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
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
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
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摘要: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二、中药鉴定的依据1.药材的形态特征2.药材的显微特征3.药材的理化性质4.药材的活性成分三、中药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1.外观观察2.显微镜检查3.粉末鉴定2.现代鉴定方法1.光谱法2.色谱法3.指纹图谱法4.基因测序法四、中药鉴定实例五、提高中药鉴定准确性的措施正文: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中药材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中药鉴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药鉴定的依据1.药材的形态特征:中药鉴定首先要观察药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这些特征是鉴别中药材的基础。
2.药材的显微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性细胞器,如纤维、导管、淀粉粒、油滴等,以鉴别中药材。
3.药材的理化性质:对药材进行理化检测,如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色素等含量分析,以及酸碱度、膨胀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的测定。
4.药材的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中药材发挥药效的关键,通过对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测定,可以评价药材的质量。
三、中药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1.外观观察:观察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2.显微镜检查: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性细胞器。
3.粉末鉴定: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分析其组织构造和特征性物质。
2.现代鉴定方法1.光谱法: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中药材的成分。
2.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等分析药材的化学成分。
3.指纹图谱法:建立中药材的指纹图谱,实现对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别。
4.基因测序法:通过对药材基因序列的分析,实现对中药材的遗传鉴定。
四、中药鉴定实例以人参为例,通过观察其形态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可以对人参进行准确鉴定。
此外,还可以采用光谱法、色谱法、指纹图谱法和基因测序法等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鉴定准确性。
3-中药的鉴别
§2
显微鉴别
二、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别 1.部分组织不完整:
地骨皮--去心--饮片缺少木质心--木质部不得检出
2.炮制后组织结构、细胞特征、排列产生差异 3.既可鉴别饮片真伪,又可鉴别生熟及炮制程度 。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一)、定义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制剂中原中药饮片的组织碎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特点
1 制剂中各饮片及辅料相互影响,需要适当预处理。
2.制备方法不同,选择药材在制剂中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1) 散剂、胶囊剂:粉末装片或透化后装片; 2)片剂 水丸 糊丸 乳钵研成 水蜜丸 粉末,取粉 锭剂 末装片 3)蜡丸 加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搅拌,倾去溶剂,反复处理 蜡质再装片检视。 4)需解离装片的: (1)氢氧化钾片(2)硝铬酸法(3)氯酸钾法
物理常数:折光率、旋光度、相对密度等
§2
(一)、定义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法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 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 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 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种鉴别 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 片。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6.质地
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坚硬、松软、致密、黏性、粉性等。
7.气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8.味
中药鉴定学重点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性状鉴定: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单的鉴定方法,来鉴定药材的外观性状。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
