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

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3.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4.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即为正品。

5.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均为伪品。

6.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7.代用品:当某些药材的资源缺乏时,选择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品作用相似的药材,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8混淆品:由于药品的外观像或者名字像或其他因素,导致两药品混乱。

9.中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10.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通常指没有炮制加工的。

11.草药:民间或地区性用药,这些药物没有经过化学药物的临床深入研究。

1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好矿物类药材,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

13.天然药: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

1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15.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6.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有的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的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

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3.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4.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即为正品。

5.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均为伪品。

6.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7.代用品:当某些药材的资源缺乏时,选择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品作用相似的药材,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8混淆品:由于药品的外观像或者名字像或其他因素,导致两药品混乱。

9.中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10.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通常指没有炮制加工的。

11.草药:民间或地区性用药,这些药物没有经过化学药物的临床深入研究。

1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好矿物类药材,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

13.天然药: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

1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15.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6.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有的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的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析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析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析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火试:有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手段之一。

3.后生皮层: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

4.后生表皮:表皮死亡脱落后,外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增厚并栓化,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

5.佛指甲:蕲蛇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一枚,习称“佛指甲”。

6.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

7.连珠斑:蕲蛇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

8.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是沿一定结晶方向断裂,断裂面是不规则和不平整的,这种断裂面称为“断口”。

9.解理(面):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所裂成的平面称为“解理面”。

10.云锦花纹:何首乌皮部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形如云朵状的花纹。

11.绿皮层:指栓内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而显绿色。

12.木类药材:指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部分入药。

13.花托:是花梗顶端稍膨大的部分,花各部分着生其上,花托形状因植物种类而异。

14.甜大芸:肉苁蓉鲜品。

15.生理灰分:植物体内的无机盐习称“生理灰分”。

16.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的菌丝组织体。

17.透明度: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称为“透明度”。

18.罗盘纹:商陆的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异常维管束),俗称“罗盘纹”。

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20.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中药使用。

21.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保护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五大鉴定法:⏹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菊花心:指根或根茎类药材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状纹理,如黄芪等。

车轮纹:指药材的断面纹理呈车辐状,如防己星点:指大黄髓部的异型复合型维管束。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的花朵状纹理白颈:地龙表面有一戒指状灰白光亮的生殖环带。

翘鼻头:蕲蛇吻端上翘。

方胜纹:蕲蛇背部有多块白色菱形花纹念珠斑:蕲蛇腹部两侧有黑色圆形斑块排列佛指甲:蕲蛇尾巴末端有1长三角形角质鳞片龙头虎口:吻端上翘如龙头,口大如虎口。

胆仁:熊胆胆囊内干燥的胆汁。

挂甲:牛黄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色,经久不褪。

乌金衣:牛黄中“胆黄”外表挂有一层黑亮的薄膜通天眼:对光透视,羚羊角自中部起有一细孔道直通角尖。

合把:羚羊角下段有隆起环脊,手握则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罗盘纹:商陆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3~10个同心性环状层纹珍珠盘:银柴胡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砂眼:银柴胡有多数圆形凹陷小孔泛油:某些含油药材因贮藏不当,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含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统称“走油”或“泛油”。

红花水浸泡后,水液变成金黄色,其花不褪色苏木投入热水中,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溶液熊胆仁投入水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并有黄线下垂至杯底而不扩散伞形科根及根茎类中药品种根类:白芷、当归、独活、前胡、防风、柴胡、北沙参、明党参根茎类:羌活、川芎、藁本植物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具香气。

➢茎常中空.➢叶互生,通常羽状或多裂复叶,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

➢伞形花序。

➢双悬果。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和质量评价的学科。

它通过对中药材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化学组成、药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下将为您解释中药鉴定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

1. 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是指通过观察、检测和比较,确定某种药材的真实身份。

中药鉴别主要依靠药材的形态特征、宏观性状、显微特征以及组织构造等进行判断。

例如,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颜色、质地等特征,并与实物样本或标准参照进行对比,确定药材的鉴别结果。

2. 中药质量评价:中药质量评价是评估中药产品质量的过程。

它包括对中药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含量等方面进行检测与评价。

中药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保证中药的质量安全和疗效有效性。

3. 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是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对中药的复杂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中药的化学特征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领域。

4. 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活性成分指的是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和作用的化学成分。

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中药提取物、纯化物以及中药指纹图谱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些活性成分不仅对中药的疗效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中药的质量评价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5.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将生药材经过一系列加工和炮制工艺处理,使其达到适合临床应用的要求。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提高药物的药效、安全性和可溶性。

