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精髓
养生的精髓在于调养
• 夏养长之道 • 夏季为万物繁荣季节,阳旺之时,人 体阳气最易外泄,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 精神调养宜神清气和,使人体气机条畅, 起居宜晚睡早起,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 消化,忌贪凉饮冷太过,伤及阳气;活动 以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其暑热,减少人 体阳气津液的消耗。
• 秋养收之道 • 秋季为万物成熟季节,阳气开始收敛, 阴气逐渐成长,养生活动宜注意收敛精气, 保津养阴。精神调养宜保持安宁的心境, 使阳气收敛;起居宜早睡早起;秋天燥气 当令,属金,应肺气,饮食要防燥护阴, 忌辛辣燥热之品,食之则发散泻肺,可进 酸味饮食,因酸主收涩,能收敛肺气;此 时应开始减少户外活动。
养生精髓在调养
• 养生,是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可以增强人的体质, 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从 而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能使机体的生命活动 过程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 状态,从而延缓人体衰老的进程。中医讲究治未 病思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养生 宜着重于平时对机体的调养,以达到未病先防的 目的。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 宜按自然规律调养,遵循春夏秋冬四时气候阴阳 变换之理,适时改变其起居、饮食、活动。
• 冬养藏之道 • 冬季为万物收藏的季节,阳气闭藏, 阴气盛极,养生活动宜注意收敛阳气,保 护阴气。精神调养应不使情志过激,防止 扰动阳气;起居宜早卧晚起,饮食宜热食, 以护阴敛阳,不宜过食辛辣燥热之品,以 免伤阴。
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
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希望对你有用!中医养生的基本介绍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养生[2]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个重要的精髓就是“生生之学”。
这个“生生”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唐代以后的医典中几乎随处可见,其最早见于《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
”“生生”的含义非常丰富,第二个“生”指生命,第一个“生”是指让生命更加健康、完美。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讲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意为医疗是使生命更加健康、完美的方法。
有了使生命更加健康、完美的各种方法,那么就应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对生命的认识,即“生生之道”。
“生生之具”与“生生之道”结合便构成了“生生之学”。
广义上讲,生生之学包括一切生命现象,而狭义的生生之学是指对人的生命维护和保养问题,即养生和治疗的道理和方法、手段和工具等,相当于传统文化中讲的贵生、尊生、摄生、卫生、养生。
“生生之道”与“生生之具”相互联系,“生生之道”通过“生生之具”落实,“生生之具”以“生生之道”为指导,二者相互依存,而且还要从艺上升到道。
生生之学包括养生与治疗。
中医养生的精髓
中医养生的精髓
适宜的生活规律《上古天真论》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饮食不节可以伤形,即“形食味……味伤形”;起居失常也可以伤形,即“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房事不节,尤能耗伤精血致形败神伤。
因此我们不可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不可房劳过度。
要有适宜的生活规律,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养精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过度,精神过用,可以伤神,以至形体损伤。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要求我们少思寡欲、胸怀宽广、乐观,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使精神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使神明而形安。
劳逸适度《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疲劳过度会影响健康。
然而,不劳动同样会影响健康。
华佗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气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说
明适当的体力劳动,不但能够锻炼体格,使精神充沛,而且有预防疾病的积极意义。
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就是避其邪气,也就是避免外邪对形体的损害。
还应运用气功强身。
气功具有舒利筋骨、强身健体、充实精力的功效,起到正气存内、精神内守等良好作用。
身体和灵魂皆要“养”,记住养生之道四句精髓,人人适用
身体和灵魂皆要“养”,记住养生之道四句精髓,人人适用养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大多数人对养生的理解,只是追求好身体。
其实,体魄康健只是健康的一个层面,精神层面的健康也是养生之道的精髓。
追求健康长寿,也要追求生存质量。
人的生命境界里不只是有健康、长寿,还有快乐和智慧。
一个完整的人生命应当既考虑生命的长度——这是对健康长寿的需求,也要考虑生命的高度——这是生存质量的需求。
没有健康,再多的财富、理想、目标都将毫无意义。
健康的含义是丰富的,它指的不仅是没有患上什么疾病,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整体健康状况。
它不仅是体检表上各项指标正常的体现,更是自己内心感受良好、心态平和。
