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谏伐匈奴书同步测试题
〈论语〉蚜一课一练待贾而沽课文同步练习高二选修语文版语文试题下载
〈论语〉蚜一课一练待贾而沽课文同步练习高二选修语文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论语〉选读》一课一练待贾而沽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公山弗扰以费畔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D.归孔子豚【答案】C(A 项“畔”通“叛”,背叛。
B项“知”通“智”,聪明。
D 项“归”通“馈”,馈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之将丧斯文也(将要) 天生德于予(道德传统)B.仪封人请见(边界) 从者见之(拜见)C.韫椟而藏诸(藏) 涅而不缁(染黑)D.孔子时其亡也(时常) 好从事而亟失时(屡次)【答案】C(A.将:如果。
B.见:xiàn,使得以进见。
D.时:通“伺”,伺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守死善道 B.怀其宝而迷其邦C.则修文德以来之 D.好从事而亟失时【答案】D(A、B、C均属于使动用法。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焉能系而不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B.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岁不我与C.遇诸涂韫椟而藏诸D.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答案】D(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A语气助词,表反问/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动词,参与,介入/动词,等待;C兼词,之于/兼词,之乎。
)5.给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山弗扰以费畔②佛肸以中牟畔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⑤使民以时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⑦以勇气闻于诸侯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②⑤⑦/③/④⑥/⑧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⑦/③/④⑤⑥/⑧【答案】B(①②⑤⑦中的“以”为动词“凭借”;③中的“以”为介词“把”;④⑥中的“以”为连词;⑧中的“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至于斯也 B.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C.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D.有美于斯【答案】B(B项为判断句,其余皆为倒装句,A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2.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突出体现了苏武的坚贞顽强。
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B.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场面。
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
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
D.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国家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人物形象。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卿不欲降”中,“子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称谓有很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________1.(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________1.(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1.(4)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________【答案】清明(寒食)节【解析】“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称为“新火”【答案】元宵节【解析】由句中“万灯明”、“正月中旬”可知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答案】重阳节【解析】这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由“登高”【答案】中秋节【解析】“一轮满”“千里明”指的月明“平分秋色”正好是中秋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人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答案】(1)莫春者, 春服既成【解析】(1)根据“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可推知答案注意“既”的书写【答案】(2)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解析】(2)根据“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人的志向”可推知答案注意“伤”的书写【答案】(3)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解析】(3)根据“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可推知答案注意“喟”的书写3.(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3.(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气势磅礴、瑰丽浪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红白相映画面鲜明生动【答案】(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解析】(1)由“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露”的正确书写【答案】(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2)由“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可推知答案注意“凤凰”“蓉”的正确书写【答案】(3)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解析】(3)由“动静结合、红白相映画面鲜明生动”可推知答案注意“辕”“掣”的正确书写4.(1)《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 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4.(2)《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绘声绘色地刻画出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解析】(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答案】(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解析】(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答案】(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5.(1)____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5.(2)____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3)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5.(4)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5.(5)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5.(6)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_______________》)5.(7)仕途不顺的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的幽州台时看茫茫人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出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感叹【答案】(1)苔痕上阶绿【解析】(1)注意“阶”的书写【答案】(2)谈笑有鸿儒【解析】(2)注意“儒”的书写【答案】(3)会当凌绝顶【解析】(3)注意“凌”的书写【答案】(4)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解析】(3)注意“缘”的书写【答案】(5)山重水复疑无路【解析】(5)注意“疑”的书写【答案】(6)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解析】(6)注意“作”的书写【答案】(7)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解析】(7)根据“仕途不顺的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的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感叹”可推知答案注意“怆”的书写6.(1)《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3)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解析】(1)根据“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樵”的正确书写【答案】(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2)注意“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摧”的正确书写【答案】(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3)根据“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鉴”的正确书写7.