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第六周一周一卷
高一语文下期 周考一试卷
姓名:高一语文下期周考一2021.3.2(时间35分钟,满分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语文周末考试卷子高一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ōng è)融会贯通(róng huì gōng tōng)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C.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指点江山(zhǐ diǎn jiān shān)D.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各种兴趣小组。
C. 他不仅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近期,我国成功发射了新一代导航卫星,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导航系统的精确度。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是班级里的“小太阳”。
B. 那个城市的美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C. 他的嗓音洪亮,仿佛能够穿透云霄。
D. 她的舞姿优雅,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4.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美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 下列词语中,与“日新月异”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日积月累B. 水滴石穿C. 一步一个脚印D. 瞬息万变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8题。
《青春之歌》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它充满了梦想、激情和奋斗。
青春的火焰燃烧着,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青春的我们,拥有无限的潜能。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周测试卷第Ⅰ卷表达题(54分)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山水诗考略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
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⑤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
高一语文下学期周考试卷含答案 精校打印版
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问题阅读(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21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周练试卷(实验班零班4.4) 含答案
xx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周考试题(五)(实验班、零班)2021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周练试卷(实验班零班4.4)含答案一、选择题(4分*18=72分)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缩)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2、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
3、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4、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这些老女人()A.发自善良本意的同情B.把咀嚼别人的痛苦当成开心的事C.同情是主要的,好奇心是次要的D.好奇心是主要的,同情是有限度的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B.直到十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
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C.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D.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高一周一语文测试卷答案第一单元
高一语文测试卷答案(第一次周测)1.C(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禽经》中的是“关于喜鹊文化的文字记载”,而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小雅·大东》)2.A.(“今天又得到拓展”在文中没有体现。
)3.A(喜鹊文化自遥远的古代起,就跃升到了文化境界)4.B (3分)5.A (3分)6.D (3分)7.①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6分)②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或“作学问的人”“求学的人”“学习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原因。
(4分)8.“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预备,打下了铺垫。
(6分)9.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远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突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好像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或者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
)(8分)10.(6分)⑴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2)茂林修竹引以为流觞曲水(3) 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11.(5分) BD (选B得2分,选D得3分)12.(7分)“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这个季节竟放风筝,故而“惊异”;(3分)“悲哀”是因为想起了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且已永远无法补过。
(4分)13.(8分)(1).以前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而我不希望小兄弟没出息。
高一下语文周考答案 (1)
高一年级(下)语文第一次周考试题参考答案1.D 解析: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
(2分)2.C解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2分)3.A解析:《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是有一定科学性的,从最后一段可知,“文理能通、修饰能工”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
(2分)(答题建模:1、阅读第一遍,必须边读边画,画出重要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中心句、段首句、理性的句子和不明白的句子;2、阅读题干,确定阅读材料区间;3、分条与原文对照,辨别句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特意关注;4.B(克:攻克)(2分)5.C (①⑤有谋略③有勇气②秦翰自己以擅长谋略自许④秦翰向戎落酋帅晓之以恩德信义的结果⑥秦翰使用士卒不劳烦百姓)(2分)6.C(“提出了合乎适宜的治军方略”错,应为“允许秦翰根据情况先行处理事情”)(2分)7.⑴(3分)驻兵延州,秦翰担心赵保忠逃走,就乘坐驿车先赶往其地,假称有诏书安抚他,来延缓他谋反计划的实施。
(译出大意2分,“次”、“驿”、“矫诏”给1分。
)⑵(3分)因秦翰长期在边疆,尽心竭力,特地设置这一职称来显示特别的宠信。
秦翰上表辞让,皇上没有听从。
(译出大意2分,“以”、“是”、“让”给1分。
)参考译文:秦翰,字仲文,真定获鹿县人。
十三岁时做了宦官,开宝年间升为高品宦官。