健康是个长期、持续一生的需求,不能仅在中老年时才讲究保养,年轻时也要注意健康。
已经进入中年或老年阶段的人,更应加倍关注、维护自身健康,这是更长久地享受丰富多彩人生的前提条件。
如果因为暂时的挫折就郁郁寡欢,则很有可能陷入可悲的恶性循环。
追求快乐的人生、享受生活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品尝美食、欣赏艺术、享受运动、维护完整美满的家庭生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在精神上变得更加富足等。
无论目前处于怎样的境况,都不应该放弃快乐的权利。
因为处于快乐状态的人,更有改变现状的能力,而如果因为暂时的挫折就郁郁寡欢,则很有可能陷入一种可悲的恶性循环中。
身体有时候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下来等等灵魂。
很多长寿的国医大师,他们在养生的某些方面比如饮食、运动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差异,但有一条是必须的,那就是心态好。
换个说法,就是懂得“养神”。
若要“养神”,就要具备生活的智慧。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都能调适好自己,这样就能达到“养神”的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时刻遵循“和”的宗旨,尽自己之所能,爱护自然环境,尊重帮助身边人,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融入群体的快乐与幸福之中,时常以分享、感恩的心待人处事,如此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慧人生。
养生功法的四大精髓八项标准
养生功法的四大精髓八项标准“人能正强,能戴者大圆,体乎大方,镜者大清,视乎大明。
正静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极。
”翻译过来就是说,人如能进到“正”和“静”的境界,身体就能强健,就像顶天立地,看得清楚,察得叫白。
只要不失掉这“止”与“静”,其德行将与口俱新,且能遍知天下万物,以至通于四极八方。
而且,“静默可以补病”,清净的修养功夫足以使人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心性的淳朴,使人受益无穷。
这都是主体内省的功夫,都是要求不为外物所动,以保持淡泊和清净的心境。
问题足在现阶段很难有人能够做得到这“虚、静、一”,尤其是入静,不静还好,一静,那工作上的千般事体、家庭里的万般烦恼反而都涌将上来,真个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怎么办呢?不怕,先不理睬它,“信马由缰任心跑,尘埃落定是丹田”,在一呼一吸之间,万物都可归纳,何况杂念耳!养生功法以炁为先。
“炁”字形意,以丹田之火炼肾精成虚,即“炼精化气,炼气成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一、炼精化气:“精”是指人体吸收的营养,“气”是指能量,是人体活力的来源。
炼精化气的意思就是把人体吸收的营养更多地化成人体所需的能量。
二、炼气化神:“神”指心脏,心是思虑之源、意识的主体。
大脑作为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人的思虑,而心指导着人的意识和感觉。
大脑和心都需要大最的能量,促使能量集中提供给心脏,就是炼气化神。
三、炼神还虚:是养生功法修炼的最高境界。
人的精神修炼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达到返璞归真、由有到无的境界,人不再有自己的意识体,而是和自然同化为虚。
四、炼虚合道:灵魂发出刹那光华,时间虽然不长,却会让你全身心得到一次洗涤,清除污垢,排除毒素,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道家的生命观并非通过养生修炼达到长寿不死,只是想祛病延年遏制衰老。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风不会总刮,雨不会总下,死生,命也,皆自然也。
如果说养生功法能治百病,那绝对是夸大其词忽悠人,但练养生功有百益而无一害倒是真的:补脑养神,入静受益的是大脑;固精养炁,养生不同精,白练一场空;调息理炁,扩大肺活量,增进新陈代谢;调节五脏,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改变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开阔思想境界,增长人的智慧;推迟衰老,延长寿命。
中医养生护理的精髓
中医养生护理的精髓一、中医养生护理的产生与发展中医养生护理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其起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总结出一套与人体有机联系的养生方法。
这套方法被传承至今,并且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而精深的中医养生护理理论。
二、中医养生护理的基本原则1. 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之间的平衡。
人体强调“阴阳消长,和为贵”。
养生时应根据个人体质,调节饮食、作息及心情,使阴阳平衡达到健康状态。
2. 调整饮食:饮食在中医养生护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合理搭配五味、五谷杂粮,注意进食量与种类选择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3.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气血循环系统和骨骼肌肉。
但运动强度和方式需个体化,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4. 气功调理:气功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调整呼吸、内观和外修等方法,使内外气场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5. 平衡情绪:中医认为心情愉快、心态平和对身体健康极为重要。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三、中医养生护理的具体方法1. 饮食调养: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合理选择食物来滋补脏腑功能失衡的部位。
如经常感冒可多吃姜蒜,肺虚者宜多食梨等。
2. 起居有节: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保持规律作息可以调整生物钟,促进新陈代谢。
