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案例_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和探索的愿望,树立"实事求是,善于观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楞次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示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们推开一扇门的时候,发现门打不开,或者是很费力才能打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教师可以引出楞次定律,为学生打开新的知识大门。
2.讲解楞次定律(15分钟)在导入阶段之后,教师可以对楞次定律进行简单的讲解。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楞次定律的基本表述:在受到外力作用前,物体的静止状态会保持不变;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会运动。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3.案例分析(20分钟)在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例如:小明推动一辆货运车,当力的大小为10N时,货运车开始运动;当力的大小为20N时,货运车以更大的加速度运动。
请问: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运动状态是向前还是向后?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4.实验设计(30分钟)在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楞次定律。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让学生用手拉绳子,让一块物体升高。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理解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3)掌握根据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示例、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知识(5分钟)(1)播放一个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对该定律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与磁场和电动势有关的知识,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2.示范与讲解(10分钟)(1)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示意图,展示相对运动的导体在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讲解并板书楞次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
(3)以一道例题为例,讲解解题步骤。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道有关楞次定律的问题。
(2)小组间互相交换问题,并尝试解答。
(3)每组派出一人代表,将问题和解答结果汇报给全班。
4.拓展深化(10分钟)(1)讨论感应电动势与导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
(2)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楞次定律在工程设计和科技应用中的具体意义。
5.练习巩固(15分钟)(1)提供一些与楞次定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求解。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
(3)检查并讲解习题答案。
6.归纳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楞次定律的要点,核对和补充笔记。
(2)以示意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楞次定律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准备:1.《楞次定律》相关的视频资料。
2.实验设备和材料:导体线圈、磁铁、电压表等。
3.板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笔等。
4.练习题和讲解答案。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加强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积极参与。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适用条件;了解对于单个力平衡这一规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2.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学习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知识环节,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科学实验的结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用绳子连接两个物体,并向其中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实验来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实际运用。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首先向学生讲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是一个力学定律,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以结合实例,通过图示或者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表达和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案例讲解与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训练在练习和训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激励,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5.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楞次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楞次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中的《楞次定律》这一章节。
本课程将会通过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等方面,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核心思想,并理解楞次定律在电磁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自己无法理解其中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运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物理相关的概念和应用,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帮助与指导。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1.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楞次定律的物理本质;2.了解楞次定律在电磁学中的应用领域;3.进一步掌握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力方向,以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规律。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有关电动势课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并引导同学们对视频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然后映射到楞次定律的概念中,启发学生从现实出发去理解概念,进入本课教学内容。
活动二:概念讲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以及楞次定律的物理本质。
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好一些小实验,去引发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疑问并进行理解。
活动三:应用领域通过本节课对楞次定律概念的讲解,引出楞次定律在电磁场理论中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并理解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场景,从物理规律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生活中造成的影响。
活动四:实际运用在介绍楞次定律的应用领域之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讲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时,可以通过展示像在磁力直线运动的实验,即可通过发现电子的运动向量由其速度v和磁场的方向B的影响而改变。
活动五: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问,确保每一位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完整详尽地认识楞次定律的应用。
教学反思上述活动及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加强的手段和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运用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应用。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掌握楞次定律的适用条件和表达形式。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3. 楞次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2. 示教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演示,直观展示楞次定律的物理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物理课学习的内容,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导入《楞次定律》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包括对楞次定律的解释和物理意义的说明。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演示,直观展示楞次定律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深他们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教师向学生讲解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包括向量形式和微分形式的表达方式。
通过示范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
4. 楞次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教师以实际案例为例,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装置和模型。
