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专题二轮复习: 小题提速练4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小题提速练:6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六)(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
这说明()A.王权权威提高B.官僚政治萌发C.宗族等级严格D.周王权威削弱A[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辅政大臣,说明王权的权威提高,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血缘政治,官僚政治萌发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政权政治,不是宗族等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辅政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王权的加强,而不是削弱,故D项错误。
]2.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C[小农经济是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并严格管理的,故A项错误;小农是“经济人”,但每一个生产单位较小,规模不大,故B项错误;由“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可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故C项正确;D项表述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
]3.(2017·河南省高三质检) 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
”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
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A.注重实用性B.优先服务于农业C.满足了社会生产D.讲究“天人合一”A[材料“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注重实用性,故A项正确;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器具制作是服务于人,而不是以农业为优先,故B项错误;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是王祯的主张,与科技发展的实际状况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3_有解析
小题提速练(三)(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被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A.被分封地都沿用夏商的旧制B.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D[材料虽然涉及商政和夏政,但是重点在对商政和夏政的解释,不仅仅是沿用夏商的旧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最终目的是“以藩屏周”,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对各地的管理力度加强或减弱,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被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可知,其强调的是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故D项正确。
]2.据《韩非子·外储说右》记载,战国初吴起的妻子“织组,而幅狭于度。
吴子使更之。
其妻曰:‘诺。
’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出之”。
为什么纺织品的幅要合于度呢?因为“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礼记·王制》)。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A.使用花楼机织成的B.有严格的尺寸标准C.主要用于贵族使用D.被官营手工业主导B[花楼机的出现是在明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可知,当时的纺织品有严格的尺寸标准,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纺织品是否为贵族所享用,重点是突出纺织品能否卖出去,故C项错误;材料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故D项错误。
]3.《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A[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树立皇帝的权威并不是主要动机,故B项错误;两者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灭异端学说,故C项错误;繁荣学术文化也不是二者思想文化措施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第四部分选考内容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I.(2017-江西重点川学协作体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吋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稅,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稅,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
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
【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出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
Q)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犬力支持和赞扬* 2原因:子产坚定推行改革,成效显著,改革措施利国利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3【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公元前554年”结合所学,政治上,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根据材料一"承认土地私有”,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根据所学,地主阶级兴起,纷纷要求变革;思想上,百家争鸣,思想多元;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征收军赋”,反映了春秋时期富国强兵的要求;根据材料一“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5_有解析
小题提速练(十五)(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三明高三质检)《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 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宗法制成为主导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材料无法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的集权与否,故B 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商王占卜问政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
]2.(2017·长郡中学高三模拟)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
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的道路A[这些选官制度都能使一部分贵族以外的人员进入到国家政权,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军功赏爵”凭借军功获得爵位,与儒家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在“军功赏爵”制度下,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军功,都能获得爵位,故C项错误;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有利于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故D项错误。
]3.(2017·临沂高三模拟)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A.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B.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C.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A[宋代占卜盛行,具体原因虽多,但关键在于当时社会流动的趋势增大。
由于不可预料的因素增多,未来前途的未知数增大,人们出于对由贫变富、由贱变贵的企盼和对由富而贫、由贵而贱的恐惧,难免更多地求助于占卜和风水。
土地兼并严重,其结果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增多,他们急需寻找生计,做个“其肆如市”“其门如织”的卜者,无疑是一条较好的出路,故A项正确。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大题规范练:4含解析
大题规范练(四)(分值:37分,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
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
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
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
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
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
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材料二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
《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
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
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
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进化论”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和严复“误读” “误译”的原因。
(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8 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八)(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武汉高三模拟)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
由此可见()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B.封“诸妇”以藩屏商王朝的统治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B[商代封“诸妇”反映出商代妇女地位较高,但体现不出材料中“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的特点,故A项错误;从材料“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可知,商代“诸妇”是商王国的封君、战将与臣僚,反映的是商代分封“诸妇”具有维护商朝统治的作用,故B项正确;商代尚武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以母系血缘关系为主是原始社会的特点,故D项错误。
]2.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A[根据材料中从战国到东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地区发现的铁犁铧增多,这说明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汉代南方农业发展不及北方,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长途贩运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用,故D项错误。