3. 理疗药浴:通过采用特定的药材配方加入浴水中进行沐浴,将有效成分吸收到皮肤内,起到良好温暖身体、舒筋活络之效果。
4. 穴位按摩: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常用的穴位包括涌泉、太溪等。
5.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养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来调理身体。
例如,肾虚者可以服用黄精、何首乌等滋补肾阳的中药。
四、中医养生护理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 全面健康管理:中医养生护理注重全面调整人体器官和机能,从而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
在缓解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活动的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关于养生有这么一句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今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这一辈子的养生精髓,基本上都在这里面,黄帝内经当中的养生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第一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的各方面。
第二个养生之道就是《道德经》所指出的:“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第三个就是《庄子·刻意》说的:“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庄子养生倡导的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才能形与神俱,长命百岁。
中医养生宝典中医传统养生的精髓
中医养生宝典中医传统养生的精髓中医养生宝典——中医传统养生的精髓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大、生活习惯不健康,导致许多健康问题的出现。
而中医养生则以其独特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经典而实用的养生指南。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精髓,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医传统养生的奥秘。
一、阴阳平衡——调理气血中医养生重视阴阳平衡的调理,认为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经脉均由气血贯通。
只有气血充足、流通无阻,才能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而阴阳平衡的调理则是实现气血平衡的关键。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运动、调理心情等方法来调理气血,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1.1 饮食调理中医养生讲究在饮食调理中以“五味调和”为原则。
中医养生认为,人体所需的营养应该包含五味,即酸、甘、苦、辛、咸。
这五味相辅相成,有助于维持人体阴阳平衡。
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使之符合“五味调和”的原则。
例如,夏季可多食用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以补充体内的阳气;冬季可多食用温热、补益的食物,以防寒保温。
1.2 合理运动中医养生主张“运动养阳”。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维持整体的阴阳平衡。
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进行锻炼。
例如,体质较弱的人可选择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而体质较好的人则可进行一些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等,以增强体力和调节身心。
1.3 调理心情情绪的波动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中医养生中强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向上。
例如,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中医养生的方法,如草药泡脚、按摩穴位等,调理内脏,舒缓身心。
二、五行调理——构建健康体质中医养生中,五行理论被用来诠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的规律。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花天酒地,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无常——“以妄为常”,日夜颠倒,损神劳形。
第四,情志不佳——“不时御神”、放逸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逆于生乐,极力劳形。
人要想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五大养生原则:第一,顺应自然:“法于阴阳”——顺四时而知寒暑。
不违背天时气候,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反之就要生病。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现今的保健操、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锻炼也能起到保健的目的。
“和于术数”关键在于“和”字,采用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要做到适中。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饱过饥。
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寒过热、食嗜辛咸。