七、教学资源八、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检查学生对《楞次定律》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推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XX 年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期望大家宠爱!20XX 年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3.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依据目标,进展试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局部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推断简洁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其次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推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打算与设计试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争论方法,认识物理试验在物理学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试验探究,学会用试验探究的方法争论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楞次对法拉第争论成果的关注到觉察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进展对科学的古怪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把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有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试验器材争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楞次定律教案
课题:讲述楞次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概念;2、知道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原理及相互作用;3、掌握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楞次定律原理、感应电流
教学难点:应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的具体方法,正确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具法、图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所用教材:《电工培训教材》
教学教具:条形磁铁、螺线管、电流计、导线、干电池一节、白纸一张;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条形磁铁插入(拔出)螺线管实验
如图: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且指针偏向不同说明不
同情况下产生了不同方向的感应电流。
怎么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种判断感应电
流方向的方法。
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
结论:
楞次定律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其可确定由电磁感应而产生之电动势的方向。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课堂练习:[S]学生想办法找出条形磁铁的南北极。
[T]可能方法:①用已知磁极的条形磁铁来判断;
②放到支架上当指南针使用来判断;
③用通电螺线管和磁铁作用来判断;
④让磁铁在闭合线圈中运动,通过楞次定律来判断。
布置作业:课本p 131、2、3、4、5
教学后记: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填写或1、用实物教学,使课本知识直观化,详细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很好效果, 继续使用。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
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
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
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
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
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楞次定律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楞次定律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2. 讲解楞次定律:详细讲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内容和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并进行小组讨论;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楞次定律的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楞次定律的原理、应用实例及实验过程;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蹄形磁铁、导体棒等;3. 教学参考书:提供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及拓展内容;4. 网络资源:介绍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第2周: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第3周: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 第4周: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楞次定律的正确性;5. 第5周: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于1834年发现。
1.1.2 楞次定律描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基础。
1.1.3 学习楞次定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磁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楞次定律的内容2.1.1 楞次定律指出,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总是尽可能地抵消电流所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
2.1.2 楞次定律可以表述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和引起它的变化磁通量的方向相反。
2.1.3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三、教学内容3.1 楞次定律的实验观察3.1.1 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楞次定律。
3.1.2 利用实验设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磁场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楞次定律的规律。
3.1.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1.2 学生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磁现象。
4.1.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5.1.1 学生需要理解楞次定律的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5.1.2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1.3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内容,后续章节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评价方式以及拓展活动等。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电流发生器6.1.2 磁铁6.1.3 电流表6.1.4 灵敏电流计6.1.5 示波器6.2.1 笔记本6.2.2 笔6.2.3 实验报告表格七、教学过程7.1.1 复习电磁感应现象7.1.2 提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动势是如何产生的?7.1.3 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与电磁感应的关系7.2 知识点讲解7.2.1 通过示波器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电流和磁场的关系7.2.2 讲解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7.2.3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的结论7.3 应用拓展7.3.1 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如电动机、发电机等7.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应用实例和解题思路7.3.3 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八、板书设计8.1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8.1.1 ε = dΦ/dt8.1.2 箭头表示电流和磁场的方向关系8.1.3 标注关键词:感应电动势、磁通量、时间8.2 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8.2.1 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总是尽可能地抵消电流所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8.2.2 用箭头表示磁力线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关系8.2.3 标注关键词:磁场、电流、抵消九、作业设计9.1 巩固练习9.1.1 请解释楞次定律的含义和数学表达式9.1.2 分析一个电磁现象,运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9.1.3 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9.2 拓展思考9.2.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9.2.2 讨论楞次定律与其他电磁定律的区别和联系9.2.3 提出一个关于楞次定律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评价10.1.1 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评估10.1.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情况10.1.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的培养10.2 教学改进措施10.2.1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10.2.2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辅导10.2.3 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10.3 拓展延伸活动10.3.1 组织学生参观电磁实验室10.3.2 邀请物理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10.3.3 组织学生参加电磁相关的竞赛或研究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 知识点讲解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理解其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是重点。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
主题:楞次定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难点: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或板书。
2. 实验器材:电磁铁、磁铁、电源等。
3. 教材参考:《高中物理教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实例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楞次定律。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磁铁被一个线圈吸住,这时候线圈内是否会流过电流?