道地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过桥:指黄连根茎中具有较细长且光滑如茎杆的节间. 含晶纤维:晶鞘纤维,是指纤维束与其周围含草酸钙方晶的薄壁细胞的复合体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鹦哥嘴:兰科植物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干枯芽孢云头:指白术根茎顶端下陷的圆盘状茎基或芽痕,与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较大瘤状突起形成的云朵状内生韧皮部:指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朱砂点:指药材横断面上的棕红色麻点,色如朱砂主要是油室及其分泌物木间韧皮部:(木间韧皮部)是异常构造,指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由维管束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形成的较稀疏,颜色不一的车轮状纹理芦头:人参的根茎主根顶端短小的根茎,顶端横生皱纹的部位三生构造:所谓三生,是相对于初生和次生而言的。
简单的说,在正常维管形成层以外产生的形成层称为副形成层或额外形成层,进行三生生长,分别向其内外两侧产生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但均以木薄壁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为主. 木间木栓: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柱带,称为木间木栓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有些药材在受潮,变色, 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均称为”走油”错入组织: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错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镶嵌状的组织,称之为错入组织。
金井玉栏:药材横切面上,外圈(皮层和韧皮部)白色,中心(木质部或包括髓部) 黄色或淡黄色,如桔梗,黄芪,板蓝根. 中柱:指内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暗红橙色的星芒状小点,由异常维管束形成.分枝纹孔:指于潜术、白术根茎下部两侧膨大的部分,似“云头”状后生皮层: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
中药自我鉴定4篇
中药自我鉴定4篇中药自我鉴定1为期十天的暑假实习活动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在医院的实习活动带给我很多收获。
我们去了中药房、制剂室、中药煎药室等地方,通过在这几个地方的锻炼,我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验方和称药都是中药调剂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真正的实践也是没有的。
在调剂完药物之后还要进行复检,这是将药方上的药物名称同药物进行一一对应,检查是否有错误。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它要求调剂人员要有较强的认药能力做基础,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话,那么这样做就是把危险带给患者,是不可取的。
在中药房工作,这里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来这里取药,所以这里需要调配的药方也很多,每天要有好几十张药方需要调配,所以在这里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在拿到方子的时候要验方,检查方子有没有问题,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调剂。
这样拥有中药调剂学的理论知识就很重要,我们可以运用中药调剂学的知识来对方子进行检查;而且由于在中药中同一种药物的别名有许多,如:九孔子又名路路通;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等。
其次,在抓药时又要会熟练地使用药戥进行称量。
药戥不同于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贩卖菜时用的杆秤。
药戥又分前毫和后毫,在使用时用右手提住后毫可以称量50克以内的重量,用右手提住前毫可以称量50克至250克之间的重量。
在使用时还要先在定盘星上定位,便于称量时进行校准。
这次实习活动我们去了医院的许多地方,这也使我有了更多的实际接触机会。
我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
中药自我鉴定2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我对自己的鉴定如下。
在实习工作期间,我能热情招呼,微笑待客,礼貌谢别。
咨询回答专业、耐心、细致,使顾客满意。
做事认认真真,从不马虎。
在销售的过程中,顾客购买药品往往是出于某种需求,没有无病乱吃药的人。
中药鉴别要点
中药鉴别要点中药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用药价值。
在中药材的鉴别、使用和配伍中,产地、外观、气味、质地和手感、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因素至关重要。
以下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药材的鉴别要点。
1.产地和来源中药材的产地和来源对其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当归、地黄、黄连等中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和药效也有所区别。
一些著名的中药材产地如甘肃的当归、河南的地黄、四川的黄连等,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产出的中药材质量较为优良,被广泛认可。
2.外观特征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光泽等方面,可以初步判断其品质。
如形状整齐、大小均匀、色泽鲜艳的中药材通常品质较好。
同时,不同中药材的独特特征也是鉴别的重要标志,如川芎的结节状纹理、枸杞的红色果实等。
3.气味中药材的气味也是鉴别的重要因素。
气味可以通过嗅觉感知,也可以通过一些中医理论来解释中药材的气味特点。
如辛味药多具有芳香走窜、发散风寒的作用,酸味药多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药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的作用,甘味药多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等作用。
4.质地和手感中药材的质地和手感也是鉴别的重要环节。
通过触摸可以感受中药材的软硬、坚韧、细腻程度等。
例如,质量好的人参质地坚实、体重;而劣质的人参质地疏松、重量轻。
此外,有些中药材通过咀嚼可以发出特定的声音,如银耳的脆声、海马的拖音等,也是鉴别真伪和质量的重要参考。
