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 关键词 】人工 气道
气囊
护理
般 临床常用 的有手捏气囊 感觉法 、 定量 充气 法及气囊 压力表测 气囊管 理是人工 气道管理 的一个重 要环节 ,其 目的是 防 止机 械通 气时气道漏气 ;避免 口腔分泌物 、胃内容 物误入气 道; 防止气 体 由上 呼吸道 反流 , 证有效 通气量 ; 保 防止 气道 黏 膜损 伤t 但气囊充气量过大、 1 。 过久压迫气管黏膜会影响该处的 血液循环 , 导致气管 黏膜 缺血性损伤 甚至坏死 , 随后瘢痕形 成 而致气管狭窄 , 严重 时可 发生穿孔 ; 相反充气 不足 , 则导 致气 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 、 误吸等并发症 。 因此 , 合理的气囊 管理 至关重要。为此 , 笔者总结在临床实际工作 中对人工 气道气囊 的管理经 验 , 报告如下。 1 气囊充气操作 1 最 小漏 气技 术 即在 吸气 高 峰允 许 有少 量气 体 漏 . 1 出。由 2人 同时操 作 : 准备 1 l1r 注射器 各 1支 , 机械 Or 、 l n n 在 通气时 , 人将 听诊器放 于患者气 管处听 取漏气声 , 1人用 1 另 1 l 0n 注射器 向气囊 内缓慢注气直 到听不 到漏气声 为止 ,然后 l 换用 l l注射器从 01 l开始抽出气体。 l n . nl 同时观察患者 的通气 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 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 , 用手捏压气囊 的压 力感觉 比鼻尖 软 , 口唇硬 为适宜 , 比 此方法 的判 断标 准不 同个体 的感觉存在很 大差异 , 无法 准确 判断气囊压力 。定量充 气法 是机械通气 患者在选用 大容量 、低压型 的气囊 导管时选 用, 因患者个体及气管 导管型 号不同气囊 充气量 不一 , 亦不 能 精确 掌握 气囊压力 的大小 。 有条件应利 用气 囊测压表测定 气囊 压力 ,利用气囊测 压表 可以科学地为机械通气 患者气囊 充气 、 放气 。气囊压力监测需每天测定 2 3次 , - 以维持一定压力。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气囊是人工呼吸回路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以维持呼吸机正常送气,可以防止分泌物漏进肺内导致继发感染。

气囊压力需要密切进行监测和调整,压力过高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压力过低会导致漏气,市面上已经有新型的气囊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并证实其临床获益。

一、气囊的作用及分类人工气道的气囊作用主要包括:1、防止漏气,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有创机械通气时人工呼吸回路需要保持密闭,以确保气体按照呼吸机参数进行送气,保证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氧合维持;2、防止误吸,有创机械通气时的人工气道一般破坏了患者固有的上呼吸道结构,患者的神志情况欠佳、咳嗽防御和吞咽功能受损,因此需要气囊密闭来防止口鼻咽部分泌物或食物残渣误入气道内造成进一步感染。

根据压力及形态可讲气囊类型大致分为低压高容型气囊、高压低容型气囊,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前者,因其充气后呈规则圆柱状,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其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

诸多因素会影响气囊密闭性,当发现气囊漏气时应当及时处理。

影响其密闭性因素包括:1、气囊压力与充其量,2、气囊位置是否合适,3、导管型号与患者气管直径是否匹配,4、气囊的材质和性状,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模式设置,6、其他操作如吸痰、翻身等。

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气囊压力的管理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H2O,可以保持气囊的密闭,同时又不会损伤气道黏膜。

正常气道黏膜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管静水压分别为30-35mmHg> 18-20mmHg> 5-8mmHg,超过淋巴管压力可引起水肿,超过静脉端压力可引起淤血,超过动脉端压力一段时间可引起黏膜缺血性坏死。

