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基本知识概念
金属工艺学讲义
⾦属⼯艺学讲义⾦属⼯艺学讲义绪论⼀.概念:. 1)纯⾦属:⼀般有光泽,易导电和传热有延性的⼀类物质。
1.⾦属 2)合⾦:a:≥2种⾦属元素。
b:⾦属与⾮⾦属组成具有⾦属性质的物质。
2.⼯艺: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加⼯、装配或热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法与过程。
3.⾦属⼯艺学:是⼀门研究制造⾦属机件的⼯艺⽅法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第⼀篇、⾦属材料及热处理⼩结⼀、⾦属材料的性能1、⼒学性能:强度、刚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断⾯收缩率、布⽒硬度、洛⽒硬度 2、物理、化学性能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3、⼯艺性能可锻性:塑性、变形抗⼒焊接性:接合性能、使⽤性能切削加⼯性;⼆、碳合⾦相图1、体⼼⽴⽅晶格1.原⼦—结点—晶格—晶胞—晶格类型 2、⾯⼼⽴⽅晶格 =单晶体=多晶体3、密排六⽅晶格晶格缺陷:点、线、⾯缺陷同素异构转变不断形核实际结晶温度1、纯⾦属的结晶—冷却曲线过冷度形核不断长⼤理论结晶温度.影响晶粒⼤⼩的因素是什么?1化学成分1组元2、⼆元合⾦ 2稳定化合物2相;液相、纯⾦属、固溶体、⾦属化合物2.⾦属 3、⼆元匀晶相图:成分变化规律和杠杆定律1、F 1、⼯业纯铁2、A5、Ld 3、⽣铁3、钢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和⽤途)1普通碳素钢低碳钢:Wc≤0.25%中碳钢:Wc<0.6%碳素钢按含碳量分⾼碳钢:Wc>0.6%2优质碳素钢碳素结构钢按⽤途分易切钢碳素⼯具钢碳素弹簧钢1按合⾦含量分低合⾦钢:W合⾦总≤5%中合⾦钢:5%≤W合⾦总≤10%⾼合⾦钢:W合⾦总>10%低合⾦结构钢合⾦钢合⾦结构钢合⾦弹簧钢2按⽤途分合⾦⼯具钢⾼速⼯具钢不锈钢要求:常⽤钢的组织、性能、⽤途、牌号要掌握。
⼏个常⽤的牌号Q235-A 20CrMnTi 60Si2Mn HT200 W18Cr4VQ345 45 ZGMn13 T10A 08F QT600-2KTH370-121.钢中的杂质元素有哪些?⼀般认为有害元素是哪些??答:钢中的杂质元素有:C、Si、Mn、P、S等;⼀般认为有害元素是:P、S。
大一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工艺学是工程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在工艺加工过程中的表面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部分,金属工艺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大一学生在金属工艺学方面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分类金属材料是金属元素构成的一类材料,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塑性等特点。
根据其结晶形态和成分,金属材料可以分为纯金属和合金两大类。
纯金属指的是成分只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材料,如铜、铁等;而合金则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如钢、铝合金等。
二、金属工艺学的主要内容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
在这些内容中,我们重点介绍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是由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简单立方结构。
不同的晶体结构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2. 金属材料的常见变形方式金属在加工过程中主要通过塑性变形、断裂和破坏等方式来改变形状。
常见的金属变形方式有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滚压等。
3. 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和热加工冷加工和热加工是金属工艺学中常用的两种加工方式。
冷加工是在室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变形,如拉丝、轧制等;热加工则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变形,如锻造、热轧等。
两种加工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4.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工艺,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得到调节。
5.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度等。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电镀、喷涂、化学处理等。
三、金属工艺学的应用金属工艺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金属工艺基础知识
1、钢: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
2、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3、铁素体:碳溶于α-Fe(体心立方晶格),用F表示,由于其含碳
量低,近似于纯铁,所以其塑性以及韧性较好,而强度和硬度较低。
4、奥氏体:碳溶于γ-Fe(面心立方晶格),用A表示,由于奥氏体
溶碳量高于铁素体,所以其强度和硬度都比铁素体要高;塑性较好,但是变形抗力较低。
绝大数的钢进行压力加工以及热处理时都会加热到奥氏体区域。
5、渗碳体:当碳的含量超过在铁中的溶解度时,多余的碳和铁以
一定的比例化合,形成Fe3C,含碳量为6.69%,硬度高,塑性韧性差,脆性也很大。
6、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P表示。
含碳
量为0.77%。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有一定塑性。
7、莱氏体:奥氏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Ld表示。
含碳量4.3%,
硬度高,塑性差。
大一金属工艺学知识点
大一金属工艺学知识点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规律和技术手段的学科。
作为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金属工艺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大一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以下是大一金属工艺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金属材料的分类1. 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是指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具有金属性的晶体材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等。
2. 金属材料的分类根据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金属材料可以分为铁基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等几类。
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二、金属的热处理1. 金属热处理的目的和作用金属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使得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常见的金属热处理过程包括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2. 金属的退火处理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退火可以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抗切削性能,同时消除金属材料中的应力和组织缺陷。
