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
初中六年级历史课教案:世界两大战争
初中六年级历史课教案:世界两大战争一、背景介绍1.1 两大战争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初期,世界发生了两场规模宏大的全球性冲突,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两场战争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也对各个国家以及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主要由欧洲各大强国之间的矛盾和复杂因素引起。
战争中使用了新型武器和技术,如毒气、坦克和飞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最终,在1918年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后结束。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前一次战争后不久爆发的,并涉及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重点冲突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这场战争极具毁灭力,军事技术的进步使得伤亡更为惨重。
1945年日本投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2.1 战争爆发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主要原因包括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军备竞赛以及政治同盟体系等。
这些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奥斯曼帝国发生的冲突引爆了整个欧洲。
2.2 战争形势与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和东线两个阵营对峙,激烈的战役造成了数百万士兵的伤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和潜力强大的美国介入使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放弃了进攻性行动,最终导致德国在1918年签署《凡尔赛条约》。
2.3 影响与启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对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次战争破坏了许多欧洲列强的统治地位,也加速了各个殖民地主义国家的独立运动。
此外,世界上第一个由国际激进社会主义者成立的国家苏联,也在这一时期诞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3.1 战争爆发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于希特勒德国对波兰发动侵略战争,紧接着波茨坦协定被纳粹德国推翻,意大利法西斯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扩张活动等。
种种行为引发了全球性的冲突。
二战历史资料大全
二战历史资料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二战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资料简介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
反法西斯国家: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波兰、南斯拉夫王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印度、法国等47个国家。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根本原因由于一战战过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直接原因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二战主要事件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这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让这个世纪的历史充满了沉重和压抑的气息。
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死伤、对经济和科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让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危害,从而深刻地反思和认识了和平、民主和自由等人类文明的核心理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血雨腥风,人间地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四年之久。
这场战争的尺度和规模空前,参战国家达到30个,士兵总数达6000多万,其中有1600多万人士伤亡或失踪。
面对德国侵犯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的行为,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合力对抗德国,形成了两个盟国军队的对垒,这场战争的引爆也标志着欧洲国家间利益纠葛和民族抗争的汇聚和爆发。
这场战争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和战术,如毒气弹、坦克、飞机、潜艇等,使战争的残破不堪和人员的伤亡变得更为严重和惨烈。
加之无数军人的人间地狱般的生活条件,让人对战争的疯狂和荒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终,这场战争以德国的战败和签订《凡尔赛和约》结束,但是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和悲痛,奠定了二次大战爆发的根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至极的人间浩劫1939年,被纳粹党人德国绑架的奥地利总理德尔伯罗·冯·希策求助于国际社会未果,德国向波兰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是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世界各大国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血战。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至少有5000万人,另有无数人失踪和伤残,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
这场战争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尤其是欧洲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和种族歧视政策,让战争升级为极为残酷和惨烈的人间浩劫。
纳粹的编制和战术,以及对犹太人和其他的少数族群的大规模屠杀,让人们甚至怀疑人性本身的道德标准。
最终,以盟国的胜利和德国的投降,众多的国家重新开始修建和发展,而背后的历史教训和长期影响,却仍在国际社会中深深地反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两大军事集团(1)三国同盟(德、意、奥)。
(3)三国协约(英、法、俄)。
3、导火索: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4、过程(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①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
②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英国首次使用新武器——坦克(英法)。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5、"凡尔赛-华盛顿本系"的建立(1)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塞条约》,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2)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周条约》《王国海军条例》《九国公约》,调整帝国主义国家间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进程(1)爆发: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②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大平洋战争爆发,规模最大。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转折①太平洋战场,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美国VS日本)。
②北非战场,1942年,阿拉曼战役,英国胜利(英国vs德国)。
③苏德战场,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苏联VS德国)。
(5)胜利①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日本将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归还。
②德黑兰会议,1943年1月,苏美英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③诺曼底登陆,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军)。
④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
1)消灭法西斯、军国主义,惩办战犯。
2)成立联合国。
3)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在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是无疑的重大事件。
这两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改变了国家和全球格局,对国际关系、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这两次战争的背景、原因、战争进程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是一场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全球性冲突。
