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 尺素寸心
尺素寸心译文赏析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尺素寸心接读朋友的来信,尤其是远自海外犹带着异国风云的航空信,确是人生一大快事,如果无须回信的话。
回信,是读信之乐的一大半代价。
久不回信,屡不回信,接信之乐必然就相对减少,以至于无,这时,友情便暂告中断了,直到有一天在赎罪的心情下,你毅然回起信来。
磋跄了这么久,接信之乐早变成欠信之苦,我便是这么一位累犯的罪人,交游千百,几乎每一位朋友都数的出我的前科来的。
英国诗人奥登(W.H. Auden)曾说,他常常搁下重要的信件不回,躲在家里看他的侦探小说,王尔德 (Oscar Wilde) 有一次对韩黎说:“我认得不少人,满怀光明的远景来到伦敦,但是几个月后整个崩溃了,因为他们有回信的习惯”。
显然王尔德认为,要过好日子,就得戒除回信的恶习,可见怕回信的人,原不止我一个。
(余光中)Thus Friends Absent SpeakTo get letters from friends, especially airmail letters from overseas that bear the stamp of exotic climes, is unquestionably one of life's greatest pleasures, provided, that is, that they do not call for a reply. Answering letters is a heavy price to pay for the enjoyment of reading letters. 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tardiness or infrequency in answering letters is a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in and ultimate cessation of, the pleasure of receiving letters, in which case friendship is prematurely broken off, until the day in sackcloth and ashes you summon up the willpower to put pen to paper again. Through this dilly-dallying the pleasure of receiving letters has turned to the misery of owing letters. I am an old lag in this respect: practically every one of the friends I have made in my comings and goings can recite from my crime sheet. W. H. Auden once admitted that he was in the habit of shelving important letters, preferring instead to curl up with a detective novel; while Oscar Wilde remarked to Henley: “I have known men who come to London full of bright prospects and seen them complete wrecks in a few months through a habit of answering l etters.” Clearly Wilde's view was that to enjoy life one should renounce the bad habit of answering letters. So I am not the only one to be fainthearted in the regard.。
闺怨诗: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时期,其中⼜有特别的⼀类称为宫怨诗。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妇等)的忧伤,或者少⼥怀春、思念情⼈的感情。
下⾯是为⼤家带来的:闺怨诗: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双飞去。
明⽉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双飞去⼀作:双来去离恨苦⼀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长⽔阔知何处?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双燕⼦飞去。
明⽉不明⽩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朱户。
昨天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登上⾼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上⼈寄⼀封信。
但是⾼⼭连绵,碧⽔⽆尽,⼜不知道我的⼼上⼈在何处。
注释蝶恋花:⼜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为词牌。
《乐章集》《张⼦野词》并⼊“⼩⽯调”,《清真集》⼊“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字,上下⽚各四仄韵。
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房基之上围以⽊栏,上承屋⾓,下临阶砌,谓之槛。
⾄于楼台⽔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家所⽤。
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作“离别”。
朱户:犹⾔朱门,指⼤户⼈家。
凋:衰落。
碧树:绿树。
彩笺:彩⾊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写信⽤素绢,通常长约⼀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九⾸》“客从远⽅来,遗我双鲤鱼。
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作“⽆”。
赏析 婉约派词⼈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且具有⼀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远的特⾊。
它不离婉约词,却⼜某些⽅⾯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尺素寸心君可知
尺素寸心君可知南朝王僧儒曾说: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真是好美的意境,不禁联想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写信就成了一种怀旧元素。
常常羡慕古人,在慢悠悠的时光里,等待一封从远方寄来的锦书。
这样的一封手写信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通过电话或短信三言两语就能明了,古时候却要经过漫长的长途跋涉才可抵达。
