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政治的概念和定义
政治的概念和定义一、政治的概念和定义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政治是最高科学,人类试图改善生活并创造美好社会的活动就是政治。
政治首先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永远是双向的交流,而非个体的独白。
政治在最广以上是人们制定,维系和修正其生活的一般规则的活动。
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政治是与国家有关的事务。
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超出了政府的狭窄范围,延伸到被视为“公共生活”或“公共事务”的领域。
作为妥协和共识的政治,政治被看作解决冲突的特定手段,即:通过妥协,调解和谈判而非武力和赤裸裸的权力来达到目的。
作为权力的政治,是最广泛也最为激进的,它不再将政治限定于特定的场域,而认为在所有社会活动和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政治在发挥作用。
二、主要的政体西方多头制:一般指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制度与政治过程。
一般特征:(1)相当地容忍反对声音,至少使之足以制约政府的专断倾向。
(2)政治参与的机会必须相当广泛,足以确保高水平的大众回应。
新民主制:指民主巩固的过程没有彻底完成的政体;民主尚未成为唯一的游戏规则。
东亚政体:特征:(1)它们重视经济发展甚于政治目标,优先考虑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而不是扩大西方公民自由意义上的个人自由。
(2)人民多支持“强”政府,往往会容忍强势的执政党,普遍尊重国家权力。
(3)强调忠诚、纪律和义务,民众也普遍倾向于尊重领导人的权威。
(4)东亚地区非常重视共同体和社会的凝聚力尤其是家庭。
伊斯兰政体:旨在建立神权政治,是一种宗教权威应凌驾于政治权威之上的原则。
军事政体:通过操纵军权和进行系统压制而得以生存。
主要特征,是根据某人在军事指挥链条中的位置来确定其政府领导职位。
三、政治意识形态核心要素意识形态是一套有或多或少内在一致性的思想观念,不管目的是维护、修正还是推翻现存的权力关系体系,它都提供了有组织政治行动的基础。
特点:(1)通常以世界观的形式解释现存秩序,(2)提供一个理想未来的模式和美好社会的构想,(3)勾画政治变迁何以产生并应该如何发生。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1. 政治:指国家权力的行使,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的活动。
2. 统治:指国家的领导层利用权力威服、管理群众的活动。
3. 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强调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和机会。
4. 专制:政治体制的一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不允许民众参与政治过程。
5. 社会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分配制度。
6. 资本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7. 胡萝卜和棍子:政治策略中的一种,指用利益或惩罚来诱导或制约人们的行为。
8. 政治正确:指符合某种价值观或政治立场的说话或行为,而不违反社会准则。
9. 统战:指政治力量之间的互相纳编,团结共同利益,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
10. 民意:指人们的集体想法或意见。
11.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立法机关,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立法权。
12. 共产党:是一种政治党派,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13.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领土、权力和组织构成的政治实体。
14. 法制: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进行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规范体系。
15.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以法律为依据和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16. 宪法:一部规定国家制度、行政机构及各方面基本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
17. 政府:是指负责国家公共事务的一群人,施行国家行政、经济等方面的管理。
18. 司法:指审判机关对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裁决并进行监督。
19.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新法律或修改旧法律。
20. 行政:是指国家政权采取行动对人民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形式。
21. 红色政权: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政权。
22. 改革:是对现有制度、政策或行动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活动。
23. 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敞开门户,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24. 一国两制:指对于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在一个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保持原有内部制度和方式。
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政治?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统治、管理体系,是人们基于某种利益需要建立、维护、参与社会的统治、管理体系,以制定政策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关系与活动的总和。
政治包涵两层含义:“政”指的是正确的领导;“治”指的是正确的管理。
“政”是方向和主体,“治”是手段和方法,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
政治和经济一样,是人类社会主要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社会价值的分配过程。
自政治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就与政治相伴,须臾不可分离,现代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政治之中,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来看,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的深刻根源是利益,政治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各种利益的集中反映;政治的本质内容是社会的统治、管理体系的运转及其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深刻阐述了阶级社会中政治的本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国家的关系,阐述了认识政治的基本原则。
这些论述无疑是深刻的、精辟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经典作家的某一段话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政治的普遍性定义,因为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都是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问题而言的,他们并没有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政治作全面的、系统性的论述。
从当代政治的主要特点来看,当代社会政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政治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和加强。
表现在政治实践上,就是政治统治的内涵已从过去的镇压、控制转化为控制、指导。
随着政治的社会性的不断发展,政治对社会进行领导、指导和管理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对社会进行控制的功能将被弱化,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二,政党政治、团体政治居于主导地位。
在当代社会,政治已经不是少数政治家的政治,也不单是国家权力的运转,而是以政党为主体的政治团体围绕政府权力形成的一个统治和管理的体系。
第三,当代政治也不仅仅表现为统治者对广大公民的统治,而且表现为广大公民、政治团体对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对政治的参与和管理。
