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送别诗鉴赏

合集下载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昔时:往日;从前。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浥,湿润的意思。

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

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

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送别古诗词鉴赏

送别古诗词鉴赏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

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送别古诗词鉴赏2送别:王维朝代:唐朝【作品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

【作品解释】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也许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惜的深情厚意。

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送别》【年代】:唐【作者】:王维【内容】: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字诘,河东人。

工书画,与弟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

赠秘书监。

【注释】:柴扉:柴门。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赏】: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2022年新高考卷2诗歌《送别》全面解读

2022年新高考卷2诗歌《送别》全面解读
• 诗歌结尾不是直接抒发作者的不舍之情,而是通 过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 为结尾,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 浓重。
2022•全国乙卷:反套路、反押题命题趋势
•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 内容简要分析。
反套路题阅读对策
歌。
四、主观题
• 14.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 分析。
• 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 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 舍的离情。
•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 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 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
• 根据诗句“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意思是“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 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可知,作者把与友人 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寄托在飒飒作响的芦花中。
5.全诗译文
• 寻阳五溪的溪水,逆流而上一直流入巫江。 • 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定
会很喜欢。
•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 中我更觉忧愁。
•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 独自流淌。
6.整体欣赏
• 全诗由乐景写悲情,表达了对好友的离去的祝 福与不舍,到最后离去时的孤独落寞。此诗首联上 句用五言入景说明了送别之地,而此和我们平时 见的诗歌载体有些不同,为五字,而后面却符合 七言律诗的基本特点,其实这首诗歌确实是七言 律诗,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 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三、选择题
•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

送别诗赏析

送别诗赏析

送别诗赏析送别诗赏析送别诗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注释:①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③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④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⑤晴翠:明丽翠绿。

⑥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的友人。

⑦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不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送别诗古诗鉴赏

送别诗古诗鉴赏

送别诗古诗鉴赏送别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对友人的祝福。

以下是对一首送别诗的鉴赏示例:《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氛围。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城外青山横亘、白水环绕的景色,为送别场景奠定了背景。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直接点出离别主题,用“孤蓬”比喻友人远行,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遥远。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飘荡比喻游子的心意,落日缓缓西沉则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一联情景交融,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感慨。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描写了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马嘶声在萧瑟的氛围中更显得离情别绪的深沉。

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不舍。

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也为送别增添了一抹悠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对于送别诗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意境营造: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烘托送别氛围,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 情感表达: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离情别绪,感受其中的深情厚意和真挚情感。

- 修辞手法:注意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及它们对表达情感和增强诗歌艺术效果的作用。

- 语言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含蓄深沉、豪放洒脱等,以及其对传达情感的影响。

- 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表达和诗歌的意义。

当然,具体的鉴赏还需要根据每首送别诗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品味,同时结合个人的感受和理解,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如果你对其他送别诗或具体的鉴赏方法有更多的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送别诗名篇赏析

送别诗名篇赏析

送别诗名篇赏析送别诗名篇赏析人生自古伤离别,尤其是在古代,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网络、没有电话,一别之后,真的是这去经年,不知何时再相逢。

因这古人很注重离别,离别之时,不仅备酒践行、折柳相送,更要作诗话别。

很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便由这诞生。

以下是送别诗名篇赏析,欢迎阅读。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例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这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鉴赏: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景色廖廓秀丽。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这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这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鉴赏:这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

这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

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

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古诗鉴赏(通用15篇)

《送别》古诗鉴赏(通用15篇)

《送别》古诗鉴赏(通用15篇)《送别》古诗鉴赏篇1[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张可久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

绿柳匆匆去马。

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

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答:(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

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9、【答案】(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

【答案】(2)“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送别》古诗鉴赏篇2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诗鉴赏灞陵位于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

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送亲别友,常常在这里分手。

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与离别联系在一起的。

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首句点出送别题旨灞陵、灞水重迭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

写灞水水势流浩浩,固然是实写,也象征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

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拓开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表现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左右顾盼之状。

春草萋萋,自不必说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无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似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

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透露着怀古的情绪了。

因此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送别诗鉴赏(12首)

送别诗鉴赏(12首)

•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 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 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 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 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 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 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 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 有十二年之久。
•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 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 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 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 (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 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 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 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 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 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 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 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 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 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 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 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 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 ‘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 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 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 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 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 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 歌。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 听猿多。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灏 堆边起白波。不辞郎中桑落酒②, 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 车。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离歌一曲情依依——送别诗鉴赏一、初识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二、内容主题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并咏唱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5篇)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送别》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别》赏析篇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作品《送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鉴赏】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送别》赏析篇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

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王维《送别》赏析(11篇)

王维《送别》赏析(11篇)

王维《送别》赏析王维《送别》赏析1《送别》作者: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注解】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送别》【韵译】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送别》【评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

“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

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

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

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

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赏析《送别》王维

赏析《送别》王维

赏析《送别》王维赏析《送别》王维【中英对照翻译】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AT PARTINGWang WeiI dismount from my horse and I offer you wine,And I ask you where you are going and why.And you answer: "I am discontentAnd would rest at the foot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So give me leave and ask me no questions.White clouds pass there without end."【作品简介】《送别》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送别古诗赏析

送别古诗赏析

送别古诗赏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西江月·送别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翻译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

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

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气能掀起钱塘江的波澜。

把我的新诗呈给您。

请您细加指点。

注释扁舟:小舟。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乃古润州治所。

长安:此处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马首长安:谓马不停蹄地向京都进发。

旧官何物与新官:这里东坡仅以其“新官对旧官”句,借指自己是“旧官”即将离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湖山公案:指东坡自己的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

个中:此中。

下语:评说,讲说。

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

才气卷波澜:形容林子中的才气像波涛一般壮阔起伏。

判断:犹鉴别辨析。

赏析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词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诉说着他的仕宦奔波之苦。

这句词份量沉重,内涵复杂,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词人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留下一堆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了,表现了东坡的谦虚和自责精神,令人钦敬。

其实,词人这次知杭政绩斐然,尽人皆知,他不仅积极抗旱救灾,施粥送药,救活了很多贫困百姓;而且开河浚湖、兴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闸,修建南北三十里长堤,并在堤上造六桥,置九亭,遍植杨柳芙蓉,不仅美化了风景,还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们“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做生祠以报。

”下片,集中请求林子中评判其湖山新诗。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词人说西湖山景千变万化,百年数异,自己对之描写是很困难的。

这里,词人把其湖山诗作的内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围内,与其他(如政治)无关,而且“百年几变”,“下语千难”,表明其诗歌内涵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复杂多变,用语费神颇多,是正常现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送别诗鉴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送别诗内容分类方法;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对送别诗的鉴赏了解有关的诗歌知识,掌握相关诗歌的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送别诗的内容和情感,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送别诗中情感的细微差别。

一、导入课题:
有一种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贵”,这就是离别之情。

如果说爱情是缠绵悱恻的悲歌,那么友情则是情牵意绕的古曲,而亲情更是感天动地的乐章。

离情中有情人晶莹的泪水,有朋友的依依不舍,有母亲鬓边的白发,更有赤子拳拳的情怀。

也许相见就意味着离别,离别就意味着伤感,但有谁能否认这离别是美的,这伤感也是美的。

浓烈的感情化作语言的珠玑散落在历史的盘中。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朗读以下送别诗,判断表达怎样了感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别董大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例题解析:
1: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表达离愁别绪的?
2、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四、归纳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3、常用表现手法
五、实战演练:
分析鉴赏以下几首诗,看看这些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二)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