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示儿》陆游赏析
《示儿》陆游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示儿》陆游赏析《示儿》陆游赏析(合集7篇)《示儿》陆游赏析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示儿
告诉儿子们
本来就知 道
示
宋
儿
陆游
你们的父 亲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祭祀祖先
解 释
元(同“原”,原来,本来)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只。 九州(中国)同(统一):指全中国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通“勿”,不要)忘:不要忘记。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写出了诗 人毕生的心事和无 限的希望,表达了 他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强烈的 爱国之情。
1.九州在诗中是指 _________,乃 翁是指 _________。 2.这首诗看出作者 ———————— 的 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_________。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 回答)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 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 5.《示儿》最能表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 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把 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1210年的除夕,86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 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___ _________________。
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 中,有一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这 首诗就是我国宋代诗人陆游在临终诗留 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示儿》。
陆游《示儿》赏析:诗人临终遗嘱中的爱国深情
陆游《示儿》赏析:诗人临终遗嘱中的爱国深情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绝笔,写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此时陆游已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既是对儿子的遗嘱,也是自己爱国情感的最后抒发。
作品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而悲伤。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创作背景《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1月)。
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作品赏析1、诗句解析(1)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即“原本知道”“万事空”意味着人死后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无需再牵挂。
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诗人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但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做了有力的反衬,使得“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情感更加突出。
(2)次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字转折,表达了诗人唯一放不下的是国家的统一大业。
这里的“九州”代指全中国,表达了诗人至死都未能亲眼见到国家统一的深深遗憾和悲痛。
此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遗憾之情。
(3)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坚定信念。
《示儿》 完整版本
1.九州在诗中是指 _中_国_______,乃 翁2.是这指首诗_你_看的_出父_亲作__者__—忧_—国。—忧—民———— 的 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_收_复_失_地__,_统_一_中。国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 回答)_但_悲_不_见_九__州_同___,诗人的遗愿 是(用原句回答王)师_北_定_中_原_日_,_家_祭_无_忘_告_乃_翁。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 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 亲。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1210年的除夕,86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 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___ 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学习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遗民泪尽胡尘里,
里”形容它的长。 3.。 以八尺为一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王_师_:__指宋王朝的军队。
.
诗意: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示儿
学习生字:
祭:部首释:
元:同“原”。 九州: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 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 己。
思考讨论:
一、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 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解答: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 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 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 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思考· 练习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两首古诗异同点分析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浙江绍兴人,一生 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 为丰富,主要抒发政治 抱负,反映人民疾苦, 渴望恢复国家的统一。
《示儿》背景介绍
•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 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 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 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 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 意足了。 • 陆游出生两年后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 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沦陷区的老百 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 子。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 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 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 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 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86岁临终之时 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唱——《示儿》。
示儿陆游
题临安邸(dǐ)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 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 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 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 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导入
同学们,在国历代许多诗歌作品 中,有一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这 首诗就是我国宋代诗人陆游在临终诗留 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示儿》。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 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 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 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 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 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 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得军队 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
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 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祭祀祖宗 无: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陆游自己
