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_的质疑与建议_史载祥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更新内容解读
天津医药2011年8月第39卷第8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指南)是在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础上,依据中国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流行趋势、研究成果及循证医学进展,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由专家集体讨论并编写而成。
新指南体现“预防为主、战线前移、立足国情、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
新指南集中了广大临床医生的意见和经验,对新指南更新的内容进行解读有助于新指南的实际应用和普及。
1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按2006年人口数量、结构和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推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并仍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分别低于50%、40%和10%,意味着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预防和临床等人员的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新指南明确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强化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和综合干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观念;明确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应重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人群高血压流行特点:从南方到北方,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
在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新指南提出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2诊断性评估和危险分层2.1评价靶器官损害2.1.1心脏据近年报道,心电图aVL 导联R 波电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甚至在高血压不伴心电图左心室肥厚时,也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项指标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基层单位对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的评估。
2.1.2肾脏肾脏损害主要根据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降低和尿蛋白排出量(UAE )增加。
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eGFR 是判断肾脏功能的简便、敏感指标,eGFR 降低与心血管事件存在强相关性。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首位危险因素
高血压
(%) 70
60 50 40 30 20 3 7 6
吸烟
5 4 4 3 9
高TC
低HDL
糖尿病
肥胖
1 1 4
4 2 4 4
13
54 39 35
20
10 0 20
CHD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CVD
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比例:5-8:1
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靶器官损害(TOD)
·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 mms 超声心动图LVMI: 男≥125, 女120g/m2 · 颈动脉超声IMT≥0.9mm 或动脉粥样斑块 ·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 选择使用) ·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 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男性115-133umol/L(1.3-1.5mg/dL), 女性107-124umol/L(1.2-1.4mg/dL) ·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30mg/g(3.5mg/mmol)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要点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要点
指南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3、诊断性评估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5、高血压的治疗
6、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9、继发性高血压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130/80 <130/80 <130/8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第三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陈伟伟初少莉高润霖顾东风黄峻蒋雄京孔灵芝李勇李南方李舜伟李小鹰李新立林金秀刘力生刘梅林马淑平米杰潘长玉孙宁玲唐新华王文王海燕王继光王拥军王增武吴兆苏许樟荣严晓伟姚崇华游凯袁洪曾正陪张维忠张新华张宇清赵冬赵文华朱俊朱鼎良朱曼路诸骏仁祝之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陈兰英戴闺柱戴玉华方圻冯建章高平进龚兰生顾复生管廷瑞郭静萱洪昭光胡大一华琦黄振文霍勇纪宝华姜一农金宏义雷正龙李卫李广平李光伟李一石林曙光刘国树宁田海戚文航钱荣立沈璐华孙明陶军汪道文王克安王兴宇魏岗之吴海英吴可贵吴锡桂吴印生向红丁谢晋湘徐成斌徐守春杨天伦杨艳敏余国膺张麟张运张廷杰赵连友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是增长态势,每5个成人中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1000万人,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是130/80 mmHg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关注少儿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25%,全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0%脑卒中和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依据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血压分级导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根据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是评估高血压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这一指南,深入探讨高血压的血压分级及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
一、高血压的严重性及危害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数量正急剧增加,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评估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血压分级根据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血压分级主要包括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有利于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1.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为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这一等级的患者血压虽高,但尚未达到中度和重度高血压的水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非药物治疗进行管理。
2. 中度高血压:收缩压为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这一等级的患者血压已经较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压监测和调整药物用量。
3. 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这一等级的患者血压非常高,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压水平,防止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
三、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针对不同血压分级的高血压患者,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等来降低血压。
