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重点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一、干藏食品的复水性:指簇新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汲取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与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复原原来簇新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值的范围在0~1之间。
= 。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肯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限制?影响因素:(1)微生物;(2)自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假如必需终止生命,应当立刻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限制多种因素(1)限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限制酶和其它因素限制微生物的方法许多也能限制酶反应与生化反应,但不肯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
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简洁状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与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对四周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削减。
但在困难状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
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
工艺学重点
1石油化工工艺学重点1. 按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和作用划分,化工工艺流程可概括为哪几个过程?按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划分和它们在流程中所担负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1)生产准备过程——原料工序包括反应所需的主要原料、氧化剂、氮化剂、溶剂、水等各种辅助原料的贮存、净化、干燥以及配制等等。
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催化剂准备过程——催化剂工序包括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和各种助剂的制备、溶解、贮存、配制等。
(3)反应过程——反应工序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全流程的核心。
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
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
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以反应过程为主,还要附设必要的加热、冷却、反应产物输送以及反应控制等。
(4)分离过程——分离工序将反应生成的产物从反应系统分离出来,进行精制、提纯、得到目的产品。
并将未反应的原料、溶剂以及随反应物带出的催化剂、副反应产物等分离出来,尽可能实现原料、溶剂等物料的循环使用。
分离精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冷凝、吸收、吸附、冷冻、蒸馏、精馏、萃取、膜分离、结晶、过滤和干燥等,对于不同生产过程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分离精制方法。
(5)回收过程——回收工序对反应过程生成的一些副产物,或不循环的一些少量的未反应原料、溶剂,以及催化剂等物料均应有必要的精制处理以回收使用,因此要设置一系列分离、提纯操作,如精馏、吸收等。
(6)后加工过程——后处理工序将分离过程获得的目的产物按成品质量要求的规格、形状进行必要的加工制作,以及贮存和包装出厂。
(7)辅助过程除了上述六个主要生产过程外,在流程中还有为回收能量而设的过程(如废热利用),为稳定生产而设的过程(如缓冲、稳压、中间贮存),为治理三废而设的过程(如废气焚烧)以及产品贮运过程等。
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重点
4、生物药物分类及每类药物的准确范畴(1)基因工程药物: 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2)基因药物: 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3)天然生物药物:①微生物药物:是一类特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结构物质,还包括借助微生物转化产生的药物或中间体。
如: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
②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比较清楚,通常按其化学本质和药理作用分类命名。
(4)医学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主要指菌苗、疫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1、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的原理各是什么?凝聚作用: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絮凝作用:当往胶体悬浮液中加入絮凝剂时,胶粒可强烈吸附在絮凝剂表面的功能团上,而且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架桥联接,形成粗大的絮凝团沉淀出来,有助于过滤。
