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十二五规划刚要

合集下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2•【字号】甘政办发[2012]122号•【施行日期】2012.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12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明确全省农村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筑西部生态屏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一)“十一五”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加强“三农”工作,全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到2010年底,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057.2亿元和575亿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102.7%和86.7%;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27%,实现连续7年增产,2010年达到958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900万吨台阶;肉类产量达到86.78万吨、蔬菜产量1208万吨、禽蛋产量10.7万吨、奶产品44.79万吨、水产品1.23万吨,全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嘉峪关

嘉峪关

嘉峪关:培育新能源示范基地产业集群亚商地板继华电嘉峪关10兆瓦光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后,总投资4亿元的二、三期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金秋时节,记者驱车来到嘉峪关新能源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被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吸引。

随着嘉峪关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走向纵深,酒钢集团重工公司、中核嘉华核设备制造公司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正蓄势待发。

嘉峪关,这座工业城市正凭借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嘉峪关要牢牢抓住省上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好产业对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加快形成新能源示范基地的产业集群。

”嘉峪关市委书记、市长郑亚军说。

立足市情乘势而上在嘉峪关市工信委主任侯强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嘉峪关市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划》和《嘉峪关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文件。

早在2009年上半年,嘉峪关已经把城市定位为“新能源示范基地”,从两方面着手开始建设。

一方面,发挥太阳能资源富集优势,努力打造河西光伏发电新能源基地。

另一方面,发挥工业基础雄厚优势,努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侯强告诉记者,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偏西,晴好天气多、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3033小时—3316小时,对发展太阳能资源十分有利。

从广阔的市场前景角度而言,嘉峪关远期规划总装机容量500兆瓦,争取3年—5年建成光伏发电示范基地。

中国华电十年内规划建设10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大唐集团、北京金能等企业的新能源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目前,嘉峪关正抓住河西千万千瓦级风电、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风场开发、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发展步伐,积极介入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以及风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

借得东风跨越发展嘉峪关新能源示范基地的建设,处处闪耀着区域发展战略的智慧光芒。

2009年10月,省委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把河西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并要求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提升钢铁产业水平。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城镇住房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26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城镇住房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26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城镇住房规划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城镇住房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26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城镇住房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甘肃省“十二五”城镇住房规划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我省城镇住房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全省住房和房地产形势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结合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住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住房建设明显加快,居住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日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为我省“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城镇住房工作、实现“住有所居”的总体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0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7.89平方米,比2005年的人均18.59平方米增长9.3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73亿元,全省城镇住房完成投资840.47亿元,城镇住房竣工面积完成2778.98万平方米。

全省商品房累计竣工2344.9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累计竣工2018.75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扩大。

到2010年末,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1178家,比2005年末的843家增长39.7%。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03•【字号】甘政办发[2011]182号•【施行日期】2011.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18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充分发挥甘肃省旅游资源优势,实现“十二五”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现状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旅游产品体系渐趋完善,旅游市场得到较大程度拓展,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和民生效应逐渐扩大,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日益显著,特别是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旅游产业实现“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09〕40号)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努力,2010年全省旅游人数达到42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7.2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圆满完成了“三年翻番”的目标任务。

(一)旅游产品内涵不断丰富,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随着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全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各地形成了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的态势,旅游产品开始由单一的观光型向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型。

嘉峪关学习考察归来话跨越之六

嘉峪关学习考察归来话跨越之六

嘉峪关学习考察归来话跨越之六未来吐鲁番,美本报记者胡中正杨文浩嘉峪关学习考察归来后,地区举办了多场党政干部赴嘉峪关学习培训“大讨论”活动,在这种敞开式的大讨论中,党政干部学员代表交流了赴嘉峪关学习所取得成果,找出了差距,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更加坚定了推进跨越发展的信心。

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展机遇都比嘉峪关市要好很多的吐鲁番却在推进跨越发展中落到了后面,什幺原因呢?与嘉峪关及周边一些地区的发展情况作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推进跨越发展中我们明视讯记忆体在着思想不够解放、推进力不足、缺乏真抓实干精神等诸多问题。

与嘉峪关相比,吐鲁番有丰富的资源,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有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嘉峪关今天取得的发展成就明天一定被吐鲁番所超越,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并能持之以恆的坚持下去,未来吐鲁番必将能在推进跨越发展中实现后发赶超,后来居上。

