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

合集下载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悲剧意味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悲剧意味

林 黛 玉 的 一 生 是 曲 折 的 、坎 物 ”,正是她 们有力 地推 动了林黛 这些 人构成 了林黛 玉主要 的生活
坷 的 。这 其 中 有 她 本 人 的因 素 ,也 玉 人 生 悲 剧 的 发 生 发 展 ,而 这 些 环 境 ,可 以 说 ,黛 玉 的 “步 步 留心 、
有 外 在 的 因 素 。 这 外 在 的 因 素 主 人 物 在 本 回 中 都 得 到 了作 者 尽 力 时 时 在 意 ”绝 大 多 数 也 是 指 的 这
过对 这些细 节的解读 。可 以提供 演 。这种 八面玲珑 体现 的是淋 漓 物 ”。她们对黛玉持一个旁观 的态
给 人 们 理 解 林 黛 玉 的新 途 径 。
尽 致 。也 正 是 这 种 八 面 玲 珑 最 终 度 ,过 于 考 虑 自身 的 因 素 ,眼 睁 睁
一 人 物 的风 景 画 .
的 深 意 。 这 种 要 见 又 未 见 对 黛 玉 而激起 了黛玉的好奇心 。自然 ,她 面 ,贾 母 是 “心 肝 儿 肉 叫着 大 哭 起
主要 描 述 的 是 林 黛 玉 的 出 场 。 我 费 的 笔 墨 告 诉 我 们 :这 是 作 者 的 了 这 个 结 果 呢 ?”邢 夫 人 也 大 抵 如
认 为 ,在 这 短 暂 的 出 场 描 述 中 作 有 意 为 之 。王 熙 凤 我 们 知 道 是 宝 此 。她们 与黛玉保 持着不 远不近
导 致 了 宝 黛 悲 剧 的 发 生 。贾 母 ,这 地 看 着 黛 玉 悲 剧 的 发 生 。 她 们 不
在 《林 黛 玉 进 贾 府 》短 短 的 一 个 大 观 园 中 的 “掌 控 者 ”,黛 玉 最 糊 涂 ,仅 在 黛 玉 身后 发 一 两 声 叹

高中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文本分析

高中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文本分析

浅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描写的独到之处摘要《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第一课,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在这篇课文中,贾府主要人物接连完成出场。

曹雪芹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了一个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

文章旨在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曹雪芹的艺术造诣,学习其塑造人物的多样化手法。

关键字《红楼梦》人物出场刻画手法在小说作品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读者对小说人物的第一映像的来源。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最集中的一次主要人物出场描写.著名红学家马瑞芳曾经说道:“黛玉进府是古今中外把人物的出场写得最为尽善尽美一个章节”.作者围绕“黛玉进府”这一中心事件,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或详或略、或实或虚地先后描写了林黛玉、贾母、邢、王二夫人、李纨、贾氏三姐妹、王熙凤、贾赦、贾政、贾宝玉、袭人等众多的人物。

尤其是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作者匠心独具,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使他们一出场亮相就展现出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一、人物出场的精心构思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其他人物的。

黛玉辞别父亲,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投靠外祖母,从礼节上来说,一到贾府必定要拜见自己的长辈,与同辈的姐妹也要一一见面,这是行文的必然,也是情理的必然。

因此林黛玉的到来,就自然地引出了贾府中大大小小人物的出场.而关于孰先孰后,作者做了精心的安排:“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拜见了外祖母。

———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 贾赦贾政之母也。

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就这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赏析黛玉初到贾府,按照礼数先去拜见了自己的长辈,从而引出众多人物的出场,对众多的人物,作者所用的笔墨是不一样的。

有详写,有略写;有的实写,有的虚写;有的单独描写,有的集体介绍。

对于课文中详写的人物,我们重点分析一下。

一、林黛玉(一)文章首先通过黛玉的言行表现了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黛玉听母亲说,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细心、多虑、自尊是她性格的主要特点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她性格主要的一面。

(二)其次,通过不同人的眼光,对黛玉的外貌、神情和风韵进行描述1、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尚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堪,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写出她的体弱多病、气质不俗。