(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规律和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7.(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3)《(论语》十二章》中阐释学习与思辨二者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4)《峨眉山月歌》中明写月映满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解析】(1)根据“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规律和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可推知答案注意“残”的正确书写【答案】(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2)根据“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寄”的正确书写【答案】(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3)根据“阐释学习与思辨二者辩证关系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罔”的正确书写【答案】(4)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解析】(4)根据“明写月映满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羌”的正确书写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8.(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8.(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答案】B【解析】(1)B项“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有误原文“人远凫鸭乱” 是说人离得还远野鸭已经纷乱但并未指出是“岸边的野鸭” 也并未描写“乱入河中”的景象【答案】(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解析】(2)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画面再总结画面特点如“山色远寂寞”一句“山色远” 可见眺望苍茫旷远令诗人顿生空寂之感“江光夕滋漫”一句“江光”是江水在夕阳余晖中的反光“滋蔓”二字说明江水满溢带来水天浩渺之感因而山水在此处都显出空旷辽远、辽阔壮美之感【答案】(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3)诗歌前十二句写山行所见美景有“绮丽”“壮观”“寂寞”“滋漫”等词展现出诗人观赏美景的喜悦之情而后四句着重抒发诗人情感应仔细品读“伤时愧孔父” 指生不逢时为自己所学儒学不能经世致用而感到愧疚“去国同王粲” 用王粲避乱离开长安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离开国都的飘零之苦“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此句不仅是感叹自己身世飘零“所历”二字包含了自己飘零之苦的根由即国家战乱不息不知何时才能平定的内涵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9.(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9.(2)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A. 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B. 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 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慨叹C. 本诗中“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D. 本诗写得苍凉而悲壮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答案】D【解析】(1)D项“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表述错误本诗讲述了由于外族入侵造成建业城满眼“凄凉” 而君王又不能任用铮臣之事作者以嘲讽的口气表达了自己的坚守之意及失落之情【答案】(2)①尾联中的“乾坤颠倒”将前三联中建业的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内容都涵盖在内收束了全篇极富概括力②时局“乾坤颠倒” 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残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无奈以及对心志的坚守【解析】(2)解答本题需紧扣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的特点作答“总束全篇”主要从结构角度进行鉴赏和分析“归结今情”则需要落实到“今情”的具体内涵上来进行鉴赏和分析诗歌首联描写出建业如今满目凄凉的景色颔联通过“龙蹲虎踞”“马去牛来”交代建业满目凄凉的原因之一——外族入侵兵革之祸颈联中“千人惟诺诺”“百岁更匆匆”交代建业满目凄凉的另一原因即君王不能任用铮臣用人惟庸而尾联的“乾坤颠倒”则直接收束全篇对前三联进行概括总结诗歌尾联诗人写道时局动荡但还有一叶孤舟能让“我”漂荡江湖伴着渔翁了此残生国亡已不可挽回诗人只得本着庄子的精神隐遁渔樵扁舟一叶独钓江湖此虽为逃避但其气节及终身之憾恨却与天地共存表达了诗人孤寂坚守的决心以及经历亡国巨变之后内心的无奈与哀痛之情。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文言文专题测试--苏教版高二选修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文言文专题测试苏教版高二选修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 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 贫, 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 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饮, 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数月, 亭长妻患之, 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 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 怒, 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 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 饭信, 竟漂数十日, 信喜, 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孙而进食, 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曰:“若虽长大, 好带刀剑, 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 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 俯出胯下, 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 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 信杖剑从之, 居戏下, 无所知名。
项梁败, 又属项羽, 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 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 信亡楚归汉, 未得知名, 为连敖。
坐法当斩,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次至信, 信乃仰视, 适见滕公, 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 壮其貌, 释而不斩。
与语, 大说之。
言于上, 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 何奇之。
至南郑,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上不我用, 即亡, 何闻信亡, 不及以闻, 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 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 骂何曰:“若亡, 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 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 公无所追, 追信, 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 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 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 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 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 能用信, 信即留;不能用, 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 信必不留。