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政治?政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政治的概念、范畴、内容等方面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为此,本文将介绍政治的定义、价值、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读者能够增进对政治的了解。
一、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国家、政府、政党、民主和专制等社会实践的总和,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制定、实行和执行各种规则以及权力的分配和维护等方式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
二、政治的价值政治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存在的,它不仅代表着权力、利益、效率等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价值观上给予了人类更为广阔的视野。
1. 人权和自由的提升:政治是确保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最基本机制,人们可以借助政治机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
2. 资源的合理配置:政治对资源的合理协调和分配有着重要作用,保障国家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3. 稳定的社会秩序:政治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从而保持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三、政治的作用政治作为管理社会的核心手段,具有巨大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具体作用包括以下方面:1. 安全和稳定:政治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2. 法治和公正:政治是社会法制建设和公正实现的重要保障,保证国家各项法规、规章的平等适用,有效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3. 经济和社会发展:政治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调控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快自身现代化进程。
4. 社会统一和文化传承:政治渗透于整个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之中,通过各种文化传承和统一建设,促进了社会身份认同和民族团结。
五、政治的争议与挑战尽管政治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和作用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1. 权力滥用和腐败:政治领域的权力经常变成某些人利用的工具,导致滥用、腐败等问题,严重损害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2. 民主自由和权利争夺:政治中的权力争夺和意识形态之争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党派斗争、族群分化等问题,这不利于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政治?政治是所有社会行为的灵魂。
无论是国家的建设,还是社会的运转,都离不开政治。
但是什么是政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下面就来具体解答。
一、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社会中组织权力行使的行为,是分配和管理有限资源的过程。
政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生,它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政府、政治体制、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等。
政治的基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博弈和竞争,政治的基本方法是谈判和妥协。
二、政治的重要性政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政治,就不能有社会发展和进步。
其次政治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政治与国家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稳定、高效,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方向与程度。
最后政治对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绝大的影响。
政府对于人民的保障意味着更多的安全、福利以及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三、政治的种类政治在人类社会中有非常多的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种类包括:1.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为本的政治形式,它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是一种基于人权、政治权利和民主决策等价值观的政治系统。
2.专制政治:专制政治一般指由独裁者或者独裁小团体掌握权力和政策制定的政治形式,具有强烈的集权和控制。
3.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是以社会主义为政治体系的政治形式。
它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之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形式,强调全民所有制、平等协作、共同富裕等。
4.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是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政治形态。
它强调市场经济及其自由化,是一种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政治形态。
总之,政治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政治,并积极参与其中,为社会的和人民的发展和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政治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也可以说政治是运用权利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以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
2、政治哲学:根据政治的本质,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所谓政治哲学也就是指规范化了的政治学。
3、政治科学: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现实问题,政治学家们便企图把政治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政治学的科学化问题。
政治科学就是指:科学化了的政治学,是作为。
回答现实问题,解释回答政治问题的工具的政治学。
4、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5、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以及制度因素等。
6、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包含着:政治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三个基本成分。
7、意识形态:是以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政治范畴,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
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一定社会或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应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是该阶级和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思想理论依据。
8、学者对社会政治化的定义: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社会有意识地塑造其成员政治意识,传递政治文化的过程。
定义:政治的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个人角度:指公民获得社会既有的政治文化规范,包括政治信念、情感、价值的发展过程,个人逐渐接受社会的政治文化规范,并使自己成为合格社会公民的过程。
