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评价基本原则?评价一下蒋介石
我们应该科学系统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首先根据历史人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确定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标准之后根据以下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1、历史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根据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来衡量他的作用,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既不要用今天的标准评价古代人物,也不要带有崇拜主义,而忽视其局限性。
2、阶级原则。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作为一个突出的历史人物,其必定代表的是他所属阶级的利益,这势必会与对立阶级发生矛盾。例如,自古以来对农民起义的赞颂,对而镇压阶级的批判;对剥削阶级的全盘否定是错误的,在历史发展中应当看到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用。抛开阶级原则的分析将导致彻底的民族虚无主义,导致历史的虚无主义。
3、全面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要用矛盾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顾此失彼。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我们强调以是否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为基本标准,并不排斥道德评价。②正确处理主观动机的愿望和客观效果的关系。在把客观效果放到评价首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主观动机的评价。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使人类历史从相对封闭的状态步入密切联系的时代,而他西航的目的却是为寻找和掠夺黄金。③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把其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和消极结合起来,防止全盘否定或肯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凡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即功过兼具,所以评价历史人物从功和过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4、客观公正原则。不要带有主管冲动性和仇视心理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合理公正的看待历史人物。如评价秦始皇时,在看到其残暴统治的恶行之时,也应对其第一个统一中华民族的功绩进行肯定。
根据以上原则,我将客观全面的评价上世纪国民党总统蒋介石。
首先,应把蒋介石置于战乱的近现代史的历史背景下,搞清楚他的经历。他出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在他革命之时,正直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时期,作为总司令员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又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最后退守台湾。
其次,应该知道蒋介石是一个国民党人,是一个资产阶级,他代表的是官僚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势必和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广大工农阶级的利益形成对立,他也一定会维护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作为一个阶级乃至一个国家首领,他却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镇压群众的民主运动、迫害共产党人的罪行。
然后,根据蒋介石一生的作为,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他的一生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有:1.早期加入国民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值得肯定;2.在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期间,作为总司令员,参加并指挥北伐战争,推翻北洋政府的腐败统治,具有伟大的功勋;3.组织并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中国,恢复了中华民族的主权。为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做出伟大贡献。4.退守台湾后,将台湾治理的很好。
让后人唾弃的地方:1.在他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对共产党的仇视。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抓捕并杀害共产党人士,导致国共决裂。3.之后多次派人暗杀共产党,五次围剿,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忽视人民请战的呼声,不顾人民利益,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屠杀共产党,意图对共党人士赶尽杀绝,后迫于西安事变无奈开始主张抗日。4.战胜日本之后,不顾人民群众的和平的期盼,又企图杀绝共产党。
公然撕毁于重庆谈判国共共同签署的双十协定,挑起内战,使人民有一次饱受战乱之苦。
总的来说,蒋介石,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抗击封建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中国走向统一独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同时作为一个国家元首,他是失败的。由于阶级局限性,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而导致了与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矛盾对立,不能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不顾人民利益,不顾民族统一,残杀谋害共产党人的行径是没有人性的法西斯罪行。
二、邓小平在何种历史思考下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1.邓小平认真审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对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所带来的阻碍消极影响,又借鉴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失败教训。总结出:这是由于领导人没能认清社会事实,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导致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不能稳定快速发展。在新时期,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不提高综合国力,只能是死路一条。
2.那时候中国依旧封闭,坚持计划经济,经济上与国际交流很少,生产力落后,国家综合国力落后,人民贫穷。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之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为了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想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面对国内国际舆论针对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邓小平给出了他的判定标准即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解放和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改革开放到今天已是三十年有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中国繁荣昌盛的景象告诉我们邓小平的理论和决策是对的,发展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