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垓下歌》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垓下歌》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垓下歌》
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
我力可拔山啊,豪气可盖世。

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马也不走了。

乌骓马不走了,我能怎么办啊?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啊?
【赏析】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

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

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

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

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

尽管这是一种?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目录1、山居秋暝--------------------------------------唐·王维2、逢入京使--------------------------------------唐·岑参3、马诗-----------------------------------------唐·李贺4、赠花卿----------------------------------------唐·杜甫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6、浪淘沙--------------------------------------唐·刘禹锡7、乌衣巷--------------------------------------唐·刘禹锡8、秋夕-----------------------------------------唐·杜牧9、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10、村居即事------------------------------宋·范成大11、江村晚眺-----------------------------------宋·戴复古12、浣溪沙---------------------------------------宋·晏殊1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4、水调歌头中秋--------------------------------宋·苏轼1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16、龟虽寿------------------------------------东汉·曹操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作唐王勃者】: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一年级古诗文诵读与鉴赏

一年级古诗文诵读与鉴赏

一年级学生可以开始学习并诵读古诗文了。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诵读和鉴赏的古诗:
1.《咏鹅》: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语言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和自然界的和谐。

2.《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

3.《画》: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妙。

4.《静夜思》:李白所作的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春晓》: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以其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6.《村居》:高鼎所作的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以其明快的节奏和清新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和谐。

在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鉴赏:
1.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含义:在诵读前,可以简单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运用图像和音乐:可以运用图像和音乐来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氛围。

3.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逐渐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增强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启发想象: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描述展开想象,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画面和情境。

5.拓展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的古诗,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诗经》13篇经典诗歌欣赏

《诗经》13篇经典诗歌欣赏
2.行迈:行走。靡靡:行步迟缓貌。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题解:士兵们慷慨激昂,团结抗敌。
原文译文注释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①。
王于兴师②,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③!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④。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⑤!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⑥。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⑦,
与子偕行⑧!
谁说我们没衣穿?
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
修整我那戈与矛,
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竹石》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竹石》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韧、刚劲。

⑨任:任凭。

⑩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
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书愤》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书愤》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书愤》宋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衰(cuī)鬓:苍老的鬓发。

⑦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⑧堪:能够。

⑨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⑩楼船:战舰。

11。

名世:名传后世【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赏析】这两首诗是作者七十三岁时在山阴所作。

