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_1
教研方法指导-大手牵小手,强校带弱校校本教研均衡发展
大手牵小手,强校带弱校校本教研均衡发展摘自:《牡丹江市教育局》东宁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村人口比重大,乡镇中心小学所辖农村学校多,校型小且分布零散。
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都比县城落后,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
这种状况无疑给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为振兴东宁教育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为此,我县立足县情,整体筹划,合理定位,确立了“把握关键,突破难点,城乡联动,均衡发展,整合资源,形成特色”的总体思路。
构建了“大手牵小手,强校带弱校,城乡联动,分片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应东宁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促进丁我县教育均衡技展,整体提高。
一、立足实际,构建城乡联动网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一些村级小学一个教师要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甚至一个班级由一名教师全天上课。
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相互研讨,再加上办学条件落后,资金短缺,大部分教师无法到外地学习,教育理念肤浅,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根难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校本教研很难有效地开展起来。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此,我县立足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探索一条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构建城乡联动网络,四级同轨,形成合力,均衡发展。
1转变职能,三位一体。
在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上级研究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教研部门与学校通力合作,使新课程校本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
我们建构了县、镇、校三级校本教研组织网络。
(1)建立专家支持组。
分语文、数学、思品、科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8大学科组,县教研员任组长,乡镇教研员、名优、骨干教师为组员。
(2)确立教研协作体。
以县实验小学、东宁镇(二、三、五校)、大肚川新城沟小学、绥阳镇(一、二、三校)、徐悲鸿远东艺术学校等为县校本教研基点校,与6个乡镇建立,23个教研协作体.涵盖了全县所有小学。
“立体化校本教研模式”: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 师共 同体 使得 教师 的生 活更 为便视野 。畅通
的信息 渠道 加之 固定 的轮 岗学 习和 经验交 流 , 使农 村教 师能 够学 习 到更 多 的业 务 知 识 。生活 条 件 和待 遇 的 改 善 , 必然 会 吸引更 多 的高素 质人 才投 身到 农村 教育 中去 。长 此 以往 , 也 我们必 定 可 以在有 限增 长 的教育投
项教育 问卷 调查 结果 以及 作 为河南 省专 家讲 师 团成员 , 在农 村讲 学 时 与教 师 互动 交 流 中反 映 的 突 出问题 也 佐证 了这 一点 。主 要 问题 在 于课程 资 源 匮乏 , 费投 入 不 足 , 师 缺乏 课 改 的 内驱 力 , 经 教 以及 教 师缺 少 专业 支 持等 。这 与教 育部 课改最 新 评估报 告结 论基 本 一致 。其 根本 原 因在于农 村 教师素 质 和专业 水平适 应不 了课
维普资讯
《 于加强 片联 校建设 与 管理 的实施 意 见》, 关 在全 县全 面推 行建设 片 联校 工作 。2 0 0 4年 2月 , 出台 了《 阳 又 岳
县片联 校管 理规 程 》 明确 将 “ , 片联 校 ” 为 全 县农 村 小 学 办学 的“ 本 形 式 ” 0 4年秋 季 开 学 时 , 建 片 作 基 。2 0 创 联校 工作 基本完 成 。 我 们认 为 , 这种 “ 片联 校 ” 的形式 就 是 教 师共 同体 的雏形 。对河 南 来 说 , 教师 共 同 体 的开 展 有 着先 天 的
善 , 来 的必然 是教 师 队伍 整体素 质 的提升 。 换 教 师共 同体在 有效 地改 善农 村教 师 的生活 环境 和学 生 的学 习 环境 的同 时 , 既有 利 于教 师业 务 水 平 的提 高, 又有 利于学 生 身心 的健康 成长 。 教师共同体的实施 , 使得教师培训更为便利 。教师培训 具有一定 的强制性 , 短期 内即能收到成效 , 因而受到教 育行政部门的青睐 , 在近几年中迅速推广开来 。但 目前教师 培训 的长期效果并不好 , 因很简单 , 原 任何培训都有一 个效果递减 的过程 , 这种递减 , 不仅体现在培训活动本身 , 即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的过程 中 , 也体现在 时间上 , 即在 培训过后一段时间里 , 教师如果在实际工作 中不能把所 学到的技 能加 以运用 , 那么原 先通过培训所得 到的专业技 能就会有不同程度 的遗忘 。教师共同体 的实施有利 于教师运 用培训成果 , 交流运用 的心得体会 , 同时接受 更为完 善 、 学的阶段性培训 , 培训投入 的成果能够最大化。 科 使 教 师共 同体 与教学 点 的联动 , 成 了分散 的生 源 向教学 点 整 合 。对于 以未成 年 人 为 主体 的 中小 学 生来 促 说, 家庭 教育 是个 人成 长 中极其 重要 的一 环 。 中小 学生 可 以在离 家较 近的 教学点 上课 , 更有 利 于未成 年人身
立足学校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立足学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领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学校要创设、营造出这样的氛围,让教师想研究、会研究,从研究中受益,从研究中体验到乐趣与幸福。
因此,校本教研就成为了一项有力的抓手,校本教研一般由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构成。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促进教师的能力提升成为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校本教研的优势校本教研与其他教师成长的路径相比,具有灵活方便、针对性强等优点。
(一)灵活方便,易操作校本教研更加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苛求按部就班,可以依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而灵活调整,在具体执行时间上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在学校可结合各学科教研时间灵活安排,较好解决了工学矛盾,让教师可全身心投入。
(二)针对性强校本教研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困难,既可以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教研充分体现了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内容,使教研从校外、课堂外回归到校内、课堂内,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校本教研可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进行分类培训,主要的形式有集智备课、教研活动、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专题研究、案例分析、青蓝工程、课题研究等。
每项校本教研均在具体方向上有所侧重,教师通过各项校本教研可形成合力,切实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四)目标指向性校本教研的目标直接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指向学校实际,校本教研以学校为主阵地,基于学校并促进学校发展;二是直接指向全体教师,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校本教研突出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群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为出发点,展开培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作者:王晓德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31期摘要:在我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个难点。
而加强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190-01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31.177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是行动研究,研究对象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目的是制订一系列的措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發挥农村小学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优势,落实校本教研农村小学教研组的工作重心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训练本校教师的基本功,提升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所以农村小学的教研组与备课组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校本教研的落实。
第一,积极引导农村小学进行教学常规活动的学习和研讨。
第二,针对专题性示范课例进行针对性的互研互学。
第三,借助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进行农村小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保证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第四,针对农村小学教师一直无法攻克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设计教研专题,以行动为导向,加强课例研究,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
二、丰富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一)每周例会以及三课活动在农村小学的每周例会上,教研组活动要进行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参与人员以及活动内容的确定,确保参与活动的教师可以轻松、认真地分享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活动组长也要进行例会内容的详细记录。