1.掌握萃取与反萃取,分配系数与分配比,萃取比和萃取率,分离因素的概念。
(1)萃取: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2)反萃取: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或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3)分配定律: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如果是稀溶液,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即:K 称为分配系数。
化学工艺学知识点
化学工艺学知识点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
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工艺学知识点:
1. 反应工艺: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条件,包括反应速率、转化率以及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因素。
2. 催化工艺:研究先进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以提高化学反应
的效率和选择性。
3. 分离工艺:研究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分离方法,如蒸馏、萃取、结晶等,用于获取纯净的产品。
4. 反应器设计:研究如何设计反应器,以实现预期的反应条件
和产品质量。
5. 能源利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降低化学工艺的
能耗和环境影响。
6. 过程安全:研究如何控制化学工艺中的风险,确保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7. 生产优化:研究如何优化化工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8. 废物处理:研究废物处理技术,以减少工艺中产生的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工艺学是现代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工艺学的原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1、D值:在必然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每杀死90%原有活菌数所需时间(分钟)2、Z 值:热力致死时间变化10 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摄氏度)3、F 值:在恒定加热标准温度下(121℃或 100℃),杀死必然数量细菌营养体或芽孢所需时间(分钟)3、食品变质:指食品在加工及积蓄过程中,食品的外观、口胃、营养以及安全性等下降,使其整体质量降低,食用性降低,甚至不能够食用4、食质量量涉及对该产质量量的保持也许改进,要点质量包括颜色、质地、风味、安全性、健康作用、货架期以及方便性5、栅栏因子:指所有能够防范因食品微生物生长和控制腐败的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冷藏、 Aw(降低水分活度)、 pH(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各种防腐剂及杀菌剂、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原病菌、产毒菌以及正常积蓄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生殖、并以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而灭菌是将微生物完好破坏,商业灭菌可能仍存在抗热性细菌包子7、肉的成熟:指屠宰后的动物,体内仍连续进行生化和理化等生命活动,使肉质变娇贵,肉鲜味细风味形成过程。
4、罐藏:将原料经办理后密封在容器中,经过杀菌将绝大多数微生物杀灭,在保持密封状态下,能够在室温下长远保存的食品珍藏方法8、导湿过程:在水分梯度作用下,水分由内层向表层扩散的过程属于导湿过程。
9、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办理的方式,称为热烫。
其目的主要为控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10、巴氏杀菌:在 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好杀灭腐败菌,所以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限时的要求。
11、肉的持水性: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绞碎、斩拌、加热等加工办理过程中,肉的水分以及增加到肉中的水分的保持能力。
12、罐头的排气:食品装罐后密封前将罐内顶隙间的、装罐时带入的和原料组织细胞内的空气尽可能从罐内消除的技术,使密封后罐头顶隙内形成部分真空的过程。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一.①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②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二.①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物分子的反应。
②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三.①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②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四.①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②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单位mg/L. 五.①临界菌体浓度:是氧传递速率随菌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摄氧速率随菌体浓度变化曲线的交叉点处的菌体浓度。