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

不然,无诗矣。

(《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沉的积愤。

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

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

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

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

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

2020智慧树知到《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章节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章节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章节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章节答案绪论1、老师认为经典诗文应该符合哪几条标准?A:时尚性B:价值性C:趣味性D:时间性E:标准性正确答案:价值性 ,时间性,标准性2、老师认为经典诗文主要美在哪里?A:美在意境B:美在格律C:美在情怀D:美在标题E:美在悬念正确答案:美在意境,美在格律,美在情怀3、对经典诗文不正确的认识是( )A:经典诗文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人淡忘B:经典诗文所反映的价值观总体上符合一个社会主流价值倾向C:经典诗文堪称诗文典范D:经典诗文只注重媚俗正确答案:经典诗文只注重媚俗4、经典的时间性是指( )A: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检验B:经典作品必须是古代作品C:经典作品必须经过三百年以上检验D:经典作品无须时间检验正确答案: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检验5、经典诗文的情怀美是指( )A:经典诗文所展现的情怀一定是忧郁的B: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情怀一定是欢快的C: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情怀一定是能够打动人心并引起共鸣的D:经典诗文一定是催泪的正确答案: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情怀一定是能够打动人心并引起共鸣的第一章1、语音的表现力如何体现?A:高低长短B:长短轻重C:高低轻重D:高低快慢正确答案:高低轻重2、语调和节奏的表现力如何体现?A:高低长短B:长短缓急C: 抑扬顿挫D: 长短缓急、抑扬顿挫正确答案:长短缓急、抑扬顿挫3、诵读过程中由内心情感控制和支配很难骗人的是( )A:语音B:语调C:眼神D:手势正确答案:眼神4、对诵读时停顿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诵读时的停顿一定是忘记词了,大忌B:诵读时应该一字一停顿以突出每一字词C:诵读时尽量不要停顿D:诵读时可以根据情感需要、句式需要、逻辑需要进行必要的停顿以增强诵读效果正确答案:诵读时可以根据情感需要、句式需要、逻辑需要进行必要的停顿以增强诵读效果第二章1、四言古诗主要流行的时段是在( )A:汉朝及之前B:宋朝之前C:元朝之前D:清朝之前正确答案:汉朝及之前2、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指( )A:平、上、去、入B:抑、扬、顿、挫C: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正确答案:平、上、去、入3、在古汉语中,入声属于( )A: 平声B: 仄声正确答案:仄声4、诗和词在押韵方面的区别是( )A:没区别B:词押平声韵,诗即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C:诗一般押平声韵,词即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正确答案:诗一般押平声韵,词即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5、赋作为一种文体在哪个朝代最盛?A:周朝B:汉朝D:宋朝正确答案:汉朝第三章1、蝶恋花词谱限定全词共( )字A:36字B:60字C:120字正确答案:B2、蝶恋花词牌取自( )A:诗经中的某一句B:南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东飞伯劳歌(二首)》C:冯延巳的〈鹊踏枝〉D:取自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正确答案:B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者都必经历三种境界,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取自( )A:晏殊的蝶恋花B: 柳永的蝶恋花C:欧阳修的蝶恋花D:李清照的蝶恋花正确答案:B4、蝶恋花词牌押的韵是( )A:上片仄韵,下片平韵B:仄韵,一韵到底C:上片平韵,下片仄韵D:平韵,一韵到底正确答案:B5、晏殊在婉约派四大旗帜中所代表的是( ) A:闺语B:情长D:愁宗正确答案:C第四章1、清平乐的“乐”字应该读( )A: le(四声)B:yue(四声)正确答案:B2、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有中“宋玉墙东路”,是指( ) A:墙东有宋人埋藏的玉石B: 美女如云之地C: 有燕子飞过墙东正确答案:B3、古诗词中常用来传递书信的意象之物是指( )A:天上有雁,水中有鱼B: 天上有云,地上有马C:天上有雨,地上有草正确答案:A4、清平乐押什么韵?( )A: 平韵,一韵到底B:仄韵,一韵到底C:上片平韵,下片仄韵D:上片仄韵,下片平韵正确答案:D5、中国人有悲秋之传统,此意象之祖当推( )A:屈原B:宋玉C:潘安D:欧阳修正确答案:B1、《相见欢》词牌押什么韵( )A:平韵B: 仄韵C: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两仄韵D: 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正确答案:D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的“倩”字如何读?A:qian,四声B: Qing 三声C:Qing 四声D: Qing 一声正确答案:C3、纳兰性德的《相见欢》中“遥山一抹微云”化用自( ) A:苏轼《沁园春》中的一句B: 秦观《满庭芳》中的一句下一页C: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D:秦观《鹊桥仙》中的一句正确答案:B4、唐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叫( )A:礼部B:乐府C:教坊D:瓦肆正确答案:C5、周敦儒的词“金陵城上西楼。

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答案

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答案

绪论
3
4
5
题目答案
《相见欢》词牌押什么韵()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的“倩”字如何读?Qing 四声
纳兰性德的《相见欢》中“遥山一抹微云”化用自()秦观《满庭芳》中的一句
题目答案
《沁园春》词牌()取自东汉时期与窦宪相关的一个典故
苏轼的《沁园春》“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中“二陆”是指()陆机、陆云二兄弟
文天祥的沁园春中有“骂贼张巡”是指()张巡大骂贼人
题目答案
柳永对词的最大贡献在于将词推向大众化#善于写慢词长调#平常俚语入词话柳永《长寿乐》中“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利市”二字是指柳永《长寿乐》中“好生地剩
赏钱
与我儿利市”,“利市”二字是指
柳永的《鹤冲天》反映了柳永科举失利以后的心理变化与调节过程
柳永的《望海潮》中,“凤池”古时候常指中书省。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关gu ān 雎j ū关gu ān 关gu ān雎j ū鸠ji ū, 在z ài河h é之zh ī洲zh ōu。

