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0 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俗世奇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文章人物之奇。

(教学重点)2.研读、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欣赏本文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3.学习文章对比衬托的写法。

4.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神鞭》等。

2.背景资料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多,久记于心。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3.字音字形抠.(kōu)怵.(chù)发蔫.(niān)吃荤.(hūn) 阔绰.(chuò) 黏.软(nián)吓懵.(měng) 撂.高的(liào)4.词语解释怵:害怕,恐惧。

发怔:发呆。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练达: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撂高的:招呼客人的伙计。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5.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2)泥人张如何回报海张五的挑衅?(3)好嘴杨巴在中堂大人盛怒的情势下,是如何急中生智,博得大人的欢心,收到奖励的?明确:(1)《泥人张》:泥人张捏泥人反击海张五。

【语文8年级下】教案:20 俗世奇人 教案

【语文8年级下】教案:20 俗世奇人  教案

20.俗世奇人冯骥才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戳(chuo1) 瓢(piao2)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天津卫的奇人异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涉及到的天津地方文化、习俗等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表演教学法: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天津地方文化等相关资料。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天津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津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对天津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幽默元素。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熟读课文,了解民俗文化;(2)体会作家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1) 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在故事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思考怎样为拯救潮汕乃至中华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按“导学案”预习课文,收集积累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重忆奇人,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亲近作者1.检查字词预习 2.学生简介作者三、感知情节,分析人物(一)学习《泥人张》1.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海.张五..”的口吻,复述《泥人张》的故事情节。

2. 泥人张“奇”在何处?请以“泥人张奇,奇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明确:技艺奇、行事奇、人品奇(二)学习《好嘴杨巴》1. 默读课文,一句话概括《好嘴杨巴》的主要故事情节。

2. 杨七和杨巴各自“奇“在哪里?明确:杨七:手艺好;杨巴:口才好,反应快四、品味语言,自主演绎学生选择文章中喜欢的句子或人物对话,自由品味,自主演绎,教师指导并加以归纳。

五、巧用对联,总结全文横批:俗世奇人。

上联:泥人高手逢海张五智斗传千古;下联:好嘴杨巴遇李中堂巧答扬美名。

六、寻奇探宝,传承文化潮汕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都是文化艺术的奇人。

如潮阳的剪纸,潮州木雕,潮绣等的奇人。

把你搜集到的奇人奇事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七、课外作业,学以致用写写我们知道的“俗世奇人”。

注意: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

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技艺奇泥人张行事奇小人物奇人品奇大智慧好嘴杨巴口才好反应快。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人物、情节、内容、主题的能力2、品味幽默传神、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3、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什么是写作手法及写作手法的分类)4、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概括人物、情节、内容、主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

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三、阅读活动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俗世奇人》问题探究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

“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

(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

(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

(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

(结局)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俗世奇人一、导入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

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冯骥才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课文评点三、阅读活动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俗世奇人》问题探究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

“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

(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

(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

(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

(结局)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

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0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积累“蔫、怵、抠”等词语,了解作家冯骥才。

2.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独特才华。

3.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

教学重难点1.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独特才华。

2.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

教学设想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奇”入手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冯骥才(1942~),原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明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他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切,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也是冯骥才的第一本小说。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关描写“刷子李”“泥人张”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2.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现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火场百相的纷繁情景。

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好嘴杨巴。

(板书文题、作者)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刷浆.(jiānɡ) 难堪.(. kān) 发怔.(zhènɡ)褒贬.(biǎn) 犯怵. (chù) 抠.(kōu)戳.(chuō)(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2.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俗世奇人》所收文章:《刷子李》《死鸟》《蓝眼》《背头杨》《蔡二少爷》《青云楼主》《泥人张》《大回》《刘道元活出殡》《绝盗》《好嘴杨巴》《冯五爷》《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酒婆》《张大力》《认牙》《小达子》《苏七块》。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20《俗世奇人》教案(3套)(人教版初二下册)《俗世奇人》教案1

20《俗世奇人》教案(3套)(人教版初二下册)《俗世奇人》教案1

20《俗世奇人》教案(3套)(人教版初二下册)《俗世奇人》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存词语,把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

2•把握作家冯骥才及其创作情形。

能力目标1 •朗读课文,力求读得活灵活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2•赏析生动爽朗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3•探究摸索。

