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综合
石油基础知识(地质)
断层活动造成地表塌陷、岩层破碎
褶皱活动使水平岩层折弯
断裂和褶皱活动 使水平岩层直立
总之,地壳运动使地下、盆地 内的岩层破裂、变形,演变成 非常复杂的地层构造。
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演变(人类已知的演变),中国大地上形成了 数百个沉积盆地,但是具有石油形成和分布的盆地约有40多个
盆地即地壳构造中的一个面积广大的统一沉降区,其面积大小差别 很大,如我国塔里木盆地面积可达55.7万平方公里,而合肥盆地2.3万 平方公里。
•喷发岩
不能生成油气 少部分可以储存油气
可作为盖层
五大连池
侵入岩 (岩墙)
喷发的 玄武岩
泰山 黄山
变质岩:原有的岩石由于温度、压力 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成分、结 构、构造等变化形成的新的岩石,如大理 石。
不能生油,极少部分可储存油气
北京十三陵
板块运动使盆地、岩层产生剧烈形变
使在盆地水中沉积的岩石会出露地表 造成:“海枯石烂”、“海陆变迁”
背斜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国外(如中东地区) 一个背斜的面积可达 几百或几千km2
国内的背斜油气藏少 而且面积小,多为几 到1km2以下。
储层上倾方向尖灭油气藏
中美 国国 始墨 终西 没哥 有湾 发常 现见
塑性岩石上窿形成一系列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我常油 国规藏 这方规 类法模 油很小 藏难 很发 多现
埋 藏 重油 3000
深
轻油
保存下来的 油气藏
构造活 动平稳
度
4000
增
150
加
5000
天然气
开勘 发探 场目
所标
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理论基础
有机成因油气理论梗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4年考研攻略
一、报考情况分析1.招生目录招生年份:2023年招生专业:08180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方向:01 盆地分析与资源评价02 油气资源形成、分布与勘查03 油气田开发地质04 地球信息技术07 非常规油气地质工程08 油气资源大数据与智能工程09 新能源地质与勘探招生人数(含拟接收推免数):88(30)考试科目:①101 政治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2 石油地质综合2.复试分数线2023年260 35 532022年 260 35 532021年 281 34 51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802 石油地质综合"《石油地质学》(第五版),柳广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油矿地质学》(第五版),吴胜和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21"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1、基础阶段(3—6月)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的特点:石油热值高,比重低。
石油燃烧充分且易引燃。
具流动性。
开采容易,成本低,投产快。
用途广泛。
3、石油的作用:工业的血液工业食粮良田沃土战略资源4、学习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产出状态、分布规律,用以指导油气田的调查、勘探,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探明地下油气藏。
5、石油地质学的内容:生、储、盖、圈、运、保6、石油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面广,必须全面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水文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入认识和掌握油气藏的特征,真正学好石油地质学。
二、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1、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原油的成熟度:未成熟的石油,主要含大分子量的正构烷烃;成熟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分子量的正构烷烃;降解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小分子量的正构烷烃;原油中大于四环的环烷烃一般具有很高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高。
3、石油的物理性质颜色:从白色、淡黄、黄褐、深褐、墨绿色至黑色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一般介于0.75~0.98之间。
通常把比重大于0.90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0的称为轻质石油。
石油的粘度: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大小。
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形成、分布、运移和储藏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一个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勘探对象的有利地形构造,建立一定的地质模型,进而进行油气勘探预测和储量评估。
首先需要进行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多方面分析,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地质过程的综合研究,进而探查出地下沙岩、砂质泥岩、古槽填积、盆地砂体和缝隙储层等油气藏类型,然后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探找矿。
石油地质学对勘探找矿至关重要。
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需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条件,如沉积盆地有足够的沉积物供给和适宜的古气候环境,地层构造稳定性好,地下有足够的绝对深度和足够的渗透性储集岩。
此外,沉积岩石和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规律也是石油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石油地质学还涉及到石油开采,包括地下开采和地面开采等。
地下开采又可分为自然流动采油和人工辅助采油两种方式。
人工辅助采油包括注水、注气、泡沫驱等。
在地面采油中,主要采用油气污口或油气集输系统等工程措施以提高采出率和利用率。
石油地质学还研究了石油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化工等领域。
石油地质学在我国发展得比较快。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工作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大西南区域的勘探活动中,丰富的油气资源被不断发现和开采出来。