窈y ǎo窕ti ǎo淑sh ū女n ǚ, 君j ūn子z ǐ好h ǎo逑qi ú。

参c ēn差c ī荇x ìng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流li ú之zh ī。

窈y ǎo窕ti ǎo淑sh ū女n ǚ, 寤w ù寐m èi求qi ú之zh ī。

求qi ú之zh ī不b ù得d é, 寤w ù寐m èi思s ī服f ú。

悠y ōu哉z āi悠y ōu哉z āi, 辗zh ǎn 转zhu ǎn反f ǎn侧c è。

参c ēn差c ī荇x ìng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采c ǎi之zh ī。

窈y ǎo窕ti ǎo淑sh ū女n ǚ, 琴q ín瑟s è友y ǒu之zh ī。

参c ēn差c ī荇x ìng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芼m ào之zh ī。

窈y ǎo窕ti ǎo淑sh ū女n ǚ, 钟zh ōng鼓g ǔ乐yu è之zh ī。

【注释】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窈窕:纯洁美丽。

淑:善良。

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水上植物,可以吃。

流:顺水势采摘。

寤(wù):睡醒;寐:睡着。

[8]寤寐,醒和睡。

指日夜。

思服:思念、牵挂。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芼(mào):选择,采摘。

[12]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经典诗文诵读及赏析(教学反思)

经典诗文诵读及赏析(教学反思)

经典诗文诵读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反思学校一直比较重视国学经典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本学期“一诵一读一讲”微课实施方案,想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我本人就比较喜欢诵读赏析诗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经常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并在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一起诵读。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识字量上去了,诵读水平提高了,在课堂上也积极了,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认为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读书,喜欢交流,喜欢学习,比较理想的方法就是经典诵读了。

每天下午,我都会布置一首经典诗词,让学生在回家写完作业之后背诵,第二天晨读时利用十分钟时间巩固,检查。

检查的方式是同桌互相背诵,我抽查,最后和他们一起诵读。

下午布置搜集诗词的相关资料,准备交流赏析,下一次晨读再引导感情诵读和赏析。

一首诗或者词,从背诵到诵读赏析,一般得用三个晨读时间(每天10分钟),然后在每节语文课之前的3-5分钟再进行交流巩固。

经过这样的坚持,学生背诵的诗词多了,就连一些很长的诗词也能背下去了,更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赏析诗词,通过搜集交流相关资料,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方法用到语文课堂上,不管是诗词还是课文,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感悟和表达。

像今天我们诵读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可以说很长,五年级的孩子不容易背诵,更不用说理解赏析了。

在之前的背诵上,我现在大屏幕上出示诗词,并和他们一起诵读,先是照着诵读,然后闭上眼睛诵读。

要么我诵读上阕,他们诵读下阕,要么和他们比赛诵读,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诵读热情高涨,然后引导他们搜集相关资料来赏析也不是难题了。

每天十分钟,每节课之前5分钟,长期的坚持,让我的语文课越上越轻松,孩子们也喜欢我的课。

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有几点感触:1.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2.诵读经典,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上联诵读经典诗文下联传承华夏美德赏析

上联诵读经典诗文下联传承华夏美德赏析

上联诵读经典诗文下联传承华夏美德赏析
【赏析: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美德】
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华夏五千年的美德。

让我们一同赏析那些充满智慧与哲理的诗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与精神力量。

上联:诵读经典诗文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们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下联:传承华夏美德
华夏美德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包含诚信、礼仪、孝道、忠诚等诸多方面。

这些美德在经典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例如,《论语》中提倡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至今仍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指导意义。