5.成分和药理作用中药材的成分和药理作用对其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中药材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用于治疗不同的病症。
如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黄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的作用。
6.传统鉴别方法传统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包括看、闻、摸、尝等。
看主要是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闻主要是通过嗅觉鉴别中药材的气味;摸主要是感受中药材的质地和手感;尝则是通过品尝中药材的味道等来鉴别真伪。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别知识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一、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检品登记(送检单位、产地、日期、数量等)➢取样1:登记。
2:取药原则。
3:取药量。
4:抽取平均样品量。
➢杂质检查➢真实性鉴定(基源、形状、显微、理化等方法)➢含量测定➢报告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真伪鉴定原动(植)物鉴定(确定生药正确学名)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2、纯度鉴定杂质检查水分测定灰分测定3、品质优良度鉴定➢中药变质现象1)虫蛀-2)霉变-3)变色-药材固有颜色发生变化。
4)走油-又称“泛油”。
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前者如a含脂肪油药材:柏子仁、苦杏仁、桃仁、郁李仁等;b含挥发油药材:当归、肉桂等。
后者如含糖质药材:天冬、太子参、枸杞子、麦冬等。
5)风化-矿物6)自燃-主要是富含油脂的药材,如柏子仁、紫苏子、海金沙等。
某些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自然,如菊花、红花等。
4、有害物质的检查道地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成为地道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
如: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木通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东北铁线连(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金钱草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三、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常见中药药材鉴别术语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中药理化鉴定
中药理化鉴定是指对中药材进行理化性质的检测和鉴定的过程。
它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用于判断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中药理化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2. 理化性质:包括中药材的溶解性、熔点、沸点、比重、旋光度等物理性质的测定。
这些性质可以用于鉴别中药材的成分和纯度。
3.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中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常用的方法包括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用于鉴别中药材的品种和质量。
4. 微生物检验:检测中药材中是否存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5. 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中药材中是否存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这些物质的超标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中药理化鉴定的目的是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中药的疗效和药效。
它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药的五种鉴别方法
中药的五种鉴别方法
中药的五种鉴别方法如下:
1. 基原鉴定法:通过对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表面特征的识别,确定药物的基础。
2. 性状鉴定法:通过眼、口、鼻、嗅、手触摸等方法鉴定药物的性质。
3. 显微鉴定法:在显微镜下观察中药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4. 理化鉴定法:可以分析药物的有效成分和主要成分。
5. 经验鉴别法:包括水试法和火试法。
水试法利用个别中药材和水发生反应的特性进行鉴别,其要求中所含有的特殊成为在水中会发生特殊的现象。
火烧药材,个别药材在被火烧之后,会出现特殊的味道、颜色改变、烟雾或者闪光的现象。
这五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之处,根据需要鉴别的中药材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鉴定。
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
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观察中药材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气味等外部特征,通过对比对照和辨别,判断其品种和质量。
2. 显微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纤维形态、化学成分等微观特征,进行鉴定。
3. 化学鉴定:通过化学试验分析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以及鉴别不同品种、来源、存储条件等的差异。
4. 色谱鉴定: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对中药材的挥发油、酚酸、黄酮、生物碱等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5. 质量控制鉴定: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检验等手段,对中药材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控。
