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陈建青㊀何诚颖内容提要:中国证券业在行业规模㊁治理结构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基本具备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金融行业形态㊂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完善和成熟,我国证券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㊁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㊂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证券业所创造的附加值对G D P的贡献度上㊂证券市场流通市值对经济增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㊂证券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以及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的结论都清晰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尤其是扩大市场规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会有显著作用㊂关键词:证券业㊀经济增长㊀贡献度㊀流通市值一㊁引言从1985年我国首家证券公司成立起,中国证券业已经走过28年的发展历程㊂我国证券行业伴随着经济增长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壮大,证券市场经历过起步阶段(1981-1991)㊁探索阶段(1992 -1998)和调整发展(1998至今)三个阶段㊂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业务体系,证券公司专业人员队伍㊁营业网点㊁客户群㊁业务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㊂截至2012年末,我国11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72万亿元,净资产为6943.46亿元,净资本为4970.99亿元㊂过去几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历史任务也基本完成,证券业进入一个相对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各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证券公司资本实力增长较快,资产规模和净资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㊂2005年以后,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㊁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等一系列整治措施之后,我国证券行业受益于经济的增长和证券市场改革而呈现爆发式的增长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经济并传导至我国,盈利指标的回落以及心理预期的正反馈效应使证券市场快速回落,各项投资和融资活动减少,证券行业进入一个收缩期㊂但总体上,中国证券业在行业规模㊁产业布局㊁治理结构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基本具备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金融行业形态,规范运作水平显著提升,财务状况总体稳健,经受住了市场深幅调整的考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行业㊂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但一直以来,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就存在着争议㊂G a v i n(1989)研究了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作用,认为证券市场通过财富效应和托宾的投资q理论两种渠道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㊂股票㊁债券等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导致资产拥有者财富增加,进而刺激消费需求引起经济增长㊂同时,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后,用于实物投资,拉动投资和总需求㊂A t j e&J o v a n o v i c (1993)利用模型分别研究了证券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对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40个国家的人均G D P与证券市场增长率的回归分析后发现,在1980年到1985年这段区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证券市场发展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证券市场上升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时期㊂证券市场增长率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上升0.083个百分点㊂而另一些人的研究则表明,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或相关关系不明显㊂H a r r i s(1997)认为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19‘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陈建青,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c d p8866@126.c o m;何诚颖,浙江财经大学㊁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18㊁518001,电子邮箱:h c y6338@h o t m a i l.c o m㊂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㊂间的关系很弱,在统计上并不是很显著㊂他认为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作用有显著的不同,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功能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说明证券市场发展的水平与人均产出有关㊂在欠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对投资和增长变量没有影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也是非常弱的,而在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确实有助于解释人均实际G D P,但它只在较高水平上显著㊂L e v i n e(1998)的实证研究说明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证券市场的规模㊁波动性与国际化和经济增长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㊂国内许多学者也研究了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同样存在分歧㊂一种观点认为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没有相关关系或者很弱㊂谈儒勇(1999)利用季度数据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极其有限,而且是不利的影响㊂李学峰等(2003)通过分析股指变动率与消费变动率的关系显示,股指变动与居民消费变动的相关程度极其微弱,中国股市几乎不存在财富效应㊂徐涛(2001)运用经验分析方法分析股票指数与我国物价水平时发现,我国股价指数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不大,股市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㊂周宏㊁吕光明(2004)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㊁作用比较明显的关系,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微弱㊂另一种观点认为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㊂殷醒民㊁谢洁(2001)通过分析股市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的关系发现,股市发展指标如资本化率㊁交易价值与经济增长率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经济增长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㊂郑江淮㊁袁国良㊁胡志乾(2000)的研究结果显示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银行储蓄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存在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㊂王聪等(2005)研究认为,从证券市场每增加筹资1亿元,将拉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735亿元㊂国内外经济学界关于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确存在很多争论㊂显然,以现有的研究,关于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难以下一定论,原因除了与经济学家们的不同分析角度或不同分析方法有关,也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以及与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相关㊂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即承认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则发展证券市场㊁扩大股市规模以促进经济增长就是必然的政策选择㊂如果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性或负相关关系,就要深入探讨造成这一结果的深层次原因,应该优先考虑整顿和规范证券市场㊁完善证券市场发展的金融制度环境㊂我们认为,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而需要做深入全面的考察㊂二、证券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1991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只有12家,发展到2013年有2491家㊂在证券市场快速扩张的2006-2011年,沪深市场股票筹资额从2005年328.85亿元的历史低点快速飙升至2007年的8021.06亿元,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快速下调后,股票筹资额在2010年再次达到历史的新高,为10105.21亿元,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的扩散和加重,股票筹资额再度下调㊂从证券市场的交易数据来看,交易量与成交金额都呈现了2007年快速上升㊁2008年下调,2009恢复上升,2010年和2011年下探的趋势㊂㊀㊀图1㊀股票市场筹资总额㊀㊀图2㊀A股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证券市场的扩张为证券行业的经营规模及营业收入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㊂从纵向比较来看,2001至2009年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起,证券行业的资产规模快速上升,2007年一跃升至历史最高点,达29到17313亿元,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资产规模下降,但2009年资产规模再次快速反弹,达到20274亿元,处于历史最高位,比2001年翻了两番㊂证券行业总营业收入的发展趋势和资产规模保持一致的路径:在2007年达到顶峰,2008年有所回落但在2009年恢复上升,2009年全行业的营业收入为2050亿元,约为2001年的5倍㊂从另一个角度看,1995年到2010年,中国G D P (现价)增长了5.55倍,证券业营业收入增长27倍,实现了超额增长;证券业营业收入占G D P 的比例,从0.1%左右提高到0.48%㊂在经济持续增长与分业监管的制度环境下,证券业净收入占G D P 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㊂㊀㊀图3㊀2006 2010年我国证券业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自2005年后,我国经济增长与证券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趋势㊂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扩张,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特别是从2005年到2007年,G D P 达到两位数的增长,我国经济的证券化率自2005年快速飙升至2007年的123.07%,同年我国G D P 