对于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将成为主要手段。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11-2
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
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 压总人数的1/5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
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 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和10%
中国2010高血压指南解读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严晓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11年5月15日更新版指南主要内容在北京发布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7月第39卷第7期
《指南》修订的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 治效果,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 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 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 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由近百位专家 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靶器官损害(TOD) • 心脏 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优于心电图 •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快 踝臂血压指数(ABI) <0.9 • 肾脏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比:≥30mg/g(3.5mg/mmol)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国内专家多年研究的成果,为中国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份详细、全面的防治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份指南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正常生活状态下,血压持续增高而超过一定阈值的一种疾病。
根据2010版指南的分类,高血压分为三个阶段: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
其中,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80-89mmHg;正常高值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高血压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收缩压超过160mmHg或舒张压超过100mmHg。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高血压的危害和影响。
高血压是全球公认的十大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高血压还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眼底病变等多种疾病有关。
因此,早期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指南指出,高血压的干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和控制体重。
指南推荐的DASH饮食(低盐、高钾、高镁的饮食计划)和心血管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都有助于降低血压。
此外,限制烟酒的摄入和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和管理高血压的关键。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指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治疗建议。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应选用单一药物;对于老年患者和合并疾病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剂量。
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血压,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建立健康档案和控制好血压的目标值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和患者可以跟踪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指南还提出了不同患者而言的目标血压值,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指南还强调了高血压的综合管理。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67●指南导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3期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新指南,新在哪里?李小鹰(解放军总医院 老年心血管一科,北京 100853)2011年5月15日,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
这是由我国近百位专家在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最新指南集体讨论和改写,经过2年的磨砺与雕琢,终于完成了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今后中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导性文件。
新指南新在哪里?本文将从10个方面简要予以介绍。
1 政府相关部门直接参与了新指南修订的组织新指南修订的组织单位有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医学会、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高度重视。
在政府主导的医疗改革中,已经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了国家对涉及全民健康重大疾病高血压防治的决心与战略规划。
2 介绍我国高血压发病的最新趋势和挑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高达25%,全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其中1.3亿不知晓,知晓者中有3千万未治疗,而治疗者中3/4未控制。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危及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高血压诊治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低,凸显出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
3 强调高血压防治中“预防为主,战线前移”的战略部署新指南强调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高血压的进展、降低血压、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并降低高血压病死率。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5大目标是:少吃钠盐—每人每日6克;控制体重—体重指数(公斤/身高米平方)<24;规律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低脂饮食—植物油半两,肉类1~2两,蔬果一斤,蛋类每周5个;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高血压患者不提倡饮酒,少量饮酒的上限是白酒50 ml,葡萄酒100 ml,啤酒300 ml。
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
规 章 解 读 ‘
2 0 1 0年修 订 版 中国高血 压 防治 指 南解读
杨 雅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 词 : 2 0 1 0 年 修订 版 中 国高血压 防 治指 南 中图 分类 号 : R 5 4 4 . 1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1 一 暗6 - 0 1
岁 >1 1 5 / 7 5 mmHg , 5 ~ 1 0岁 > 1 2 5 / 8 0 mmHg , 1 0 -1 4岁 > 1 3 5 / 8 5 mmHg 。
我 国 高血压 的防 治必须 从儿 童抓 起 , 从小 建立健 康生 活方 式是 防 治 儿童 高血压 的 基础 。
8 0 m m H g ; 年轻 人 、 一 般糖 尿病 、 一般 冠 心病 、 慢性 肾脏病 患者 的血 压 控 制 目标 为 < 1 3 0 / 8 0 m m H g ;脑 卒 中患 者 的 血 压控 制 目标 为 < 1 4 0 / 9 0 m m H g ; 对病 程 长 的老 年精 尿病 、 冠 状动 脉严煎 狭 窄 的冠心 病、 终末 期 肾脏病 、 双侧 颈动 脉严 重狭 窄 患者 , 血压控 制 目标适 当
呼 吸机相关 性肺 炎 的护理 ……… … …… …… …… …… ……… ……… ……… ……… …… ……… …… …… …… ………… 扬 琴( 封三 )
( 翮
娥 魏 竹莉 ( 3 1 )
