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内能热现象
13.内能知识点
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状态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作用是等效的)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没有改变)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第3节比热容1、比热容(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热现象内能和热量总复习考试说明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_____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A .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B .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C .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分析与解:本题用到这几个知识,一,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排除A 和C ;二,对外做功可以使内能减小。
答案:B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 .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 .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 .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 .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分析与解:虽然没考具体的物态变化,但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吸、放热的条件,本题既可以通过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得出答案,也可以直接判断。
答案:BC3.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D .热传递的方向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分析与解:关于内能的概念要注意:(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内能就发生变化。
可见改变物体的温度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使不同形式的两种能,没有关系。
答案:A4.解释实验现象;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出现“白气”。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 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1: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2.扩散现象: 【提示】分子是不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尘埃、花粉等)都不是分子。
知识点2: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动能_与_分子势能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影响因素:(1)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分子间距离和质量有关;(2)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改变方式:热传达和做功。
知识点3:比热容1.定义:必然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高升时吸取的__热量__与它的__质量__和高升的__温度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2.公式:c =Q m Δt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提示】在常有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
但其实不是所 有跟水有关的应用都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这一特点。
1. 观察热点:热量的简单计算,比热容以及分子的动理论 2. 观察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为主 3.考点1:分子热运动例1 以下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B )A .秋风阵阵,树叶纷纷飘落B .炒菜时在旁边的房间里闻到香油的味道C .环保不达标的工厂里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D .打扫卫生时看到尘埃飞扬★知识梳理★备考指导 ★打破考点,典例表现★考纲领求: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见解.(认识) 2. 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见解讲解生活中常有的热现象.(理解) 3. 内能的见解;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认识)4. 简单热现象及分子热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认识)5. 比热容的见解.(认识)6. 用比热容讲解简单的自然现象.(理解)方法点拨:能用肉眼看到的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比方,飞扬的尘埃、缭绕的烟雾,都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是分子自觉的运动,且是无规则的、永不暂停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考点2: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例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D)A .温度从高温物体传达到低温物体B.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D.物体的温度高升,它的内能就增大方法点拨: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
内能知识点总结手写
内能知识点总结手写
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的微观性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振动以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总和。
物质的内能取决于其温度、压力和物质的组成等因素。
2. 内能的计算:内能可以通过内能公式计算,即内能等于系统的热容乘以温度变化。
内能的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W 表示系统所对外界作功。
3.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热量和功对于系统的内能变化是相等的,即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等于系统的内能变化。
这一定律反映了能量守恒的原理。
4. 内能与相变:在物质相变的过程中,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在相变过程中,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会导致内能的变化,而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则不会发生变化。
5. 内能与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它与物质的内能密切相关。
内能和热容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U = nCvΔT来描述,其中U表示内能,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Cv表示定容摩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6. 内能与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功、动能等。
这种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如热机和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内能转化为功的过程。
以上是内能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也可以继续与我交流。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热传递的方式:1. 导热:物体内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如热传导、热对流。
2. 热辐射: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能量。
热量和温度:1. 热量: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能量传递的现象。
2. 温度:物体的分子运动速度反映出的热度高低。
热传导:1. 热传导是物质内部分子间传递热量的方式,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
2.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有关,如金属的导热性较好。
3. 热传导的速度还与物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热对流:1. 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气体或液体内部流动传递的方式。
2. 热对流要求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异和流体的运动。
3. 热对流的速度与流体的运动速度和流体的导热性质有关。
热辐射:1. 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的方式。
2.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 热辐射是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热膨胀:1. 热膨胀是物体因受热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2.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例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较小。
3. 热膨胀常用在工程设计中,如铁道线路的伸缩节和桥梁的伸缩缝。
热量计算:1. 热量计算公式:Q = mcΔT。
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2. 热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所得的热量等于失去的热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物体传递到另一物体。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ΔU = Q - W。
其中,ΔU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以上为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热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热学复习之内能
