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历史之百家争鸣(一)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内容总结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内容总结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内容总结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二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

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到汉朝末年。

二.历史环境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上述社会与阶级关系在我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高中历史之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之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之百家争鸣高中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百家争鸣”。

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221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思想流派和思想家,对中国的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中最有代表性的六个思想流派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和兵家。

这六个流派各自有着很不同的思想观念,但是都在为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以成人为本、以仁爱为中心。

儒家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儒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广泛。

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和节俭。

这一流派的思想比较超前,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沿。

虽然墨家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但是墨家的思想对中国的儒家和其他思想流派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道家则主张谦逊、不争和节制。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追求道,并通过修炼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这一流派的思想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很深远,对后来的诗词和文化传承都有很大的作用。

而在古代文人学士中,名家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思想流派。

名家主张发扬个性特点和特殊长处,注重修齐治平和宽容与包容。

法家则主张以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工具。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和秩序,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因此,这一思想流派在中国的治理历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最后一个思想流派——兵家,则是注重军事战争和防卫的流派。

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孙武和吴起等。

总体来讲,“百家争鸣”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思想理论纷纭的时代。

每一个思想流派都在社会和文化的进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交锋和碰撞,才促进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和升华。

可以说,“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时期。

导游考试历史知识:百家争鸣

导游考试历史知识: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也不会五彩缤纷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

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

他在四十岁以前,主要活动是教书。

四十二岁那年,带着车子数十乘、侍从弟子数百人游说齐、魏等国。

晚年回家著书立说,今存《孟子》七篇,就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体现。

孟子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主张“法先王”。

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就是说实行“仁政”首先要恢复周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他认为古代比当代好,要人们“遵先王之制,守先王之法,行先王之道”。

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著《荀子》一书。

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他对孟子等的陈旧学说有过激烈的批判。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要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1-1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

改革 法制
集权
五、墨家的主张
伦理观:“兼相爱,交相 利” ,非攻,尚贤,节俭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 源。(“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 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 的方法论基础。
墨 子(约前468-376 年),姓墨名翟,鲁国 (今山东滕州)人。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⒈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⒉儒家思想在吸收各家之长融合积 极因素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日后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
知识· 梳理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二、儒家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
1、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 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 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 《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 经》中。
(4)
“敬鬼神而远之”
(5)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①开创私学 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④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 《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孟子》
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
2、孟子——战国中期
孔子故里 曲阜孔庙
汉平帝谥孔子 为“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文 宣王”,元代封他 为“大成至圣文宣 王”,清代孔子被 尊为“大成至圣文 宣王先师”。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 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教学课件:百家争鸣 (1)

教学课件:百家争鸣 (1)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1. 什么是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 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 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 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 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 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 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 孔林所在地。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 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 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
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 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 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 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 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 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百家争鸣教师用

百家争鸣教师用

第一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社会大变革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3、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自由。

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3)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仁”“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内在自觉、自律“礼”“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外在约束、他律评价:1、进步性:“仁”的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

2、局限性:①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阶级差别的仁爱,而非普遍意义上的仁爱。

②孔子“克己复礼”主张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儒学思想的现实意义1、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2、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3、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4、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家思想对现实的启迪1、儒家:仁政——以德治国2、法家:法治——以法治国3、孔子:教育——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全民教育(有教无类)4、墨家: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思想:儒家——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人性论: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顺其自然4、人生态度: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避世,强调超脱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孔子、孟子、荀子改造与独尊: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历史“百家争鸣”知识总结

历史“百家争鸣”知识总结

历史“百家争鸣”知识总结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大约从战国末年到秦朝时期(公
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21年)持续约200年。

这个时期,诸多学派争相崛起,各抒己见,形成了一场持续不断的学术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有以下几个:
1. 儒家: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代表,提倡仁爱、礼制、君主统治等思想,倡导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追求道的真理,提倡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法家:以商鞅、李斯为代表,倡导法治统治,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

