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历史作用的当代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1.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和含义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主流经济形式之一。
在中国,由于历史背景、人口规模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经济的社会效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2. 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角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分配机制,既能够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又能够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为亿万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提升。
3.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市场经济能够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调节作用,使社会资源能够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市场经济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创新和发展。
再次,市场经济能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市场经济能够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国际市场空间。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韧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5.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和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法治建设,促进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附答案)
博士生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1.谈谈你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理解。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途程中同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个伟大思潮一样发生过这样那样地误解和扭曲。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需要对它作出科学界定。
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要了解和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学科的体系结构。
总起来说,马克思主义就其性质来说是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有人人为地将二者相分离或游离,不为社会主义做论证,而为资本主义张目和唱颂歌,那么这种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②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且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因而具有认识世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社会属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工人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
当前我国,我们所以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只能一元不能多元,道理就在这里。
③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在《提纲》的最后一条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作为新的科学世界观,它不仅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正确地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辨析与再理解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辨析与再理解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内涵的理解和解释并不科学。
本文简要评析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在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年的今天,有必要正本清源,重新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以便在新的起点上达成共识,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
同时,本文在马克思经济学基础上简要地阐述了对该理论问题的再理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内涵;辨析;再理解尽管党和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一再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不是只讲市场经济,不讲社会主义,同时强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与政策主张却背道而驰。
这不仅影响到改革的政策取向,更对经济改革造成不应有的负面效应。
在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年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梳理各种观点,纠正错误的理解和导向,正本清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指导下,恢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解。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不同理论阐释(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东西,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是不能共存于一个社会的,因而计划与市场也是不能共存于同一经济体中的。
这种理论观点并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而只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者所提出的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实际上一方面把我国经济改革的对象——旧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等同于计划经济。
另一方面把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是相互排斥、不能相容的,从而将改革的正确方向即由产品经济转到市场经济,错误地改为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否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错误地将计划经济列为否定的对象,实质上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经济体制进行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实践与前景,并分享对这一概念的观点和理解。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1.1 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双轮驱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是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和调节,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推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提高市场主体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1.3 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保持着重要地位,并通过市场竞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也鼓励和保护民营经济、外资企业等经济形态的发展,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
1.4 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全面建立和完善,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得到加强,如教育、医疗、居住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公平与和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与成就2.1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持续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2.2 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减贫政策,减少了大量的贫困人口,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形式。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既具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特征,又吸收了市场经济的优点,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式。
它既承认和保护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又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共同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担负着宏观调控的责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和调整经济运行,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国家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消除市场失灵和扭曲,保证公平和公正。
其次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家通过公有制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允许和鼓励一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多样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公平和正义,坚持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利益的均衡分配。
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公正的交易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全球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经济发展路径。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的历史反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的历史反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的历史反思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涉及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
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一些思考: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通过政府宏观干预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者。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实践中,中国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保障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4.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应该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进行历史反思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从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思考。
现将此进行总结,以期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建立和发展的,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坚持公有制的特点,公有制经济在重要领域和关键领域占主导地位。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调节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坚持政府在经济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通过积极的政府干预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收入的合理分配。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学习为了更好地应对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在工作中深入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首先,我系统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更好地掌握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方法论。