可也正是因为有了一路的沉淀,才有了等信的美好期待,写信的悠然自得以及寄信的小快乐。
尺素寸心君可知。
写一封信,来表达心意。
这样的感觉,一定非常的微妙吧。
余光中先生道,“写信,是对人周到。
记日记,是对自己周到。
”云在青山水在瓶,时间悠长缓慢,情意经过旅途的沉淀和过滤,便显得越发的珍贵和难得。
在漫长的人生时光里,被人惦记总是一种福气。
安妮曾说,写信就是对一个人,写下自己的心迹,用彼此坦白温柔的心绪融合。
只是,我们的想念越来越淡薄。
满天乱飞的“亲”,随口就能说出的“我想你”,还有“我爱你”这三个字也一点点的变得廉价起来。
当面说觉得害羞的,可以打电话,打电话觉得不好意思的,可以发短信,再不然咱还可以在微信上告白,微博上@一下也不错,若觉得还不想一下子昭告天下的,给对方发条私信也挺好……表白的方式似乎越来越多,可那些在古人眼里厚重的字眼,再也没了神圣感。
不比手写信,饱含着写信人的脉脉温情,所有真情都在笔尖流淌。
于是,不可抑制的会想念那个书写缓慢的年代,一封手写信的温暖和情谊。
很多时候,写信和打电话表达出来的感情,真是有天壤之别。
就像看完一本书,想找个朋友交流心得,在安静的夜晚写出来的文字,一定比打电话要深刻许多吧。
其实,写信这件事,还要棋逢对手才好。
若你说卡尔维诺,他言建筑构造,这种感觉就完完全全不对路。
若是能高山流水遇知音,那么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字就成了两人情谊最好的见证。
尺素寸心,尺素寸心君可知,似乎单单念着这样的字眼,便有柔软的诗意在心头了。
假期去看了《不二情书》,于是想到推这篇怀念书信的文。
汉译英赏析例文1
《中国翻译》余光中《尺素寸心》原文结构:第一段:回信的痛苦会减少读信时的快乐。
第二段:回信固然痛苦,不回信也未必就快乐。
写到不回信的心理挣扎。
第三段:真正要回信时面临的一系列麻烦问题。
以及作者对回信和友谊深浅之间的关系的一些思考。
原文印象:这篇《尺素寸心》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余光中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想象力。
读来趣味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文风诙谐幽默,通俗易懂。
从文中可以看出,能写出此种文章的大家一定是对生活有着无比的热情,对人生经历有着深入的思考,对人情世故有着透彻的了解甚至是洞察。
佳句佳译赏析:1. 接读朋友的来信,尤其是远自海外犹带着异国风云的航空信,确是人生一大快事,如果无需回信的话。
To get letters from friends, especially airmail letters from overseas that bear the stamp of exotic climes, is unquestionably one of life’s greatest pleasures, provided, that is, that they do not call for a reply.原句就很有意思,前面读来语意流畅完整,直到最后杀出一句“如果无需回信的话”,令读者立刻心生共鸣,感到确实是如此。
笔锋由此一转,便十分明确地点出了本文的中心主题,就是回信的麻烦。
说到用词,就是“犹带着异国风云的航空信”很有意思,不同于普通的表达法,而是将信赋之以动感,让人可以联想到一封信的长途跋涉的旅途过程,颇有趣味,这是作者幽默清新文风的一个体现。
译文翻译得很精彩。
把“犹带着异国风云”译成“bear the stamp of exotic climes”,此处stamp本意为印记,标志,在这里要联系上下文进行适当的增词,虽然原文没有明确说明“印记”一词,但字里行间的意思正式如此,因此这是“stamp”用得好的原因之一。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什么意思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什么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什么意思?想写信给你诉说心中的思念和忧愁,可天地如此广阔,有谁知道你在何处呢?《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余光中散文《尺素寸心》节选
余光中散文《尺素寸心》节选An Excerpt from Limited Words vs. Boundless Friendship By Yu Guangzhong Replying a letter does make me flinch; however, unreplied letters allow me no release at all. Dozens of unreplied letters pile up on my bookshelf, like a sum of debt waiting to be paid. Some have been waiting there for over one year, while some have newly arrived. The pressure from paying off that debt is far beyond what a junior debtor can endure. The stack of unreplied letters are, like a group of haunting ghosts, continually pestering my guilt-loaded soul. Conventionally, the letters will certainly be replied. I can even swear by heaven that never do I have the intention not to reply when my mind is clear. The problem is how to reply. Even if I spared myself a whole summer night, I would be wavering on which letter to reply first, the 18-month-old one or the 7-month-old? The reply has been delayed for so long that I’m afraid even a heartfelt apology has already lost its power. In friends’ heart, I’ve been ma rginalized as a cocky man unworthy of care. "Unaccountable"! That is their unanimous comment on me。
鉴赏语篇(3篇)中译英练习
鉴赏语篇(一)中国历史上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建筑家等Nanjing the Beloved City可爱的南京Nanjing has witnessed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many distinguished talents and noble hearts as well as monumental achievements that shone through the ages. 南京,她有层出不穷的风流人物,和彪炳千秋的不朽业绩。
Attracted by her special appeal, a great number of powerful figures and people actuated by high ideals have stayed in or frequented this metropolis to contend for the lead or to give play to their genius and virtues. 大都会特有的凝聚力,吸引了无数风云人物、仁人志士在这里角逐争雄,一逞豪彦。
