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画》导学案教学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画》(人教部编版,详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画》(人教部编版,详案)
举例:通过优秀作业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语言文字来描绘这些美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语言文字描绘美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画》的基本内容,学习了生字词,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描绘美景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表达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设计填空、组词、造句等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生字词的运用。
(2)课文意境的体会: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境,是教学难点之一。
举例: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象,提高理解能力。
(3)书写规范与美感的培养: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规范与美感。如何引导学生写出规范、美观的字,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
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6 画》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6 画》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画》敎學设计(第一課时)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學宋海燕《画》敎學设计(第一課时)敎學目标1.识记“远、色”等10个生字,认识“辶、⺈”两个偏旁。

会写“不”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敎學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敎學难点总结、巩固识字方法。

敎學准备學生预习課文,老师准备相关課件。

敎學流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发现你们有一个很可贵學习品质——喜欢动脑筋,今天,我带来了几个谜语考考你们,敢接受老师挑战吗?请听谜面:a.小白花,飞满天,落到地上像白面,落到水里看不见。

(雪花)b.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蚂蚁)c.来个有难度,请注意听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导入課题。

预设 1.學生猜出来谜底。

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學习识字6《画》。

预设2.學生没猜出谜底。

好吧,请把书翻到67页,等我们一起把《画》这首古诗读明白了,你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朗读古诗,识字写字(一)观察画面1.仔细看看书上这幅画里都有什么?请按从远到近顺序说。

2.指名回答。

师生总结板书:这是一幅有山、水、花、鸟画。

(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字音,把难读字或者诗句多读几遍。

2.男女生赛读。

要求:分行读古诗,读正确字音,特别是预习时圈出二类生字,读通句子。

3.齐读。

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

4.敎师引读。

(老师读每行前两个字,學生读后三个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里都藏了哪些景物?用符号画出来。

5.指名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有山、水、花、鸟诗。

这首古诗总共有几句?(三)读文识字學习第一句古诗,課件出示诗句1.谁愿意读第一句诗?自荐读。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读。

2.这句诗中有两对反义词,谁发现了?指名回答。

出示:远近有无a.开火车读词语,复习、强调拼音。

b.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用做一做方法理解“无”意思。

c.练习说话,巩固生字。

1)说一说谁离自己近,谁离自己远。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通用11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通用11篇)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

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

写字和朗读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板书:1画二、分散识字1、试读课文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板书:远看有色)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

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

写字和朗读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板书:1画二、分散识字1、试读课文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板书:远看有色)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画》这篇课文。

2.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

2.能够感知绘画的美和灵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画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和表达画的美和感受。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画的情感。

2.如何启发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课文《画》2.教学图片或实物画作3.课堂小组讨论材料教学环境1.教室内放置画作2.保证课堂安静的环境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看课文标题《画》,并问学生:你们知道画是什么吗?你们喜欢画吗?第二步:导读(1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以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畅想画的美和灵性。

第三步:学习(15分钟)1.课文学习和解读,老师讲解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练习(15分钟)1.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老师给出几幅画作,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这些画作的美和自己的感受。

第五步:总结(5分钟)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欣赏。

五、课堂作业1.写一篇关于画的短文,描述自己对画的看法和感受。

2.自己动手画一幅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画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画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优质课导学案_6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优质课导学案_6

6《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中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

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

本课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1. 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去”2个生字。

2. 朗读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组反义词。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1. PPT出示谜语。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 PPT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 PPT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古诗。

1. PPT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插图。

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多媒体播放古诗,学生听诗歌诵读,并体会诗的韵味和停顿。

3. 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5. 同桌互读诗句。

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6. 多种方式诵读古诗,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

全班齐读。

教师范读、带读等。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PPT)。

注重前鼻音节和后鼻音节的区分。

1. 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PPT出示:远、近、还。

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

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

认识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

(2)PPT出示本课其余生字。

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2.指导学生找找通过画和文的结合,帮助学生提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字的认识情况,找准不认识的、读不准的生字,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导学案

《画》导学案学习目标:⒈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

认识偏旁“辶、忄”。

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1个,会写4个字。

流利地朗读。

认识2个偏旁。

知识链接:古诗谜风头戴小红帽,解落三秋叶,身穿大白袍。

能开二月花。

走路摇摆摆,过江千尺浪,游泳稳又快。

入竹万竿斜。

预习任务: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自主、合作、探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

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1.看谁背诵得最快。

(学生自由背诵)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 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 画 导学案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 画 导学案

6 画导学案课题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根本思想是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

本课是一首诗歌,同时也是一则以“画”为谜底的谜语。

低年级诗歌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句读通顺,要读好整首诗直至能熟读成诵。

教学设计旨在让孩子自由地读、自主地学、充分地感受、自由地表达。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同时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2.教师导学,引入课题:请你们猜一猜老师说的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教师板书课文题1.学生说谜语谜面,学生互相猜谜底。

