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背景链接】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
“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
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2011年江西省政法干警申论试题
2011年江西省政法干警申论试题1、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对文化的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
在这一全球性潮流的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策划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活动,并于1992年成立了以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为主席的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
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经过数年的调查,积累、撰写和修改,推出了题为“我们的创造的多样性”的报告,深入讨论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报告认为,脱离人和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
报告指出,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
因此,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成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
发展与经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成部分。
发展是一种对个人和集体产生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的现象。
所以对发展和现代化的各种问题的认识,说到底都集中在文化价值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
文化是一种行为方式的传播。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供大会讨论通过。
这份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纪的文化政策必须面向和更加适应新的飞速发展的需要。
”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将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
西方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在西方,如今的文化已变得至高无上。
文化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其能量已超过技术本身。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社保卡新功能【背景链接】201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决定在社会保障卡上加载金融功能。
今后人民群众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卡更加便捷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务,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对于创建节约型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8月底,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介绍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的相关工作情况时表示,如果将社会保障和金融服务集成到一张卡上,将会大大方便人民群众。
加载金融功能后,人民群众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卡更加便捷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务,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
【标准表述】[意义]从现实出发,社保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长远看,“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则意味着,所有人都应纳入相应的社保体系,实现制度无缺失、覆盖无遗漏、衔接无缝隙。
“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这是社保的一个基本理念,某种程度上说,人人拥有一张社保卡,应当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
[优点]一是社会保障卡号码统一使用居民身份证号码。
这项措施容易识别社保卡的归属人,方便百姓记忆。
同时,加载金融结算收付功能后,容易记住自己的类似银行卡的账号。
二是加载金融支付功能。
参保人在办理社保业务时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有关保障费用的领取、缴纳、费用结算支付、资金划拨等业务,特别是异地资金划拨业务,完全有必要将社保业务和金融业务结合起来,方便人民群众。
三是正在搭建网络平台实现社保卡全国通用。
这是实现“十二五”规划要求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目标的关键措施。
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后,将逐步把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就业扶持政策补贴的领取、医疗费用的支付与返还等业务都集成到社保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中办理,可依托银行遍布全国的支付结算网络,为参保人实现持卡缴费、待遇领取、费用结算支付以及异地资金划拨,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
[发展目标]社保卡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全国通用的,目前批准发卡的170多个地区就是因为具备了达到全国统一标准的条件,才被允许发卡。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档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校园安全【标准表述】温家宝总理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指出:频频发生的杀童案,说明中国社会存在深层次矛盾,而且日趋尖锐化,“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这些还未长大的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安全环节上最薄弱的一环。
在宁静的校园频发如此血腥的惨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类似的血案接连的发生,创伤不断地复发,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以及整个社会留下深重的阴影。
基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实现等现实因素,当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存在着不公平感和压抑感。
要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源头调整社会分配体制,解决好民生问题。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使之更趋公平的基础之上,建立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惠民制度惠及弱势群体,及时救助那些穷困潦倒、产生绝望情绪的病患者,使他们免于生存的恐惧、生活的窘迫以及滋生仇富的畸形心态,让更多的人在生存底线得到应有的保障之下,看得到、摸得着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第二,政府出资建立公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各级各地相关职能部门,稳步推进、逐步完善。
政府应建立公民生存状态与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机制,早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构建这一体系,一方面是转变社会心理习惯、推进体系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那些遭遇类似郑民生一样不幸的人,他们滋生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心理,会被及时疏导。
第三,积极加快实施校园安全立法,防范校园安全。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应上升为“学校安全法”,以提升保护师生安全和强化各方责任的法治威严。
全国中小学生的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校园里外均应加强专业保卫力量及其硬件设施等,保安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2011申论热点问题详解-史上最经典
2011公考申论热点问题详解申论(一)食品安全问题作答:1、材料中通过对“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描述,折射出食品安全问题。