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位,为11.4%㊂但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到2009年,我国经济快速下行,证券化率也从历史高位跳水至2008年的38.65%㊂虽然证券市场在2008年到2009年逐步回升,但由于外部经济萧条,我国经济恢复劲头不足,特别是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的扩散,世界经济恢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继续下行,证券化率也继续下探㊂从横向比较来看,2010年,我国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占当年G D P 的比重约为0.48%,而同期美国证券行业的营业收入占当年G D P 的比重约为1.8%-2%,其中来自于美国本土的营业收入占当年G D P 的比重约为1.2%,约为我国这一比重的两倍;同期日本证券行业的营业收入占当年G D P 的比重约为0.6%㊂从这一比例上看,我国证券行业的收入水平与日本相近,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大约处于美国1985年的水平,但差距也不算悬殊㊂2008年至2011年,我国证券行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占当年G D P 的比重分别为3.3%和1.4%,同期美国为30%和1.1%,日本为20%和1%㊂相比而言,我国证券行业净资产占G D P 的比重与美日相近,但总资产占G D P 的比重与美日相差悬殊,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证券行业的杠杆率过低,仅为1.4倍㊂一方面,从我国证券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杠杆运营符合净资本监管的需要,降低了证券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投机性,但这也使得我国证券业盈利能力受到限制,令我国证券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国外同行;另一方面,美国投行的经验表明,即使在杠杆经营的背景之下,当杠杆率高达20-30倍时,行业R O E 也很难突破20%㊂因此,证券业的杠杆率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㊂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行的杠杆率也从高位下降,维持在13倍左右,大大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㊂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随着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大大拓宽,杠杆率过低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㊂㊀㊀图4㊀我国经济增长与证券化率三㊁我国证券业发展对G D P 的贡献度分析㊀㊀(一)证券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我国证券业经历多年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越来越大㊂证券业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它的健康成长已经关乎我国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㊂根据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质量报告(2012)“,从整体规模看,沪市证券化资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偏低,但其产出效率较高㊂2010年沪市证券化资本形成率仅为6.9%,证券化资本综合贡献率为19.8%,但证券化资本产出率为66.7%,是全社会水平的2.9倍,而证券化资本效率系数是全社会水平的2.5倍㊂39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客观分析㊂一般认为,证券市场是实体经济的 晴雨表 ,证券市场常常会先于实体经济做出反应㊂实体经济的增长会提升对证券收益的预期,各种资产价格普遍上升,资本㊁信用和交易规模进一步膨胀,证券行业的增长会暂时脱离实体经济;当外界扰动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时,证券市场上的各项盈利指标出现回落,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变化和风险的正反馈效应会导致资金开始流出证券市场,导致资产价格回落,同时资金的缺乏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减速,证券行业也进入收缩期㊂证券行业的周期性与实体经济的周期性一样,并不是单纯的循环往复,而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㊁波浪式前进的过程㊂㊀㊀图5㊀经济增长与证券业行业的周期性轨迹实体经济快速增长为证券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反过来证券业的发展会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促进经济增长㊂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证券业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证券业增加值是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活动及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㊂虽然理论界对证券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存在分歧㊂但是,越来越多的经验实证显示证券市场发展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式与速度㊂获取信息与从事交易的费用促成了证券市场的形成,同时证券市场发展降低了信息和交易费用,进而影响了储蓄水平㊁投资决策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㊂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储蓄被金融系统作为运转费用吸收㊂在证券市场交易中表现为以手续费㊁佣金形式流向证券经纪人和交易商㊂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在运转过程中吸收的资源逐步减少,提高了储蓄实际转化为投资的比率㊂同时债券市场的存在会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因此也影响居民储蓄率㊂同时证券市场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决策信息和通过金融创新㊁风险分担等增加投资㊁融资渠道㊂相关信息及时真实的公布,对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投资者会根据相关信息对自己的投资做出理性的选择,使得投资更具合理性,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㊂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居民财富(包括股票在内的有价证券)的不断增加,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上升,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导致总产出增加,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带动就业水平上升㊂那么证券市场所包含的信息越真实,其引导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就越高,也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㊂2.风险改善机制㊂当存在交易和信息获取费用时,证券市场有助于风险交易㊁风险规避㊁风险分散及风险共担㊂流动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使得各个经济单位能在可以接受的价格下简便快捷地将财产转化为购买力㊂但由于将财产转化为交换中介带有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流动性风险㊂证券市场的出现降低了流动性风险㊂证券市场的存在使得证券持有者可以借助于证券市场随时出售手中的证券,而生产者可以长久地占用原始股东的资本㊂所以,证券市场便利了交易过程,降低了流动风险㊂随着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不断下降,同时由于证券市场允许投资者通过证券组合来降低收益率风险,流动性较差的高回报项目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㊂因此,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投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证券市场提供了风险交易㊁风险共担㊁风险分散的工具㊂3.财富效应㊂财富效应是指,假如其他条件相同,持有货币余额的变化,将会在总消费开支方面引起变动㊂这样的财富效应常被称作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㊂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实质上是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㊂20世纪90年代,随着纽约证券市场的长期兴盛,诞生了美国 新经济 奇迹,美国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处于高涨状态㊂基于此,美国学术界提出证券市场存在财富效应的观点,也就是说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涨可以增加个人财富的资产总额,提高个人财富满足度,促进社会消费水平㊂证券市场财富效应已经在成熟资本市场国家引起了广泛的研究㊂理论界普遍认为,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对刺激居民增加旅游支出㊁房地产投资等领域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㊂在拥有成熟证券市场的美国㊁英国㊁加拿大和日本等国,都明显发现股票价格上涨能带动当期以及之后一段时期的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㊂494.经济转型的催化剂㊂经济转型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低水平发展状况,建立市场经济,向发达国家靠拢,经济转型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需要用一种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代替低效率制度㊂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缺陷是有长期高增长但却没有长期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或产业竞争力提高的速度严重偏慢于经济增长,同时伴随许多经济失衡问题:高增长低就业㊁高工业化低城市化㊁高投资低消费㊁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高增长而居民收入增长长期偏低㊁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㊂回顾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消费对G D P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65.1%一路下滑至2010年的36.8%㊂投资对G D P的贡献率则从2000年的22.4%提升到2010年的54%㊂在上一轮宏观调控的政策引导下,投资对G D P贡献率从2003年的63.2%开始下降,到2007年下降至42.7%㊂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随着4万亿投资的推出,投资贡献率再度上升,2009年投资对G D P的贡献率甚至达到91.3%㊂由此看出,中国经济转型的难度之大㊂在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路径依赖问题,当经济处于某一低水平时某些恶性循环会导致经济陷入陷阱而不能自拔㊂一般来说,生产函数凹凸性一致的话,就能够找到唯一的稳定均衡点㊂但是,有时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平坦的,会出现突飞猛进,这时生产函数出现凹凸变化,可能的均衡点就不止一个,但并不是所有的均衡点都是稳定的㊂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意味着当经济由现有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时,往往需要经过一个交易成本更高的状态,我们将当前状态与交易成本最高状态之间的交易成本之差值称为这一制度变迁的阈值,这就是说,制度变迁是需要投资的,所需投资量就是这一阈值的大小㊂引入证券市场可以减小交易成本,从而降低制度变迁的阈值要求,使原先因路径依赖造成的高阈值而无法进行的制度变迁得以进行㊂证券市场的这些作用,相当于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㊂无疑,证券市场的催化作用是和证券市场减小交易成本的功能分不开的㊂(二)统计分析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体现在证券业所创造的附加值对G D