2.学生根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测(画)。

3.学生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2)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3)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目。

二、看图,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

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1.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汇报: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了( )、( )、( )、( )。

(2)远处画了( ),近处画了( )。

三、初读1.导学:请同学们借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边3.给音节加声母。

课文,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 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朗读《画》,理解故事大意。

2.能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语音语调。

3.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画的内容和作品中的人物。

4.能够感受到绘画的美和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对画作的描述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分析及其图片。

3.水彩笔、彩色铅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新知识1.朗读课文《画》请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意义。

3.图片欣赏展示课文中提到的画作图片,让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并描述其中的人物和场景。

3. 拓展活动1.课文内容表演分组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会故事情节。

2.绘画创作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绘制一幅画作,可以是课文中描述的场景或自己的创意主题。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画》。

2.完成绘画作业,描述自己的作品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画》展开,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画作,展开绘画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感知和体验绘画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绘画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绘画艺术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以上是本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导学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导学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画》的大意和基本内容;2.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与情感;3.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4.能够流畅、准确朗读课文;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及生字词;•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情感表达及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画》、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准备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看与绘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唤起学生对绘画的兴趣;2.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画的了解和想法。

学习(20分钟)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阅读理解,教师解释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3.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各自的理解与感受;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讨论与实践(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描述自己喜欢的画作,并分享其看法与感受;2.学生之间相互观摩、交流、互相学习。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与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思考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2.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写一篇文章描述这幅画的特点与个人感受。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与绘画比赛或展览,培养自己对艺术的认知与热爱;2.带领学生到博物馆或画廊参观,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画》的内涵,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进一步提升自我文化素养。

希望学生在这次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发现并感受美的存在。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精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精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画》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如“山”、“水”、“花”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学会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美好事物。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美好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的景物。

(2)引入课题《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1)教师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教师点评,纠正读音和书写错误。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点评学生的作业。

5. 朗读课文(1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生字词:山、水、花、鸟、人3. 课文内容概括:描绘美好事物,感受诗歌韵律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朗读课文,家长签字。

3. 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中的景物。

作业答案:1. 略2. 略3. 描述画中的景物,如:“这幅画中有高高的山,清澈的水,五颜六色的花,可爱的小鸟和勤劳的人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和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导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导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导学案一、导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魅力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帮助学生明确“画”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知识点梳理1.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悠久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表现技巧。

2.画的种类:认识中国画的不同种类,包括山水画、花鸟画等。

3.画的意义:理解画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画作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笔法,理解画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理解中国画的特色和风格,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方法和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画的艺术性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魅力和意义,同时反复演示基本的画法和技巧。

3.巩固:组织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中国画作品,让他们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拓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并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

五、学习评价1.自我评价:学生可以通过绘画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来展示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对彼此作品的认可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教师评价:教师可以从作品的创意、表现力、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一幅小画,可以是山水、花鸟或自由发挥。

2.写一篇关于中国画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和情感。

3.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主题,自由发挥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美的事物,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愿每一个学生在画笔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优秀16篇)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优秀16篇)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优秀16篇)《画》教案1教学目标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7个生字,把握诗中出现的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准备:图画若干,课文挂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出示若干画,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这个画字。

请你数一数,这个字共有几画啊?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那好,让我们一起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来写一个。

谁来带大家读这个字。

我们已经给他找了好几个朋友,你还能来说说有关画的词语吗?研究了这个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幅画好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上山、绿色、水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现在请你静静地听听,来,走近些,再走近些,你听到了什么吗?没有听到声音,那么古代有个诗人,就把没有听到声音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无声,这样连起来就成了两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我们刚才讨论了那么多,他就用了这么两句话表达出来了,你觉得他写得好吗?讨论:语言很简洁,用了反义词那么在这两句诗里,有好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写过,你是怎么来记住他们的?教学生字:远、色、近、无声谁能连起来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味道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个画家画好这幅画后呢,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他又提笔添上了一些。

你看到了什么?粉红的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这说明呀,画家画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春天过去了,花儿和鸟儿有什么变化呢?那在这幅画里呢?春天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地开放着,小鸟看到人走过来了,一点也不害怕。

所以诗人说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在这里,教师一边引导说,一边板书:春去花还开着,人来鸟不怕。

改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两句话,谁来带大家读好这两句话。

部编版一年级上导学案《画》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一年级上导学案《画》教案完美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画》人教(部编版)6画导学案设计课题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辶、”2个偏旁。

会写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了解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认识“辶、”2个偏旁。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一幅大的山水画。

(教师)2.预习字词,朗读谜语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谜语,组织学生展开“我说你猜”活动。

指导学生试读谜语,并猜出谜底。

2.板书课题“画”,并引导学生交流画面上的内容。

1.说谜面,互相猜谜底,说说猜出谜底的依据。

2.齐读课题,从“猜想画里都有什么”等方面进行交流。

很多学生已经对此诗不陌生,关键要引导学生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

二、观察图画,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画上画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初读诗文,了解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