2、王熙凤眼中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写出了她的标致风韵。

赏析《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出场

赏析《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出场
•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 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 请找出能体现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句子。看 看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 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 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 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 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 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一改了过来”。
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 《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 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看凤姐: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
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些人个 个皆敛声屏气。一群媳妇丫鬟 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 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 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 笑先闻。
点评:“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以地位 特殊、心性敏感的黛玉来见闻王熙凤,再用众 人的恭肃严整反衬她的张狂,突出了人物贵族 主妇的鲜明性格,也显出其在老祖宗面前的得 宠地位。作者采用了铺陈的手法描写,将珠光 宝气集其一身,以显示她的美丽、华贵、尊荣、
围绕人物性格刻画,赏析《林 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出场。
提示:曹雪芹笔下人物的 出场有一共同点,即借见闻 者(林黛玉或贾宝玉)双眼, 以观人察事知性。
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
写法
详写 略写 实写 虚写 单独介绍 群体介绍
人物 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 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等 贾宝玉、王熙凤、贾母、林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著名章节,通过对林黛玉的视角,展示了贾府的繁华与复杂的人物关系。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塑造、场景描绘与环境设定、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主题思想与情感内涵、情节结构与布局、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人物形象塑造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形象塑造丰满且具有深度。

林黛玉的敏感、聪慧、机智和自尊,贾宝玉的叛逆、深情,王熙凤的精明能干,贾母的慈祥和权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言行举止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场景描绘与环境设定在这篇课文中,场景描绘和环境设定极为出色。

贾府的繁华与气派,以及各种细致入微的摆设和装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环境设定不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三、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红楼梦》的语言风格独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语言优美、含蓄、典雅,同时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通过对话、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整篇课文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四、主题思想与情感内涵《林黛玉进贾府》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封建家庭的衰落和人性的沉沦展开。

通过对贾府中人物关系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同时,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篇课文情感丰富,悲喜交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五、情节结构与布局本篇课文情节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手法,通过林黛玉的视角逐渐展开情节。

同时,通过穿插叙述和回忆的方式,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这种情节结构使得整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六、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级制度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

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

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头绪纷繁而线索清楚,人物众多而个性鲜明,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成就。

这一成就的取得,又与作者在修辞上所下的功夫是分不开的。

本文试就《红楼梦》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修辞特色作一些粗浅的分析,聊以“管中窥豹”。

本回仅七千余字,作者不但为我们勾画了林黛玉未来的生活环境——贾府,而且向我们介绍了林黛玉和贾府的主要人物。

作者始终让我们随着黛玉的脚步走,借助黛玉的眼睛观察,虽然处所多,场面多,人物多,我们并不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同时由于作者着墨浓淡相宜,行文详略得当,因此,不但线索清楚,而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无论写景,定物,还是写人,作者都是根据需要精心安排,或轻描淡写,或精雕细刻。

作者是通过贾府大门,内室、人物的服饰以及封建礼法等的描写来反映这个“钟呜鼎食之家”的气派和豪华的。

而写大门,只侧重宁国府,荣国府则一笔带过。

因为宁国府是长房,宁府大门也是首先扑人黛玉眼帘的,况且宁、荣二府格局相同。

写内室便侧重荣国府,宁国府只轻轻带过,因为黛玉今后是生活在荣国府的。

就是荣府,也只着重写了“荣禧堂”正室及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三间耳房。

贾府主子不少,奴仆更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戴不一,但作者只详细描述了贾宝玉和王熙凤二人的服饰,余者只笼统地说“华冠丽服”、“穿红着绿”之类。

宝玉和凤姐,一是少年公子,一是青春少妇,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都有特殊地位,就其穿着的华贵说,也是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

贾府等级森严,家规甚多,而作者只着重写了黛玉乘坐的轿子进入荣府大门后更换轿夫和贾母用饭两个场面。

再说人物,这一回里出场的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丫环、仆妇、小厮,好几十个,但作者只重点写了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三人。

