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的超微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骼肌-运动解剖学ppt课件

骨骼肌-运动解剖学ppt课件
一端与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相移行,另一端 与骨膜紧密结合。 毛细血管:每平方毫米肌肉中约有3000条,当 激烈运动时,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才有可能全部开 放。
肌肉中的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元和 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骨骼 肌的基本机能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取决于运动神经元 所支配的肌纤维的数目。 躯体感觉神经除了传导一般感觉外,主要负责将肌肉 张力状况传导至运动神经中枢。 内脏运动神经主要支配肌肉中的血管,调节肌肉的血 液供应和物质代谢等。
骨骼肌的起止和工作术语
起点:是指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近侧端的附着点。 止点:是指远离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远侧端的附着点。 定点:在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骨的附着
点。 动点: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骨的附着点。
起点与止点固定不变,定点与动点可因工作条件的变化而 相互转化。
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 面之和。必须通过垂直切割每一条肌纤维再求出全部断 面之和所获得的面积。一块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等于该肌 肉的体积除以该肌肉肌纤维的平均长度。
肌肉生理横断面不仅说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 维的粗细,即说明肌肉的发达程度,也说明了肌肉的绝 对力的大小。
2、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 度影响肌力的大小。
4、籽骨:位于肌肉止点处肌腱与骨之间,人体最大的籽骨是 髌骨。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与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称为伸展性, 失去外力又会恢复到原来长度,称为弹性。适当的提高 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可增大动作的幅度、增强关节柔韧 性。
2、黏滞性:由肌肉内部胶状物所造成的,肌肉收缩时 产生一种阻力。与温度有关,温度低黏滞性越大,温度 高黏滞性越小。

骨骼肌.ppt

骨骼肌.ppt

运动系统肌学一、肌学总论(一)肌(muscle)的形态和结构肌腹1.肌的结构肌腱(tendon)、腱膜2.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1.起止点:定点= 起点动点= 止点2.配布和作用拮抗肌协同肌(三)肌的命名原则1.形态2.位置3.起止点4.作用5.肌纤维方向6.肌的构造一般要综合上述两项或多项来命名。

(四)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fascia)(1)浅筋膜: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脂肪,有浅动静脉,皮神经、淋巴管等。

(2)深筋膜: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可形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带等。

2.滑膜囊结缔组织形成的封闭囊,扁平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肌腱与骨面接触处,以减少摩擦。

关节附近的可与关节腔相通。

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多位于腕、踝、手指和足趾处。

指腱鞘由纤维层和滑膜层构成。

指骨肌腱纤维层滑膜脏层滑膜壁层腱系膜滑膜层分脏层和壁层两部分,其移行处形成腱系膜,因运动大部分消失,保留处有血管和神经走行,称腱纽。

4.籽骨:为位于肌腱内的骨,常在某些关节周围,以减少肌腱与骨的摩擦等。

二、躯干肌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等。

(一)背肌1.斜方肌:呈三角形,位于项部和背部浅层,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提肩胛、下部降肩胛。

2.背阔肌:最大的扁肌,呈三角形,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伸。

3.竖脊肌(骶棘肌):位于横突和棘突之间,由许多小肌构成,使脊柱后伸、侧屈和仰头。

(二)胸肌1.胸上肢肌(1)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6位肋软骨等,止于肱骨的大结节嵴,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也可提躯干和提肋助呼吸。

(2)胸小肌:位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于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拉肩胛骨向前下,也可提肋助呼吸。

(3)前锯肌:起于上位8个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拉肩胛骨向前并使其紧贴胸廓,也可提肋助深吸气。

2.胸固有肌(1)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起于肋骨下缘,止于下位肋骨上缘,提肋并使其外翻,助吸气。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医学PPT课件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医学PPT课件

2)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 滑行,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便产生张力。
3 )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的,从而肌 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4 )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是决定 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
(二) 兴奋-收缩偶联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 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尚不很清楚)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 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 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
(二) 骨骼肌的肌膜系统 横管系统: 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 AP沿T管传导)。 纵管系统: 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 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 三联管:T管+终池×2
二、肌肉收缩的机理
(一) 滑行理论 肌肉收缩时肌肉缩短,不 是肌丝的缩短而是肌小节的 缩短。 肌肉收缩时,从Z线伸出 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 下向暗带中央滑行而使肌小 节缩短。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一) 肌原纤维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明带(I带)和暗带(A带) 2)H带,M线,Z线 3)肌节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粗肌丝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组成,呈端部膨大(横 桥)的长杆状。 细肌丝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亚单位C 肌钙蛋白 亚单位I
亚单位T
粗肌丝:由肌球或称肌凝蛋白
(二) 单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三) 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健身训练生理骨骼肌

健身训练生理骨骼肌
Ⅰ型和Ⅱ型;Ⅱ型分为Ⅱa、Ⅱb和Ⅱc三个亚 型。
• WT (wildtype mice ) 普通小鼠
• TG (transgenic mice) 转基因 小鼠
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形态学特征
肌纤维的直径 肌纤维数量 α -运动神经元 神经肌肉接点 终板面积 毛细血管网 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分比最低的为24%,最高的为74.2%
表 一般人的肌纤维组成
受试者
肌肉
ST% 变化范围
男(19)
股外肌
57.7 ±2.5
男(11)
腓肠肌
52.6 38.0-73.2
女(10)
腓肠肌
51.0 27.4-72.0
男(8)
腓肠肌
46.7 ±3.7
男(14)
腓肠肌
43.9 24.0-72.9
男(14)
三角肌
45.2 33.5-58.3
男(9)
股外肌
43.8 26.0-60.6
男(69)
股直肌
53.9 ±12.2
男(23)
股外肌
46.0 ±13.0
男(10)
股外肌
44.0 --
男(14)
股外肌
46.3 28.2-74.2
女(4)
三角肌
57.5 40.1-68.3
女(4)
三角肌
35.4 27.2-42.1
水平低者:60%肌纤维参与活动 水平高者:90%肌纤维参与活动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 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
4.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 肌节最适初长(2.0-2.2m):粗肌丝肌球 蛋白横桥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结合数目最多, 从而使肌纤维收缩力最大。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课件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课件