在农村小学的三课活动中,要保证每一位教师的“三课”效果,即保证汇报课、优质课研究课的“上课”质量,对同一教学内容,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针对性地分析教学活动的优点和缺点。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言概述: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农村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空间,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提升教学水平1.1 加强教学技能培训: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包括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1.2 推广教育技术应用:引导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应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1.3 建立教学观摩机制:建立农村小学教师间的教学观摩机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2.1 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2 鼓励参加学术交流:鼓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3 建立专业学习小组:建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促进专业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三、提升管理能力3.1 学习领导管理知识:开展领导管理知识学习培训,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提升管理能力,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3.2 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培养他们的管理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建立教研团队:组建农村小学教研团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提升管理水平。
四、发展个人职业规划4.1 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农村小学教师应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
4.2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4.3 拓展职业发展渠道: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拓展职业发展渠道,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五、建立专业发展支持体系5.1 建立导师制度:为农村小学教师建立导师制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和支持。
5.2 设立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面临更多困境和挑战。
系统梳理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从农村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纾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发展困境;应对策略科技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大历次全会均强调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兴国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师走上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之路,是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的前提基础。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
因此,为完成“十四五”制定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任务,推动农村的全方位发展,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农村教师专业的全面提升是重中之重。
然而,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存在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教学能力不足、专业发展薄弱等现实问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和严峻挑战。
因此,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农村教育的发展模式,更好地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建设为核心,深入探讨农村教师所处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实现路径和应对策略。
一、发展困境深入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唤,也是事关中国基础教育公平的核心课题。
然而,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城乡关系不断重构,传统社会与农村地区的发展经历着断裂式的变迁,农村与城市在基础教育的改革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为农村教育带来一些发展契机,但并未打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落后局面。
在城市化的趋势和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下,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旧面临着多重困境。
1. 专业发展起点不高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的学历与能力差距较大。
校本教研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0年(第10卷)第28期学校体育学①作者简介:吴来凤(1985,10—),女,汉族,安徽黄山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DOI:10.16655/ki.2095-2813.2003-1006-3217校本教研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①吴来凤(海曙区布政小学 浙江宁波 315000)摘 要: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对校本教研关注度不够,导致很多活动流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从转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态度、制定教研活动制度、有针对性开展公开课及评课的有效性等方面,阐述其具体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 农村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10(a)-0164-03The Effective Way to Boos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Teachers by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WU Laifeng(Buzheng Primary School, Haishu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315000 China)Abstract: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However, due to the weak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an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many activities become formalistic and lose their original significance. The author, through his ow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summary, from the change of teachers' attitude to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system, targeted to carry out open clas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 Words: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Rural area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学校体育教研活动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教育发展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在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未来农村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任务。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学生整体教育水平不高。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通过教师间的合作研究、经验分享和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深入挖掘农村小学教研的实践经验和探索,可以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教师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共同体,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地分析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对其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在定量研究方面,本研究将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设计涵盖教师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教研参与情况等方面的问卷,以量化的方式来评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研活动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教研引言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自身能力和素质进行持续提升的过程,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教师就学校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交流和改进的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教研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专业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任务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适应这些变化,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此外,教师专业发展还能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提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是通过学校内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针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改进的活动。