近年来,随着“强农、兴工、促旅、重文、活水、宜居、育人”七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幅吐鲁番跨越发展的大美画卷正向世人舒展开来: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以设施农业为标誌的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程序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专案落户吐鲁番;围绕把吐鲁番打造成新疆“大客厅”的目标,以“文化、阳光、健康、绿色”为品牌的四季游、休闲游全面兴起;吐鲁番现代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活水”战略初现成效,“水往高处流”目标正逐渐变为现实;“宜居”战略拉开了吐鲁番进军城镇化的大幕;“育人”战略深入实施,支撑吐鲁番跨越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日益壮大。

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吐鲁番“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吐鲁番将确保实现经济总量、富民程序、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等硬体、改革创新、城镇化建设“六个跨越”。

展望未来吐鲁番,只要我们坚持,弘扬“新疆精神”和“吐鲁番精神”,践行“新疆效率”和“吐鲁番速度”,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大美吐鲁番画卷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济总量大跨越。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11•【字号】甘政办发[2012]152号•【施行日期】2012.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152号2012年6月11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贯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贯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国务院批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发改西部〔2012〕340号,以下简称《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就我省“十二五”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规划》的总体要求200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水利、生态保护、城乡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工程付诸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基地建设、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资源利用为重点的境外投资初见成效。

总的看,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十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十年,为全省“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二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重大成就第二节主要问题第三节战略机遇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四节指导思想第五节基本原则第六节主要目标第三章重点区域第七节重点经济区第八节农产品主产区第九节重点生态区第十节资源富集区第十一节沿边开放区第十二节特殊困难地区第四章基础设施第十三节强化铁路建设第十四节完善公路网络第十五节优化民航布局第十六节加快发展水运第十七节加强水利建设第十八节畅通能源通道第十九节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五章生态环境第二十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二十一节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第二十二节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十三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第二十四节做好防灾减灾第六章特色优势产业第二十五节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第二十六节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第二十七节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第二十八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十九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十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第七章美好新农村第三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第三十二节振兴牧业经济第三十三节提高林业发展水平第三十四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十五节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第八章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第三十六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十七节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第三十八节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三十九节统筹城乡发展第九章科教和人才第四十节优先发展教育第四十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四十二节建设创新型区域第四十三节推进人才开发第十章民生事业第四十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第四十五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十六节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四十七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四十八节繁荣文化事业第四十九节创新社会管理第五十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第十一章改革开放第五十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第五十二节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第五十三节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第五十四节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第五十五节强化政策支持第五十六节精心组织实施第五十七节加强指导协调第五十八节做好评价考核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9.04•【字号】嘉政办发〔2012〕126号•【施行日期】2012.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能源及能源工业其他规定正文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区,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市环保局《嘉峪关市“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遵照执行。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9月4日嘉峪关市“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嘉峪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源减排工作,促进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完成全市“十二五”农业源污染减排任务,特制定此实施意见。

一、实施农业源减排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加。

相比工业源和生活源减排工作,我市农业源减排工作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基础管理较为薄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治理工作相对滞后,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全市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13.683吨,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8.12%;氨氮排放量73.247吨,占全市氨氮排放量的9.74%。

在全市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中,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74.51%和75.27%。

为推动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国家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中明确了畜禽养殖场应采取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拓宽了污染减排范围,将农业源减排纳入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全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亟待破解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亟待破解

划( 0 1 2 1 2 1— O 5年 ) , 出到 2 1 》提 0 5年酿酒 葡萄基 地发 低 温曾对我省 的葡萄酒 产业发展造成 较大损害 ,埋 土
展 到 2 ~ 0万亩 , 53 葡萄酒 生产加工能力达到 1.~ 5万 造 田种 植 葡萄 的紫轩酒 业 一 、二龄 苗 死亡 率达 到 了 2 1 5 吨。张掖市正在着 手编制发展规划 , 计划利用沙荒地发 9 %左右。 0 去冬今春 , 尽管气温并不是特别低 , 由于低 但 展 种植 基地 4万 亩 ,力 争到 2 1 总面积 达到 6万 温持续 时间长 , 之空气湿度增加 放大 了冻 害效应 , 0 5年 加 导 亩 。《 嘉峪关市“ 十二五” 规划纲要》 出 , 提 着手建设优质 致各种 植基地又一次遭 到了较大损失 。武威产 区植 株 酿酒 葡萄种植基地 , 建设全省 乃至全 国的优 质 、 高端葡 死亡率 为 1~ 0 0 3 %,张掖产区植株死亡率超过 3 %, 0 嘉
已经 对新 种植。我省发展 葡萄酒 的最大 制约在前
月 度 聚