社会角度:社会灌输教育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机构,获得有利于政治系统有效运作、巩固和延续的社会环境。
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政治常识是我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了解和掌握政治常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参与公民权益以及进行有效的政治辩论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政治常识。
Ⅰ. 国家与政府国家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政治组织,具有领土、人民和主权三个基本要素。
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负责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政府可以分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Ⅱ. 政治制度与体制政治制度指的是国家政权组织的总体性质和基本特点,包括民主制度、共和制度、专制制度等。
政治体制则指的是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和工作机制,例如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体制。
Ⅲ. 政治权力与国家机构政治权力是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能力和合法性,权力分为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三个方面。
国家机构包括主席团、国务院、人民检察院等各级政府机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构。
Ⅳ. 政治制度与选举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选举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环节。
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用于产生国家领导人和代表。
Ⅴ. 政策与决策政策是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是政府工作的基本依据。
决策是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做的具体决定,涉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Ⅵ. 政党与政治参与政党是代表特定利益团体和群体的政治组织,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
政治参与包括选举投票、政治咨询、政治捐款等多种方式。
Ⅶ.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是各国之间相互关系和外交活动的总称,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状况。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安全。
Ⅷ. 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原理,涉及国家、权力、公共利益等概念。
政治思想则是对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和主张,如古代的君主制和现代的社会主义。
综上所述,政治常识是我们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基础,通过了解国家与政府、政治制度与体制、政治权力与国家机构等方面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政治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什么是政治?政治与人民的生活有何关系?
什么是政治?政治与人民的生活有何关系?一、政治的含义及特征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利益分配和权力关系的基本规律。
政治具有权力、组织、制度等方面的特征,是权力分配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也是决定人类社会命运的重要因素。
二、政治与人民生活的联系政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主要手段,还涉及到人权、社会公正、民主参与、公共管理等方面。
政治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政治制度的改革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
因此,人民应当积极参与政治,关注公共事务,以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
三、政治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政治对人民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政治制度的稳定和良好运行对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正、民主参与和大众利益。
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政治参与的途径政治参与是促进政治和人民生活关系良好的关键因素,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公民投票、议会听证等途径参与政治进程。
另外,人民也可以通过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等形式发挥对政治的参与作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政治教育是促进人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通过政治教育,人民可以了解政治制度、政策、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因此,政治教育对于人民的政治素养提升和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的来说,政治与人民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政治的稳定和良好运行对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人民应当积极参与政治,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而努力。
1.什么是政治?
1、政治是政府的艺术:这种含义认为政治是政府透过集体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对社会实施控制。
政治就是政府回应社会压力的各种途径,政治是与政策紧密相联系的。
评价:窄化了政治的视野——在这种定义下,政治被视为政体(一种社会组织的体系)内发生,其焦点只集中于政府的运作,甚至把其等同于政党政治。
同样,这种定义实际上是将政治描绘为是以国家为范围的活动。
必然就会忽视国际或全球趋势对现代生活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这种定义会受到现实主义者们的认同,而会受到自由主义的批判,并导致了许多人对政治的负面的看法。
后者认为,如果政治只是与国家事务的关联,政治又只是与政客的活动彼此联系,政治就往往只是“宫廷政治”、“政治专营”的代名词。
如果缺少权威性价值的机制,社会将分裂成许多对立的团体而爆发内战。
因此,重点不在于消灭政客的存在,反而是如何引导政治在一个彼此制衡和牵制的架构中运作,以确保政治的权力不被滥用。
2、政治是公共事务:政治是一种“公共生活”或“公共事务”。
所谓政治与非政治的区分,就好像生活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一样区分。
那么又如何划分“公共”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线呢?这实际涉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差别。
国家的机制可以视为“公共的”,因为它们是为社群生活谋求集体利益的组织;再者,它们受惠于公共经费的补助,其支出来自于税收的收入。
而“市民社会”,是由“小单位”所组成,例如家庭、血缘团体、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团体等机构,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私人的”,因为其成立和经费来源是来自个别的公民,且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而不是追求社会福祉。
正面评价:由于政治被视为“公共的”特质,因此被视为一种高尚而文明的活动。
政治是人类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因为它涉及自由与平等公民之间的互动。
政治使生命发挥了意义,也肯定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
唯有透过所有公民直接且不断参与政治生活,国家才能追求普遍的公益,或形成所谓的“全意志”;后者认为,政治涉及“公共的”事务并具有教化的意义,其促进个人在自我、道德和智识上的发展。
政治知识点概念
政治知识点概念政治是指人类社会中组织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活动形式。