Military commanders such as Sun Quan and Xie An; political leaders such as Hong Xiuquan and Dr. Sun Yat-sen;从孙权、谢安到洪秀全、孙中山,scientists like Zu Chongzhi, Ge Hong, Li Shizhen and Zhenghe;从祖冲之、葛洪到李时珍、郑和,men of letters such as Liu Xie, Xiao Tong, Cao Xueqin and Wu Jingzi; 从刘勰、萧统到曹雪芹、吴敬梓,artists like Wang Xizhi, Gu Kaizhi, Xu Beihong and Fu Baoshi;从王羲之、顾恺之到徐悲鸿、傅抱石,educators such as Tao Xingzhi; and architects like Yang Tingbao还有陶行知、杨廷宝等等,—all these renowned historical figures used to settle on this blessed land to have their splendid dreams fulfilled.荟萃于此,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一圆他们的辉煌之梦。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出自哪首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出自哪首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出自《偶题》。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出自哪首诗1《偶题》的原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2《偶题》的赏析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
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曹丕《典论·论文》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使杜甫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壮志未酬,迭经挫折,饱尝动乱之苦,倒却取得了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
于是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
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
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写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写的
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于谦的《鸢谷剩稿》中的《四声田舍·其三》一文。
《四声田舍·其三》是于谦的一篇田园诗,全文如下:
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余。
忙忙南村路,悠悠青冢墓。
朝簇渔船起,夕峰渡鴈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于谦的一首田园诗,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珍视。
第一句"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余。
"表达了人生中得失的普遍性和个人感悟的主观性。
人生中无论取得什么成就,都不能保证其长存千古,而寸心中的感悟则是随着个人经历和体验而不同的。
第二句"忙忙南村路,悠悠青冢墓。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生活的两个方面:忙碌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的短暂和有限。
南村路是忙碌的人们奔波的道路,而青冢墓则是人们最终归宿的地方
第三句"朝簇渔船起,夕峰渡鴈初。
"通过朝夕之间的对比,表现了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也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循环。
朝簇渔船起,夕峰渡鴈初,都是自然景观,而这些景象的变幻也提示着人生的不断变化。
最后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通过"盘中餐"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有其不易和不易察觉的辛酸。
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每一道菜都是厨师精心烹制的。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不要忘记平凡中的点滴艰辛。
尺素寸心
(5)接读朋友的来信,尤其是远自海外犹带着异国风
云的航空信,确是人生一大快事,如果无须回信的话。
Letters from friends, especially exotic air letters from overseas are a great joy in the life. (6)回信, 是读信之乐的一大代价。 Replying letters is a big cost to the happiness of reading letters. Writing in reply is a heavy price to pay for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letters 参考译文:Answering letters is a heavy price to pay for the enjoyment of reading letters.
(4)“莫名其妙!”是你在江湖上一致的评语。
“Indescribable!” That is their consistent reviews on you. 参考译文: “Weirdo” is the phrase for you from all your friends. On the grapevine your reputation is “that impossible fellow”.
Replying a letter does make me flinch; however, unreplied letters allow me no release at all.
If it is conceded that replying to letters is to be dreaded, on the other hand, not replying to letters is by no means a matter of unalloyed bliss.
运用WordSmith分析《尺素寸心》选段的两种译文风格
t h o s e wh o h a v e r e c e i v e d my r e p l y .