三、金属的塑性加工1. 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通过外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改变材料的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塑性加工方式包括锻造、拉伸、压缩和挤压等。
2. 金属的锻造加工锻造是指利用压力将金属材料压制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锻造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密实性和力学性能,是制造零件的常用工艺方法之一。
四、金属的焊接1. 焊接的基本原理焊接是通过将两个金属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并在熔融材料中加入填充材料,使两个金属材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加工方法。
2. 常见的金属焊接方法常见的金属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焊、激光焊和电阻焊等。
不同的焊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作需求。
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 金属的腐蚀现象金属在一定环境下会发生腐蚀现象,导致金属材料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常见的金属腐蚀形式包括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等。
2. 金属的防腐方法为了保护金属材料免受腐蚀的侵害,可以采用防护涂层、电镀、合金化和防腐剂等方法对金属进行防腐处理。
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
金属工艺学概念大全1.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2.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3.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4.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5.韧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称为韧性。
6.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某应力下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仍不发生疲劳断裂吧,此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7.过冷: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9.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10.固溶体:溶质原子熔入溶剂晶格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称为固溶体。
11.奥氏体:碳熔入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
12.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或(F+Fe3C)表示。
13.莱氏体:①高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高温莱氏体。
②低温莱氏体:高温莱氏体冷却到727o C以下时,将转变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P+Fe3C),称为高温莱氏体。
14.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15.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保温,然后随炉或埋入灰中使其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6.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0C(亚共析钢)或Ac cm以上30-500C(过共析钢),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7.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0C, 保温后在淬火介质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的热处理工艺。
18.回火:将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9.调质处理: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金属工艺学方面的知识知识
金属工艺学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有关制造金属机件的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学科.主要内容:1 常用金属材料性能2 各种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应用.3 金属机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结构工艺性。
热加工:金属材料、铸造、压力加工、焊接目的、任务:使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的基础。
[以综合为基础,通过综合形成能力]第一篇金属材料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两大类:1 使用性能: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
包括:机械性能、物理、化学性能2 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切削性能等。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指力学性能---受外力作用反映出来的性能。
一弹性和塑性:1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力和变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如弹簧:弹簧靠弹性工作。
2 塑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引起破坏的性能。
(金属之间的连续性没破坏)塑性大小以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大小来表示。
塑性变形:在外力消失后留下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
3 拉伸图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直到断裂的全部力学性能可用拉伸图形象地表示出来。
以低碳钢为例ζbζkζsζeε(Δl)将金属材料制成标准式样。
在材料试验机上对试件轴向施加静压力P,为消除试件尺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别以应力ζ(即单位面积上的拉力4P/πd2)和应变(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Δl/l0)来代替P和Δl,得到应力——应变图1)弹性阶段oeζe——弹性极限2)屈服阶段:过e点至水平段右端ζs——塑性极限,s——屈服点过s点水平段——说明载荷不增加,式样仍继续伸长。
(P一定,ζ=P/F一定,但真实应力P/F1↑ 因为变形,F1↓)发生永久变形3)强化阶段:水平线右断至b点P↑变形↑ζb——强度极限,材料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时的应力。
金属工艺知识点总结
金属工艺知识点总结一、金属加工的原理和方法金属材料的加工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切削加工、锻造、压铸、焊接、热处理等方法。
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刀具将金属材料切削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铣削、车削、镗削、钻孔、磨削等工艺。
锻造是指利用模具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冷锻、暖锻、热锻等工艺。
压铸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液态后,注入模具中进行压铸成型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压力铸造、重力铸造、低压铸造等工艺。