中药炮制过程中,常采用熟焯、熟炙、炒炙、蒸制、浸泡等炮制方法,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的药效和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是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和疗效有效性。

通过对中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可以提高中药的品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在日益重视健康和中医药的今天,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定、鉴别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与中药鉴定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鉴定学基本概念1. 中药材:指用于中药制剂炮制或用于直接入药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化石等。

2. 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等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确定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3. 鉴别:通过对多种相似的中药材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特征和差异。

4. 质量评价: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外观、品质、化学组成和含量等指标。

二、中药鉴定学方法1. 外观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确定其真伪和性质。

2.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细胞形态和组织构造等特征,进行鉴别和鉴定。

3. 理化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溶解度、熔点、比重、折光率等,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4. 化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如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进行鉴别和鉴定。

5. 生物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和评价,比如对中药材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三、中药鉴定学常用指标1. 外观指标:包括中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

2. 理化指标:包括中药材的溶解度、熔点、比重、折光率等理化性质。

3. 化学指标:包括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如有效成分的含量、挥发油的含量等。

4. 显微指标:包括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细胞形态和组织构造等显微观察指标。

5. 质量指标:根据中药材的外观、理化和化学指标等综合评定其质量。

四、中药鉴定学的意义和应用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鉴别真伪:中药鉴定学可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避免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2. 确定质量: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理化和化学指标等进行鉴定,可以评估中药材的质量优劣。

中药鉴定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是一门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形态学、物理学、化学、药理学等综合分析,确定其品种、质量和功效的科学方法。

提供准确的鉴别结果对于中药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药鉴定常见的名词解释:
1. 中药:中药泛指传统中医药中所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2. 中药材: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原材料,可能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也可能是动物的器官、骨骼、毛发等,以及矿物的矿石等。

3. 形态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外部形态特征、颜色、气味、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比较,来确定其种类和质量。

4. 物理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密度、熔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来推断其成分和纯度。

5. 化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取、检测和鉴定,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和质量。

6. 药理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包括体外和体内实验,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7. 品种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特征、含量、化学成分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来确定其所属的品种。

8. 质量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纯度、污染物含量、微生物质量等进行检测和评估,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9. 功效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临床疗效等进行研究,来确定其具有的药效和适应症。

总的来说,中药鉴定旨在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性。

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题库-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药品种鉴定:中药品种鉴定是指对中药真实性和基原的鉴别,它是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

3.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霉变:即是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5.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溢出”或某些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

在贮藏上必须采取低温、低湿环境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为基本措施。

6.发汗:是将某些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质地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7.钉头:指矿物或较坚硬药材表面乳头状突起。

8.变色:药材储存不当,导致颜色发生变化的变质现象。

9.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有较稀疏的放射装纹理,其颜色不一,一直延伸至中心部,并相间排列成车幅状。

是由维管束或木质部与射线相间呈放射状而成。

10.细胞间隙腺毛:指存在于大型薄壁细胞间隙的腺毛。

11.朱砂点:指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小点,色如朱砂。

12.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有棕色斑点,色如虎皮,习称虎皮斑。

13.马牙嘴:炉贝外层两鳞瓣大小相近,顶端稍尖,多开口,称“马牙嘴”14.怀中抱月:川贝母中的松贝,形状呈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5.狮子盘头:指一些根及根茎类药材头部膨大,并且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头,如党参。

16.通天眼:羚羊角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

17.合把:羚羊角环脊之间有一定距离,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合把”。

18.二杠:为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19.单门:指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莲花:指有两个侧枝的马鹿茸。

21.当门子:在香囊中位于囊孔口处,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为麝香仁之佳品。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发汗:指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积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的物。

3、车论纹:指广防己等药材横切面的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形如“车论纹"4、星点:指大黄根茎髓部环列或散在的异常维管束。

5、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皮部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如云朵状的花纹。

6、罗盘纹:商陆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排列数个同心环列的纹理,形似罗盘纹7、菊花心:指根或根茎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性纹理。

如当归、白芍、党参。

8、过桥:黄连的节间长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9、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

如党参、黄芪、板蓝根10、珍珠疙瘩:指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11、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12、铁线纹:人参表面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13、油头:指药材根头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14、起霜:指茅苍术等药材断面暴露在空气中,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包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16、马牙嘴:指炉贝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习称马牙嘴.17、虎皮斑:指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8、鹦哥嘴: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19、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20、连三朵:款冬花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1、镶嵌细胞:指伞形科药材的内表面上可见5到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个群以斜角相连成镶嵌状。