对老基地 也造 成较 大损失 。
端, 关键是 基地建设 , 核心是 防治低温
三是 开荒建基地模式受 到挑 战。 我 冻害 , 建议 尽快 出台扶持措施 , 加大对
省 的酿酒 葡萄种 植基地 大多 由生产企 抗冻 砧木 的补贴 ,加快 抗冻 品种 的选 加强 防冻工程技 术 的推 广 , 并将葡 业和国有农 场利用 沙荒地进 行建设 , 土 育 , 层薄 、 地力 差 , 难 为葡萄越冬 提供有 萄种植纳入农业保 险的范畴 , 很 对保 费予 效保护。 去冬今春的持续 低温造成 的苗 以补 贴 。 木死亡率 , 武威 、 掖到嘉峪 关呈现 从 张
萄酒 核 心 产 区 。

市2024年棚户区城市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嘉峪关棚户区改造

市2024年棚户区城市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嘉峪关棚户区改造

市2024年棚户区城市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嘉峪关棚户区改造一、项目背景嘉峪关,这座位于河西走廊的古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城区的棚户区现象日益严重,危房数量逐年增加。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我们决定启动2024年棚户区城市危房改造项目。

二、项目目标1.完成嘉峪关市内所有棚户区改造任务,消除危房安全隐患。

2.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摸底:对嘉峪关市内的棚户区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危房数量、居民需求等信息。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包括拆除、新建、维修等。

3.征收补偿:对涉及改造的房屋进行征收补偿,确保居民权益。

4.施工建设:按照设计方案,开展房屋拆除、新建、维修等工作。

5.基础设施配套:在改造区域完善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

6.环境整治:对改造区域进行绿化、美化,提升居住环境。

7.搬迁安置:协助居民完成搬迁安置,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四、项目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资金保障:合理估算项目资金需求,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3.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项目质量。

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确保项目按照设计方案和进度顺利进行。

5.宣传引导:加强项目宣传,提高居民对改造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五、项目预期效果1.消除危房安全隐患,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4.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提升城市凝聚力。

六、项目风险评估1.政策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政策调整的影响,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2.资金风险:项目资金需求较大,可能存在资金筹集困难的风险。

3.技术风险:项目涉及拆除、新建等环节,可能存在技术风险。

嘉峪关导游词_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嘉峪关导游词_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嘉峪关导游词_嘉峪关关城导游词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甘肃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参观,作为导游要做好嘉峪关景点的详细介绍。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嘉峪关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嘉峪关导游词篇一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 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 年) ,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 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 黄草平沙, 地域开阔, 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 紧靠关东南坡下, 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 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 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 在此选址建关, 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首筑土城,周长 220 丈,高 2 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 148 年) ,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 也就是说, 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 11 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 (公元 1506 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 年) ,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 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 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 在关城上增修敌楼, 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 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 面对雄伟壮观, 气势磅榜的关城, 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 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 年 10 月 11 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 1986 年,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 诸多感慨涌上.回头, 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 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 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 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 开拓未来,创造明天。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7〕96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7〕96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7〕96号嘉峪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申请批准〈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请示》(嘉政发〔2017〕6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省域次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冶金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嘉峪关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将嘉峪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你市要重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224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

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你市要依照《总体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5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9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2.7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2.29平方公里,酒钢集团公司用地规模60.41平方公里。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1.20•【字号】嘉政办发[2006]4号•【施行日期】2006.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嘉政办发[2006]4号)各委、办、局,在嘉各单位:《嘉峪关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2月27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望遵照执行。

二00六年一月二十日嘉峪关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甘肃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嘉峪关市城市规划区,是指嘉峪关市城市市区、近郊区和城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开发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或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遵守本规定。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和各项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应当依法制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或者废止。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纳入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

