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有多大》教案3

合集下载

雨下得有多大-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内容部分,具体内容为“雨”的学习。

2. 教学目标1)了解雨的形成和降水原理;2)了解雨量的测量方法和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雨的形成和降水原理;2)雨量的测量方法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雨的原理和测量方法;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雨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1) 雨的形成和降水原理1.认识雨的形成原理:我们平时说的“下雨”指的是雨水从云层中落下的现象,人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探究,知道雨的形成原理是由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饱和度后,变成水滴或冰晶,经过云层不断抬升和降温,最终凝结为雨水。

2.学习影响雨水形成的因素:气温、湿度、地形等因素均会对雨的形成产生影响,你们知道其它影响吗?3.掌握雨水的分类和特征:常见的雨水类型有哪些?例如,连接性降雨,目前世界上雨量最大的降水是什么?2) 雨量的测量方法和重要性1.学习雨量的单位:毫米是雨量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各种雨量计进行测量,还可以根据特定的场合来选择使用。

2.了解雨量的作用:雨量是自然界中的重要资源,有利于作物生长、水源补给和生活需要等多方面。

3.活学活用:请借助工具进行雨量的测量和记录,创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2.教学安排本次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1)导入(15min)•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雨的形成和降水原理,开启学生的学习模式。

2)主体(60min)•通过学习材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原理、分类、特征和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让学生掌握雨量的测量方法和雨量对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有趣的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3)总结(15min)•对本次课程内容和收获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互动式教学法2.教学手段•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仪器•图片和视频•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意义的提升;2.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并能理性思维和实践探索;3.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到了今后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雨下得有多大-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雨水的来源和形成。

2.能够描述不同大小雨滴的特点。

3.掌握一些防止雨水浸入房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雨滴大小对形成的雨量有何影响。

2.灵活运用学过的防雨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老师与学生交流,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雨水的认识。

2.老师引导学生了解雨水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2. 学习
1.让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雨滴,发现它们的形状和速度的不同,从而导致雨量的不同。

2.让学生室内模拟下雨天的情景,通过解释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不同防雨措施来与学生分享如何避免雨水浸入房间。

3. 板书设计
雨滴大小特点
微小雨滴细小,密集
中雨滴中等直径
大雨滴直径最大,稀
4. 总结
1.老师归纳总结雨滴大小对形成的雨量的影响。

2.鼓励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式防止雨水浸入房间。

四、课后作业
1.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防雨方法,写一篇100字的文章。

2.观察并记录3次不同的雨天,注重记录不同大小的雨滴。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大小的雨滴,发现了它们对形成的雨量影响的不同。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如何避免浸水的方法,不仅是在学习中获得了好处,还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用处。

对于防雨方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思考切入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把学习推向了另一个层次。

小学科学《雨下得有多大》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雨下得有多大》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4 单元关心天气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会测量降雨量。

2、科学知识: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研究长期测量与坚持的重要性;意识到废旧变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愿意接触雨水,亲近大自然。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科学课课堂上有趣的实验、多彩的探究活动,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都喜欢科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科学观察活动、研究探究活动能力有所增强,科学探究合作意识也有所增强,小组合作分工也明确了,实效性也有所提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进行雨量的测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判断降雨量的多少。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雨量器的功用及制作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且在实验测量中获得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一是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学会雨量器的制作;二是实验操作,实际测量雨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课件、视频资料、剪刀、小刀、水壶(带水)、水槽。

学生方面:塑料瓶、刻度条、白胶带、透明胶带、喷水瓶(自制)、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挑战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1、展示微视频《看云识天气》(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科学,有的知识渊博,会看云识天气。

我不太相信,今天特意带来一段小视频,想挑战一下大家,敢接受挑战吗?生:敢。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

生:看视频。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此时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位同学观看的很仔细,第一个举起了小手,你来回答。

生1:乌云密布。

生2:乌云密布,狂风怒吼,天底云暗。

师:你描述的非常生动,请坐。

师: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云?生1:积雨云。

师:你真棒,请坐。

日常生活中,大家说一说还有哪几种云?生2:卷云。

生3:高积云。

生4:高卷云。

生:......师:大家说的非常好,猜一猜哪种云会下雨?为什么?生:积雨云最有可能下雨。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是一节关于水循环和降水量的科学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测量雨的大小。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和观察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观察和实验方面,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掌握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雨的形成过程,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地操作,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器材准备:雨伞、雨衣、水杯、量筒、计时器等。

2.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实验资料等。

3.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光线充足,便于学生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雨的形成过程,以及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雨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雨的大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朗读和书写生词「雨」、「大」、「湿」、「伞」等。

2.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知识点。

3.学生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沟通表达技能并互相促进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听懂、朗读和书写生词「雨」、「大」、「湿」、「伞」等。

难点:学生能听懂并理解「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1.自主预习(10分钟):提前让学生预习生词,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2.师生互动(15分钟):向学生介绍声母「雨」、「大」,并让学生边听边模仿。