如果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损伤脾胃。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睡好子午觉。
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养生精髓:生命在于“内动”(根据秦兆虎先生的讲话录音整理)
养生精髓:生命在于“内动”(根据秦兆虎先生的讲话录音整理)养生精髓:生命在于“内动”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依据是运动增强血液循环,就像流水不腐一样;还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理由是静止消耗的能量最少,并以千年的乌龟为例。
但秦兆虎先生认为:生命在于“内动”(就是用各种自然的方法让体内气血加速流动)。
为了让更多的网友了解、掌握中医养生的精髓,特把《2009年3月秦兆虎先生在浙江省休闲养生协会的讲话》推荐给大家。
秦兆虎是浙江的一位厅级干部,中医是他的业余爱好(通过了国家中医师认证考试),数十年来免费为百姓看病,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奇人。
2009年3月秦兆虎先生在浙江省休闲养生协会的讲话根据秦兆虎先生的讲话录音整理应协会之邀,今天来到这里跟大家相聚共话养生与健康一这也是一种缘分。
我是极少到这种非工作性质的场合讲话的,当然,以前作报告讲原则、讲空话的多。
今天,在这样一种比较轻松的,大家有共同意愿的环境讲话,我也是比较乐意的。
刚才王济民主席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上台前有些同志塞给我几张纸条,我看共提了十二个问题,等一会儿,我在随便聊中穿插回答,另外大家也可以提些问题,我会直抒己见的。
我觉得省休闲养生协会这个名字取得好,因为,休闲是养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休闲养生这个话题,是历史的也是现实,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也好,八千年文明也好,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我们的先贤们、先哲们为养生做了大量实践,这些实践记载在大量的历史文献当中。
社会各界养生锻炼的方法是千姿百态的,成效不一,究竟怎么样的养生方法适应于某个具体的人,那是需要探讨的。
也就是说养生方法的大纲差不多,原则差不多,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由于个人的时空、点位不一样,个人的修为,工作环境、工作经历、身体素质等遗传因素不一样,因此,养生一定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有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个体特征。
你们在大屏幕上写的题目是“创造生命的奇迹”,说实在话,创造生命的奇迹很难,我只能把这次车祸和康复的情况给大家做一简单的介绍,试图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人的生命参数不完全由我们现在的所谓的科学规范所框定,所谓的科学规范认定有什么样的指标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而客观反应结果往往出乎现代医学所框定的范畴。
养生精髓——精选推荐
养生精髓:
完成"动以练形"、"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的修身次第
老子"上善治水"修身学说
以德为体,以法为用,性命同步修持
脊髓系统是生命的天河,脊椎是支撑人体的天根地柱,骶骨是积蓄元精肾水的北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太极弦文为用,演绎生命韵动奥秘
太极修身的运动方法,就是通过自画太极图文和获得有质无形的太极图文两者汇化为一体,激活生命的太极弦文,主动置身于道光德海之中,全身整体、整个脊柱和每个骨关节之间相互交融多层次进行S形运动,与太极图文完整相合产生韵动波。
通过舒缓圆润的肢体运动谐合于太极弦文的S形运动轨迹,以圆润的弧形韵律运动,产生可用性的肢体运动语言之音,产生出有效的DNA音振荡频率。
修爻补漏、穴开脉通、祛病养生、库储充盈、上善治水、肾水提升、天河水清、开慧益智、延年益寿。
道家的三大养生文化精髓
*养生导读:几千年来,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所建立的道家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道家养生思想对中医养生学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受人们推崇。
秉承了道家最本真的养生思想,沿袭道家养生文化之精髓,铸就出全方位的养生体系。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道,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发展的基本规律,或基本法则。
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
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才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一、神形兼养--内外皆美才是真美。
庄子在养生方面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由此可见,道家养生文化,不仅仅是要养心、养神,还要注重养形,毕竟身体是生命的承载之物。
正是从这点出发,金科中华养生城才设立了动步养身区、度假养生区等配套养生体系,篮球场、
羽毛球场、保龄球场、林荫慢跑道、温泉SPA等各种设施,让业主的身体活力常驻。
养生经传统中医养生之道的精髓
养生经传统中医养生之道的精髓传统中医养生方法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被广大民众所推崇和应用。
它强调“强身健体、防病延年”的原则,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传统中医养生的精髓,探究其核心要点。
【第一部分:阴阳协调】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便是阴阳协调。
阴阳代表着宇宙间的两种相反又互相依存的力量。
在人体内部,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阴阳不平衡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来恢复阴阳平衡。