②临界氧浓度:是不影响呼吸或产物合成的最低溶解氧浓度。
一般在0.02到0.005m mol/L之间,发酵液的溶解氧浓度大于比浓度。
可能的简答题:一.反应浓度与配料比的确定:①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②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
最适合的配料比应是收率较高,同时又是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③若反应中,有一反应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主反应;④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的用量,以增加主反应的竞争力。
二.温度对速率的影响:①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他们之间是指数关系,这类反应最常见;②有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反应开始时温度影响小,当达到一定温度极限时,反应即以爆炸速度进行;③温度不高时k随T的增高而加速,但达到某一高温以后,再生高温度,反应速度反而下降。
④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下降。
三.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①温度: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温度太低,催化剂的活性很小,反应速度很慢;②助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善活性组分的催化性能的物质;③载体:在多数情况下,常常把催化剂负载于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惰性物质称为载体;④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因某些物理和化学作用破坏了催化剂原有的组织和构造,催化剂会降低或丧失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衰退或催化剂失活。
酿酒工艺学考试重点
酿酒工艺学考试重点发芽力:是指大麦在18-20℃发芽3天,发芽麦粒占麦粒的百分数,要求>90%。
发芽率:是指全部样品中最终能发芽的麦粒百分率。
下酒:传统发酵中将主发酵的嫩啤酒转移到后发酵罐的操作。
煮熟强度:煮熟强度=(混合麦汁量-最终麦汁量)÷(混合麦汁量×煮熟时间)×100%糖化:是指利用麦芽本身所含有的各种水解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将麦芽和铺助原料中的不溶性高分子物质,分解或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质的过程。
糖化的方法:煮出糖化法、浸出糖化法、双醪糖化法。
糖化设备(三锅两槽):淋入锅、煮熟锅、糖化锅和过滤器槽、旋涡结晶槽。
大麦的水敏感性:若将大麦长时间在水中侵泡,并无法提升含水量,这种现象称作大麦的水敏感性。
活性干酵母:由特殊培养的新鲜酵母经压榨干燥脱水后,仍然保持强的发酵能力的干酵母制品。
浸麦的方法:湿浸法;间歇泡麦法;喷雾泡麦法。
啤酒按照是否灭菌可以分为:鲜啤酒、熟啤酒、纯生啤酒。
大麦的优选率为:所指从原大麦中挑选出可以用作制麦的优选大麦的质量分数。
麦芽汁生产:就是将固态的麦芽、非幼苗的谷物、酒花用水调制加工成回应透明化的麦芽汁的过程。
麦汁煮沸的目的:蒸发多余的水分、杀菌和钝化、溶出酒花有效成分、蛋白质凝固析出,增加啤酒的稳定性、排出特异臭味、降低麦汁中的ph。
通风的作用:供氧、排除co2、翻拌。
麦芽碎裂的原则:皮壳破而不碎,且胚乳尽可能的细。
麦芽的粉碎方法: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回潮干法粉碎、连续浸渍湿法粉碎。
发酵度:表示麦芽汁接种酵母后浸出物被发酵的程度。
蒸煮过程中,糖的变化顺序: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麦芽三糖。
定型麦汁:溶解度浓度仅约6-10mg|l的麦汁。
大麦的储存方式:袋装、食用油、装仓。
酒花制品通常存有:酒花粉、酒花浸膏、酒花油。
酒花的主要化学成分:苦味物质、酒花精油、多酚物质。
啤酒酵母的添加方法:干加法、湿加法、麦芽汁递加法。
食品工艺学重点
食品工艺学重点1. 食用成熟度:是指果实达到成熟以后,即果实成熟的后期,果实内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表现出特有的颜色、风味、质地,达到最适于食用阶段。
2.有氧呼吸:是在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将本身复杂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有机酸等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呼吸跃变:有的果实进入成熟期,其呼吸速率发生增高又下降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4.Q10值:是指在园产品生理正常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时产品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值。
以Q10表示。
5. 发酵性腌制品:腌制过程中因用盐量较少或不用盐,存在较旺盛的乳酸发酵的制品。
6.最大冰晶生成区:在从-1℃降至-5℃时,近80%的水分可冻结成冰的温度范围。
7. 水分外扩散:果蔬干燥过程中原料表面的水分变为蒸汽大量蒸发的过程称之为水分的外扩散。
8、商业无菌:指罐头经杀菌杀灭了致病菌、产毒菌和引起罐内食品腐败变质的菌。
9.罐头真空度:指罐外大气压与罐内气压的差值。
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0呼吸商:是指产品进行呼吸作用时CO2之释放量与氧气之消耗量的比值。
11发酵: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者无氧的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本身或者代谢产物的过程。
12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或者无机原料进行加工而获得产品的产业。