因为故事主要是围绕他们展开、发展的,他们是关键人物。

下面就来看看作者对重点处所、重点场面、重点人物又是如何着墨的。

当我们随着黛玉往贾府走去的时候,我们摄取到的第一个镜头是宁国府大门。

作者写道: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高一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段落赏析

高一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段落赏析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1段写林黛玉到贾府。

寥寥数语,豪门气派跃然纸上。

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连续使用四个“大”字。

守门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而是“列坐”排列整齐;穿着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华冠丽服。

这段描写给人一种气势煊赫,门禁森严的感觉,同时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内外有别,等级分明,礼规繁琐。

轿子进入荣府,“一箭之地”就要换成小厮来抬,到了垂花门,小厮也要“肃然”退出,由众婆子搀扶进去,到了正房大院才由丫头迎进屋内。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赏析作者:姜永富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28期《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通过林黛玉这个第一次进贾府的客人,对贾府的内部环境作了一次巡视,又在一片迎宾声中,让贾府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亮相,人物出场设计极其合理,符合天伦、人情,其中人物描写极具匠心,极具艺术魅力。

下面按照一些人物的出场顺序对一些重要人物形象做一赏析。

一、贾母课文是这样描写贾母的:“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其中“迎”“搂”“哭”三个连续动作,不仅写出了贾母因哀伤思念亡女、疼惜黛玉而涌上心头的那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而且写出了只有贾母那样的老太太才会有的动作特点与心理特点。

“鬓发如银”一词又道出了年纪已高的外貌特征。

贾母是贾府中最高的统治者,又是黛玉的外祖母,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次要人物,故而让其单独出场。

二、贾府三春:迎春、探春、惜春“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第一个是迎春,突出其温柔沉默;第二个是探春,写其顾盼神飞;第三个是惜春,突出其身小年幼。

寥寥数语概括了迎春、探春、惜春的外貌特征。

三姐妹出场与贾母不同,为集体出场。

《林黛玉进贾府》中迎春、探春、惜春出场为集体出场,虽然着墨不多,但透过文字,结合《红楼梦》其他章节,仍然看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

二人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

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所表现的出众是截然相反的。

《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赏析《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回回目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林黛玉的目见耳闻,神思意会给我们展现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主要人物的形象。

下面我们主要就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作一些简要的分析,概括起来,小说对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一大群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让每人先后出场的。

当黛玉到了正房大院,刚进房,首先见到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这当然是贾母了。

贾母乃一家之“老祖宗”,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又是黛玉最亲的人,自然第一个见到的应该是她。

二人搂抱痛哭一阵之后,经贾母一一指点:“这是你大舅母。

——这是二舅母。

——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这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了。

因为邢、王二夫人后来还要写到,而李纨在这里不是重要人物,就不必在此多加笔墨,作者是有意把她放在第四回的开头来作介绍的。

按照封建家规,媳妇们经常要在婆婆面前侍候起居,所以在见到贾母,连带出这三个人来,又是合情合理的。

接着,贾母吩咐“请姑娘们”,这样,迎春、探春、惜春就出场了。

“三春”的出场,描叙了她们的衣着形态、神情举止以及一些日常叙谈,这除了是介绍三人的一般情况外,同时还是有意造成一种“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的气氛,以等待下一个主要人物王熙凤的出场。

正是在这种气氛下,忽听得后院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和前面“三春”的到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她出来后,整个场面就为她所占据了,气氛也比前大大不同,一直很悲伤的贾母,现在开始笑了。

这一方面是符合她的性格和能力,另一方面也由于她在书中的地位,作者才对她给予较多的笔墨加以描写。

可以说,王熙凤的出场是这次会见中的第一个高潮。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

场场笔,同时也是妙笔。

黛玉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则是她与贾母相见之时,视距虽然近了,但作者并未在这群体性的悲伤又是礼节性的拜见气氛中展示黛玉,只是略略交代了她的几个礼节性动作,淡淡几笔,已初露大家闺秀之端倪。

首次粗线条勾勒黛玉形象的文字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作者借众姐妹等的眼光,第一次给读者以观感上的满足,勾画出林黛玉病态美的初步轮廓,虽然流于一般化,不能给读者以根深蒂固的难忘现象,但比以前文字较为具体,也为后文深入而细致的描写留下更多的空间。