P的贡献度上㊂证券业增加值是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活动及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㊂证券业增加值的核算对象为证券中介机构㊂目前,在中国证监会登记备案及由证监会监管的证券中介机构包括:证券交易所㊁证券结算公司㊁证券公司㊁基金管理公司㊁资产评估机构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㊁期货交易所㊁期货公司㊁期货经纪公司等㊂从现有文献看,计算证券业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㊂生产法是基于投入产出表,将证券中介机构在核算期内所提供的总产品(服务)价值扣除提供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增加值㊂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㊂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计算增加值,这种算法的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㊁生产税净额㊁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㊂具体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㊂彭志龙等(2002)采用收入法从已备案的证券及基金管理公司和私募基金两个方面测算了我国证券业的增加值㊂胡关金(2003)认为彭志龙等(2002)的研究忽略了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因此在彭志龙等(2002)的基础上从产业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两个方面测算了证券业的间接增加值㊂证券业对G D P的贡献度=按可比价计算的证券业增加值年增加额/按可比价计算的G D P年增加额㊂根据证券业普查和证券业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证券业增加值的状况,2000年我国证券业增加值837亿元,占到同期G D P的0.9%;后有所下降,2004年证券业增加值234.7亿元,只占G D P的0.15%;但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和顺利完成,我国证券业增加值快速上升,2009年达到了2250.2亿元,是2004年的9.6倍,证券业占G D P的比重也上升到2009年的0.66%㊂从增长率看,除了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从1996年到2000年证券业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同期G D P的速度㊂根据测算,证券业对G D P的直接贡献度由1996年的1.9%上升到2000年的5.4%㊂在我国加入WT O之后,我国经济快速成长,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占G D P的比重不断上升㊂2004年到2009年证券业名义增加值年均增长57.2%,比同期名义G D P年均增长高40.9个百分点㊂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业增加值受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2007年到2008年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起伏较大,证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具有较大59‘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波动性,一度表现为负向作用㊂从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04年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07%,2008年证券业对经济增长是负向贡献0.23%㊂危机之后,我国经济逐渐恢复,2009年证券业对G D P 的贡献率达到1.26%,比2004年提高1.19个百分点㊂表1㊀证券业增加值对G D P 的贡献度年份G D P (亿元)证券业增加值(亿元)证券业占G D P 的比重(%)证券业对G D P的贡献度(%)2004159878234.70.150.0720083140451613.90.51-0.2320093405072250.20.661.26数据来源:i F i n D ,国信证券㊂四㊁我国证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前面已经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我国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较大,且严重依赖于市场状况,特别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证券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向影响㊂但从实证角度,我国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㊂这里利用时间序列采用协整检验㊁V E C M 模型分析我国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㊂选取证券市场的流通市值(A 股和B 股总流通市值)㊁筹资总额(实际募集资金额)作为我国证券业发展的代理变量;选取G D P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㊂由于G D P 数据只公布季度数据,数据频率选取为季度数据,数据区间从1994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㊂为了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由于流通市值和筹资总额并不表现出季节性,只对G D P 采用C e n s u sX 12法作季节调整;同时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序列的标准差;另一方面,用取对数后的数据进行回归的残差是相对较小的对数残差,取对数后流通市值㊁筹资额和经济增长分别用l n l t ㊁l n c z 和l n y 表示㊂所有数据来源于i F i n D ㊂(一)数据平稳性检验由于时间序列往往会出现不平稳性,用不平稳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有可能是 伪回归 ,因此需要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㊂平稳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这里采用A D F 方法检验数据的平稳性㊂表2㊀数据平稳性检验(A D F 检验)序列(t ,k ,q)t 统计量l n l t(t ,k ,1)-2.313D l n l t (0,0,0)-5.931∗l n c z(0,k ,0)-2.861∗∗D l n c z (0,0,1)-9.022∗l n y (t ,k ,0)-0.854D l n y (t ,k ,0)-5.906∗注:(t ,k ,q)表示A D F 检验的回归方程是否包含时间趋势㊁截面,以及滞后期㊂∗和∗∗分别表示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㊂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筹资额l n c z 是平稳的;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流通市值l n l t ㊁筹资额l n c z 和经济增长l n y 是一阶单整的㊂(二)J o h a n s e n 协整检验由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流通市值l n l t㊁筹资额l n c z 和经济增长l n y 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协整检验对序列同阶单整的要求㊂应用J o h a n s e n 协整分析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㊂表3㊀J o h a n s e n 协整检验原假设特征根迹统计量最大根统计量只有0个协整方程0.45056.058∗41.856∗只有1个协整方程0.14214.20210.739只有2个协整方程0.0483.46293.4629注:∗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㊂协整方程为(小括号中为系数的标准差):l n y =0.671(0.058)l n l t -0.299(0.056)l n c z +5.204(0.381)协整方程表明,证券市场流通市值㊁筹资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证券市场流通市值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筹资额的增加却不一定会推动我国经济增长㊂(三)基于V E C M 模型的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分析由于证券市场流通市值㊁筹资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建立V E C M 模型㊂首先根据S I C ㊁A I C 和H C 等信息准则,并结合经济理论将V E C M 模型的滞后期确定为2㊂建立V E C M (2)模型,通过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得到证券市场流通市值69。
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12年第5期总第215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金融市场】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兰岚(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摘要]信息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就对证券行业产生了影响,从早期的以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为主到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证券业全面结合,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创新。
通过分析我国证券业的信息化现状及其与银行、保险行业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证券业信息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57-02一、我国证券业信息化的现状证券公司是证券业的主体,也是证券信息化进程的关键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有市场的诸多局限被打破,使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在深度、广度和客户特点上都发生了改变,因此,券商的产品研发和服务质量变得越发重要。
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对证券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定制证券公司交易系统,并进行服务业务创新。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证券交易只能通过营业厅进行,既增加证券公司成本,又加大客户资金风险。
而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可以集中管理所有客户的交易量和交易额,达到防范风险、控制成本和优化公司体制等多重目的。
此外,证券公司还可以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好更贴心的服务,如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为股票投资者提供实时信息,根据客户的个人喜好和文化背景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与部门协同水平。
证券公司的管理信息化不仅包括交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企业资源计划的运行,还包括交易数据的流动和共享。
推进管理信息化能避免证券公司的部门各自为政,加强部门间协同运作,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转效率,并促使证券集团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我国证券行业发展概况总结
我国证券行业发展概况总结(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概述1984年,上海市政府批准发布《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部分优质企业被纳入股份制试点。
为了适应国债发行和交易以及股份制试点改革的需要,我国的证券市场应运而生。
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成为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
1986年9月26日,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成为我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
1987年9月,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成为建国以来大陆地区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并于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为证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同时,我国证券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业务范围也迅速扩张。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证券行业逐步走向规范经营、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规模显著扩张,市场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2004年至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从1,377家增长至3,033家,复合增长率为6.80%。
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280家。
与此同时,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末的3.72万亿元上升至2016年12月31日的54.75万亿元。