二、讲解楞次定律(15分钟)
1. 通过多媒体或板书讲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 解释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3. 举例说明楞次定律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让一个磁铁被一个线圈吸住,观察线圈内是否产生电流。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
四、解答问题(10分钟)
1. 提出几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引导学生通过楞次定律解决问题。
五、训练与应用(15分钟)
1.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解决一些楞次定律相关问题。
2. 练习运用楞次定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整理楞次定律的知识要点。
2. 让学生自我总结并反思学习收获。
教学结束。
※参考课文章节:《楞次定律》。
物理规律之探究式教学——“楞次定律”教学案例
“ 魔术 引题 一 提 出问题 一 实验 探究 一 规律 总结
一
的《 理 ( 修 3 2 》 普 通 高 中课 程 标 准 实 验 物 选 — )( 教材 ) 四章 “ 第 电磁 感应 ”中第 三节 的内容 , 主要
内容 包括 : 楞次 定律 的探究 、 解和应 用 。 理 楞次 定律 是继牛 顿 三大 定 律 、 能 定理 、 动 能
量守 恒定 律之 后 的又一个 重要 规律 , 它是 力学 和
规律应 用 ”的思路 展开 教学 , 中尝试 运用 控 从
制变 量 、 实验 归 纳 等 科学 方 法 , 结 出历史 上 物 总 理学 家 曾经得 到的科 学结 论 。 主要 的特色 体现 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
( )由魔 术 表 演 引 题 , 密 魔 术 结 束 , 后 1 揭 前 遥相 呼应 ; 新颖 的演 示实 验穿 梭于课 堂 的各个 环
电学 的融 合 , 高 中阶段 最 为综 合 、 为抽 象 的 是 最
一
个 规律 。 某 种 意 义上 来 说 , 次 定 律 可称 之 从 楞
为 电磁学 中 的“ 性定 律 ”或是 电磁 学 中 的 “ 惯 能 量 守恒 定律 ” 。 3 学情 分析 对 于高 二 的学 生 , 虽然 已经具 备一定 的探究
学 习 的能力 , 楞 次定 律是 对 他 们 多方 位 、 层 但 多 次的全 新考验 。 面对 电磁感 应这 一新课 题 中众 在
多 的物理量 以及 它们 千丝万 缕 的联系 时 , 生不 学 免有 些 手 足无 措 。 先 , 面 对 多个 物理 量 的复 首 在 杂关 系 时 , 生 不知 从 何去 何 从 , 不透 现 象 背 学 看
() 5 补充 有关 “ 地球 同步 卫 星 ”的定 量 计 算 和分 析 。 了解太 阳同步轨 道气象 卫星 等 。 这部 分知 识综合 性最 强 , 学生 的能 力要 求 对
楞次定律教案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可分为:创设情景、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信息、探讨结论→总结评价、拓展延伸→:此处现象可用多媒体演示,激起学员员的兴趣。
结论:电流从“+”进“-”出时指针右偏”进“+”出时指针左偏:学员分组进行探究。
四小组分别用下面四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找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二:探究式教学中得到的启示1:充分体现了电知识从实践中来的现实“实践出真知”、“电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思考权、发现权、发言权交给学员,教师只是创设各种有助于学员积极参与的情景,提供思考、想象、交流的机会,使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和锻炼自己的才能。
2: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让每一个学员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努力挖掘学员的潜能,发展学员的创造力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重视过程“强调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重视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的过程,注重了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3:让学员充分体验到成功该模式自始至终将学员置身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强调学员自主参与、自主探究、重视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的过程,每一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有会让学员得到成功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员的兴趣,为以后学习电提供动力。
三:探究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及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电的重点与难点较多,加上学员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开始实施此教学模式时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应将问题想得周到点,多在引导上下功夫。
如本课教学时,本人就遇到,当学员分析讨论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无直接关系”时,很多的学员就不知从何下手了,本人此处就及时提醒让学员运用对比,引入磁通量加上学员的预习,还是可以解决的。
3:电教材有很大的难度,有的时候实施时会遇到一节课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有效地推开此教学模式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是这一模式的最大难点,如何解决还有待各位同仁进一步探讨。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引入课堂复和实验导入新课二、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
在介绍实验器材时,我们让学生思考灵敏电流计的作用和为什么要使用它。
我们演示了将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时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间的关系。
由于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它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我们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他导体中的感应电流。
答案是因为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螺线管中的电流也就是单匝线圈中的电流。
三、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图敏螺所示的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电管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找出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我们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每组使用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和导线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四、学生探究过程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表格,分析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他们还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指出了关键词语。
学生还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试图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他们的结论。