]3.(2017·衡水中学高三摸底) “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自《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
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张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
这说明() 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C[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历史解释离不了历史事实而非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倒置,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汉代印版技术尚不够成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张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可知,历史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故C 项正确;“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这属于明显的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D项错误。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阶段训练(四)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
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A.地方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4.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5.(2016·浙江绍兴一中高一下期末)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之后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修改完成于()A.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6.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钢铁生产的状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百姓服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B.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C.社会资源面临较大的破坏D.英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7.有学者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把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发生的深刻变化。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1_有解析
小题提速练(十一)(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唐山高三模拟)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材料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强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地方权力膨胀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按照血缘分配权力的现象在封建王朝屡次再现,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分封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皇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D项错误。
] 2.(2017·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
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
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
谱学盛行反映了()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B.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C.突破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D.谱学是选官的重要依据D[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与材料“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相矛盾,故B项错误;谱学盛行反映了东晋南朝时重视门第家世,这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故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为依据选官用官,促使谱学兴盛,故D项正确。
] 3.(2017·石家庄高三模考)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
这反映了宋代()A.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B.商品经济的繁荣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社会主流观念改变B[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对民间租佃关系的规范,故A项错误;由材料“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可得出土地的所有权用于市场交易,这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故B 项正确;材料中宋代法律没有对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作详细规定,也没有涉及保护措施,故C项错误;对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作详细规定,没有体现出社会主流观念的改变,故D项错误。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立郡的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25.隋唐时期,在都城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26.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27.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28.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29.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30.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2 专题4
外国公使馆进驻北京,商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船沿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 商、传教,赔偿军费 800 万两白银
3.(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 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 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 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命题考情分析]——————透析命题规律 研析高考真题
高频考点突破 专题跨点综合 预测押题演练 专题综合检测
考点一
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向一
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背景
1.(2016· 高考课标全国Ⅰ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 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 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C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1877 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
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 A 项;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只是 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设立领事馆, 外交上并未出现制度性变化, 排 除 B 项;19 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在列强侵略下,一步步沦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不可能提高,排除 D 项;清政 府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在别国设立领事馆, 这表明了清 政府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知识线索]———————题知识视点 线索引领把握 线索 1 西方列强的侵华:1840~1945 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危机加深的过程, 分 为两阶段:(1)1840~1900 年,从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中国 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程; (2)1901~1945 年:由多国共同侵华 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 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危机 加深的历程。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_有解析
特色专项考前增分集训小题提速练(一)(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下列与此相关的是()A.井田制B.宗法关系C.分封制D.郡县制B[黄、炎两族出现在原始社会部落时代,而井田制出现在之后的商周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宗法血缘关系,故B项正确;分封制出现在部落时代之后的西周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在秦朝得以确立下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中郡县制解读正确的是() A.导致秦短命而亡B.有利于君主专制C.不利于巩固政权D.更有利于百姓D[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导致秦短命而亡的是其暴政,故A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有利于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材料“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可知,郡县制不利于巩固封建制政权,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利于百姓,故D项正确。
]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先进性B[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战国一直到1949年,粮食亩产量并没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落后性,故B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反映农业的脆弱性(小农经济规模小难以抵御天灾人祸,农民很容易破产),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农业生产的封闭性(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发展的落后性而不是先进性,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小题提速练:4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四)(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