赏析:
1.《诗经》中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爱情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传递出礼仪、忠诚等华夏美德。

2.唐代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所
蕴含的爱国精神,正是华夏美德的体现。

3.宋代苏轼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首词以豪放激昂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上英勇豪杰的壮丽画卷。

词中传递出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正是华夏美德的传承。

总结:
诵读经典诗文,让我们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华夏美德。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好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庭兰。

(9)翮:羽毛。

【译文】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

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秋风引》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秋风引》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秋风引:即秋风曲。

(2)萧萧:风声。

(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译文】
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

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赏析】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

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

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

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

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

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
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

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

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

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

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

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画》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画》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意】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赏析】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月夜》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月夜》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刘方平,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生平不详。

②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③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④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南。

⑤偏知:才知。

⑥新:初。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格外地感到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诗的意蕴是深厚的。

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

然而。

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

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

就更为寥寥。

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沧海》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沧海》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7)竦峙(sǒng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8)萧瑟(xiāos):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本图是曹操骑马在碣石山上的景象(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荣幸。

(14)甚:极其,很。

(15)至:极点。

(16)幸甚至哉(zāi):很荣幸至此。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21)观:欣赏。

(22)幸:庆幸。

(23)咏志:即表达心意。

咏:歌吟。

(2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配乐演唱使得附加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中的第一章。

(24)以:连词,来(以观沧海)(25)以:用(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庆幸极了,用作诗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水调歌头》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水调歌头》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至早晨;到清晨【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胜(shng):承担、承受。

经受不住。

(古代读shēng,现在一般读shng)【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绮(qǐ))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不应有恨,何事长(ch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何】哪一。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及之前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指()
平、上、去、入
在古汉语中,入声属于()
仄声
诗和词在押韵方面的区别是()
诗一般押平声韵,词即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赋作为一种文体在哪个朝代最盛?
汉朝
3
4
5
题目
答案
《相见欢》词牌押什么韵()
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的“倩”字如何读?
Qing四声
“揽騑辔以抗策”中的“抗”原意是指
举起
9
题目
答案
“我哒哒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取自郑愁予的哪一首作品?
《错误》
《一棵会开花的树》作者席慕容是哪个民族的人?
蒙古族
以下哪一首诗是余光中的代表作?
乡愁
10
题目
答案
婉约的散文《两棵树》描述的内容主要是
亲情
《放不下的是你》作者是?
逸野
11
题目答案Βιβλιοθήκη 《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
《相信未来》的作者是( )
食指(郭路生)
纳兰性德的《相见欢》中“遥山一抹微云”化用自()
秦观《满庭芳》中的一句
6
题目
答案
《沁园春》词牌()
取自东汉时期与窦宪相关的一个典故
苏轼的《沁园春》“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中“二陆”是指()
陆机、陆云二兄弟
文天祥的沁园春中有“骂贼张巡”是指()
张巡大骂贼人
7
题目
答案
柳永对词的最大贡献在于
将词推向大众化#善于写慢词长调#平常俚语入词话
绪论
题目
答案
(1)老师认为经典诗文应该符合哪几条标准?
价值性#时间性#标准性
(2)老师认为经典诗文主要美在哪里?
美在意境#美在格律#美在情怀#
1
题目
答案
语音的表现力如何体现?
高低轻重-更新
诵读时()字不可拖长音
仄声字-更新
语调和节奏的表现力如何体现?
长短缓急、抑扬顿挫-更新
2
题目
答案
四言古诗主要流行的时段是在()
柳永《长寿乐》中“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利市”二字是指柳永《长寿乐》中“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利市”二字是指
赏钱
柳永的《鹤冲天》反映了柳永
科举失利以后的心理变化与调节过程
柳永的《望海潮》中,“凤池”古时候常指
中书省
8
题目
答案
曹植的洛神赋最初叫
感甄赋
现存的,洛神赋图是宋人临摹的()的作品
东晋顾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