以咽痛 为首 发症状 的急性 粒 细胞 白血病 1 例 误 诊误治 体会 … ……… …… ……… …… ……… …… …… ……… … 杜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 0 1 0 年修订版 ) 》 ( 以下简称新指南 ) 是在 2 0 0 5年版 《 中国 高血 压 防治 指 南 》 基 础上 , 依 据 中 国高 血 压 和相 关疾 病 的流行 趋 势 、 研 究成 果 及循 证 医 学进 展 , 参 考 国际 相 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 , 广泛征求意见 , 由专家集体讨 沦并编写 而 成 。新 指南体 现 “ 预防 为主 、 战线 前移 、 立 足 国情 、 防治 结合 ” 的 指 导思 想 , 集 中了广 大 临 床 医生 的 意见 和经 验 , 对 新 指南 更新 的 内容进行 解 读有 助于新 指南 的实 际应 用 和普 及 。 1 介绍我 国离血 压发 病的最 新 趋势 和挑 战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 部分省市调查 目前成人患病率 高达 2 5 %, 全国有 2 亿高血压患者 , 其 中, 1 - 3 亿不知晓, 知晓者中 有3 千万未治疗, 而治疗者中 3 / 4 未控制。高血 是危及国民健 康 的主要 疾病 之 一 , 而 高血 压 诊治 的“ 三率” ( 知 晓率 、 治疗 率 、 控 制率) 均低, 凸 显 出了我 国高 血压 防治 面临 的严 峻形势 。 2 强调 高血 压 防治 中“ 预防 为主 , 战 线前移 ” 的 战略 部署 新指南强调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高血 的进展 、 降低血压、 控制高血压并发疵的危害并降低高血压病死率。通过 改善 生活方 式可 达到 预防 高血 压 的 目的。 3 高血压 危险分 层指 标有 部分 修订 新版指 南继 续沿 用 以往 的 分层 方法 ,将 高血 压按 危 险 因素 、 靶器 官损 伤及 临床疾 患综 合评 估 , 划 分 为低危 、 中危 、 高危 及很 高 危, 并 依此 指导 医生确 定治 疗 时机 、 策略 与估 计预 后 。 危 险 因素 中 去 除 了“ c反 应 蛋 白” , 增加 了“ 糖耐量受损 和( 或) 空 腹 血 糖 受 损” 。靶器 官损 害 中增 加 “ P wv 、 A B I 和e G F R ” 。 4 强调 规范 测量血 压 强调要用经国际标 准验证的血压计 。高 血压诊断标准仍为 “ 非同1 3 三次 测量 血压 ” , S B P >1  ̄ 4 0 m m H g 和/ 或D B P  ̄9 > 0 m m H g 。 5 高血压治疗前应做综合评估 以便制订个体化方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重点内容介绍
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 万方数据
・70.
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第40卷第2期(总151)
・指南与共识・
的耐受性、重要性不亚于或甚至更胜过药物的 疗效。 3.2.1.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1天1
表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次给药且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
量仪器完成,测量次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
大衣效应,并可测量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目前动态 血压监测的常用指标是24小时、白天(清醒活动)和 夜间(睡眠)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夜问血压下 降百分率以及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晨峰)。 24小时、白天与夜问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
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 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
万方数据
・指南与共识・
表3常用降压药种类的临床选择
(总152)中国临床医生2012耳第40卷第2期
表4联合治疗方案推荐参考
注:D—CC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2.3.4
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是常用的一组高血
压联合治疗药物。通常由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小剂 量降压药组成,也称为单片固定复方制剂。与分别 处方的降压联合治疗相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 善治疗的依从性,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对2级或3 级高血压或某些高危患者可作为初始治疗的药物选
管危险因素。因此,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
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 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表2)。
3关于高血压的治疗
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4-2005
小结:
指南目录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首位危险因素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高血压 吸烟 高TC 低HDL 糖尿病 肥胖
3 7
5 4 4 3
411
424 4
6
பைடு நூலகம்
9
13
20
54
39
35
20
CHD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CVD
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比例:5-8:1
高血压的控制目标
针对不同人群,细化降压目标值
高血压治疗血压达标时间
原则:能耐受,尽早达标;长期达标 对1-2级高血压且药物能耐受,血压达标时间4--12周 对药物耐受性差,血压达标可延长 老年人,血压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血压水平 寻找原因,明确有无继发高血压 靶器官的损害/危险因素/临床疾病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30.2 26.3
50% 24.7
40% 32.4%
1320.%1
22.6% 20%
48.4%1991
2002
38.5%
6.1 2.8
知晓率
10治% 疗率
9.5%
控制率
2.8%
人群高血压知晓率、0治% 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1992-1994
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饮食 (2)超重和肥胖 (3)饮酒 (4)精神紧张 (5)其他:年龄、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
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表情】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要点:1: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3.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
5.钙拮抗剂、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6.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7.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8.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9. 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要点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1我国人群50 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按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推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 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3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4 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要点3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1 不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A: ACEI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A: ARB血管紧张素 受 体抑制剂 B: β受体阻滞剂 C: CCB钙通道阻滞剂 D: 利尿剂 F: 复方制剂 非常规用药:α受体阻 滞剂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
小剂量:自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如有效而不满意, 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量使用每日一次,24小时 有效的长效制剂 ,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 压,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 >50% ,增加治 疗的依从性,有效预防心脑并发症。
10%