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A[根据题干中“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可以得出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变革,题干中并未体现生产力水平低下,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可以得出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影响王权,题意的因果关系并未涉及科技文化的落后,故C项错误;先秦时期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尚未形成完善的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2.(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高三模拟)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D.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善恶认识源于人心,主张人性无善无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
]3.“夫漳、泉之通番也,其素所有事也,而今乃及福清。
闽人之下海也,其素所习闻也,而今乃及宁波。
宁波通番,于今创见。
又转而及于杭州。
杭之置货便于福,而宁之下海便于漳。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2 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十二)(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根据题干信息“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可知是周人的文字而不是宗法礼乐制度文化广泛传播,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把西周文化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还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到西周文化传播,没有涉及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故D项错误。
] 2.(2017·临沂高三模拟)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
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
这主要体现了()A.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D.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C[依附关系的形成原因是地方长官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或者是地方权力过大),故A项错误;“家天下”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材料中涉及的是地方长官,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两汉时期,地方权力过大,长官与僚属之间的隶属关系突出,这说明官僚政治的不成熟,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是两汉期间地方权力大,而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小,故D项错误。
]3.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C[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学,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内容,故B项错误;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天理自然”是道教的思想,魏晋时期政局动荡,道教思想盛行,冲击了儒学地位,儒学与道教结合形成新的思想——玄学,故C项正确;从材料“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可知不是体现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2 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二)(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D[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反映出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贵族生活腐化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A项错误;血缘色彩浓厚是宗法制的特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礼乐制,故B项错误;音乐发展迅速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C项错误。
]2.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B[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两者共同强调德性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重视教育,故C项错误;孟子主张“性善”论,且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D项错误。
]3.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D[中国火药出现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并不能说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成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认知,故D项正确.]4.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
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
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C[材料主要反映明清匠户身份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内部出现雇佣关系,因此不能推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废除匠籍”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匠户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说明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明清匠户身份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变化,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7
小题提速练(七)(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B[材料中的移民既包括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也包括徙平民、罪吏于边境,因此不是强化关中的经济优势,故A项错误;人口的迁移有利于均衡我国的人口分布,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问题,故C 项错误;当时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故D项错误。
] 2.(2017·榆林高三二模)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
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
材料观点反映了()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A[根据题干材料“儒家由原始儒教到国家宗教,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这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化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儒家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儒学思想本质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儒家的政治化趋势,并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儒家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儒学内容的变化,故D项错误。
]3.(2017·日照高三模拟)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A[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因而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闯关导练 :仿真模拟四 含答案 精品
仿真模拟(四)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
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 )A.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2.《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第九条:百姓□(假)公器及有责(债)未赏(偿),其日□以收责之,而弗收责,其人死亡;及隶臣妾有亡公器、畜生者,以其日月□其衣食,毋过三分取一,其所亡众,计之,终岁衣食不□以稍赏(偿),令居之,其弗令居之,其人死亡,令其官啬夫及吏主者代赏(偿)之。
这说明当时 ( )A.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百姓经济负担沉重C.官吏假公济私严重 D.注重强化官员责任3.据记载,唐代除对传统的盐、铁等大宗商品进行国家专营专卖外,中期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对茶、丝等多种商品的专营专卖。
这说明( )A.国家放弃了抑商政策B.政府的财政困难加剧C.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D.官营手工业日益扩大4.自汉代儒学成为统治之学后,儒学就成为“上上之学”并持续了几千年。
但明代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孔孟之道 B.倡导平均主义C.抨击皇权专制 D.批判发展儒学5.阅读并分析下图,图中指数最低点的出现说明了( )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B.欧洲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剧C.清末的政局动荡加剧了经济的大衰退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6.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华民族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的显著特点是( )A.开启民智,解放思想B.以暴力革命取代和平改良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D.只学技术,不学制度7.下表反映了浙江省政府1942年迁丽水等地区后人民负担的情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考前冲刺限时练
考前冲刺限时练(一)(时间:40分钟,分数: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
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
皇帝有病称“不豫”。
皇帝去世称“驾崩”。
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之印称“玺”。
材料反映出()A.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D.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皇帝的专称其他人不能僭越,这说明皇权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故A项符合题意;皇帝这些称呼只是一种称呼,不能说明皇帝制度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显示其权力是否被强化,C项对材料信息无中生有,故错误;皇帝专称与对皇权限制的减少不构成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