焊接是指利用焊接设备将金属材料焊接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离子焊等工艺。
热处理是指利用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和性能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退火、正火、回火、淬火、淬火回火等工艺。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相互结合,以满足不同的加工要求。
二、金属成型工艺金属成型工艺是将金属材料通过不同的成型方法,使其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金属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冷成型和热成型两种方法。
冷成型是指将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进行成型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等工艺。
热成型是指将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成型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锻造、轧制、拉拔、挤压等工艺。
在金属成型工艺中,成型设备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成型产品的质量。
同时,金属成型工艺还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规律、金属成型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三、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是指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以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附加值的过程。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防腐蚀、增韧、增硬、美化等方法。
防腐蚀是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能够抵抗腐蚀介质侵蚀的保护层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电镀、镀锌、镀铬、喷涂等工艺。
增韧是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能够提高金属材料韧性的加工方法,它主要包括表面强化、喷丸、碳氮渗透等工艺。
金属工艺学
一、概念1.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本来形状旳性能。
塑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引起破坏旳性能。
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御弹性变形旳能力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御塑性变形和断裂旳能力.硬度:是指材料抵御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旳能力,即抵御局部变形,尤其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旳能力。
冲击韧性(韧度、韧性):材料抵御冲击载荷旳能力疲劳强度:当金属材料在无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于引起断裂旳最大应力。
2.σe——弹性极限σs——塑性极限,s——屈服点σb——强度极限,材料能承受旳最大载荷时旳应力。
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条件屈服极限:σ0.2抗拉强度σ+ 抗压强度σ- 抗弯强度σw 抗剪强度τb 抗扭强度σn3.常用来表达金属材料强度旳指标:屈服强度: (Pa N/m2) Ps-产生屈服时最大外力, F0-原截面抗拉强度:(Pa N/m2) Pb-断裂前最大外力.4.表达硬度旳指标:布氏硬度(HBS),洛氏硬度 (HR)5.金属晶格旳基本类型:体心立方晶格(2),面心立方晶格(4),密排六方晶格(6)6.同素异构性:多数金属在结晶后旳晶格类型都保持不变,但有些金属旳晶格类型,因温度而异。
一种金属能以几种晶格类型存在旳性质。
金属旳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变化其晶格类型旳过程。
这一转变与液态金属旳结晶过程很相似,也包括晶核旳形成和晶核旳成长两个阶段,又叫做重结晶。
7.四把火退火:将钢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钢旳临界点,保温一定期间,随即在炉内或埋入导热性较差旳介质中缓慢冷却,以获得靠近平衡旳组织。
正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30~50℃,保温,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旳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迅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旳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临界点(A1)如下旳某一温度,保温,然后冷却旳热处理工艺。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一章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 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 动载荷和交变载荷之分。
用于衡量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 塑性和硬度等;在动载荷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是通过拉伸实验测定的。
P6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图1,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 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有多种指标, 工程上以屈服点和强度最为常用。
屈服点: δs是拉伸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产生屈服时的应力=屈服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 工程上规定以席位产生0.2%变形时的应力, 作为该材料的屈服点。
抗拉强度: δb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原始截面积2,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 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 δ试样拉断后, 其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比例称为伸长率。
伸长率=(原始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拉断后的标距长度×100%伸长率的数值与试样尺寸有关, 因而实验时应对所选定的试样尺寸作出规定, 以便进行比较。
同一种材料的δ5 比δ10要大一些。
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 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比例称为断面收缩率, 以ψ表达。
收缩率=(原始横截面积-断口处横截面积)÷原始横截面积×100%3,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愈大, 表达材料的塑性愈好。
4,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在硬度计上测出的。
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
1,布氏硬度(HB)2,是以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HBS或硬质合金球HBW为压头, 在载荷的静压力下, 将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表面, 停留若干秒后卸去载荷, 然后采用带刻度的专用放大镜测出压痕直径d, 并依据d的数值从专门的表格中查出相应的HB值。