13啤酒后发酵作用:产生饱和二氧化碳并且实现一些物质的转化的过程。
14柏拉图度:原麦汁浓度的一种国际计量标准100克麦芽汁中含有浸出物的克数。
1中种法:即二次发酵法,采取二次搅拌、二次发酵的方法来生产面包。
2面团发酵:利用酵母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同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是面包蓬松富有弹性,并赋予制品特有的色、香、味、形。
3面团醒发:面包焙烤前的最后一次发酵,目的是清除面包在成形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增大面筋的延伸性。
4冲印成形:将面团辊轧成连续的面带后,用印模将面带冲切成饼干坯的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等,使之变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人和工作地点不变,工作对象不变,工作连续。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发生变动,则视为不同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
工步:在被加工表面、切削用量(转速和进给量) 、切削刀具均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
工步是构成工序的基本单元,其实质是工序的加工内容。
由人和(或)设备连续完成的工序,该部分工序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它是完成工步所必需的,称为辅助工步,如更换刀具等。
在一个工步内,若有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不同表面,称此工步为复合工步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
某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就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N=Q · n(1+a%+b%)(件/年)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 a%-备品率, b%-废品率, Q 产品的年产量年生产纲领是设计或修改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是车间(或工段)设计的基本文件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指所设计的零件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具有相对性。
基准:是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设计基准:设计图上用来标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点、线、面,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度量和装配时所用的基准分为: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测量基准:在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装配基准:在机器装配时,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各章重点及要点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各章重点及要点部分内容不全,大家自己看书第一章绪论1.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及通常组合形式原料准备与精致,催化剂配置,聚合反应过程,分离过程,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2.聚合反应釜的排热方式有哪些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冷却,内冷管冷却,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冷却,回流冷凝器冷却,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部分预冷。
第二章聚合物单体的原料路线1.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些?(教材P24-25)石油化工路线,煤炭路线,其他原料路线(主要以农副产品或木材工业副产品为基本原料)2.石油化工路线可以得到哪些重要的单体和原料?并由乙烯单体可以得到哪些聚合物产品?(教材P24-25、P26、P31)得到单体和原料: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
得到聚合物: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维纶树脂、聚苯乙烯、ABS树脂、丁苯橡胶、聚氧化乙烯、涤纶树脂。
3. 合成聚合物及单体工艺路线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1.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及选择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
聚合方法的选择只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2.引发剂及选择方法,调节分子量方法种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氧化还原体系。
选择方法:(1)根据聚合操作方式和反应温度条件,选择适当分解速度的引发剂。
(2)根据引发剂分解速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故根据反应温度选择适引发剂。
(3)根据分解速率常数选择引发剂。
(4)根据分解活化能选择引发剂。
(5)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引发剂。
分子量调节方法:控制引发剂用量、控制反应温度、选择适当分子量调节剂。