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领兵数万进攻契丹,秦翰为都监,凭借善战闻名。
宋太宗赵光义因此奖赏有加,称秦翰可以委以重任。
雍熙年间,出任瀛州统管辖军,兼管先锋事务。
赵保忠谋反,皇帝命令李继隆率军讨伐,秦翰监护军队。
大军驻扎在延州,秦翰担心赵保忠逃走,就乘坐驿车先赶往其地,假称有诏书安抚他,以延缓他谋反计划的实施。
大军至夏州,秦翰又劝赵保忠尽当地主人之礼到郊外迎接,因此二人并马出城,赵保忠于是被擒。
秦翰因功加封崇仪副使。
咸平年间,河朔之战,为镇州、定州、高阳关排阵都监,在莫州以东打败契丹,追击斩首数万,夺回全部被劫掠的老幼百姓。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考试卷含答案 精校打印版可编辑
XX中学高一下学期实验班周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这些公案直接关涉到诗经学的根基,但传世文献本身已无力解决,若想有所推进,唯有把眼光转向出土文献。
“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为“三百五篇”。
但是到了唐代,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开始对该学说提出质疑,其核心理由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
此后,不承认孔子删诗活动者代不乏人,并陆续增加了诸如“诗三百”之名由来已久、孔子八岁时吴公子季札所观周乐演奏顺序已与今本《诗经》篇序相近、布衣孔子不得代表官方删诗、孔子本人仅自称“乐正”而未曾言过“删诗”、孔子若删诗则不可能留存“淫诗”等等新的理由。
肯定“删诗说”者则又对新的否定理由逐一驳难。
但遗憾的是,对孔颖达的核心理由,始终无力颠覆,因为《国语》《左传》称引赋诵诗篇确实多见于今本《诗经》而少“逸诗”。
有学者又变换思路,以刘向校理《管子》《荀子》等十去其九之例,类推孔子编订《诗经》十去其九的可能性,以回护“删诗说”,惜也仅是间接推测而非实证。
2012年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公布,为肯定“孔子删诗说”提供了经典实证。
该组诗以周公还政、成王嗣位为内容,存诗两组,周公儆毖成王一组仅余前半首4句,成王自儆诗存完诗9首,每首8句。
这9首半诗确为《诗经》“逸诗”无疑,因为第1首就是今本《诗经·周颂》中的《敬之》篇,而从第1首到第9首诗连续用音乐依次标识“元纳启曰”至“九启曰”,是一个有机整体。
既然第1首是《诗经》作品,后8首也必然是删除之前的《诗经》作品。
由两组诗前小序明言各为9章乐曲可知,该组竹简一次性贡献了8首“逸诗”文本和9首“逸诗”数目,可谓“逸诗”大宗,只是周公的9首作品仅保存前半首而已。
第一周——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每周一测 附答案
第一周——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每周一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静以修身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技亦灵怪矣哉C.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其皆出于此乎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所见无非牛者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D.为之踌躇满志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侍坐》章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
5.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6.诸子散文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些成语还可从中追根溯源,比如“_________,_________”等就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
《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2022-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曼德拉效应”通常用来描述大众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
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死于狱中,但现实情况是曼德拉死于2013年。
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失忆可能涉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相对科幻的概念。
但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事实上,“曼德拉效应”所代表的大众集体失忆现象广泛存在于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当代社会。
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
首先,信息接收者的自身情况会影响到信源所传播的信息。
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
这种因人与人自身对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信源所要表述信息的错误传播是最多的。
另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建记忆”概念指出,记忆的重建过程受到其他认知干预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感知、社会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重建过程中的错误。
如著名的《爱我中华》歌词事件,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95.6%的大众记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从作为传播活动中个体的人入手,记忆错误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五十六个民族”。
这种潜意识行为影响了正确信息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信息的误记,最终造成错误传播。
另一个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的因素是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首歌的相似导致了个体受众产生了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从而得到了两条相似但不相关信息的结合体。
高一年级语文周考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周考题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学生直接在试题上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树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
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常的。
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
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现在还有生存在世上的。
这种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并不自谦的神气。
后院照例应该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
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
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陪衬的。
我家里还有些别的树。
东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结一二百个高庄柿子,还有一棵黑枣。
垂花门前有四棵西府海棠,艳丽到极点。
西院里有四棵紫丁香,占了半个院子。
后院有一棵香椿和一棵胡椒,椿芽、椒芽成了烧黄鱼和拌豆腐的最好的佐料。
在从前的一处家园里,还有更多的树,桃、李、胡桃、杏、梨、藤萝、松、柳,无不俱备。
因此,我从小就对于树存有偏爱。
我尝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
树的姿态各个不同。
亭亭玉立者有之,矮墩墩的有之,有张牙舞爪者,有佝偻其背者,有戟剑森森者,有摇曳生姿者,各极其致。
我想树沐浴在熏风之中,抽芽放蕊,它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
等到花簇簇、锦簇簇,满枝头红红绿绿的时候,招蜂引蝶,自又有一番得意。