22、错入组织:槟榔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常不规则地插入到内胚乳中,形成错如组织23、白颈:地龙第14-16环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中药鉴定学:名词与术语解释【必考,必背】

中药鉴定学:名词与术语解释【必考,必背】

中药鉴定学:名词与术语解释【必考,必背】泊岸记与你一起,见证青春!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也可以说: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

饮片:指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

中成药:以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药物:凡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道地药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和加工,逐步形成了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质量稳定、临床常用的著名药材。

质优效佳中药资源: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然状态存在或人工制造的,可供作为中医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加工品的种类及蕴藏量的总和。

发汗:将某些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起霜: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或“吐脂”。

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脂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气调养护:气调意为“空气组成的调整管理”。

人为的降低含氧量,或升高含氮(二氧化碳)量,从而达到防霉、防虫的目的《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它规定了中药的来源、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是国家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

生理灰分:将中药粉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则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灰烬成为灰分而残留,由此所得的灰分称为“生理灰分”。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对中药品种进行鉴定并判断其质量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中药药材进行鉴定,判断其品种、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品种的来源,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来源及科学使用方法,保障人体的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3、中药鉴定学的对象是中药药材及其制剂。

二、中药鉴定分类中药鉴定可分为两类:状物鉴定和性质鉴定。

1、状物鉴定状物鉴定又称形态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器皮、花、叶、茎、根、果实、种子、树皮、茸毛、矿物、地理产地等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产地。

2、性质鉴定性质鉴定又称性状、理化、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或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适应症和活性成分。

三、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1、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治疗工具,因此,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产地、适应症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品种的来源、药材的品质、活性成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促进中药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四、中药鉴定的原理和技术1、中药鉴定的原理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医药“四体对照”原理。

四体对照,即器质损伤与否对比、色泽、外形、气味、口感、结构等外观特征对比、病虫害检查和与同类药材的鉴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错误鉴别。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整理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整理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整理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真伪优劣),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走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道地药材:指药材质优效佳。

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微量升华: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特有化学反应作为中药鉴别特征。

例大黄粉末升华物呈黄色针状、枝状和羽状结晶,加碱液显红色。

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中药的品种鉴别。

水试: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及颜色、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鉴别药材的方法。

火试:有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手段之一。

基源鉴定:又称来源鉴定。

它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拉丁)学名保证物种正确的过程。

显微鉴定:指利用显微镜通过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以及内含物特征,进行药材品种鉴定的方法。

分体中柱:网状中柱由断续环状排列的周韧型维管束组成,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网状中柱的单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

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

锦纹:指大黄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的同心多环异型维管束,其木质部隆起,韧皮部凹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状层纹,形似罗盘。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指药材横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色或淡黄色,宛如金玉相映。

如板蓝根、黄芪、桔梗、(苦参)等。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如知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5*2)
1、中药鉴定学:
2、中药
3、脉岛数
4、气孔指数:
5、栅表比:
6、菊花心:
7、云锦花纹:
8、蚯蚓头:
9、膨胀度:
10、性状鉴别:
11、显微鉴别:
12、理化鉴别:
13、过桥:
14、珍珠点:
15、车论纹:
16、狮子头:
17、泥鳅头:
18、菌丝:
19、菌丝体:
20、菌核:
21、子座:
22、过支合把:
23、挂甲:
24、乌金衣:
25、通天眼:
26、道地药材:
二、简答(6*7)
1、牛膝横切面图:
2、大黄横切面图:
1、薄荷横切面图:
2、冬虫夏草横切面图:
3、番泻叶横切面图:
4、大黄性状鉴别: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前两种称“北大黄”后一种称“南大黄”。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圆柱形、圆锥形。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的网状纹理。

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可见星点,环列或不规则散在。

根类药材形层层明显,具明显的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一、根茎横切面
①木栓层:残留。

②皮层:窄,有草酸钙簇晶。

③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含棕色物质,韧皮部有粘液腔。

④形成层:呈环状。

⑤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非木华。

⑥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在内,木在外)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横切面无髓部其他同根茎。