金属工艺学第六章 工艺过程基本知识1
3、 举例:
(1) 轴类零件: 车床主轴:45号钢模锻件 ; 阶梯轴(直径相差不大):棒料
(2) 箱体或支架: 铸造件或焊接件
(3) 齿轮: 小齿轮:棒料 ;大多数中型齿 轮:模锻件 ;大型齿轮:铸钢件
第三节 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二节 零件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工艺性: 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 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它包括零件的各个制造过 程中的工艺性,有零件结构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 处理、切削加工等工艺性。
1、查零件图的完整性 审查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是否完整、结构表达是否清楚。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定义: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
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其中,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 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的作用:
(1) 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2) 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3) 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主要技术资料。
小批生产 中批生产 大批生产 3)大量生产
生产类型的划分:
零 件 的 年 产 量 ( 件 )
生 产 类 型 重 型 零 件中 型 零 件 轻 型 零 件
单 件 生 产< 5
< 10
< 100
成 批 小批 5~ 100 10~ 200 100~ 500
生 产 中批 100~ 300 200~ 500 500~ 5000
例2:图示零件左图加工较为困难,而改为右图的组合件,加工 并不困难。
10)被加工表面形状应尽量简单
四)零件结构和尺寸标注应便于测量
例1:图示零件18000.025 外圆应采用百分尺测量,左图的结构
金属工艺学基础知识
在低碳钢拉伸曲线中,把F-Δl 坐标换成 σ-ε(应力—应变)就可 以直接在图上读出力学性能指标, 并且不需要做成标准试样。
不同的金属材料拉伸曲线
典型塑性材料的拉伸曲线
低碳钢
铸铁
典型脆性材料
三、硬度
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最常用的硬度指标 有:布氏硬度(HB)和洛氏硬度 (HRA-C)。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试验原理和使用范围均不相同; 1.布氏硬度原理: 布氏硬度试验是指用一 定直径的 球体(钢球或硬 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 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 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测量 的表面压痕直径计算硬度的 一种压痕硬度试验。
面心立方
912ºc
室温
体心立方
3.铁碳合金组织
(1).铁素体F:C→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 单相、层片状、体心立方晶格。 (2).奥氏体A:C→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单相、层片状、面心立方晶格。 (3).渗碳体K: Fe3C,硬度极高,塑形、韧性极低,伸长率和 冲击韧度近于零。 (4).珠光体P:F+Fe3C 两相,机械混合物。 0.77%C。 强度高、硬度较高。 (5).莱氏体Ld、Ld′:两相机械混合物,含碳量:4.3%C。 Ld=A+ Fe3C 727~1148℃。(高温莱氏体) Ld′=P+ Fe3C 20~727℃。(低温莱氏体) 总结:硬度最高的是渗碳体,强度最好的是珠光体,高温下奥氏 体塑性最好,常温下铁素体塑性最好,莱氏体硬度较高。
GS线—(A3线)
是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的开始线。
ES线—称Acm线 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实际上是冷却时 由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的开始线。
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工业纯铁
含碳量小于0.02%的铁碳合金。
金属工艺学
金属工艺学绪论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主要讲述各种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相互联系,金属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机构工艺性。
第一篇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1.强度金属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永久变形)和断裂能力称之为强度。
抵抗能力越大,则强度越高。
2.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受力后在断裂之前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断面收缩率是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面积变化量与原始横截面积比值的百分率。
⨯-=0l s s ψ100% 二、硬度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1)布氏硬度 102.O SF H B W ⨯=(2)洛氏硬度(3)维氏硬度三、韧性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
韧性主要反映了金属抵抗冲击力而不断裂的能力。
韧性好的金属抗冲击的能力强。
S A k k =α 四、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无数次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用1-σ表示。
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通过改善零件的结构形状,避免应力集中,改善表面粗糙度,进行表面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等可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一、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有密度、熔点、热胀冷缩、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
二、化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主要是指在常温或高温时,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三、工艺性能工艺性能是指是否易于进行冷、热加工的性能。
第二章 铁碳合金第一节 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其同素异形体转变一、纯铁晶体结构及同素异晶转变晶体:原子在空间呈规律性排列。
结晶:金属的结晶就是金属液态转变为晶体的结构。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晶核:液态中先出现一些极小晶体,称为晶核。
晶粒:每个晶核长成的晶体称为晶粒。
金属工艺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型和性能改进的学科。
它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表面处理以及性能评价等。
本文将从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工艺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金属工艺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定义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型和性能改进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材料的制备:包括金属的熔炼、铸造、烧结等。
