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与气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
从气的角度谈雕塑

文 艺 生 活 uTE R AT uRE L I F E
艺 术 鉴
赏
Hale Waihona Puke 从气 的角度谈雕塑 于 滨
( 山东艺术 学院,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0 )
摘 要: 中I N的雕塑思想应该 与中国的思想文化从根本上相一致。中国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 塑造 了中华 民族醇厚 大气的
个 人的观念 , 感情 , 想象力 , 必须通 过他 的气而始 , 能表
现于其作 品之上。同样 的观念 , 因创作者 的气 的不同 , 则 由表 现所形成 的作 品 中的形相亦 因之而异 。支配气 的是观念 , 感 情, 想象力 , 所 以在文学 艺术中所说 的气 , 实际上是 已经装载 上了观念 , 感情 , 想 象力 的气 , 否则不可能有创 造的功能 。 气升
有发于意者 , 有发于无意者 。 发于无意者为上 , 发于意者 次之 , 发于笔者又次之 , 发于笔者下矣。 何谓发于墨者? 即就轮廓 , 以
切 生物具备 的生命能量或动力 。 宇宙 间的一切事物 , 均是气
力透而光 自 的运行 与变化 的结果 。切就人 身而言气 , 则 自《 孟子 ・ 养气章》 墨点染渲晕而成者也 。何谓发于笔者?干笔皴擦 , 我欲如是而得如是 。若 的气 字开始 ,指 的只是 一个 人的生理 的综合作用所及于作 品 浮者是也 。何谓发于意者?走笔运 墨,
人文品格 , 这种单纯 , 质朴 的品格也体现在 了中国民族艺术之 中。气是 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 审美概念 。N- I%N,  ̄ - f _ , , 有
助于我们加 深对本民族艺术和 思想 的再认识 , 也将有助 于提 高我们在雕塑艺术 中的创作和 实践 。 关键词 : 气; 形似; 气韵 ; 精神 ; 虚空
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视越来越高。
在艺术设计领域,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绿色设计理念强调通过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为作品增添更多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1. 绿色材料的选择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艺术设计常常使用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材料,如化学合成材料、易挥发有机物质等。
而绿色设计理念要求使用可回收、可再生、无毒、无害的材料,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以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作雕塑作品,使用再生资源制作装饰材料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作品赋予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也是十分重要的。
艺术作品的制作和展览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计手段,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可以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在雕塑作品的制作中,可以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还可以为观众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艺术环境。
3. 再生利用的设计原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再生利用的设计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废弃物的日益增加,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了保护环境的一个必然选择。
在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废旧材料、废弃物的再利用,创作出更具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可以利用废弃的金属材料制作雕塑作品,利用废旧的家具制作展览陈设,利用废弃的纸张制作绘画作品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还可以为作品赋予更加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4. 绿色设计与文化传承绿色设计理念与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当代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探析当代柴烧中的火痕成因

探析当代柴烧中的火痕成因当代柴烧是指利用天然材料和传统工艺进行陶瓷烧制的一种方式。
在当代柴烧中,主要使用的原料包括陶土、木柴和天然颜料。
制作过程中,首先将陶土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成各种陶器,然后在特定的烧制环境下进行柴烧。
与传统的窑烧不同,柴烧是使用木柴作为燃料,而且烧制过程中的氧气供给是不稳定的,烧烤温度和火势也较为难以控制,这些因素都会对陶器的烧制产生影响。
在当代柴烧的烧制过程中,火痕的形成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是烧制温度的影响。
在柴烧过程中,由于木柴燃烧的不稳定性,烧烤温度会有所波动,同时陶器的位置和烧烤时间也会对烧制温度产生影响。
这种温度波动会导致陶土颜色的不均匀变化,从而形成独特的火痕效果。
其次是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
在柴烧过程中,烧燃木柴产生的烟气和灰烬会在窑中扩散,并产生还原气氛。
这种还原气氛会对陶器表面的氧化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火痕。
特别是在烧制过程中,木柴燃烧的火苗和热气还会对陶器表面产生局部高温和氧化还原的影响,从而形成火痕的效果。
烧制环境的通风和燃料的选择也会对火痕的形成产生影响。
通风是指柴烧窑的燃烧过程中,气体的流动情况。
通风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木柴的燃烧情况和热能的传递速度,从而影响陶器表面的温度和火痕效果。
而燃料的选择则会影响到烧制过程中的气氛和火力,不同种类的木柴或天然火炭会产生不同的火痕效果。
当代柴烧中火痕的形成是由烧制温度、氧化还原环境、通风情况和燃料选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这些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是形成柴烧火痕独特效果的关键。
除了以上的工艺和科学原理外,当代柴烧火痕效果还受到制作者审美观念和技艺水平的影响。
制作者在柴烧陶器时会根据设计需求和个人审美追求,采取不同的制作技巧和艺术手法,使火痕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制作者的烧制技艺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火痕效果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当代柴烧中火痕的形成不仅涉及到多种工艺和科学因素的综合影响,也与制作者的审美观念和技艺水平密切相关。
关于“画味”的认识