4. 兵家:以孙武(《孙子兵法》)为代表,注重战争策略和军事思想,提倡以战争达
到国家统一和稳定。

5. 名家:以公孙龙为代表,主张辩论和辩证法,注重言辞和辩才。

6.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提倡兼爱、非攻等思想,倡导世界和平与庙堂与市场的统一。

7. 阴阳家:以淮南子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和道德修养的结合,注重天人合一。

总结起来,百家争鸣时期的学派主要涵盖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墨家等,
这些学派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的王朝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段历史时期的思想争鸣,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也为后来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事件之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事件之百家争鸣

五 事件的流派代表——墨家
政治上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 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创始人
墨翟,战国初期宋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 手工业者的利益。
《墨子》
主张"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 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 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 的任人唯亲)。
五 事件的流派代表——法家
政治上
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代表人物
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 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学派主张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 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 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五 事件的流派代表——道家
政治上
提倡"无为"、"顺应自然"。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 欲为。
创始人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 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
《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 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2-3百家争鸣

2-3百家争鸣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百家”主要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 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 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 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 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 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 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庄子代表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4、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 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 西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人物是 A、老子 B 、 孟 子 C、 墨 子 D 、孔 子

5、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闻讯赶回家。 他首先关心的是仆人有没有烧伤,而不是询 问马的损失情况。这一事例体现的思想与现 代社会提倡的观念相吻合的是: A、依法治国 B、以人为本 C、竞争创新 D、效益原则
课堂拓展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 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 合新时代的特征,发扬光大。
一、选择题
1、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一个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古代 文人尊为“克己复礼,万世师表”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2005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 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公祭 大典
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邹国人,继 承并发展孔子学说。是 著名的思想家,被尊称 为“亚圣”,地位仅次 于孔子。 政治: 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道德: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课件】历史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历史第1课 百家争鸣
——《论语·为政》
孔子儒学思想关联示意图
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如何做人的哲学范畴)
推行 “德治” (如何治国的政治范畴)
人与人,国与国,相敬相爱,没有纷争;上到帝王, 下到百姓,尽“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创造一个仁爱,和谐,有序的理想社会。
2、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阶级变化:诸侯争霸,“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教育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学术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 渊博的士,奠定了人才基础)
材材料料一二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 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二、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家
老子 庄子
道家
韩非子
法家
墨子
墨家

百家争鸣的派别 (一)春秋时期:孔子与儒家的创立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 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大事年表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A
•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 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A、儒、墨、道、法 C、法、儒、道、墨
B.儒、道、墨、法

百家争鸣1

百家争鸣1

孙武、孙膑与兵家
《孙子兵法》 ——孙武
《孙膑兵法》——孙膑
稷下学宫
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学派 儒家 孟子 道家 老子 墨家 墨子 代表 孔子 时代 春秋 主要主张 “仁爱”“克己复礼”“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 “仁政”“民贵”“君轻” “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 “无为” “兼爱”“非攻” “法治”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
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背景) 是什么?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 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 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 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 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 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 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 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 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利;同时,为了 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 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
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 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 睐,而老子、孟子思想遭到冷落.
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 有可借鉴的意义吗?
①重视道德教育,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万世师表 ③“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④启发施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潜力和学生的 主动性。
②“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教育平等精神。
韩非子,出生韩国贵 族,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的杰出代表。韩非子多次 向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之策, 却未被采纳。而秦王赢政 非常欣赏韩非子,不惜发 动战争,将韩非子弄到了 秦国.

湖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百家争鸣(一)

湖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百家争鸣(一)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湖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百家争鸣(一)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百家争鸣(一)》。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春秋》、《孟子》、《荀子》。

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 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

作品:《道德经》、《庄子》。

主张: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 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 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 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历史常识的考核向来是常识部分的重点内容,其中中国史部分古代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可谓是其中华丽的一页。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帮助考生们备考这部分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

当时的主要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这些并称为“十家”。

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又被称为“九流”。

一、诸子百家二、百花齐放(一)治国之道篇对于如何治国,各个学派众说不一。

儒家认为民为本,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荀子也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韩非子、李悝、商鞅为主要代表的法家则提倡以法治国,主张严刑峻法。