实质: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做功 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如: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二者等效 ①条件 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热传递 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热, ②方向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实质:内能的转移 ③结果
5、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 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6、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 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7、炉子的效率: ① 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 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 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进 排 活塞 气 气 门 门
吸气 冲程 压缩 冲程 做功 冲程 排气 冲程
工作内容
能量 转化
性质
进 气 门 吸气 开 冲程
压缩 冲程 做功 冲程 排气 冲程
排 活塞 工作内容 能量 气 转化 门 关 向下 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 无 运动 合物
性质
辅助 冲程
进 气 门 吸气 开 冲程
排 活塞 工作内容 能量 气 转化 门 关 向下 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 无 运动 合物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 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 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 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 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 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 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 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 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 减小摩擦。
生活中常见的热学现象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热学现象分析物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联系,在教材课本上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我们几乎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见。
热学是物理知识中最关键的组成结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热学现象,观察这些现象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本文就以实际生活现象为例子,详细地阐述物理中的热学现象。
一、热传递与热膨胀相关的热学现象所谓热传递,其就是指因为温度差导致的热能传递现象。
在整个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改变。
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模式。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热学现象:若是直接使用手去端盛菜的盘子就会感到烫手,以及我们在做饭时候使用的锅铲、汤勺等工具的手柄都是用木料做成的,这样做的原因是木料不会传热与导热,以此来防止在做菜时被热量烫到手。
所以热传递一般是根据物体是否是良导体来决定,这也是一种热传导的现象。
或者是我们冬天用烤火炉烤火取暖的时候,只要是在烤火炉旁边,就能够感受到一定的热度,这种现象主要是热传递中的热辐射现象,热辐射属于热传递的一种方式,不含化学物质,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而热对流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看见的一种,例如在使用电水壶烧开水的时候,我们主要将盖子打开,就能够看见热水与冷水之间的对流。
再比如打开刚用热水泡得茶,可以看到因为热对流而形成的空气对流。
经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我们就能够知道在热学中的热传递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一定会以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者是多种方式,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
二、物体状态变化的热学现象物体状态的变化也可以理解成为我们物理知识中的物态变化,具体是指将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状态的过程,其中的液化、气化以及凝固等相关的形式。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在物体从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即为吸热从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即为放热。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和物态变化有关的热学现象。
比如在夏天的时候将冰块放在室外,很快就会融化成为水,这就是从固态转换成液态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块吸热。
最新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
所以本节课在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本节温度只要求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温度是一切热过程的表观表现,又是生活中的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即已接触过关于温度的概念,了解了常用温度单位及其标定方法。
内能跟初二时所学的看不见的运动有一定的联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3、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新课教学〗一、温度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学要求,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七章《内能》学案(华师大版九年级上)
第五章内能【概念与规律】一、物体的内能1、分子的热运动(1)扩散现象(diffusion):说明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激烈。
(2)分子的热运动(movement of heat):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和体积有关,也与物质质量有关。
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加。
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分子的动能增加;还因为一般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的势能增加。
(3)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总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不同于物体的机械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另一种是热传递(heat transfer)。
热传递只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同的两个部分间。
它们是温度不同的两物体间能量转移的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结果使两个物体的温度趋于均衡。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称之为热量(quantity of heat)。
改变系统内能的另一途径是做功,对物体做功也能达到的改变其内能的目的。
(2)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conduction of heat):两者必须直接接触;②对流(convection):发生在液体或气体内部;③热辐射(heat radiation):沿直线传递,不需要直接接触,不需要媒介。
二、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1、比热容(简称比热)(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比热不同;(2)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内能知识点
13.1分子热运动一、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是10-10米级别的。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三、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3、固体扩散:“金块铅块互相渗入”、“墙角煤”液体扩散:“墨水”、“糖水”、“盐水”、“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气体扩散:各种味道、“二氧化氮与空气”注意:硫酸铜溶液应在清水下方,二氧化氮气体应在空气下方,因为密度问题。
4、固体颗粒的移动不是扩散:花粉、雪、雨、泥沙、粉笔末、柳絮。
烟本身不是扩散,烟味是扩散。
5、墨水在热水比比冷水里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1、引力斥力同时存在2、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露珠呈球形;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吸附在一起;很难将玻璃从水表面拉起;铁棒很难被拉长;固体液体有固定的体积。
如上图,一个钢圈中间连着一条细绳(细绳长度大于钢圈直径),将钢圈按入肥皂水里,会形成一个肥皂泡,细绳将肥皂泡分成左右两部分。
现将左侧的肥皂泡用手戳破,则右测的肥皂泡,会被吸向更右侧,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3、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铁块很难被压瘪。
注意:“破镜难重圆”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而是因为“缝隙”对于分子来说太大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五、分子间存在间隙:1、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压力很大时,油可以从铁罐渗出来。
2、注意:1m³黄豆和1m³小米混合,体积小于2m³,不能说能分子间存在间隙,黄豆和黄豆之间的缝隙相对于分子来说太大了。
4、注意:物体被压缩或膨胀,变化的是分子间隙,分子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海绵被压缩,变小的既不是分子本身大小,也不是分子间隙,而是物体的缝隙。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内能和热量
(二)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出去温度外,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讨论交流]南极的冰山有内能吗?