高中语文第14课苏武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14课苏武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2,出句中“复”字意思特殊的一句:()A.亦不复以儿为念B.相对默然,不复聊赖C.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í)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4,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 (山秃) 日益骄固(顽固)B.戍卒叫(呐喊) 函谷举(攻破) 横槛(栏杆)C.纷奢(奢侈) 锱铢(极言细微) 呕哑(乐声嘈杂)D.四海一(统一) 族秦者(秦氏家族) 几千万落(座、所)5,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中的“所”字同义的一句是:()A.乃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从弟子女十人所C.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D.抚军不忘所自6,写作素材积累1.某人喂养了两只母鸡,一只爱唱,一只喜静。
每天,一听见“咯咯咯”的叫声,主人便从爱唱的那只母鸡旁边拾到一枚鸡蛋,因此主人特别偏爱它,喂它精致的饲料。
一天,主人从鸡笼旁边经过,刚好看见那只喜静的鸡趴在草窝里产蛋,蛋一落地,它便起身不声不响地离开了草窝;而那只爱唱的鸡却大摇大摆地走到蛋旁,伸着脖子“咯咯咯”地叫个不停。
主人一直都认为所有的蛋都是爱唱的鸡产的,此时才如梦方醒。
2.歌德说:我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说明。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陨首(yǔn)切峻(jùn)猥以微贱(wèi)B.矜育(jīn)宦达(huàn)刘病日笃(dù)C.希冀(jì)优渥(wò)过蒙拔擢(zhuó)D.盘桓(yuán) 侥(jiǎo)幸气息奄奄(yǎn)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下列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4.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5.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②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1.(5)苏代在消除燕王的恐齐之心时都列举了哪些理由?A.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B.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C.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D.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答案】A【解析】(1)“德”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对苏家有恩德” 后面应该带宾语“苏氏”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 “于齐”是“报仇”后置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从子即父之兄弟孙子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答案】C【解析】(3)C项“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错从原文来看是苏代传递的信息让燕王做出错误决定并不是“暗中说服”【答案】(4)①我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②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解析】(4)①窃私下释放下干求见②罢同“疲” 疲劳敝困乏以为作为成为【答案】(5)①齐国不占天时②齐国百姓疲劳困乏③齐国君骄臣贪【解析】(5)第二段中“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就是苏代说服燕王消除的恐齐之心的理由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可总结出答案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试从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角度赏析此词A. “巧云”写晚霞多姿多彩化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天上绚丽多彩的云彩是织女巧手织成的所以少女们向她乞巧B. “尚多少、离肠恨泪”句不写相会反写离别不写相会的喜悦欢娱反写离别的“离肠恨泪” 让人感到说不出的酸楚C.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句写夜深痴情的少女们仍在乞巧一阵微凉给少女们带来一阵“幽欢”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D. 全词语言含蓄感情却悲愤词人明写牛郎织女的悲欢实写自己的不幸同时还宕开一层表达了对离人们的深切同情【答案】D【解析】(1)D项“语言含蓄”错误语言特点是通俗浅白“实写自己的不幸遭遇”属于过度解读不恰当【答案】(2)①拟人的手法以景衬情“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将“云”“西风”“小雨”“月”人格化衬托了牛郎织女相会时喜忧参半的心情②善用对比抒情细腻“微凉”与“幽欢”对比突出了节令与心情的巨大反差表达作者对他人幸福的祝福对自己幸福的满意③巧用反问表达主旨“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为”表达珍惜朝夕的主题【解析】(2)上片开头三句从手法上来说运用拟人的手法用“妆晚”形容“云” 用“罢蜀”形容“西风” 用“翻空”形容“小雨” 衬托牛郎织女相会时喜忧参半的心情下片头三句运用对比手法“微凉"与“幽欢”对比突出了节令与心情的巨大反差表达作者对他人幸福的祝福对自己幸福的满意最后三句用“反问” 表达珍情朝夕的主题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脱贫攻坚措施范畴的一项是()3.(4)材料二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对记者问题的回答请简要梳理他回答问题的行文脉络3.(5)材料一根据外国媒体记者讲述的他们眼中“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中国减贫故事简要概括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A. 中国减贫贡献指数居全球第一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这说明中国为全球减贫作出了最大贡献B. 住进新家的村民表示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生态旅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已经使他们摆脱贫困C. 中国一直以来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有助消除贫困D. 中国村村通路通汽车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通畅交通条件改善助力当地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消除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答案】A【解析】(1)B项“已经”未然变已然材料一第二段表述为“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生态旅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逐渐使他们摆脱贫困”C项“一直以来”扩大范围材料一第三段表述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D项“消除”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三段表述为“中国村村通路、通汽车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通畅交通条件改善助力当地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造成了城市一定程度上的‘用工荒’”于文无据不是本文观点【答案】D【解析】(3)D项这是脱贫攻坚的成果不属于措施【答案】(4)①首先贫困县全部摘帽不意味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②然后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③其次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色④最后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解析】(4)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二原文提炼相关内容来梳理概括“贫困县全部宣布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还要对抽查、普查和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动态清零”首先说明贫困县全部摘帽不意味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据中央精神要设立过渡期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然后说明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了应对疫情等影响今年初启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重点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两类群体.......”其次说明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色“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最后说明了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答案】(5)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②科技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析】(5)根据材料一比利时荷兰语新闻网站中说的“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和西班牙《国家报》中的“中国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消除贫困”可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德国电视节目《世界明镜》、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和马里《独立者报》的实地采访都在说明中国脱贫攻坚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马里国际问题专家迪亚洛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内容说明了中国脱贫攻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1)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中华文明源头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三星堆文明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考古重大发现此次发掘的6个“祭祀坑”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B. 