第五条嘉峪关市城市规划局(以下简称市规划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和服从城市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

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

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22•【字号】市委发〔2008〕49号•【施行日期】2008.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市委发〔2008〕49号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继续解放思想和推动科学发展,走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切实增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年来,全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继续发展壮大冶金工业和突出发展地方工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强。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工业发展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既面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也面临加快发展的六大机遇:一是酒钢公司近年来大规模投资形成的新增产能开始集中释放;二是酒钢千万级煤电基地、酒泉千万级风电场和404核乏料处理项目的筹划和建设;三是我市资源配置的途径逐步多样化,不仅可以利用内蒙、新疆、青海等周边资源,还可以利用蒙古国和中亚、西亚及南非的矿产资源;四是六大能源线路建设均途经我市,为今后发展“通道经济”创造了新的条件;五是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六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部分资源型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逐渐加快,为我市引进产业转移项目和做大招商引资规模,提供了难得机遇。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抓住历史机遇,确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现实的任务。

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

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

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前言酒泉市、嘉峪关市(以下简称“酒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是经济、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推进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要求,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本规划依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发〔2009〕54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93号)编制。

规划范围以酒泉市肃州区和嘉峪关市辖区为核心区,逐步覆盖酒嘉全部辖区。

规划期为2010-2015年,远景展望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酒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展望未来,酒嘉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一节发展现状西部大开发以来,酒嘉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2000~2009年酒嘉经济年均增长13.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48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0.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4%和19%;两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705元和1512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410元和6956元,均居全省前列。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同时,酒嘉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嘉峪关铁路新城规划方案

嘉峪关铁路新城规划方案

嘉峪关铁路新城规划方案引言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部,素有“丝绸之路咽喉”之称。

作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嘉峪关市一直为推进西部开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嘉峪关市也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为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质,嘉峪关市政府启动了新兴嘉铁路新城规划。

规划范围新嘉铁路新城规划位于嘉峪关市城区东南部,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其中约85%的规划用地为居住用地,主要涵盖市区旧城、甘肃省高速公路、铁路和新的政府建筑等区域。

嘉峪关铁路新城规划范围嘉峪关铁路新城规划范围规划目标•建设一个紧密联系、融洽有序的城市群,形成嘉峪关市的支撑体系。

•创造文化深度和人性化的家园,提高城市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推进旧城区改造,加强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建设宜居、适宜工作、适宜创业的城市,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创造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为嘉峪关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贡献。

规划重点市中心改造嘉峪关市中心作为政府机关、市场、居民区集中的重要区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城规划将优化市中心功能布局,重新规划市场,改善公共设施,重新开辟博物馆,打造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点和现代气息的城市中心。

交通建设规划区域内原有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嘉峪关城市连通其它城市的重要功能,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城市区域。

为此,新规划将再次优化交通系统,建设新的市区道路,建设市内地铁等交通设施,以缩小交通干扰,提升交通效率。

住宅建设新嘉铁路新城规划以建设高品质的住宅小区为主,规划用地约85%的比重用于住宅建设。

因此,在规划阶段就加强了对住宅小区的改善,布局合理、优化设计、提高品质,确保了城市住宅环境的在可接受水平范围内。

产业布局随着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期望在嘉峪关里找到不仅应有的工厂和公司,而且还有多样的文化、娱乐、金融和服务行业。

为此,新嘉铁路新城规划将建设产业二次配套设施,包括商业区、公共服务、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研发等行业的基础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峪关市十二五规划刚要(2011年1月9日嘉峪关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中共嘉峪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围绕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促和谐这一主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把握发展大局,创新发展理念,团结一致,奋力进取,共克时艰,实现了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初步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80亿元,是“十五”末2.2倍,年均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2万元,年均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8亿元,是“十五”累计投资的1.5倍;市级财政收入达8.9亿元,是“十五”末2.1倍,年均增长15.7%。

——工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在发展环境、资源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和重点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43.5亿元,年均增长18%。

酒钢(集团)公司不断拓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了规模扩张、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效益提升,新增铁、钢、材、电力产能190万吨、200万吨、200万吨和60万千瓦,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名列全国500强第155位。

地方工业加快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为主的新兴产业,形成了多元产业体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日趋改善,入园企业达1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3.8亿元。