从1950年至今,中国石油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总的来说,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广泛而重要。
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石油地质学则为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非常广泛,因为石油资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开采是获取这种能源的最主要手段。
石油地质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
石油地质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而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地质资源的评价与勘探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石油地质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的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石油地质资源的评价。
石油地质资源评价是指对石油资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潜力评估,以确定其存在、储备量及开采条件的一门技术。
评价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层条件、沉积环境、构造特征、石油成藏模式等。
首先,地层条件对石油勘探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同地层对含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有着不同的影响。
沉积环境也是评价石油资源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沉积环境会直接影响石油的生成和保存条件。
此外,构造特征也需要考虑,通过分析构造对石油聚集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评估石油资源的潜力。
最后,石油成藏模式的研究也是评价石油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成藏模式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石油资源的规模和分布。
其次,我们来谈谈石油勘探技术。
石油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寻找地下石油资源的过程。
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
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岩石、矿物、古生物等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石油的存在证据。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使用地球物理仪器进行测量和观测,获取地下构造和性质信息,从而找到潜在的石油区域。
地球化学勘探则是通过采集地下岩石、土壤等样本,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有机质的存在和分布,进而预测石油的存在。
此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石油勘探领域也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传播时间和速度,进而确定地下构造和储层等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以其高效、准确的优势,成为现代石油勘探的重要手段。
另外,还有垂直电子束技术(VSP)、磁共振(NMR)等高分辨率技术,也在石油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可否认,石油地质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于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石油地质学
• 重力异常解释:根据重力异常数据,推断地下密度分布和地质构造 • 磁力异常解释:根据磁力异常数据,推断地下磁性体分布和地质构造 • 地震勘探解释:根据地震剖面数据,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油气藏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与方法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主要包括:
• 土壤勘探:分析土壤样品中的烃类物质含量和分布特征,寻找油气藏 • 岩石勘探:分析岩石样品中的烃类物质含量和分布特征,寻找油气藏 • 水勘探:分析水样品中的烃类物质含量和分布特征,寻找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表现为:
• 提供油气藏开发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 指导油气田开发动态监测和管理 • 促进油气田开发效果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地质学在油气勘探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主要包括:
• 勘探项目规划:根据油气勘探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勘探项目规划 • 勘探项目实施:组织勘探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按照规划进行 • 勘探项目评估:对勘探项目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
• 能源安全:石油地质学为能源供应和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 能源转型:石油地质学为新能源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和经验 • 可持续发展:石油地质学关注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石油地质学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表现为:
• 推动油气资源研究领域的发展,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 • 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 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石油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
• 构造活动:影响有机质成熟和烃类物质迁移 • 沉积环境:影响有机质类型和丰度 • 地下水活动:影响烃类物质迁移和聚集 • 火山活动:影响地下温度和压力条件
石油生成与分布的规律
石油生成的规律表现为:
石油地质勘探