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 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希望与嘱托
等到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祭祀祖先时可别忘了把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同学们预习课文,做到以下 两点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 内容。
家祭
jì
乃翁
wēng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剑南诗稿南宋陆游
而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早在二十岁时就立下了报
国壮志, 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
压制和排斥。86岁的他临终时仍不忘祖国的统一、 领士的完整。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来。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只。 九州同:指全中国统一。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 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注释: 1.示儿:告诉儿子们。 2.元:同“原”,本来。 3.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 4.但:只。 5.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6.同:同“统”,统一。 7.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8.定:收复、平定。 9.中原:泛被金军占领的失地。 10.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11.乃:你的,你们的。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 都不知道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 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待到南宋军队 收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 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 诉你们的父亲。
情感共鸣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 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 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 首诗作为遗嘱,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 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 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 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 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一、引言陆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文以言辞刚健、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而著称,被誉为一代文学巨匠。
在他的众多诗篇中,《示儿》这首诗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描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爱和国爱的高峰,具有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极富启示和意义。
本文就对《示儿》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文本结构、内容、风格和意义进行详细解析。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陆游(1125年—1210年),字太微,号十二门生,世称“岳阳楼掉头客”,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思想家,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大著之太傅,小诗之太子”。
《示儿》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诗,在他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人生经历和历史背景也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到了晚年的陆游,中国已经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朝近三百年的风云变幻,领土广袤的中原逐渐破碎成为一个个部分,蒙古的铁蹄不断侵扰边疆,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都让他感受到了不安和担忧,这也燃起了他心中对国家强大的期望,从而催生了他写下这首《示儿》的巨作。
三、文本结构1.整体结构《示儿》是一首四十句的长诗,每一句的字数不等,总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1.第一和第二句较短,一共十六个字,主题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于子女的爱和情怀2.第三到第七句是中间段落,主题从子女转移到国家疆土,文字比较质朴,大多是片语连用,浅显易懂,但其中由于情感的突然转折,刻画得极其深刻。
3.第八至十五句描绘了中国国土的优美和广阔,短语较少,反复加强了中心思想。
4.第十六至二十五句将文字重心转向了当前流行的文字风格,满怀忧虑和不安,并表达了对于政治学问的忧虑5.第二十六至第三十三句是描绘战争环境的诗句,语言明快,节奏明显,气势磅礴。
6.第三十四至四十句,抒发了作者人生阅历和志向,认为国家兴亡,不仅要靠人才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文明,自己仍要忠诚不渝地为国家奉献。
《示儿》陆游古诗赏析
《示儿》陆游古诗赏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卒于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
这首《示儿》诗是他临终前写的,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干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分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干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不免以分香卖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著。
这从他的大量诗篇,可以看得出来;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强烈感染。
南宋初年屡挫金兵的宗泽,在临终时,也念念不忘恢复大业,曾连呼“渡河”者三。
徐伯龄在《蟬精雋》中称赞陆游的《示儿》诗说:“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这一评语看到了这首诗有其悲中见壮的色彩。
诗人在他的有生之年内,时时刻刻都以收复中原为念,到他写这首诗时知道再也不能实现这一愿望了,这不能不使他心怀沉痛之情,发为悲怆之音。
但在同时,他又满怀信心,坚信最后一定有“北定中原”之一日。
因此,这首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特色是寓壮怀于悲痛之中,其基调并不低沉。
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一、引言陆游是我国明清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其才华横溢,作品千篇一律,尤以爱国诗最为著名。
今天本文主要介绍陆游的一首爱国绝唱——《示儿》。
二、诗歌与创作背景《示儿》诗是陆游在南唐时期为天长监考官时创作的。
此时,南唐的灭亡已成定局,民族危亡和个人命运都无所遁形。
诗中的登高远眺,触目惊心的情景,映照出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至今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仍被誉为爱国绝唱。
三、诗歌分析1. 诗歌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 解读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整首诗最著名的一句,其意味着江河奔流,洗涤净化,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风流英俊的人物。
诗人通过这句话,阐明了自己眼中历史中那些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句话中的“故垒”是指历史上的襄阳城。
襄阳城西面赤壁山,三国时期两军于此展开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句话中“人道是”表示当时很多人都把赤壁看作是一段历史名人遗志存活的地方。
三国时期的周瑜智勇双全,赤壁战役是天下三分之势的转折点,这里是历史与人物的化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句话描述了江水激荡的生动画面。
诗人用同一个形容词“乱”和同一个动词“卷起”来形容不同的时空和物象,达到艺术效果的叠加和连串。
这句话反映了江水的奔流,以及山石的险恶和不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诗人通过这句话来评价江山和历史上的人物,江山辽阔美丽,众多英雄豪杰。
就连千年后的现在,我们依然能够从历史上去汲取很多积淀着智慧和智慧的文化经典。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诗人此句后面接下的羽扇纶巾、谈笑间等字眼,来形象地描写周瑜的伟岸形象。
示儿子 陆游的诗词(禄食无功我自知)
示儿子陆游的诗词(禄食无功我自知)示儿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死元言万事空,但忧不见踪影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攻占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办家祭,千万别忘记把这好消息说我!注释1.示儿:寄给儿子们看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了。
4.但:只是。
5.悲:哀伤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讨平。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拜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1此诗就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期望能够攻占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发生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就是何等的执著、深邃、热切、真诚!也汇聚着诗人毕生精力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必须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备破釜沉舟的信心。