截至2017年6月30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达57.62万亿元。
伴随着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值的提升,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沪深两市股票总成交额从2004年全年的4.15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全年的127.12万亿元。
截至2017年6月30日,沪深两市股票总成交额达51.91万亿元。
伴随着我国A股市场成交量的日趋活跃,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持续提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规模从2004年的642.77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19,583.16亿元,债券市场募集资金规模从2004年的27,983.73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363,638.96亿元。
我国证券业发展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证券业发展的现状与改革摘要:在监管机构和证券行业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证券业取得了今日相对繁荣的景象,但繁荣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市场参与者鱼龙混杂、直接融资远低于间接融资额度、股指一路下挫等诸多问题。
本文从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与现状入手,探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以期发挥证券平台的直接融资作用,将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引导到实体经济中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关键词:证券业;现状;改革1987年我国首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开门营业,截止2012 年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的数量已从两位数猛增至2500余家,股市规模也飙升至2万亿美元,占我国GDP比重更是达到60%左右,但繁荣市场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市场参与者鱼龙混杂、直接融资远低于间接融资额度、股指一路下挫等诸多问题。
一、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高速发展后进入调整蛰伏时期1987年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设立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非常重视,证券公司依托高速发展的证券市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关联的公司数量得到了极大增长。
君安证券(后来的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等通过不断融资扩股,资本金大多出现了几何级数的扩张,全国证券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一片大好局面。
到90年代中期,证券公司数量已接近百家,总资产规模接近千亿。
初期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商业银行大量设立证券营业部门和投资公司、证券代理行为较为混乱等情况。
为贯彻国家对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总体思路,1999年我国颁布实施了《证券法》,人民银行相应提前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撤销下属证券营业部。
国有企业减少持股、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都促使证券行业进入调整时期,2000年刚过,各种因素的重叠影响终于实质性地传导到证券市场,股市开始一路下挫。
(二)规范发展后进入新机遇期经过三年多的股市暴跌,证券公司和股民都损失惨重,2005年国务院要求证监会、人民银行对整个证券行业进行严厉整顿。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关注当今证券行业,了解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是证券工作者和投资者应该做的。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欢迎阅读!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篇1中国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中国证券行业各传统业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
其中,作为证券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新设营业部的放开以及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小项目井喷和大项目减少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争取大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项目,使得投行业务竞争变得更为充分,并逐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自营业务由于受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波动较大。
资产管理业务随着政策的放松发展迅速,各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加重视,竞争相对市场化,大型证券公司在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总体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业务正逐步转型,各业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为证券行业盈利结构的改善、收入来源的增加奠定了基础。
首批试点各项创新业务的证券公司在人才、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等软硬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
但随着取得各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
(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中国证券行业在综合治理后整体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但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创新业务布局上,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尤其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环境下,优质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发行次级债、IPO发行、借壳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资本金,在资本规模上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证券会主席郭树清2012年5月7日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最大风险——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证券会主席郭树清(2012年5月7日)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召开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备受各方关注。
市场期待了很久,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
一个会议如果想要真正取得实效,做充分的准备很重要。
陈云同志曾经说过,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不到10%的时间就可以了。
为准备这次会议,庄心一同志带领机构部、证券业协会、沪深两家交易所,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这次会议下发的文件,会前也广泛征求了意见,文件内容很丰富,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继续认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把文件改好。
会上很多同志要作专题讲话,在座的证券公司老总也会发表非常专业的意见,我就扬长避短,讲几个综合性、一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开这个会议?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现在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有人将过去的发展概括为“野蛮生长”、“清理整顿”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现在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希望从这次会议开始,进入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为什么证券业要创新发展?是为了行业繁荣?为了让公司有更多业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不充分。
真正的大背景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金融一定要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瓶颈部门。
其表现在于,中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
作为一个储蓄大国,中国每年的储蓄占GDP比例高达40%以上,那就是说有大约20万亿元,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也有3万多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
但是资金的闲置、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还很突出,很多企业得不到资金。
从总量看,储蓄率非常高,但资本配置的效率不够高。
从结构看,大量的资本没有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存在严重的浪费。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全社会的资金配置,不仅不能说是最优,恐怕也不能说是次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责任了。
2008-2012股市走势分析报告
五年中国股市摘要近几年来,在2007年10月16日创造了历史最高6124.04之后,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股市大盘持续走低,虽然政府果断出台了下调印花税政策,以及使用4万亿“救市”,然而,只是昙花一现,股民的希望一次次被破灭。
针对于整个股市一直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难以回暖的现状,对此笔者将通过分析2008年到2012年中国股市持续走低,长时间的震荡的原因,提出为什么我们的股票市场在经历了如此深幅的调整过后,又有政策配合情况下,股民们期待的牛市迟迟没有展开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上市公司,市场体系,投资者,政府出台各种政策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分析,对此提出可行性分析,为股票投资决策者提出了理性的依据。
关键字:股市大盘;印花税;牛市一、股市现状中国股市大盘在2007年10月16日创造了历史最高6124.04,在股民欣喜之余,大盘开始回落。
本以为进入2008年,股市会有所回转,然而出乎人们的想象,股市大盘继续走低,延续了这种调整趋势,把人们再创新高的希望一次又一次无情的粉碎。
08年3月的单月跌幅为20.14%,创造了本轮牛市行情单月跌幅之最。
4月份大盘下探至本轮调整最低2990.79,此时,股指已经从去年的高点下挫超过50%。
在股民恐慌万分的关键时刻,政府果断出台了下调印花税政策,算是给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在这之后股市开始有所活跃,在短短几个交易日里反弹达到20%以上。
此时,舆论也开始宣扬“红五月”可期待,然而到了6月份,我们回头看来,印花税的调整行情,只是昙花一现,五月份的行情依然是让很多股民痛心的。
政府有救市之心,然而争奈行情不遂人愿。
在中国汇金公司发出强有力的救市信号后,中国股市走出了阴影,初现曙光。
最终中国政府拿出4万亿的救市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接着又出台一系列的救市组合拳,加上世界各国的救市政策和国际经济的回复。
在接着股市迎来一波拉升,在2009年8月到达3478的位置。
接着,开始了长时间的震荡。
中国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