它涉及到权力、决策、治理和公共事务等方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治知识点概念是指政治学科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点,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分析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一些政治知识点概念。
第一,国家和政府。
国家是指具有一定的领土、人民和主权的政治组织。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权力。
政府是国家的代表,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
国家和政府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和基础。
第二,民主和专制。
民主是指人民通过选举和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来管理国家事务。
它注重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追求平等和公正。
专制是相对于民主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强调统治者的权力和集中的决策过程。
民主和专制是不同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
第三,政治权力和权威。
政治权力是指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例如选举和委任。
权威是指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被接受性。
一个政府或领导者的权威取决于其合法性和公信力。
第四,政党和选举。
政党是政治组织,代表一定的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
它们通过参与选举和组织政治活动来争取政治权力。
选举是一种民主的政治程序,通过选举人民的代表来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第五,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框架下享有的权利,例如言论自由、选举权和财产权等。
公民义务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例如遵守法律、纳税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
第六,国际政治和全球化。
国际政治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互动。
它涉及到国家利益、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
全球化是指国际社会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日益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现象。
通过对以上政治知识点概念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本质。
政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政治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和理解国家治理。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
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政治梁衡一政治是被人误解最多的一个概念,也是定义最不确定的一个词。
它常被人误会为权术、争斗或干脆曰:说不清。
词典解释:“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这有点就事说事,没有讲出事情的本质。
政治学的解释,,政治是民众将自己的权利出让出来,委托给公共机构及其人员代为行使。
这倒是说出了本质,但有点绕口,很学术。
政治家又各有自己的说法。
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
毛泽东说:“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长期当记者,深入百姓,出入官场;后来又从事管理,身为官员,经历了老百姓怎样看政治,官场怎样看政治。
我想从百姓所望和官员所为角度给政治下这样的一个定义:政治是一定的个人或集团借用公民所委托的权力来为社会和民众办大事。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一是“办大事”,不是做小事,不要作秀,不要庸俗化;二是“公民委托的权力”你手中的权姓公不姓私,政治家干的事是公事,不是私事;三是“个人或集团”,就是说再大的事还是要落实到个人或具体的机构来干,可能干好,也可能干坏,因此,必须有监督和制约。
以上这些再简化一点可概括为:“一大二公三集团”。
用这三点去判断和分析政治,如用数学公式解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或更方便些。
下面分别说之。
二凡政治之事都是大事。
这个“大”有三层意思。
一是它和多数人的利益相关,为多数人所关心;二是这事情的覆盖面大,影响全局三是作用时间长,影响到历史的进程,成为历史的坐标,里程碑。
……讲话、视察、发奖、慰问,甚至于显示个才艺,那不是政治,只是政治的花絮或者作秀。
政治家虽然也需要造势,但本质上是要做人民的牛,最终的成功也是看他能不能干成实事和大事。
社会五花八门,政治之外当然还有其他门类,如经济、军事、教育、卫生等等。
不是说这些事不重要,是说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在自己的范围内动作,当它们越出自己的范围而影响到更多数人的利益,覆盖全局、影响历史进程时,它也就不能自己,在扩大、深化而演变了政治。
政治主要知识点总结
政治主要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的定义和要素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社会成员在分配权力、处理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时所采取的行为和活动。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不仅包括国家政治,还包括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政治活动。
2.政治的要素政治活动的要素包括权力、利益、决策和制度。
权力是指一种对行为的控制能力,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元素,政治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争取和运用权力。
利益是指各种社会成员为了获得利益而进行的争斗和竞争。
决策是指政治活动的目的和手段,它是通过权力的行使来变动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内容。
制度是政治活动的基础,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政治行为的体系。
二、政治的基本理论1.国家和政府国家是一个自主统一的政治实体,是具有完整领土和人民的主权国家。
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的具体执政者。
国家和政府是政治活动的重要主体。
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和基础。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虽然不同,但是它都具有普遍的特征,即具有专制性和法定性。
3.民主和专制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运用形式。
它强调公民的权利和平等,注重政府的合法性和责任性。
专制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运用形式。
它强调统一和集中的权力,注重政府的稳定性和效率性。
4.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治程序。
政治体制的种类有单一制、联邦制、议会制、总统制等。
5.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和运行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它包括国家元首制度、行政权力制度、立法权力制度、司法权力制度等。
6.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等。
7.政治方法政治方法是政治活动的手段和技术。
它包括政治组织方法、政治宣传方法、政治操纵方法、政治斗争方法等。
8.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动力。
它包括政治意识和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文化的种类有传统政治文化、现代政治文化、革命政治文化等。
政治相关知识点总结
政治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概念政治是指人类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在政治活动中,人们通过协商、讨论、抗争等方式来决定权力分配、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组织的规则和制度。
政治包括国家政治、地方政治、国际政治等多个层面,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
