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辛亥革命教案[川教版]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关心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临时政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妨碍。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的能力3.关心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视频和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和思辨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应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重点:爆发缘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本课是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尽管通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依旧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因此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

导入:通过观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4. 辛亥革命的特点5. 辛亥革命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3. 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地位。

4. 讲解辛亥革命的特点: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和其他革命运动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特点。

5. 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过程、结果、特点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

2. 多媒体资源: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和课件。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篇一: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1)】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孙中山早期革命经历,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孙中山和爱国华侨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之情。

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孙中山的勇于探索,立志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

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课的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三民主义课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外阅读有关孙中山书籍的文章。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辩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孙中山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孙中山。

”(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播放有关孙中山的视频剪辑。

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早期革命活动,)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辛亥革命的酝酿1﹑兴中会的成立孙中山为筹划革命,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先生建立兴中会的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有什么区别?孙中山先生决定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想法合理吗?为什么?(组织讨论,在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戊戌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被镇压,《辛丑条约》的签定,说明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和统治中国的工具,他已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敌人。

辛亥革命讲课稿

辛亥革命讲课稿

辛亥革命讲课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下课程回顾,我们知道《辛丑条约》的签订除了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地半封建社会还有什么影响呢?对,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各界及民众开始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了什么方式来救国呢?就是革命。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吧,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他::“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孙中山的评价很高,而且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孙中山一生都在干什么?对,就是革命。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呢?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要讲的新课就是辛亥革命、首先来看革命的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了以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清政府也没有坐以待毙,1901年4月,在被英国枪炮打开国门60年后,大清王朝所谓的政治制度改革终于开始了。

虽然清政府的“新政”方案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出了被他们扼杀的戊戌变法,但其实际行动却令国人大失所望,直到10年后的1911年,清政府才迫于形势而成立了所谓的责任内阁,却仍是由满族大臣和皇族为主组成。

举国一片哗然,改良彻底破产。

但是,这一改良却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这是辛亥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是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把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作为思想武器,以上海和东京作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陈天华、邹容,这也就是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

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随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一、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

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

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

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2.新授(教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

《辛亥革命》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辛亥革命》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本课共有二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和材料: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教师: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历史:第3课辛亥革命课件(川教版八年级上册)性质与历史意义

历史:第3课辛亥革命课件(川教版八年级上册)性质与历史意义
第3课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革命事迹知多少?
时间
主要活动
1894年
创立兴中会
1895年
发动广州起义
1905年
创立同盟会
1906—1911 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
(年同盟会建立后)
多次起义
二、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发动者:蒋翊武 孙武 熊秉坤 3、经过:建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7、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 (2)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功绩: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 《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 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组成团体
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
革命纲领
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刊物
《民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
意义
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3、局限性: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未能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七嘴八舌
有人说:“辛亥革命 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 的一面。”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创办兴中会
时间:1894年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的地成立点

奋斗目标:推级共翻清和政国府的,目18建标94立年资11产月阶兴中会成立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辛亥革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辛亥革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辛亥革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1、识记与理解: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孙中山和武昌起义的故事(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课、指导、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媒体)】电脑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程】导入新课:(用电脑屏幕显示孙中山像。

师问)请看,他是谁?(生答孙中山。

师又问)知道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生答辛亥革命。

师引导)这场革命是怎样组织发动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显示或板书课题)学习新课:一、辛亥革命的酝酿(师讲)“酝酿”是一个组织和准备的过程,包含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组织的建立、革命指导的形成、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展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革命团体的建立。

(师讲)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清军惨败。

在此严重危机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抗争。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初中历史_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在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

回顾中国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与前面学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后面要学的《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属于运用层次。

本课教材安排了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

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了解早期革命者为了赢得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度】1、重点:武昌起义。

2、难点: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各个阶级的改革变法运动都已失败。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救中国的历史,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初中生辛亥革命优秀教案

初中生辛亥革命优秀教案

初中生辛亥革命优秀教案更多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推荐↓↓↓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范文700字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650字辛亥革命观后感心得爱国影片《辛亥革命》观后感辛亥革命观看心得范文初中生辛亥革命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兴起过程,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其地位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及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阅读法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探究法,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会从不同的历史视角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人士的事迹,感受年轻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探寻和勇于担当。

2.通过感受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首创意义,感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体会民主共和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情景再现法,归纳总结法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关于辛亥革命的数字: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提问:同学们可以看出这是哪一历史事件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没错,这一组数字向我们展示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

大家从这一组数字来看,偌大的清王朝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被推翻。

那么这场革命又是如何爆发的,这之后的中国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同进入第13课辛亥革命。

(板书:第13课辛亥革命)环节二:新课教学一、武昌起义过渡: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积累能量,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20年的较长过程。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等。

(3)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注现实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辛亥革命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辛亥革命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如清朝的腐朽、民族危机等。

(2)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如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封建帝制、开创民主政治等。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9课辛亥革命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

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

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

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二、武昌起义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

2.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

2.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2.3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他被称为国父。

孙中山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师: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一、原因师: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生:失败师: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生: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师: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过。

既然改良道路行不通,那么只能用革命的手段。

什么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生:《辛丑条约》师: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由此爆发了辛亥革命。

二、经过师:我们先来介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1866~1925)。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后来人们都叫他孙中山。

少年时代的孙中山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

他先在家乡上学,后来在他的哥哥、华侨资本家孙眉的资助下,在美国檀香山读中学。

中学毕业后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

他医术精湛,找他看病的人很多。

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定尋找救国的道路。

1894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28岁的孙中山向号称“识时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