§ 3-2本体聚合生产工艺1.本体聚合传热方法、排热措施排热措施:采用预聚、后聚分步聚合法;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就分离出聚合物;较低温度,较低引发剂浓度下反应;紫外线或辐射引发聚合;强化聚合设备的传热。
金属工艺学重点
金属工艺学重点液态合金的充型: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之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1、合金的流淌性2、浇注条件3、铸型填充条件化学成分对流淌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中共晶成分的合金由因此在恒定的温度完成结晶,凝固的温区窄,液态的流淌性最好合金的收缩收缩阶段:1、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到凝固开始温度(即液相线温度)间的收缩。
(T浇→T液)2、凝固收缩:从凝固开始到凝固终止温度(即固相线温度)间的收缩。
(T液→T固)使液面下降,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因。
3、固态收缩:从凝固终止到室温间的收缩。
(T固→T室),使铸件外部尺寸的减小,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与裂纹的基本原因。
顺序凝固法:在铸件的厚壁处设置冒口使缩孔集中在冒口中,从而获得致密的铸件,但铸件各部的温差大,会引起较大的热应力,金属的消耗大。
同时凝固法:铸件的热应力小但易产生缩松。
铸造内应力、变形与裂纹的形成与防止:)防止,a.尽量使壁厚均匀,结构对称,避免尖角结构。
b.使用同时凝固(冷铁)c.提高型(芯)砂的退让性d.进行时效处理:人工时效(钢、铸铁的去应力退火)自然时效.E.使用反变形法f.严格操纵s.p含量(根据石墨的形状)铸铁:白口铸铁Fe3c灰口铸铁石墨.麻口铸铁(白口+灰)普通灰口铸铁片状.可锻铸铁团絮状.球墨铸铁球状.蠕墨铸铁蠕虫状影响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因素(石墨化):①化学成分②冷却速度、球墨铸铁:1、组织.金属基体+球状石墨.应力集中基本消除,同样体积的石墨圆球形的表面积最小,石墨孤立存在于基体中,基体不再被割裂成不连续状,σb能够发挥80~90%性能①机械性能比其他铸铁高②仍具有灰口铸铁的许多优点如:减振、耐磨、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好。
③铸造性能有优于铸钢④热处理性能好。
制取方法①熔化普通灰口铸铁②球化处理与孕育处理a.球化剂──稀土镁合金b.孕育剂──75%si的硅铁c.冲入法4、铸型工艺①易产生缩孔、缩松a.使用浇口、冒口、冷铁系统对铸件实现顺序疑固b.增加铸型刚度②易产生皮下气孔a.严格操纵型砂水分与铁水的含硫量b.提高型砂的透气性牌号Q T ×××-××6、热处理①退火──获得铁素体球铁②正火──获得珠光体球铁③调质──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型砂应具备的性能:强度、透气性、耐久性、退让性、韧性1、手工造型①整模造型:适于形状简单且横截面依次减少的铸件②分模造型:适于最大截面在中间的铸件③挖砂造型:分型面不是平面铸件的单件小批生产。
工艺学重点
1 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一次工序中需几次装夹,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工位:在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工具、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
2 机床夹具按使用范围: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整和成组夹具、组合夹具、随行夹具。
按加工类型: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磨床夹具、数控机床夹具。
按动力: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动夹具、电磁夹具、真空夹具。
3保证形状精度:成形法、展成法、轨迹法。
保证位置精度:直接找正、划线找正、夹具中定位。
保证尺寸精度: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获得尺寸法。
4 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5 粗基准选择原则:保证相互位置要求(选不加工面为粗基准)、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便于工件装夹(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一般不重复使用(毛胚面粗糙,两次装夹定位误差大)。
精基准选择原则:基准重合(选设计基准为精基准)、基准统一(以某一精基准加工多数其它表面)、自为基准(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减小表面粗糙度,以加工表面本身为精基准)、互为基准(某些位置度要求高的表面,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便于装夹(定位准确可靠,装夹方便)6 定位方式:工件以平面定位(固定/可调/自位/辅助支承定位)、工件以圆柱孔定位(心轴、定位销的定心定位)、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定心定位和支承定位)、定位表面的组合(有面与面、面与孔、面与外圆表面、面与其他表面)、一面两孔定位。
7 定位误差包含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置误差。
8 加工顺序安排原则:基面先行(先加工选作定位基准的精基准面;精修精基准保证定位精度)、先面后孔(以面定位加工孔;钻孔前的毛胚面先加工)、先主后次(保证次要表面与主要表面间相互位置要求)、先粗后精(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粗精加工分开)。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1. 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装与夹具设计、机床与刀具的选型与应用等内容。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中,考试就是评判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2.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考试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重要考点。