[总结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一.复习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中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三.进行新课
课题
2.内能和热量(3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多少的因素。
4.了解热量的概念、符号、单位,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人教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判断一些现象的形成是中考的方向,例如:(1)有时候夏天路面会向上拱起,就是路面膨胀…(所以路面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空隙留着)。
(2)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里面气体体积减小,外面大气压大于内部,所以难打开,我们可以微热罐头就很容易打开了。
(3)高压电线夏天下垂多,冬天绷的较紧。
2、分子动理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如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 分子的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不管温度高低,分子都在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快慢不同.扩散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5.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 名词解释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名词解释
内能与热机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内能是指物质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是物质的一种内部能量形式,可以通过加热、摩擦、压缩等方式增加。
热机是指利用热能做功的机器,可以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如水或空气),使其膨胀做功,从而驱动机器运转。
内能与热机的关系在于,内能是热机工作的基础。
内能可以通过燃烧等途径释放出来,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热机运转。
同时,热机的效率也与内能有密切关系。
如果内能利用率越高,则热机的效率也会越高。
总之,内能与热机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能源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体降温内能增加的例子
物体降温内能增加的例子对于物体降温内能增加的例子,研究人员经常使用热力学上的简单原理。
这个公式最常用于描述热变形和物体体积变化中的热分解现象。
该公式可用于解释大、小物体的变化(如热量)以及物体体积变化时内能的变化。
”对于物体体积变化,该公式可用于描述不同物体的热分解现象(例如当热量从小物体向大物体转移,温度的改变使质量变化)。
”这是关于热分解现象的另一个简单的例子。
1、热变形在热变形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热变形可引起体积变化(称为热变形),这是热分解的一种基本形式。
由于对该现象观察较少并易于理解(如对于较小物体),热变形常常被用来描述大、小物体的变化(因此将体积变化与热分解现象联系起来也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热变形在整个物体中是由大小不同的物体产生的热量和形状所决定的,因此这是热分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热变形过程包括热解的热膨胀-由于热量由大到小产生热膨胀-由于热收缩导致膨胀-热收缩和膨胀-因为热收缩导致膨胀-热收缩和膨胀-由于热收缩导致膨胀-因为热收缩-由于热收缩导致膨胀-从而引起膨胀-由于热收缩导致膨胀-使热缩-由于热收缩产生膨胀-所以热缩使大小物体的热量均匀分布于所有物体(即不均匀)-在所有物体上都发生这种情况。
2、体积的变化这可能是指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降低温度时体积的变化。
例如,在温度为1000 K时,质量从一个大物体转移到另一个大物体时,温度降低到100 K时,质量从一个小物体转移到另一个大物体上面时,内能消耗的变化。
这个例子表明该定律适用于实际的物体。
例如在较低温度下用较小物品冷却物体时,物体质量降低到100克并使其体积增加一倍,此时与温度相关的内能消耗是正变化的。
如果物体降温并使其质量增加一倍以上,其体积变化将影响物体之间的距离。
3、热力学中的体积变化公式计算体积变化的公式是由一个经典的热力学公式 Frame以及 Nuclear和 Huang的简单公式 Flowsom计算。
Flowsom是热力学上最常用的简单公式,但这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式,相反,这个公式是关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物质的体积的一个更有前途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常见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2、分子间存在间隙往1L水里加入1L酒精,所得的液体体积少于2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与气味、颜色变化相关的都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花香四溢、墨水扩散等等。
(2)肉眼所能看到的物体运动,是不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因为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
例如灰尘扩散、沙尘暴等,都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内能1、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影响内能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就越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的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一般来说,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会增加(不是一定会增加!要看做功时是否转化成了物体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一般来说,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会减少(不是一定会减少!因为物体具有的能量不只有内能)(2)热传递产生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一般来说,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可能会增加(不是一定会增加!还要看物体是否在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了功)一般来说,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就可能会减少(不是一定会减少!还要看是否有其他物体对这个物体做了功)4、内能、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1)在物体不对外做功而且外界也没有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会改变。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熬炼我们的语言组织力量,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编的九班级上册物理内能学问点总结【优秀6篇】,盼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节分子动理论篇一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集中现象:(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2)集中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
物理高分答题技巧篇二分类法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校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公式公式——学习物理的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肯定的适用范围,需要理解记忆。
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丹秋名师堂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学问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九班级上册物理内能学问点总结篇三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集中现象:(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2)集中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