余光中是原文作者, 因而更愿意以第一人称进行表达对于 回信 的看 法和感受 。D a v i d则频繁使用无 主句 , 甚 至是第二人 称 “ y o u ” , 将原文作者对 “ 回信” 的一系列思考都化为客观的、 大众 的感 同身受 ,无法把握原文 的情 感基调 、产生距离 。
用方法有 6 次。 余光中的译文 , “ t h a t ”出现了 4 次, 作连词 仅有 2 次。例 2可体现两个译本 的区别。 例2 :… …我 该先 回一 年半前 的那 封信 呢 ,还 是七个 月 前 的这 封信 ?
Da v i d译 : … S h o u l d I i f r s t a n s we r t h e l e t e r t h a t wa s s e n t
性 的”标 准 。
本文依照许伟 阐述的平行语料库 的建立及其在翻译批 评中的应用 , 对余光中和 D a v i d P o l l a r d 所译散文《 尺素寸心》 的两个段落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分析两篇译文的词频和平均
句 长 ,以对 比原 文探 寻两位 译 者在理 解和 表达 方面 的差异 。 二 Wo r d Smi t h分析 两种译 文 的词频 运 行 Wo r d l i s t 得 到两 篇译 文词 频表 ( 略) 。通过对 比 , 余光中的译文多使用 I ( 1 1 次, 2 . 7 1 %) , m y ( 1 0 次, 2 . 4 6 %) , me ( 4次 , 0 . 9 9 %) ; 而D a v i d的译 文 中 y o u r ( 1 O 次, 2 . 3 5 %) , y o u( 8 次,1 . 8 8 %) , t h a t ( 1 0 次,1 . 4 1 %) 的使用频率则较高。
尺素寸心什么意思
就是寫信表示心意的意思。
南朝王僧儒: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尺素寸心
就是写信表示心意的意思。
南朝王僧儒: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不是专指妻子思念丈夫,其他书信来表示思念之情也可以的
1、尺素寸心是一部同人类型网络小说,作者是沈临谙。
2、内容简介
我爱他时,他还是那个飞扬拨扈,不可一世的司徒杨玄感;
他怜我时,他却已是理智丧失,懵懂不知的战奴。
往事无从悲,一片素情难自处,凭谁寄,如今寸心皆成灰。
PS:本文是电视剧《红拂女》的尺素玄感同人,题材偏冷,CP偏冷。
散文《尺素寸心》两个英译本赏析
散文《尺素寸心》两个英译本赏析
尺素寸心是中国古典散文的经典之作,也是李白最成功的一篇散文。
从中可以获得珍贵的哲理,散文的本质是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启发读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尺素寸心》中,李白用一种简单而深奥的方式写出一种精神世界,带领读者走进一种无限的智慧与心灵的旅程。
《尺素寸心》的英译本的翻译有几个,其中最著名的是来自英国著名翻译家聂言的译本。
聂言以其精准的翻译技巧,精打细算地将李白拙言中的一丝一毫表现出来,使读者得以更深刻地领略精神世界。
聂言用充沛的分析语言表达出李白的情感,非常适合喜爱李白诗歌的读者欣赏。
另一位著名译者陈伯莱,他将《尺素寸心》译成了一段英文古典文学,整篇诗歌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特点,以不同的句式和重复的短语,充分展示出李白的文字的优雅与抒情。
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他苍茫无垠的心灵世界,以及他用细微的轻轻一笔表达的深刻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尺素寸心》的英译本的译介凸显了李白大师作品的高超之处,读者可以更深入体验古典文学的精髓。
李白的文字,既包容又抒情,它所承载的哲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思考和理解人生。
最后,感谢译者在深入研究李白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提供了如此精彩的翻译。
- 1 -。
唐人月仪帖原文和释文
唐人月仪帖原文和释文1.三月季春:1.原文:芳信远临,还同面叙。
披文解封,企望成劳(损字)。
言散未期,咏情何极。
方今啼鷪转树,戏鸟萦林,柳絮惊飘,花飞乱影。
对斯节候,叹恨繁怀。
谨附寸心,希垂尺素。
2.注释:1.“芳信”:美好的消息,这里可指书信。
2.“面叙”:当面叙述、交谈。
3.“披文”:打开文章或书信阅读。
4.“企望”:盼望、期望。
5.“咏情”:抒发情感。
6.“啼鷪”:应为“啼莺”,即黄莺鸟的啼叫。
7.“萦林”:在树林中环绕、盘旋。
8.“寸心”:微小的心意,谦词。
9.“尺素”:书信的代称。
3.释文:美好的书信从远方传来,如同能当面交谈一样。
打开书信阅读,心中充满了期待。
但分别的日子还不知何时结束,情感的抒发没有尽头。
如今正是黄莺在树上啼叫,鸟儿在林中嬉戏,柳絮受惊飘飞,花朵飞舞、影子凌乱的时节。
面对这样的时节,心中充满了叹息和惆怅。
谨以此微小的心意,希望能收到您的回信。
2.四月孟夏:1.原文:往昔分飞,本期暫别。
何因一阻,遂即經年。
況夏時暄炎,(原脫光字)風渐扇。
眷望之積,伊何可言。
每歎行雲,恆思歸便。
倦情不已,憶念增深。
幸願高明,伏垂下問。
(釋文明字損。
又另行釋文十一字。
□諾□季懷匆卒豈敢多具。
當是五月文。
)2.注释:1.“分飞”:分别、分离。