6. 生物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采收和贮存条件等方面进行鉴定,确定中药材的品种和质量。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对中药品种进行鉴定并判断其质量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中药药材进行鉴定,判断其品种、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品种的来源,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来源及科学使用方法,保障人体的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3、中药鉴定学的对象是中药药材及其制剂。
二、中药鉴定分类中药鉴定可分为两类:状物鉴定和性质鉴定。
1、状物鉴定状物鉴定又称形态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器皮、花、叶、茎、根、果实、种子、树皮、茸毛、矿物、地理产地等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产地。
2、性质鉴定性质鉴定又称性状、理化、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或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适应症和活性成分。
三、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1、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治疗工具,因此,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产地、适应症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品种的来源、药材的品质、活性成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促进中药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四、中药鉴定的原理和技术1、中药鉴定的原理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医药“四体对照”原理。
四体对照,即器质损伤与否对比、色泽、外形、气味、口感、结构等外观特征对比、病虫害检查和与同类药材的鉴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错误鉴别。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023年,中药鉴定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科技领域。
凭借着人们对中药治疗的需求增加以及对传统中药鉴别方法的不足,现代中药学家们纷纷投身于中药鉴定的研究中,希望能够开发出更为准确、快捷、可靠的鉴别方法,以便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中药。
本文将会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中药鉴定的概念中药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考察、检验、分析等方法,以确定一定材料是否为规定的中药材或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从而最终判断其真伪和品质等综合性结论的一门科学。
鉴定的结果对于制定常用药材的质量标准、药材的产地、特性、用药情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形态鉴定法形态鉴定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中药材的外部特征,结合所处自然环境等因素,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常用药材的要求。
对于外观特征相同或者极其相似的中药,形态鉴别法往往需要结合其他的鉴别方法才能够得到准确的判定结果。
2.理化鉴定法理化鉴定法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以判断其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常用药材的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检查、化学试剂检测、红外光谱分析等,其中红外光谱分析由于操作简便、快速可靠,成为了近年来中药鉴定中应用较广的方法之一。
3.生物学鉴定法生物学鉴定法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含氮浸出物等生物学参数的检测,以鉴定其是否符合常用药材的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光镜检查、组织学检测、生物学化学检测等,其中,光镜检查由于简便易行、可重复性较好,成为了一项致命的鉴别方法。
三、中药鉴定的现代应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中药鉴定科学对传统方法的不断更新,现代中药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鉴别中药品质的新技术、新方法。
例如,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基于留样证据的新型鉴别法,该方法在定性、定量、准确性、标准化、缩短检测时间和提高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通过形态、理化、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检测手段,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鉴别结果。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中药材一般是指可供医用的原料药材,药材之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之安全有效。
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需要从事中药材进购、保管以及中药调剂的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依据药材的形色气味及其他特性进行鉴别,从而杜绝伪劣中药材流入医院。
中药材外观经验鉴别概括起来可分为看、摸、嗅、尝、试等方法。