二、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家机构、政府组织、政治体制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
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政府组织形式、选举制度、司法体系、行政管理等方面。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例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总统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核心是民主原则和民主程序。
民主政治强调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主张通过选举和公民参与来决定领导人和政策的制定。
民主制度包括直接民主和代议制两种形式,是世界上广泛存在的政治体制。
2. 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或者一个人手中,政治决策和管理主要由少数人或者一个人独断。
专制制度往往不注重民主程序和公民参与,政府和官僚体系的权力较大,政治权力容易滥用。
3. 议会制度:议会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特点是行政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行政和立法机关相互制衡,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议会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政治平衡和政府稳定。
4. 总统制度:总统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特点是行政首脑由直接选举产生,行政和立法机关相互独立,行政首脑对立法机关负责。
总统制度适合于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能够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
三、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解释和分析。
政治理论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分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政治现象、指导政治实践和发展政治科学。
关于政治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道德的哲学思考和分析,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正义、政治秩序等方面。
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政治?政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与国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什么是政治呢?本文将通过对政治的定义、作用、种类、发展等多个方面的阐述,让读者深入了解政治的本质。
一、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关于国家、政府组织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制度、政策等方面的活动和思想。
发展到今天,政治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不同的政治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其核心都是权力和组织的概念。
二、政治的作用政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 组织管理社会政治是组织管理社会的手段。
政府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制定政策来对社会进行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分配资源政治可以用来分配社会资源。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来进行资源配置,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公共福利的分配和服务。
3. 维护国家主权政治可以维护国家主权。
政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
三、政治的种类政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多种类型。
1. 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人民利益之上的政治制度,重视选举、代表、公正等原则。
2. 独裁政治独裁政治是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以强制手段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制度。
3. 士族政治士族政治是将社会组织成士族层级,以族谱、世系等为分级标准的政治制度。
四、政治的发展政治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初期,人们以家族、部落等小团体为单位进行组织和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开始出现国家、政权、政党等各种形式。
在现代,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政治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治制度的不同将会对国家与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必须加强对政治的认识,积极参与公民的政治生活,不断推动政治的发展,让人类社会不断前行。
名词解释政治
名词解释政治政治是指国家的治理和管理,是关于权力、决策、组织、制度、公民参与等方面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包含了许多概念和理论,如政治权力、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等等。
政治权力是指能够控制和影响社会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能力,在政治上也被定义为对公共行动的控制。
政治权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选举、委任、继承、军事、暴力和组织等手段。
政治体系是指国家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总和,包括政治形式、决策过程、政治文化和政治领袖等因素。
政治体系中的各个环节互相交织,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生态。
政治文化是指一国民众的普遍信仰和价值观念,它包括政治观念、政治行为以及与政治有关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国家和文化,政治文化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普遍倡导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东方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忠诚等价值观念。
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体系中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它也会受到政治文化、制度安排和领导风格等因素的影响。
政治生态的好坏决定了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政治学是指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旨在理解政治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探讨如何改善政治体系和提高政治参与度。
政治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国际关系、国家治理、公共政策、政治心理学等。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它表现为投票、游行、请愿、舆论监督等形式。
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民主和社会公正,提高政治效能,但也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避免过度斗争和暴力手段。
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者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其中政治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文化稳定的重要手段。
政治的稳定和变革都需要与经济和社会文化相匹配,否则会导致政治风险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政治力量必须与其他力量共同作用,以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政治?