3.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总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4.小组合作(15分钟):分组讨论「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并在小组内进行口语交流。

5.评价反馈(10分钟):纠正学生发音和书写上的错误,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

2.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有节奏、有色彩、有音乐、有动画和有趣味。

3.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材《湘科2001》三年级下册。

2.教学板书及表格。

3.带音乐的PPT课件。

六、课后作业1.重点课文读3遍。

2.写10遍生词「雨」、「大」、「湿」、「伞」。

3.在雨天的场景中,描述雨下得有多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本教案特别注重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同时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趣味和愉悦。

小组合作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雨下得有多大》 学历案

《雨下得有多大》 学历案

《雨下得有多大》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雨的大小的衡量标准。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据收集,判断雨的大小程度。

3、学生能够分析雨的大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雨的大小的衡量方式,如降雨量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2)理解不同大小的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雨的大小程度,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雨的大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资源1、雨量测量工具,如雨量筒、雨量计。

2、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大小的雨景。

3、科普书籍、文章,介绍雨的形成和特点。

四、学习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声的音频或展示雨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场雨下得大还是小?那怎么才能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呢?”2、知识讲解(1)介绍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雨是由水汽凝结而成。

(2)讲解降雨量的概念,即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深度。

(3)展示雨量筒和雨量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降雨量。

3、小组活动(1)分组观察不同大小的雨景图片,讨论并尝试描述雨的大小特征。

(2)每组使用雨量筒模拟测量降雨量,记录数据并交流。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地区在不同降雨量下的情况,如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小雨对农作物的滋润作用。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雨的大小对生活和环境产生的具体影响。

5、讨论与总结(1)组织学生讨论雨的大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例如全球变暖是否会导致极端降雨事件增多。

(2)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雨的大小的衡量标准、影响以及与气候变化的联系。

五、学习评价1、知识测验通过小测验,考查学生对降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雨的大小对环境影响的理解。

2、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一次降雨,并尝试使用简易工具测量降雨量,记录并分析结果。

3、小组表现评估观察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不同强度的雨淋洗对地面的影响。

2.能够了解雨水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观察雨下的情况。

2.测量雨的强度。

3.了解雨水的好处和危害。

4.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测量雨的强度。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不同强度的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窗外的天气,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有没有下雨,有没有变化等,引导学生对天气做初步的了解。

2. 学习新知(1) 观察雨下的情况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观察雨下的情况。

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和经验。

(2) 测量雨的强度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测量雨的强度,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写出测量结果,再通过小组协作交流结果和经验。

(3) 了解雨水的好处和危害教师介绍雨水的好处和危害,让学生知道雨水能够补充土壤水分、为农田作物提供养分,同时也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要想保护环境,需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4) 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好习惯,减少破坏自然环境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

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发现生活中大雨导致的一些现象,等到下一节课上上课。

五、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地理解测量雨的方法。

2.能够对雨下的情况做出正确的观察和归纳。

3.能够准确了解雨在环境和生物中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雨下得有多大》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雨下得有多大》教
(如有时间才进行这部分的教学。)
积极交流。
1、乐于接受任务。
2、思考、交流。
主要可能出现的想法:
(1)、要让雨量器不被遮挡。
(2)、要让雨量器不被吹倒。
(3)、需要加水到零刻度处。
(4)、不同大小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 是否一致。
等等。【(3)和(4)也可能在制作时被提 出。】
3、开动脑筋,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四、下雨对 生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下雨对生活的影 响。
“看一看雨量器,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
3、“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雨量器? ”看 书P47介绍的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交流看书过程中自己产生的 问题或觉得要注意的地方。
5、组织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
1、回忆,判断,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或开展争论。
2、认真听,了解雨量器。
能说出雨量器的主要部分:瓶、漏斗、刻 度。
2、乐意使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雨量器。
教学准备
塑料瓶、剪刀、带刻度的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_、
各种雨的划 分
1、板书“毛毛雨”,请学生读;再请学生 用常州话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谈话:“'毛毛雨是很小的雨,你知 道比它大的雨的名称吗? ”
3、“到底各种雨是怎么划分的,请同学们 看书48页的介绍。”
1、踊跃参与,说“毛毛雨”的意思:-: 很小的雨;二:小问题、小意思。
2、说出以下名称:中雨、大雨、暴雨等。
3、认真看书48页“各种雨的划分”。
—•、
制作简易的 雨量器
1、谈话:“昨天也下了雨,你认为下的 是什么雨? ”
2、“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仪器,昨天我 用它测了雨量,发现24小时内的雨量是XX亳米,所以昨天的雨应该是X雨。”“像 这样的工具,叫雨量器。用它可以比较准 确地测出雨量。”

《雨下得有多大》 说课稿

《雨下得有多大》 说课稿

《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下得有多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雨下得有多大》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课。