2.1 加工过程与工艺路线•熟悉不同加工过程的特点、优缺点,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掌握不同工件的加工工艺路线选择,能够根据工件形状、尺寸等要素确定合适的加工过程;•理解加工工艺路线的组成与顺序,包括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车削后镗削等。
2.2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控制•了解加工精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掌握不同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能够确定合适的工艺用于实现要求的加工精度;•理解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如粗糙度、轮廓度等,以及不同工艺的应用方法。
2.3 加工刀具与切削力分析•了解常见加工刀具的分类与特点,包括车刀、铣刀、钻头等;•掌握切削力的产生机理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力大小;•理解切削力对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的影响,能够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参数。
3. 工装与夹具设计工装与夹具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3.1 工装与夹具的作用与分类•了解工装与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定位、夹持、支撑等;•掌握常见工装与夹具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刀具装夹、工件装夹等。
3.2 工装与夹具设计原理•理解夹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夹具的选择和设计;•了解工装的功能和设计原理,在需要时能够设计出合适的工装。
3.3 工装与夹具的应用案例•学习常见工装与夹具的应用案例,了解其使用场景和优点;•分析工装与夹具的优化方法,能够改进现有的工艺和装备。
3. 机床与刀具的选型与应用机床与刀具的选型与应用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关键环节,以下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调味品生产工艺学考试重点
1.酱油: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
)2.酿造酱油:以大豆或豆粕等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辅以面粉、小麦粉或麸皮等淀粉质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3.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4.低盐固态发酵法: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在经发酵制成酱油的方法5.高盐稀态发酵法:以大豆、小麦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酱油的方法。
6.淋油:在酱醅成熟后,利用浸泡和过滤的方法,将有效成分从酱醅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酱油中呈味物质及色素来源。
呈味物质鲜味来源是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肽酶及谷氨酰胺酶的作用后水解生成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多。
甜味来源于淀粉质水解的糖以及部分呈甜味的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此外,米曲霉分泌的脂肪酶能将油脂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也有甜味。
酸味来源于有机酸,如乳酸,琥珀酸、醋酸。
苦味来源于亮氨酸、络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
咸味来源食盐的成分氯化钠。
色素主要来源于氨基-羟基反应即迈拉德反应,是一种非酶褐变反应;另一途径是酶褐变反应,一般是由大豆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在曲料生成的多酚氧化酶等的作用下生成的。
8.简述酱油生产的原辅料和微生物种类:a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与大豆,花生饼,葵花籽饼,蚕豆,豌豆及其他蛋白质原料。
B淀粉质原料:小麦、麸皮、米糠及米糠饼、碎米、玉米甘薯及甘薯渣,及其他淀粉质原料。
C食盐和水。
辅料:增色剂:红曲米、酱色、红枣糖色;助鲜剂: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盐。
防腐剂: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盐,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化工工艺学-过控重点整理
化工工艺学-过控重点整理第二章填空 2分磷矿和硫铁矿是无机化学矿产量最大的两个产品。
石油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烃类、非烃类和胶质和沥青质。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化工生产过程按反应系相态分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