校本教研能够更直接地关注学校内的教学问题,深入探讨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帮助教师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校本教研还能够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校本教研还可以增强学校的内部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教研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教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校本教研是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校本教研,教师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获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也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更好的参与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提升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和资源,同时也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让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让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尤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策略。
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
因而,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校本研究的价值追求是要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或者说是要建立起一所学习化的学校。
本文拟就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立足校本教研,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和体会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更新观念,解读校本教研,正确定位角色科学的校本教研观,能使校本教研变成自觉行为,特别是在校本教研刚刚实施阶段,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到位,此时更应该从观念入手,解决教师关于校本教研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
“校本教研”并不是一种新的科研形式,而是将“被异化了的”传统“学院型科研”归位于“以学校为本”的科研,将原本属于学校教育一线教师参与教研的机会和权利归还他们。
通过学习,使老师们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弄懂新课程校本教研强调的七个基本理念:第一,校长是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第二,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第三,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第四,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第五,中小学与校外机构的合作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成功的保障;第六,新课程校本教研是整个教研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二、理清思路,建立健全制度,营造教研氛围我校依据艾里奥特的行动研究模式,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确定研究思路为“设计—实施—观察—反思”。
首先,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其次,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计划(5篇)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三)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四)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我校科研课题,使之应运到实际的教学中,使教科研一体化。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基本原则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
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我校本学期设立三个教研组,即数学教研组、语文教研组、综合教研组。
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
长期蹲点在语文教研组,李晓庆老师多年毕业班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蹲点数学教研组和曲晓娜老师蹲点综合教研组。
本学期我们大胆选用年轻教师作为教研组长(葛琼和王晓青),具体组织教研活动。
数学组活动时间为每周四第二节课后,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三第二节课后,综合组活动时间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教研组,按计划深入班级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集中进行的一种专业发展活动。
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经验分享,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校本教研的定义、目标、优势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的目标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校本教研,能够让教师增强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校本教研还能够促进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校本教研有着很大的优势。
首先,它以学校为基础,教师作为主体,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校教育文化氛围。
其次,校本教研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共享,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次,校本教研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不仅能够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和专业水平。
最后,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做法。
首先,学校可以创建专业学习社群,提供一个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教研活动,通过定期的教研讨论和课堂观摩,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机制,设立专门的教研岗位,给予教研工作一定的时间、经费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者:海东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12期近年来,余江县立足县情,举全县之力,强力扶持和发展眼镜、雕刻、微型元件、循环经济四大特色产业,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县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型工业县的转身。
2011年3月,省委书记苏荣作出重要批示:总结余江县科学超常规发展的经验,在全省各新闻媒体集中同时宣传,以进一步推动全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县域经济强劲提速,余江教育该如何乘势而上,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发展?日前,记者赶赴余江,采访了余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强。
记者:近年来,余江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强势进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并引起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余江的教育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王强:是的,余江经济的快速崛起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一直以来,余江县教育基础厚实,学风淳厚,教育质量位居鹰潭市前列,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县城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矛盾日益显现。
如何让广大农民子女也能和城镇居民的子女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明确工作思路,正在加快工作节奏,依据我县人口发展的预测及县城区域现有中小学生数,编制新的县城学校布局规划,积极争取余江县教育园区建设项目立项。
教育园区是指建成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教为一体的教育资源区,与县城其他学校形成合理均衡、遥相呼应的结构布局。