这一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雨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并学习如何测量降雨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雨,引发他们对雨的大小差异的思考,然后逐步引入降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感知,但对于雨的大小的准确衡量以及降雨量的测量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未知。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降雨量的概念,知道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并能初步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降雨量的概念,掌握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降雨量,并理解降雨量与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雨的大小和降雨量的概念。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廖浩萍【教学目标】1.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4.发展学生操作技能和情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难点: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

【教学准备】剪刀、胶布、塑料瓶、标尺、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和制作雨量器视频。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下雨。

课件出示下雨的图片。

师:下雨了,雨下得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师: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判断雨的大小的。

生1:根据下雨时间的长短。

生2:根据底面的积水情况。

生3:可以根据雨滴的大小和雨的声音来判断。

师:到底怎样才是科学正确的判断方法呢?(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播放《天气预报》。

师:天气预报中的降雨师如何划分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48页的内容。

师讲解“雨量”的概念: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也称雨量(板书降雨量)。

“雨量”的单位:毫米(板书),并纠正“雨量”的读音。

同桌讨论:雨的大小不同,降雨的多少也不同,气象站又是怎样观测降雨的多少的呢?生交流汇报之后师出示真实的雨量器。

这个你们见过吗?同学们好好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呢?生观察汇报。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

(播放幻灯片)边给学生介绍。

师:它们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雨量的大小,就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三)拓展延学,探疑实践师播放制作雨量器的视频,学生观看。

师:谁来说说制作雨量器之前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制作雨量器时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生1:……师:想不想自己做一个?生:想。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意思•能够通过听力练习,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够听取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回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对话二、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语音语调的练习三、教学难点•对话的练习四、教学准备•课文教材•PPT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下雨的图片,让学生有感官上的认知,然后询问学生:“今天下雨了吗?下的有多大?”2.预习(10分钟)教师将课文先朗读一遍,让学生先跟读一下,并且注意发音。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及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将单词、短语写到黑板上。

3.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然后讲解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并将重难点和易错点做出标记,方便学生记忆。

4.听说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录音,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问答题,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下雨时,我们应该带什么?”等。

5.小组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对话练习,要求掌握词汇和语调,情境逼真,恰当使用语言。

例如:“今天下雨了,我们明天去哪儿玩去?”等。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敢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以课文《雨下得有多大》为主线,通过生词、课文朗读,语音语调训练及对话练习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知到下雨天的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雨下得有多大》优质公开课教案3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雨下得有多大》优质公开课教案3

《雨下得有多大》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

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

4、发展学生操作技能和情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毛毛雨”吗?(就是小雨)2、有没有比它大的雨?3、这些小雨、中雨、大雨,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呢?4、你认为这种方法很科学、很准确吗?5、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的目的性、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用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制作雨量器之前,让学生对雨的大小进行描述,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雨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同伴共享信息。

(二)认识雨量1、谈话: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天气预报中的播报员是怎样播报雨的?大家认真观察。

(播放课件)2、知道了些什么?雨量,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或什么是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3、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雨量:毫米)4、谈话: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雨量表示,雨量是多少可以用毫米表示,那么雨量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5、接着出示雨量器,这个你们见过吗?同学们好好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呢?6、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

(播放幻灯片)边给学生介绍。

7、它们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

8、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量雨量的办法,就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这一环节通过看播报雨的天气预报引入雨量器的概念,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了解雨量器的欲望,正是由于这种欲望的产生,学生会带着满脑的问题去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

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

4、发展学生操作技能和情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1、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毛毛雨”吗?(就是小雨)
2、有没有比它大的雨?
3、这些小雨、中雨、大雨,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呢?
4、你认为这种方法很科学、很准确吗?
5、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的目的性、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用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制作雨量器之前,让学生对雨的大小进行描述,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雨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同伴共享信息。

(二)认识雨量
1、谈话: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天气预报中的播报员是怎样播报雨的?大家认真观察。

(播放课件)
2、知道了些什么?雨量,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或什么是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
3、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雨量:毫米)
4、谈话: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雨量表示,雨量是多少可以用毫米表示,那么雨量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
5、接着出示雨量器,这个你们见过吗?同学们好好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呢?
6、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

(播放幻灯片)边给学生介绍。

7、它们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

8、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量雨量的办法,就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这一环节通过看播报雨的天气预报引入雨量器的概念,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了解雨量器的欲望,正是由于这种欲望的产生,学生会带着满脑的问题去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三)探究雨量器的制作
1、先让学生说制作雨量器之前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先想想制作雨量器时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
2、播放幻灯片。

(需要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4、展示学生的成果。

5、今天我们亲手制作了一个雨量器,你想用这雨量器做什么?
6、好!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雨量器来测雨吧!
由学生每个人都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可以调动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激情,因为学生可以在亲历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1、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
2、量雨前我们还必须做一个什么工作?
3、量雨时应从哪儿开始读数?怎样读出雨量的大小?
4、下次测量前怎么办?
5、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量雨,行吗?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有没有关系?
6、在外面测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准备把雨量器放在雨中测量多久然后才读数呢?
7、测了后怎么判断雨的大小呢?
8、下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雨下得大小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对生产有什么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