简答 10分1、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的影响?腐蚀设备,催化剂中毒,影响产品质量,污染环境以及对人类造成威胁 2、为什么要减压蒸馏?其中350℃以上的高沸点馏分,在高温(>400℃)会发生分解和缩合反应,产生焦炭,导致管路堵塞.3、馏分油的化学加工过程(二次加工)及作用?催化裂化:将重质油转化高质量的汽油催化加氢裂化:降低不饱和烃及重芳烃的含量,提高油品安定性;除去重整原料油中所含S、 N、O的化合物和重金属化合物,提高油品质量催化重整:是生产芳烃的重要方法烃类热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和二烯烃,同时副产芳烃和其它化工原料 4、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之间的关系?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或百分数。
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选择性指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
S=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收率指生成的目的产物占某反应物初始量的百分率。
Y=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三者的关系是:Y=SX计算:物料衡算 P38-P39 15分第三章填空 2分热裂解的原料有:烷烃、烯烃、环烷烃、芳烃。
裂解原料性质的评价指标有:族组成PONA值、氢含量或碳氢比、特性因素、关联指数BMCI。
裂解温度-停留时间的限制因素有:裂解深度、温度、热强度。
多段压缩的优点有:节约压缩功耗;降低出口温度;段间净化分离。
分离流程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乙烯回收率、能量的综合利用水平。
裂解气分离的关键设备是:脱甲烷塔、乙烯塔。
简答 10分1、温度-停留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高温裂解条件有利于裂解反应中一次反应的进行,而短停留时间又可以抑制二次反应的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包01绪论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为主原料,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定型和熟制的一大类食品。
焙烤食品的分类按发酵和膨化方法分类(1)用培养酵母或野生酵母使之膨化的制品:包括面包、苏打饼干、烧饼等。
(2)用化学方法膨松的制品:各种蛋糕、炸面包圈、油条、饼干等。
总之是利用化学疏松剂小苏打、碳酸氢铵等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制品膨化搅打空气水汽膨胀按照生产工艺特点分类1)面包类(Bread) 包括听型面包、硬式面包、软式面包、主食面包、果子面包等。
(2)松饼类包括牛角可松(Croissants)、丹麦式松饼(DanishPastry)、派类(Pie)及我国的千层油饼等。
(3)蛋糕类。
(4)饼干类。
(5)点心类。
面包02小麦粉硬质小麦与软质小麦的差异(1)面团粉质测定(粉质仪)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评价值(2)面团拉伸性能测定(拉伸仪)延伸度抗拉力(最大抗拉力)粉力(能量)拉伸比(3)降落值测定(降落数值仪)在一个沸水水槽中放人装有一定量淀粉(7g)和水的悬浊液(25mL)的试管,然后用手拿一根形似滑雪杆的棒,上下搅拌试管内的液体,1s搅2次,搅59s 后,然后在第60s提起搅棒至液面,并松开,同时记录下时间,直到在试管内某一位置停留住。
这段下降的时间(s)称为降落数值。
可以反映面粉中α淀粉酶的活性情况。
面包03原料(二)糖在焙烤制品中的主要作用1.甜味剂2.营养作用3、酵母的能源物质糖是供给酵母营养的主要来源,虽然酵母只能利用六碳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但蔗糖、麦芽糖等双糖均可在酶的做用下分解为单糖供酵母利用。
4、表皮颜色糖在加热时发生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因而高糖的甜面包更容易着色。
5、改善风味作用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均可以使面包产生良好的风味。
另外,高糖面包易形成密封的表皮,防止发酵产生的水分挥发。
6、改善形态和口感7、改善面团的物理性质a吸水率面团内糖的存在可增加面筋胶体外的渗透压,对面筋形成反渗透作用,妨碍面筋的形成。
一般每增加5%的糖吸水率降低l%。
b.面团形成时间高糖配方面包(20%以上)中,面筋形成受到阻碍,所以延长面团搅打时间。
8、抗氧化作用由于氧在糖溶液中溶解量较水溶液中低得多,故糖溶液具有抗氧化性。
9、抑制细菌增值高渗透压,细菌增值困难。
油脂融合性油脂的融合性,也可称为拌入空气的能力,即象黄油和奶油那样经搅拌处理后油脂包含空气气泡的能力。
蛋糕要求油脂具有良好的融合性。
鸡蛋在烘焙中的应用稀释性、热凝固性、起泡性和乳化性。
化学疏松剂1、小苏打小苏打分解时产生的碳酸钠,残留于食品中往往会引起质量问题。
若使用量过多,则会使饼干碱度过高,口味变劣,心子呈暗黄色;加入含油脂蛋糕内,分解产生的碳酸钠与油脂在焙烤的高温下发生皂化反应(ponificatlon),产生肥皂(Soap)。
烤出的产品肥皂味重,品质不良,同时使蛋糕pH增高,蛋糕内部及外表皮颜色加深,组织和形状受到破坏。
所以。
除了一些特别的蛋糕外,苏打粉很少单独使用。
一般都使用已调好的发粉,即小苏打与有机酸及其盐类混合的疏松剂。
2、碳酸氢铵和碳酸铵由于其分解温度过低,往往在烘烤初期,即产生极强的气压而分解完毕,不能持续有效地在饼坯凝固定型之前连续疏松,因而不能单独使用。
另外氨的水溶性较大,当产品内水分含量多(如蛋糕、面包等)时。
如果使用碳酸氢铵和碳酸铵作疏松剂,当蛋糕烤出后,一部分氨会溶于成品的水分内,而带有氨臭味。
所以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只适于含水量少的食品,如饼干。
3、发粉为了克服以上疏松剂的缺点,人们研制了性能最好的,专用来胀发食品的一种复合疏松剂称为发粉(Baking Powder),也称泡打粉、发泡粉。
其成分一般为苏打粉配入可食用的酸性盐,再加淀粉或面粉为充填剂而成的。
发粉中的酸性成分和苏打遇水后发生中和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不残留碳酸钠,其残留物为弱碱性盐类,对蛋糕等制品的组织不会产生太大不良影响。
一起使用的有机酸为柠檬酸、洒石酸、乳酸、琥珀酸等。