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评判。

德育目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刷子李、泥人张的精湛技艺和专门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聪慧。

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鼓舞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挽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重点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判。

2.练习写入物速写,表达人物的"奇〃"绝〃。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乐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练习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拨法。

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采纳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专门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讲述民间奇人绝技,创设课堂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赏析课文的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提高品评鉴赏能力;学生自由质疑咨询难,并展开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与反思,练习写人物速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伙儿也许可不能不记得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 我们再来知识两位高人,他们确实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好嘴杨巴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好嘴杨巴教案 新人教版

《好嘴杨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入感受跌宕的情节和“津味”语言,咀嚼课文的人情事理,感受市井人生。

能力目标:1.合作探究,理解“好嘴”的含义,提高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

2.对“好”能有个性化的见解,提高根据人物所处的历史区间客观唯物的分析能力。

3.模仿课文,学会以方言俗语入作文,让自己的文字也生动鲜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指导学生品味祖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的魅力。

2.激发学生对人情事理的思考,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1.多角度分析杨巴的“好嘴”,学会用历史唯物的眼光看待人物的行为。

2.模仿课文,以家乡的乡土风物和方言俗语入作文,让自己的语言也鲜活生动起来。

难点: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参与记录家乡的土语乡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竹板那个一打,别的咱不夸,夸一夸天津奇人好嘴杨巴。

咱们这课文,写的就是他,作者冯骥才,当代的作家。

天津的街头,大伙都认识他,见他就问:“大冯,来套煎饼果子吗?”天津,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老城。

一座有确切建成时间记录精确到天的城市,一块号称“九河下梢”的风水宝地。

各路人物都在这里聚首,演绎出了多少“俗世”中的传奇。

二、作者简介冯骥才,我们已经在上《泥人张》的时候做了简单的介绍,他是一位生在天津的当代作家,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有浓厚的兴趣。

据说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多的大个子在街上一晃荡,便有人喊:大冯,忙嘛呢?来套煎饼馃子吧!”巧了,今天我们的课文里的茶汤和煎饼馃子差不多,也是天津的小吃之一。

三、简要介绍茶汤天津茶汤也是一绝。

茶汤不仅色香味俱佳,冲调的手艺也同样讲究,实际就是一种精妙的民间手艺绝活。

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把大铜壶,壶中能盛水40公斤。

如果没点力气,是干不了这一行的。

这把大铜壶的壶身擦得锃亮, 铜壶的奥妙在于壶的底盘中心有一只碳火炉, 能保持壶水随时都呈滚开状态,这样茶汤才能一冲就熟。

卖茶汤的人用这壶还要有些技巧,壶把在壶身的一侧,壶的肚大底小,要利用杠杆原理,在壶把上稍加用力,壶身就可以倾斜,滚开的水就从壶嘴冲人茶汤碗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俗世奇人[创意说明]本文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作品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是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呢.当代作家冯骥才就被他们的故事所打动,而写就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刷子李》《泥人张》.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人物。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刷子李与泥人张称呼的由来?(2)读了刷子李与泥人张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物的总体印象如何?各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刷子李是一个的人。

泥人张是一个的人。

三、品读课文,结合语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1、采用跳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体现两位奇人高超手艺的语句勾划出来。

2、结合文中的词句体会他们手艺之神奇.要求学生抓住文章中进行细节描写的字词感受。

四、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活动中思考。

1、设置“面对面”情景,深入思考作者带给读者的话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位奇人,再读他的故事,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讲述出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体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外号(chuo4)刷浆(jiang) 尴尬(kan1) 一瞅(chou3)发怔(zhen 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戳(chuo1) 瓢(piao2)2.说明以下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完美无缺:神话传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马脚。

发怔:发愣。

赫赫有名:形容名声专门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巨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发。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 ),今世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漂亮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址风俗等产生浓厚爱好,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份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切描述,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一辈子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一起点? -学生讨论、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俗世奇人》向我们展示了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为我们塑造了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的人,二写“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泥人张、杨七、杨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师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引出:如何评价好嘴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对杨巴的圆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道德判断。旧社会民间艺人处于社会的底层,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环境,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与其说是性格上的弱点,不如说是应对生存环境的特殊策略。)师:文中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那么杨巴的“好嘴”好在何处?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及练习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难点
1.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天津卫这个地方有什么奇人绝技。
二、朗读课文——说奇人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也可播放录音让学生仿读,标出难以认读的字词。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是一部介绍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过程的小说。