标签:中药材;外观;经验鉴别1看是识别药物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的方法。
1.1看药材的外形①海马的头略似马头,尾细向内卷曲似蛇尾,而体部具6条纵横,10~12个体环,形似瓦楞,被形象的概括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②犀角的角前面近底部有一纵深陷沟,长3~10cm,深0.5~3cm,与之相对的底面有一脊状隆起,角基部周边凹凸不平,概括为“天沟地岗马牙边”。
③天麻的特征总结为鹦哥嘴(指残留的茎痕)、轮环节(叶痕)及肚脐眼(圆脐形疤痕)。
④银柴胡顶端生有密集疣状突起的茎痕称“珍珠盘”。
而伪品丝石竹、灯心蚤缀却无“珍珠盘”,它们的根头部呈短棒状。
⑤羚羊角对光透视角内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细孔道,直通顶端,可称“通天眼”,而伪品则无。
⑥牛黄的水浸液能使指甲染黄称“挂甲”。
⑦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型称“怀中抱月”。
而青贝,炉贝则无此特征。
⑧党参根头部的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称“狮子头”。
⑨防风根头部密集的环纹称“蚯蚓头”。
1.2看药材横断面①黄芪的皮部为黄白色,木质为淡黄色,称为“金井玉栏”。
②何首乌外侧皮部散列的异型维管束,称为“云锦花纹”。
2摸通过手捻药材的软硬、柔韧程度而做出判断。
①麝香仁用手捻之成团,轻揉即散,不沾手、染手、块;②青黛手握时有滑润感。
3嗅利用某些药材的特殊气味帮助鉴别。
①白藓皮有羊膻气;②麝香具有香串气;③琥珀具有松香气味;④天麻具有马尿气味;⑤败酱草:气如败豆酱;⑥徐长卿:有臊气。
4尝直接用口尝药材感知药物其他一些特点的方法鉴别,但毒性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中药鉴定要点
中药鉴定要点
中药鉴定的要点包括:
1. 公民鉴定责任:鉴定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鉴定能力,保证
鉴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鉴定原则:根据中药鉴定的特点,采用母品鉴定和成品鉴定相结合
的方法,综合运用形态学、显微学、化学分析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鉴定。
3. 外观形态:包括药材的外观颜色、形状、表面特征等。
观察药材的
色泽、纹理、气味等特征,结合熏香、摩擦等方法,鉴定药材的真伪。
4.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如细胞形态、气孔形态、细胞排列方式等,以确定药材的真实性。
5. 化学鉴定:通过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如通过纸层析、薄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鉴定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比对药材质量标准。
6. 官方鉴定:参考中药鉴定药典、药材鉴定参考书等官方规定的标准
进行鉴定,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7. 综合鉴定:将以上的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判断药材
的真伪和质量。
总之,中药鉴定需要了解药材的形态、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方
面的知识,通过综合使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官方规定的标准进
行鉴定,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真实性。
中药鉴定的四种方法及特点是什么
中药鉴定的四种方法及特点是什么中医药物是大家耳熟的,是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药有中成药、中药材两种,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种类很多,这些方法比较复杂,估计一般人不太了解,中药一般都是用来熬制而成的,那么中药一般是用于熬制的,那么有多少人知道中药的鉴别方法呢?我国天然药物类型繁多,总数在五千多种之上,经常使用的中药大约为八百多种,但是因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增加了中药品种的混乱程度,普遍存在着假药唯品的现象,掌握合理的中药鉴定方式以及特征有利于提升中药识别能力和中药材质量,全面弘扬我国医药文化。
当前阶段,中药鉴定的样品包含了很多种,分别是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石类,其中就属植物类型的药材占据着较大比例,全面掌握重要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性鉴定四种方式以及特征,有利于学习中药鉴定学和鉴定中药材的来源和品质。
一、性状鉴定所谓性状鉴定是指通过感官的鉴别方式分辨药材的外观形状,本身有着简单、迅速、便捷等一系列特征,能够确保药味的安全性,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应用此种方式的效果极为明显。
性别鉴定内容涉及到了大小、颜色形状、表面特征,清楚的掌握各项药物的特征能够清楚认识到药物具备的属性,同时也能够掌握内在规律和表面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药材的野生品和栽培品相比较来看有着明显的差别存在,新鲜药材和干燥药材也存在区别。
举例说明,何首乌有云锦纹、大黄根茎有星点、清楚的掌握中药的特征,将其当成分别其他药材的主要标志,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药材。
二、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电子显微技术精准的分析中药内部结构,保持中药整体品质和质量的一项鉴定方式,显微鉴定涉及到了粉末鉴定和组织鉴定,前者是观察药品的粉末制片或者鉴别细胞分子,适合应用到粉末状药材或者中成药鉴定方面,后者是观察组织构造特征,适合在完善的药材中进行鉴定。
基于此,在工作开展期间应当掌握好相同植物的内在规律或者个性。
三、来源鉴定来源鉴定被称之为基原鉴定,主要是通过药用植物分类学知识有效的鉴定,探究重要的来源,明确正确的学名,保持应用凭证的真实性,这是鉴定中药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开展中药加加工生产和新药探究工作的关键所在,具体的流程如下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中药的鉴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产中产品质量的可控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有必要对中药品种的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和稳定性加以鉴定,研究制定出可供鉴别的依据和标准。