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殖民地争夺、民族主义潮起、帝国主义和军备竞赛等。
此次战争的主要参战国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和奥匈帝国等。
战争爆发后,火力猛烈的现代化武器使得军队和平民都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战争期间,各国交战双方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阵地战,同时也见证了悲剧性的战斗,例如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
战争结束的时候,世界各国政权发生重大变革,帝国主义势力衰落,美国、苏联等新兴势力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战争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如德国的国内政治动荡、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巴黎和会等。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是一场全球性冲突,涉及到几乎所有大国。
这场战争的起因复杂,主要包括希特勒的侵略政策、德国的纳粹主义、以及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参战国包括英国、美国、苏联、德国和日本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规模之大、战争方式之残酷让人们深感震惊。
纳粹德国的大屠杀和军事侵略行为使得整个欧洲陷入了混乱之中,而太平洋战争则破坏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战争结束时,全球各地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诸多持久性的影响。
战后的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和日本在战后剥夺了其殖民地,战后合作和福利国家模式得到发展,联合国成立等等。
此外,冷战的爆发以及日后的全球化进程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29日~1938年9月30日
慕尼黑会议召开,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让苏台德地区
1939年3月15日
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23日
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
白色方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4月9日
第二次关岛战役
1945年2月4日~1945年2月11日
召开雅尔塔会议,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
1945年2月19日~1945年3月26日
硫磺岛战役
1945年4月1日~1945年6月21日
冲绳岛战役
1945年4月16日~1945年5月9日
柏林战役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1945年7月26日
第一次伊普尔战役
1914年11月
奥斯曼土耳其对协约国宣战
1915年4月22日~1915年5月25日
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德国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
1915年4月25日
加利波利战役
1915年5月
意大利对同盟国宣战
1915年5月~1915年6月
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战役
1915年5月7日
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
1916年2月21日~1916年12月19日
1912年10月~1913年5月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6月~1913年8月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黑手会成员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王储佛朗兹斐迪南大公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8月1日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及影响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及影响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这两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伤亡,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于欧洲列强之间的复杂外交纠纷,尤其是1914年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刺杀事件。
战争初期,人们普遍认为这场战争会迅速结束,然而,由于新的战术和技术的应用,战争演变成了一场拖延多年、牺牲巨大的消耗战。
战争期间,各方国家动员全民资源,大量投入战争,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者是以英、美、法为首的协约国。
通过《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和削弱,导致了战后德国的经济低迷和社会动荡。
而在东方,君主制的俄国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崩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旧的列强国家面临萧条经济、社会动荡以及殖民地问题的困扰。
而新兴的超级大国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和军事的领导者。
此外,国际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加深了,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德国入侵波兰开始,蔓延至整个欧洲和亚洲。
充满野心的德国纳粹党试图通过侵略和征服来实现其种族和领土扩张的目标。
战争中,纳粹党实施了集中营、大规模战争犯罪和种族灭绝等罪行,导致数百万人丧生。
而日本则利用战争机会实施了其侵略亚洲的行动。
在二战中,以盟军为首的国家群体和以轴心国为首的国家群体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战斗。
最终,盟军在1945年取得了胜利。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破坏,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两个超级大国的新兴,即美国和苏联。
这两个国家成为全球两个大国集团的领导者。
冷战的核心冲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对抗。
这场冲突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局势,并给世界带来了长时间的紧张与不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闪电战攻击法国和比利时。
德军在数周内迅速击败了法国,并于6月22日占领巴黎。
1940年7月10日: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空中战斗,被称为“英国的胜利”。
这次战斗使得德国暂时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发动了巨大规模的进攻。
苏联在面临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最终成功抵御了德军的进攻,并开始对德军进行反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
这次袭击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将其卷入了战争。
1942年6月4日-7日:中途岛海战。
这场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战,美国海军成功阻止了日本海军的进攻,并扭转了战争局势。
1943年7月10日-1943年8月17日:西西里岛战役。
这场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首次登陆行动,为后续在意大利和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战场的第二战线。
这次登陆是对纳粹德国的重要打击,标志着盟军对欧洲的解放行动的开始。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德国面临着盟军的压力和苏联红军的迅速推进,希特勒选择在柏林的地堡内自杀。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空军投下原子弹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日本于9月2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这场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开始努力建立和平与安全的新秩序,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世界两次大战的历史与影响
世界两次大战的历史与影响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经历了两次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
这两场战争的影响深远,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痛苦和破坏,而且塑造了后世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文明面貌。