最终,每个小组概括出了本组的结论,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课堂复和实验导入新课,介绍实验器材并让学生思考,实验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最终达到了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目的。
1.当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回路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其方向可以用楞次定律来判断。
例如,当导体棒ab向右运动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磁场方向向外,因此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èdècèbèa。
2.为了更方便地判断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
楞次定律说课稿6篇
楞次定律说课稿6篇楞次定律说课稿1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
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
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1、说教法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
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楞次定律教学案例
物理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楞次定律教学案例“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
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唤起学生步入问题情境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2、鼓励学生主动参予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
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
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
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3、使得学生用心体验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
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
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
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_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分析】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
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学情分析】1、本人所教学校属于农村薄弱学校,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通俗的讲就是十分“懒笔”,但思维活跃,善于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规律的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会将结论记住,在课堂上机械的,剧本式的配合老师,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要求学生预习。
4、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其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
为此笔者不按教材的思路进行实验,而是另辟蹊径,进了一些创新实验,具体设计如下:一、复习知识引出课题教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也能生电,我们把利用磁场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生: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实验1(教师演示)(如图1)磁铁N极靠近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增加,回路有感应电流;磁铁N 极远离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减少,回路有感应电流。
教师:前后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意味着感应电流方向不同。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没有电流计我们将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实验设计目的:1.复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引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图1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实验2. 磁铁吸铝环(教师演示)教师: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能否吸引金属铝?学生:不能教师:将铝环与强磁铁接触释放,铝环掉落。
教师:演示实验2(如图2)将闭合铝环平放,强磁铁N极靠近铝环,然后迅速往上移动,结果铝环被吸引起来。
学生:惊讶图2教师:为什么磁铁能够把铝环吸引起来呢?学生:磁铁离开铝环,通过铝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发生了作用。
教师:很好,那么环形电流的磁场类似于何种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呢? 学生:条形磁铁。
教师:那么刚才用强磁铁吸引铝环可不可以看做磁铁吸引磁铁呢? 学生:可以。
教师:我刚才的强磁铁的下端为N 极,那么能否判断出铝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情况呢?(如图3) 学生:可以,铝环上端是S 极,下端是N 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分析】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
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学情分析】1、本人所教学校属于农村薄弱学校,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通俗的讲就是十分“懒笔”,但思维活跃,善于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规律的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会将结论记住,在课堂上机械的,剧本式的配合老师,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要求学生预习。
4、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5、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2、过程与方法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难点: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
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设计思想】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整节课主要采用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结合实验探究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
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演示):用方形线圈在磁场中来回切割,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问:大家是否注意到,不同的切割方向,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由那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过程。