2.“暫别”:暂时分别。
3.“暄炎”:炎热。
4.“风渐扇”:微风渐渐吹拂。
5.“眷望”:眷恋、盼望。
6.“高明”:对人的尊称,这里可理解为对方。
7.“伏垂”:敬语,表示恭敬地等待。
3.释文:过去分别,原本以为只是短暂的离别。
没想到因为某种阻碍,竟然已经过了一年。
况且夏天炎热,微风渐渐吹拂。
心中的眷恋和盼望,难以用言语表达。
常常叹息行云,总是想着能够回去。
疲倦的情绪不断,思念之情越来越深。
希望您能高明地给予回复,我恭敬地等待着您的询问。
3.六月季夏:1.原文:自從分袂,各處遊方。
既阻關河,音書斷絕。
近問往信,敬想為勞。
言展未期,歎善無以。
炎光極熱,毒氣傷人。
尺素寸心-散文-红袖添香
尺素寸心-散文-红袖添香尺素寸心文 / 苏槐穴首先声明,这个题目余光中先生已起过,我也是由于看了他那篇文章才起了这东施效颦的心的,单就题目而言就很雅致了,用“尺素”对“寸心”,这就是修辞学里的句中对,诗人就是不同,一开始就煞费苦心了;无论多丑的人都会对美神往的,正如笨的人都会对智慧更仰慕一样。
朱自清先生不也是因写了《背影》世间才也多了许多远近不同的《背影》吗?但毕竟青出于蓝者少,而狗尾续貂者多!以余先生的雅量,应该能原谅一个无名小辈的唐突吧。
余先生那篇文章写的是写信与收信的心情,快乐与烦恼交织。
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夜凉如水的时候,或者霜天难晓之际,想起用彩笺哪怕是白纸写一封信寄出去呢?再热恋的恋人,再亲近的亲人,若思念袭来,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个E—mail就能把思念摧毁——我说错了,大家会说这是满足思念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许多遥远的梦想变得亲近,却也把许多美好变成梦了。
我说过我青春时写过许多情书,当然也收到许多情书,虽然现在不只人非亦物非,新的变成旧的,但这泛黄的情书仍是我不变的珍藏,它医治过我阴天秋雨时久积伤痛。
友人的书信往来更是数不胜数了,盼信的心情虽然与写信的心情截然不同,但信中的思想与笔迹都一一见证了曾经岁月的沧桑!现在我在电脑上字是打得越来越快了,但在纸上写的字却是越来越丑了,李商隐说的“书被催成墨未浓”的那种急切心情早没了,有的只是懒洋洋的情绪在电话里无聊地相互感染。
我想不出我可以给谁写信,甚至连自己给自己写都不能,因为这早被人目为老土的表现了,难道我还嫌自己老土得不够吗?袁枚的《随园诗话》里有一个关于写信的典故,我过目不忘:“郭晖远寄家信,误封白纸。
妻答诗曰:‘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这样的误会才是最美丽的误会,这样的妻子才是最可爱的妻子!能够在无字白纸上读到离愁别恨,这当然是将心比心的结果,但如果她是个不解风情的女子,恐怕她的夫婿也会像殷浩那样不幸了,当然,感情与政治还是有些不同的,所以殷浩才没郭晖远那么好运,而攻于心计的桓温注定是那样的无趣了。
关于尺素的诗句
关于尺素的诗句
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2.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辛弃疾《满江红·暮
春》
3.千里乡关空倚慕,无尺素。
——欧阳修《渔家傲·律应黄钟寒
气苦》
4.尺素欲传将,故人远、天涯屡惊回顾。
——张辑《徵招》
5.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6.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钱起《送僧归日本》
7.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
子安》
8.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
9.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10.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鱼传尺素——精选推荐
鱼传尺素
鱼传尺素
拼
⾳
yú chuán chǐ sù简拼yccs 近
义
词
鸿雁传情反义词
感
情
⾊
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
语
解
释
尺素:古代⽤绢帛书写,通常长⼀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成
语
出
处
客从远⽅来,遗我双鲤鱼。
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
成
语
⽤
法
作宾语、定语;指传递书信
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重数。
(宋
鱼传尺素,砌成此恨⽆重数。
(宋·秦观《踏莎⾏》词)
成语故事汉代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描写妻⼦对远⽅丈夫的思念之情,靠鱼传尺素来传递感情,原诗:“枯桑知天风,海⽔知天寒。
⼊门各⾃媚,谁肯相为⾔!客从远⽅来,遗我双鲤鱼。
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产
⽣
年
代
古代
常
⽤
程
度
⽣僻。