这一问题如果发展下去,将严重损害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影响产业发展等后果。
目前,威胁食品安全的因素有:一是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食品原料污染问题突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严重,食品流通环节污染严重,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都缺乏成熟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
二是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突出,不法企业为了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安全,用劣质原料,添加剂、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生产加工食品,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三是大部份消费者识别能力有限,维权意识不强。
四是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造成资源浪费,监管力度削弱。
2、食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目前食品安全主要存在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污染及假冒伪劣食品突出、食品流通环节经营不规范和监管存在漏洞,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任其发展,将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危害。
一是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放心食品不放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二是会造成生产经营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企业会因此破产倒闭,对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沉重打击;三是食品生产经营在经济领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环节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加大食品源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实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有效整顿和规范食品生产、流通、经营各环节工作。
江西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2008-2011)
2008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一、注意事项1. 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 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参考作答110分钟。
3.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4. 请在指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1.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近几年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给国家造成几千万、上亿元损失的案件已不鲜见。
全国监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宣传月活动今年5月10日启动,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在电视电话动员会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年来,我国反渎职侵权工作取得重要成果,2003年1月到2007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351件35011人,其中,各级检察机关共起诉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8200人,法院作出有罪判决12392人。
2. 2003年,福建省某县林业局下属林业总公司改制。
时任局长王某考虑到林业机构庞大、经费困难,企业改制、改革都需要大笔资金,于是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决定由林业总公司木材经营部开展为无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和木制品代办运输证业务,并要求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在局长明确“指示”下,木材经营部采取制造“空伐区”和“虚盘仓”等手段,通过林业局相关部门为无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2277余立方米和木制品1. 6万余立方米代办木材运输证,获取代办费50万余元,“金税费”208万余元。
在很多人看来,王某的行为是在林业局各部门的配合下进行的,没有暗箱操作,百万余元的收入,王某也没有中饱私囊。
王某只不过是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是“为公”谋利。
然而,王某的做法致使无合法来源的木材和木制品合法化,扰乱了正常的林政管理秩序。
3. 2003年5月,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56名矿工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312万元。
2011年最新申论热点范文汇总【公务员考试】
2011申论热点范文高校就业问题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直接反映,真实性是它的生命。
只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才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高校教育资源,并据此出台相关政策。
如果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业率,则不仅提高不了学校声誉,而且将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部分高校为谋求高就业率,竟然说服学生与就业单位签订假就业合同。
日前,某高校两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该报披露了所在学校让毕业生签订假就业合同的内幕。
据说,他们班有10多人因为没有找到工作无法签订就业合同,系里老师“积极”为他们奔走,最后都“成功”地与一些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
虽然就业合同是签了,但同学们却不能到这些单位就业,而且这些单位也不对同学们承担任何责任。
没有找到工作,却签订了就业合同,这当然是假合同。
而据该报记者调查,签订假就业合同的学生为数不少,普遍存在于该校的大部分院系。
尽管从报道中我们无法判断这类行为在该省的高校中占有多大比例,但可以预料,这样的现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工作单位本是好事,但如果让学生签订没有任何保障的假就业合同,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因为,这不仅有违师德,而且还是名副其实的造假行为。
因此,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必须想办法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直接反映,真实性是它的生命。
只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才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高校教育资源,并据此出台相关政策。
如果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业率,则不仅提高不了学校声誉,而且将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这绝不是长期吸引生源的办法。
同时,不准确的就业率将可能误导学生填写报考志愿,虚假信息甚至还可能影响教育主管部门。
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本来应该是一方“净土”,如此造假却是对社会诚信的“釜底抽薪”。
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些人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据悉,原因就出在就业率这个指标上。
报道说,今年,河北省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份对高校评估的文件,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估项目,与明年招生计划直接挂钩。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制度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由于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我们对城市老年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很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