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然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靠万民的自为、自治。

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二)学术思想篇(三)经典著作篇诸子的书其实很好记忆,孟子的书叫《孟子》,荀子的书叫《荀子》,老子的书叫《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的书叫《庄子》……这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论语》并非孔子所作,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附:经典著作中的成语故事《孟子》:杯水车薪、不言而喻、成仁取义、出尔反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好为人师、始作俑者、同流合污《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载舟覆舟、锲而不舍《老子》:上善若水、福倚祸伏、鸡犬相闻《庄子》:鹏程万里、庄生梦蝶、庖丁解牛、相濡以沫、邯郸学步、朝三暮四、唇亡齿寒、越俎代庖《韩非子》:自相矛盾、讳疾忌医、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归纳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借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百家争鸣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百家争鸣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礼贤下士.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1.孔子和早期的儒学(1)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①主要思想核心思想:“仁”和“礼”.政治思想:“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②成果: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2)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①主要思想道德规范: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政治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②成果:《孟子》.(3)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①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伦理观:主张“性恶论”.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②成果:《荀子》2.老庄之学(1)老子的思想①主要思想“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②成果:《老子》(《道德经》)(2)庄子的思想①主要思想: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②成果:《庄子》3.法家思想(1)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①集权观:建立君主专制集权.②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③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主张变法革新.4.墨家思想(1)主要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三表法.(2)成果:《墨子》.(三)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2.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四)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1.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2.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3.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4.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八年级历史百家争鸣1(1)

八年级历史百家争鸣1(1)
百家争鸣
震撼人们 的心灵
社会制度的 巨大变革
人物
姓名 时代 学派 言论著述
墨家 《墨子》 儒家 《孟子》 战国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 老 子 李耳 春秋 末期 孙 子 孙武
墨 子 墨翟 孟 子 孟轲
道家 《道德经》
《孙子兵法》 兵家 孙膑 战国 《孙膑兵法》
“兼爱”、‘非攻
“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 人和” “民贵君轻”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儒家)
政治 教育
孔 子 像
文化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政 治: “仁” (反对苛政) “苛政猛于虎”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实 •讲学40多年 践 •兴办私学,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教 •重视“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思 (学习态度要老实)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想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 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 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 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 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 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 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 后一点。”
已:奴隶主只会残酷地剥削压迫奴隶,不可 能对奴隶施行 仁政,因此孔子的“仁” 是虚伪的。 丙:孔子的“仁”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不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因此他是个比较 开明的思想家。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
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
•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 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 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 国的青睐和重视。 •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 “法治”来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赢 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 体制的理论基础。

4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4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考点4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士”阶层受到各诸侯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各自的主张。

(3)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学者,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影响(1)“百家争鸣”为封建社会提供了多种思想范式.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如中庸(“过犹不及”)、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亲情等.(3)“百家争鸣”对后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道德经》《论语》《韩非子》等经典著作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二、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派别代表核心主张评价道家老子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某些思想具有消极影响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儒家孔子“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实行“仁政”调整阶级矛盾,有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实行仁义、王道;主张礼法并用;“制天命而用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子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以法治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贤”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考向一孔子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1)“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2)“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综合素质备考知识之百家争鸣

综合素质备考知识之百家争鸣

综合素养备考知识之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发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发表见解,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战国要紧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俗称十家九流确实是从那个地点来的。

三教九流中三教指确实实是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就指确实实是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

下面我将着重给大伙儿介绍下阻碍比较大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思想。

一、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确实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白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那么是克己复礼。

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他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庶民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他重视道德教育,专门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尺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相传孔子著《春秋》,他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

其中《乐》后来亡佚了,《诗》《书》《礼》《易》《春秋》被后人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弟子,有亚圣之称。

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出自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始作俑者、一曝十寒、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独善其身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百家争鸣
(一)》。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春秋》、《孟子》、《荀子》。

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

作品:《道德经》、《庄子》。

主张: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