落英缤纷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伤感,结实累累的时候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
我又揣想,蚂蚁在树干上爬,可能会觉得痒痒出溜的;蝉在枝叶间高歌,也可能会觉得聒噪不堪。
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小时候听“名人演讲”,有一次是一位什么“都督”之类的角色讲演“人生哲学”,我只记得其中一点点,他说:“植物的根是向下伸,兽畜的头是和身躯平的,人是立起来的,他的头是在最上端。
”我当时觉得这是一大发现,也许是生物进化论的又一崭新的说法。
高一语文周考周考六 答案
高一语文周考六答案一、(48分)1. D (创chuāng伤,褴lán褛。
)2. A (B 紫荆.花 C 巅.峰 D 嫦娥.)3.C(清闲:清静闲暇,清静:安静,不嘈杂;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应用:使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
)4.C(A前仰后合:写人的笑容状。
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或文章有力或深刻。
C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D诚惶诚恐: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惶失措。
)5.C (A 应为“在教育和科研战线上 B.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宾语,应在“学习和使用”后加上“的现象”;D.应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6.B 改《春秋》为《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
7. D(从对联词性及句意可以作出选择。
B项词性相对,但相比而言,D项更为恰当。
因为上联为“雪花”“雪尽”,下联为“春色”“春回”,B项中,上下联第二字均为“舞”字,这是对联的忌讳。
)8. B二、现代文阅读9.(8分)B F10.(3分)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记忆深处“声音”渺远、新鲜、难忘等特点。
(2分)11.(6分)一步一步勾画出一个冬天傍晚的景象,(2分)为祖母呼唤声的出现铺垫一种寒冷而又黑暗的氛围,(2分)衬托出祖母温情与慈爱。
(2分)12.(4分)两处细节描写的是祖母独特的“呼唤之迹”,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祖母的深挚爱心,(2分)同时又表现了作者对祖母的理解与挚爱。
(2分)13.(8分)①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收纵自如;②照应标题,具体呈现祖母“呼唤”的内容;③标明文章层次,由回忆转到现实,完成立意升华;④突出文章的中心意象,形象化概括文章的主题。
14.(5分)①狼的引入,有阴森的感觉,使本文不同于一般怀念祖母或亲人的文章。
高一第六次周考语文试卷答案
17级高一第六次统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命题意图:1.考察学生近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2.通过试题训练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养。
分值设置:1.基础知识模块8分2.文言文阅读模块19分3诗歌鉴赏模块11分 4.默写模块6分5.文本阅读模块35分6.语言文字运用模块11分7.写作模块60分考点分布: 1. 基础知识 2.阅读 3.写作预估分数:实验班预估分105分1.B(原文第二段说“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只是推测。
)2.A(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四段中的”香炉的广泛应用促使其自身在宋朝大发展“可知香炉在宋代获得大发展的原因是香炉自身的广泛应用。
)3. C(原文是“各种青瓷仿制成的商周青铜器的样子,而把它们缩小,便成了各种精致的敞开式小香炉。
”)4.A(B“铺垫”分析错误;C“自私冷酷、贪得无厌”分析不妥当;D.“更……负疚和惭愧”理解错误。
)5.①引进种植西洋香菇,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时的积极热心;②村民违约后,面对西洋香菇报废,贷款无法收回时的悲哀;③事后被人埋怨,被调整到其他村庄时的迷茫、屈辱和压抑;④离开村庄时,为村民的憨厚朴实而感动。
(每点1分,心理变化过程顺序正确1分,意思相近即可)6.①村长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村长的狭隘、愚昧导致了老黄脱贫致富项目的失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
③村长这一形象,对“老黄”起到了衬托作用,使“老黄”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7.C 8.AE9.(1)常沙娜在敦煌临摹大量作品,受到了艺术熏陶。
(2)展出在敦煌的画作,为她带来了留学的机会。
(3)因敦煌艺术展,促成常沙娜从事工艺美术。
(4)在设计工作中,敦煌艺术给她提供很多灵感。
10.D(原文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11.A(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补充:古代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
人教版高一年级下语文周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周测试题出题人:审核人:本试卷共6页,共1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31分)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令□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第六周——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每周一测 附答案
第六周——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每周一测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②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③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④藉寇兵而赍盗粮赍:赏赐⑤使之肖我肖:像⑥吾亦望其言是实望:期望,希望⑦当尽吾意为幸幸:幸事⑧更恐不胜悲更:更加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⑧D.③⑥⑦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卒不忍独善其身A.瓜分之日可以死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汝幸而偶我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B.孝公用商鞅之法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今逐客以资敌国D.江南金锡不为用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皆以客之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大索,逐客。
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周末检测(一)语文试题含分析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学问(1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盥.洗(guàn)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锲.而不舍(qì)B.间.或(jiàn)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人烟阜.盛(fù)C.庠.序(yáng)歆.享(xīn)度.长絜大(duó)官盛近谀.(yú)D.供给..(gōng)朱拓.(tuò)贻.笑大方(yí)少不更.事(gēng)【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
实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语体色调等记忆。
1.舍众取寡辨析法:有些多音字的读音的词汇量差异很大,有的读音只能组一个词,同学们可以舍众取寡,记住词汇量较小的读音,以减轻记忆负担。
例如度【duó】计算,推想:忖~。
揣~。
审时~势。
~德量力。
其余状况下读【dù】。
2.多音字有不同的含义,往往有着不同的读音。