1. 饮食调理: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平衡,追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食物组合。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粗粮、水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并适量摄入荤腥类食材,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2. 起居有度:起居有度是保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睡眠时间和作息习惯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修复功能,保持精力充沛。
此外,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有利于阴阳的平衡。
中医养生推崇“运动后补、运动补”原则,即运动后适当摄入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鸡蛋、山药等,以补充体力。
【第二部分:五行调理】中医养生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五行调理。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与人体的五脏对应,通过调整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1. 心脏与火:心脏属于火,与喜欢苦味的食物有关。
适量摄入苦味食物如苦瓜、黄莲、菊花等,对心脏保健有一定帮助。
2. 肺部与金:肺部属于金,与喜欢辛辣味的食物有关。
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能够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增强肺功能。
3. 脾脏与土:脾脏属于土,与喜欢甜味的食物有关。
适当摄入甜味食物如红枣、蜂蜜、糯米等可以滋补脾脏、增强消化功能。
4. 肾脏与水:肾脏属于水,与喜欢咸味的食物有关。
适量摄入咸味食物如海带、海鱼等能够滋补肾脏,增加肾脏的代谢功能。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医宝典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精髓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与推崇。
以下是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一起来了解一下:1.“治病之道在于灸,发病之候须穴道。
”(《素问·生气通天论》)这句话表达了灸疗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穴位的关键作用,将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作为医生不可或缺的技能。
2.“人有先天之精,与受之气候,维持其命。
”(《素问·灵兰秘典》)这句话表明了人类生命的基本生理机制,在强调环境因素对生命的影响的同时,也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素问·五常政大论》)这句话强调了我国古代医学理论所依据的基础原则,阴阳平衡,强调了术数治病的艺术。
人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进行调养身体。
4.“不治已病,而使未病。
”(《素问·五常政大论》)这句话表明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预防胜于治疗,强调了预防、调理和保健的作用。
积极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调节情绪,都是预防发病的关键。
5.“治未病者,要在于调养形神,以扶本益元。
”(《素问·上古天真论》)这句话强调了调节身体能量平衡和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理论支持保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概念。
6.“病在脏腑,治疗要这法,研究病因,明确治疗策略。
”(《素问·血气形志篇》)这句话表明了疾病起源于人体内部,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刺激。
因此,治疗应该专注于根源。
这个观点强调了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不同之处。
中医治疗强调的是基本原因,而西医注重的是病理学的症状。
7.“道生之,物成而名立。
”(《素问·灵兰秘典》)这句话表达了通常生命的基本原理,即自然的整个过程、营养的在体形成,从而可以独立存在并发展自己持续的“生命力属性”。
8.“采用葛巾,谷糠之间,民食于此,保寿无疆。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哪里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哪里中医养生,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理念和实践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医养生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要真正理解中医养生的精髓,并非易事。
它不仅仅是吃一些中药、做一些按摩或者遵循一些饮食禁忌,而是一种全方位、综合性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
中医养生的精髓首先体现在整体观念上。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内部,还包括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比如,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冷暖、地域的差异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和地域特点,调整生活方式和养生方法。
春天要注重养肝,夏天要养心,秋天要养肺,冬天要养肾,这就是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同时,居住环境的选择、作息时间的安排等也都要与自然规律相适应,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平衡和谐是中医养生的另一个重要精髓。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结果。