此次考古发掘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出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的特点展现了目前我国在考古技术等方面的进步C. 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同属古蜀文明过去认为金沙文明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而此次发掘证明二者也许曾经共存过D. 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不仅可以丰富对三星堆文明的认识还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关系的认知【答案】A【解析】(1)A项通过文章内容无法推出“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这一结论【答案】C【解析】(2)C项三星堆未出土古丝绸材料一未述及古丝绸的文化意义【答案】(3)①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有别于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之一②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有频繁交流逐渐走向“一体”【解析】(3)结合材料一的“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鸟头把勺等陶器以及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玉琮、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可知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有别于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之一结合材料一的“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有频繁交流逐渐走向“一体”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聂赫留朵夫说“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4)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画线的三处语句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选择两处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 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B. 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C. 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仍存良善的一面D. 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还不想完全接受他【答案】B【解析】(1)B项“对在押囚犯的关注与同情”错误原文监狱长的话“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表明他对玛丝洛娃没有好感【答案】D【解析】(2)D项根据“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等内容可知小说并不是“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答案】(3)①玛丝洛娃由原来排斥、拒绝聂赫留朵夫变得接受他并愿意改变自己②借聂赫留朵夫的感受写出了玛丝洛娃人性的复苏精神的觉醒③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因自己的付出与爱而让玛丝洛娃有所转变的兴奋与惊喜【解析】(3)结合选文内容来看为了赎罪也是为了爱聂赫留朵夫一再劝玛丝洛娃去医院认为那里比呆在牢房强多了玛丝洛娃开始不同意还给典狱长带话给他说得非常坚决而现在她已经改变了“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观察到说这话时她的眼睛在微笑玛丝洛娃原来排斥、拒绝聂赫留朵夫现在变得接受他并愿意改变自己“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直接反映了玛丝洛娃的这些转变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改变的兴奋与惊喜并借聂赫留朵夫的感受写出了玛丝洛娃人性的复苏精神的觉醒【答案】(4)①处为欲言又止语意未尽写出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时的复杂心理表现了他对过去伤害玛丝洛娃行为的愧疚②处为说话的断断续续写出了聂赫留朵夫思想跳跃的过程表现他想与玛丝洛娃结婚的决心将与她共克人生困难③处为说话中的沉默写出了玛丝洛娃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体现了她自我的回归人性的觉醒【解析】(4)作答时既要熟悉省略号的作用又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①“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此处为欲言又止在玛丝洛娃为之前对聂赫留朵夫说话语气不好而道歉时聂赫留朵夫欲言又止写出了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时想到之前对她造成的伤害内心充满了愧疚他才是需要她原谅的他是没有资格原谅她的②“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此处聂赫留朵夫说话断断续续“您的事”即撤销对她案子的判决的事“我们的事”指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婚事因玛丝洛娃一直没有答应跟他结婚所以他说话吞吞吐吐这也表现了他想与玛丝洛娃结婚的决心将与她共克人生困难③“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此处为说话中的沉默前面说的是“撤销对她的判决”这件事“别的事”指她这些年来的放荡生活这句话是玛丝洛娃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反思体现了在聂赫留朵夫的付出和爱的影响下她的人性的渐渐觉醒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6.(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7.请结合《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及杜甫的相关诗歌谈谈你对杜甫的认识不少于500字【答案】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是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后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陷入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安史乱起更是颠沛流离但始终不忘爱国爱民正视现实和人生.总之杜甫诗歌体现了儒家文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贤臣并希望通过辅助明君来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正是由于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使得杜甫对整个国家、人民充满了忧患体现了儒家的忧患意识而且杜甫不仅对家人、朋友充满了仁爱之心诗人杜甫也曾为自己深陷两难境地而感到无助和无力但我们却从他的苦闷而无力的挣扎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力量.杜甫的一生是艰辛的也是伟大的忧国忧民使他身心承受着无比沉重的痛苦折磨却也使他的人格和灵魂放射出光芒并成为人们心目中敬仰的圣人【解析】解答时要结合所给篇目《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的主要内容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主要记述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灾难而诗人又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对于杜甫而言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领会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从“三吏”“三别”中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的人生精神和思想内涵从《登高》中我们读出了杜甫的积极的思想情怀总之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要结合杜甫诗歌作品中反映出的内涵进行分析把握注意评价要客观表达的内容要具体生动.。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①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谤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
”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
臣窃以为击之便。
”上从恢议。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
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
临淄人主父偃上书。
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
