舞弊自私自利假公济私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严禁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组织或参与考前辅导、应试培训。
B.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8课《项羽之死》(2)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鉴赏。
教学难点:概括人物鉴赏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播放屠洪纲的《霸王别姬》,由此导入到这首歌讲的是什么人的故事。
(学生回答:西楚霸王项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西楚霸王最后的雄风。
(板书课题:项羽之死)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自称“太史公”。
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幼年在家乡耕牧、读书,十岁随父到长安,曾就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
二十岁开始漫游,到过现在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到长安后做郎中;又奉使西南,侍从武帝巡狩,足迹几乎走遍全国各地,他观瞻了历史的遗迹,了解了社会风土人情,搜集了传闻轶事,他在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后,博览了朝廷藏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为《史记》的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史记》的撰写,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迁为之辩解,因而得罪汉武帝,被判死刑。
按汉律,或纳钱或受宫刑均可免除死罪,可是他家贫不足以自赎,亲朋因慑于汉武帝淫威,莫肯营救,曾想“引决自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接受的残酷的腐刑。
其所以“隐忍苟活”,就是为了把“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完成。
当时他精神上十分痛苦,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忍受“扫除之吏”、“闺阁之臣”的屈辱,十分悲愤,经常用先贤受迫害后从事著述的事迹激励自己发奋著书。
约在太始四年(前93年)完成写作。
2、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名著。
学案4:第18课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新课助读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出身楚国贵族。
秦二世元年(前209),从叔父项梁起义。
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项羽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赵,在钜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
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
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而自杀。
《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它所描写的正是项羽最终惨败的那段人生经历。
自主梳理1.注字音2.(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伏:通“服”,心服 (2)乌江亭长鴂.船待 鴂.:通“舣”,使船靠岸3.解多义(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活用为动词,设营驻守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走(3)左.,乃陷大泽中左: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左走(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进军(5)马童面.之,指王翳曰面: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对(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邑:名词活用为动词,封邑(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名词的使动用法,让……做王(8)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9)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5.分古今6.(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2)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省略句,省略宾语“之”(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介宾短语后置句(5)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省略介词“以”句段点评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多维探究搜集后世对项羽的评价,说一说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审美鉴赏细节描写,再现英雄风姿——司马迁《项羽之死》赏析《项羽之死》是《项羽本纪》中的最后一个部分。
全文就像一出戏,司马迁运用细节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大战、乌江自刎三个生死攸关的场面,对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月夜突围、阴陵迷道、东城快战、拒渡赐马、自刎赠头等一连串的情节,进行了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描绘,丰富和发展了一代枭雄项羽的鲜明个性和英雄品格,使拔山举鼎的悲剧英雄跃然纸上。
学案3:第18课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0),共3 000多年的历史。
相关背景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项羽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写项羽在与刘邦决战失利的最后阶段的言行,进一步表现他的英勇顽强的斗志、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透露了他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羞愧自耻心理,对他在幸存与尊严之间勇敢地选择后者的举动,表现出深深的赞叹和惋惜。
识记必备知识一、通假字1.骑皆伏.曰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船待通舣,使船靠岸二、古今异义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多指旁边或表示约数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古义:把……分为今义:认为3.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4.地方..千里古义:土地纵横今义:某一区域5.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高的人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父老兄弟今义:父亲和兄长三、一词多义1.亡①天之亡.我(《项羽之死》)动词,灭亡②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形容词,灭亡了的③亡.去不义(《鸿门宴》)动词,逃亡④唇亡.齿寒(《左传》)动词,丢失2.泣(均选自《项羽之死》)①项王泣.数行下名词,眼泪②左右皆泣.动词,哭泣3.及(均选自《项羽之死》)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连词,和②以故汉追及.之动词,赶上4.被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项羽之死》)动词,遭受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介词,表被动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动词,同“披”,穿着5.独(均选自《项羽之死》)①今独.臣有船副词,只有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副词,岂,难道③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副词,仅6.会①与其骑会.为三处(《项羽之死》)动词,聚会,集合②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动词,适逢,正赶上③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会盟7.卒①然今卒.困于此(《项羽之死》)副词,最终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名词,士兵③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动词,尽,终④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副词,通“猝”,突然8.之①骏马名骓,常骑之.(《项羽之死》)代词,代骏马②此天之.亡我(《项羽之死》)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非战之.罪也(《项羽之死》)结构助词,的④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到9.乃①项王乃.大惊曰(《项羽之死》)副词,于是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动词,是③汉军乃.觉之(《陈涉世家》)副词,才④乃.有二十八骑(《陈涉世家》)副词,仅仅10.且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项羽之死》)连词,况且②臣死且.