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比如,阳气过盛可能导致发热、烦躁、失眠等症状,阴气过盛则可能出现畏寒、乏力、腹泻等问题。
因此,中医养生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调整阴阳的平衡,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中药治疗等。
在饮食方面,中医讲究五味调和,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适量搭配,不能偏食。
运动锻炼也要适度,不能过度劳累,以免损伤阳气;也不能过于安逸,否则会导致气血不畅。
此外,中医还注重情志的调节,认为过激的情绪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阴阳失调。
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大怒大惊,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预防为主是中医养生的突出特点。
中医有句名言:“上工治未病”,意思是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中医养生强调要通过日常的保养和调理,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预防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通过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通过按摩、艾灸、拔罐等保健方法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服用一些具有预防作用的中药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中医教你如何通过中医养生精髓预防病
中医教你如何通过中医养生精髓预防病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预防疾病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养生精髓,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身体的状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那么,中医养生的精髓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中医重视顺应自然。
自然界有着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的规律,人体也应顺应这些规律来调整生活方式。
比如,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适合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舒展身体,让肝气得以舒畅;夏天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劳累;秋天干燥,要注意滋阴润肺,多吃一些润燥的食物;冬天寒冷,要注意保暖,适当进补,以储存阳气。
遵循自然的节律来生活,能够让人体的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理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一环。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道对应着不同的脏腑。
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因此,饮食要保持五味的均衡,避免偏嗜某一种味道。
此外,还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来选择食物。
比如,体质虚寒的人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体质燥热的人则应多吃凉性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
在季节方面,夏季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冬瓜、苦瓜等;冬季则适合吃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红枣、核桃等。
情志调节对于预防疾病同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会损伤相应的脏腑,导致疾病的发生。
比如,长期的愤怒会伤肝,过度的忧虑会伤脾,过度的惊恐会伤肾。
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适当的运动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这些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调节呼吸,调和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根本,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中有十句话被认为是其最精髓之处,下面将逐一详细探讨。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这句话强调了健康养生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从自身的身体健康出发,才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平凡的细节,关注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2. “大道至简” –《黄帝内经·素问·六气通天论》这句话表明了医学理论的简洁性和内在的原则性。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和整个宇宙间存在着一种统一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是简单而明确的。
通过研究这种规律,我们可以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从而为治疗提供指导。
3.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提出了阴阳观念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指代了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