同时,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整合农村初中教育资源力度,逐步将各乡镇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并根据区域分布,在全县确定几个片区,将这些片区中学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农村中学,逐步解决目前部分农村中学存在的生源减少、师资剩余、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即“三个标准”,“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旨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其中强调: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就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也为新时代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主体,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角色定位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而“专家型教师不但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能力。
由此,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探索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水平显得尤其必要。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诸多困境,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淡薄、农村客观条件有限、专业成长策略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的成长需要。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根据多年来教育统计数据,农村教师的比例占到全部教师的60%,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如下:1、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往往出现交通便利的学校大家争着去,偏远地方学校大家都不愿意去。
导致好的学校教师呈现年龄偏轻偏远学校教师年龄偏大现象。
2、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部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对于此项工作敷衍性强,有些专业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3、教师待遇较低,教师对于专业发展需求不高,即使有类似专业发展机会,也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当成负担。
4、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到了农村学校往往会打折扣,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收效甚微。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期报告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期报告第一篇: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期报告《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2008年9月我校数学教研组申报的课题《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批准立项,该课题针对新时期的农村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新形势,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一问题,结合我校教师的专业现状,希望从校本教研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如今,我们开展课题实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认真的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既有成功的收获,也有不足的反思。
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60%在农村,2亿中小学生中,1.6亿在农村,约4亿农村劳动人口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水平落后,政府投资不够,但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质量偏低是一个主要原因。
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使用互联网查资料,无缘接触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
新课程改革已开展这么多年,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还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帮助教师在“新理念”与“新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远离教育专家和名师的农村小学来说,立足于学校已有的基础,切实抓好校本教研,走校本发展之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提出“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怎样教更好,教师没有更深的思考过,这种教学与研究脱离的现象,造就了成批的教书匠,导致基础教育师资的平庸化,从而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校本教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大的新举措,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言概述:农村小学教师在乡村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教师培训、教育资源、教学方法、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教师培训1.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农村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
1.2 强化实践教学培训农村小学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培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学校示范课堂,与优秀教师进行交流,提供实践教学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1.3 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农村小学教师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机制,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教育资源2.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支持。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2 优化教育设施建设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的建设,改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
2.3 提供信息化支持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信息化支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互联网接入、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设施,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3.1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农村小学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部门应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引导教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农村学生的重任。
然而,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2. 增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激发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热情,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规划内容1. 培训计划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教育心理学培训等,匡助农村小学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 导师制度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导师制度,每位教师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匡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
3. 学习资源共享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经验、教案、教材等资源,相互学习和借鉴。
4. 基层教研活动组织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基层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5. 奖励机制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奖励机制,对在教学成果、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赋予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 职称评定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根据教师的教学成果、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情况,评定教师的职称,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资源等支持。
2. 资金投入增加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用于培训、教材购置、教研活动等方面,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招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4.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评估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规划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言概述: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然而,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一定的难点。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政策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教师培训1.1 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师资力量,引进优秀教育专家和名师进行培训,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