【经典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经典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想要写信给你倾诉心中的思念和忧伤,可以天地如此宽广,存有谁晓得你在何处呢?《鹊踏枝》晏殊槛菊恨烟兰泣露,罗幕张嘉佳,燕子双飞来。
明月译音浮生痛,斜光至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解:《鹊踏枝》:即《蝶恋花》。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彩笺:古人用来题写诗词的精致美丽的纸。
这里代指题诗。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给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来《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糠鲤鱼,中存有尺素书”。
后来做为书信的代称。
译文1: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恨烟,兰花痛哭的泪珠结为了露珠,罗幕间那股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来。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初恋之痛,斜光沿着红红的门户照射到床前。
昨夜西风凛冽,碧树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想给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哪里。
译文2:围栏里薄雾笼罩着菊花,显得心情压抑;兰草上沾着露水,仿佛在伤心地哭泣。
轻风吹动帘幕,感到一丝寒气,只见一对燕子向远方飞去。
清明的月亮不懂得分离的伤痛,月光斜洒进房中,一直到天明。
西风吹起了一夜,碧绿的叶子已经开始衰败。
我独自荣登高楼遥望,远方的道路弯曲扩散。
真想要给思念的人递一封书信,可以山高路远,水路漫长,谁晓得该寄给什么地方呢?译文3:庭院里的菊花弥漫在雾气里,像不得志含愁;兰花也仿佛在为丛藓科扭口藓中雪冤。
挂着丝罗帷帘的屋子里存有寒气借由,筑巢屋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地联翩飞来。
明月啊,你不介绍人间往昔别恨之苦,还把你的银辉,从晚间至清晓,穿裆入我朱漆的窗户。
李白《捣衣篇》全诗译文及赏析
捣衣篇唐·李白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注释⑴嚬(pín)蛾:即蹙眉,皱眉头。
嚬:即“颦”。
蛾:指蛾眉。
离居:分居。
⑵尺素书:绢写成的书信。
在纸张发明或通行前,古人多用一尺见方的绢写信,故云“尺素书”。
《文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吕向注:“尺素,绢也。
”⑶开缄(jiān):开拆(函件等)。
李白《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⑷“狂夫”句:谓丈夫还在交河戍守。
狂夫:称丈夫的谦辞。
狂:一作“征”。
交河:地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的雅尔和屯。
有水原出县北天山,交流于城下,故名。
西汉时为车师前国首府。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交河县。
⑸双燕:一作“双鸟”。
中洲:洲中。
《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王逸注:“中洲,洲中也。
水中可居者曰洲。
”⑹青丝骑(jì):用青丝为饰的马。
一说指骢马。
青丝:指马缰绳。
刘孝绰《淇上人戏荡子妇示行事诗》:“不见青丝骑,徒劳红扮妆。
”此用其句意。
⑺红粉楼:女子居处。
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⑻“楼上”句:谓青春时光一天天地逝去。
楼上为主人公所居。
春风:代指春天的时光,实指主人公的青春年华。
日,一天天,与“将”同作“歇”的状语。
歇:停息。
⑼揽镜:持镜;对镜。
《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导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⑽员管:即筼(yùn)管,筼竹作成的管,西域的一种类似笛的乐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素寸心(节选)
余光中An Excerpt from Limited Words vs. Boundless Friendship
By Yu Guangzhong
回信,固然可畏,不回信,也绝非什么乐事。
书架上经常叠着百多封未回之信,“债龄”或长或短,长的甚至一年以上,
Replying a letter does make me flinch; however, unreplied letters allow me no release at all. Dozens of unreplied letters pile up on my bookshelf, like a sum of debt waiting to be paid. Some have been waiting there for over one year, while some have newly arrived.