积极降压治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风事件
35~45%
SBP降低 (mmHg)
2~5
肾衰事件减少
35% 40% 60%
2003 JNC 7
心肌梗死
20~25%
16~20 >20
心力衰竭
>50%
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
<140/90mmHg
糖尿病.稳定冠心病. 慢性肾脏疾病患:
<130/80mmHg,个体化
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 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 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
高血压患者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 血压
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高血压的诊断
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140mmHg 和/或 舒张压≥90mmHg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概念
高血压
是一种以动脉内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 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重点内容介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重点内容介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是中国医学界权威发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医生和患者对高血压进行科学、规范的预防和治疗。
指南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并且是全国医疗机构高血压治疗的标准参考,下面将对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和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病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肥胖、饮食高盐、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
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预防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烟酒等。
对于高危人群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进行干预。
四、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限盐、戒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饮酒适度等。
药物治疗方面提出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包括降压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等。
五、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常常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指南对于高血压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六、高血压的监测和随访对高血压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是非常重要的,指南对高血压的监测频率、方法、随访内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七、特殊人群的处理指南还对孕妇、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给予了专门的指导。
总的来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是一部非常权威和实用的指导性文件,在帮助医生和患者正确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摘要:1.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背景和重要性2.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3.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血压分级标准4.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方法5.结论正文:一、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背景和重要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
高血压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提高我国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2、3 级。
三、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血压分级标准根据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如下:1 级高血压:SBP 140-159mmHg和/或DBP 90-99mmHg2 级高血压:SBP 160-179mmHg和/或DBP 100-109mmHg3 级高血压:SBP ≥180mmHg 和/或DBP ≥110mmHg四、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高血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1.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2.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3.戒烟限酒4.增加运动,保持适量运动量5.保持心理平衡,缓解心理压力6.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五、结论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和血压分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0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Writing Group of 2010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Li-sheng, Email: llschl@【Abstract】 The 2010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s an update of the previous versions in 2005 and 1999. A guideline committee of nearly 100 members appointed by the Chinese Hypertension League (CHL) and the National Cent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CC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hinese societies of cardiology, nephrology, neurology, gynecology and endocrinology, convened on several occasions and discussed the guidelines, drafted by a core writing group.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has been increasing in China for decades, and reached 18.8% in the year 2002. The rates of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remain low compared to high income countries, in spite of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since 1991. In some communities, the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on increased up to 60%, The mortality rate of stroke, which is the major complication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more so in urban areas than in rural areas for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s; in the younger age groups, however, it increased. As hypertension is a “cardiovascular syndrome”,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verall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stimated with all related risk factors, target organ damage and co-morbidity of patients. The target blood pressure is set at SBP/DBP<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in uncomplicated hypertension; <150/90 mm Hg