其次,我注重研究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学习了国内外相关经验与教训。
深入学习了国家在经济改革开放中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创新,了解了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和重大决策的背景原因。
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以及政府在引导市场中的作用与责任。
三、在工作中的体会与思考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启示。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理解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理解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理解答案: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二、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的深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使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
但是,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免不了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可能性,就免不了产生大鱼吃小鱼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注意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注意经济效益。
只讲效率第一,不讲公平,或者仅仅局限于“兼顾公平”;结果只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社会消费萎缩。
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优胜者通过市场竞争,占有和垄断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这就必然剥夺了那些被劣汰者本应享有的社会资源。
整个社会的话语权完全彻底倾向于那些先富起来的阶层。
不去认真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导致我们的社会日益两极化。
从而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彻底失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必须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不是共同贫穷,但也不是只有少数人致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是归全社会占有的,只有共同富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的消费力不至于萎缩。
才能使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必须面向绝大多数人。
我们的国家的改革政策的设计者必须要公正地通过民主程序制订改革政策,而不能关起门来由少数人闭门造车。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并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特殊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价格的形成和资源的配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引导和调控的作用,保障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指导。
首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持国家经济命脉的掌握。
其次,要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力和活力。
同时,要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和公正性。
此外,还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公平竞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深化的过程。
首先,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其次,要加强产权保护,完善产权制度,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法律保护。
同时,要加强反垄断法律和监管,维护市场竞争的公正性。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对中国当代市场经济的再认识
对中国当代市场经济的再认识政治经济学中所论述的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有两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自发调节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现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在我看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分不开的。
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海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说过“保持中国经济活力,就必须继续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找到各自方位,发挥着独特作用,一个是“中流砥柱”,一个是“生力军”。
国有企业好比是国家的“脊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事关国家重大项目的都有国有企业的影子,创造着种种奇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东西都是需要改变的,国有企业也是一样。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拉开了帷幕。
变革中的国有企业,与在改革开放堡垒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一起,演奏着二重唱。
今天,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30多年间,民营经济历经磨砺,从一株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保障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掌控权。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以及其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进行深入探讨。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依靠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其基本特征包括自由竞争、商品经济、市场价格形成、资源的流动性以及企业的独立经营决策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其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接受度,同时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公平竞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路线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经济模式。
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保障了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以农村经济改革和特区建设为主要特征。
国家开始放开农村集体经济,引入市场机制,农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区建设则是在有限区域内进行经济试验,为后续的全国范围改革积累了经验。
第二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发展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为主要特征。
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和宏观调控,保障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要特征。
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认识
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认识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起
来的一种市场经济模式。
它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保
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允许和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良
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
1.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公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保持了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同时允许和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形成公有制和私有制
的有机结合。
3. 政府的引导作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政府承担着引导和
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宏观经济调控、产业政策、市场监管等
手段,引导经济朝着良性发展方向前进。
4. 公平与效益的统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注重公平与效益的统一,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5. 开放的态度: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加强与
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实践中,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它为我
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民众生活的改善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均衡发展、环
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解决。
总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
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发扬。
我们要在保持市场
经济特点的同时,注重政府的引导和调控,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现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
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优势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市场基础上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重视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市场经济机制可以让资源流向最需要的领域和企业,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配置。
同时,市场经济也能够提升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强化了人民的幸福感。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首先,市场经济的运行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通过供求关系确定价格和资源分配,可能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此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可能导致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这对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市场经济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确保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其次,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推动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此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公平问题的途径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综合施策,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市场本质》精华总结
《市场本质》精华总结市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它通过供求关系、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等手段调节资源的分配和经济的增长。