同时,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开始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导致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二是大量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或者将关注重心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对老年父母的实际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是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健康状况却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
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
许多新的养老方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发挥多种养老方式的作用,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要通过多种宣传途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儿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
第二,不断完善家庭养老。
首先,通过宣传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子女,强化孝敬父母的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
其次,老人可以及早做好自我养老经济储备,尽量经济独立。
最后,加强法制监督。
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制意识,加强法制监督,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
2011江西省公务员申论真题答案
人口普查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第二,为政府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三,有利于通过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有利于保障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者等人群的基本权利,使其享有同样的社会福利、医疗、教育权利。第五,及时准确了解人口状况,掌握性别、年龄等信息比例有利于国家及时调整人口战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底,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需要登门入户进行,这就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普查工作确实遇到了难以入户和吃闭门羹的情况,这跟宣传和动员工作的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必须深入到社区、村镇中进行深入的宣传工作,为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解决措施:第一,通过在小区门口摆设展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就入户登记问题向居民进行介绍与宣传,增强群众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主动性。第二,由普查办依法制定保密承诺书,对居民个人信息做出依法保密的承诺,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第三,增强自身服务意识,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普查工作的技巧。第四,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入户登记,同时,接受多方监督并留下监督举报电话。第五,对于人户分离的现象,应事前做好宣传,要求住户主动提供相关证件,以省时省力。
×年×月×日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分;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家 底
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球有200个国家投入巨大人力、财力进行了人口普查工作,以求摸清自身的人口“家底”,各国对人口普查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简介: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一、时政背景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中国拉响了收入分配改革的“集结号”。
国家相关部委就收入分配改革紧锣密鼓展开调研;全国近30个省市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十二五”的临近,备受关注的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升温。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广大群众充满期待。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哪些不公?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
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
2011年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备考指导
说到申论,考生最喜欢问的一句话是,今年可能考什么。
考什么就是申论考试的热点。
这成为广大考生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得先机者得天下,赢申论者赢公考。
”公务员考试的实践表明,江西公务员考试通关成败,很大程度上系于申论成绩的高低;而申论高分的取得,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在于获取信息的不对称优势——应试者能够通过热点话题或热点素材的搜集整理,先期掌握考试的命题内容范围,进行有针对性、高效率的复习准备。
江西公务员考试专家通过十年的申论热点研究,推出2011年江西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专题,为考生校正航向,指点迷津。
一、为什么要做申论热点的准备从根本上来说,申论考试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
给定资料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热点的反映,是对热点材料的取舍;作答要求则是对热点考察角度的选择。
这些热点体现着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共同体现着申论考试的主题。
只要考前对试题所考到的热点有所了解,就能够理解试题的内容,把握命题的方向,保证作答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准备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越高,作答的准确性越大,得高分的几率也越高。
准备热点是申论备考的第一步,起着引领方向、积累素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应考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把申论复习看做一个完整的、连贯的链条,那么热点搜集就是复习链条最底端的一个环节,牵动着此后的所有准备动作,决定着备考方向的精确性,进而也就影响着考试的成败,甚至考生的命运。
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热点搜集,并按照正确的原则和恰当的标准进行热点的搜集整理,建立完备的热点素材库,争取自己的准备最大限度地与公考实际命题重合,这是真正的制胜先机。
二、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所应具备的五大特性专家总结申论研究中的热点素材搜集实践认为,备考申论热点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前者会造成我们浪费大量的精力,身心疲惫,不利于整体备考;后者会造成巨大的备考漏洞,无法对申论题材做全面把握。
热点搜集需要原则、标准上的理论指导,保证精力使用的正确方向;也需要一点技巧、方法的点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备考:申论热点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物价稳定问题11月17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就调控物价出台加强法规建设、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多项措施。
3日之后,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真的降了!”针对“国16字”中重点提及的蔬菜预计粮油供应,记者走访省内多家市场和农企发现,近日蔬菜价格持续下跌。
事实上,今年来,发改委等部门已经多次出手平抑农产品价格,但效果平平,愈加蔓延的涨价品种更令CPI始终飘红,此次调控措施有16条之多,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1月22日发改委议论物价:我国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保证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平稳运行。