(2)金属材料的加工:包括金属的轧制、锻造、挤压、拉伸、剪切等。
(3)金属材料的成型:包括金属的弯曲、卷边、焊接、粘接等。
(4)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包括金属的腐蚀、磨损、氧化、涂层等。
(5)金属材料的性能评价:包括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 发展历程金属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对金属的利用。
以下为金属工艺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人类开始利用天然金属,如铜、金、银等,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成型。
(2)青铜器时代:人类掌握了铜、锡合金的熔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青铜器。
(3)铁器时代:人类学会了铁的冶炼和锻造技术,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4)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金属工艺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出现了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
(5)现代:金属工艺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出现了各种新型金属加工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
三、金属工艺学的主要工艺方法1. 熔炼与铸造熔炼是将金属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使其成为液态金属。
铸造是将熔融金属浇注到预先设计好的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的金属制品。
2. 轧制与锻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轧机进行压缩和变形,使其厚度、宽度、长度等尺寸发生变化。
锻造是将金属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行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 挤压与拉伸挤压是将金属坯料通过挤压机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厚度、宽度、长度等尺寸发生变化。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1.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性:-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黑色金属包括铁、钢和铸铁等,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镁、锌、铅等。
-金属材料的特性: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机械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加工工艺。
2.金属加工方法:-切削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等,通过切削废料的去除改变工件形状和尺寸。
-成形加工:包括锻造、拉伸、锤压、挤压等,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改变工件形状。
-组合加工:包括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通过将多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工件。
-热处理加工: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来改变其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
3.金属成形工艺:-钣金工艺:包括剪切、冲裁、弯曲等,用于制造薄板金属构件。
-铸造工艺:包括砂铸、压铸、精密铸造等,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得到所需形状的铸件。
-高温成形工艺:包括真空热压、粉末冶金等,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对金属进行成形,得到复杂形状的工件。
-冷镦工艺:通过在室温下使用特殊的冷镦机械设备,将金属材料进行快速塑性变形,得到各种螺纹、螺栓等小尺寸工件。
4.金属热处理工艺:-淬火:通过将加热至临界温度的金属材料迅速冷却,使其得到高硬度和高强度。
-回火: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冷却,以减轻淬火后的脆性和应力。
-退火: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
-焊后热处理:焊接后的金属材料会产生应力和变形,通过热处理可以消除这些问题,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5.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镀层:通过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非金属涂层,增加其耐腐蚀性、装饰性和机械性能。
-涂装:通过在金属表面涂上油漆、涂料等防护层,保护金属不受氧化、腐蚀等损害。
-喷砂:通过在金属表面喷射高压喷砂颗粒,清除污物和氧化层,改善表面质量和光泽度。
-抛光: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对金属表面进行抛光,使其光洁度达到要求,提高外观质量。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3篇)
第1篇一、金属工艺学概述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连接和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电子等领域。
以下是金属工艺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金属材料的分类1. 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纯金属、合金和特种金属材料。
(2)按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固溶体、共晶体、化合物和陶瓷等。
(3)按性能分类:可分为结构金属材料、功能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2. 常见金属材料(1)纯金属:如铜、铝、铁、镍等。
(2)合金:如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3)特种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等。
三、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1. 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切削工具在金属表面上进行切削,使金属表面产生一定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见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
2. 金属塑性加工金属塑性加工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见的金属塑性加工方法有锻造、轧制、挤压、拉拔等。
3. 金属粉末冶金金属粉末冶金是一种将金属粉末进行成型、烧结和热处理等工艺,制成具有一定性能和形状的金属材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四、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1. 焊接焊接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熔化状态,通过冷却和结晶形成连接的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弧焊等。
2. 铆接铆接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部件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铆接具有连接强度高、结构稳定等优点。
