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初步开发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铲除“异姓王”。 汉景帝平息了七王之乱。汉武帝刘彻时,进 入鼎盛。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在长安(西安)兴办太学。“施 主父之册”,颁布推恩令,又取消了一些王、 侯的资格,彻底解决王国问题。规定货币 (“五铢”钱)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 家垄断经营。打败匈奴后,设置“河西四 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加强对 五岭以南的管辖。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 朝的统治,赐予滇王一枚“滇王之印”。赐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铜时代: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虽进入铁器时 代,但青铜制作业仍很发达。青铜器物种类 繁多。青铜艺术精美绝伦。司母戊鼎代表了 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四羊方尊堪称青铜 器中的精品。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 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具有无 穷的艺术魅力。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取得政治主动权。“唯才是举”,网 罗了大批人才。刘备三顾茅庐,卧龙出山。 200年,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基本统一北方。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赤 壁之战。三分天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 胁迫汉献帝退位,称帝,国号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蜀)。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吴,都建业(南京)。 随着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诸葛亮治蜀,联吴制魏。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从东汉末年起,五胡(匈奴、鲜卑、氐、羯、 羌)纷纷内迁。北朝时,以鲜卑族拓跋部影 响最大。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趋势增 强。孝文帝改革: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 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 和官吏的官吏;迁移都城(平城-洛阳);大 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 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完善 学校教育制度。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的过程。汉人胡食,胡人汉服。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2、商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鸣条之战灭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统治500多年,最后一位王是纣王。(商朝统治范围、经济发展的表现p23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3、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⑴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⑵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牧野之战灭商,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目的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建71个封国,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内容
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权利
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
义务
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周王;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东晋南朝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③统治者重视
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建康(今江苏南京——六朝古都)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时间
东汉末年
民族
匈奴、鲜卑、氐、羯、羌(五胡内迁)。鲜卑族拓拔部影响最大。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原因
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称为“禅让制”。
3、大禹治水(疏导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1、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统治400多年,最后一位王是夏桀。

初一历史上册第十八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初一历史上册第十八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C
B.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
之一
C.三国至隋朝期间南方有六个
政权在此建都
D.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
最新人教版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由鲜卑语译成汉语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 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 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民族交融的表现
从经济、习俗、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
2民族交融的表现
经济、习俗方 面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
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 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政治方 面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农 业 发 展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施肥图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手工业:
快速进步。在缫丝、织 布、制瓷……。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朝 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釉刻花单柄壶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 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 达。
《宋书》中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 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 工业发达。
1.东晋第一个皇帝是( ) A.司马懿
D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睿
2.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
B 是因为( ) A、司马睿雄才大略,能征善战 B、得到南北大地主的拥护 C、淝水之战大败苻坚,使南方 局势稳定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1.阶段
2.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 页共1 页。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1、南移历程: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

(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3)大规模开发:东晋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超过: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的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

【川教版】七年级上: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课时训练(含答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一、选择题1.(2018·广东佛山)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他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3.下列关于吴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吴政权组织屯田,开垦荒地,推广牛耕B.会稽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C.侯官、临海、建康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D.诸葛亮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了成都平原的经济4.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A.春秋B.战国C.汉朝D.三国5.“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6.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C.江南相对稳定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7.(2018·苏州模拟)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下列哪一城市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南朝江南开发的一个缩影( )A.成都B.广州C.建康D.洛阳9.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使北方趋于平静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10.(2018·福建泉州)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由于南迁人口实在太多,东晋设置了许多州、郡、县,有些地区的南迁人口甚至超过了当地人口。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⑷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的重要保证。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 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 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③有利于江南的开 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④开发南洋,对世界文 明发展做出贡献。⑤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 发和利用。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二)耕作技术的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 耕耙耱 技
术。南方水田采用 耕耙
耙 耱
技术。
③唐代曲辕犁 ②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①西汉时
期的耦犁
(2010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 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D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唐朝曲辕犁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二)耕作技术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 法 垄作法 。
【小常识】垄作法:又称畎[quǎn]亩法。 它将土地开成一尺来宽的垄和沟(即 畎)。天气干旱的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 里,叫做“上田弃亩”;等雨季来时, 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上,叫做“下 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 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 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
9.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 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C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10.(20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 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 B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docin/sundae_meng
D、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的占城稻
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限,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历史上,南 方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南方经济不但赶上 而且大大超过了北方。
请回答: 1、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什么时候?
2、请结合唐朝末期到两宋的历史,说说这时期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的原因是什么?
docin/sundae_meng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 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2、南方的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 种上麦、粟、豆等作物。 3、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了长江流域, 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 4、茶树栽培也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 5、南方的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兴旺,许多 人家成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者。
docin/sundae_meng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
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棉织业: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到了东南沿海
“号为冠天下”的蜀d地ocin丝/sund织ae_品meng
南宋棉毯
2、陶瓷业:
1、商业发展,金属货币不易携带。 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较大
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货币有国家同意发行,具有更 高的信用度,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精 美,防伪技术更高。同时纸币的发行和管 理更加的科学。
docin/sundae_meng
小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国 农业 粮食作物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