李鸿章对他的上书没有理睬。

这使孙中山觉悟到只有用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于是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的第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创建革命党。

1、创建革命党──组织基础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兴中会 1894 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师: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师:“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辛亥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想象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探究思考提取信息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联系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进取意识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

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

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

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

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川教版教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

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获取有关辛亥革命的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让学生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和主要过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辛亥革命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政治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的爆发介绍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

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爆发?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以上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辛亥革命的背景
1、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
——必要性
2、经济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相继建立 5、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6、革命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对辛亥革命革命的评价:
主专制政体;
正方结论(成功)
Hale Waihona Puke (1)政治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
中 国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近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取得一些权利。 代 化 进 (2)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程 中 的 (3)思想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里 程 碑 (4 )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5)国际意义: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创设情境二:
pk
谈什么呢!
我们谈谈吧!
孙中山
袁世凯
设问:他们会谈什么呢?在1912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如果是 你,你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吗?为什么? 双方斗争结果如何?你如何看待这种结果?
设计意图:引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过程、原 因);以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创设情境二:
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孙中山 在当地的一张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发生起义的标题新闻。 1911年12月25日,已经十六年没有踏上祖国土地的本世纪最 著名的漂泊者孙中山,终于归来了。 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礼 炮21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宣布了民主共和 体制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 公开课 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公开课 教学设计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黄石生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1(2(32.(1(2)通过历史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3.(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2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课时安排和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出中国当时的任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加速剂)(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由于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中心是上海和日本东京。

当时主要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代表人物)。

这些思想的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条件。

【过渡】革命风潮是风起云涌,这样一来结果就是成立了一些革命团体。

主要就是兴中会和同盟会。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兴中会:成立时间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这之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同盟会:时间是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政治纲领:(十六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二.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清政府在全国统治土崩瓦解三.成果1.中华民国成立(1912.1.1)国旗:五色旗(1912~1928,中华民国国旗之一,红、黄、蓝、白、黑五色,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孙中山早期革命经历,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孙中山和爱国华侨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之情。

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孙中山的勇于探索,立志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

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课的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三民主义课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外阅读有关孙中山书籍的文章。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辩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孙中山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孙中山。

”(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播放有关孙中山的视频剪辑。

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早期革命活动,)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辛亥革命的酝酿1﹑兴中会的成立孙中山为筹划革命,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先生建立兴中会的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有什么区别?孙中山先生决定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想法合理吗?为什么?(组织讨论,在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戊戌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被镇压,《辛丑条约》的签定,说明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和统治中国的工具,他已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敌人。

种种救国方式的失败也证明只有用暴力推翻清王朝,中国才有出路。

孙中山主张革命就客观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为实现其革命理想而矢志不渝地努力着。

随着清政府腐朽统治的加剧,全国许多地方先后出现了与兴中会性质相同的革命团体。

革命形势日益发展,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的革命行动此起彼伏。

革命力量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

2﹑同盟会的建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其他革命组织共同建立了同盟会。

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以及机关刊物,明确同盟会的性质,纲领和成立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你如何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组织讨论,请代表回答,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虽然它的民族主义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虽然纲领里有着局限性,但它毕竟反映了一个先进阶级的政治要求,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它的提出成为向封建王朝发起战斗的号角。

同盟会的成立鼓舞着感召着更多的仁人志士投入到颠覆清王朝的洪流中,极大的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播放有关武昌起义的视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起义的时间和过程,请学生复述)武昌起义在革命士兵的努力之下很快或的了胜利,而后武汉三镇被革命党人掌控。

这一年是旧历的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获取胜利呢?面对革命英雄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逐一得出结论,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武昌起义的胜利,震惊了清政府,也震动了大江南北。

清王朝的统治顷刻间土崩瓦解。

2﹑华民国的成立1911年底,独立各省代表云集南京,谋划筹建一个全新的政府,他们公推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引导思考各省代表为什么推孙中山为大总统。

阅读“史海拾贝”思考“从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孙中山什么样的品质?)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新政府诞生后做了那些事情呢?它代表谁的利益呢?(引导学生归纳出定都,改元,制定法律,认识政权性质)新兴的中华民国建立了,可清帝仍然在位,中国的南北还没有统一,新生的中华民国应该如何建设?这是孙中山先生朝夕忧虑的事情。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了解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篡权)袁世凯用欺骗方式获取了政权,使中国从此进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

我们不禁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扼腕叹息。

于是,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了,可是也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成功的。

你怎么看?(引起学生激烈争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客观辨证地看待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意识。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战胜并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是成功的。

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没有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一个也没有完成,反被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窃取了政权,与最后的成功失之交臂。

但是无论如何,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归纳总结武昌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然成了一座历史丰碑。

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带着我们一起回顾这一激昂而有沉重的历程。

(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课件给出练习题,巩固知识。

)五﹑课后探究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设备多媒体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生:孙中山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1.兴中会的成立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够拯救中国。

同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共20多人,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从此开始了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程(幻灯片显示)。

师: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继兴中会之后,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幻灯片显示表格)。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这时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发展?生:作答,由学生评判谁答的更确切。

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答案:由于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

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联合主要革命团体的成员建立中国同盟会(显示中国同盟会成立情况)师:(解释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具体含义)“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因此,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3.三民主义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在当时他就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显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及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呢?生:(探究讨论,回答)师:点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共同愿望。

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幻灯片显示)生: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情况(幻灯片显示)4.武昌起义师: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党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装起义(幻灯片显示),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

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革命爆发了。

师:让我们一起回眸历史,看一看,1911年10月10日晚八点,武昌新军工程八营营房里发生了什么?掌声欢迎学生上台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