石油地质勘探石油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石油地质勘探则是保证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先决条件。
本文将深入探讨石油地质勘探的方法、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石油地质勘探的意义石油地质勘探是指在地球表面和地下钻探、观测、测量及分析,先确定油气的分布范围、体积和质量,再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结果进行矿产储量估计、开采方案制定和开采决策。
石油地质勘探对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它能够提高地球科学的认识和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石油地质勘探的方法1、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石油地质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两个方面。
地质调查是指对矿区或大区进行调查、获取资料、分析研究、预测储量和开采条件的全过程;地质勘探是指采用钻探、勘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技术对矿区进行勘探,探求矿藏储量和各种开采条件的全过程。
2、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石油地质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地磁勘探、电位勘探、辐射勘探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研究地下结构和开发矿藏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地震波产生的反射和折射来描绘地下地质结构和物性变化。
地震勘探的准确性和成本都非常高,但是它可以提供大量交叉验证的数据,从而更好地确定矿区的水平和结构体系。
3、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石油地质勘探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包括浅层勘探和深部勘探。
浅层钻探一般使用钻探机进行,用以探查浅层的土层和岩层情况。
而深部勘探更为严格,钻探深度达到数千米。
目前,使用的主要钻探方式是钻井式钻探和机械钻探等。
这两种方法都要求高质量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需要高能耗和投资较大。
三、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包括解释成像技术、智能勘探技术等。
解释成像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和数据分析,解释地下地质结构,从而更准确地推断石油储量和优选钻探地点。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 06-输导体系研究方法
2550
2550
风化淋滤层 风化
2
2
不整合三层结构及其控油气特征
❖结构层的特征及识别标志
底砾岩:分布连续,平均厚15m。
砂 岩:分布较为局限,厚度为2~20m
泥 岩:分布相对局限,一般在20~70m 之间,平均40m 。 粘土岩:古土壤层,岩性致密,厚 2~28m之间,平均为10m 。
风化淋滤层:岩石类型多样,有砂砾岩 、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泥岩等。由于 受风化作用的程度不同,厚度变化较大 ,在20~300m之间。
不整合三层结构及其克控油克 气特征
拉
拉
❖不整合是具三层结玛 构玛 的“地质体”
依
依
2400
2400
组
组
下
SP 下
SP
RT
RT
T
层亚组
-70 0
-20
GR 层亚组 90
深-7度0 (0m)
G岩R 性剖-2900面深(m度)
试岩油性结剖论面
0.1
1000 0.1
试油RI结论 120
0.1
1000 0.1
②各种沉积环境形成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③砂体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与砂体的孔渗性有关 ④高孔渗性砂体是优势运移通道——溯源运移
(2)断层
①断层通道:沿断层面分布的破碎带,发生沿断层面的运移
(2)断层
①断层通道:沿断层面分布的破碎带,发生沿断层面的运移
喀东深1 克拉2
N
膏泥岩盖层
超压
烃源岩层系
正常沉积层
正常沉积层 正常沉积层
P3w
不整合结构 正常沉积层
3700
3700
风化粘土层
风化粘土层 风化粘土层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涉及了石油的形成、富集和运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关于石油地质基础的一些重要信息:
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有机质受到高温和高压作用后形成的。
这些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残骸和植物残体。
2. 石油富集地带:在地壳深处,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被称为石油富集地带。
这些地带通常由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沉积岩层和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的岩石层组成。
3. 储层与盖层:石油富集地带中的储集石油的层位被称为储层。
储层通常由多种类型的岩石组成,包括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等。
而覆盖储层的岩石层被称为盖层,它可以有效地封闭储层中的石油。
4. 地层与油气系统:地层是地球表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地质层序。
石油地质研究常常以地层为基本单位。
油气系统是一个包括源岩、储集岩和运移通道等要素的综合体系,通过源岩中的有机质热解产生石油,然后通过运移通道富集到储集岩中。
5.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石油地质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探测方法。
通过在地表放置震源和地震接收器,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确定地下结构,从而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集层。
6. 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
在地表钻探井眼,获取地下岩石样本和地层数据,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石油资源,并评估其潜力和可开发性。
7. 石油地质资源评价:石油地质资源评价是对潜在石油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级的过程。
通过对地质数据和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石油地质资源的储量、潜力和开发难度等。
以上是关于石油地质基础的一些重要内容,它们对于石油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