死干酵母影响由于死干酵母中含有谷胱甘肽(由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形成的),有降低面筋气体保持性的作用。
为了不使面团保气性过低,需要加入一些改良剂,如碘酸钾等氧化剂。
面包04面包是以小麦粉为基本原料,在添加其它辅助材料,加水调制成面团,再经过酵母发酵、整形、成形、烘烤等工序制作而得的具有膨松组织结构的烘焙制品。
(一)直接发酵法也称一次发酵法,其基本作法是将所有的面包原料,一次混合调制成面团,进入发酵制作程序的方法。
(二)直接发酵法的优点:操作简单、发酵时间短;口感、风味较好;节约设备、人力、空间。
缺点:面团的机械耐性、发酵耐性差;成品品质受原材料、操作误差影响较大;面包老化较快。
(二)中种发酵法中种发酵法也称二次发酵法。
首先将面粉的一部分、全部或者大部分的酵母、酵母营养物等品质改良剂、麦芽粉等酶制剂、全部或部分的起酥油和全部或大部分的水先调制成“中种面团”发酵,然后再加入其余原辅材料,进行主面团调粉,再进行发酵、成形等加工工序。
中种发酵法的优点:面团发酵充分,面筋伸展性好;有利于大量、自动化机械操作(机械耐性好)。
比直接发酵的产品体积大、组织细腻、表皮柔软;有独特芳香风味、老化慢。
中种发酵法的缺点:使用机械、劳力、空间较多;发酵时间长。
面团调制时温度的控制直接发酵法或中种面团水温计算:t w=3×(t D-t M)-(t T+t R)式中t w —水温,℃t D —面团终了温度,℃t M—搅拌中温升,℃t T—粉温,℃t R—室温,℃中种法主面团调制时水温的计算式t W=4×(t D-t M)-(t MD+t T+t R)式中t MD—中种温度,℃面团调制的六个阶段(1)拾起阶段(Pick Up Stage) 这是搅拌的第一个阶段,所有配方中干与湿性原料混合均匀后,成为一个既粗糙又潮湿的面,用手触摸时面团较硬,无弹性和伸展性。
面团呈泥状,容易撕下,说明水化作用只进行了一部分,而面筋的结合还未形成。
(2)卷起阶段(CleanUpStage)此时面团中的面筋已经开始形成,面团中的水分己全部被面粉均匀吸收。
由于面筋网络的形成,将整个面团结合在一起,并产生强大的筋力。
面团成为一体绞附在搅拌钩的四周随之转动,搅拌缸上黏附的面团也被黏干净。
此阶段的面团表面很湿,用手触摸时,仍会黏手,用手拉取面团时,无良好的伸展性,易致断裂,而面团性质仍硬,缺少弹性,面筋结合只进行了一部分。
(3)面筋扩展、结合阶段(DevelopmentStage)面团表面己逐渐干燥,变得较为光滑,且有光泽,用手触摸时面团已具有弹性并较柔软,但用手拉取面团时,虽具有伸展,但仍易断裂。
这时面团的抗张力(弹性)并没到最大值,面筋的结合已达一定程度,再搅拌,弹性渐减,伸展性加大。
(4)完成阶段面团在此阶段因面筋已达到充分扩展,变得柔软而具有良好的伸展性,搅拌钩在带动面团转动时,会不时发出僻啪的打击声和嘶嘶的黏缸声。
此时面团的表面干燥而有光泽,细腻整洁而无粗糙感。
用手拉取面团时,感到面团变得非常柔软,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弹性。
此阶段为搅拌的最佳程度,可停机把面团从搅拌缸倒出,进行下一步的发酵工序。
(5)搅拌过度如果面团搅拌至完成阶段后,不予停止,而继续搅拌,则会再度出现含水的光泽,并开始黏附在缸的边沿,不再随搅拌钩的转动而剥离。
面团停止搅拌时,向缸的四周流动,失去了良好的弹性,同时面团变得黏手而柔软。
面筋己超过了搅拌的耐度开始断裂,面筋分子间的水分开始从接合键中漏出。
面团搅拌到这个程度,对面包的品质就会有严重的影响。
只有在强力粉时,立即停止搅拌,还可补救,即在以后工序中延长发酵时间,以恢复面筋组织。
(6)面筋打断面筋的结合水大量漏出,面团表面变得非常的湿润和黏手,搅拌停止后,面团向缸的四周流动,搅拌钩已无法再将面团卷起。
面团用手拉取时,手掌中有一丝丝的线状透明胶质。
此种面团用来洗面筋时,己无面筋洗出。
面筋蛋白质大部分已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对于面包制作己无法补救。
揿粉发酵成熟后的面团,应该立即进行揿粉。
面团经过揿粉,可以驱除C02并补充新鲜空气使发酵重新旺盛地进行,防止产酸,使组织结构良好并产生特有风味。
揿粉的次数应根据面团发酵的程度而定,一般可以进行一次或二次,有时也可以进行三次。
揿粉的方法:将已发起的面团压下去,驱跑面团内部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再把发酵槽的四周及上部的面团翻压下去,使原来发酵槽底部的面团翻到槽的上面来,揿粉后的面团,再让其继续发酵一定的时间(如20分钟),使其恢复原来的发酵状态,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揿粉。
饼干按原料的配比分类基本工艺是:面团的调制→面团滚轧→饼干的成型→饼干的烘烤→饼干的冷却1、酥性面团又称为冷粉其特点:较大的可塑性和有限的粘弹性(成品有清晰的花纹)2.韧性面团又称为热粉;其特点:面团的面筋不仅形成充分,还要有较强的延伸性,可塑性,适度的结合力及柔软、光润的性质,强度和弹性不能太大。
(在饼干面团中相对来说具有较大的面筋强度)(一)辊轧操作的意义辊轧就是将调粉后,面团的杂乱无序的面筋组织,经过反复辊轧,变为层状的均整化的组织,并使面团在接近饼干坯薄厚的辊轧过程中消除内应力。
它不仅是冲印成型的准备工序,而且是防止成型后,饼干收缩变形的必要措施。
韧性面团和梳打面团一般都应经过辊轧工序。
甜酥性和酥性面团,由于面筋形成程度很小、比较柔软、弹性小、抗拉强度低、塑性大,所以成型时,可以直接在型模中压成饼干型坯,不必经过预先的辊轧处理。
而且辊轧中会促使面筋形成,使产品酥松度下降。
但有时当面团黏性过大,成型时皮子易断裂时,可经过这道工序,便面筋蛋白通过水化作用,吸收一部分造成黏性增大的游离水,并便面筋增强。
面团辊轧的目的1 改善面团的黏弹性便面筋进一步形成,组成整齐的网络结构。
通过反复多方向辊轧使得面团消除内部张力分布的不平衡。
2 使得面团组织成为有规律的层状均整分布,逐步形成饼坯3 使产品组织细致辊轧还能使面团中已产生的多余二氧化碳排出,便面带内气泡分布均匀、细致。
4 辊轧对成型后的外观至关重要它不仅使冲印操作易于进行,而且会使产品表面有光泽,形态完整,花纹保持能力增强,烧色均匀。
不同面团的滚轧要求1、韧性面团:多次滚轧(9-14次)滚轧次数少面带不均匀,焙烤时变形。
注意90度转向。
无油酥者与韧性面团相似,有油酥者需要滚轧包酥的步骤,形成均匀的层次结构2、酥性面团2-3次压片或直接滚印成型(不压片),因其油糖含量高,质地软。
头子的加入要求:(1)头子与新鲜面团的温差小于6度(2)头子与新鲜面团的比小于1:3(3)头子掺入新鲜面团要均匀饼干的冷却(自学)主要是注意防止冷却过快,出现裂缝。
采用自然冷却,不能用鼓风冷却。
糖硬糖焦香糖果充气糖果凝胶糖果拌砂 使软糖的表面粘附一层细小的砂糖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