关于政治的定义,有几百种之多。
“政治”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籍中就已经出现。
《宴子春秋》中有“君顺怀之,政治归之”。
《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孔子说“政者,正也”;“治者,理也”。
还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由此可见,政治在我国传,统语境中的含义,就是国家的治理和政府的活动。
近代以后,政治的这一意义基本上得以延续。
例如,孙中山先生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政治主要指公共管理活动,如亚里士多德说,政治就是“公共的善”或“群体的善”,是有关城邦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近代以后,多数西方政治学家把政治界定为国家的管理活动和管理制度,政治的范围与国家的范围大致相同。
现当代以来,西方学者着重从权利和利益的角度对政治重新定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达尔的观点。
戴维·伊斯顿认为,所谓政治,就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达尔认为,政治就是事关权力、权威和控制力的过程。
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
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导论政治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推行自己的统治利益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规律和政治理论的学科。
政治有着广泛的内涵,包括国家政治、政党政治、民主政治、独裁政治等方面。
政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对于深刻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制度的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基础知识点在政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政治学的基础。
一、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它涉及到权力、利益、决策等方面。
政治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包括狭义的政治、广义的政治、政治的形式、政治的内容等方面。
在广义上,政治是国家的管理与治理,是一种权力关系和统治行为。
狭义上,政治是在国家内组织社会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政治的形式包括君主政治、共和政治、议会政治等。
政治的内容包括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方面。
政治在不同国家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其本质是相通的。
2.政治的基本原理政治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权力原则、利益原则、合法性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等。
权力原则是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政治行为的基础。
政治就是一种权力的行使和权力的竞争过程。
利益原则是政治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原则,人们的政治行为往往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合法性原则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标准,政治权力的行使需要具有合法性。
民主原则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政治权力由人民掌握,政治决策应受到人民的监督与制约。
法治原则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政治行为受法律的约束,政治决策应当遵守法律。
二、国家与政府1.国家的概念与特征国家是现代国际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组织形式,它具有独立的领土、人民和政府,并具有主权、国际法认同等特征。
国家是现代政治组织形式的代表,它是政治权力的最高集中地,是政治统一的基本形式。
国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维护社会秩序、推行社会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治
现代
政治现代的政治是从近现代的国家上发展出来的,来自于市民社会的兴起。这形成了一种以私人利益为基础 的社会关系,从而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控制,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职能变成了维 护经济利益的展开。因此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利为核 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济是规范化的社会交往,通常情况下经济占据社会交往的主流部分;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 下政治占据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
基本形式
根据规范化社会管理的不同对象,政治可分为如下基本形式。
(1)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的配置规则主要包括:劳动力的配置规则,如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义务教育法等。
(4)行为的规范化管理。经济行为的限制规则,如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协调利益和解决矛盾的刑法、 民法通则、婚姻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还有各种条例、法规和规章等。
(5)财产的规范化管理。物权法、继承法等。
(6)组织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公司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兵役法等。
体制
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它首先指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国家 的政体形式(如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及委员会制),结构形式(如单一制、联邦制与邦联制) 以及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如三权分立原则);其次它还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他组织和政治行 为的制度(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现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典型形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 着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的政权更迭,资产阶级民主制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政治模式。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1. 政治(politics):指对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权利分配的过程。
2. 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结构和基本原则。
3. 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指控制政府、决定政策并影响社会的实际或潜在的权力。
4. 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指一套固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通常用于指导政策和行动。
5. 政治党派(political party):指一个组织或团体,旨在推动一个特定的政治议程和社会变革。
6. 政府(government):指管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机构和机构。
7. 国家(nation-state):指拥有自己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力量的地区。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安全交流和合作。
9. 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指国家之间制定和遵守的法律和规则体系。
10.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指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11. 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指探究政治领域问题的哲学思考,包括自由、正义、权利、民主等概念。
12.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指一个社会的政治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对政治事务的态度。
13. 民主(democracy):指一种政治制度,其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
14. 共和制(republic):指一种政治制度,其主要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掌握政治权力。
15. 独裁(dictatorship):指一种政治制度,其由一人或一小部分人独占政治权力。
16. 政治边界(political boundary):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行政和政治分割线。
17.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指一群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忠诚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立统一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得出这一论断的理由:?(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