了解石油地质和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对于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石油地质的基本概念、石油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深入探讨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之间的关系。
一、石油地质的基本概念石油地质是石油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质条件对石油形成、分布和保存的影响规律,是为石油勘探开发服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石油地质主要包括石油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开发和石油地质研究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石油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寻找地下储量丰富、地质条件优越的石油勘探区域。
而石油地质开发则是通过对勘探区域的详细勘探和评价,确定油田的储量和勘探开发方案,实现生产开发目标。
石油地质研究则是对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中地质问题的研究,包括构造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二、石油的形成过程关于石油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目前较为广泛的理论为生物起源理论。
生物起源理论是指石油是在古生物残骸沉积在海底后经过长期的沉积、埋藏和压实作用形成的,它是一种能量丰富的有机物。
石油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质的生成、分解和成熟三个阶段。
有机质的生成是指在古生物死亡后,其残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分解生成有机质。
有机质的分解是指在地壳深部,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机质发生热裂解,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有机质的成熟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深部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形成了成熟的石油和天然气。
在这一过程中,地质条件对石油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地质条件是石油资源丰富与否,勘探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的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常规的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地质、岩石学、沉积地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
1.构造地质:构造地质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基础。
构造是地壳中形成的各种地质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形的结果,它们对石油的分布和保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掌握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特别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特别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自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力量的那局部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格外简单的自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争论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构造: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简单的孔喉网络的外形,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自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挡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拢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根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供给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牢靠储量。
16.油气聚拢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掌握的,具有相像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拢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供给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自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构造: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简单的孔喉网络的外形,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比照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拢的最根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根本聚拢。
石油地质研究中的特征与规律
石油地质研究中的特征与规律石油地质研究是研究地球上石油资源分布、赋存、形成和演化等科学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地球科学学科。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有许多特征和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勘探的地质特征地质勘探是石油地质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依据是地质特征。
石油地质研究表明,石油藏的地质勘探具有如下特征:1. 层位特征:石油藏和矿区的布局规律多与地层的变化有关,一般石油藏出现在凹陷区域、向前断层等地层异常处。
因此,地层的勘探对于石油的勘探十分重要。
2. 地貌特征:石油藏和矿区的形成受到地貌过程的影响,地貌的勘探可以揭示断裂、岩层接触等有利于石油沉积和跃层的地貌单位。
3. 地球物理特征:通过测量地震、重力、磁场等物理特征,可以找到识别它们在地下的存在位置和规模。
二、沉积相及岩石类型的规律地球沉积作用是地质演化的重要过程之一,石油沉积在特定的岩石类型中。