通过对阴阳的理解,可以把握人体健康的平衡状态,从而通过调节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五脏六腑,皆有职守”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脉原则》这句话强调了人体内脏器官的重要性和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的特定职责,只有当这些脏器正常运行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对人体脏器的认识和调节非常关键。
5.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这句话指出了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体的气机不畅。
当外邪入侵时,如果身体的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受到侵害,产生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6. “形气孤危,著于寒暑”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离合论》这句话指出了人体形体和气血的脆弱性与环境的关系。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对寒暑的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受到极端的气温刺激,容易导致身体的机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全身按摩的经典解说词
全身按摩的经典解说词
1、养生精髓,正气活元。
2、自然好疗法,古方保平安。
3、传承古法,弘扬国粹。
4、邀您遛遛,柳安堂,古技推拿,颐养天年。
5、光大祖传绝技,健康天下百姓。
6、妙手通经络,仁心理乾坤。
7、手法独而不同,技艺古尔高超。
8、中医有方,把握健康。
9、古法推拿,效劳至上
10、国医绝技,推陈出新。
11、古法推拿,疗效第一。
12、推拿保健,好运相连。
13、光大祖传绝技,倡领绿色疗法。
14、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推拿按摩呵护健康。
15、千年古秘方,一品柳安堂。
16、妙手推拿针按,复古养生洪福齐天。
17、古法推拿,国医长技。
18、推拿按摩,固本培元。
19、中华古医传承,保健堂堂柳安。
20、中医古方传承,推拿固本培元。
21、专业揉捏,百年传承。
22、绝技“留安康〞,推拿柳安堂。
23、骨正筋柔,精神长存。
24、上下五千年,妙手寿比天。
25、弘扬中医传统文化,传承柳氏推拿疗法。
26、“留安康〞,柳安堂。
27、中华古法推拿保健养生。
28、传承中医文化,共筑健康中华。
29、传承古法推拿,保健养生天下。
30、妙手通经络,德心理乾坤。
31、弘扬国技,健康国人。
32、享精妙推拿,品传统文化,带健康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精髓作者简介《养生精髓》的作者尚养中是清末官宦人家的子弟,幼年体弱,又患了很严重的病,加以父母去世较早,生活坎坷是必不开免的。
惟以天资聪颖,对于中医方脉、针灸、气功等方面钻研较深。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沐舍尘老先生,教给他一套气功功夫,与一般“气功”不甚相同,使他恢复了健康,他跟沐老先生学了七、八年,后来才知道他原是太平天国陈玉成的部下,后因太平天国失败,愤而归隐。
沐老先生教给他的治病之法完全是依靠气功,为了帮助记忆,有固定的歌诀,当时,尚老年幼,只能背诵,并不能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后来功夫日深,才多有融会贯通的地方。
尚老性情豁达开朗,悉心尽力给广大病患者治病,无论是针灸、方脉、辅导气功等方面都一丝不苟,解除了不少患者疾病缠身之苦,博得人们的信赖和好评。
尚老交游广泛,知交颇多。
多方撷采众家之长,至撰述“养生精髓”则是采用深入浅出的笔法,使读者极易理解,先有歌诀、练法,后附解说。
并绘有练功图象十二幅。
加上“苍龙取水”、“朱雀展翅”、“白虎出林”、玄龟摆尾“等四幅图象。
再加上八卦、五行、十二时等星象图解,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如能细心体察,确实对提高气功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尚老在完成初稿以后,又经过言传身授约有25年韵时间。
效果极好,解除不少病患者的疾苦。
惜乎尚老未能将下一步即更高的功候整理成书。
竟于1984年3月与世长辞。
享年八十一岁,火化后,在尚老骨灰中寻出十三粒类似舍利子的精髓物质,有红蓝绿白等色彩。
说明他的气功已达到一定的功候。
(尚柘六)练气导引功候一、男子练气功候的方法1.制地户—又名“锁阳关”。
是道家补漏功候。
仰卧;闭口,舌抵前门齿根;两足心相台。
右手心按脐,左手中指点会阴穴(“会阴”在大小便之间)。
作腹呼吸36次。
休息半分钟再作,共3次。
2.固气舍—又名“推转脐轮”是道家固气功候。
盘膝坐,吸气一口,存于小腹。
左手盖右手,自脐右向下,向左围脐推转36周。
然后,以右手盖左手,自脐左向下,向右围脐推转36周。
3.调息左手盖右手,右手置于两乳之间,下推9次,停于脐下将存气尽量呼出。
调气9口,由急而缓。
4.入坐凝神定虑,目前视。
徐徐向下垂视。
两手中指互扣,手心左上右下,当胸持平。
两肩下垂,肩骨向前勾,意守气舍,作自然之腹呼吸,时间不计。
以上的作法。
共四节,每天在睡前作一次,起床前作一次如不能作两次。
作一次也可。
注:“气舍”,存脐下四指。
二、女子练气功候的方法1.调冲盘膝坐,舌抵门齿;闭口,凝神,定虑;袒胸,露乳;以右手心按左乳头,左手抱右肘;右手心向外,向上,向内推转左乳头36周,然后以左手心按右乳头,右手抱左肘;左手心向外,向上、向内推转右乳头36周(道家称此为“调龙”。
49岁以上和经期已闭的女子,推转方向与此相反,道家称之为“斩赤龙”。
)。
与腺有关极为重要,因此女功收效快,男子亦无妨作之。
2.导任入冲右手心置于两乳中间,左手盖右手背上;两肘前勾,下推过脐21次。
3.固冲吸气一口,存于小腹。
左手i-右手,自脐右向下,向左围脐州36周。
然后以右手盖左手,自脐向下,向右围脐推转36周。
4.如2法下推9次。
两手停在脐下,右手心正当气舍将存气尽量呼出,作腹呼吸108次。
三、练气导引功候的解说1.以上2节是男女练气功候的方法,在作腹呼吸的时候,切忌急促。
要求“深、长、细、缓、稳”。
虽然在初练时不易作到,但如经常注意,练久自能达到要求。
2.男子仰卧练功的时候,手足的安置很要紧,必须按照规定去做。
不能图省事,手足散置。
因为点住会阴穴后作腹呼吸和不点会阴穴作腹呼吸在效果上是不同的,前者的腹呼吸力量比后者大得多。
3.点穴法的腹呼吸问题,据先师沐老先生说:“在道家,是发动真阳起炉火的真传导引法。
