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醉翁亭记》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 了解段成式的生平和其对《醉翁亭记》的影响;3. 理解《醉翁亭记》中所表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能够分析造成主人公性格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段成式生平及其对《醉翁亭记》的影响;2.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表现的人生观和人物性格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板书:“醉翁亭记”第二课时;2. 引导学生讲述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及感受,并结合实例解释人生观和价值观。

Step 2. 提供资料1. 通过图片或PPT介绍段成式(具体内容见教师备课资料);2. 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醉翁亭记》第二节所要讲述的文化内涵。

Step 3. 阅读文本1. 班级阅读《醉翁亭记》第二节;2. 分组讲解文本。

Step 4. 分析文本1. 邀请学生讨论文章中过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文章中所描写的情节阐述;2. 引导学生分析段成式对主人公的影响。

Step 5. 思考问题1. 按小组分配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思考;2. 老师提供问题:① 你认为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怎样的呢?② 为什么段成式对主人公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Step 6. 作业1. 阅读《醉翁亭记》第三节;2. 思考如何转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们能够了解到《醉翁亭记》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并深入理解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变化以及段成式对其的影响。

同时,本节课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本节课围绕《醉翁亭记》展开,通过阅读文本、分析、讨论来深入了解其中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段成式对主人公的影响来阐述人生观,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则意味着人的生命有限,但知识却是无限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在乎”、“与民同乐”等。

(3)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醉翁亭记》的文意和作者的观点。

2. 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2. 文中某些长句的理解和翻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合作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醉翁亭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文中的难点问题。

5.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观点,探讨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指导。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醉翁亭记》的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024醉翁亭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024醉翁亭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024醉翁亭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醉翁亭记》的熟读背诵。

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醉翁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对这篇文章的初步印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主题思想、表达技巧、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入分析。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讲解《醉翁亭记》的背景、作者简介、生僻字词等。

5.深入解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

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如对比、夸张、拟人等。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如醉翁、渔夫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醉翁亭记》。

7.课后作业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写一篇关于《醉翁亭记》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文言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醉翁亭的图片、生僻字词的注释等。

2.参考书籍:《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选》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28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28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教案

28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研读课文:(一)第一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③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④亭的位置?“临于泉上”⑤“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⑥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⑦划分层次?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

(……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

(……寓之酒也。

)5、小结: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②春夏秋冬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③“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5、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①酒宴上陈列的东西?②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③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④划分层次?第一层:滁人游山之乐(……游也。

)第二层:众宾宴饮之乐(……欢也。

)第三层:太守宴醉之乐(……醉也。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四)第四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味“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让读者从头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

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

全文一个“乐”字贯串,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欧阳修的资料。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想象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合作探究法,通过交流探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欧阳修视频简介二、了解作者及背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庆历六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经常在滁州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亭子命名。

写成了《醉翁亭记》。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三、读准字音chú hè láng yáchán环滁林壑琅琊潺潺liàng fēi yǔ lǚliè酿泉林霏伛偻酒洌sù yì gōngchoú tuí野蔌阴翳觥筹颓然四、动画朗读欣赏五、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虚词所表达的语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乐言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乐言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乐言中学) 撰写优秀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优秀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符合新课标的标准,思路清楚,结构合理,合适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素养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有用性等优点。

下面提供多套优秀教案供您参考!(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累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⑴累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打算)1、打算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打算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根底上根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商量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这是根本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

对于根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到达这一教学目标。

本文言语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

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背诵肯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重点。

同时,并不无视引导学生对全文根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置上采纳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根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45/46
随堂练习
将文中描写山间朝暮、四时景一节改写 成当代散文。
46/46
15/46
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四角翘起, 像鸟张开翅膀一 样, 高踞在泉水上边。
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用自己别号(“醉翁”)来命名。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16/46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 边,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是谁呢? 是山 上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 别号(“醉翁”)来命名。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
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
酿泉也。
树木茂盛, 幽深秀丽是琅琊 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14/46
译文: 围绕滁州都是山。那西南几座山峰,树 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幽深 秀丽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 潺潺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 那是酿泉。
3/46
她左思右想, 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 纸笔, 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 代替纸笔, 教 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画荻教子”故 事。
4/46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 字永叔, 号醉 翁、六一居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以“庐陵 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
17/46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