本文将从历史和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世界两次大战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带来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统治层之间对殖民权、势力范围、经济利益等地区被日益挤压的冲突,德国于1914年6月28日刺杀了奥地利的继承人,引发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先是德国向比利时发起进攻,以此为开端,各国之间迅速拉开了对峙的序幕。
战争中主要的派别是协约国和同盟国。
协约国由英国、法国、俄国及其他国家组成,同盟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
整个欧洲陷入了一片血腥的战争。
同时,战争依次波及到世界各地,包括无主之地,像多数非洲、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
与其他战争不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前的世界充满了乐观主义,人们相信工业化、科技进步和民主化政治将带来繁荣和和平。
而战争破灭了这种美好的幻想,国家之间形成的对抗和暴力冲突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文明的现实。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球性战争,从1939年持续到1945年。
起初,诸多国家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持和平,但是由于卡托维兹会议和慕尼黑会议的失败,西班牙内战以及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世界各国被卷入到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战争中。
在这场战争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再次重组,相互之间进行了残酷的战斗。
同盟国主要由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构成,而协约国则由英国、苏联、美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组成。
全球共八年的战斗使数百万人丧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
战争后,盟军对德国进行审判,其中一些人被判处死刑。
三、两次战争的影响世界两次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塑造了后世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文明面貌,为全球和平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1.政治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主要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疲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军事冲突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一战和二战对于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于欧洲,最初是由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导致的。
战争很快波及到整个欧洲,并迅速扩大为一场全球性战争。
-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 交战方:主要交战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组成的中央同盟国,以及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美国等组成的协约国。
- 战争结果:协约国最终获胜,但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破坏。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被强迫承担主要责任,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2.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起源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并最终波及到全球范围。
- 导火线: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二战的爆发。
其后,由于德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为,战争迅速蔓延至全球。
- 交战方:主要交战国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组成的轴心国,以及英国、苏联、美国和中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 战争结果:同盟国最终获胜,但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城市破坏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
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冷战的开始。
3. 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虽然一战和二战在时间上相隔约20年,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影响:- 人员伤亡: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一战中,近1000万人丧生,二战中,估计有7000万至8500万人丧生。
- 经济破坏:两次大战都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国家的基础设施、工厂、农田等都遭受了毁坏,战后重建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 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两次战争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具代表性的两次战争。
这两次大战不仅在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在性质、原因、战争方式和影响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又有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分析并比较这两次世界大战,以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演变和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命运。
一、战争背景与爆发原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之间的殖民地争夺、民族矛盾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冲突。
其中,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波斯湾地区的资源争夺、阿尔及利亚的自治要求等都是此次战争背后的直接导火索。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至1945年,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企图恢复国家威望的努力。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扩张,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都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争过程与参战国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国家众多,主要分为两个联盟集团。
一方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另一方是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
战争期间,科技武器如毒气、坦克、飞机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战争还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伤亡。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由两个大联盟展开,即以盟军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轴心国为核心的敌对势力。
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而同盟国由英美苏等国家组成。
此次战争中,科技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如原子弹在二战中首次被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果是协约国胜利,但战争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和庞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种族、宗教矛盾等问题在此次战争中也显露无遗。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胜利告终,但这场战争导致约7000万人丧生,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破坏。
2次世界大战概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 年2.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导火索:1914 年,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4.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以自身利益为转移)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5.主要战场:欧洲6.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