苏湖成为粮仓;麦田面积迅速增加

高考历史助力优质资料《中国古代史各阶段阶段特征及经济政治文化概况》

高考历史助力优质资料《中国古代史各阶段阶段特征及经济政治文化概况》

①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水排(东汉
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②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③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成熟的青瓷。
商业 (1)“市”的形成和发展
汉代: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 9 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市、坊界限分明
政 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治 九品中正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 农业 济
①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②曹魏时,马钧设计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
手工业
①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6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②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夏、商、西周(前 2070~前 771)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国家产生和完善
政治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
3.西周宗法制
经济 1.土地制度:国有(井田制)
2.农业: 生产工具(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
耕作方式(集体耕作)
3.手工业:“工商食官”、青铜业繁荣、冶铁业(西周晚期)、瓷器(商朝)、丝织
4
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
从分裂割据、若干个民族 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 一
一、宋朝(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6)
(一)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中 央 官 制:削
特点及其评价
相权
(1)重文轻武、文人
治国。
有效地巩固了统一,
但造成军队战斗力的
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初中的历史学习其实是很有趣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发生的事情,学习历史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经验,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仅供参考。

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重心的转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古代,这种不平衡明显地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1)、奠基:①春秋战国寸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②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④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

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完成南移:宋朝。

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作物,“苏湖熟,天下足”。

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

七年级历史南方的初步开发

七年级历史南方的初步开发

经济的发展。
【典例】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
客观原因是(
)
A.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解析】本题为因果关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客观原因与
主观原因的理解能力。题目要求的是选择客观原因,从题中选 项分析,B、C、D 三项都有人为因素,应属主观方面的原因, 而 A 项无人为因素,所以应该选 A 项。 【答案】A
第 15 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太湖
越布
番禺 夷洲 卫温 锦官
诸葛亮
建康
重点提示 1.客观原因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为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
2.主观原因 (1)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

历史教科书-江南地区的开发

历史教科书-江南地区的开发
城市发展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城市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江南地区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 建设、公共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04
江南地区的现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农业现代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南地区 的农业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引进 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
工商业发达
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也十分发达。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纺织、印染、造船、陶 瓷等手工业部门蓬勃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成为了商品集散地和贸易 中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对外贸易
江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之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江南地区的 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远销海外,同时也引进了外来文化和商品,促进了经济的开放和 交流。
江南地区的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环 保活动,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同 时,政府也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江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注重创新发展。当地政 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江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包括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手工 艺等。近年来,江南地区大力发 展文化产业,推出了一系列具有 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旅游业发展
江南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国 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当地政 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完善旅 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提高了 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江南地区概述
江南地区是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 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等省份。
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 地理位置,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 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4.18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4.18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一 自晋氏流迁,……百许年 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 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
——《宋书》卷五十四 “史臣曰”
材料二
北方人 迁入 90 万
南方人口 540 万
北方人 迁出 90 万
北方人口 700 万
南迁的北方人占 南方总人口数
南迁的北方人占 北方总人口数
——据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绘制
新课学习
朝代 宋 齐 梁 陈
时间(年)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存在时间短 政权更迭频繁
建立者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都城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偏安南方 定都建康
称帝前曾任官职 平北将军 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总领军事) 车骑将军 武将篡权
疆域最广
新课学习
课堂小结
依据朝代沿革的时间轴,提炼出其中的时代特征。
南朝
隋的统一