例如:供:【gōng 】打算着东西给须要的人应用:~给(jǐ)。
~求。
~应。
~需。
~销。
提~。
~不应求。
【gòng 】1.奉献:~养。
~献。
~奉。
~佛。
~职。
2.祭祀用的东西:~桌。
~品。
~果。
上~。
3.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
口~。
~状。
~认。
~词。
3.不同的词性,读音往往不同。
例如:更【gèng】,副词,愈加,再:~加。
~好。
~上一层楼。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搭讪不测之渊贻人口实B.迁徙须臾便宜从事防微杜渐C.纨绔崔嵬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瞋目沸反盈天人才汇萃【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实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卷 试题
襄城三高2021—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是是:10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江富建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消费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开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
玉器不仅是权利、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
玉器是殓葬品。
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场,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
玉器是桔祥物。
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桔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桔祥的一共同愿望。
玉器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稳固其国家权利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
玉器是美妙事物的代名词。
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管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已深化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珍贵的文化资源。
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开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
玉器的产生、开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
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是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较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巧工艺的交融。
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及答案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点缀(zhuì)袅娜(niǎo)弥漫(ní)脉脉含情(mài)B.处理(chù)颤栗(zhàn)霎时(shà)蓊蓊郁郁(wěnɡ) C.混沌(dùn)落蕊(ruǐ)房檩(lǐn)揠苗助长(yà)D.曲折(qū)茎叶(jìnɡ)倩影(qiàn)纤尘不染(xiān) 2.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B.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D.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语序恰当的一项是()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①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期语文第六周一周一卷本周训练目标:病句修改2命题人百度ID:20121221001第一部分:病句修改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科紫园樱花烂漫,柳丝轻拂,却少人驻足,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期末考试到来。
B.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C.要想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字数必须控制在5000字以内,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D.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工作。
答案:D.(A.谓语多余,迎接的是“期末考试”,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B.宾语多余,删去“的地方”。
C.“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以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D.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答案:C.(A.杂糅,“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用一个即可。
B.杂糅,取“主要成分是……等”,或“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D.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B.本店热忱为各位旅客服务,购买车船、飞机、饭票者请到一楼服务台联系。
C.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D.在病中她仍没忘记被造反派抄去的她同“李先生”的300多封家信。
答案:A.(B.省略不当造成歧义,由于“车船”“飞机”后省略了“票”,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C.词的多义造成歧义,“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D.介词选用不准确造成歧义,“被造反派抄去的”是“她”的家信和“李先生”的家信共300多封呢,还是“她”与“李先生”的往来书信300多封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莲藕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种属之一,现在就发现了一万万年前的株罗纪的莲叶的化石。
B.(新闻标题)“豆制品会长不敢买豆腐”C.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D.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答案:A.(B.简称歧义,“会长”是协会会长,还是豆制品质量差,会膨胀?所以不能随便使用简称,应将“豆制品会长”改为“豆制品协会会长”。
C.指代不明,“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不清楚。
D.数量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位”或“所”即可消除歧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在诗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调查组经过仔细调查研究,认为是他未按组委会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C.今天,巴蜀中学小礼堂里座无虚席,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D.世博园里人流如潮,在一阵推挤之后,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答案:B.(A.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
C.联合短语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到底是指同一学校的其他领导,还是指别的学校的领导呢?可在“其他”或“学校”后面加个“的”字。
D.缺乏必要的停顿造成歧义,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王二婶陪她一同回家。