关于“画味”的认识⽂/李钰内容摘要:“画味”是绘画的重要标准, 在国画中特有其味。
中国画的味道尚“韵”,是中国美学和中国画很重要的⼀个特质,也是涉及有关审美“味道”的⼀个核⼼要素。
中国画的味道尚“⽓”,⽓韵⽣动乃中国画解密之钥匙。
中国画的味道尚“简”,崇尚简朴概括以少胜多。
中国画的味道尚“意”,也是中国画的⼀个核⼼审美要素。
总之, 中国极多绘画都有这种刚柔并济性、阴阳互补性,⽽意趣之“妙”充盈其中,成为东⽅艺术的独特“味道”,耐⼈品叹。
关键字:“画味” 尚“韵” 尚“⽓” 尚“简” 尚“意”在作品中,“画味”是绘画的重要标准,在国画中特有其味。
"画味"⼀词,顾名思义指⼀张画有画的味道,故"画味"亦作"绘画味",是业内绘画同⾏中常⽤的术语,也是衡量判定画作价值的标准之⼀。
"画味"作为名词来理解时是⼀种前⼈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认识总结出来的美学标准与绘画审美追求;"画味"作为动词来讲时,是⼀种绘画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种有意味的形式。
表现在以下⼏点。
⼀、中国画的味道尚“韵”,是中国美学和中国画很重要的⼀个特质,也是涉及有关中国画东⽅审美的“味道”的⼀个核⼼要素。
在中国画传统⾥,韵可以是神韵、⽓韵、墨韵、意韵、笔韵、⾊韵等等,是能让⼈不断品咂、反复回味的审美内容。
韵之被重视,往往与画外有画,笔外有意相关。
如宋佚名《出⽔芙蓉图》既刻画了荷花的形⾊质,但更传达了荷花的神韵。
所以说,中国画的⼯笔画也是写意传神指导下的绘画,是⼯⽽写的。
齐⽩⽯说:“半如⼉⼥半风云”,⼉⼥即细致⼯巧也,风云即粗犷写意也。
⼀尘不染,妩媚雅洁,是此花⽽不⽌于此花的意韵盎然在画⾯之外。
画⾯虽⼩,⽽韵味可以延伸到画外,让⼈联想到河塘⼗⽶,百⽶,⼗亩,百亩之外,是谓有韵之作。
宋⼈曾在论诗时说:“不俗之谓韵”,“潇洒之谓韵”、“有余意之谓韵。
从与意、味气之关系看中国艺术中的韵

从与意、味、气之关系看中国艺术中的韵——“韵”在诸要素中的生成“韵”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中国艺术的重要特质,它有着十分广阔的涵盖面,体现了突出的普遍性,不仅是音乐,其它如文学、绘画、书法、雕塑,乃至中国艺术的一切领域,也都有韵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而已。
这就给对它的研究带来难度。
而且,即使在同一门艺术中,韵本身也是有着不同的层面,例如在音乐中,乐曲之韵和乐器之韵就不是一回事。
前者更多的是指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结构等音乐的形式因素而产生的特殊风格与魅力,后者则多指通过音色、音质和演奏技法等物理因素而产生的特殊风格与魅力。
但尽管如此,作为中国音乐乃至中国艺术的普遍审美特质的韵,必然有着形态构成方面的共同方法和原则。
可是,在以往的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鉴赏中,人们常常使用“韵”这个概念,却很少有人对这韵的现象进行学理性研究,分析其构成方式和表现形态,揭示其内在奥秘。
中国美学中最早出现“韵”这一范畴,是在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的序中。
这篇序中提到绘画“六法”,其“气韵生动”一法居于首位。
之后有许多人也跟着谈“韵”,并极力推崇“韵”在艺术中的至高地位。
例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说:“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
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就是将“气韵”作为艺术创造的入手处和着眼点。
又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则显然是把“气韵”看作艺术创作的终极标准。
然而,这一时代的“韵”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意义上的“韵”,即不是作为中国艺术之灵魂的“韵”。
这里的韵只是指人物的“风神韵貌”,它直接来源于魏晋时人物的品藻。
这一点早已为一些学者所指出过。
例如叶朗在其《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即说:“‘气韵’的‘韵’是从当时的人物品藻中引过来的概念,是就人物形象所表现的个性、情调而言的。
在《世说新语》所记的人物品藻的故事中,‘韵’字用得极多。
如:‘风韵’、‘天韵’、‘性韵’、‘风气韵度’、‘风韵迈达’、‘风韵遒迈’、‘风韵疏诞’、‘拔俗之韵’等等。
基于“五感”体验的艺术设计研究