三、粉末:①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②导管:多网纹导管,非木化。

③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

复粒有2-7分粒组成。

理化鉴别
①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与状结晶加碱结晶消失并显红色。

②取少量粉末于履职上加1% NaOH aq 滤纸染成红色
③荧光检查:稀醇浸出液于滤纸上,晾干----棕色至红棕色荧光。

如果是亮蓝色或紫色荧光为伪品。

5、黄连的性状鉴别:
味连:①多分枝聚集成簇,形如鸡爪,俗称“鸡爪黄连”表面黄褐色粗糙。

②上部具有棕黄色鳞也残基,表面有须根及须根痕。

③质地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呈红色或暗棕色
④木质部金黄色,髓部红棕色或成空洞。

⑤味极苦
雅连:多单枝,较粗长,微弯曲,“过桥”长,(蚕蛹状)
云连:单枝细小,呈钩状,有“过桥”折断面较平坦(形如蝎尾)。

6、人参(生晒参)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有断续的环纹及明显的纵皱纹。

体轻,质较硬
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
气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生嗮参片:外皮灰黄色,体轻质脆,切面灰白色。

7、党参性状鉴别:党参
呈长圆柱形
表面黄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根及根茎(狮子盘头)。

每个茎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纹理,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到全长的一半。

支根的断落处常有黑褐色的胶状物。

木部淡黄色
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素花党参(西党参):
环纹长达全长的一半,断面裂隙多
表面黄白色主灰黄色。

川党参
小条者根,头部较小称“泥鳅头”顶端较稀疏的横纹,大条者亦有“狮子盘头”
断面裂隙少质软而结实,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

有明显不规则的纵沟。

8、何首乌性状鉴别:
①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皱纹或皮孔,两边具有一个明显根痕
②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有粉性,具有“云锦花纹”中央为正常维管束,皮层散有多数异形维管束。

③味微苦涩。

9、甘草性状鉴别:甘草
①根圆柱形,外皮松紧不等,表面红棕或暗棕、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长皮孔。

②质坚实而重,断面淡黄色,纤维性,粉性,具放射状纹理,显“菊花心”。

有裂隙,形成层环明显,淡棕色。

③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心有髓。

④具特殊甜味。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

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空细而明显。

11、牛膝与川牛膝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的区别:
12、当归与独活的区别:
13、北柴胡的性状鉴别的特征:
14、南柴胡与北柴胡性状鉴别的区别:
16、鸡血藤的性状鉴别的特征:
17、厚朴与杜仲的性状鉴别特征:
18、黄柏的性状鉴别特征:
19、黄柏和关黄柏性状鉴别的区别:
20、大青叶的性状鉴别的特征:
21、丁香的性状鉴别特征:
22、金银花性状鉴别特征:
23、五味子的性状鉴别特征:
24、冬虫夏草的性状鉴别特征: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鉴别:本品由虫体和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虫体似蚕,外表土黄色至黄棕色,环纹明显。

足八对,中部四对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子座深棕色,细长圆柱形,上部稍膨大,有一段光滑不育的顶端。

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

气微腥,味微苦。

①头部眼睛(红棕)头部与身体不同。

②环纹每三个一组。

③尾部上翘。

④四对足。

⑤子座由粗到细渐尖。

显微鉴别:子座与头部横切面
子座周围一列子囊壳,子囊壳大半埋生于子座内。

子囊壳内有多数线行子囊。

每个子囊壳内又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具不育顶端(子座先端部分无子囊壳)
成分:虫草酸
25、麻黄的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特征:
26、麝香的经验鉴别:
27、牛黄的性状鉴别特征:
三、论述题:(1*13)
1、人参。

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Ginseng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有断续的环纹及明显的纵皱纹。

体轻,质较硬
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
气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生嗮参片:外皮灰黄色,体轻质脆,切面灰白色。

显微鉴别:主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外侧常有裂隙,韧皮部射线宽3-5列细胞。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多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或细小的淀粉粒。

粉末: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草酸钙簇晶,棱角尖锐
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脐点点状、裂缝装、或星状。

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直径10-56um
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

成分:人参皂苷人参单糖、多糖等挥发油
理化鉴别:1、TLC以人参对照品药材和人参皂苷Rb1 Re Rf Rg1 对照品为对照
2、HPLC测定人参皂苷Re+Rg1≥0.30% Rb1≥0.20%
3、人参与西洋参和三七的区别。

4、薄荷。

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有时对生分支,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有明显的节,质脆,断面白色,中空。

叶卷曲皱缩,长圆形或卵圆形,有凹点状腺鳞。

茎上部腋毛轮伞花序,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

叶揉搓的时候有特异清凉的香气。

味辛凉。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呈四方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四棱角处由厚角细胞组成。

内皮层明显。

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

髓部薄壁细胞大。

中心常有空洞。

5、黄柏与关黄柏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