石油地质研究表明,地质演化中的沉积相及岩石类型常常具有如下的规律:1. 不同沉积相的策略不同:晴雨型系特征、碳酸盐岩型系的节理发育、凝灰岩型系的孔缝结构等都是石油勘探时需要理解的沉积相特征。
2. 古生物学规律:古生物群落的演变和分布特征,可以对生油差异和油藏的形成演化进行一定的理解,比如像海洋平原、盆地和湖泊等地带都是埋藏有石油资源的潜在富含层位。
三、地质构造的特征规律地球的构造特征对于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研究表明,地质构造的特征规律包括:1. 有利的构造带:构造带中的断层、裂隙、岩溶等形成了石油藏的发生环境,油藏的差异来源于地质构造的进化历程。
2. 构造周期性变化: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带动生物、地球化学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构造的变化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周期性规律。
石油地质知识总结
石油的经类组成:碳和氢两种主要元素以各种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中。
这些碳氢化合物按本身结构不同可分为烷燃、环烷炷和芳香炷三类。
天然气的产状:1、气藏气2、气顶气3、页岩气4、煤层气5、油熔气6、水溶气7、天然气水合物有效渗透率又称相对渗透率,是指在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是指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值。
按盖层的岩性划分膏盐类盖层、泥质类盖层、碳酸盐类盖层按盖层分布范围分类区域性盖层、局部盖层圈闭的大小和规模决定着圈闭储集油气的能力,圈闭的大小主要与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有关等参数有关。
与其他类型的油气藏比较,主要以裂缝性储集层为主的油气藏常有如下特点:(1)油气藏常呈块状:虽然裂缝性油气藏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很复杂,而构造餐缝的发育常可把各种类型的孔隙、裂隙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孔隙一一裂隙体系,把原来五相隔绝的裂隙、孔隙、晶洞、溶洞等储集空间沟通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储集空间网络,其中聚集油气后所形成的油气藏也呈块状,具有共同的油水界面、统一的压力系统。
(2)油气藏一般为背斜油气藏:裂缝性储集层的裂缝多数都是构造成因的,其圈闭和油气藏在形态上往往是背斜。
尽管也有一些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与断层有密切关系,但其形成的油气藏规模要比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小得多,重要性也差得多。
(3)以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裂缝性储集层往往是一些脆性较强的岩石类型,其中以碳酸盐岩储集层最多。
我国四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油藏以裂缝性油气藏最为普遍,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山前坳陷下中新统一渐新统阿斯马利灰岩中的油藏也都是裂缝性储集层。
(4)钻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在裂缝性油气藏的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钻井液漏失和井喷现象。
据我国四川盆地叠系、三叠系裂缝性气藏44 口主要产气井的不完全统计,发生放空、漏失和井喷的约有37 口,占总井数的84%。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 09-剥蚀厚度与埋藏史和埋藏史恢复方法
(2)沉积速率法
Hale Waihona Puke 一个不整合界面代表着一段时限,在这个时限内有某一厚度 的沉积被剥蚀了。于是这段时限实际是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 是该厚度的沉积岩沉积时所用的时间,另一部分是该厚度的沉 积岩被剥蚀所用的时间。如果知道被剥蚀岩层的沉积速率,知 道不整合上、下岩层的绝对年龄,就可以算出被剥蚀掉的沉积 层厚度。
农101井(800m)
-1000 -800 -600 -400 -200 1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Δt(μs/m)
1000
古 地 表 声 波 时 差
农43井(600m)
地表△t0=650 μs/m
正演数值模拟法基于相同的原理通正演数值模拟法基于相同的原理通过给定一个假定的剥蚀厚度然后用数值过给定一个假定的剥蚀厚度然后用数值模拟方法重建埋藏史和热史从而模拟出理模拟方法重建埋藏史和热史从而模拟出理论的roro与深度关系曲线对比理论和实测与深度关系曲线对比理论和实测的的roro与深度关系曲线通过不断调节剥蚀与深度关系曲线通过不断调节剥蚀厚度的大小直至两者达到最佳拟合时所厚度的大小直至两者达到最佳拟合时所假定的剥蚀厚度即为所求值
• 基本原理:
在连续沉积的地层 剖面中,镜质体反射 率与深度的关系为一 条连续的曲线;当存 在较大的剥蚀面时, 剥蚀面上下的反射率 曲线发生不连续,根 据剥蚀面上下镜质体 反射率的差值可以大 致估算剥蚀厚度
1-3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
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钻井地质录井时主要工序的基本技术、工序及资料采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TDC-VIGILANCE型联机综合录井仪,对石油天然气探井进行钻井地质综合录井。
使用其它型号综合录井仪进行石油天然气探井钻井地质综合录井,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
2 录井项目应录取5类资产、31条记录曲线、3种样品及有关数据资料(除常规地质录井录取的数据资料外)33项。
2.1 5类资料2.1.1 地质录井(岩屑、岩心等)类;2.1.2 气测井类;2.1.3 钻井液录井类;2.1.4 钻井工程录井类;2.1.5 地层压力录井类;2.2 31条记录曲线2.2.1 钻时,min/m(钻速m,/h);2.2.2 甲烷(C1)含量,%;2.2.3 甲烷(C2)含量,%;2.2.4 甲烷(C3)含量,%;2.2.5 甲烷(iC4)含量,%;2.2.6 甲烷(nC4)含量,%;2.2.7 气体全量;%2.2.8 二氧化碳含量;%2.2.9 硫化氢,ml/m3(ppm);2.2.10 1号罐钻井液量,m3;2.2.11 2号罐钻井液量,m3;2.2.12 3号罐钻井液量,m3;2.2.13 4号罐钻井液量,m3;2.2.14 钻井液总量,m3;2.2.15 进口钻井液电阻率,Ω·m(电导率S/m);2.2.16 出口钻井液电阻率,Ω·m(电导率S/m);2.2.17 进口钻井液温度,℃;2.2.18 出口钻井液温度,℃;2.2.19 进口钻井液密度,g/cm3;2.2.20 出口钻井液密度,g/cm3;2.2.21 出口钻井液密度,g/cm3;2.2.22 大钩载荷(悬重和钻重),KN;2.2.23 钻压,KN;2.2.24 转盘转速,r/min;2.2.25 转盘扭矩,N·m;2.2.26 1号泵冲速,冲/min;2.2.27 2号(或3号)泵冲速,冲/min;2.2.28 立管压力,Mpa;2.2.29 套管压力,Mpa;2.2.30 色谱流出曲线(气体组分),%;2.2.31 岩屑碳酸岩含量,%;2.3 3种样品2.3.1 岩屑样品2.3.1.1 岩屑描述样品;2.3.1.2 荧光分析样品;2.3.1.3 碳酸盐岩分析样品;2.3.1.4 泥(页)岩密度测试样品;2.3.2 岩心样品2.3.2.1 钻井取心分析化验样品;2.3.2.2 井壁取心样品;2.3.3 钻井液样品2.3.3.1 气体基值钻井液样品;2.3.3.2 气测异常井段钻井液样品;2.3.3.3 地质循环钻井液样品;2.3.3.4 罐装钻井液样品。