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质基础较为雄厚。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虽然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是粮食持续增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肉禽蛋奶等产品量增加。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猪、蔬菜、水果、鸡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即使大豆和食用油,也有充足的政府储备,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
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更不存在涨价的基础。
11月23日发改委二论物价:切实把握好价格调控监管的原则要求二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根据这次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和特点,《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立足长远、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要求,强调要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
2011年考公务员申论试热点问题
三公问题2011年,财政部公开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也就是中央部门的“三公消费”将公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参考解析“三公”消费,历来为社会及广大公众所高度关注。
其原因就在于“三公”消费不透明。
其一是数额庞大,有消息称,我国每年“三公”消费达数千亿,可见不是一个小数目;其二是奢侈浪费严重,用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消费的费用居高不下;其三是存在着腐败现象。
比如公款出国旅游、政府采购中存在着“回扣”等猫腻现象。
近年来,媒体及公众强烈要求公开“三公”消费数额和细目,接受社会及公众的监督,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压缩、削减“三公”消费的目的。
让“三公”消费阳光化,既是民意所盼,更是制度之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多次指出,“三公消费”也关系到反腐败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
”具体包括:(1)有关部门认识到民意的力量,表达出了接受社会监督的态度和诚意;(2)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三公”消费,也提高了“三公”消费的社会透明度,并为全国各级省市县政府公开“三公”消费带了好头,相信这对推进全国性的“三公”消费公开,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公开后合理的继续保持,不合理的进行改正,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不合理消费,更可以防止公务腐败,防止官员腐败。
公开是保护政府和官员的一种最好办法但同时我们应该要意识到公开“三公”消费还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的考验。
政府应做好细化工作,“三公经费”公开不能流于简单的形式,不能只是公布一个大而化之的“粗线条”账目。
对“三公经费”的统计能够细化到每个单位、每个事项的明细账。
只要“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能够细化、完整到这个程度,“三公经费”就能够公开到这个程度,人们只要沿着一定的方向逐步点击、查阅下去,就能够了解“三公经费”中每一笔钱的最终去向。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低碳经济的中国化一、背景目前,低碳经济作为崇尚环保和能源节约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公务员申论考试中一个热点问题,华图教育特此以例文的形式分段解读申论的作文写作,以期给各位考生对“低碳经济”这一热点一些启示,也为考生解作答其他更多申论热点写作问题以指导的作用。
二、题目:“低碳经济”的中国化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题目决定着阅卷老师对考生的第一印象。
一般来讲,申论的题目要求简短有力,能够囊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能用比较文学化的语言提炼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内容更是锦上添花。
本篇文章着眼于低碳经济在中国的推行,旨在找到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能源集约型社会的具体方法,用“中国化”这一表述一方面能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又能够体现出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的建议建言更有针对性。
三、首段申论文章的首段和尾段都是特别重要的,阅卷老师会在首尾段之中获取考生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字表达的功底。
申论文章是官样文章,有其特定的结构和模式,一般是宏观引领、中观切入、微观支撑。
那么首段就是从当今社会的背景之下,突出文章主题话题的重要性入手,从中观切入,提出论点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能够在首段中开宗明义的把论点摆出来。
申论作文阅卷标准中要求论点明确,在首段即摆出论点,以便使阅卷老师更清晰了解到考生的核心观点。
【例文】环境与能源是当今时代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
“低碳经济”正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能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产生,以寻求新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为途径,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石油短缺等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
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来讲,“低碳经济”是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全面和谐稳定的社会相一致的。
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有必要,有动力,将“低碳经济”纳入发展国计民生的规划之中。
四、过渡段好的过渡段不仅可以让文章的结构更加的流畅完整,还可以直接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框架更清晰。
2011年江西省招警考试《申论》试题
2011年江西省招警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主题分析宏观引领——科学发展观之社会民生中观立意——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微观切入——养老问题材料1:中国养老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材料2:养老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
材料3:养老问题的原因。
材料4:养老问题的原因。
材料5:关于养老问题应当由谁负主要责任的两种不同观点。
材料6:国外解决养老问题的举措。
材料7:养老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材料8: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关于养老问题的采访实录。
材料9: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庆芳关于养老问题的采访实录。
材料10:关于养老保障模式问题的对策。
材料11:北京市出台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政策”。
2、结合给定资料,用不少于300字的篇幅,分析造成“老无所依”担忧的原因。
(20分)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正确答案: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很多人认为养老是自己的事,形成“养老责任自己扛”的大众心理,致使政府在养老问题上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对解决养老问题的责任认识不足;二是情感需要难以满足。
人口流动规模大、范围广致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缺乏必要的监护,老年人需要的亲情慰藉难以满足;三是投入不足。
政府财政用于公共养老事业的投入不足,比例过小,同时某些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实力不足以充分负担养老资金投入,致使养老保障建设难以满足养老需求;四是体制不完善。
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不完善,养老福利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同时现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对推动养老保险改革存在一定的阻力;五是监管不力。
政府财政支持的养老金存在严重的监管不力问题,养老社保基金被挪用、侵占的事件时有发生。