2012年中国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报告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三年一月目录报告摘要 (6)第一部分投资者对2012年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的看法 (13)1.多数投资者认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13)2.近半投资者无法接受上市公司业绩刚上市就变脸 (14)3.投资者认为应分流一部分IPO企业到新三板或海外发行上市 (16)4.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影响分歧较大 (17)5.七成投资者认为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会影响其投资决策 (18)6.九成投资者认同2012年出台的新退市制度 (19)7.投资者认为降低证券交易税费政策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20)8.投资者看好2012年出台的吸引长期投资者入市政策 (21)9.超九成投资者支持债券市场发展政策 (23)10.八成投资者非常支持2012年监管层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 (24)11.超半数投资者认为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估值水平下降是受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大量减持影响 (26)12.投资者最了解证券公司理财产品 (27)13.半数以上投资者倾向于投资“现金宝”等现金管理类产品 (28)第二部分关于2013年的证券市场预期 (29)1.大部分投资者和营业部总经理认为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会放松 (29)2.认为2013年经济增长保持不变的投资者最多 (31)3.五成以上投资者认为2013年通货膨胀率会上升 (31)4.盈利越高的投资者越看好2013年证券市场走势 (34)5.2013年会增加投资股票资金的投资者同比翻倍 (35)6.近半数投资者倾向现金分红和股价上涨两者兼顾 (37)7.三分之二投资者更期待出台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 (38)8.七成以上投资者期待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 (39)第三部分投资者背景资料 (41)1.25-54岁投资者占八成 (41)2.超八成投资者的家庭收入低于15万 (43)3.半数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低于10万元 (43)4.超七成投资者股票市值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合理 (44)5.教育程度:本科学历投资者占比逾四成 (45)6.牛年入市的投资者占比依旧最高 (45)7.2012年亏损的投资者逾七成 (47)8.逾四成投资者投资周期在3个月以上 (48)9.近四成的投资者更倾向投资主板股票 (49)10.近七成股民依然选择股票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49)11.超六成投资者称媒体是其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主渠道 (50)12.六成投资者有稳定收入来源 (51)13.超九成投资者身处地级市以上城市 (51)第四部分营业部基本情况 (53)1.区域构成:华东区为主 (53)2.地域分布:多数集中在省会或副省级城市 (53)3.盈亏情况:八成盈利 (54)4.佣金水平:西高东低 (54)附件1:2012年中国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问卷 (56)附件2:2012年营业部总经理综合调查问卷 (63)附件3:2012年中国证券投资者调查问卷统计表 (67)附件4:2012年营业部总经理综合调查问卷统计表 (75)附件5:固定样本库抽样方案 (80)报告图片目录图表 1:投资者对2012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评价 (13)图表 2:营业部总经理对2012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评价 (14)图表 3: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刚上市就变脸的评价 (14)图表 4:营业部总经理对上市公司业绩刚上市就变脸的评价 (15)图表 5:投资者对企业IPO排队的堰塞湖问题的评价 (16)图表 6:营业部总经理对企业IPO排队的堰塞湖问题的评价 (16)图表 7:投资者认为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影响 (17)图表 8:营业部总经理对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影响投资者的评价 (18)图表 9:“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对投资者决策或行为的影响 (18)图表 10:投资者对2012年出台的新退市制度的评价 (19)图表 11:营业部总经理对2012年出台的新退市制度的评价 (19)图表 12:监管层出台的降低证券交易税费政策对投资者的影响 (20)图表 13:营业部总经理对2012年监管层出台的降低证券交易税费政策影响投资者的评价 (21)图表 14:投资者对2012年出台的吸引长期投资者入市政策的评价 (21)图表 15:营业部总经理对2012年出台的吸引长期投资者入市政策的评价 (22)图表 16:投资者对2012年出台的支持债券市场政策的评价 (23)图表 17:营业部总经理对2012年出台的支持债券市场政策的评价 (23)图表 18:投资者对2012年监管层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的评价 (24)图表 19:营业部总经理对2012年监管层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的评价 (25)图表 20:投资者对2012年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估值水平下降现象的看法 (26)图表 21:营业部总经理对2012年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估值水平下降现象的看法.26 图表 22: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推出的产品的了解程度 (27)图表 23:投资者更愿意投资证券公司推出的产品 (28)图表 24:投资者对201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 (29)图表 25:营业部总经理对201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 (29)图表 26:投资者对2013年宏观经济走势判断与入市时间的交叉分析 (30)图表 27:投资者对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31)图表 28:投资者对2013年通货膨胀率的判断 (31)图表 29:营业部总经理对2013年通货膨胀率判断 (32)图表 30:投资者对2013年通货膨胀率判断与入市时间的交叉分析 (32)图表 31:投资者对2013年通货膨胀率判与2012年的投资收益与的交叉分析 (33)图表 32:投资者对2013年证券市场走势的判断 (34)图表 33:营业部总经理对2013年证券市场走势的判断 (34)图表 34:投资者对2013年证券市场走势判断与2012年投资收益的交叉分析 (35)图表 35:投资者2013年计划投资股票资金与2012年相比的变化 (35)图表 36:营业部总经理2013年计划投资股票资金与2012年相比的变化 (36)图表 37:投资者2013年计划投资股票资金变化与2012年投资收益的交叉分析 (36)图表 38:投资者倾向的回报方式 (37)图表 39:营业部总经理倾向的回报方式 (37)图表 40:投资者2013年最期待的改革措施 (38)图表 41:营业部总经理2013年最期待的改革措施 (38)图表 42:投资者2013年最期待的投资者保护措施 (39)图表 43:营业部总经理2013年最期待的投资者保护措施 (39)图表 44:投资者年龄结构 (41)图表 45:投资者年龄与股票市值的关系 (42)图表 46:投资者年龄与入市时间的关系 (42)图表 47:2012年投资者的家庭收入水平 (43)图表 48:2012年投资者的股票市值 (43)图表 49:2012年投资者的股票市值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 (44)图表 50:投资者的教育程度 (45)图表 51:投资者的入市时间 (45)图表 52:投资者的入市时间与股票市值的关系 (46)图表 53:投资者的入市时间与股票市值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的关系 (46)图表 54:2012年投资者的收益情况 (47)图表 55:投资者的换手率 (48)图表 56: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49)图表 57:投资者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 (49)图表 58:投资者获得上市公司信息的渠道 (50)图表 59:投资者的职业分布 (51)图表 60:投资者的地域分布 (51)图表 61:营业部区域结构 (53)图表 62:营业部地域结构 (53)图表 63:营业部盈亏情况 (54)图表 64:营业部平均佣金率情况(‰) (54)报告摘要2012年,资本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结构更加均衡,证券市场各项改革措施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新闻
遍的理性和规范欠缺,不仅大量散户具有急功近利的追 涨杀跌心理,更有一些大投资者存在着操纵市场、内幕 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证券中介机构本应尽力维持市场 公平,但在利益驱
投资额度上限放宽至可超过等值10亿美元。2012年11月 14日,证监会宣布再增加2000亿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 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至此,RQFII试
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 李康:从“外部”角度 分析,在QFII和RQFII名单中不乏淡马锡投资、卡塔尔投资 局、马来西亚国家银行这样的主权投资机构。为什么
。”2012年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新的退市制度 改革方案,2012年12月31日,深交所宣布*ST炎黄和*ST 创智两家公司终止上市,这是自2007年*S
T联谊退市后5年来A股市场中再次出现ST股退市。自今年 1月4日开始,沪深两市“风险警示板”和“退市整理板” 同时进入正式运作。 刘景德:完善退市方案,是推动股 市与
这些偏向于长期资产配置的机构积极申请QFII和RQFII额度? 原因至少有两点:其一、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长期经济 增长持正面展望态度。中国经济增速尽管与以往年度相 比
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国家做横向比较,仍是较快的。IMF 在三季度做出的对今明两年的展望中,预测全球经济增 长速度为3.9%,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4%,发展中经济体 增速
点位创下46个月新低。虽然此后不久沪指又重回2000点 上方,从而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止跌回升的希望,但沪 指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以及股市的长期低迷仍值得我们 深思。
尽管股市表现欠佳有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原因,但显然不 能简单地把股市低迷归结为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因为, 中国经济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基本表现仍然良好; 深陷经济萧
条的美国和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其股市表现也均优于 中国。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负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市公司是股市的根基,但我国上 市公司的整体表
2012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2012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明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宏观经济与政策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晴雨表,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历来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对证券市场影响最深刻、最明显或引起市场急剧波动的因素往往是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
展望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加之美、德、法、俄等大国面临政府选举,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需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弹性与灵活性,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和潜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2006-2011的宏观经济分析从上面的图所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
从国内来看,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国内的证劵化率也保持相对的稳定。