其次节内能和热量一、内能:①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章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②大小关系: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的无规章运动就越猛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第二节、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 内能增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你怎样让一段50 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1.用火焰加热 3. 用手搓 5. 在地上摩擦 7. 反复弯折 2. 4. 6. 8. 太阳晒 用手焐 用锤子不断敲击 „„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练一练
2.在下列选项中,物体内能的改变是通过做 功实现的是( C D )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 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 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练一练
3.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认为在美国东海岸 出现的“天空火球”现象是由于小行星窜入了地球 大气层。请同学们尝试解释这个罕见的现象。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
3,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 5,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6,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 × 可见温度,热量的变化能决定内能变化,
而热量,内能的变化不能决定温度的变化
内能,温度的变化不能决定吸收放出热量大小
B.做功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 和
2.物体内部 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
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内能.物体温度升高 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 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 增加 .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 的 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 之间 转 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 用 做 功 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 中, 机械能 能转化为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内能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1.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因而具有,而分子间存在相互,又使得它们具有。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4.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质量越,所含的分子个数越多,内能越。
知识点2、热传递(1)定义:使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条件:两个物体不同。
在热传递过程中,从物体转移到物体。
(3)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4)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
(5)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的能量多少叫做热量。
用字母表示,单位是。
热量是个过程量,用吸收、放出、传递来形容,用具有、含有来形容。
知识点3、做功为什么木头会燃烧?为什么出现白雾?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这一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和,两者在该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这里运用了(科学方法)3.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
知识运用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之和叫内能B.一个物体不能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C.温度为-1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变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B. 一个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叫做物体的内能C.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低的物体可能内能大例2.在大锅中放一个小锅,两个锅中装有水,加热大锅,小锅中的水能否沸腾?变式2.为什么腌的菜要隔很多天才能咸,而炒菜时,菜中放了盐很快就有了咸味?例3.在密闭的管内放上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向下压动活塞,会发现。
答:向下压动活塞,活塞对做功,空气内能,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棉花就会。
变式3.老师在做“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热力作用的原理及原因
热力作用的原理及原因热力作用是指温度差异引起的物体之间的热传递和热变化。
它是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用以解释和研究各种热现象和热交换过程。
热力作用的原理和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
首先,热力作用的原理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解释。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能量传递的学科。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的功之和。
在热力作用中,热量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热传导而传递的。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自然地流向温度低的物体,使得温度逐渐趋于平衡。
这是因为热量的传递会产生物体内部的热运动,使得物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从而提高物体的温度。
通过热传导,物体之间的热量交换会导致能量的转化和内能的变化,实现能量平衡。
其次,热力作用的原因可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来解释。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体的温度是由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分子在热运动中具有不断的热振动和碰撞,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时,高温物体内的分子热运动更加剧烈,碰撞更为频繁,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热量。
两个物体接触时,高温物体的分子会向低温物体传递动能,使低温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增加,进而提高其温度。
这种分子间的热传导交换是热力作用的基本原因之一。
另外,热力作用的原因还可以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来解释。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传导的方向性,即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会自行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这是由于自然界中熵增加的趋势所决定的。
根据熵增加原理,自发过程总是趋于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热量的传递也不例外。