1.按照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找出画面上的山、水、花、鸟。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想一想每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例如:远处有……近处有……三、初读课文,识记字音(用时:10分钟) 1.组织学生再读诗文,圈出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识字活动。

注意:“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读文活动,读通诗文。

4.教师指名读诗,集体点评。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诗文,反复认读圈画出来的生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6课 画》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6课 画》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帐外,帐内点点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该是最温暖,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
在纳兰性德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③体会作者用词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无此声吗?故园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宁静,山水分隔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心。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感
山——水(景物)相对,第一、二句两对反义词相对,古人写诗讲究用词对仗工整,用词精炼,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
3、用自己话说说图中画和鸟是怎样呢?
(1)學生说
(2)让學生圈出第三、四句诗中意思相反词
去——来
(3)展开想象、观察图画理解诗意。
春天百花盛开,春天过去了,花依然在盛开,人来啦,枝头上小鸟也不会受到惊吓而飞走。
从學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年级學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展开想象,理清画和诗句关系猜出谜底有难度
难点敎學方法
1.通过課件展示,引导學生由远及近观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理解诗意,感受古诗语音之美。
2.通过让學生诵读,老师泛读,感受古诗语音美产生对诗喜爱之情。
敎學环节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画》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画》人教(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诗歌内容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描绘的一个景色,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
2.朗读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画》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它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山水的美丽。学习这首诗,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看看诗人是如何运用词语描绘景色的。例如,“山水”和“花红柳绿”这些词语,它们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此外,在诗歌理解与感悟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中的美景,但仍有一些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把握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尚有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我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描绘的景色。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诗句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在未来的课堂中,我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2.增强学生的字词认读与书写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提高汉字书写规范性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与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升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5.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画》,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画》
导学案教学案
6画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根本思想是对每个学生
学习个性的尊重。

本课是一首诗歌,同时也是一则以“画”
为谜底的谜语。

低年级诗歌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重点
是识字和熟读成诵。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
的字音,要把每行诗句读通顺,要读好整首诗直至能熟读成诵。

教学设计旨在让孩子自由地读、自主地学、充分地感受、自由地表达。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想象、联系生活
等方式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同时适当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教师导学,引入课题:请你们猜一猜老师说的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说谜语谜面,学生互相猜谜底。

2.学生根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测(画)。

3.学生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2)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3)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二、看图,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
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

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1.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汇报: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了()、()、()、()。

(2)远处画了(),近处画了()。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
1.导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教师引导:请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教师指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学生以同桌互助的形式把读文时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发现不正
确的读音互相纠正。

4.学生读文,互相纠正读音。

3.给音节加声母。

()ǒu()ù
有去
()è ()ìn
色近
()ēnɡ()ái
声还
()īnɡ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用时:15分钟)
1.教师导学: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自己是怎么记的。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3.教师引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字。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预设:(1)在表演中识字。

我能表演“来——去,远——近”,并且能记住这4个字。

(2)听,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口”,
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3)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我是在猜卡片的游戏中记住“水、去、不”等字的。

(4)猜谜语识字。

“木不出头”来识记“不”字。

(5)归类识字。

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记:“远、近、还”。

2.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如:“色”,我是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刀形帽
戴尾巴上。

…………
3.学生玩识字游戏。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

学生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果子就归谁了,看谁的果子最多。

(3)猜字游戏。

把卡片扣在黑板上,猜对了取走,以多者获胜。

4.填空。

(1)“水”字共()画,第一画是()。

(2)“去”字共()画,第二画是()。

(3)“不”字共()画,第一画是()。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字词(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字。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

(开火车)
2.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

远(远处)还(还有)
近(近处)不(不惊)
听(听见)
5.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
元()听()
声()不()
色()还()
二、正确书写生字(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的4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

3.教师整体范写并讲解笔顺规则。

4.教师巡视指导。

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重点指导“去”和“来”两个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2.学生书写。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笔画的占格位置。

4.(1)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

(2)学生在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的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3)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班级展示。

6.认真书写生字。

去来不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前两行诗句及图片。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这
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找诗句中相对应的词。

4.教师引问: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5.教师引问:“近听水无声”,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
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
6.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引问:小组内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教师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4)教师引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

(5)教师指导朗读。

8.教师引问: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9.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1.学习前两行诗句。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

2.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两行诗写出了山、水的样子。

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
见流水的声音。

)
3.学生找找这两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
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 4.学生汇报: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朦朦胧胧的景色。

水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

5.学生齐答(画)。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7.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后两行诗的大致意思。

②联系实际想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

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4)学生汇报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
(5)听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8.学生朗读全首诗,汇报:花——鸟、山——水、声——色。

9.学生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7.我会说反义词。

远——
来——
大——
多——
无——
8.根据诗意填空。

例:山→(有色)
水→()
花→()
鸟→()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9.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