李斯谏曰:‘不可。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徒鸟举,难得而制也。
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
’泰皇帝不听,递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奈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
御史..成进谏曰:‘不可。
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
”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
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
秋,匈奴浑邪王降。
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
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夸报天子。
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
县官无钱,从民贳马。
民或匿马,马不具。
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
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敞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注】①:大行,即大行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B.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C.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D.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帝,是古代皇帝的谥号。
《苏武传》同步测试提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
《苏武传》提高练习一.文段阅读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
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A.令.汉且贳陵罪。
B.庶几..乎曹柯之盟。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2.把李陵歌唱的诗用现代白话文译成一首散文诗。
3.试根据这段文字分析李陵的内心的思想感情。
4.这段文字怎样表现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二.语言运用5.有哪些成语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苏武传》?6.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下面略举几例。
试从《苏武传》中找出与下面诗句相关的文字:(1)“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李白《苏武》)(2)“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3)“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陈羽《读苏属国传》)(4)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融《赠远》)三.课外阅读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①,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②,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大将军长史无功劳③,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④。
霍光寝其奏⑤,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⑥,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⑦。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⑧,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
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同步练习《谏逐客书》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B.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C.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抛弃D.藉寇兵而赍.盗粮赍:给予,送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损民以.益仇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翻译句子(1)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2)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4.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王最终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联系作品,谈谈李斯是怎样使秦王收回成命的?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课时作业10 苏武传-【含答案】
10 苏武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讨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C.见犯乃死,重负国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空自苦亡人之地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D.信义安所见乎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其一人夜亡”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舆归营B.天雨雪,武卧啮雪C.羝乳,乃得归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5.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B.虽欲报恩将安归C.见犯乃死,重负国D.子卿尚复谁为乎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
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
C.“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7.下面对《苏武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愿意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死亡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0课习题(一)一、选择题1.对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2.下列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天雨雪,武卧啮雪B.羝乳乃得归C.乃幽武置大窖中D.杖汉节牧羊3.下列各句中, 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犯乃死, 重负国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皆为陛下所成就C.子卿尚复谁为乎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下列各句中, 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 置币遗单于B.不顾恩义, 畔主背亲C.信义安所见乎D.前以降及物故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32—92), 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 字孟坚,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 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 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 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 并入“列传”。
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它的语言严谨、整齐, 带有骈偶成分, 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二、语言表达6.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90字左右。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恸心酸。
心灵独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用“家乡”“桃花”“生活”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高中语文 14.苏武传(节选)同步测试课后巩固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14.苏武传(节选))同步测试(课后巩固)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谏伐匈奴书的原文翻译
谏伐匈奴书的原文翻译《谏伐匈奴书》是西汉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所做的文章。
下面小编整理了这篇谏伐匈奴书的原文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谏伐匈奴书的原文翻译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②,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③。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④,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⑤:“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天下既平⑥,天子大凯⑦,春蒐秋狝⑧,诸侯春振旅⑨,秋治兵⑩,所以不忘战也。