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实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以及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4)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它具有两种基本含义: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不能把它简单理解成政治领域里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对立面之间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关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没有不包含斗争性的纯粹的同一性。
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当中,也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对立面当中同时存在的两种基本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紧密结合中实现的。
b.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1.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是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前提。
2.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1.在量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做准备和创造条件。
2.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推动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4.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辩证思维方法,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顺利发展。
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两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错误:一种是只承认同一性,否认斗争性,在绝对同一中思维。
它在政治上一般会导致右的错误;另一种是只承认斗争性,否认同一性。
它一般会在政治上导致“左”的错误。
我们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在统一战线中“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等,都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原理。
?(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1.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表现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中,同时又是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归根到底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以及外因作用的效果大小。
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根本错误所在。
?(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它影响事物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否认外因的作用,是形而上学的另外一种片面性。
?2.这一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是我们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哲学基础。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自己的力量,同时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法和经验,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简言之,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提供了科学认识事物的总的方向。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方面的特点。
矛盾特殊性表现为:不同运动形式、不同事物、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地位的不平衡性;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区别、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两者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具有绝对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2)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其表现在: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即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离开特殊性而独立存在的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一般是个别的一部分或本质;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3)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在另一场合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3.这一原理的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否则就会走上邪路。
同时,又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的具体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就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抓典型”等工作方法,都是这一原理的运用。
?(五)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两者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和影响;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着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起重要作用。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找到并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紧紧抓住工作的重心;同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即抓住重心,照顾一般,有主有次,主次结合。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方面是在矛盾两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非主要矛盾方面是处于服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随之事物的性质也发生变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问题,①要看主要矛盾方面,看主流。
主要矛盾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颠倒主次,就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性质或本质,以致迷失方向;②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方面,不能忽视支流,因为非主要矛盾方面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方面。
要注意和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辩证法的“两点论”,就是一分为二地全面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与“两点论”对立的是形而上学“一点论”。
辩证法的“重点论”,就是在多种矛盾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矛盾两方面中,着重把握其主要方面。
与之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均衡论”。
“均衡论”貌似全面,但否认重点,把各种矛盾或矛盾的两方面平均看待。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辩证法的“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则以“两点论”为前提,没有两点就无所谓重点;“重点论”是“两点论”的进一步深化。
?(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联系、全面观点和孤立、片面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即使承认变化,也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3)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并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并把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外力的作用。
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日常经验的范围内和科学研究的搜集材料阶段有其存在的历史理由,但一旦踏入广阔的研究领域便暴露出它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成为束缚思想的桎梏。
因为形而上学所执著的“片面”、“静止”确实是客观事物固有的,就使得这种片面、静止的认识似乎是合理有效的,从而还有一定的市场。
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其错误,才能坚持辩证法,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构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大特征)。
3、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