1.2 引导培训内容:根据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1.3 推行多元培训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提供灵便多样的学习途径,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研究2.1 鼓励教师参预研究:建立农村小学教师研究团队,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2.2 支持教师创新实践:为教师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在教学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教学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
三、教育资源3.1 提供教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3.2 丰富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材、教具、图书等,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引入信息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网络教育资源,拓宽教学渠道,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4.1 完善选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到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4.2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能力。
4.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宏扬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优秀教师的师德师风。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共5篇)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共5篇)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原州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2007年1月——2010年12月)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和各类项目的实施,原州区城乡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以及专业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原州区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发展现状还不尽人意。
为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探索在原州区薄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更加有效,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原州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情况原州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六盘山北麓,是固原市委、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固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原州区占地面积3506平方千米,现有人口48.9万人,回族人口21.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3.4%。
现辖14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229个行政村,17个居民委员会。
原州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97所,其中:完全中学7所,初级中学15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266所(初小21所),幼儿园4所,特教中心1所,师资培训中心1所,另有教学点67个。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09891人,其中:小学生65503人,初中生26081人,高中生11092人。
教职工4933人,中小学专任教师4628人(小学专任教师3210人,中学专任教师1418人)。
“十五”期间,原州区委、政府面对穷区(县)办大教育的区情,从科教兴区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教育纳入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两基”达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行为,争取资金,在学校硬件建设上,依托教育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以实施一、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教育项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下承担着培养农村孩子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资源匮乏和教育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为改善农村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具体目标如下:- 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探索改进和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2.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现状;3. 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和思路;4. 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得出结论。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5.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获得以下成果:-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增加学术知识;- 揭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为改进农村教育提供参考;- 提出有效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策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6. 研究计划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阶段一:文献研究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2. 阶段二:设计问卷和访谈指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3. 阶段三:数据分析和整理,得出初步结论;4. 阶段四: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结果和思考。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请参照学术规范,不可抄袭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农村“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农村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国家校本教研基地县孟津县的个案研究作者:孟宪乐文章来源:河南洛阳师范学院点击数:186 更新时间:2006-10-18 摘要:该文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国家校本教研基地县为个案,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问题。
实验研究证明,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走不出去、专家请不进来等因素制约,校本教研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基本策略和课改推进的内在机制。
就农村而言,校本教研的有效运作主要是通过建立中小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与大学合作的立体化校本教研,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为研究对象,为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观念引导和技术支持,研究推进、课题带动,创立校本教研基地学校,以点带面,联片发展,整体推进,建立和规范立体化校本教研制度等具体策略进行。
以促进农村教师逐步实现专业成熟和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课程变革向深层发展。
最后对校本教研的边缘性保障等问题进行反思。
1 / 19关键词:教师立体化校本教研共同体专业化 2005 年秋季,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和深层次推进,农村学校课改中存在的难度和问题很快凸显出来,我们的专项教育问卷调查结果以及作为河南省专家讲师团成员,在农村讲学时与教师互动交流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也佐证了这一点。
凸显的主要问题在于:课程资源匮乏,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缺乏课改的内驱力,教师缺少专业支持等方面,这与教育部课改最新评估报告结论基本相一致。
[1]其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适应不了课改深层次的要求。
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师资队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自我发展意识差;职后教育和培训机会少;缺乏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育评价影响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缺乏合理的师资输入与交流机制;培训制度亟待创新等。
而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问题的突破,其它途径和策略针对性不强,效果都不理想。
推进的内在机制必须结合农村学校师资现状,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研合一,以研促教。
因此,广泛开展校本教研的策略成为教育部极力主张的推进课---------------------------------------------------------------最新资料推荐------------------------------------------------------ 程改革的重要策略。
校本教研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