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情趣
酒, 在意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课《醉翁亭记》ppt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课《醉翁亭记》ppt课件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寄情山水、忘却烦恼主题思想
寄情山水
通过对醉翁亭及其周围自然环境 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将自身情感寄 托于山水之间。
忘却烦恼
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作者借 酒消愁,忘却世间的纷争和烦恼 ,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对自然美景热爱和向往之情表达
自然美景的描绘
锤炼语言
作者注重锤炼语言,运用 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 ,使文章语言既简练又富 有表现力。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此 句简洁明了地描绘了滁州周围的地理环
境,突出了琅琊山的美丽和深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 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 醉翁亭四季变换的美景,以及山间朝 暮、阴晴不定的自然风光。
热爱与向往的表达
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表达 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同时也 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体现作者豁达开朗、随遇而安人生态度
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在文中,作者借酒消愁,不拘小节,表现出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不为世 事所困,追求自由和快乐。
解释中西方酒神的概念、起源和象征 意义。
分析中西方酒神精神对各自文化、艺 术、文学等领域的影响和表现。
中西方酒神精神的异同
比较中西方酒神精神在追求自由、狂 放不羁、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异同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饮酒习俗对比
中国饮酒习俗
介绍中国传统的饮酒习俗,如敬酒、罚酒、行酒令等,并分析其 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写作风格
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诗意。作者通过对 醉翁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的热爱和赞美。

初中语文_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力求当堂成诵【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方法和顺序;理解太守为何而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

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

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

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2、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2、结合课件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环滁(chú)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 án)辄(zhé)霏(fēi)瞑(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肴(yáo)提携(xi é)蔌(sù)酒洌(liè)觥筹(gōng)弈(yì)翳(yì)颓然(tuí)3、再读读出节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教案解读:如何营造醉翁的独特韵味

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教案解读:如何营造醉翁的独特韵味

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教案解读:如何营造醉翁的独特韵味。

一、用醉翁的视角,深刻展现人生本质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醉翁的视角,深入描绘了人生的本质和道理。

在他独自来到醉翁亭之后,不愿与人相交,只是独自饮酒作诗。

他借着这个孤独的机会,在自己的意识中提出了一系列人生哲学问题。

如何看待人生的荣辱得失,如何看待名利,如何看待人心的善恶等等。

通过醉翁的思考,使读者更好地看到了人生的本来面目。

二、巧妙的对立手法,营造独特的韵味醉翁亭记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立手法。

在醉翁的孤独之中,他体察到了荣辱得失对人的影响。

他说:“饮胜酒而后走马,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话中,荣辱得失和天生我材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立,体现了醉翁对人生观的深刻思考和卓越洞察。

这种对立手法,不仅让作品更为饱满和丰富,也更好地营造了醉翁的独特韵味。

三、生动的意象和语言,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醉翁亭记通过采用大量生动的意象和语言,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如开篇就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一句话富有想象力和诗意,醉翁与山水相互照应,形成了一种迷人的意境。

在描写醉翁的情感和心理过程中,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让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四、超脱现实,营造独特的艺术境界醉翁亭记之所以成为一篇文学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表现的艺术境界,超脱了现实生活的桎梏。

在具体内容上,醉翁在饮酒作诗的过程中,从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情感的高峰和低谷等角度出发,使读者更加感受到一种超然的艺术氛围。

这种艺术氛围,是通过作者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而达成的,所以也要认为他是一种营造了独特的韵味的手法。

五、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深刻的意境醉翁亭记作为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醉翁亭记》教案2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醉翁亭记》教案2

《醉翁亭记》教案一、导入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

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给学生读的书。

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

观止指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不用再看其它的书了。

这当然有点夸张。

这本书选了222篇从先秦到明末的精品散文,其中就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什么在浩瀚的古代散文中此文能占有一席之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非凡魅力。

二、感知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首先请大同学们自读课文。

并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大体疏通文意。

2、疑问之处全班交流。

3、投影反馈翻译效果。

A、重点字词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绕(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翼然临于泉上象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在山上(7)名之者谁命名(8)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陈设,摆放(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10)射者中射中(11)临溪而渔钓鱼(12)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13)树林阴翳遮盖(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B、一词多义。

(1)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为,是(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离去C、句子翻译。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解析:第一句判断句,第二句省略句,第三句倒装句。

三、研读听读,带感情,谈感受。

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写的“乐”的主要内涵。

在疏通了文章的意思之后,我们的“绊脚石”也搬了,下面我们带着感情听课文录音,并请同学们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2)、太守以何而乐?有说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等等。

那么这山水之乐在欧阳修笔下是如何描述的?有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短短12个字就传神地写出早晚不同的景色。

由于早晚不同,作者运笔色调、气氛也不同。

太阳出来了,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感觉宁静、清新;云聚拢了,山谷洞穴昏暗了,感觉一片阴沉,这就是变化之美景啊!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说课稿(精选3篇)

醉翁亭记说课稿(精选3篇)

醉翁亭记说课稿(精选3篇)醉翁亭记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

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此,__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

抓住“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说教法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

由于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8134(书利华教育网)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8134(书利华教育网)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8134(书利华教育网)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琅琊山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背诵精彩句段。

(重点)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欧阳修于庆历六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经常在滁州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亭子命名,并写了《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备受赞誉的《醉翁亭记》。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2.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

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深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糅合在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