可以说,对中药进行科学的鉴定,是防治疾病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
第1节中药鉴定的依据中药鉴定工作的进行,主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其次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药品标准,通常称为“二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它规定了中国药品的来源(source)、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和检验方法,是国家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是部颁药品标准,它补充在同时期内药典中尚未收载的药品,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国家颁布的药品标准还有进出口药品质量暂行标准等,在一定的时期内,各部门也必须遵照执行。
地方药品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执行的药品标准,只供本地区使用或其他地区参考使用。
地方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和内容若与国家药典或部颁药品标准有重复和矛盾时,应首先按照国家药典执行,其次按部颁药品的标准执行。
一、《中国药典》的版本及基本内容1950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为了制订国家药品标准,成立了国家药典委员会。
迄今为止,《中国药典》发行了8个版本,其基本内容如下。
1. 1953年版该版药典收载药品531种,其中化学药物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药材除了甘草等少数有剂量外,其他均作为制剂的原料药。
由于1953年版药典收载中药太少,规格也不完全符合生产实际,并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又进行了修订,于1957年出版了本版药典的增订本。
2.1963年版该版药典分为2部,“一部”是中药部分,“二部”是西药部分,共收载药品1 310种,其中常用中药643种(其中药材446种,中成药197种)。
这版药典由凡例、正文与附录3部分组成,反映了中国医药学的特点和用药状况,但缺少鉴别品质和检验质量的科学内容。
3.1977年版该版药典内容作了较大的变动,收载了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通则74个。
收载中药1 152种(药材882种,中成药270种),其中包括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药材,增加了质量鉴别和粉末性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本版药典对400多个品种规定了显微、理化鉴定方法,其中色谱法、光谱法等新的检验技术应用占有相当的比例。
4.1985年版该版药典结合当时中药存在的实际情况,删去了不成熟的品种并增加29个新品种,收载中药713种(药材506种,中成药207种),并作了几项改进。
本版药典对药材106个多来源的品种规定了具体的收载范围;理化鉴定法着重于薄层色谱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拟定了中药薄层色谱技术规则,规定色谱用的对照品可采用化学单体、粗提物或对照药材。
有36种中成药增加了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内容。
5.1990年版收载中药784种(药材509种,中成药275种),首次收载了中药的保密品种,在上版药典的基础上,新增药材39种、中成药41种,删除3种。
6.1995年版收载中药920种(药材522种,中成药398种),新增品种142种。
规定的检验方法上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鉴定的品种均有所增加。
7.2000年版收载中药992种(药材534种,中成药458种),其中新增76种,修订248种;新增附录10个、修订附录31个、删除附录2个,共收载附录91个。
8.2005年版收载中药1146种,其中新增154种,修订453种;对附录作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新增附录12个、修订附录48个、删除附录1个,共收载附录98个。
现代分析技术在本版药典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应用。
在质量控制方面尤其重视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增加了有害元素测定法,并规定了有害元素的限度;增加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1)药材及其制品标准的规定项目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中药拉丁名;来源:原植(动)物科名、植(动)物中文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采收和产地加工;性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鉴别:经验鉴别特征,显微特征(组织、粉末、显微化学反应),理化鉴别特征(化学定性、薄层色谱等);检查:纯度标准,水分、灰分、杂质的限量、有害元素和有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挥发油、浸出物、有效成分、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品质标志;炮制:加工、炮制方法,炮制品;性味与归经:气、味、毒性、归经;功能与主治:功效、临床应用;用法与用量:服药方法、剂量;注意:禁忌、用药注意事项:贮藏:条件和方法。
(2)成方及单味制剂标准的规定项目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处方:原料药名称、剂量、剂型;制法:加工、炮制、制备工艺;性状:剂型及形态、颜色或表面特征、气、味;鉴别:显微特征(粉末性制剂),理化鉴别特征(化学定性、光谱、薄层色谱等);检查:灰分、pH、干燥失重、固形物、有害元素和有害物质检查、剂型规定的项目等;含量测定:挥发油、浸出物、有效成分、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品质标志;功能与主治:功效、临床应用;用法与用量:服药方法、剂量;注意:禁忌、用药注意事项;规格:含量或重量;贮藏:条件和方法。
二、地方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颁布的药品标准。