那样的压力,也绝非一个普通的罪徒所能负担的。
一叠未回的信,就像一群不散的阴魂,在我罪深孽重的心底幢幢作祟。
The pressure from paying off that debt is far beyond what a junior debtor can endure. The stack of unreplied letters are, like a group of haunting ghosts, continually pestering my guilt-loaded soul.
理论上说来,这些信当然是要回的。
我可以坦然向天发誓,在我清醒的时刻,我绝未存心不回人信。
Conventionally, the letters will certainly be replied. I can even swear by heaven that never do I have the intention not to reply when my mind is clear.
问题出在技术上。
给我一整个夏夜的空闲,我该先回一年半前的那封信呢,还是七个月前的这封信?
The problem is how to reply. Even if I spared myself a whole summer night, I would be wavering on which letter to reply first, the 18-month-old one or the 7-month-old?
隔了这么久,恐怕连谢罪自谴的有效期也早过了吧。
在朋友的心目中,你早已沦为不
值得计较的妄人。
The reply has been delayed for so long that I’m afraid even a heartfelt apology has already lost its power. In friends’ heart, I’ve been marginalized as a cocky man unworthy of care.
“莫名其妙!”是你在江湖上一致的评语。
“Unaccountable”! That is their unanimous comment on me.
其实,即使终于鼓起全部的道德勇气,坐在桌前,准备偿付信债于万一,也不是轻易能如愿的。
In fact, even though I pull myself together and settle down at the desk, ready to pay off the debt, my determination will easily be split up by doubts.
七零八落的新简旧信,漫无规则地充塞在书架上,抽屉里,有的回过,有的未回,“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要找到你决心要回的那一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数倍于回信本身。
Old and new letters, replied or yet-to-be, cram the shelf and the drawer in disorder, which reminds me of two verses: “He’s simply in the very mountain. In the depths of clouds, his whereabouts are unknown.” (from Calling on a Hermit in Vain by Jia Dao). Picking out the letter I decide to reply from such a mess will cost multiplied time and energy as replying the letter does.
再想象朋友接信时的表情,不是喜出望外,而是余怒重炽,你那一点决心就整个崩溃了。
Moreover, on visualizing the facial expression of friends when they receive the reply —reburned lingering anger rather than surprised delight —my tiny amount of determination dwindle into naught.
你的债,永无清偿之日。
不回信,绝不等于忘了朋友,正如世上绝无忘了债主的负债人。
Consequently, the date when my debt is paid off extends into eternity. Although I haven’t replied the letters, I can never forget my friends, any more than a debtor can forget his creditor.
在你惶恐的深处,恶魇的尽头,隐隐约约,永远潜伏着这位朋友的怒眉和冷眼,不,你永远忘不了他。
In the depth of my disturbed and apologetic heart looms the indelible angry and icy look of my friends. Never can I forget them.
你真正忘掉的,而且忘得那么心安理得,是那些已经得到你回信的朋友。
Friends who really fall into oblivion, from which guilt is totally absent, are those who have received my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