04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研究 方法
电子显微镜技术
透射电镜技术
通过电子束穿透样品,利用不同组织 对电子的散射程度不同,形成明暗不 同的图像,从而观察骨骼肌纤维的超 微结构。
扫描电镜技术
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 样品发射的二次电子等信号,形成样 品表面的三维图像,用于观察骨骼肌 纤维表面形态和横截面结构。
冷冻蚀刻复型技术
原理
将样品快速冷冻至低温,然后在适当的 温度下进行蚀刻处理,使样品表面形成 微裂纹,再通过复型技术将样品表面形 态复制下来,形成高分辨率的超微结构 图像。
VS
应用
用于观察骨骼肌纤维内部的超微结构细节 ,如肌丝排列、横管等结构。
免疫电镜技术
原理
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 抗体标记上电子致密物质,再与骨骼肌样品 结合,通过电镜观察骨骼肌纤维中特定抗原 的位置和分布。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四肢肌肉主要负责行走、抓握等动 作,而躯干肌肉则负责保持姿势和呼吸等。
骨骼肌的功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刺激来控制肌肉的 收缩和松弛。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基础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是指肌 肉细胞内部的微观结构, 包括肌原纤维、线粒体、 肌质网等。
线粒体是肌肉细胞内的能 量工厂,为肌肉收缩提供 能量。
肌膜
肌细胞膜,包裹在肌纤维外部,具有 保护和物质交换的功能。
横管系统
肌纤维内的特殊结构,由一系列横切 穿过肌纤维的管状结构组成,主要负 责肌纤维内的物质交换。ຫໍສະໝຸດ 骨骼肌细胞的肌质网与钙离子代谢

实用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

实用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

ppt精选版
7
②运动时通常是一骨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位置相对移动;
③肌附着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定点(起点); 肌附着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动点(止点)
起止点是相对的!
ppt精选版
8
三、肌的辅助结构
包括:筋膜、滑膜囊、腱鞘 作用:保护和辅助肌运动
ppt精选版
9
1、筋膜: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ppt精选版
61
起点:髂骨外面、骶、尾骨的后面; 止点:股骨体上端的后面;
功能:使髋关节后伸和旋外。
大腿外侧部分的 深筋膜,为全身 最厚的筋膜——髂胫束
ppt精选版
62
臀中肌、臀小肌 位于:被臀大肌覆盖;
起点:髂骨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外展大腿。
臀中肌 臀小肌
ppt精选版
63
梨状肌 位于:臀中肌下方;
会阴肌
ppt精选版
21
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前侧; 起点:胸骨柄、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ppt精选版
22
功能:
①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 ②一侧收缩——头向同侧倾斜, 面向对侧并上仰。
ppt精选版
23
斜方肌 ▲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的浅层;
ppt精选版
24
起点:枕外隆凸、 项韧带、第七颈椎 棘突和全部胸椎棘 突;
ppt精选版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77ps
②保持人体直立姿势。
ppt精选版
31
胸大肌 位于: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分,呈扇形,宽而厚;
ppt精选版
32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1~6肋软骨; ▲ 止点:肱骨大结节下方的骨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成的。
3
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是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
列组成的,明、暗带就是这两种肌丝排布的结果。
粗肌丝(thick filament)长约1.5μm,直径约15nm,
位于肌节的A带。粗肌丝中央借M线固定,两端游离。
细肌丝(thin filathent)长约1μm,直径约5nm,它
的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
带外侧。因此,I带内只有细肌丝,A带中央的H带内只
有粗肌丝,而H带两侧的A带内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
所以在此处的横切面上可见一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
丝;而一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两种肌丝肌在肌
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
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
4
5
一、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由许多豆芽状肌球蛋白在暗带内 M线两侧头向外侧对称排列鞭炮 样组合而成。 其豆瓣露在外面形 成横桥。
1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横小管、肌 浆网、线粒体
前面内容复习
肌原纤维(myofibril)呈细丝状,直径1~2μm,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 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cross striation)。由于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横纹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 上,因此肌纤维呈现出规则的明暗交替的横纹。横纹由明带和暗带组 成。在偏光显微镜下,明带(light band)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 (isotropic),又称I带;暗带(dark band)呈双折光,为各向异性 (anisotropic),又称A带。在电镜下,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 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M线。明带中央则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 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sarcomere)。每个肌节 都由1/2I带+A带+1/2I带所组成。肌节长约2~2.5μm,它是骨骼 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肌原纤维就是由许多肌节连续排列构
10
11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2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3
6
二、细肌丝的分子结 构:
由三种蛋白分子构成,即 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 肌原蛋白。
7
1、肌动蛋白: 球状单体连成串珠状纤维双股 螺旋链。
8
2、原肌球蛋白: 是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 首尾相连而成,嵌于肌动蛋 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
9
3、肌原蛋白:
又称肌钙蛋白,由三个球形亚单位组成的, 分别简称为TnT、TnI、TnC。 原肌球蛋白借TnT而附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 TnI 是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 亚单位, TnC则是能与钙离子相结合的亚 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