基于“五感”体验的艺术设计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基于“五感”体验的艺术设计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接着探讨了感官设计的特点,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体验设计角度展开讨论。
视觉体验设计包括色彩、形状等因素;听觉体验设计涉及声音、音乐等元素;触觉体验设计关注材质、触感等方面;味觉体验设计着重于食物、口感等内容;嗅觉体验设计囊括香气、气味等要素。
结论部分强调了五感体验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五感”体验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为未来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五感体验、艺术设计、感官设计、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重要性、未来发展、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艺术设计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五感”体验的艺术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五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它们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关键。
艺术设计通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不仅让人们在审美上获得愉悦,也可以激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艺术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人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五感的融合来进行艺术设计,以创造更加立体、多元、互动的艺术作品。
五感体验不仅可以让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具有共鸣力,还可以使观众在参与其中时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研究基于五感体验的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2 研究意义感知是人类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而五感体验是艺术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五感的综合利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到艺术作品中。
研究基于五感的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五感体验的设计,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嗅觉与气味在香艺文化创意产业之应用

嗅觉与气味在香艺文化创意产业之应用作者:廖长青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5期廖长青(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摘要:人类进化过程中,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警觉环境的危险与体验生活的美好。
但由于嗅觉对气味化学特性的感知不稳定,且不易以言语精确表达,因此嗅觉常被误解及为人们所忽视。
所幸随着文明的进步,嗅觉逐渐为人们重新认识,发现气味的生理心理功能、审美需求与经济效益,更多与嗅觉、气味相关的科学研究、艺术设计、商业应用得到重视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嗅觉与气味的探讨,了解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在香艺文化创意产业之应用。
关键词:嗅觉;气味;香艺文化创意产业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5-0231-02当记忆中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即使远在异乡、年事已长,母亲拿手的丰盛菜肴、家乡独特的烤饼味、孩提时的嘴馋与渴盼,似乎鲜活地呈现脑海,勾起儿时的美好回忆,彷佛昨日如此清晰,这就是嗅觉神秘的魅力。
研究显示气味可以辅助记忆,以及引起伴随记忆的某种情绪。
气味具有将我们送往怀旧道路的力量,一旦触及气味的引线,心灵深处的情绪与记忆就会同时爆发。
如果善加发掘气味对身心的正面影响、愉悦功效及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减低生活压力、提升生活舒适度与愉悦感,更可通过美学与工艺设计,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香艺文化创意产业。
一、嗅觉的产生、特性与感官体验2004 年11 月,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颁给美国两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查·埃克索(Richard Axel)与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琳达·巴克(Linda Buck)。
他们发现了「气味受体(odorantreceptors)」,厘清嗅觉的分子运作方式,完整地了解整个嗅觉系统。
气味受体由鼻腔内的嗅觉细胞控制,当细胞表面外的气味分子接触了气味受体,气味受体分子的反应就会改变原有结构,以活化细胞内的G 蛋白质讯息传递系统,由嗅觉细胞将电生理讯号传送到大脑,以分辨不同的气味[1]。
艺术中的“气”