不避(《鸿门宴》)连词,尚且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副词,将要④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副词,暂且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楚歌:唱楚歌③田父绐曰“左.”左:向左走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东行⑤身.七十余战身:亲身参加⑥亦足王.也王:称王⑦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向西进军⑧马童面.之面:面对(2)名词作状语①项王则夜.起夜:在夜里②直夜溃围南.出南:向南③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向东(3)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让……当王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令诸君知天亡.我亡:使……灭亡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直夜溃.围南出溃:使……溃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也”,表判断)②此项王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①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破”有“被击破”的意思)②然今卒困于此(“于”表被动)3.状语后置籍独不愧于心乎[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籍独不(于心)愧乎”]4.定语后置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能属)(之)骑百余人耳”]②汉骑追者数千人[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追)(之)汉骑数千人”]5.宾语前置我何渡为(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6.省略句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饮”后省略了“于”)揣摩领悟1.作者是如何表现项羽性格特点的?文章围绕项羽这个人物,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2.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复杂心理?项羽又说“愿为诸君快战”,此处用“快战”比用“决战”等词好在哪里?3.项羽本有条件渡江逃生,可是他却义无反顾踏向死地。
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18课 项
第18课项羽之死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美人和.之()(2)骑能属.者()(3)田父绐.曰() (4)自度.不得脱()(5)被十余创.() (6)麾.下()(7)瞋.目()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通______,__________(2)乌江亭长船待通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1)乃⎩⎪⎨⎪⎧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平明,汉军乃.觉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乃.陷大泽中: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以.故汉追及之: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3)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何面目见之.: (4)亡⎩⎪⎨⎪⎧天之亡.我: 此亡.秦之续耳: 亡.去不义: 唇亡.齿寒: (5)且⎩⎪⎨⎪⎧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且.不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吾今且.报府: (6)泣⎩⎨⎧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 a .项王军壁.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身.七十余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左.,乃陷大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马童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吾为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②名词作状语a.项王则夜.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直夜溃围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此天之亡.我:5.翻译句子(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8项羽之死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一、基础知识1.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答案】D(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D.名词用作动词)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然今卒.困于此卒:却D.马童面.之面:面对【答案】C(卒:终于)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C(A。
副词,于是/副词,才。
B.介词,因为/介词,把。
C.均为代词,代项羽军。
D。
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二、文本阅读阅读《项羽之死》全文,完成后面的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B.力拔山兮气盖.世盖:胜过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答案】D(购:悬赏征求)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四面皆楚歌”应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6.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语意相同的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项羽认输但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表明了他自负、自尊但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点.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
统和十四年始仕。
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
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项羽之死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美人和.之(hè)(2)骑能属.者(zhǔ) (3)田父绐.曰(dài) (4)自度.不得脱(duó) (5)被十余创.(chuānɡ) (6)麾.下(huī)(7)瞋.目(chēn)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船待通“舣”,使船靠岸.2.古今异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悲愤激昂。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崤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父老兄弟。
今义:父亲,哥哥。
3.一词多义(1)乃⎩⎪⎨⎪⎧ 项王乃.大惊曰:副词,于是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副词,就平明,汉军乃.觉之:副词,才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副词,于是乃.陷大泽中:副词,却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只,仅仅 (2)以⎩⎪⎨⎪⎧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以.故汉追及之:介词,因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介词,把(3)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我何面目见之.:代词,指江东父老(4)亡⎩⎪⎨⎪⎧ 天之亡.我:动词,灭亡此亡.秦之续耳:形容词,灭亡了的亡.去不义:动词,逃亡唇亡.齿寒:动词,丢失(5)且⎩⎪⎨⎪⎧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连词,况且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姑且(6)泣⎩⎪⎨⎪⎧ 项王泣.数行下:名词,眼泪左右皆泣.:动词,哭泣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a.项王军壁.垓下:设营驻守。
b.身.七十余战:亲身(参加)。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唱楚歌。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行。
e.左.,乃陷大泽中:左走。
f.马童面.之:面对。
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称王。
i.吾为若德.:给……恩德。
j.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征。
②名词作状语a.项王则夜.起:在夜里。
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向东。