索姆河战役:在1916 年7 月1 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7.战争结束:1917 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战争。
1918 年土耳其、奥地利、德国先后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8.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9.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1919 年协约国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了和议,签订《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21 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二战爆发1.直接原因:1929—1935 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等法西斯的建立,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2.交战双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VS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美、苏、英等26 个国家)3.爆发:1939 年9 月1 日,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经过1.巴巴罗莎计划:二战中德国侵苏行动代号,1941 年6 月实施,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称卫国战争);10月,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2.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加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反法西斯同盟:1942 年1 月1 日,美、英、苏、中等26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的时间
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的时间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两场战争,分别是一战和二战。
这两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和痛苦,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战和二战的时间线,以便对这两场战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战(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是一场由欧洲各国主导的全球性战争。
以下是一战的时间线: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1914年7月28日:奥地利宣战后不久,其他欧洲大国相继加入战争,形成了两个阵营:协约国(由英国、法国、俄罗斯等组成)和中央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组成)。
1916年7月1日-11月18日:索姆河战役期间,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最终未能突破敌军防线。
1917年4月6日:美国宣布对德国宣战,将战争扩大为全球冲突。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正式结束了一战。
总结:一战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物质破坏。
同时,这场战争还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战(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一战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场战争。
以下是二战的时间线: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开始。
1939年9月3日:英法宣布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与轴心国(包括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之间展开战争。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闪电战,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并迫使英国撤退。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的珍珠港,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将战争拓展到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整个二战正式结束。
总结:二战持续了六年零一个月,全球范围内的战争导致了数千万人的死亡,包括大规模的屠杀、种族灭绝和城市破坏。
历史二战时间表_超完整
二战时间表1.1929,10月爆发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2.1931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3. 西班牙共和国成立4.1933,1月德:希特勒,成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在德国建立,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5. 1935,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6. 1936 日: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策源地)7.西班牙人民阵线上台执政8. 5月埃塞俄比亚首都被意大利攻陷9. 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10. 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之后意大利也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11. 1937 日: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 1938 (春)中国台儿庄大捷13. 1938,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4. 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15. 1939,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6. 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7. 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8.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 9月底华沙沦陷20. 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中立法》21. 1940,4月德军攻占丹麦、挪威22. 5月荷兰、比利时投降;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23. 6月德对法发动总攻24. 6月22日法国投降25.7月德对英实施“海狮计划”(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26. 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27. 9月德军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28. 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29. 美、英、荷等冻结日本在这些国家的资产30. 年底英军集中力量在东非发动反击31. 1941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加入德意日军事同盟32. 2月德国,隆美尔“沙漠之狐”,两方在北非展开拉锯战33. 3月美国通过《租赁法》34. 春天埃塞俄比亚复国35. 6月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36. 8月14日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支持苏联,英美结盟标志)37. 10月日本东条英机组阁38. 12月初莫斯科之战(德军闪电战破产)39. 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40.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世界规模)41.1942,元旦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42. 4月—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43. 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44. 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发生转折)45. 1943,2月苏军反攻,德军第六集团军覆灭44.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45. 5月北非战事胜利结束46. 7月意大利率先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47. 苏联普罗霍罗夫卡地区(二战最大规模坦克战)48. 11月美、英、中首次签署《开罗宣言》49. 年底苏、美、英召开德黑兰会议50. 1944,1月苏军收复全部国土51. 5月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52. 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53. 8月巴黎光复54. 1945,2月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55. 春天反法西斯盟军进行强大攻势56. 4月美军逼近日本,日本伤亡损失惨重57. 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58. 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59. 7月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以中美英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60. 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61.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62. 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一枚原子弹63. 8月15日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64.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二战终于胜利结束)。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1日爆发,起因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英法两国对德国宣战,开始了波兰战役。