作者又通过王熙凤之口作侧面展示,给读者留下“标致”和“通身气派”所显示出来的“嫡系孙女”气质的两个印象,这又为黛玉的内在和外在的美感涂抹一层较为适当的色彩──不浓又不淡,不俗又不过雅,凤姐之言虽有溢美和讨宠之嫌,但也并非虚妄之词。

令黛玉形象大放异彩的是宝黛相会一段,作者借宝玉之目映射黛玉之姿:“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句式整齐,语言形象,从上至下、从外至内细致而准确地勾画出一位貌令人羡、情令人叹、病令人怜、才令人赞的少女形象。

她不仅令宝玉大有脱俗超群之感,也令读者久久等待之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这定格式的描写把黛玉的出场推向高潮。

她给人的印象如高山流水,须仰视乃见。

几段描写黛玉的文字构成一组黛玉出场的定格衔接镜头,这组镜头从虚处入手,在实处完成形象加工;从淡处推出黛玉,在浓处化妆美容;在远处若隐若现,在近处逼真忽现。

镜头这种组合层次既完成了构思上的悬念效果,又合乎黛玉性格发展的自然逻辑。

读者就在这逐层美化愉悦中细细品味这位大家闺秀的风范,也领略了大手笔的高超技法。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第一篇:黛玉母亲去世,抛父进京,《林黛玉进贾府》即通过黛玉的眼睛观察到贾府方方面面的人物。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林黛玉。

作者对黛玉容貌的描写共有三处:黛玉进府后,众人眼中的黛玉体弱、有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夸她“标致、气派”;宝玉眼中的黛玉美貌多情。

弃舟登岸后,黛玉乘轿来到荣国府,先到贾母房中拜见,此时贾母登场。

贾母是宁荣二府备份最高的老人,因此首先介绍。

之后见了邢夫人、王夫人、第一篇:黛玉母亲去世,抛父进京,《林黛玉进贾府》即通过黛玉的眼睛观察到贾府方方面面的人物。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林黛玉。

作者对黛玉容貌的描写共有三处:黛玉进府后,众人眼中的黛玉体弱、有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夸她“标致、气派”;宝玉眼中的黛玉美貌多情。

弃舟登岸后,黛玉乘轿来到荣国府,先到贾母房中拜见,此时贾母登场。

贾母是宁荣二府备份最高的老人,因此首先介绍。

之后见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这几人都是略写。

之后在贾母的吩咐下,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登场,作者介绍了这三人的容貌,然而因不是主要人物,故也是略写,而且是群体描写。

之后出场的是本回的主要人物--王熙凤。

作者为王熙凤的出场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首先,在王熙凤出场之前,黛玉已经和众人见过了面,知道贾母身边人物的状态,即“恭肃严整”,之后王熙凤“大笑”着出场,一下子烘托出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特殊地位。

正因为她地位高,身份特殊,所以敢采用这种“放诞无礼”的出场方式。

之后作者不惜笔墨,铺排形容王熙凤的衣着和容貌。

王熙凤穿金戴银,珠光宝气,反映了她精神上追求不高,俗不可耐,不懂高雅;喜欢聚财敛财,人前炫耀。

外貌描写中最能体现作者对王熙凤性格定位的便是“丹凤三角眼,柳叶吊稍眉”。

因为在麻衣相法中,“三角眼”、“吊稍眉”是“刁钻”、“狡猾”、“淫邪”之人的特点,作者故意这样写,恰恰是为体现王熙凤刁钻、狡猾的性格。

之后王熙凤对黛玉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她的机变逢迎,表面上夸赞黛玉,实际上又阿谀了贾母,安慰了迎春三姐妹。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出场设计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出场设计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出场设计内容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这一情节的描述,不仅对男女主人公做了正面描写,也集中展现了作品中大多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文章认为曹雪芹成功之处在于借助独特身份的人物,推动情节的展开,逐一展现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谓巧发其中,精于安排,充分展现了曹雪芹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高妙和传神之笔的不同凡响。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出场设计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五年专教科书语文选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对于这一回的赏析,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即宝玉与黛玉的初逢。