浅谈油气生成条件与地质构造
浅谈油气生成条件与地质构造摘要:石油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洞穴和裂缝之中。
凡是具有孔、洞、缝,液体又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石,就叫做储集层。
石油就是在储集层中储集和流动的。
专业人员主要用孔隙度和渗透率两个因素来衡量储集层的优劣。
孔隙度的数值大,表明储藏油的空间大、可以容纳较多的石油。
渗透率的数值高,则表示孔隙、缝洞之间的连通性好,石油容易流动,容易采出来,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石油成因构造生成条件一、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石油地质综合
发布日期:2014-10-12 1750
一、考试科目:石油地质综合
二、适用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三、参考书目: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2009,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矿地质学(第四版),吴胜和主编,2011,石油工业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曾佐勋主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四、考试内容要求
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是石油地质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问题。
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约30分);填空题(约30分);
判断题(约10分);简答题(约50分);综合题(约30分)。
其中沉积岩石学部分占40分,构造地质学部分占30分,石油地质学部分占50分、油矿地质学部分占30分。
考试内容:
沉积岩石学部分
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
一、碎屑岩(第三章到第九章)
碎屑岩结构组分类型;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各种沉积构造的定义及成因;砾岩的成因分类;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特征及成因分析;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等的基本概念及在储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二、碳酸盐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三、沉积相(第十六章、第十八章、二十章到二十二章、二十四到第二十七章)
沉积相、相序定律、相模式;河流相、三角洲相、滨岸相、重力流沉积相等主要沉积相的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识别标志;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相模式、混积型沉积相模式、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礁相模式。
构造地质学部分: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2006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基本产状
层理及其识别,利用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面,软沉积变形的主要标志。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产状要素及其表述方法),水平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面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地面地质图,“V”型法则及其应用。
第四章:褶皱
褶皱几何要素,褶皱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褶皱形态分类,褶皱的组合型式。
褶皱的成因,纵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横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节理
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基本特征、区分标志,节理的分期配套。
第六章:断层
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安德森模式),断层位移效应,断层识别标志,断层活动性判断方法,各类断层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形式。
伸展构造类型和模式。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逆冲断层组合),逆冲断层与褶皱的关系,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
走滑断层的基本特征和构造样式,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走滑构造的识别标志。
石油地质学部分: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三章:油气藏的类型
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形成条件,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运移
基本概念;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的概念,流体势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第六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油气藏破坏的产物;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油矿地质学部分
(《油矿地质学》第四版第五、六、八)
第五章油气储层
储层非均质内涵与分类、储层分布非均质、储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储层流动单元、储层裂缝类型和基本特征
第六章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
油气水系统、油水界面及确定方法、岩性边界及确定方法、有效厚度及确定方法、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三维油藏地质模型的概念与意义。
第八章油气储量
各种储量的概念;油气储量计算的静态法(含计算公式);油气储量计算动态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