“十一五”地方工业新增产能分别为:铁合金13万吨、高活性生石灰25万吨、软质碳黑1.2万吨、水泥15万吨、铁精矿170万吨、球团矿80万吨、硫化碱8000吨、埋弧焊接螺旋钢管6万吨和新型建筑砌块60万立方米等。

——旅游景点出现新变化。

制定了《嘉峪关市旅游发展规划》,加大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力度,嘉峪关文物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和紫轩葡萄酒庄园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飞机场改造及国际备降场工程、航站区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开通了到经济发达及旅游热点地区航线。

旅游参与性项目和娱乐设施增加,旅游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预计2010年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23.7%,全社会旅游人数达到165万人次,年均增长 21.8%。

——商贸业呈现新特色。

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活跃市场、带动消费、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拓宽了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

建成了商业步行街、大唐路餐饮娱乐休闲街两条“特色街”,实施了绿化市场改造、易都摩尔购物中心等项目。

液晶电视、数码产品、家用轿车等高档消费品快速进入普通家庭,消费需求增势强劲。

预计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5.4%。

——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建成了一批产业、交通、能源、生态、信息以及城乡公用设施等骨干项目,城市供水、供暖、供电及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南市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快,新建、改造了55条136公里城区道路,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比“十五”末新增2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7%,比“十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0.2平方米,比“十五”末新增13.3平方米。

南市区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相继建成了西部明珠气象塔、城市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中核四0四总公司和大唐八0三电厂生活基地整体迁建我市。

讨赖河两岸7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两湖一河”建成,图书馆、工业园区服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农村实施了安全饮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容村貌整治、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城乡一体化项目,镇村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农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新建改造了镇、村卫生院所、三镇综合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17个村农民体育活动场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6%;建立了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3%。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继续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完成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28项;全面完成了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工作,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形成品牌,走在了全省前列;文化广电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数字电视入户6.5万户;成功举办了奥运火炬传递、省运会、铁三赛等多项体育赛事,西部体育明星城市地位不断凸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社区卫生覆盖率达85%;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达100%;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城镇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8%以内;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十五”末的6.5‰降到了5.89‰。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坚持每年办成一批惠民实事,五年累计办理惠民实事97件,有效解决了涉及群众就业、医疗、住房、教育、治安、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6740元,比“十五”末净增6086元,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860元,比“十五”末净增3110元,年均增长10.5%;恩格尔系数由36.8%下降为34%;汽车消费是“十一五”期间消费的最大亮点,年均新增车辆达3000辆以上。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三区正式挂牌成立;对非公经济扶持力度加大,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资到位 57亿元;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外贸进出口企业3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2户,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达5亿美元。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新成效。

加强重点行业、区域的污染治理,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煤气脱硫、污水处理等工程,污水集中处理率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分别为5273吨和906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降低21.18%,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深入持续开展了主题鲜明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各类群众团体在管理政治及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社会调节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稳定。

(二)发展环境未来五年,嘉峪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从外部发展环境看,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的全面实施,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能力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交通及区位优势逐步提升,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带动力显著增强。

三是随着酒钢(集团)公司产能的扩张,产品结构的优化,投资力度的加大,将会有力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华电新能源公司、京城机电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在我市进行产业布局、新建园区、发展高端产业,这些投资和产业,必将在“十二五”期间集中释放能量。

四是在城市品牌、优惠政策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推动下,商贸、旅游、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将会有快速的增长。

特别是以启动民间资本为载体的非公经济,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是经过不断学习,解放思想,全市干部群众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高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

嘉峪关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土地整理、生态建设成本较高。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弱,资源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夯实发展基础的任务依然艰巨。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压力大,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阶段特征一是接续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期。

“十二五”期间,随着不锈钢产业、高载能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铬盐化工等重点产业项目进入加快建设及运营期,将带动全市产业升级。

二是城市建设进入提升期。

“十二五”期间,随着南市区讨赖河两岸的开发建设,将带动城市品位、城市品牌效应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城乡一体化进入加速发展期。

随着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将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展望未来,既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应对各种艰巨挑战的攻坚破难期。

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制定有力的发展措施,突破发展瓶颈和障碍,努力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冶金和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建设“八大基地”和形成“两个中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强项目建设,拓宽投资渠道,扩大居民消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接续产业,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协调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