CPI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抑制,CPI 从三月份到十一月份当月同比持平;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房价开始回落,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9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仅有5个城市环比涨价;经济总体表现良好(来自中国房地产网)。
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温州、鄂尔多斯等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
最后于2011的经济总结如下:1.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为5%左右。
2012年中国证券行业调查报告
2012-2016年中国证券行业调查与投资分析报告内容简介据wind数据显示:2011年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总成交额41.97万亿元,较2010年减少22.45%;股票市场总融资额7021.20亿元,较2010年减少28.43%,其中首发融资额2680.75亿元,较2010年减少44.79%,再融资融资额4340.45亿元,较2010年减少12.41%。
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为证券行业贡献主要的收入来源,经纪业务收入与成交额密切相关,而承销业务也受到股票市场融资额的影响。
此外,证券行业近年来的合规运营使行业成熟度日益提高,监管层持续规范监管的同时日益加大对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各项促进行业创新发展的机制逐步推出:2011年7月,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正式将券商直投业务纳入常规监管;2011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转融通各项相关机制的建立日趋完善,随后11月两市交易所也分别发布《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融资融券标的由此前的90只扩容至285只,转融通机制的推出又进一步;2011年12月,在港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八》中,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随后12家证券公司和9家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获批了RQFII试点业务资格。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运营的日趋规范,证券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证券行业调查与投资分析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中国证券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证券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证券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
您若想对中国证券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将资产(如债权、信贷、应收账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通过借助金融市场,将这些证券产品出售给投资者,从而获得融资而不增加资产方的负债。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业务模式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
一、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和意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兴起源自于金融市场的需求。
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虽然能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银行风险集中、融资渠道狭窄等。
而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将资产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的证券产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提高了融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市场效率。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
起步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探索性地进行了一些试点项目,如中长期债券发行体系改革试点、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试点等。
初级阶段:进入21世纪初,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步入初级阶段。
2005年,央行发文开启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正式批准程序,批复了首批8个项目。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以传统的金融资产证券化为主,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等。
成熟阶段: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步入成熟阶段。
201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颁布了关于发展债务融资工具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债务融资工具的证券化之路。
此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发展,涉及领域也逐渐扩大,包括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企业债券、银行间债券等。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交易结构和业务流程两个方面。
交易结构: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结构可以分为主动管理型和被动发行型两种。
主动管理型是指资产证券化计划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以主动管理的方式进行交易;被动发行型是指依托一揽子交易计划,无论市场形势如何,都按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发行和交易。
中国股市发展1983-2012
中国股市历史:1983年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飞乐音响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从中国证券市场建立至今,风雨飘荡的走过近30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证券市场获得极大的进步,逐步建立起包括骨片,债券,外汇及多种金融衍生品等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市场现存的缺陷也比较显著,市场体制不完善,股权结构特殊,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证券市场监管不力等尚不成熟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立足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结合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对其原因尽享了研究,并总结了中国证券市场现状的解决方案并推动我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证券市场,资本,产业结构,市场监管,创新Abstract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provides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Since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established, wind and rain drifting through nearly 3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our country securities market has had tremendous progress, gradually set up including bone, bonds, foreign exchange and a variety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suchas relatively complete financial market structures. But because startedlat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inancial market existing defects is more significant, imperfect market system, the special equity structure, give priority to with retail investors, risk 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 securities market is still immature problem such as poor regulation need to be addressed. Based on China secur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enjoy the study the reason,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ecurities marke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ecurities market,capital market,regulation , industrial structure innovation.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目录 (II)一、引言 (1)二、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1)2.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1)2.2我国证券机构发展概况 (2)三、市场存在的问题 (3)3.1证券规模过小 (3)3.2资本品种类不足 (4)3.3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5)3.4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不透明 (6)3.5市场监督力度不够 (6)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 (6)4.1市场导向 (6)4.2加强市场监管 (7)4.3风险控 (8)4.4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9)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 (9)5.1制度创新全面推进 (10)5.2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10)5.3市场机构创新发展 (10)II5.4证券市场国际化 (11)结论 (11)参考文献 (1)致谢 (2)III一、引言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证券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且史无前例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增长的强大动力。
【东吴证券】2012年公司简介
实现资源合理配臵
• 科学规范的投 资运作体系、 科学完善的投 资风控体系、 科学有效的投 资激励体系、 科学求实的投 资考核体系
• 在保证绝对收 益的前提下, 在风险可控的 条件下,秉承 价值和成长相 结合的投资主 旨,科学规划 大类资产配臵
• 对公司的整体 资金进行管理, 在控制好资金 流动性的前提 下,使公司资 金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和增值
公司原有营业部 48家; 本次新设五家营 业网点分别为: 徐州、淮安、南 京、姜堰、瑞丽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SOOCHOW SECURITIES
3.2 经纪业务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SOOCHOW SECURITIES
3.3、投资银行业务
投行概况 东吴证券投资银行总部位于苏州,并在北京、上海、深 圳、南京等地设立了八个事业部 东吴证券投资银行总部现有保荐代表人30名,准保荐代 表人11名,197名专业投行人员 战略目标 投资银行总部致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横向拓宽创新 业务,纵向整合公司资源,争取在2-3年内实现从有一定知名 度的区域性投行向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全国性投行的跨跃。
“新三板”业务的一级部门,部门在苏州高
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高新区共设置有 5个项目组,项目组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律