题目就是《示儿》,相等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叮嘱着儿子,极其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尚择优选】XX陆游《示儿》赏析.doc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作者:齐治平--------------------------------------------------------------------------------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K五万两、绢二十K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
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
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
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
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
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
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
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
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
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
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
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
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
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
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
陆游示儿译文及赏析
陆游示儿译文及赏析陆游示儿译文及赏析陆游示儿译文及赏析1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
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
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
即你的父亲。
[翻译]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
南宋陆游古诗《示儿》读后感500字
南宋陆游古诗《示儿》读后感500字南宋陆游古诗《示儿》读后感500字: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
“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古往今来,像陆游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来往;宋代岳飞,儿时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牢记心头,最后为抗击金兵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代,黄继光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舍身炸碉堡,刘胡兰不怕牺牲、英勇就义,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先人们都这么爱国,何况我们这些后来人呢?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
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作者:尤菊。
陆游示儿诗
陆游示儿诗陆游示儿诗《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示儿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示儿——南宋陆游其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其一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
“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陆游古诗《示儿》的思与教
陆游古诗《示儿》的思与教《示儿》是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教科书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第一首古诗。
本诗寥寥数语,看似简单,实则情感浓烈,凝聚了陆游一生的“悲”与“盼”。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首诗读起来并不难,甚至很容易理解得出结论:这首诗表达诗人渴望北定中原、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但陆游的时代已经十分遥远了,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陆游内心激荡的炽热的爱国情,无法感同身受。
因此,有必要通过了解陆游的经历和写作时的境遇、心理以及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来解读《示儿》。
鉴于此,我将通过剖析陆游创作时的心境、了解诗人跌宕的一生、观照南宋爱国志士的群体悲剧来理解陆游之悲。
一、临终之际留绝笔《示儿》这首诗为陆游的绝笔,创作本诗的陆游当时已经85岁,而且缠绵病榻,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曾经意气风发、文成武就的英勇少年已行将就木,曾经满腔热血、上阵杀敌的豪情壮志已无法实现,肉体的虚弱和未竟事业的遗憾折磨着陆游的身心,想到此,悲不自已,然陆游开篇“死去元知万事空”,是他痛定思痛之后,试图抛开尘世间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牵挂,可一个“但”又将他拉回现实无尽的悲痛之中,一个“悲”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了解平生细味悲。
陆游活了85岁,从生在淮河中流的一条船上开始,到其临死之际,都宿命般的被伤国之痛纠缠着。
陆游2岁时,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他们一家人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0多岁,才算安定下来,此时的他,在父亲陆宰和宾客激愤言辞中耳濡目染,立下了“抗金”之志,他疯狂地崇拜抗金英雄岳飞,并开始学剑术。
17岁时,岳家军打过淮河,挺进汴京,眼看胜利就在前方,结局却是岳飞惨死,心中的大英雄逝去,陆游和泪书写《满江红》,年少的梦破碎,但他依旧未改初心。
19岁开始科举,第一次没中,29岁,又因秦桧做手脚无缘殿试,新仇旧恨再涌心头,可还是无能为力。
34岁,金国完颜亮南侵,打过淮水,双方对峙不下,此时,金内部兵变,原本朝廷能一举收复中原,奈何高宗怕兵权旁落,贻误战机,恢复成泡影,又一次与梦失之交臂,陆游唯有仰天长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
1 / 5
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
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由于幼年在敌人入
---------------------------------------------------------------范文最新推荐------------------------------------------------------ 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
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
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
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
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
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
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3 / 5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
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朱自清本人也是一个深情的爱国者,新、旧诗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对陆游其人其诗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
他从《示儿》诗中看到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换言之,也就是陆游爱国思想的进步性和它所达到的高度。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略加说明和补充:第一,陆游热爱祖国是和他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的,既包括对忍死望恢复的中原遗民的深切怀念,也包括对岁辇金币输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与哀悯。
其次是他对祖国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万里之黄河和五千仞之太华,以及两京宫阙等等。
再则是他对民族语言和整个民族文化的爱护,惟恐在异族的长期统治下遭到破坏与同化,以致东都儿童作胡语,甚至整个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传统(有关例证,详见拙著《陆游传论》下编第四章)。
这些才是他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热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爱国思想的根本内容。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其中包括对家乡、对祖国和对自己的人民、对优秀传统的爱。
陆游诗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正是这些。
因此朱文声称: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这个评价虽显得过于强调,有抹杀他人之嫌,但为了指出特色,我们应该承认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
---------------------------------------------------------------范文最新推荐------------------------------------------------------ 《示儿诗》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