B.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C.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今后,我们的工作就是大力培养、引进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D.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还是旧的一套,特别是在培养年轻人的问题上。
答案:A.( B.“凡是”与“不少”自相矛盾。
C.范围不清,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D.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规范市场,维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打击以不正当价格行为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
B.究竟能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答案是无可讳言的。
C.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D.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答案:A.(B.词义用错,“无可讳言”的意思是“可以坦率地说”,可改成“答案是肯定的”。
)C.月明则星稀,说“繁星满天”有“一轮明月”便不合事理。
D.否定失当,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3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主席台上方一幅标有中、阿、英、法、俄、西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文字书写的欢迎横幅扑入眼帘。
B.编配本单元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训练,可以涉及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内容。
C.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三月中旬以前向本校高考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
D.一些以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具有先进技术装备、高科技开发能力和现代管理技术水平的项目正落户昆山,初步形成了电子资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几大主导产业。
答案:D.( A.缺介词,在“标有”后加“用”。
B.缺介词,在“本单元相关的”前加“与”。
C.介词误用,“向”改为“到”。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汉语学者难道不能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亦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之域吗?B.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C.卫生部今天就广东番禺发现一起非典疑似病例,向各地发出了紧急通知。
D.这次去北京收获颇大,学习参观了工厂、机关、学校的改革经验,浏览了万里长城。
答案:A.( B.介词误用,“从”改为“以”或“从……出发”。
C.成分残缺,“病例”后加“的情况”。
D.“参观了经验”搭配不当,去掉“参观”二字。
)第二部分:语言表达运用综合1.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5字)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
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
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
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
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
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
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巳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2、请以“小花的梦”为主题,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语言优美、寓有一定意境的话,字数60字左右。
清晨,风轻云淡,小鸟啁啾,当第一缕晨曦落在草坪上,一朵不知名的娇艳的小花还在酣睡,正做着香甜的梦。
它梦见;梦见梦见3.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②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的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动。
②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山在流动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
③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动。
④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动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
⑤于是,你会觉得那流动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弥漫在山水之间的绿色。
⑥走进微山湖风景区,你会强烈地感到你进入了一个流动的世界。
5、将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为一则标题新闻。
(不超过15字)17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
这一速度虽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52亿元,增长9。
3%;第三产业增加值7877亿元,增长6.2%。
国民经济起步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比预料的要好,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6.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请你以会议主持人的身份把王选简要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30字)。
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
王选同志是著名的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曾一手创办了北大方正集团,生前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他领导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
7.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探究结果:8、有个人在荒凉的野外赶路,他看见一个女人独自站在路旁,便问她:“你是谁?”她说:“我是真理。
”他又问道:“你为什么不住在那繁华热闹的城市,而住在这荒凉的野外呢?”她答道:“古时候,谬误只在少数人那里,可是现在你无论到哪里都听到谬误。
”从上面一则寓言故事中,你能读出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概括。
(不超过20字)9、仔细分析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一文中给我们开出的一张简表,然后写出你所受到的启发。
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1)文学知识——无。
(2)哲学知识——无。
(3)天文学知识——无。
(4)政治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茛蓿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
对毒剂有一般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
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
他在散步回来后,能根据溅在裤子上的泥点颜色和坚实程度说出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