师、行业分析师等各类专业人士,项目小组 均具备独立完成挂牌项目的能力。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SOOCHOW SECURITIES
3.6 场外市场业务
场外市场总部迄今已成功推荐2家企业 在“新三板”市场挂牌(达通通信 430055、意诚信通430058),其中挂牌公 司达通通信已成功完成定向增资。
市场参与者 成熟度提高
券商创新与发展 如火如荼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
以下是中国证券行业的主要发展阶段:
初创期(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于上海和深圳。
证券市场在政策和制度方面还相对不完善,交易规模较小。
建设期(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中国政府逐步推出了一系列证券市场改革措施,包括设立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完善证券法律法规、引入外资证券公司等。
证券市场开始逐渐规范化和国际化。
高速发展期(2001年至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高速增长,股市投资热潮盛行。
中国证券市场在国内外投资者中得到广泛关注,股票交易量和市值大幅增加。
调整期(2008年至2012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股市出现大幅波动。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包括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和加强监管等。
创新发展期(2013年至今):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出了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等衍生品工具,并推动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设立。
同时,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也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成为重要目标。
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改革举措起到了关键作用。
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证券市场仍面临着挑战和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加强监管,以促进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3.2 证券行业研究分析3.2.1国际行业整体规模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国际资本市场已基本进入成熟期,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体量巨大。
据麦肯锡测算,2014年-2017年,资本市场和投行业务全球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2017年净收入总额为3,500-4,000亿美元。
1973-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则为9.3%,同期1980-2013年全球GDP年化增速为5.8%。
据摩根大通2015年对全球主要投行(非整体)的净收入的统计,全球主要投行净收入从1999年的756亿美元上升至2009年的2,077亿美元的高峰,国际金融危机后又下降至2014年的1,435亿美元,1999年-201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4%。
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微弱增长态势。
从驱动因素看,全球资本市场和投行业务的增长,既与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创新、市场成熟度高度相关,也与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危机具有一定关联度。
从20世纪70年代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美国为代表的投资银行经历了多元化业务创新,投资银行收入增长显着高于全球经济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监管力度明显加强,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有所下降,加上投资银行业务已经非常成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投资银行收入将与全球GDP增速保持一致。
目前,国际上的金融行业是混业经营为主要业态。
严格意义上,全球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数据的可比性不高。
然而,从分国别角度,由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曾经出现了较长的分业经营时期,而且混业经营放开的时间不是很长(基本都在2000年左右),主要的投资银行并没有较深地介入商业银行和保险等其他领域,因此美、日、韩与中国相比,更具可比性。
(1)各国证券行业的净收入/GDP从证券业的“净收入/GDP”这一指标来看,2017年,我国证券业目前的水平仅为0.38%,而美国、韩国目前均达到1%以上,美国更是在1.5%左右。
我国目前的水平,仅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日本和1990年代的韩国相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贯彻落实《基金法》建设行业自律文化全面推进有社会公信的现代资产管理行业建设各位大会代表:现在,我代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本届理事会的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2012年6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
四年来,协会在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民政部的指导和理事会领导下,牢牢把握现代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大趋势,紧紧抓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机遇,秉承“自律、服务、创新”宗旨,切实履行《基金法》和协会章程赋予的各项职责以及证监会委托的相关职能,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精神,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突出党委对协会工作的政治引领和示范带动,确保协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从严治会,励精图治,全面提升会员服务能力与自律管理水平,全力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四年来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一)协会自律管理下的资产管理业务蓬勃发展,已占全社会资产管理总量的半壁江山。
协会现有各类会员2529家,包括普通会员610家,联席会员231家,观察会员1590家,特别会员98家,非会员登记备案机构15000余家。
截至2016年11月13日,协会自律管理下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50.07万亿元,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595%,占全社会各类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的比例达50.5%,与2012年底相比提高20个百分点。
公募基金从业人员达到3.1万人,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达到27.8万人,已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人员98.7万人,已通过基金销售从业资格考试人员22.4万人。
(二)公募基金产品和公司治理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继续引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标杆。
一是公募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标的不断丰富,以传统股票、混合、债券和货币基金为基础,通过试点创新将未上市股权、黄金现货合约、商品期货合约、商业物业纳入公募基金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日益多元化。
中国股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股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作者:李智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12期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而在我国,股市曾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成为非常敏感的问题。
突破禁区、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展和发育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社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进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股市的状况,就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给予了趋势预判。
一、股市的起源(一)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
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
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二)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三)股票交易市场远溯到1602年,荷兰人开始在阿姆斯特河桥上买卖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这是全世界第一支公开交易的股票,而阿姆斯特河大桥则是世界最早的股票交易所。
在那里挤满了等着与股票经纪人交易的投资人,甚至惊动警察进场维持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国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中国证券行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转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新的市场化浪潮中,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在维护市场有序运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经过综合治理以后,证券行业遗留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仍然存在总体规模小、盈利模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创新能力不足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在全球经济金融再平衡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中国证券行业要敢于面对机遇和挑战,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加速推进转型,走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一、证券业肩负的使命更加高远对证券公司而言,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和政策环境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经济转型为证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证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监管理念的变化将助推证券行业的创新图强。
经济转型时代对于自主创新的渴求是要更充分发挥直接金融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融合将赋予中国证券行业争夺全球金融话语权的历史使命。
1、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更多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遇了雪崩式的下滑,尽管随着全球量化宽松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走出泥潭,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依然是:美国无就业式复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和新兴经济体的滞胀困局。
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享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和较低的失业率,但货币宽松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日益显著,新兴经济体忙于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寻求平衡。