这一情节上承一二两回所叙说的前缘的描写,后开四五回人物情节的铺展。

而整个前五回又是全书的序,可见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重要位臵。

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作品中人物繁多,有四百多号人,要把他们一一叫出名来,本就不容易,更难区分那一府那一院。

但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却都各具情态,各有性格,即使是共居一处的兄弟姐妹,也各具形色,无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而对于这些人物的出场,作者可谓巧发其中,精于安排。

这便是我们在了解《林黛玉进贾府》“宝黛初逢”这一重要情节的安排之外所要探讨的。

一、精于挑选,委以重任,通过身份的独特,拾串起繁杂的情节,牵扯出关系各异的人物就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中,贾府主要人物就出现了十余人之多,作者并不介身其中进行解说,不作孤立静止的介绍,却借作品中一主要人物的活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达到进一步展现贾府及其家族主要成员的目的。

这一主要人物首选林黛玉,也就是说作者让读者跟随林黛玉足之所至,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来见识贾府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来认识其家族的主要成员。

但为何选中这一葬花吟月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呢?先让我们来认识一这位林家小姐。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个冰雪聪明、才思过人、而又孤高冷傲、多愁敏感的弱女子。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品味《林黛玉进贾府》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品味《林黛玉进贾府》

师道二○一九年第十期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非常贴合曹雪芹理想人物林黛玉的悲剧意味。

美的毁灭,是《红楼梦》主题的基本内涵。

高中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这幕悲剧的序幕。

细读这一回,有“触目凄凉之至”的感觉。

年幼丧母的孤女林黛玉,远道来贾府投亲,白头外婆疼爱女之夭逝,怜外孙之孤单,在痛哭呜咽声中,迎接她的“心肝肉儿”。

在这里,写的是荣国府合家出迎新客,写的是人间骨肉之亲爱与温暖,理应有一番喜和热的气氛。

然而,细读此文,扑面而来的,却是一派辛酸与凄凉。

林黛玉在叙述丧母的经过之后,又讲述自己如何得病,如何求医,怎样遇到癞头和尚,全是惨痛。

人间至高之爱无过于母爱了。

幼年丧母,乃是人间悲中之至悲。

这种至悲之事由自己亲口叙述,该是如何的惨痛啊!幼年得病,“从会吃饭食时便吃药”,又是一桩人间悲中之至悲了。

而由此,要癞头和尚度去出家———一个才三岁的幼女,要去做尼姑方能免病,更是悲上加悲了。

更有甚者,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外孙女,竟然跟年过古稀的白头外婆,同吃一样的药。

这难道又不是人间悲剧中最凄凉的事吗?贾母,这位贾府中地位至尊的老祖宗,在那个权力、祖宗双崇拜的宗法社会里,她的在场,对于众人来说,本来就是一种精神压力。

加上这位老祖宗此时此境中的情绪,在如此“触目凄凉之至”的氛围中,上下人众当然只有屏声敛气、恭整严肃了。

林黛玉,这位“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女孩,当她尚未踏进贾府大门时,就隐隐预感到,这个豪门贵族,是一座专制的精神监狱,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因此,必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

”进了贾府,“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环境,又使这种预感加深了一层,转化成现实的直接感觉。

可以想一想,在那种人人屏声敛气,个个恭整严肃的气氛下,黛玉精神上所感觉到的压力,该是何等沉重!外祖母给予她的那么一点骨肉温情,怎能抵消她那“乳燕离窝”的孤独凄凉?当我们读到那癞头和尚要度这位三岁幼女出家时,我们仿佛感觉到,林黛玉的尘世生命,就是这么极短的三年,就要结束了。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对话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对话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对话艺术一、切合情境的恭维语林黛玉初进贾府,先出场迎接的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后到的王熙凤经贾母介绍与林黛玉见面后,随即说了这样一段恭维语: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是,见到林黛玉之前,在“我”的想象中,“天下”不会“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眼见为实,“我”信了!显而易见,这第一句话可谓极尽夸赞之能事——说林黛玉是天下第一美女。