答案:A25.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
由此可以推知()A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在西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铁制生产工具,这表明铁器在西南地区逐步推广,故C项符合题意;铁农具是实现农业精耕细作的一个方面,但不能说明有铁农具能逐步实现农业的精耕细作,排除A项;铁器在西南地区的推广不能说明它是否已成为西南的主要劳动工具,排除B项;西南地区所使用的铁器是从外地引进,还是本土所产,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因而不能判断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已大大提高,排除D项。
答案:C2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C项符合题意;权臣豪强畏惧的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当时人们心中捍卫的三纲五常,A项错在偷换了材料中“忠君”与“中央集权”的概念;君权神授夏商时代就已产生,由此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9 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九)(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全国百所名校高三冲刺)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D[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是强化神权,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建立起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这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2.(2017·衡阳高三联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正统化B.小农经济的发展C.专制制度的加强D.科举制度的僵化C[材料没有提到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士”与小农经济的关系,故B项错误;从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至“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可以看出其变化与皇权的逐渐加强相关,故C项正确;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才产生并发展,故D项错误。
]3.(2017·常德高三模拟)“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经典。
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教育的兴盛C.重文轻武的政策D.印刷成本的降低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宋代印刷品增多的说法,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宋代印刷品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这与以儒学为内容的文化教育无关,故B项错误;重文轻武的政策与宋代印刷品内容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官方印刷的儒、佛、道德经典,而宋代印刷内容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这说明私家书坊增多,而私家书坊增多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成本降低,故D项正确.]4.(2017·淄博高三三模)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这一观点()A.强调知行合一B.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C.肯定行先于知D.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C[强调知行合一的是王阳明,故A项错误;根据“‘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可知,颜元强调的知与行的关系是行先于知,知并非完全等同于真理,故B项错误,C项正确;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的表述过于绝对,只能说颜元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观点,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0_有解析
小题提速练(十)(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济南高三针对性训练)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B[根据题干中的“男子休妻”并不能说明维护了女性的基本权益,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男子休妻”和“对随意休妻的限制”体现了对宗法伦理秩序的维护,故B项正确;影响家庭婚姻关系的因素有很多,题干中的限制更多的是从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角度出发,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男子休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可知,其主导权都在男子手中,并未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故D项错误。
]2.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
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
这表明乐府诗()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A[据材料“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
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汉赋来源于楚辞,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乐府仅是体察民情的方式之一,对统治者影响有限,故C项错误;汉乐府是对现实的描写,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故D项错误。
] 3.(2017·衡水中学高三摸底)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
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C[在州县之上设置新的行政机构“路”,显然是扩大而非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故A项错误;“路”是新设置的地方行政而非监察结构,故B项错误;相比宋初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作为其上级行政机构的路在数目方面必然相对较少,有利于收统摄管理之功效,故C项正确;设置新的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四 6+选修四 巩固提能训练
1.(2017·临沂模拟)材料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
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
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
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
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
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
解析(1)据材料“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得出司马昭弑君篡位;玩弄权术阴谋;据材料“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得出后人受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带有感情色彩。
(2)据材料“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得出减免百姓租税;据材料“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得出鼓励百姓内迁;据材料“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得出削弱蜀汉残余势力;据材料“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得出安抚笼络益州地主集团;还可以从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蜀地经济发展,稳固了统治,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题提速练(四)
(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
1.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
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
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
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C.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
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
A[根据题干中“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可以得出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变革,题干中并未体现生产力水平低下,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
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可以得出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影响王权,题意的因果关系并未涉及科技文化的落后,故C项错误;先秦时期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尚未形成完善的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
2.(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高三模拟)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善恶认识源于人心,主张人性无善无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
“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
]
3.“夫漳、泉之通番也,其素所有事也,而今乃及福清。
闽人之下海也,其素所习闻也,而今乃及宁波。
宁波通番,于今创见。
又转而及于杭州。
杭之置货便于福,而宁之下海便于漳。
以数十之货,得数百金而归,以百金之船,卖千金而返,此风一倡,闻腥逐膻,将通浙之人,弃农而学商,弃故都而入海。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漳州等地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
B.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明朝政府官员纵容走私行为
D.江浙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B[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部门,其特征为雇佣关系,题干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弃农而学商,弃故都而入海”体现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中“闽人之下海也”“宁波通番,于今创见”“杭之置货便于福,而宁之下海便于漳”“将通浙之人,弃农而学商,弃故都而入海”得出东南沿海普通民众的从商经历,题干并未体现政府官员的干预,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中并未提到农业与市场的联系,故D项错误。
]
4.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在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