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为了达到熵增加的目标,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中传递到低温物体,使得整个系统的熵增加。
这也是热力作用的原因之一。
最后,热力作用的原因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尺度的角度来解释。
在微观尺度上,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和碰撞产生了热量的传递和能量平衡。
在宏观尺度上,热力作用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热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以及热能的传递和转化。
热是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热现象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现象。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热现象的知识点,包括热量、温度、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会对热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热量和温度热量是一个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焦耳(J)来表示。
热量是热动平衡系统中热能的传递和转化,是一种能量交换的形式。
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处传导到低温处的过程,热辐射是由物体发射的热能在空间中传播,热膨胀是物质在升温时体积的改变。
温度是物质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程度,通常用单位摄氏度(°C)或者开尔文(K)来表示。
温度是物质与其他物体之间热的性质,是一个物质热运动的强弱指标。
物体的温度高低与其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温度计是量度温度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2.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焦耳/千克.开(J/kg.K)来表示。
热容与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不同物质的热容大小不同。
比如水的热容比铁的热容要大,因此水的温度变化相对铁来说相对缓慢。
热容还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内能的大小,即物体在温度改变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大小。
3.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处传导到低温处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粒子的碰撞和振动来实现的,因此物质的导热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导热系数是用来描述物质导热性好坏的参数,通常用单位W/m.K来表示。
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绝缘材料是差的导热体。
4.热辐射热辐射是由物体发射的热能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热辐射是由物体内部的热运动引起的物体的辐射性发出。
根据斯蒂芬-波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能量与其表面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黑体是一种理想的辐射体,它能吸收全部的热辐射且不反射。
热辐射对于保暖和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等有很大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热身
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在 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 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最小分度值 ____________,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 的 液泡应与待测液充分接触,但不能与容器壁相碰,待 温度计在液体中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____________________平齐.家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______________. 2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 “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 冒出一股“白烟”, 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沸腾 液化 _______.
课时训练
11用一支温度计给两个病人量体温,第一个病人的体温 为38 ℃,在给第二个人测体温时 医生没有甩体温计,第二 人的实际体温为37 ℃,则测量的结果为( B ) A 37 ℃ B 38 ℃ C 385 ℃ D高于38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后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放出很少热量时,温度一定不变
课时训练
1晶体被加热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将______;无论晶体或 不变 放出 非晶体,在凝固 过程中都要______热量;高空的水蒸气经 凝华 _______过程凝成小冰 晶,即雪花. 熔点 2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 加压 高,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是用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 为液态,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3用锅烧水,揭开锅盖会看到锅盖内侧有许多小水珠,这 液化 液化 是锅内水蒸气_____成为小水珠,属于_____现象,封闭在 液化 注射器中的乙醚,当体积压缩时发生_____现象,这是利用 加压的方法 了____________来使气体液化.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在20℃的房间里,放有一烧杯酒精,将温度计放入酒 精中,过一段 时间后取出,观察它的示数,则发现( C ) A高于20℃ B低于20℃ 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保持20℃不变 D一直为20℃
【例2】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和冬天人说话时呼出的“白 气”,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D ) A都属于汽化现象 B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液化现象 C前者是汽化现象后者液化现象 D都是液化现象
D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课前热身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有时植物上有露水 C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8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由于 ( D ) A铁的密度比锡小 B铁比锡硬 C铁比锡传热快 D铁的熔点比锡高
课时训练
9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火焰烧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医用酒精棉球擦 10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 烧着,这是因为( A ) A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B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将热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课时训练
4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 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 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在 汽化 液化 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和______.