3.字音字形。

环滁(chú)林壑(hè)饮少辄醉(zhé)林霏(fēi) 山肴(yáo) 岩穴暝(xué míng)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晦明(huì) 翼然(yì) 酒洌(liè)琅琊(láng yá) 伛偻(yǔ lǚ) 觥筹(gōng chóu)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醉翁亭记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醉翁亭记目标1. 通过阅读《醉翁亭记》,了解元代文学特点和作者欧阳修的生平背景;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文章中的文学技巧和意境;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运用的修辞手法;3. 经典语句的理解和鉴赏。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2.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3. 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和背景知识;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欧阳修的生平背景;2.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内容;3. 教师介绍《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一篇骈文,通过对醉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泊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展示】1. 教师朗读《醉翁亭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2. 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指导学生分析骈文的特点和运用的修辞手法;3.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拓展】1. 教师给学生展示欧阳修的相关作品和文化背景;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比喻、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归纳】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确认理解的深度;2.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3. 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作业】1. 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审美情趣的短文;3. 阅读其他与《醉翁亭记》相关的文学作品,写读后感。

【拓展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元代文学和欧阳修的作品;2.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比较《醉翁亭记》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和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琅琊山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背诵精彩句段。

(重点)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欧阳修于庆历六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经常在滁州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亭子命名,并写了《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备受赞誉的《醉翁亭记》。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2.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

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深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糅合在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

3.字音字形。

环滁.(chú)林壑.(hè)饮少辄.醉(zhé)林霏.(fēi) 山肴.(yáo) 岩穴暝..(xué míng)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晦.明(huì) 翼.然(yì) 酒洌.(liè)琅琊..(gōng chóu)..(láng yá) 伛偻..(yǔ lǚ) 觥筹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师可适当指导。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合作探究(一)积累词汇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明确:此部分具体内容见本书82-83页。

(二)疏通文义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明确: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明确: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啊。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明确: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明确: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风高霜洁,天气晴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明确: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明确: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明确: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四、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

2.请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面对人生的失意,苏轼一边抒发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劝解众生:人有悲欢离合,②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欧阳修情醉滁州:朝而往,暮而归,③______________,而乐亦无穷也;杜甫身陷困厄仍能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遭贬谪仍劝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⑤______________!谁不受挫折?谁不遇逆境?笑对失败,请记住刘禹锡的诗:沉舟侧畔千帆过,⑥__________________!笑对挫折,请与诗仙一起吟唱:长风破浪会有时,⑦__________________!明确: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月有阴晴圆缺③四时之景不同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⑤后天下之乐而乐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直挂云帆济沧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景物描写的语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2.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难点)3.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课文背诵情况。

师:《醉翁亭记》对人、景、物的描写用语准确,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语言,既有诗的凝练韵味,又有散文的节奏,表情达意既含蓄又鲜明。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读一下本文的内容,欣赏一下醉翁亭之美,体味一下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二、自主预习1.成语积累:《醉翁亭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

例如形容宴饮尽欢的觥筹交错;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的峰回路转;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的水落石出。

2.用原句填空。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将写景与抒情联系起来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太守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描写琅琊山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描写太守醉态可掬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根据作者的描述,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醉翁亭的位置。

明确:醉翁亭位于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上沿山路走六七里处的酿泉边上。

4.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段: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宴罢归去的情形。

三、合作探究(一)内容理解1.第一自然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2.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3.第三自然段依次写了哪四个场面?4.第四自然段是如何运用衬托的写法的?明确:1.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景物。

2.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的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用树木之静衬托出百鸟欢鸣之动;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二)语言品析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极富特色,请结合例句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

示例1:大量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

示例2:全文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义转折的标志。

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

示例3:全文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

示例4: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经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脍炙人口。

(三)思想感情1.本文以“乐”字贯穿全文,写了作者的哪些“乐”?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乐”的?明确: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

作者不是酒醉,而是被美丽的山水景色所陶醉,更为滁州百姓的安居乐业所沉醉。

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四)感悟启示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滁州治理得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提示: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四、板书设计醉翁亭记醉景→山水、朝暮、四时醉人→滁人游、众宾欢醉情→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与民同乐五、作业设计“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是吟咏醉翁亭的一副对联,请你结合《醉翁亭记》回答:(1)“翁”指________;“山”指________。

(2)联系《醉翁亭记》中的相关描写,谈谈“亭影”为何“不孤”?明确:(1)欧阳修琅琊山(2)因为醉翁亭旁有酿泉流淌,默默相伴;醉翁亭下有滁州人、欧阳修等游乐;日暮时分有飞鸟鸣乐。

(写出两点即可)六、教学反思可取之处:这是一篇经典美文,本教案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课文文义、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诵读中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

按照“疏通文义”——“整体感知”——“内容理解”——“语言品析”——“思想感情”——“感悟启示”的顺序研读课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设计精妙,很好地解决了学习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