3. 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一种利用螺纹连接件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常见的螺纹连接有普通螺纹连接、自锁螺纹连接等。
五、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1. 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使金属表面层产生一定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表面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热处理有淬火、回火、渗碳、氮化等。
2.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一种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保护膜或装饰层的方法,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等性能。
《金属工艺学》课程笔记 (2)
《金属工艺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金属工艺学概述1. 定义与重要性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组织与应用的科学。
它对于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金属材料在建筑、机械、交通、电子、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研究内容(1)金属材料的制备:包括金属的提取、精炼、合金化等过程,以及铸造、粉末冶金等成型技术。
(2)金属材料的加工:涉及金属的冷加工(如轧制、拉伸、切削)、热加工(如锻造、热处理)、特种加工(如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等。
(3)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能(如导电性、热导性)、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
(4)金属材料的组织与结构: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相变、微观缺陷、界面行为等。
(5)金属材料的应用:研究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可靠性及寿命评估。
3. 学科交叉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力学、热力学、电化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金属工艺学发展简史1. 古代金属工艺(1)铜器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掌握了简单的铸造技术。
(2)青铜器时代:铜与锡的合金,青铜,使得工具和武器的性能得到提升。
(3)铁器时代:铁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中世纪至工业革命(1)炼铁技术的发展:如鼓风炉、熔铁炉的发明,提高了铁的产量。
(2)炼钢技术的进步:如贝塞麦转炉、西门子-马丁炉的出现,实现了钢铁的大规模生产。
3. 近现代金属工艺(1)20世纪初:金属物理和金属学的建立,为金属工艺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属材料的快速发展,如钛合金、高温合金的出现。
4. 当代金属工艺(1)新材料的开发:如形状记忆合金、超导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2)新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模拟、3D打印、纳米技术等。
三、金属工艺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 古代金属工艺的辉煌(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技术水平高超,工艺精美。
金属材料工艺学基础
金属材料工艺学基础引言金属材料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加工和制备的学科领域。
金属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涉及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加工性能、加工工艺等方面,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加工效率和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工艺学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工艺方法。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是指金属内部的晶粒结构和其他的织构和相。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于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细小、均匀的晶粒结构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而大晶粒结构则容易导致断裂和脆性。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晶粒和相。
晶粒是金属材料中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
相是指金属材料中存在的多种晶体结构,一般是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热处理、变形加工和其他方法来改变。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可塑性、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方面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对于选择适当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材料的可塑性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可塑性的大小取决于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化学成分和温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细小的晶粒和高温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可塑性。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刮擦和压入的能力。
硬度大小与材料的晶粒结构、晶格缺陷和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硬度高的材料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可塑性。
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下破坏的能力。
强度大小与材料的晶粒结构、晶格缺陷、化学成分和冶金处理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强度高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可塑性。
金属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能够吸收能量并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大小与材料的晶粒结构、温度和应力状态等因素有关。
韧性好的材料在受到冲击或载荷作用下,能够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发生断裂。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是指将金属材料进行切削、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加工过程的方法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习题1. 当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应力在什么条件下,只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