艺术中的“气”摘要:“气”作为东方思维中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比于西方对于能量的研究,“气”体现了更多的滑动性与不稳定性,这也恰好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分野。
本文将简述和分析“气”与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安东尼·葛姆雷,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作品中的关系。
关键词:气,能量,能量场;约瑟夫·博伊斯,安东尼·葛姆雷;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东方;西方1.简述首先我们要引入气的概念。
在道教《道德经》中,气被当作为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论,也是老子宇宙观的抽象的重要物质。
书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并产生一切的过程的模型。
在此对于“二”的意义没有争议,研究道教的学者和广泛群众都已达成共识,也就是代表阴阳的概念。
那“三”是什么?根据上下文,还有另一个句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
所以气被认为是一种作为能量的形式,推动阴阳运动和相互转化,两级在相互运动中不断产生矛盾并确立自身对立的位置,所以我相信“三”是一种尺度,我们在这里进行观测。
在西方,不乏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对能量场(Energy Field)的研究,那么气与能量场有何不同?我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汉语独特的语言背景赋予了气产生变换的能力,在不同的语境下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它所创造的关系。
它在文字中含义有很多,例如是呼吸,气体,艺术精神,气味,愤怒,人的力量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引用气的概念来研究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与艺术理论。
2.约瑟夫·博伊斯我研究人体能量的最初影响是参加博伊斯的展览。
他用脂肪和毛毡作为原料来建立他观念中的人体模型和社会雕塑,他还通过提供温暖的能量将艺术重新定义为一种治疗方法。
到目前为止,笔者共参观了三个关于他的展览,201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CAFA)的“博伊斯在中国”,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和利兹艺术馆的两个艺术家房间(Artist Room),他的作品都放在玻璃展柜中严格的保护起来,以确保未来更多的观众可以看到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气味与气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手法》作者姓名:王涛学号:10047082080249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数字影像指导老师:马刚、金日龙、陈小文所属院系:设计学院完成日期:2011年4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气味与气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手法》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并致谢。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央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摘要如今当代艺术语言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各种的艺术媒介,从视觉到声音,到互动装置,再到气味艺术,如此之多的表达方式,来源于人类的工业文明,也来源于我们科技的发达。
这就使艺术家有了更多的工具用来记录当下社会发展的现状,有了更多更丰富的艺术语言,同时也让观者有了更佳贴近艺术品的感受。
时至今日,我们对气味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香”和“臭”这两种概念上,由于气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于它的感受也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更不要说形成文字的理论对它进行研究和分析了。
尽管气味的王国内涵丰富,可我们始终是入门无法。
在我看过艺术家图拉斯的作品以后,就对气味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对它产生了很多疑问,嗅觉艺术真的存在吗?它怎样去收集?怎样去展示?气味艺术是捉摸不定的,它是一种虚拟的,一种给我们的幻想,而这种幻想正好给艺术家带来无限的创作空间。
我们说气味艺术是很抽象的,其实它是介于虚拟与有形之间。
我觉得气味与气体今后会在当代艺术中呈现出一个新的领域,这不仅仅表现于目前有很多艺术家已经开始研究它,已经开始对气味在艺术中的表现产生了很大的关注,因为气味的特点是视觉与听觉都无法相比的。
气味艺术展在国内没有一个系统的展览,目前还是空白,这种以嗅觉艺术展示的方式也开启了一种新的展览欣赏方式,带着鼻子来看展览,则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视觉展,目前的展览条件也是有限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探索和研究中,然而这种探索带来的意义是有价值的,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味觉艺术,触觉艺术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只有气味嗅觉艺术仍是空缺,实现气味嗅觉艺术形态的发展,人类的五官艺术才能得到综合发展,所以说气味嗅觉艺术是未来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气味、气味艺术、嗅觉艺术ABSTRACTToday, from the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art, we can see a variety of artistic styles, from visual to voice, to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and to the smell of art. All these expressions are from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of mankind, and ou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is allows artists to have more tools and richer artistic language to record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cial development, while giving the viewer a closer feel to art. Today,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mell just stops at the "fragrant" and "smelly," two concepts. Because smell is something invisible,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in words. It is impossible to form the theory in words to study and analyze it. Although the smell of the kingdom is rich in conten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started for studying. Since I saw the works of Tula Si artist, I’ve become very interested in smell art, and I also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about it. Smell art really exists? How do I collect it? How do I show it? Smell Art is an illusion. This illusion just gives artist’s fantasy unlimited room for creativity. We say that smell art is very abstract. In fact, it is between fantasy and physical. I think the smell and gas in the future will be showing in a new field in contemporary art. Currently, many artists have begun to study it, and already produce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to the smell art performance in the art, because the smell feature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visual and auditory features.Art in the domestic exhibition is still blank. The exhibition of showing smell art opens a new door to showing the appreciation of art, with the nose’s point of view,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visual exhibition. There are limited conditions in the current exhibition. Everything is exploration and study; however, to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is valuable.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artistic development in visual art, sound art, artistic taste and touch art, but the development is blank in smell art. Achie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ell art, the art of human facial features can be i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smell art is an important future direct ion.Key Words:Smell art , Gas目录1 引言·····························································P62 第一章当代艺术中的另一种感受···································P73 第二章气体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结合································P134 第三章关于我的作品············································P155 第四章气味与气体在当代艺术中的研究····························P17 6参考文献························································P20 8 致谢····························································P20引言:从远古时期开始,在语言和文字还没有诞生的时候,人们就知道利用绘画的形式来记录,并且作为一种可以交流的形式,古代人把他们看到的,或者身边发生的事用简单的图形画在山洞里,所以说绘画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这也证明了人类在视觉方面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常常用眼睛来分辨事物的好坏,科学家也证实,我们会通过视觉获得我们想要的一半以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