3、结合给定资料,用不少于400字的篇幅,就如何破解“老无所依”提出对策。
(30分)要求:有针对性,内容全面,客观务实,条理清晰。
正确答案:第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社保资金在财政投入中的比重;严格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避免社保资金被挪用、侵占行为的发生;第二,完善养老制度:如完善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相关配套措施,提高相关人员收入;对地方财政分担的补贴等做出整体评估,实事求是地提出分担比例,保证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定协调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分析
涉及以下热点问题,资料内容均为网络论坛等各处搜集而来一、国企利润分配问题2二、民生问题 2三、物价上涨 4四、内需&收入&保障6五、贫困线&工资起征点与民生7六、海洋经济发展8七、廉政建设10申论写作总体指导11一、国企利润分配问题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
9%,其中化工、电力、有色、交通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一倍。
2008年、2009年国企上缴的红利分别为547.8亿元、873。
6亿元,2010年约为440亿元,与近两万亿元的利润相比,国企上缴红利只占利润的5%左右。
而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之间,国有控股企业向国家上缴盈利更是普遍高于这个水平,比如英国盈利较好的国有企业上缴盈利相当于其税后利润的70%至80%。
解读从国企红利使用情况看,国家收上来的这部分利润,目前主要是用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上.比如,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中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以及改革重组补助支出等。
也就是说,国企上缴的红利尚未纳入到公共财政收入当中,并以增加民生投入的方式为全民共享。
在国企利润分配上,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一部分利润给企业本无可厚非;但企业应该留多少,国家应该收多少,收上来的钱应该用到什么地方,却关系到国家财政实力的壮大和国有企业的规范管理,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留在企业的利润过多,就可能导致企业的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国家调控和引导国有资本投资方向和领域,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量国企投资还可能挤占民间资本的机会与空间,导致更多的利润向国企集中,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国企利润过高,还会带来职工工资、福利的“水涨船高”,拉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分配不公。
近年来,虽然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三农、民生等需要加大投入的领域很多,而可用于统筹安排的公共财政收入却明显偏低,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当前,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都需要国家真金白银的财力支持。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
坚持男女平等,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内容素材例举——本博先前关于人口与科学发展等相关文章集锦题型例举——人口计生委决定进行人口发展"十一五"终期评估。
评估目的为:通过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编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和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改善人口发展的政策环境提供依据,促进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请据材料及上述内容列出评估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方式。
一、评估的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为主、微观为辅。
国家和省级的评估以掌握人口发展宏观指标进展、重大战略任务和主要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主,关键是把握人口发展规划的总体进展,推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建设。
坚持科学民主、多方参与。
各地要建立各相关部门、专家、地方、其他社会各界参与人口发展规划评估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献计献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战略性新兴产业
【背景链接】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当前现状]
2010年5月,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中关村研发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关键技术领域创制了技术标准并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聚集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新组建了物联网、智能电网、动力电池等产业技术联盟,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集群,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化示范应用,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标准表述】
[意义]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第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第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国际新挑战的重大举措。
[措施]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但是,在培育新兴产业的道路上还需要解决不少问题,突出的是体制制约和需求制约“两大”难题。
为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产业技术特征是决定战略性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还受到市场前景、成长潜力、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要素影响。
因此,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必须认真把握做好产业发展规律。
第一,加强规划引导和完善支持政策。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抓紧研究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相关中长期规划。
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研究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综合性政策尤其是要解决好融资问题。
第二,把握好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
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由于投资热情高、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不同步,往往会出现后续环节阶段性的“阻塞”和前端技术配套性的“过剩”现象。
要科学分析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节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着手,打通新兴产业发展各个环节间的障碍,持之以恒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三,把握好政策引领和推动作用的规律。
要继续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把自主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上来,创新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为自主创新产品打开市场做好服务工作。
第四,把握好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规律。
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度重视管理人才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给那些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句话点评】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的巨大“阵痛”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