for the elderly (≥65 years) or, if tolerable, <140/90 mm Hg; and<130/80 mm Hg for those with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renal disease. For these high risk patients, the management should be individualised. In general, lifestyle modifi cation, such as sodium restriction, smoking cessation, moderation of body weight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increasing dietary potassium intake and physical activity,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Five classe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cluding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giotensin type Ⅱ receptor blockers, diuretics and β-blockers, as well as single pill combinations of these agents, can be used for initial and maintenance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everal populations require special att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such a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elderly, pregnant women, and patients with various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Since health-care policies and resources vary substantially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two levels of recommendations of management are proposed: a sophisticated and a basic, allowing doctors-in-charge to manage their patients in a more feasible way.【Key words】 Hypertension; Drug therapy; Disease management; Guidelines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剖析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word文档)(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略)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
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对重新修订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_的几点建议_江隆福
·指南与实践·对重新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几点建议江隆福,蔡小婕,冯蓓莉,李恒栋 收稿日期:2009-08-11 作者单位: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宁波315010 通信作者:江隆福,E -mail :Longfuj @medmail .com .cn 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下称指南)已应用5年,对我国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指南修订委员会正在对指南进行重新修订,现将本人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提出,供修订者参考。
1 高血压的称谓和定义现今的高血压已不再仅仅代表孤立的血压数值的升高,这一疾病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心血管综合征”。
因此,建议改称高血压为“高血压病”或“高血压综合征”,而对于高血压病的定义,建议结合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 )定义[1],可否定义为:高血压病是一组以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或不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疾病早期标志物、靶器官损害和多种(心血管)临床情况的心血管综合征。
新定义和称谓既重视了血压,又避免了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对其他相关因素不够重视”的现象,更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
可以让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如同诊治其他疾病一样,综合考虑到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和辅助检查等,而不只是孤立地测量血压。
2 重视正常高值人群,建议简化高血压分级,转而强化危险分层2.1 高血压前期指南指出“血压120~129/80~84和130~139/85~89mm H g 中年人群10年成为高血压患者比例分别达45%和64%”,表明高血压防线应前移。
为了能引起人群及医务人员对正常高值血压的重视,建议在修订指南时直接更名为高血压前期,并强调此阶段低中危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必要时加用药物干预。
而对高危与极高危患者启用必需的药物干预措施。
指南称“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 7)将血压120~139/80~89mm H g 定为高血压前期,有可能引起这部分人群的精神恐慌”。
中国高血压2010指南解读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全国每年新增高血压1000万人)
我国高血压“三率”水平低
%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30.2
26.3
1991
24.7
2002
12.1
6.1 2.8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中国高血压 流行病学变化趋势
• H型高血压比例高
“H型”高血压
• 伴随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0 mol/l) 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
• 相对于主要危害为冠心病的C型高血压(伴有 胆固醇升高),H型高血压主要危害脑血管
1.Circulation,2006.113:39:e409-449 2.Selhub J,D Angelo A. Med Sci,1998,316(2):129~141.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删去:缺乏体力活动、CRP
·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
6.1-6.9 mmol/L)
·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
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 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我国2次高血压患者 40%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
我国15组人群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
50%
48.4%
30% 26.3%
30.2% 24.7%
20%
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3288/j.11-2166/r.2016.11.024
*
通讯方式:shizaixiang@
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质疑与建议
史载祥*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2号,100029)
[摘要]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慢性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简称《指南》
)颁布并推广以来,对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中医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均已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肯定疗效、中药汤剂和中成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也有一定进展、中医药对高血压病具有“治未病”及整体观念的优势,上述内容《指南》却均未予以关注,建议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予以重视,相关部分需进一步加强、细化。
[关键词]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中医药治疗;治未病随着人口的迅速老龄化,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慢性病。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5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病,全国高血压病患者