听到这样的夸赞,林黛玉自然十分受用,但如果仅止于此,在座的迎春三姐妹以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可能就会心中发酸了。

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当然会考虑到这些,于是又有了下一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一时不忘。

”此语显然有“一石三鸟”之效:第一,仍在夸赞林黛玉,她自然高兴;第二,夸黛玉“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实际上是在夸赞迎春三姐妹(她们即是老祖宗的嫡亲的孙女),如此一来,她们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二夫人能不高兴吗?第三,不长的话语中两次突出“老祖宗”,旨在迎合贾母之意,也就自不待言了。

此例能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恭维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

林黛玉貌美,一看即知,王熙凤以此为切入口,自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长相一般者,则需我们善于察言观色,以发现对方的优点,这样才有可能恭维得体,和谐交际。

第二,恭维时可以进行夸张,但须以事实为基础。

试想,如果林黛玉相貌一般抑或丑陋,王熙凤也对其大加“恭维”,这给对方乃至周围人的感觉便不是夸赞而是嘲讽了!第三,恭维时要注意情境,也就是说,在恭维时还应该注意在场的其他人,切不可为了恭维一方而得罪数方。

二、滴水不漏的推辞语按照礼节,初进贾府的林黛玉是要拜见舅舅的。

见大舅贾赦未遇准备告辞时,邢夫人却苦留她吃饭。

如此盛情,虽却之不恭,但又必须推辞,因为她还要马上去拜见二舅,否则便是失礼。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林黛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林黛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林黛玉人物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教学目的:1.理解对各类人物的出场的描写;2.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3.鉴赏本文独具个性的人物语言。

4.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个性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思想教育目标:借鉴人物的为人处事。

教学重点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王熙凤语言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学习指导人物形象分析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学导入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通过黛玉闻的耳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批重要人物,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剖析一下节选的这一节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王熙凤,林黛玉的性格二,课堂活动设计:(一)林黛玉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

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

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林黛玉与贾府的初次相逢

林黛玉与贾府的初次相逢

林黛玉与贾府的初次相逢林黛玉是《红楼梦》一书中的重要角色,她的出场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注入了一丝神秘和忧郁。

而她与贾府的初次相遇也成为小说中的关键时刻。

本文将从林黛玉与贾府的初次相逢的场景、林黛玉的形象描写以及她与贾府人物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论述。

初次相遇场景的描写林黛玉与贾府的初次相遇发生在贾府花园。

花园中百花争艳,清新的花香弥漫其中。

这里是一个幽静而优雅的地方,一切都充满了诗意。

林黛玉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注视着这一切,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郁和孤独。

林黛玉的形象描写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她身穿一袭薄纱轻衫,如同娇弱的花朵。

她的眉眼间透露出几分忧伤,皮肤白皙如玉,顾盼之间散发着独特的气质。

长发披散在肩头,如墨一般黑。

她并不是典型的美人,但她的美却来自于内心的深情和独特的气质。

林黛玉与贾府人物的互动初次相遇时,林黛玉与贾府中的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和互动。

在与尤二姐等人的交谈中,林黛玉显露出她聪明伶俐的一面。

她以独特的见解和机智的口才与众人互动,让人们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与贾府其他人物的互动中,林黛玉显现出不同寻常的性格特点。

与贾宝玉的互动中,她展现出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两人之间互相吸引。

与贾母的对话中,她以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贾府的虚伪,引起贾母的注意。

林黛玉的初次相遇给贾府带来了一种新的氛围。

她的独特个性和美丽形象引起了贾府人们的兴趣和思考。

她的存在为整个贾府注入了一丝忧郁和神秘,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结语:林黛玉与贾府的初次相遇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不仅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注入了一丝神秘和忧郁,也展现了林黛玉的独特魅力和聪明智慧。

她与贾府人物的初次互动中,既展现出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也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贾府的虚伪。