在什么条件下,材料将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2 在什么条件下,材料将断裂。
3 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硬度各有什么优缺点?4下列零件用哪种硬度法测量1. 硬质合金刀头 2 锻件5 水、油混装在一个瓶子里,是几个相?将奶粉加开水冲一杯牛奶又是几个相?6 写出GPS AEC CFD 的组织7 碳对钢的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8 比较同一钢件正火和退火后的强度和硬度9 正火的目的钢的种类正火主要目的消除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改善切削性低碳低合金钢中碳钢消除组织缺陷、保持硬度、为调质做准备过共析钢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和淬火做准备高合金钢淬火作用(空淬)10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的大致硬度1.45钢小轴(要求综合力学性能好)2.65钢弹簧3. T12钢锉刀11 1. 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2. 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12 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Q235;20; T12; T12A; 40Mn2⏹测定材料的疲劳强度应有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其中钢材以为基数而有色金属和某些超高强度钢以为基数。
⏹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金属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被称为。
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叫做。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破坏的性能的,被称为。
在外力消失后留下来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叫做。
⏹金属材料的塑性通常用和来表示。
⏹常用的硬度指标主要有、等。
1. 选择下列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1)调质钢(2)手用钢锯条(3)非铁金属(4)灰铸铁件2.σ0.2表示材料的屈服强度为0.2σb( )3.硫和磷是钢铁材料中的有害元素,磷形成热脆、硫形成冷脆 ( )4.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 )5.叙述共析钢在炉冷、空冷和水冷后的组织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
6.叙述常见三种回火方法所获得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
7.在什么条件下能获得细晶粒?其实际意义怎样?1、过冷度是结晶的()。
2、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
3、碳溶解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
4、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析体称为()。
5、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属于()。
6、固态下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7、试述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0钢和T12钢结晶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8、热处理方法分几大类?⏹在工程上常用来表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有和。
⏹最常见和最典型的晶格类型有、和。
⏹在结晶时,由每个晶核长成的晶体又叫做,他们之间的接触面叫做。
⏹晶粒的粗细与的数目的多少和其长大的有关。
⏹纯铁在1394℃~912℃之间具有晶格,而在912℃以下具有晶格。
⏹固态合金中的基本相结构为和。
此外,还可能出现由他们组成的。
⏹铁碳合金中根据奥氏体析出的情况,可以将钢分为、和。
⏹热处理工艺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热处理中的四火是指、、和。
1. (1)碳溶入 —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是铁素体,其符号为F,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高。
(2)碳溶入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是奥氏体,其符号为A,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高。
(3)渗碳体是 Fe 与 C 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其分子式为Fe3C ,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2. 合金的结构有(1)固溶体,(2)金属化合物,(3)机械混合物三种;其中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塑性,金属化合物具有高的硬度和脆性。
3. 铸造合金从冷却、凝固至室温,起收缩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阶段,其中固态收缩是产生应力和裂纹的根本原因,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
5.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是什么?现有三根直径分别为φ10mm、φ30mm、φ60mm的灰口铸铁试棒,测得它们的抗拉强度均为200Mpa,问这三根试棒的成分是否相同?牌号是否相同?为什么?1)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2)牌号相同,成分不同。
因为其强度相同。
因为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是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两个因素。
试棒的直径不同—冷却速度不同,要获得同一强度,必须调整其化学成分所示,凝固冷却后,用钢锯沿A-A线锯断,此时断口间隙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1)变大。
2)因为凝固冷却后,铸件ф30的粗杆处于拉应力状态,铸件ф10的细杆处于压应力状态。
当沿A-A锯断后,粗杆给予细杆的压力被释放,所以断口间隙会变大。
7.确定如图1-6 所示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案。
要求如下:(1)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分析并确定最佳工艺方案;(2)按所选最佳方案绘制铸造工艺图(包括浇注位置、分型面、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型芯及芯头等)铸造习题1 缩孔和缩松对铸件的性能有什么影响2 铸造应力对铸件的性能有何影响当铸造应力形成时,若超过合金的屈服极限,则产生塑性变形;若超过合金的强度极限,则产生裂纹—冷裂;(冷裂形成机理)若低于弹性极限,则以残余应力的形式存在。
有残余应力的铸件,经机械加工,一段时间后,将产生变形,影响零件精度。
1. 金属液的流动性 ,收缩率 ,则铸造性能好,若金属的流动性差,铸件易出现 等的铸造缺陷,若收缩率大,则易出现 的铸造缺陷。
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的铸造性能 ,而铸钢的铸造性能 。
2. 从铸造工艺来讲,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有效措施是在实现 凝固的条件下在铸件厚大部位设置 或放置 。
3.合金的收缩经历如处三个阶段 、 和 。
4.在铸造生产中按照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和5.亚共晶铸铁随含碳量增加,结晶间隔 ,流动性 。
6.铸件的凝固方式有 、 和二、判断题1.由于铸件的成本低,并且性能优良,所以常用作重要零件或毛坯。
( )2.金属液的流动性与化学成分有关,一般成分在共晶点或附近的金属流动性较好。
( )3.为防止缩孔的产生,可安放冒口和冷铁,造成顺序凝固。
冒口起补缩作用,冷铁也起补缩作用。