不可轻视。
因真阳的中心点是两肾中间的命门真火,此火一动,必先串通本经,然后游走各经,可医百病。
两足心之涌泉穴为肾经之井穴,是平时散热部位。
如不相合,真火行至此处,即随平时之热一同散出,而不能游走各经,岂非莫大损失……”4.点会阴时,右手心必须盖住肚脐,据沐老先师说:“肾为先天之祖,故祖气居此,在父体中已有形:入母胎后全凭此处吸取母体之精血而成人形。
脐为吸取母体精血之唯一孔道,为真火游走各经时必经之途。
初步练功时,精气未固,真火极易从此外越,故必以右手心盖之,以防患于未然。
”5.男女在练习初步导引功候时。
有所不同,沐老师说:“胎婴居母体时,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虽已生全,但仅有生机尚无生命。
当此之时,鼻不能呼吸,口不能纳食,目不能视,耳小能听,五脏六腑未司其职,奇经八脉,十二经皆未运行。
秉赋与一生性情有关。
造至婴儿离母体降生时,初与天地之气接触,自觉得与母体内大异,骤然变化太为惊恐,自然猛吸第一口气。
直入胸中,冲开两肺;又觉得此第口气极凉,透至会阴更觉有异,自猛缩小腹,此凉气即立冲至顶门,则甚感不快,方始开口呱呱而啼。
试看初生婴儿在啼哭时,脐下小腹有凹陷之处。
此即道家所守之”气舍“。
故当初步练气导引功候时,必须先守”气舍“(有人误为”丹田“),盖以初生婴儿之吸第一口气、下透会阴、上冲顶门,刚冲脉起矣。
冲脉一起则带动奇经、八脉、十二经,催行血脉流灌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始起作用,方为生命之始。
迨至成年天癸至,男女婚嫁,乃能生子。
此时冲脉已不内蕴附肾月系而行。
男子五八之年多偻,是冲脉先衰。
经云:”冲脉起于下极之俞(会阴穴)、上行,男子至喉而散,散于唇而生须。
女子至胸而散,散于两乳。
故女子生子后乃有乳以哺婴儿。
男子起冲,点会阴,为顺行,乾道也。
女子冲虽仍强。
以月事时下,冲多不固,故女子揉乳以固冲,为逆行,坤道也。
“6.男子练气功候的练习时间,原为三个月,但可根据情况,在满21天后,酌量加上外动的初步练形导引功候。
7.在练气功候阶段,应禁欲百日(戒性生活)。
练形导引功候练形导引是练功的第二阶段。
不分男女,共分十二个式子,是坐在垫子上或床上的一种体疗锻炼形式。
为了保存原来面目,现将每一式原来口传的歌诀、照录下来。
再将练法说明,并附以图解,其中有些是笔者的体会也一并提出,以供参考。
第一式撼天柱歌诀:撼动乾坤左右旋,三十六匝始周全,世人晨昏行此法。
先天一气得自然。
练法:每天起床和临睡时,盘膝正坐。
两手扶膝,将腰部向左侧,向后坐;再由后向右侧,向前挺,谓之一“匝”。
如是旋绕36周,然后再将腰部向右侧、向后坐,再由后向左侧,向前挺,为一匝。
如是旋绕36周。
此式完全是运动腰椎部分(三星期后作时要沉气提肛)。
说明:脊椎骨是人体的支柱,在原抄本的注解中,提到这一式属于“巳土”(按中医的说法,脾是属土的,中央是戊已土)。
目的是调理脾胃,根据作者体会和疗效证明,不仅能调理脾胃还能使肝、胆、肾和大小肠、膀胱,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
因为做这一式的时候,腹腔中的各部位以致中枢神经都能得到适当的运动。
第二式推斗柄戊土歌诀:鸳鸯轳,左右注。
肘左推,头右顾。
往复施,二九数。
精气升,斗柄舒。
练法:连接上式,将两手平置胸前,屈肘,掌心向下。
右手扶左腕,左肘向左右方徐徐移动,腰随之转移,头仍向正前方,保持原来方位;左肘推至无法再移动时,徐徐向上扬起;同时头部也向上扬。
至无法再扬时,然后以右肘徐徐向右后方移动,腰随之转移;头复原位,仍保持原来方位,右肘推至无法向后再移时,徐徐向上扬起,同时头部也向上扬。
如是往复推转共18次。
此式是运动胸椎和颈椎部分。
说明:在抄本上的意思是把人体胸部以上的部位,比做北斗星。
就是天文学上的“大熊星座”,以两肘作为斗柄。
因为两肘推移,就称作“推斗柄”。
第一式主要是运动腰椎,而这一式则是腰椎,胸椎,颈椎都能得到活动,两肘的推移和上扬动作,又使肩胛骨部位得到大量的活动。
肩胛骨和肋骨的中间部位,即是中医所说的“膏盲”,是个重要的所在。
如果这个部位受了寒,就会影响心脏和肺部的健康。
原抄本上说这一式是为开夹脊、玉枕两关打基础;实际,这一式不仅能强健中枢神经,对心脏、肺脏的健康,也有很大好处。
第一式为巳,第二式为戊。
第一式为阴,第二式为阳,两式结合练习,是由阴变阳的开始练法。
在练第一式时,应当意守“丹田”,“丹田”部位在脐内向后七寸,命门(腰部与脐相对的地方)向前三寸(由脐至命门折合一尺)。
练第二式时,应当意守命门。
在肘和头部徐徐上扬时,应当意念自命门循脊骨渐渐上移至泥丸官。
这样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先师谆谆教诲的。
不过根据我个人练习和指导别人练习的体会,知道这个要求对于初练的人确有困难。
根据经验,作者认为初练时应该知道这个要求。
但不必作为硬性规定,无妨先自外形动作入手,暂不做意守和意念的假想;等到动作熟练后,再加上意守和意念是可以的,并不妨碍收效。
因为这只是学习步骤的安排。
丝毫没有变动学习要求。
第一、二、两式是为开尾闾关打基础的。
第三式苍龙取水乙木歌诀:两手交叉扶项后,扭腰探身分左右;肘口触膝挺胸取,前俯后仰止二六。
练法:连接上式,将两手指分开。
交叉置于头项后部,两肘分开要平置,不可向前收拢,然后腰部向右扭转,左肘向前徐徐触右膝,再触左膝,仰起;腰部向左扭转,右肘向前徐徐触左膝;再触右膝,仰起。
如是往复行之,左右共12次。
此式是运动脊椎全部直到尾骶骨部。
说明:这一式的名称是“苍龙取水”。
“苍龙”这一名称见于我国古天文学。
在我国古天文学里,它包含七个星座:角、亢、氏、房、心、尾、算。
这七个星座分布在天空的东方,连接起来像一条龙。
东方属于甲乙木,木色苍,因此古人把它命名为“东宫苍龙”。
如下图:原抄本上的注解说,这一式子主要的目的是强健肝、胆,因为按中医的说法,肝是属木的,东方是甲乙木,所以这个式于是强健肝脏的。
作者从临床的疗效上,证明这个式子不仅强健肝、胆,就连脾脏、胰脏、脊椎和胃,都由于运动而获得很大的效益。
第四式青龙探爪甲木歌诀:东方有苍龙,蛰伏待春风,元阳消息透,探爪左右从;老阳二九数。
爪探肩莫松。
练法:连接上式,左手置背后,手背贴腰间;左肩前扣,右肩内缩,不可上耸;右手背贴左乳上,身前伏,左肩贴左膝,然后右肘徐徐向右前方伸引,胸随之向右前挺;将右手探出如爪状,二目不离右手小指,右肩不可伸出,左手随式徐徐向后探出。
然后再将右手置背后,如前式,向左探出。
左右共作18次。
此式是运用肘和手牵引整个脊椎的运动。
说明:此式和第三式是一组,名称的含义也是大同小异的。
这两式结合着练习,是由阴变阳。
原抄本上的注解指出,这一式的目的是调达(舒展的意思)肝、胆的。
对于促进血液循环有很大裨益;作者的体会也正是如此。
第五式朱雀展翅丙火歌诀:朱雀在南,双翅招展;左顾右盼,六视三还;心君得泰,鹤发童颜练法:连接上式。
两手自腋下掏出,随式将气尽量呼出。
前伸、翻掌,掌心向前,十指相对,两手左右分开,转掌置背后,手背贴腰部;当两臂分开时,随之吸气。
然后身前伏,掌向右伸展,头向左前方仰起,掌收回原位,头随之回原位,掌再向后伸展,头向右前方仰起,掌收回原位,头随之回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