c.直夜溃围南.出:向南。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为王。
(2)动词的使动用法此天之亡.我:使……灭亡。
5.翻译句子(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译文:深夜,听到汉军在楚营四周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三、名言警句写项羽的诗句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
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
他饱览名山大川,搜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资料。
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
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
三年后被赦,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过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史学与文学方面,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在文学上,它不仅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而且为所有的文学形式成功地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二、背景展示项羽,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名籍,字羽。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在吴中举兵反秦。
在钜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
进入关中后,与刘邦明争暗斗,鸿门宴上双方暂时和解,项羽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
项羽死后,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文白对照 项王 军 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 兵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 围之数 重。
把他们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壁:本指军垒,此处作动词用,设营驻守的意思。
夜 闻深夜,听汉军 四面 皆楚 歌,项王乃大 惊 曰:“ 汉皆到汉军在楚营四周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 得 楚 乎?是 何楚 人之 多也!”已经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何楚人之多:怎么楚人这么多。
项王则 夜 起 ,饮帐中 。
有美人名虞,常项王于是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
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幸 从 ;宠跟随在项王身边;⎣⎢⎡⎦⎥⎤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
骏马名骓, 常 骑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之。
着。
⎣⎢⎡⎦⎥⎤骓zhuī:青白相间的杂色马。
于是 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 为诗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 曰:“力 拔山兮 气 盖世 !时 不利兮骓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不 逝!骓 不 逝兮可奈 何!虞 兮虞马不再向前奔驰!骓马不向前奔驰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兮奈若何!”我将你怎么安排呢!”⎣⎢⎡⎦⎥⎤逝:奔驰。
奈若何:我将你怎么安排呢? 歌 数阕,美项王连唱几遍,美人 和之。
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阕:乐曲每终了一次叫一阕。
“数阕”就是几遍。
和hè:应和着一同唱歌。
项王泣 数 行下,左右 皆 泣 ,莫 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能 仰 视 。
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直于是项王单乘一匹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溃 围 南 出, 驰 走。
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
⎣⎢⎡⎦⎥⎤骑jì:单人乘一匹马。
麾下:部下。
直:同“值”,当。
平 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 以五千骑 追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之。
项王渡 淮 ,骑 能 属者 百余人耳。
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属zhǔ:随从。
项王 至阴陵,迷失道, 问一田父 ,田父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欺 绐 曰“左” 。
骗他说“向左边走”。
⎣⎢⎡⎦⎥⎤田父fǔ:农夫。
绐d ài :欺骗。
左,乃陷项王带人向左,却陷进大 泽 中。
以故汉 追及 之。
项王乃复引 兵而东,了大沼泽地中。
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前进,至东城, 乃 有 二十八骑。
汉 骑 追 者 数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 度 不得 脱 。
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
⎣⎢⎡⎦⎥⎤度duó:估计,揣摩。
谓其 骑对他的骑兵曰:“吾起兵 至今 八岁矣,身 七十余战,所当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者 破, 所 击 者 服, 未 尝败北,遂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过,因霸 有天下。
然 今 卒困于此,此 天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之 亡我, 非 战之罪也。
今日固 决 死 , 愿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今天我本来必死无疑,我愿为诸君 快 战,必 三胜之,为诸君 溃 围,意给诸位痛快地打一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 将,刈 旗,令诸君知 天 亡我, 非 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战之罪也。
”作战的过错。
”⎣⎢⎡⎦⎥⎤身:亲身参加。
败北:战败。
卒:终于。
快战:痛快地打一仗。
刈yì:割、砍。
乃分其骑以 为四队, 四 向。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向四面杀出。
⎣⎢⎡⎦⎥⎤四向:向四面杀出。
汉军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 曰:“吾为 公 取彼一把他们包围好几重。
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将。
”令 四面骑 驰 下,期 山 东 为员汉将。
”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 。
三处集合。
⎣⎢⎡⎦⎥⎤期:约。
于是项王 大呼, 驰 下 ,汉军皆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披靡 ,遂 斩 汉一 将。
木随风倒伏一样溃散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里用以形容汉军溃散。
是时,赤泉侯 为 骑将, 追 项王,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瞋 目 而叱之,赤泉侯 人 马俱惊 ,辟易 数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里 。
几里。
⎣⎢⎡⎦⎥⎤辟易:退避。
这里指惊吓后退。
与其 骑 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 所在,乃 分军为三,复 围之 。
项王乃驰,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
项王驱马冲复斩 汉一都尉,杀数 十百人,复聚其骑,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数十上百人,又聚拢骑兵,仅仅亡其两骑耳。
乃谓 其 骑曰:“何如?”骑 皆伏损失了两个人。
项王于是对他的骑兵道:“怎么样?”骑兵们都心服地曰:“如 大王言 。
”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伏:通“服”,心服。
于是 项王乃欲 东渡 乌江。
乌江亭长 船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乌江亭长正拢船靠岸待,谓项王曰:“江东虽 小, 地方 千里,众数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十万人,亦足 王也。
愿 大王急 渡 。
今 独 臣 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
”有船,等汉军到了,就没法渡过去了。
”⎣⎢⎡⎦⎥⎤yǐ:使船靠岸。
项王笑 曰:项王笑了笑说: “ 天之 亡我,我何渡 为 !且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 一 人 还,纵 江东父 兄 怜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而王我,我 何 面目 见之 ?纵彼 不言 ,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籍独 不愧于心乎?”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何渡为:还渡江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