( )4.气孔是气体在铸件内形成的孔洞。
气孔不仅降低了铸件的机械性能;而且还降低了铸件的气密性。
( )一、判断题1. 凝固温度范围大的合金,铸造时铸件中易产生缩松。
(T)2. 防止或减少铸件变形的方法之一是提高流动性。
(F)3. 合金的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F)4. 铸钢件一般都要安置冒口和冷铁,使之实现同时凝固。
(F)二、选择题1. 造成铸件冷隔的主要原因是 ba. 浇注温度过高b. 浇注温度过低c. 浇注速度太快2. 生产中为提高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的方法是 ca. 加大出气口b. 延长浇注时间c. 提高浇注温度3. 冒口的一个重要作用是 ca. 液体金属迅速浇注满型腔b. 浇注金属液的通道c. 补缩和排气1 碳在铸铁中,除了固溶于基体之外,还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一种是2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和。
铸造生产中使用的造型方法有和。
4铸造生产中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如果难以做到,则应尽力使其位于。
5 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合金的,是合金的主要之一。
1 造型时, 铸型的型腔用什么复制出来? ( )A. 零件B. 模样;C. 芯盒;D. 铸件.2 模样和铸件的尺寸主要差别在于( )A. 加工余量;B. 收缩余量;C. A和B兼有.3 零件与铸件的尺寸差别在于什么地方? ( )A. 加工余量;B. 收缩余量;C. A和B兼有.4 成批生产普通车床床头箱的材料和成形方法是: ( )A. 低碳钢, 焊接成形;B. 低碳钢, 铸造成形;C. 灰铸铁, 铸造成形;D. 灰铸铁, 焊接成形.1 铸造的突出优点之一是能够制造: ( )A. 形状复杂的毛坯;B. 形状简单的毛坯;C. 大件毛坯;D. 小件毛坯.2 普通砂型铸造时, 为了从砂型中取出模样, 造型时一定要有: ( )A. 分模面;B. 分模面和分型面;C. 分型面.3 造型时为了保证铸件形状正确, 应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放在( )A. 两个砂箱中;B. 一个砂箱中;C. 三个砂箱中;D. 多个砂箱中.4 砂芯是形成铸件内腔的组元, 批量生产时它是怎样做出来的? ( )A. 在芯盒中;B. 用模样;C. 靠工人塑造成形.5 砂芯靠什么部位固定和支撑在砂型中? ( )A. 芯头;B. 芯骨;C. 活块;D. 胶粘.金属属性加工⏹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在工作中承受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最大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
⏹金属的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和来综合衡量。
⏹模膛根据其功用的不同可将模膛分为和两大类。
⏹绘制锻件图应考虑、和三个因素。
⏹胎模种类较多,主要有、及三种。
⏹铅与锡的再结晶温度低于室温,故在室温下铅与锡的变形属于热变形。
( )⏹金属材料都可以用压力加工方法成形. ( )⏹坯料加热温度越高越便于锻造. ( )⏹一般情况下,锻造冲孔前应先将坯料镦粗,以减小冲孔深度. ( )⏹胎模锻适用于中、小批量生产条件下锻造小型件. ( )⏹金属塑性变形时只产生形状的变化,而不发生体积的变化。
( )⏹金属经热锻并冷却后,锻件内部的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若对该锻件进行再结晶退火,便获得细晶组织。
( )⏹自由锻是单件、小批生产缎件最经济的方法,也是生产重型、大型锻件的唯一方法。
因此,自由锻在重型机械制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锤上模锻用的终锻模膛和预锻模膛形状近似,但后者有飞边槽。
( )1、简述自由锻造的成形特点及其基本工序。
2、简述模膛锻造的成形特点及其基本工序。
3、P106图3-26是齿轮坯模锻锻件图。
就图说明模膛锻造的工艺设计内容及分模面的选择原则。
4、简述冲压成形的基本工序。
当对坯料进行圆筒形拉深时,需要合理控制材料的变形程度。
试问:何谓拉深系数?其数值大小应如何控制?焊接⏹热影响区常由、和组成。
⏹焊件在焊接过程中受到局部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和的主要原因⏹手工电弧焊焊条由和两部分组成。
⏹焊接生产中常采用或矫正法来矫正焊接变形。
⏹常用的接头型式有、、和四种。
开坡口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能焊透. ()同一种金属的焊接性随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工艺规范的变化而变化。
()用碳当量只能粗略地估算钢材的焊接性。
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情况通过试验来确定钢材的焊接性,为制定合理的工艺提供依据。
()⏹焊接中碳钢时,为了避免产生裂纹,焊前必须对工件进行预热。
含碳量越高,预热温度越低。
()⏹设计焊接结构时,为了减少焊缝数量和简化焊接工艺,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工字钢、槽钢和钢管等成型钢材。
()⏹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原则.是在满足工作性能(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首先应考虑用焊接性好的材料。
也就是说,设计焊接结构,应尽量选用低碳钢或低合金钢。
()1. 焊条芯的作用是: ()A. 传导电流,填充焊缝;B. 传导电流,提高稳弧性;C. 传导电流,保护熔池;D. 保护熔池,提高稳弧性.2. 焊条药皮的作用主要是: ()A. 保护熔池,填充焊缝;B. 传导电流,提高稳弧性;C. 保护熔池,提高稳弧性;D. 填充焊缝,提高稳弧性.3. 焊接直径φ400mm,长度1500mm, 板厚3mm的圆筒,应选用的手弧焊对接,坡口型式应采用: ()A. I形;B. Y形;C. 双Y形;D. 钝边U形;4 .J422 焊条是: ()A. 酸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 42MPa;B. 酸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420MPa;C. 碱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42MPa;D. 碱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420MPa.1.金属钎焊时:A. 焊件不熔化,钎料熔化;B. 焊件熔化,钎料不熔化;C. 焊件和钎料都要局部熔化;D. 焊件局部熔化,钎料全部熔化.2.有一批重要的铝合金密封容器需要焊接,试选用焊接方法:A. 埋弧焊;B.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C. 氩弧焊;D. 点焊.3.J507 焊条是:A. 酸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50MPa;B. 碱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50MPa;C. 碱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500MPa;D. 酸性焊条,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小于500MPa.1.与其他焊接方法相比,埋弧自动焊的主要缺点是:A. 灵活性,适应性差;B. 焊接过程看不见;C. 设备复杂,使用维护不便;D. 生产成本高.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主要优缺点为:A. 焊接飞溅少,但设备复杂;B. 焊接质量好,但生产成本高;C. 生产率高成本低,但焊缝成形较差;D. 生产成本低,但灵活性、适应性差.3.氩弧焊的主要优缺点是:A. 焊接质量好,但生产成本高;B. 焊接质量好,但生产率低;C. 生产成本低,但焊接质量不稳定;D. 生产成本低,但劳动条件差.1.与其他焊接方法相比,埋弧自动焊的主要缺点是:A. 灵活性,适应性差;B. 焊接过程看不见;C. 设备复杂,使用维护不便;D. 生产成本高.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主要优缺点为:A. 焊接飞溅少,但设备复杂;B. 焊接质量好,但生产成本高;C. 生产率高成本低,但焊缝成形较差;D. 生产成本低,但灵活性、适应性差.3.氩弧焊的主要优缺点是:A. 焊接质量好,但生产成本高;B. 焊接质量好,但生产率低;C. 生产成本低,但焊接质量不稳定;D. 生产成本低,但劳动条件差.1.在焊接性估算中,( )的钢材焊接性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