地方标准收载国家标准中尚未收载的药品,或虽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区)生产的药品,它具有地区性的约束力。
各省(市、自治区)均陆续出版了地方药品标准,如1974年上海市卫生厅出版的《上海市药品标准》等。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对于国家和地方药品标准中没有收载的品种,在进行鉴定工作时,可参照有关的中药品种和质量研究资料加以分析和确定。
第2节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在中药鉴定的常规工作中,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样品登记在进行鉴定工作之前,首先对送检样品进行登记,包括送检单位、日期、鉴定目的、样品数量、一般状态和包装等。
二、取样中药的鉴定,一般都是通过估计取样的方法来进行。
估计取样就是将整批的中药抽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观察,从而得出规律性结果的一种方法。
供鉴定用样品的采取,对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由药品检验人员或检验机构指定专门人员按要求亲自进行,这样才能获得符合鉴定要求的供试品。
在取样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取样前的准备工作需鉴定的中药可能是大批的,也可能是少量的,但取样前均应注意品名、产地、批号、规格等级以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然后进行一般性检查,如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有无水迹、霉烂或其他物质污染等。
在取样前,还应根据规定打开一定数量的包件,用感观比较打开包件相互间药品的一致性,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如发现有腐败、霉烂、严重虫蛀或色、气、味显著异常的药品应当另行处理,可以分析其原因,但不宜列入取样的范围。
如发现混杂有他种有毒物质或掺杂有多量的杂草、砂土、纸张等物质的药品,或其中只有极少数发生霉烂、虫蛀的药品,可以作适当的加工处理后,再进行取样检查。
上述情况均应详细记录。
(二)抽取供试品的原则1.药材及饮片供试品总包件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 000件的,按5%取样;超过1 000件的,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贵重药及不足5件的一般药材,逐件取样。
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样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一般药材500~1 0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
2.中成药液体制剂,如酊剂、酒剂、糖浆剂和口服液等,一般取样200mL,同时需注意容器底部是否有沉渣,若有则应摇匀后均匀取样。
固体制剂,一般片剂取样200片,未成片前可取已制成的颗粒100g;丸剂一般取10丸;胶囊剂取样不得少于20个胶囊,倾出其中药物并仔细将附着在囊壁上的药物刮下,合并,混匀,以总重量减去空囊壳的重量计算药物的取样量,一般取样100g;粉状中药制剂,如散剂、颗粒剂等,一般取样100g。
其他剂型的中成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意抽取一定数量,作为随机抽样。
贵重药应酌情取样。
(三)取样的方法各种药品取样方法因其性质和种类而异,但必须保证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鉴定结果。
为了能取得合乎要求的样品,一般根据鉴定对象不同采取下列适应的方法。
1.从打开的每个包件,用取样器(如探针)或手从包件的四角及中间或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取样。
2.某些固体药,可将其倒出,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形,分成四等份,取对角2份,再如上操作,即连续四等分法取样。
亦可采用连续二分法取样。
3.液体药混合均匀后取样,不易混匀者按不同部位取样。
由每一包件中取得混合样品称为“袋样”。
大批药材全部袋样混合均匀所取得的样品,即为“混合袋样”,也叫“初样”。
将初样根据不同种类按上述方法反复数次取样,直至最后剩余的药材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
贵重药不取平均样品,逐件取样。
取得的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的3倍数,即1/3供检验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的1/3留样保存。
在取样时还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取样数量之间的关系。
个体重量较大的药材,其取样量应比个体较小的为多,因为个体样品的代表性主要取决于取样的个数。
如对各类一般药材的平均样品量可按《中国药典》的规定执行。
取样是中药鉴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取样后的一系列工作都是针对这个具体样品进行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取样工作。
三、鉴定的项目及程序(一)一般程序及主要项目中药鉴定工作比较复杂,对一般性的中药鉴定来说是要求鉴定该样品是否符合法定的药用标准。
其鉴定目的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真伪鉴别,纯度检查(检查异质有机物和一般杂质),品质鉴定。
鉴定程序通常按上述排列依次进行。
根据药典规定,以中药材为例,主要有下列内容: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来源首先要观察样品的类别、药用部分是否与送检时提供的情况相符。
中药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者甚多,因此对来源必须认真考察。
如看其是属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还是加工品;然后看其药用部位是否相符,有无非药用部位,是否符合产地加工的要求等。
对于常见混乱品种较多的药材,尤其应特别注意来源鉴别。
2.性状 主要是与中药标准中描述的特征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
必要时与标准药材相比较。
3.鉴别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一般鉴别试验只能体现某一药材的某一特性,而不能将某一个鉴别试验作为鉴定的惟一依据,应结合其他项目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