始作俑者斯腾毫斯指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成为研究者,但斯腾毫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只注重个人的单枪匹马式的努力。
对此,凯莱斯等人又提出教师成为解放性运动研究者,认为教育研究要形成教师自己的研究共同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教师专业化,拓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伴随由教师成为研究者到教师成为解放性运动研究者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研究也由此逐渐演变成直接指向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
2003 年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专业会议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此后,很多学者、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经过系列研究和实验、实践,我们以为,所谓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理论和专业人员参3 / 19与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逐步实现专业成熟,并在专业成熟的基础上又推动课程变革向深层发展。
一、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现实选择增强教师的专业性既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目的。
教学是教师从事的主要工作,因此,作为增强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有效策略,教师的在职培训应融入教师的教学生活之中。
这样,教师才能得到一种基于真实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的现实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产生需要,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因此,学校和课堂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场所。
在此意义下,校本教研便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
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而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其原因在于:1、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无奈选择。
教育部的评估报告显示:经费投入不足以农村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经费支持方面,第一批国家级实验经费基本可以保证,当实验范围扩大时,省级以下的实验区课改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个别实验区地方财政甚至对课---------------------------------------------------------------最新资料推荐------------------------------------------------------ 改工作没有投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2] 国家级和省级实验结束,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进入常态化以后,农村学校新课程的经费投入可想而知。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机制的运行,成为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资金紧张和短缺使得学校很难抽出专用资金用于教师的培训、进修与学习,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不得不立足于本地区和本校来进行。
2、工学矛盾突出,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师资紧缺、岗位缺编、教学任务繁重,使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时间支持。
在此情况下委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进修所空岗位无人顶岗,聘请代课教师又影响教学质量。
即便能够外出培训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多是理论性和观念性的,脱离教学实践,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不仅教师对此类培训积极性不高,学校一般也不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教师走出去很难。
3、请进来不是长久之计。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如聘请专家讲学,在关键时期予以点拨,确实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只能偶尔为之,绝非长久之计。
除了支付专家讲学费的困难外,更重要的是,专家对农村学5 / 19校的实际问题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不一定了解,指导的针对性不一定强,对一个学校和教师专业的长久发展作用很有限。
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内驱力,需要本土专家,需要自己的引领队伍。
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向高校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学习与发展途径不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认同,且较少使用请专家到校作报告、送教师外出培训等方式;农村教师较常用的学习发展途径依次主要有:第一、反思。
90%的教师认为这是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最主要途径;第二、自学;第三、同本校教师交流。
通过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由此看来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或者说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自救的现实选择。
[3]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走不出去、请不进来等因素制约,束缚着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课程全面推进和顺利实施的瓶颈,寻找突破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关键。
国家校本教研基地县孟津县,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抓住机遇,通过和洛阳师范学院的密切合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实验与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地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之路。
---------------------------------------------------------------最新资料推荐------------------------------------------------------ 通过从各学校以校为本的教研到联片教研,从各乡镇校际间教研到乡镇跨区教研,发展到与洛阳师范学院建立校本教研共同体基础上的立体化校本教研,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和课改推进的内在机制,走出一条适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农村课改之路。
二、立体化校本教研的运作研究与实践 1、立体化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类型校本教研为教师、学校、各级教研部门以及高等师范院校搭建了发展、发挥才能和职能的平台。
通过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动,逐步实现校本教研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整体推进农村课改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的基本层次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
就新课程改革而言,校本教研更多的是专业研究者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的校本活动。
立体化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类型有:(1)教师个体开展的校本教研: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它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意识,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本校教师合作的校本教研:7 / 19教师主动争取同伴互助,形成教师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以校为本的教研:实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培训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模式、诊断反省模式、骨干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课改论坛模式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4)教研员与学校合作的校本教研:学校与教研员、科研人员的技术支持、合作和帮助,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
(5)区域协作式的校本教研:从传统的结对子、对口扶持薄弱学校的做法进一步走向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 [4]以结对形成校本教研流动站的新形式,以联片、结对式活动为载体,以强带弱,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亦被称为 US 联合体):[5]构成双方是大学的专业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是推进新课改、促进新课改发展、实现参与双方双赢的有效途径。
(7)中小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与大学合作的研究共同体----立体化校本教研共同体。
通过教学反思常规化、研讨活动系列化、专业引领全程化、教---------------------------------------------------------------最新资料推荐------------------------------------------------------ 研科研一体化、展示平台多样化等五化策略,整体推进农村课改和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