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
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制订中,也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美术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应该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生活世界是美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幼儿个体多种品质形成的场所。
然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目前,幼儿园在使用的美术教材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比较注重技能技巧,不容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
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
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淑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这样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教师以美术教育的权威对幼儿进行强化练习,幼儿对这种灌输式与单一的美术活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有的幼儿还因此产生抵触情绪。
确实,这种脱离人的生活世界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缺少平等的对话,缺少幼儿的需求,缺少让生命感动的活动。
众多专家与幼儿教育工作者纷纷就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开展了实践研究。
湖北宜昌兴山幼儿园张梅老师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
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可以说,这种美术教育方式的本身就与幼儿园美术教育宗旨相违背。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
利用美术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它更多地注重幼儿的生活世界以及美术活动的多样性,它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
它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独特性和权利,尊重幼儿不同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
它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注重每个有个性特长的幼儿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
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
它让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美术教学: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根据我国的美术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目的论的观点。
他把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认为完整的美术教育表述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之功效。
2、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我们所谓的“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
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开展正规性、渗透性、自主性的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运用泥工、剪纸、编织、纸工、DIY制作等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
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美术素质,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真正体现让幼儿能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理念。
二、理论依据
1.在我国幼儿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即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教师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2、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
”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措施
(一)研究目标:
1、在了解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生活
化的美术教育内容,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2、提炼实施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促进教师将幼儿生活经验自然融合于美术教育的能力。
3、通过实施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发现、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能力,初步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二)研究重点:通过实施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提炼实施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促进教师将幼儿生活经验自然融合于美术教育的能力。
(三)研究措施:
1、每位课题组成员研究前期从美术教育的一个方面入手,如:绘画、纸工、泥塑等中任选一个方面进行美术教育的探索性研究。
研究中采取在共同的指导思想下,自定方案进行相关研究。
课题组定期共同学习、研讨和观摩,保证研究方向一致、研究成果共享。
2、用环境启蒙,吸引幼儿走进美术活动世界。
一是精选适宜的美术活动材料,二是丰富幼儿生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诱发幼儿主动参与。
3、开展本区域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4、利用各种节日,开展隐含美术因素的活动。
经常带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参与社会生活,丰富感性认识,拓展幼儿眼界。
5、用教研开路,引领教师提升教学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地表现与表达自然的美丽。
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如折纸添画、棉签画、印章画、手指点画、吹画、版画等趣味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2、自然材料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1)尝试选择叶子、种子、花卉、竹子、石头、瓜果、蔬菜、贝壳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
(2)利用非自然材料:自制面泥、各种废旧纸盒、各种瓶、油壶、旧毛线、废旧纸箱等物品。
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创设浓郁的制作氛围,使幼儿园的美术作品活动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教与学的活动。
3、民间艺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迁移。
民间美工工艺包括剪纸、编织、撕纸、纸工、工艺制作等,幼儿通过传统民间美术去感受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教育。
4、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中心的线性开发。
围绕某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以它为中心进行线性式的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让集体教学、区域游戏、主题墙饰、家园互动等都呈现艺术的美。
5、与优秀作品的直接对话,加深幼儿对大自然的审美体验。
6、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
通过专家引领,举办讲座,加强教师自我学习等,不断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使幼儿园美工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
7、利用地方有效的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育园本活动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幼儿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个案研究法:选择审美情趣层次不同的幼儿进行跟踪分析,辅以必要的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研究中得到发展,并建立幼儿美术素质发展跟踪卡,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存入幼儿档案袋。
在这基础上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总结出实施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三)研究对象:以幼儿园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的实施与步骤
1.课题研究筹备阶段(2011.2~2011.10)
(1)确立主课题,完成论证、申报立项工作。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4)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开展理论学习。
(5)开展宣传,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6)召开开题会议: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2.课题实施阶段(2011、11~2013、4)
队伍建设、专题研讨、现场交流、积累经验、收集研究材料、检查总结评比。
第一阶段(2011.11~2012.4)
(1)调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2)学习相关文献,寻找理论依据,做好研究准备。
(3)按实施方案启动研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水平出发,创设幼儿园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利用各种适合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4)培训、调研和交流。
定期请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举办教师培训,并开展交流、展示、研讨活动。
第二阶段(2012、5~2013、1)
(1)课题按计划实施,注意实施过程的案例及各种资料的收集。
(2)课题组成员适时共同研讨,实施幼儿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操作方案,不断反思和调整。
(3)在班级活动反复研究、实证中,总结、提炼实施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4)教师进行充分的行动研究,边试验边修正。
进行教学案例、课例设计和相关教学活动观摩。
(5)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材料的整理工作,进行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2013、1~2013、4)
(1)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并做好阶段小结,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实施方案。
(2)整理研究过程材料,汇编案例集、活动方案等。
3.总结阶段(2013.4~2013.6)
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案例汇总;课题成果集和资料的整理等,接受评估。
(1)将教师已形成的教学活动方案、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进一步的整理修订汇编成册。
(2)全面整理过程性材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接受评估。
反思整个阶段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与策略。
七、课题组负责人实验工作组成员:
1、课题指导:蒯永兵
2、课题研究工作主持负责人:陈黎黎
3、课题组成员:邵巧云宋笑林孙苗苗耿培培
冯佳佳刘莹谢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