5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 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 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 减慢 的
【例3】小明在家烧饭时不慎将手指烫伤,妈妈让他把烫 伤的手指放在自来 水龙头下用水冲,小明让妈妈赶 快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冰块敷在被烫伤的部位,请你说 明, 采取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哪种方法更 好? 【答案】手指被烫后,相关部位的温度迅速升高,使肌 肉组织受 到破坏,若能让被烫部位温度降低,则可使肌 肉组织的破坏程度降低,这两种方法目的相似 ,在自来 水龙头下用水冲,只能利用水流与手指接触过程中水温 升高达到吸热的目的,而用 冰块敷时有三个吸热过程: 即零摄氏度以下的冰决温度升高到0 ℃,0 ℃的冰块熔 化成0 ℃ 的水;水的温度继续升高,而1 g 0 ℃的冰熔 化时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 g水温度升高80 ℃所 吸收的热 量,所以,第二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第二章 热 学
第一课时
热现象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本课时的相关考点有温度计的原理、读数及使用,熔 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六种物态变化, 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固体、液体和气体是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 态.由某种物态变化的现象判断属于何 种变化(即物态变化的名称)并且判断物态变化中的吸 热、 放热情况是中考命题的重点,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 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 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 物态变化的图像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仍是今后中 考命题的 热点,常见题型是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
课前热身
3某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 解旱情,人们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 条件,实施人工降 雨.飞机在高空中投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干冰进入冷 升华 云层,就很快_____成气态,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 凝华 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 中的水蒸气便_____ 成固态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 熔化 流就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 4为了使潮湿的衣服尽快变干,可采取的措施是 用衣服架撑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衣服在阳光下曝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解析
【例4】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名称 固态 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 ℃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课时训练
BC 6如图2-1-1所示的曲线表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其中_____ 熔点 段曲线表示 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叫做该晶体的______.
图2-1-1
课时训练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 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 清晰起来,在镜 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 A先液化后汽化 B只有液化 C只有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用久了的灯泡,灯丝会变细,玻璃会发黑这一过程 中发生了( C ) A升华和液化 B升华和汽化 C升华和凝华 D汽化和凝固
方法小结
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在判断物态变化类型时, 首先明确变化前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变 化后物质处于何 种状态.然后分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 热.固态和液态物 质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熔化和凝固.由 于固态物质由晶体和非晶体之别,在发生这两种物态 变 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同,且状态的变化也不 相同,但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 放热则是共同的特征.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称为熔点,而且同一 晶体的熔点和 凝固点相同.液体的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 种方式,复习时要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影响 液体沸点变化的原因;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注意汽 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实际 应用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典型例题解析
【例5】火箭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 多物体遇到高 温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底面,工作人 员在发射台下建成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 ,利用水 的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火箭升高瞬间 , 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就是由于形成的. 【答案】“汽化”“水蒸气液化”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把-5 ℃的冰拿到10 ℃的房间里,它将立即熔化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夏天吃雪糕时,揭开包装纸后,雪糕会冒“白气”, 这是冰的升华现象 D将壶里的水加热至100 ℃时沸腾,若壶里的水只有一 半,只需加热至50 ℃即能 沸腾
课前热身
9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C ) A水壶中的水沸腾——液化 B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液化 C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升华 D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霜——凝固 10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主要原 因是( C ) A泥沙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 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 C近年来植被破坏,增加了裸地面积,使得土壤中的水分 蒸发加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前热身
5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熔化、汽化和凝华 C汽化、凝固和升华 D凝固、液化和凝华
D )
6关于“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以下描述中哪一 个是正确的( B ) 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 B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C沸腾时,水的温度在不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