林黛玉的初次相遇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引发了读者对她的关注与思考。

她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满和生动。

红楼梦——林黛玉首次进入贾府

红楼梦——林黛玉首次进入贾府

红楼梦——林黛玉首次进入贾府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府的成员之一。

林黛玉首次进入贾府的场景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下面将对此
进行介绍。

首次进入贾府的时候,林黛玉对贾府的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她来自于贫寒的家庭,对于富贵的环境并不熟悉。

进入贾府后,她
感受到了贾府的富丽堂皇和繁华热闹,但同时也感到了其中的虚伪
和压抑。

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地位特殊,她是贾府的侧室贵人之一,与其
他人有所不同。

在她首次进入贾府时,她对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有了
更深的认识。

她意识到自己是贾府中的一个棋子,被安排在这里是
为了满足官宦人家的利益和需求。

进入贾府后,林黛玉与其他人产生了一些纠葛和矛盾。

她与贾
府中的一些人格格不入,对于贾府中的虚伪和世俗之气表达了自己
的不满。

她的敏感和独立思考使得她与众不同,也因此与其他人产
生了一些摩擦。

总的来说,林黛玉首次进入贾府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这一段经历给了她对贾府和自己地位的更深刻认识。

她在贾府中面对的困境和挑战也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为独立创作,无法确认是否与《红楼梦》原文相同。

)。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描写《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描写《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序幕部分,在这一章中,贾府主要人物就出现了十余人之多,而曹雪芹的变化多端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手法,或借用人物的自身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来实现人物性格特征。

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可谓三寸柔毫,鬼斧神工。

下面谈谈《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描写:一、简笔勾勒。

林黛玉初进贾府,见到贾府宏伟的外观以及吃喝用度与众不同的仆妇们。

初次见到贾府三姐妹是集体介绍:“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丰足,肜容尚小。

”第一个是迎春温柔沉默,第二个是探春顾盼神飞,文采飞扬,第三个是惜春,个个皆美,人物简笔勾勒,各具佳妙。

二、虚笔写意。

林黛玉是曹雪芹心血凝聚而成的主角,本应不惜笔墨详写精绘,但作者却抓伟其最生动典型的气韵神情虚笔写意。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肖像分二次来完成:一次众人眼中见黛玉,客观地介绍黛玉的不俗气质和病弱身体;二是借助熙凤之目,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黛玉的自然美;第三次是通过与黛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宝玉之目道出了黛玉的“清丽高雅,聪慧灵秀”。

不写黛玉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写其“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其脱俗飘逸,“风露清愁”的眉目就显得崇高深刻。

黛玉是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她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一一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

显其神而略其形,虚笔写意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具浪漫和魅力。

三、浓笔铺陈。

对王熙凤的描写,作者是不惜重墨,淋漓尽致的铺陈,写她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个放诞无礼的出场,表现出她深得贾府老祖宗的宠爱,以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

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

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

 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文中虽是线索性人物,但作者对她出场的描写也是颇下功夫的。

作者不是像描绘王熙凤出场那样一次性浓墨重彩地完成,而是由远至近、由虚到实、由简到繁、由外至内地逐步一点一点地描绘而成。

读者只能由淡至浓,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渐渐地了解这位女主人的气质与风范。

写法上是细雨润春而非暴雨骤袭。

 且不说冷子兴之演说已拉开了黛玉出场的帷幕,仅就课文中的几段关于黛玉的文字已足以成为人物出场描写的典范之作。

黛玉初入贾府,乘轿而来,人在轿中如雾中之花,可想其容而不见其姿。

这种处理方式既为读者设下悬念,又为黛玉之出场设下涂抹空间。

“从纱窗向外瞧一瞧”一句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笔,隐隐显现的黛玉似匣中珍玉──仅见光泽,不见玉体。

绝代风华囿于轿中,不仅对读者是极大的诱惑,也为作者再施妙笔留下空间。

以上可为虚笔、略笔,同时也是妙笔。

 黛玉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则是她与贾母相见之时,视距虽然近了,但作者并未在这群体性的悲伤又是礼节性的拜见气氛中展示黛玉,只是略略交代了她的几个礼节性动作,淡淡几笔,已初露大家闺秀之端倪。

 首次粗线条勾勒黛玉形象的文字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