本课教学以本书为基础,主要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以及学习袁隆平的精神为主要目的。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

2. 学习与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四大发明的概念、特点、重要性。

2.指南针的起源、发展、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背景、意义。

3.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刻体会他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 阅读和分析《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验文学艺术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1.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较为陌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袁隆平先生的精神,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其实践精神和实践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历史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俗世奇人》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实践法:以袁隆平先生的精神为例,让学生制定实践计划并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2.学前探究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什么是指南针?有什么作用?3.讲授教师通过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历史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起源、发展、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背景、意义。

4.观看影片观看有关指南针的影片,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意义。

5.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学的内容,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6.阅读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7.评价学生针对袁隆平先生的精神进行评价,了解袁隆平先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2、课外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章。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专门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联系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预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伙儿也许可不能不记得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知识两位高人,他们确实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课前口头演讲,徽剧奇人绝技
多媒体播放话剧«俗世奇人»片断。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任务,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咨询意。
2、学生联系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预期,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貌,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爱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看起来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五、老师提出咨询题,学生小组讨论,大伙儿共同明确。
1、如何明白得题目中的〝俗事〞〝奇人〞?
2、作者是如何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差不多上〝奇人〞,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难点: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明白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乐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联系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拔法。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巧妙的情节安排,整体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了解民间艺人的状况,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的村里或其他地方听说过“奇人”吗?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

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俗世奇人》包括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等。

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4.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三、学习《泥人张》1.泥人张介绍:原名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

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

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

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张玉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深得百姓喜爱的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2. 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20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20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六、巧妙的情节安排
问题设计:
1、首先是面对“ 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2、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
十、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问题设计:
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板书:海张五泥人张)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俗世奇人
课题
20俗世奇人
课型
教授课
授课时间
使用者
主备
课时序数
总第68、69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
重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难点
同上
学法指导
自读课

最新整理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20俗世奇人.doc

最新整理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20俗世奇人.doc

20.俗世奇人冯骥才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戳(chuo1) 瓢(piao2)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世奇人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朗读全文,了解民间艺术的瑰宝,品味极具地方色彩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勤劳机智、自尊自爱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天津市所辖某居民委员会,准备建立一个奇人档案室,请你为所辖区域的奇人建立一套档案资料。

下面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内容:
性格特征:
有代表性的故事:
2.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专栏节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领的人,请为刷子李、泥人张分别写一份推荐词。

要求语句形象,叙述与抒情议论结合。

二、导入课文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举出一个例子。

如、用铲车开啤酒的司机;
今天我们学习在天津卫这个地方的一些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作者简介: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作者写“刷子李”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无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2.作者写“泥人张”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泥人张”,则是单刀直入。

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

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

于是,故事有了悬念。

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

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

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

3.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表演。

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

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

学生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理好台词。

编写课本剧:文章中大量的介绍性的文字,可以通过人物的自报家门或者旁白的形式进行介绍,注意文章应该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有适当的增减。

文章的叙述方式可以被改变,、以适应剧本的需要。

(三)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

提问:品味下面的语句。

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句,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

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

第3句,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第4句,“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

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

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

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吃这一碗饭的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

“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

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

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泥人张”则是另一种风格。

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

他胸有成算,后发制人。

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恰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难点研讨:
1.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但在
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

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2.“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

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

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确实“优秀”。

或者说,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广告效应,完全无可非议。

而曹小三的心态也属正常。

既然刷子李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标准,别人就必然会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他。

3.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看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哪是刷墙,简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风采。

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纸上。

又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此外,全文语句短小精粹,活泼幽默,又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

五、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2.学本文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一篇短文。

六、小结: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七、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介绍天津码头的热闹繁杂,为下文作铺垫。

刷子李
第二部分:介绍刷子李的绝活和趣事。

第一部分:直接介绍泥人张的名气
泥人张
第二部分:通过“践卖海张五”的故事刻画泥人张的技艺和精神。

教学后记: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文章的技巧,但对本文的语言风格理解得还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