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自然地理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教学设计
王丽芳宁波效实中学地理组
【设计背景】:
“北京时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

震中东北部的登别市的鱼类受污;中国及世界很多地区“抢盐潮”。

”在这一事实背景下,本人设想:能否将本案例与洋流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将教材进行重组,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具体分析,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对“时事在地理教学中的催化作用”深有感触,并听了本市王俊老师的公开课,受益匪浅。

并进行自我的不断探索、上课、改教案等,本人重新设计了洋流的教学。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从本条“课标”的内容来看,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课标”对教学过程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进行分析、探索。

【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湘教版教材舍弃了传统教材中的海水的温度、盐度等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只关注环境意义最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关系紧密。

一方面,洋流的分布与之前学习的全球风带、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等有着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具体体现。

且本节教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事件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游泳的地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地理基本远离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一般不要求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对各洋流的名称也不要求记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这促使他们理性思考,发挥理性思维,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洋流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校学生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甚至主动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初中世界区域地理和海洋的知识,学生遗忘较多,这很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掌握。

且虽然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提高,但空间想象能力毕竟有限,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从直观上加深学生对洋流的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日本地震、核辐射案例,分析、探究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地观点,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整节课贯穿“日本地震、核辐射案例”,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和一系列的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学生探究活动作业)
1300 1400
1300 1400
400
400 300
:书上有两种颜色,红色和蓝色。

:非常正确,这就是洋流的性质分类。

按照性质,我们可以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图,这些暖流和寒流的运动方向有什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基本完成了本人当初的设想———在一个日本地震及其影响案例的基础上,将教材进行重组或者甚至部分舍弃,时事在地理教学中起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很好地达到教
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及时了解时事动态、拥有一双“地理眼”、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眼”。

2.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新课程课堂成功与否的衡量指标之一。

本节课,学生通过自我绘制洋流模式图、共同探究、案例分析等,充分体现了其主体地位。

3.教学评价中,有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他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并注重正面评价,对学生进行正强化,如当上黑板的同学绘制正确并讲解较好的时候,全班同学鼓掌激励等,教学氛围较好。

4.本课最后的思考活动,将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后,让学生不断地与生活联系,研究并探讨生活中的地理并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堂>>4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