1、教师启发,完成电流方向的指示设计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什么呢?生: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
师:如何指示呢?有那些实验器材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生: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A:利用电路改装实验中的表头,没有电流时,指针在表盘的中央,当电流从不同的接线柱流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定电流的输入方向。
B: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二极管串连接入闭合回路,当二极管发光,表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二极管的导流方向一致。
(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体现,导致学习热情高涨)师:该设计怎样的电路来查明电流方向与电表接线柱,或者是电流方向与二极管发光的关系?生:(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完成设计,对不同的结果给予适当的可行性评价)师:(从同学的设计中,找到最佳合理设计)如图所示:师:按照设计的方案,连接电路,辩明指示的方向并做简要的交代。
2、教师主导,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和数据收集师:假如让你来研究被污染河水的治理方案,那你第一步要做什么?生:取来样品分析师:我们要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接下来该干什么呢?生:连接闭合回路,让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并用相应的仪器来指示师:可以设计那些方案来实现呢?生:(交流互动,依据电磁感应现象,可能性最大的两种设计如下图所示)师:请大家利用小组内的器材,选择一种电路,连接器材并完成实验结果记录(两种方案,设计两种学案)(在这一环节,需要学生注意磁极的方向和螺线管的环绕方向)师:(多媒体结果显示)教师启发:根据实验结果,你能直接说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由那些因素决定吗?我们知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种形成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本身也能产生磁场,我们能否通过一个“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把引起磁通量变化的磁场和感应电流的方向联系起来?生:(对不同的实验方案,续填实验记录)3、师生共同分析,从个性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先由小组汇报的结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引导: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请大家总结一下,磁通量的变化存在几种情况?生:两种,增加和减少师:我们来看,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削弱”磁通量的增加;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弥补”磁通量的减少;通俗的讲,磁通量增加不行,磁通量减少也不行,用一句话可以怎样来描述呢?生:“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多媒体显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三、课堂小结,楞次定律的哲学思考师:在人为外界的影响下,导致了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而感应电流的效果是阻止这种变化的产生,一个求变,一个追求不变,所以他们之见是有矛盾的,也从一个角度验证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师:这对矛盾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生: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相反;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
即“增反减同”。
师:请学生读楞次定律的内容。
然后完成因果链,强调“阻碍”二字的含义。
【教学后记】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学生的思维在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因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是其应该具有的特征。
2、教育是事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是艺术。
3、探究式教学是物理规律教学的最好的教学模式,但它不是物理教学的唯一模式,只有在实践中证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最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地方采用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4、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对不同的学生,设问要做到“起点定方向,落点定区域”。
6、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明确认识后,告诉学生,教师也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红尘紫陌,有轰轰烈烈的昨日,也有平淡如水的今天。
在生活平平仄仄的韵脚中,一直都泛着故事的清香,我看到每一寸的光阴都落在我的宣纸上,跌进每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楷里,沉香、迷醉。
秋光静好,窗外阳光和细微的风都好,我也尚好。
不去向秋寒暄,只愿坐在十月的门扉,写一阙清丽的小诗,送给秋天;在一杯香茗里欣然,读一抹秋意阑珊,依着深秋,细嗅桂花的香馥,赏她们的淡定从容地绽放。
听风穿过幽幽长廊,在平淡简约的人生中,把日子过成云卷云舒,行云流水的模样,过成一幅画,一首诗。
有你,有我,有爱,有暖,就好。
在安静恬淡的时光里,勾勒我们最美的今天和明天。
醉一帘秋之幽梦,写一行小字,念一个远方,痴一生眷恋。
一记流年,一寸相思。
不许海誓山盟,只许你在,我就在。
你是我前世今生的爱,是刻在心头的一枚朱砂。
任由尘世千般云烟散尽,任由风沙凝固成沙漠的墙,你依然是我生命的风景。
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十月如诗,就让我独醉其中吧!行走红尘,做最简单的自己。
简单让人快乐,快乐的人,都是因为简单。
心豁达,坦然,不存勾心斗角。
从容面对人生,做最好的自己,巧笑嫣然,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那就做一朵花吧!优雅绽放,优雅凋落,不带忧伤,只记美好。
这个秋日,一切都很美,阳光浅浅,云舞苍穹,闲风淡淡。
捡拾一片薄如蝉翼的枯叶,写着季节流转的故事,沉淀着岁月的风华。
安静的享受生命途径上的一山一水。
执笔挥墨,耕耘爱的世界,轻声吟唱岁月安好,把一缕缕醉人的情怀,婉约成小字里的风月千里,泅成指尖上的浪漫和馨香。
静立于秋光潋滟里,赏碧水云天,携来闲云几片,柔风几缕,缝进岁月的香囊里,将唯美雅致收藏,醉卧美好时光。
秋,是静美的,是收获的,是满载希望而归的季节。
秋只因叶落,葳蕤消,花残瘦影,不免总给人一种无边萧瑟。
然而秋,也有秋的美。
如黄巢《不第后赋菊》诗中有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霸道有味。
谁说秋实悲凉的,百花残了何妨?我菊正艳艳,香影欹满山。
还有一句歌词叫:春游百花,秋有月。
秋天的月,要比任何季节都美,都明亮,都让人迷恋陶然。
秋有赤枫把美丽的秋燃烧成通红火辣,秋有万千银杏如蝶,秋哪有萧索?秋一直很美,你可有发现美的眼睛呢?每一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旖旎。
人生何尝不是如四季,有青春绝艳的花季,也有老骥伏枥的暮年。
容颜老去,青春不复,所有的美好不会消失,一直珍藏着。
即便时光变得荒芜,而你我一直永如初见,彼此温柔以待。
走进十月,蓦然回首,你我都在,惟愿光阴路上,且行且惜,寂静相伴,无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