且夫怒者逆德也(11),兵者凶器也(12),争者末节也(13)。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14)夫务战胜穷武事者(15),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16),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17)。
务胜不休,欲攻匈奴。
李斯谏曰:“不可。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18),迁徙鸟举(19),难得而制也。
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20),重不及事(21)。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22)。
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
靡蔽中国(23),快心匈奴,非长策也。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35)地千里,以河为境(24)。
地固泽(咸)卤(25),不生五谷。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26)。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27),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是岂人众之不足(28),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
又使天下蜚刍挽粟(29),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30),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31)。
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32),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33)。
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也(34)。
①不恶:不讨厌。
切谏:深切的谏言。
意谓毫不避讳的直谏君王。
博观:广泛地观察。
②重诛:严厉的惩罚。
③遗策:失策。
万世:万代。
④效:献。
⑤《司马法》:古代兵书,即《司马穰苴兵法》,原有一百五十篇,今存五篇。
以下所引文字出于《司马法·仁本》篇。
⑥平:太平。
⑦大凯:周王所奏凯旋班师的军乐。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数通使相窥观。
( )B.汉天子,我丈人行。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稍迁至栘中厩监。
(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E.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F.独有女弟二人。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因”“以”“为”“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1)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A.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何以女为见?C.子卿尚复谁为乎?D.皆为陛下所成就。
(4)A.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陵见其至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蹈其背以出血。
答:4.分析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2)惠等哭,舆归营。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答: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 (6)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 )6.翻译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2021-2021高中语文 第12课苏武传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成才之路】2021-2021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一、双基夯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羝.乳(dī)煴.火(wēn)檠.弓弩(qínɡ) 劾.大不敬(hái)B.缑.王(hóu) 斧钺.(yuè)棫.阳宫(yù) 给.其衣食(jǐ)C.喟.然(kuì) 纺缴.(jiǎo)(yìnsì)天雨.雪(yù) 绝不饮食..D.啮.雪(niè) 厩.监(jiù)浞.野侯(zhuó) 左伊秩訾.(zī)【答案】D(A.煴yūn、劾hé;B.缑ɡōu;C.缴zhuó。
)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畔主背亲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C.信义安所见乎D.并旃毛共咽之【答案】B(A.“畔”通“叛”;C.“见”通“现”;D.“旃”通“毡”)3.以下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答案】C(两个“见”都当“被”讲。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C.为.降虏于蛮夷D.何以女为.见【答案】D(A、B、C三项都是动词,D项是语气助词。
)5.与“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中“因”的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不如因.而厚待之B.欲因现在降武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D.蒙故业,因遗策【答案】C(都是“通过、经、由”之意。
A.趁着;B.凭借、借;D.沿袭、遵循)6.以下句子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欲因现在降.武B.单于壮.其节C.令人止晋鄙,留军壁.邺D.其一人夜.亡【答案】A(例句中的“膏”本是肥沃的意思,那个地址是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A中的“降”是使动用法,使……投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测试题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旄.节(máo)窥.观(kuī)旃.毛(dān) 啮.雪(niè)B.喟.然(kuì) 羝.羊(dī)纺缴.(zhuó) 典当.(dāng)C.廪.食(lǐn) 秩訾.(cí)扶辇.(niǎn) 斧钺.(yuè)D.煴.火(yūn) 穷厄.(è)诡.言(guǐ) 自刎.(wěn)解析A项,“旃”应读“zhān”;B项,“当”应读“dàng”;C项,“訾”应读“zī”。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渐渐。
B.恐前语发.发:揭露,暴露。
C.因厚赂.单于赂:贿赂。
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判处。
解析C项,赂:在此指赠送礼物。
答案C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解析①句中“会”指适逢;②句中“会”指会同,一起;③句中“生”作状语;④句中“生”作谓语。
答案C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均为连词,即使。
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B项,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
C项,①助词,无实义;②代词,他们。
答案D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B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C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C6.导学号5068002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非汉所望也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C.何以复加为降虏于蛮夷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信义安所见乎解析A项,判断句/定语后置;B项,均为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D项,被动句/宾语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伐匈奴书》一、课内检测(选择题每题3分,共23分)1.给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5分)(1)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2)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3)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4)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5)上自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2.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文言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
B.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