《市场本质》这本书详细地探讨了市场这一重要概念的本质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
以下是对本书的精华总结:1. 市场的定义与作用市场是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场所,它通过供求关系、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等手段调节资源的分配和经济活动。
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
2. 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供求关系是市场运行的基础,它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
价格机制是市场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分配和市场的供需平衡。
3. 竞争机制与市场优化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可以推动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和提升服务质量。
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市场会不断优化,资源会流向更高效的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并非万能,有时候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等。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维护公共利益。
5. 全球化与市场发展全球化是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推动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和合作。
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不平等、环境问题、经济安全等,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6.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新兴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吸引外资、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措施,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市场与人类文明市场不仅是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分工、合作和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市场的过度扩张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道德风险、利益冲突和社会分化等。
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认识
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市场经济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
在市场经济下,国家充当政策制定者、调节者的角色,市场主体既可以是企业、企业家,也可以是其他组织或个人,它们的行为将直接反映出市场价格、贸易量等在社会和经济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资源如何分配和利用。
国家开展市场经济,既是为了推进社会发展,又是为了解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双重缩减问题。
首先,市场经济的实行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的改善,大大改进国民生活水平。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更多地获得政府补贴,而补贴又可以更好地改善社会社会服务质量。
此外,市场经济对企业合规性的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和政府之间通过竞争以及相关管理机制,实现企业行为合规化。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
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做好社会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有效作用,使社会经济取得持续、协调发展。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它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我国现在实行的就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绝对的新生产物。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的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创始人,坚持原则而又灵活善变,脚踏实地而又高屋建瓴,继承前人而又突破陈规,在其耄耋之年,以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无比的理论胆识,果断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这一英明论断,在众说纷纭中一锤定音,犹如一股春风,拨迷雾见青天!顿时,理论界耳目一新,实业界欢天喜地。
此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则是理论经济学中的全新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这套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
本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特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包含着内容各异,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理念。
对于当前的经济改革来说,重要的不仅在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还在于立足我国的国情,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厘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内在逻辑。
二、马克思经济学关于发达商品经济的理论考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发达商品经济做过极为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论点如下。
1.市场经济归根到底不过是“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一种实现形式。
与西方主流市场经济理论不同,马克思认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不是资源的稀缺法则,而是基于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社会化生产。
市场所配置的资源,其本质上是社会劳动。
马克思经济学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市场配置资源时,强调使用“社会劳动”这样一个社会历史性的范畴,而不是用具有自然属性的稀缺资源来阐释市场配置的对象。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的社会生产,随着生产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逐渐主导各个经济部门的运行,使得各个经济部门彼此相互依赖。
也就是说,只有根据社会分工,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才能实现社会分配的协调,有利于社会平衡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不仅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有的一般规律:“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1]580。
既然如此,市场配置的对象就是“社会劳动”;市场经济归根到底不过是“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一种实现形式。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经济学还强调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把握市场配置资源的路径。
浅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认识
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制度和体制层面,主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
经过这期间老师深刻的介绍,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市场经济给我们国家以及人民带来的影响。
首先,在改革开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时,有人指责这是向资本主义国家倾斜的先兆,并积极反对甚至抨击,全社会开始就我国社会制度这一基本问题开始了广泛的讨论。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深刻并全面的阐述了市场经济只是一种国家的经济制度,并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有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可以实行的.此次讲话,彻底解决了全国关于国家性质的讨论,人民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的道路。
那么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将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地分配在各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配置而形成的社会供给的比例与社会需求的比例相适应,避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也就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是要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说明资源配置是优化的.其次,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范畴。
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是在产品、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我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我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上,也体现在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每个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转变中。
我来自河北省沧州市,从小在家乡长大的我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在我的印象中,2000年仿佛是一个转折点。
2000年前,一切在现在看来都是那么破旧。
我清晰地记得那时楼房最高只有六层,人们上下班都骑着破旧的自行车。
那时汽车少得可怜,偶尔在大街上跑着几辆还大多是国产的小面包车。
那时候家属院门前还是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小学前面还是一条深深的臭水沟。
电脑什么的更是从来都没有见过,根本就不会出现现在孩子网游上瘾的问题。
那时候通讯很落后,除了家里的座机最多就只有BP机。
吃的方面,那时候大棚养殖还没有兴起,冬天家门口都会堆着好多白菜,几乎每天都是白菜粉条、红薯粥。
当时人们消费水平大都很低,物价也很便宜。
现在卖到一块钱一根的油条当时三毛钱两根……而2000年之后,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着。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尤其是这几年,三十多层的小高层充斥了人们的视野,各种豪华住宅优质别墅成为了人们热购的对象。
那条儿时的土道早被宽阔的柏油马路代替,马路上飞驰的也不再是破旧的面包而是各种崭新的进口车。
时到如今,自行车反而成为了人们健身的工具而不再是交通工具的主流。
各种驴友骑社仿佛在展示着现在的人们早已不再为物质匮乏而发愁而是在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
当时小学前面的臭水沟也早已被看不见的地下排水系统所代替,而表面上也自然成了宽广平坦的马路。
电脑早就没什么稀奇的了,而且一代又一代新的电脑在向着体积更小、内存更大、运行更快的方向发展。
手提电脑、平板电脑也逐渐代替了笨重的台式机被更多人使用。
手机的发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从一开始笨重的大哥大到后来的小灵通、黑白机,再到后来的彩屏机以及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历史作用的当代思考戚 书 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与我国特殊国情的结合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些复杂的、难以想象的问题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从哲学层面上认真思考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从一般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1、商品即以价值形态存在的劳动产品是经济的细胞形式,交换价值成为社会生产的目的,交换关系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要关系。
以市场为媒介,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使经济领域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成为一相对独立的自组织系统。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交换价值的获取者是相互分离的。