当发达经济体存在再度陷入衰退的威胁时,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滞胀的风险。
中国经济如何在乱局中胜出,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
2011年中央政府实施了坚决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2012年将是“十二五”规划深化推进,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传统的依靠要素成本优势和纯粹规模扩张的模式基本上走到了尽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更多依靠自主创新,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技术进步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包括企业家的精神和企业的进步都不是传统计划经济和纯粹的成本优势所能支撑的。
这种依靠人的精神和技术进步的活力只有资本市场能够激发。
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依赖一个全国统一的资本市场才能完成资本在空间、时间范畴的交换。
只有资本市场才能超越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超越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藩篱,促进不同产业和区域资源的高效配置。
基于此,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三农经济和创新创业等风险较高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资本市场来支撑。
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问题的时候,必须依靠资本市场把市政债和其他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予以规范,通过资本市场对政府行为形成监督。
当金融市场的脱媒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必须更加健全。
2、资本市场的创新步伐将挑战证券行业的专业能力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股指期货、创业板、融资融券等基础性的制度相继出台,未来证券市场的发行体制改革要按照更加市场化的原则推进,将挑战证券公司的产品定价能力和证券配售能力;转融通、做市商、RQFII、跨境ETF和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产品不断丰富的环境下的产品创新、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都在不断挑战证券行业的专业能力边界;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不断进行收购兼并、债券市场统一发展、融资结构不断丰富的情况下,证券公司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受到更大的挑战。
佣金自由化以来,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的营销队伍不断扩张,证券公司的佣金费率已经下降到1%。
以下,证券公司最主要的手续费收入持续下降,今年以来所开展的投资顾问业务进展也都不大顺利,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证券公司不能以客户为中心提高自身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的能力,证券行业的客户就会被银行的高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吸引,就会被信托公司的各种眼花缭乱的产品吸引;如果证券公司自身的投资顾问队伍不能尽快成型,就会被银行的理财队伍赶超;如果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只会一味地抢项目,就会被信托公司的综合服务打败,就会被外资投行逐步蚕食市场份额;如果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仍旧步基金公司的后尘去追求所谓的投研能力,只能跟在基金公司的身后拾人牙慧;如果证券公司仍旧只能做中介业务,就无法更好地控制金融资源,就只能在未来的金融结构中成为银行和保险的附庸。
所有这些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趋势都在不断挑战传统上只会做通道业务的证券公司的能力边界。
3、监管理念的变化将推动证券行业的转型从证券行业的监管重点来看,在经历了为时3年的证券行业综合治理之后,2008年开始对证券行业的监管已经转向常规监管。
主管部门的监管思路也正在转变,从管控转向扶持。
未来证券行业监管将坚持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动态监管体制,充分体现业务风险与资本规模相匹配的原则,并不断放松行政管制,改进监管方式,强化市场约束机制,为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
事实上,过去几年,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历史性任务基本完成之后,证券行业就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市场化发展的阶段,各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包括营业部网点审批的放开、股票发行机制的改革、基金产品的审批放开、集合理财产品的审批放开、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推出、证券公司上市门槛调整等。
未来五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始落实,预计监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在债券市场、场外市场和私募基金发展等方面放开管制。
在这样一个监管环境下,原来依靠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证券公司作为一个市场化组织者的功能将逐步回归。
这种市场化的功能将逐步体现在对证券定价的影响力,对证券配售的影响力,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力,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力,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力等。
这些影响力的逐步树立,将提高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话语权,提高证券公司对于经济转型的影响力,提高证券公司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力。
这些转变不会自动发生,必须依靠证券公司自发、自觉的行动。
这种行动的内在动力又必须依赖监管理念的创新,依赖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依赖证券行业企业家群体的创业精神。
二、证券行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为了应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应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对监管理念的市场化转变,证券行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将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
谁能在这三个方面取得领先优势,谁就会具备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市场的能力。
1、证券行业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所谓市场化就是用价格机制来达到一种均衡,包括客户服务和业务开展、内部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的发展都必须要尊重市场。
市场本身内在的逻辑是供求关系,市场是靠价格来实现均衡的。
一个企业的发展,内在的逻辑也要尊重市场规律,既要尊重证券市场的规律,也要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更要尊重人才市场的规律。
市场化对人的压力是内生性的,不同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被动式地响应,也不同于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按部就班的模式。
市场化的环境要求证券公司内部的干部员工必须具备市场化思维,不具备市场化思维的人最后一定会被市场淘汰,不具备市场化思维的证券公司也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中国经济的转型使得未来5-10年能够成为优势产业中的优秀企业一定是市场化的企业,不再是过去三十年要素成本优势造就的国有企业。
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也会迫使证券公司更加市场化。
只有市场化的证券公司才有可能服务好市场化的企业。
如果证券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无法最大限度地释放证券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就无法确保本土的国有证券公司在和国外市场化的投资银行比拼中赢得市场;如果国有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市场化,就无法培养一支适应市场化竞争环境的人才队伍,也就遑论市场化竞争所需的专业化能力;如果证券公司的运营机制不市场化,就不可能跟上资本市场的各种创新步伐,就无法整合内部资源,无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也就无法体现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组织主体的职能。
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证券公司内部已经开始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对公司高管和投行团队等设计长期激励机制;有的证券公司开始以市场化的手段收购其他证券公司;不少证券公司开始用市场化的薪酬从其他证券公司引进保荐代表人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
这些都是市场化行为的体现,并且市场化的机制已为一些证券公司带来了高速的增长。
证券行业自身能不能市场化不能只是从证券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比较中进行考量,而应该去和海外投资银行的市场化进行比较,因为未来一体化的全球金融市场上,跨国投行不会因为你是中国本土证券公司而放松竞争的。
2、证券行业专业化是市场化的竞争所迫专业化是和市场化一脉相承的,是证券行业未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途径。
随着行业市场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将步入专业化的轨道。
证券公司的专业化将主要体现在专业化服务能力和专业化人才两个方面。
国内证券公司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的能力是基于证券公司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市场资源,对市场上的各种证券和我们自身创造的证券产品进行市场化定价,帮助客户去投资、去理财、去管理风险,实现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市场资源,根据客户需求创造各种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私募融资等交易,帮助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所谓专业化的人才应当具备从事金融行业的具体工作所必备的经济、金融、财务、会计、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应当具备敏感把握证券市场内外部条件变化并时刻结合自身工作主动调整的专业能力,应当具备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操守,应当具备公平公正、以客为先的人性化沟通能力。
无论是直接面对零售客户的投资顾问队伍,或者直接面对机构投资者的研究销售队伍,或者直接面对企业客户的投资银行家,还是直接从事市场交易的投资经理,都是在和同行的竞争中体现他的价值的,这种价值必须基于专业,这种专业的精神恰恰是目前行业所欠缺的。
整个证券行业的专业化需要全方位的配套政策,包括证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管理,包括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规则的完善,包括全市场投资理念的健康成熟,也需要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机构投资者和行业协会、媒体、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
整个行业的专业化能力将体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总体融资效率,体现在投资的回报率,体现在实体经济从资本市场中所获得的资源和其他帮助。
整个行业的专业化能力需要证券公司能有所担当,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的专业精神培养,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推动市场的发展。
3、国际化是国内证券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化是证券行业市场化发展和崇尚专业化能力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