东晋

317 年
宋齐梁陈

420 年
589 年

政权更迭
人口迁徙
民族交融
区域开发
课后任务
拓展作业(二选一) 1. 诗赋览江南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大量有关这一时期江南的自 然风光,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发展状况,获取原文并展开阅读,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归纳总结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要求:阅读《山居赋》,提取信息,归纳主题,展开有理有据的说 明,不少于 200 字。
课后任务
2. 国宝话江南 2022 年“千年文都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上, 有一件东晋罗马玻璃杯。这件展品出土于南京象山 7 号王氏家族墓,是 典型的罗马帝国 3—4 世纪的物品。这件玻璃器皿的主人也是当时身份显 赫的人物。南京象山是琅邪(今山东临沂北)王氏的一支——尚书左仆射 王彬的家族墓地所在。琅邪王氏从西晋太保王祥以来,直到梁陈之世都 是上层统治集团中的主要豪族。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该文物传递了哪些历史信息。(要求:不 少于两则信息,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课时训练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课时训练  试题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一、选择题1.〔202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他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场面 B.使南北人口构造根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3.以下关于吴蜀时期南方经济开展状况的描绘,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孙吴政权组织屯田,开开荒地,推广牛耕C.侯官、、建康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4.祖国大陆与HY友好交往是从以下哪个时代开场的( )5.“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完毕三国分裂场面,统一天下的是( )6.公元198年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以下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消费和生活C.江南相对稳定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开展空间7.(2021·模拟)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以下哪一城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南朝江南开发的一个缩影( )A. B. C.建康 D.9.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那么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0.〔20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由于南迁人口实在太多,东晋设置了许多州、郡、县,有些地区的南迁人口甚至超过了当地人口。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内容要点: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认知提示:1. 学什么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指的是东晋的建立和灭亡,南方政权更替的史实。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2. 学到什么程度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指的是通过阅读教材,理清并识记东晋南朝朝代更迭的历史脉络。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能够总结出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3. 怎么学情境导入法: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江南地区的美。

图示讲解法:这一课涉及朝代较多,朝代更替频繁,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只能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

本节课出自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为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重新整合教材,将本课梳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探南迁之由:北方战乱寻安身;第二部分,寻南迁之路:江南政权更迭频(东晋兴亡与南朝政治);第三部分,看南迁之果:江南开发美如画。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有限,且学生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背景下进行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较为陌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朝
第四学习主题
南方的开发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南朝陶牛车
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加之社会相对安定,于是南 方的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南方人民利用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 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朝· 梁建立者萧衍
南朝· 陈建立者陈霸先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两晋、南朝简表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建立者
司马炎
司马睿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都 城
洛 阳 建