商品的生产者并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受用者,而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获取者。
反之,商品的使用者并不是商品的生产者。
生产者只有在市场上把商品卖出去,把自己的具体劳动转化为一般的人类劳动,才能生存和获利。
因此,具体劳动和一般劳动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予盾。
正是具体劳动和一般劳动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作为基本动力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化。
而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又有效地缓解了劳动交换的矛盾和不便。
劳动交换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突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使经济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上上升为社会的主要关系,成为支配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的最重要力量。
3、市场经济重视经济利益原则,这一方面瓦解了建立在等级、身份、宗法、血缘、宗教等关系上的旧的政治原则、政治秩序和文化伦理;另一方面,经济利益原则也凸现了个人利益的作用,对个人利益的唤起、激发和满足构成激发社会活力的主要机制。
对个人利益的重视一方面戳穿了旧的“虚幻”共同体利益的虚伪性,具有解放人的思想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新的隐患。
这主要是,对个人利益的推崇可能导致社会整体利益的弱化,从而给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协调和平衡构成冲击和挑战,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市场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一,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经之路。
从起源上看,市场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最根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另一方面又通过了社会分工形成了多元利益主体,于是市场经济便产生了。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方面拓展了客体生产力的范围和广度,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协作程度的提高,使生产资源的配置愈来愈合理;另一方面,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竞争机制又刺激了生产主体的需要和潜能的开发。
市场经济之所以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经之路还在于,市场经济促使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多方面的需求和全面的能力体系的形成。
其二,市场经济的发展瓦解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惰性因素。
市场经济重视物质生产和按能分配,这必然冲击以等级、身份、宗教、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消除按等级、身份等非生产性分配因素的存在。
其三,市场经济还孕育和产生了自由、平等等精神文明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作为纯粹观念,自由和平等是交换价值的各种要素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自由和平等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产物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477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二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发展得最充分,因此,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11与简单商品经济不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由仅仅作为流通中的媒介转化为资本,并成为支配社会和人的活动的最重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变成社会生产的目的。
资本的唯利性和扩张性的膨胀使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资本化,由具体的实物形态转化为一般的价值形态。
客体生产力的资本化导致了主、客体生产力的分离,从而使主体生产力———劳动者沦为资本的工具,于是雇佣制成为组织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
21在资本市场经济中,私有利益是至上的,个人主义是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
社会的基本矛盾也由简单商品经济中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其人格体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由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弱化和整体性利益协调机制的缺位,各利益主体、集团、民族、国家等围绕利益纷争而引发的斗争异常尖锐和激烈,导致社会的急剧不安,甚至引发战争。
在这一点上,两次世界大战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历史例证。
31在资本市场经济中,交换关系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甚于以前的任何时期,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包括人的良心和名誉。
因此,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拜物教、拜金主义等病态现象流行。
资本是不文明的,但是按照历史主义进步原则,资本也有其文明一面。
其文明的一面就在于凭借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其一,资本不但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而且还有无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就主体生产力而言,资本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客观上解放了被政治统治、宗教神权、宗族势力等紧紧束缚的生产者,使其摆脱了“人的依赖”的社会关系,在市场上成为自由平等的利益个体。
人人都有追逐货币的权利,对金钱的追求成为所有人的欲望。
于是,以货币为媒介,产生了资本主义的普遍勤劳。
就客体生产力而言,由于一切都资本化,不但自然生产客体被扩大,而且人化的生产客体也被创造出来,工业大生产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大生产第一次使自然力变成社会劳动的因素,也促进了管理协作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还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力———集体力。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在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分工的同时,也产生了生产单位内的劳动分工。
更重要的是,科学从生产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强大武器。
马克思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只有资本生65 《江淮论坛》2000年第2期产方式才使“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70页,人民出版社会1979年版)“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只有现在,实验和观察———以及生产过程本身的迫切需要———才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
其二,资本的文明还表现在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和旧生产方式的取代上。
马克思认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对于资本来讲,“任何界限都表现为必须克服的限制。
首先,要使生产本身的每一个要素都从属于交换,要消灭直接的、不进入交换的使用价值的生产,也就是说,要用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来代替以前的、从资本的观点来看是原始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1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凭借着商业、货币和武力,资本主义把所有封建的、宗法的和纯朴的关系破坏了,并代之以资本的联系,建立了以资本为基础的世界体系。
其结果是,“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已经消逝,现在代之而起的是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了。
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0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这一过程对于落后民族可能是痛苦的,但对人类却是一种进步。
而离开了市场,就不可能有这一进步。
其三,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孕育着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的各种因素。
这主要是:以资本为基础所创造的巨大物质文明为新社会的确立奠定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发展带来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表明生产的社会经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的扬弃;生产领域中管理和协作程度的提高以及跨区域、跨国界利益协调机构的出现和发展,表征着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孕育着集体主义的因素;经济领域中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性发展的重视,加之西方人文思潮的呐喊,导致全球性的对人与物的关系的重新思索,产生了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斗争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也使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壮大,从而为全人类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奠定了制度保证。
三对一般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分析为我们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成熟经验。
为此要作到:其一,要进一步地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历史变迁的基础性作用,摆正经济关系和其它各种社会关系的位置,在实践上真正作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都围绕经济建设开展。
另外,要注意和培养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能够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兴的经济关系。
其二,尊重个人正当的经济利益,合理利用利益驱动机制,以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适度竞争和挑战色彩的社会动力机制。
其三,重视资本和资本机制的历史作用,在发展商品市场、劳动市场的同时,重视和培育货币、证券市场,实现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市场化。
其四,利用利润动机刺激生产,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流通领域并且深化交换的程度,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基础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鼓励适度消费,以增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的有机联系程度,提高经济运行机制75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历史作用的当代思考 的自组织能力。
其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发展经济和科技交流的同时,展开文化上的对话和合作,以融入世界市场,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发展自己和发挥作用。
其六,进一步扩大社会分工,尤其是生产单位领域内的劳动分工,加强管理和协作,发展科学技术。
其七,正确处理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个人自主活动的关系,改革束缚人的能力充分、正确、有效地发挥的制度因素,以促进主体生产力的发展。
其八,重视农村市场,引导农民发展商品经济,鼓励和组织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快速推进农村的市场化进程。
此外,在利用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是有负效应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市场经济在欧洲刚刚兴起时的环境。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腐朽性已被人们所普通认识,但它却主宰着世界经济秩序;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虽然为人类社会向更高形态迈进奠定了制度保证,但它的发展却处于低潮,我们的市场经济实践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