C.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D.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相同的一项()A.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
B.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C.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D.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4.指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的一项()A.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B.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C.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D.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5.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重诛:残暴的杀害。
B.天下既平,天子大恺大恺:周天子打仗凯旋时所奏的军乐。
C.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功齐:功业与……相等D.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末节:节操卑劣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又使天下飞刍輓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A.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
B.彼奇人也,不敢近。
C.问:“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
”D.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7.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作者针对伐匈奴一事,结合历史教训和国家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阐明了“匈奴不可伐”的论点。
文章语言含蓄委婉,张弛有度,理据结合,说明透彻深辟。
B.文章第一段首先从“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率直的进谏,以此使自己的视野开阔。
忠臣不躲避重罪,敢于直言进谏,因此圣主不会失策而功业流传百世”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点明写作目的。
C.文章第二段就提出“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只能使人民陷入疾苦,好战必亡。
D.《谏伐匈奴书》一文很好地体现了“谏书”的特点,说理叙事张弛有度、据理结合,其作者是东汉的主父偃。
二、成语运用(3分)8.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的是()A.党的“三农”政策落在实处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许多布局合理、设计新颖的村庄脱颖而出。
B.经过几轮的角逐,这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一等奖得主即将浮出水面。
C.每一年六月,我县都有一批莘莘学子独占鳌头,但也不乏名落孙山者。
如何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一时间成了那些考试失利的学生所要直面的现实。
D.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面临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金钱时,不但一些曾经“立场坚定”的老同志晚节不保,而且一些年青的干部更是不爱惜羽毛。
最终被人民唾弃。
三、课外延伸(共21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雎阳。
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
事粱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①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
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
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
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
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
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②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①扞:通“捍”。
抵御。
②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安国坐法抵罪抵:抵偿B.田甲日:“然即溺之”溺:用小便浇灭C.安国及大行王恢将将:将领D.群臣议者多附安国附:赞同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C.田甲亡走。
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D.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韩安国“持重”性格的一组是()①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④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⑤击之不便,不如和亲⑥不如勿许,兴兵击之A.②⑤2B.③⑤C.①②D.④⑥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安国早年受过韩非学说的影响。
他曾经受命和张羽一起成功地阻挡了吴楚军队,并显示出持重的性格特点,还由此成名。
B.狱吏田甲在韩安国入狱后侮辱他。
韩安国被重新起用后,田甲吓得离职潜逃,是韩安国叫他回来就任原职,以后能友好地对待他。
C.韩安国曾经以五百金向亲贵田蚡行贿,再加上天子对他的印象也比较好,他终于得到重用,当上了御史大夫的高职。
D.针对攻伐匈奴一事,本文与《谏伐匈奴书》一样都运用了例证法,结合历史教训和国家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阐明了“匈奴不可伐”的论点。
(二)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12分)13.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14.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15.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
16.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谏伐匈奴书》练习(部分)答案选择题:2.D3.C4.C5.A6.C7.D8.C9.C10.A11.A12.D文言文参考注释及译文:徙:迁居。
《韩子》:即《韩非子》,战国末年法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
说:学说。
驺:即今山东省邹县。
扞:通“捍”,抵御。
持重:稳固防守。
坐法抵罪:因犯法被判罪。
抵罪,抵偿其应负的罪责。
独:难道。
然:同“燃”。
溺:同“尿”。
居无何:过了不久。
徒:服劳役的犯人。
亡走:逃跑。
而:你的。
宗:宗族。
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治:惩办。
说:同“悦”。
建元: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
遗:赠送。
太后:指王太后,名娡。
天子:指武帝刘彻。
迁:提升。
闽越:越部族的一支。
东越:是闽越的分支。
将:领兵。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和亲: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之间有政治目的的联姻。
下议:指交群臣议论商量。
数:屡次。
率:大致,一般。
倍:通“背”,违犯。
负:依恃。
迁徒鸟举:迁移就像鸟飞一般。
鸟举:鸟儿飞翔。
制:控制。
不属为人:意思是不内属中国作百姓。
罢:通“疲”。
疲劳。
虏:对敌人的蔑称。
鲁缟: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的生绢,以轻薄闻名。
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鸿:雁。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适居睢阳。
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
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国梁国的防线。
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起家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
”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
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蚡担任汉朝太尉,受宠幸而掌大权,韩安国拿了价值五百金的东西送给田蚡。
田蚡向王太后说到韩安国,皇上也常说韩安国的贤能,就把他召来担任北地都尉,后来升为大司农。
闽越、东越互相攻伐,韩安国和大行王恢领兵前往。
还没有到达越地,越人就杀死了他们的国王向汉朝投降,汉军也就收兵了。
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
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
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
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
”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
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
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