随后,纳粹德国迅速占领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2.盟军对德国的打击: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德国在西欧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
然而,由于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红军发动了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反攻,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3.日本侵略亚洲:1937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国爆发了全面抗战。
随后,日本进一步侵占了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并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
4.盟军登陆诺曼底: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地区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登陆作战,开辟了对德国本土的战役。
这次登陆是盟军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一,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盟军推进到德国本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迅速推进到德国本土。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陷入绝境。
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场上的战斗结束。
6.美国对日本的进攻:经过一系列的战斗,盟军最终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投掷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引发了日本天皇的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战场上的结束。
7.战争结果和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均崩溃。
战争期间的大规模杀戮和毁灭性的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创伤。
此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形成了由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领导的冷战局面。
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一个简要归纳,该事件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总结
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总结世界大战是指涉及多个国家、影响范围广泛、破坏性极大的战争。
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世界大战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称为“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冲突。
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场战争主要在欧洲爆发,但影响波及全球。
战争的主要参战方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
同盟国主要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协约国则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战争初期加入协约国)和美国(1917年加入)。
战争的结果是同盟国的失败,奥匈帝国和德国帝国解体,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衰落。
战争结束后,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
战争的爆发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有关,随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战争的两大对立面是同盟国和轴心国。
轴心国主要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而同盟国则由英国、苏联、美国、中国等国家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945年,随着德国和日本的投降,战争最终结束。
战后,联合国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类似战争的再次发生。
影响与教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物质损失,还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关系的重塑。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开始重视和平与合作,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和签订各种条约来维护世界秩序。
同时,两次世界大战也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它们促使国际社会不断寻求通过外交和合作来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
总结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们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是: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相关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爆发了德、奥同盟国集团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火从欧洲蔓延至亚非,33个国家先后卷入。
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巴尔干战争后巴尔干民族主义高涨,奥地利准备入侵塞尔维亚,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7月28日,奥地利对塞宣战。
8月欧洲各大国先后卷入战争,一战在东、南、西三条战线上全面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首先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在阿登一线对法国发动进攻,很快突破了法国边境防线,法军迅速动员预备队,通过铁路和汽车投入战场,9月初双方进行马恩河战役,因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德军只得抽调部分兵力赶往东线,英法联军阻止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打算。
英法联军转入反攻,德军利用机枪、铁丝网构筑了野战攻势,英法联军正面进攻无法取得进展,便包抄德军侧翼,德军也反过来包抄联军新产生的侧翼,双方不断相互包抄将防线延申到海岸。
10月德军发动攻势投入上百万兵力进行正面强攻,联军则不断在纵深构筑防线,德军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双方不断加强工事逐渐形成一条稳定的战线。
在东线德奥和俄在广阔的区域激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有限,没有形成西线的胶着态势,1914年8月俄军分两路进攻东普鲁士和波兰的加里西亚,德国陷入两线作战,9月北线俄军被德军击溃,而在南线奥军被击败。
11月德军协助奥军阻止了俄军的进攻。
1914年战争爆发后日本就急不可待的对占领青岛的德军发动进攻,随后又占领了同盟国属的太平洋岛屿,1914年10月,土耳其参战,袭击了俄黑海舰队和港口,10月底土、俄在高加索展开激战,至1915年土军被击退。
同时英军在阿拉伯人配合下在夺取了叙利亚的土耳其领地。
1914年8月,英国与德国舰队开始在北海交战,1915年2月,德国开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但迫于美国的压力很快又停止了袭击中立国船只。
1915年同盟国采用西守东功的方针,年初德军在西线转入防御,4月英法联军反攻,德军中使用了毒气弹,随后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同时配发防毒面具,化学武器就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9月联军再次发动攻势,仍没有取得进展,双方恢复对峙。
在东线,同盟国和俄国都计划新的攻势,2月,德奥抢先发动进攻,3月俄军也发动进攻,形成犬牙交错的战线。
夏季德军抽调西线主力发动全面进攻,俄军损失170万人,退至本土防御。