大约有2亿[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
(简称《指南》
)在高血压病的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指南》在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的推广,其在实践中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希望在下一版的修定中予以关注。
1
质疑
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推荐意见多依据西方医药企业资助研究的结果,虽声明无利益冲突,但有的结果缺少严格的第三方监督及管理;且执笔者中长期坚持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所占比例不大,从事理论研究、统计学研究者却不少,而中西医结合、中医专家缺如。
1.1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指南》名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却忽
视中国现有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体制并存的现状,仅在“降压药的联合应用中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中提及珍菊降压片(该药实为中西药合用),以及在“难治性高血压病原因的筛查”中提及甘草、麻黄
[2]。
事实上,中医药在临床防
治高血压病以及当前的医疗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
用,辨证方面,中医理论体系对高血压病证型进行调查分析,有明确的认识
[3]
;治疗方面,中医药
物及非药物疗法均已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取得了肯定疗效,不应该成为《指南》的盲点。
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应用广泛,临床研究也很多,如二仙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有效率可达96.67%,较单用硝苯
地平组的81.68%明显提高[4]
;基于文献研究的中成药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疗效比较分析显示,中成药在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中,在改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的进展、药物不良反应、血压、生活质
量等方面优于单用降压药[5]
;松龄血脉康胶囊与降压药降压疗效对比的回顾性研究则表明,中成药
联合降压药疗效优于单用降压药[6]。
因此,中医
药作为降压用药,临床已广泛使用且疗效肯定[7]。
此外,太极拳、针灸等非药物疗法防治高血压病有
效的研究早在70年代已经开展,且目前相关研究
仍在不断深入
[8-14]。
但遗憾的是,上述研究《指南》均未予关注。
1.2预防及“治未病”
中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区别于全世界任何国家而具有中国特色,重要原因是因为有中医、中西医结合这些“简、便、廉、验”的医疗方式的存在。
21世纪国际上提出新的医学目标,第一条就是“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提示对医学的认识已经从疾病医学转向健康医学[15]。
然而《指南》中包括社区规范化管理在内的预防部分只占全文内容的6.6%,说明防治部分需进一步加强、细化。
《指南》将高血压病定义为“心血管综合征”,体现了对高血压病病理生理学的再认识,对复杂的血压调节系统已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包括使血压升高的外部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等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靶器官的损害。
而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上工治未病”的防治疾病的超前理念,并提出“心主神明、又主血脉”的理论认识,是远早于“双心”医学的先见之明[16]。
2建议
面对我国这一重大疾病问题,中医、中西医结合从业者不应失语。
笔者对《指南》的建议如下:1)防治高血压病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重大疾病,应充分发挥中国现行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体制优势,中西医携手共同协作,全民动员、共同参与。
2)突出未病先防,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展现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及中医中药的治疗特色,相关内容应该在今后的指南修订中有所体现。
3)降压药对不同人种的体内代谢过程、生物利用度会有所不同,如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中推荐的9条意见中,提及黑人与非黑人的区别占2条(第6条和第7条)[17],而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指南应对不同地域和种族的高血压病的具体防治加以区别,进一步细化。
4)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病对《指南》推荐的5类降压药有不同的反应,应病证结合指导治疗,如血瘀型首选钙离子拮抗剂、痰湿型首选利尿剂、肝旺型首选β受体阻滞剂[18-19]。
结合中医辨证使用降压药,对促进血压达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药费支出会有所贡献。
3结语
国家的强大是以全民健康为前提,《指南》牵动大健康,有鉴于医学发展的目标向“健康促进”转变、组织结构向“协同研究”靠拢、理论研究向“整体系统”深入、提高疗效向“精准治疗”转化,这与中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理论内涵颇为契合,故中国的指南应逐步体现中国的特色,这对医学进步及全民健康定会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录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定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3]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847.
[4]陈曦,王玉民.加味二仙汤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阴阳两虚型更年期高血压病60例[J].中医研究,2013,26(6):41-43.
[5]XIONG XJ,WANG PQ,ZHANG YQ,et al.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J].Medicine(Baltimore),2015,94
(5):e442.doi:10.1097/MD.0000000000000442.
[6]YANG XC,XIONG XJ,YANG GY,et al.Songling Xuemai-kang capsule for primary hypertens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hin J Integr Med,2015,21(4):312-320.
[7]XIONG XJ,BORRELLI F,FERREIRA AS,et al.Herbal medicin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4:e8097411-2.doi:10.1155/2014/809741.
[8]邝安堃.气功及规律性降压治疗高血压病135例四年疗效比较[J].中华内科杂志,1979(3):187.
[9]陈阳,乔振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687-688.
[10]孙锋,孙春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6862-6864.[11]靳振洋.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68-4471.[12]张丽娟,王康锋,王平,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穴现状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
102-104.
[13]赵然,傅立新,熊俊,等.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
46-51.
[14]LEE H,KIM SY,PARK J,et al.Acupuncture for lower-ing blood pressur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 J Hypertens,2009,22(1):122-128.
[15]DANIEL CALLAHAN.The Goals of Medicine:Setting New Priorities[M].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9:3-53.
[16]史载祥,黄春林,史大卓.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7]JAMES PA,OPARIL S,CARTERBL,et al.2014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J].JAMA,2014,311(5):507-520.
[18]陈可冀,史载祥.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9]鹿小燕,史载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
1561-1564.
(收稿日期:2015-11-30;修回日期:2016-02-16)
[编辑:崔京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