(今江苏南京)
265年~316年
317年~420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557年~589年
2.分小组进行调查。 3.写出简短的调查报告。 4.选择部分调查报告在“历史角”上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2课 )。
南方的初步开发
1.三国时期的“南中”是( A.今台湾地区 C.今海南岛 A.由南向北
D
B.今广东、广西一带 D.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
2.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青瓷羊尊
青瓷灯
青瓷瓶
青瓷楼阁飞鸟坛罐
青瓷灯高11.5厘米,1958年江苏南京出土。青瓷釉料中少量的铁元素是其主要呈色剂, 高温烧制后器面为灰绿色或黄绿色。灯盘底刻“甘露元年五月造”字样,即公元265年。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吴大帝[孙权]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正月)遣将军卫温、诸 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都江堰宝瓶口和离堆
位于四川灌县城西。三国时期,蜀国曾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 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蜀锦
诸葛亮鼓励百姓栽桑、养蚕、织锦,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精美的蜀锦销往吴国和魏 国,成为蜀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蒙冲(模型)
斗舰(模型)
侯[hòu]官(今福建福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东)、番[pān]禺(今广东广州)是吴国 三大造船中心。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能建造乘载数百人的大舰船。公元230年,吴国的 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夷洲(今台湾)。
第四学习主题
三国时期蜀国对南方的开发
第四学习主题
三国时期吴国对南方的开发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太湖(江苏省南部)
孙吴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屯田,开垦荒地,推广牛耕,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长江沿 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kuài 今浙江绍兴)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丝织业有一定的发展。
第四学习主题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课堂小结
第四学习主题
导入一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南朝陵墓石雕(江苏南京)
北方种麦,南方种稻。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米饭。北方和南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但是,当一批又一批北方人带着麦种,带着种麦的技术和制作面食的手艺迁居南方后,情况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诸葛亮率军南征时)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

“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
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 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 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 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
南方的初步开发
太湖
鄱[pó ]阳湖 洞庭湖
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周围湖田很 多,这三个地区成为江南的粮仓。南朝 时,农田普遍施用粪肥。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东晋· 青釉褐斑羊头壶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东晋· 青釉褐斑镂空薰
南朝· 青釉刻花单柄壶
南朝· 四双复系罐
南朝· 青釉灯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刘禅[shà n]
207~271 字公嗣 小名阿斗 蜀汉后主 刘备长子
诸葛亮
181.4.14~234.8.28 字孔明 号卧龙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经济,稳 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第四学习主题
导入二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江南》(王丽达)
第四学习主题ຫໍສະໝຸດ 第2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
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控制着南方。那时,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人民携带着工具、种 子和简单的日常用品,大批迁往江南。他们和当地的山越、南越等少数民族一起,以自己 艰辛的劳动开发和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
2.吴国时南方的开发
3.诸葛亮治蜀 1.西晋统一和东晋南朝统治南方
东晋南朝时期 南方的开发
2.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的原因
3.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南方商业的发展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学习与探究
第四学习主题
学习活动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小调查 建议:
1.主题:家乡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七纵七擒而(诸葛)亮犹遣(孟)获,获止 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 遂至滇池。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珠江源头
云南省沾益县 诸葛亮擒孟获故事发生之地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成都武侯祠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现存庙宇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是纪念中国古代三 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诸葛亮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今汉中市武乡镇),死后 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三国吴石头城遗址(今江苏南京清凉山)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南京秦淮河今貌
秦淮河是东晋、南朝建康对外的交通要道。由苏、杭供应建康的粮食都由此运送。
第四学习主题
课堂小结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1.南方得以开发的原因 吴蜀时期 南方的开发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3.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B
)。
D.由西向东
①洛阳
A.①②
②魏
B.②③
C
)。
③蜀
C.③④
④吴
D.①③
4.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
A.夷洲
①东晋
B.流求
②西晋
C.琉求
)。 D ③西汉
A
)。
D.澎瑚
④南朝
5.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A.①②
B.③④
tiǎn
shì
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言。
——《资治通鉴》卷七十
蜀国南部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南中”地区,诸葛亮十分重视这一地区的安定和开 发。南中一些少数民族贵族不服蜀国统治,挑起事端,诸葛亮率军南征。采用“攻心”策 略,多方进行安抚,使孟获等南中少数民族首领心悦诚服归顺蜀汉,民族关系大为改善。
第四学习主题
C.②③
D.①④
第四学习主题
史海拾贝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孙吴船队到夷洲(今台湾)
晋· 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 吴志》关于卫温去台湾记载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结 束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第四学习主题
从西晋到南朝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西晋建立者司马炎
236~290 晋武帝 谥号武皇帝 庙号世祖 司马昭长子
东晋建立者司马睿
276~322 庙号中宗 谥号元皇帝 司马懿曾孙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南朝· 宋建立者刘裕
南朝· 齐建立者萧道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