在南线,1914年奥军被塞尔维亚击败,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一方对塞尔维亚宣战,塞军在两线夹击下很快失利,11月塞尔维亚被占领。
同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奥匈帝国宣战,随后对奥发动多次进攻,全部被奥军击败。
1916年,德军再次把重点转移到西线,2月21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凡尔登,起初法军准备不足,德军取得了一定进展,很快援军赶到,战局又重现了1914年的景象,至9月2日,法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
为配合凡尔登防御,6月24日,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和德军都使用飞机进行支援,并进行了大规模空战,9月15日英军首次投入坦克参战,至11月战役结束英法联军和以往一样损失惨重而毫无进展。
1917年初协约国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在6月的康布雷战役中,英军集中使用坦克在飞机的配合下发动突袭,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很快又被德军击退。
1916年3月,俄军在东线重新发动了攻势,南路俄军取得了一些进展,1917年3月,俄国工人和士兵爆发起义,推翻沙皇,7月,俄军继续向奥军进攻,9月德奥援军赶到,发动里加战役,击溃俄军。
11月7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征服,建立苏维埃政权。
12月,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916年8月罗马尼亚对奥宣战,12月被同盟国占领,1917年6月希腊对同盟国宣战。
1916年德国海军努力突破英舰队的封锁,5月31日,双方海军主力爆发了日德兰海战,双方损失惨重,都没有消灭对方主力,但德国舰队从此退守港口丧失海面的制海权。
1917年,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但很快招致美国参战。
1917年4月,美国参战,很快组织远征军投入欧洲战场,美国参战后原本中立的拉美国家纷纷对同盟国宣战,同年8月中国对德奥宣战,并派遣近20万劳工到欧洲修筑工事。
1918年德国战争力量已近枯竭,为尽快结束战争3月起又进行了大规模进攻。
3月21日起对英法联军连续发动进攻,至5月30日进至巴黎仅60公里处,随后美军加入作战,德军有经验的部队再次耗尽,7月协约国转入反攻。
7月18日法军在坦克和炮兵弹幕的掩护下发动反击,空军夺取了制空权,8~9月英军和美军在大量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连续发动亚眠战役和圣米耶尔战役,德军濒于崩溃。
9月26日,西线协约国发动总攻,10月20日,德军全线溃退。
同年9月协约国在巴尔干开始反攻。
9月24日战败的保加利亚军发生起义,29日保加利亚投降。
同年6月奥军对意大利发动了最后的攻势,很快被意军击退,10月意军发动反攻,30日奥军防线崩溃,11月3日,奥匈帝国停战,并很快解体。
同一天德国基尔水兵爆发起义,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当天成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
爆发革命,后德国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集团为保住统治地位迅速向协约国求和,11月11日,双方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德国交出所用殖民地和重武器。
1919年1月28日,巴黎和会召开,经过长时间争吵,6月28日签定「凡尔塞和约」。
德国被禁止重新武装,领土被支解,并承担巨额赔款。
战后德国不满「凡尔塞和约」的束缚,为新的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积累了条件。
这场战争削弱了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美国成为一流大国。
日本、意大利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也从德、奥的崩溃中捞足了好处。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立社会主义国家后,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地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一战前世界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空前发展,人类战争从平面发展到包括空中和水下的立体战争,战争样式彻底改观。
大战使各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7340余万人,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这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
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
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使用,使火力空前加强。
防御和突破的形式有很大改进。
这次大战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坚固防御工事制胜论等军事理论,即是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929年资本主义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意经济遭到惨重打击,发生社会动荡,在此情况下纷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谋求对外扩张。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推行法西斯统治,1933年策划国会纵火案,取缔政党,实施纳粹独裁。
1922年,意大利莫索里尼上台,随后实行法西斯专制,并积极入侵东非,1935年侵占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日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第二年意大利加入协定,轴心国集团形成。
1936年德意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乱,并公然出兵参战,1939年颠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德国和英法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苏台德,第二年3月占领捷克。
随后又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军总结一战经验教训,发展出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和装甲集群进行大纵深突击的闪电战战法,在波兰发挥了威力,波军来不及集结兵力就被分割包围,飞机来不及起飞,火炮来不及展开就被击毁,德军顺利突入波兰境内,英法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灭亡,被称为“静坐战”,9月28日,华沙陷落,波兰沦亡。
1940年4月9日,德军突突袭丹麦,丹麦不战而降;同日德国海军袭击挪威主要港口,挪威海军和海岸炮兵英勇抵抗,重创德舰队,但德军空降部队占领了挪威首都,4月14日英军在挪威登陆,6月10日挪威被占领。
5月10日,德军对荷、比、卢和法国北部发动闪电进攻,同日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德军装甲部队从阿登山区突入联军纵深,联军溃退,14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卢森堡不战而降。
英法联军败退到敦克尔克,侥幸逃脱。
6月6日,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军迅速被打垮,德军进至巴黎,6月11日意大利对法宣战,22日法国投降。
8月9日,德国实施入侵英国“海狮计划”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
英国也对德国城市进行了反击,并组织海军炮击德国港口,德国始终未能获得英国制空权,10月12日,希特勒取消入侵英国的计划。
同年6月意大利对东非英属肯尼亚、索马里发动进攻,9月对埃及发动进攻,很快都被英军击溃,德国不得不派出非洲军团支援意大利。
1940年10月德国出兵巴尔干占领罗马尼亚油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相继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
1941年3月,南斯拉夫发动反对德国的政变,德军大举入侵,政府很快投降,但共产党领导南人民军坚持了长期游击抗战。
1941年6月22日,德军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突袭,德军首先轰炸苏联机场击毁苏军飞机上千架,继而夺取制空权,在空军的支援下,德军迅速突入苏联境内500~600公里,苏军损失30多万人。
7月德军发动夏季攻势,7月16日占领斯摩棱斯克,9月19日占领基辅,接连续围歼上百万苏军,苏军在只列宁格勒顶住了德军进攻。
9月30日德军发动莫斯科战役,10月三面包围莫斯科,此时德军战线过长,苏联军民的顽强抗击和雨季的到来使德军减慢了进攻速度,11月德军进至莫斯科城下,此时新组建的苏军源源不断的开到,顶住了德军进攻,11月底严寒提前来临,毫无准备的德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入防御。
12月苏军转入反攻,将德军击溃了200公里,德军迅速灭亡苏联的企图被粉碎。
日军深陷中国战场后,美国切断对日石油供应,日军为继续战争,1941年7月决定实施南进战略,夺取东南亚。
11月日军特遣舰队出发,12月7日对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空袭,美军毫无防范,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丧失战斗力。
8日美国对日宣战,9日中国政府在进行了4年半抗日战争后正式对日宣战,11日,德、意对美宣战。
日军迅速南下,抢占英、荷殖民地,1942年,日军基本控制了整个东南亚,5月,日军为切断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开始进攻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5月7日,美、日舰队使用航空母舰搭载的作战飞机进行了珊瑚海海战,双方各有一艘航母被击沉,一艘受伤。
6月,日、美海军主力在中途岛进行决战,美军以少胜多,击沉日本主力4艘航母,日本海军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