气囊压力过低会导致呼吸回路漏气、患者氧合下降;或者导致囊上分泌物误吸入肺内造成VAP;气囊压力过高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损伤、气管软化,进而造成气管良性狭窄、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管屡,这些不良后果都需要再次巨大代价治疗。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上气道阻塞(Upper Airway Obstruction,UAO)
• 基本概念 – 气管插管导致UAO – 喉头及喉头下部大气道损伤、水肿及肉芽肿形成 • 发生原因 – 在插管或拔管过程中操作不当 – 气管导管管径过大、气囊压力过大等等…… • 临床症状 – 轻微者可闻及上气道高调喘鸣音 – 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导致呼吸衰竭 • 辅助检查 – 气管镜、喉镜直视可见气道管腔变窄
3 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气囊充气能否完全密闭气道,阻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除 了与气囊充气量和压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气囊在气管内的位置、
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是否匹配、气囊的材质和
形状、机械通气时的参数和模式以及吸痰、翻身等操作。 如果气管插管位置过浅,气囊刚好卡在声门处,声门的 “V”字形状与气囊的圆柱状难以完全匹配,气囊无法封闭气 道,此时需要将导管进一步送入。气管切开时,如果患者的颈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国内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师、急救医师仍然 采用指触法经验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 气的发生,气囊压力甚至高达 210 mmHg(1 mmHg=0.1 33kPa),即使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也不例外。因此,不宜采 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充气。
推荐意见 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 囊充气(推荐级别:C 级)。
Delphi 分级标准
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 5 个层次, 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 Delphi 分级分为 A—E 级,其 中 A 级为最高。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 Ⅰ 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 Ⅱ 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
4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 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 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 就应完全充气。
1 气囊的作用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 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 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 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 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 需求。
气囊的作用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 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 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 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 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 级)。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 O(推荐级别:D 装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 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 cmH 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 8d 内,气囊 压力低于 20cmH2O 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成为发生 V AP 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多项 VAP 预防指南 均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cmH2O。然而随着 时间的延长,气囊发生微漏气,压力出现下降。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以确保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最佳实践。

2. 定义在本文档中,人工气道指的是在患者呼吸道中插入的任何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 目标本共识的目标如下:- 提供人工气道维护的最佳实践指南;- 确保患者在整个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以下是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1. 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定期更换人工气道相关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导管等;3. 注意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4. 定期监测呼吸机和其他辅助呼吸设备的功能和有效性;5. 建立适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以确保人工气道的维护得到有效管理。

5. 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如下:1.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装置选择: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人工气道装置;3. 气囊充气:按照指南充气气囊,确保合适的充气量;4. 人工气道插入:根据操作指南正确插入人工气道;5. 确认位置:使用成像或观察方法确认人工气道的位置;6. 固定和连接:固定人工气道装置并连接至呼吸机或其他辅助呼吸设备;7. 适当护理:定期进行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8. 监测和评估: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

6.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提供最佳实践指南,确保患者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通过遵循本共识的原则和步骤,可以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维护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课件)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教学课件)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推荐意见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法 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 E级 )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气囊充气后的横截面积比患者气道横截面积大时,容易形成皱褶缝隙, 造成漏气和误吸。而当导管型号较小时,气囊难以完全封闭气道,造 成泄露。
推荐意见5: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 判断气囊所在位置。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 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E级 )
Delphi法
Delphi法的核心是: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 组织者对每一轮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经过反馈使专家意见趋 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Delphi法
1、气囊的作用
保持声门以下气道封闭,保证正压通气有效完成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咽,因此气 囊需要始终保持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 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 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 足患者发声需求。
2、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当气囊压超过30cmH2O,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 当气囊压超过50cmH2O,血液安全被阻断。 气管黏膜压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 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相反,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
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师、急救医师仍然采用指触法经验 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气的发生,气囊压力甚至 高达210mmHg,因此,不宜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充气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气管 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气道 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处, 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虽然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往往 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使用最小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仍低于 20cmH2O。 推荐意见 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 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 气(推荐级别:E 级)。
一、气囊的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 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 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 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 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 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 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若患者已接受 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 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 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 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需求。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泵组始终维持气囊压力为 25 cmH2O 的患者微量误吸的发生率、气道分泌物的细菌浓度以及 VAP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连接气囊指示球阀门时会出现漏 气,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测量后气囊压力下降约 2 cmH2O,因此每次 手动测压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cmH2O。当气囊测压管内有积水 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清理测压 管内的积水。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O(推荐级别: D 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 级);无该装 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 想值 2 cm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推荐意见6:宜采用聚氨酯制成的圆锥形气囊导管防止VAP,尤其 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推荐级别:A级 )
14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建议在吸痰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 恢复。当患者体位改变时,气囊压力也随之 改变。 推荐意见7: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
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宜重新测量气囊压 (推荐级别:E级 )
2014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1
前言
概述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 为重要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和破 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 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 上滞留物。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 气(推荐级别:C级)
9
2、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于生患2V者0AcP在m的H接独2O受导立气致危管误险插吸因管率素前明。8显d内上,升气,囊成压为力发低 维泵微度多随组量持以机项始误在及对V终吸2VA5A照P维的-P预3发研持发0防生c究气生m指率H结囊率2南O均果压、均明显力气推显示为道荐低,分2气5于使泌c囊m对用物H充照2自O的气的组动细后患。充菌压者气浓力
13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传统的气囊充气后呈圆柱状,近年来改良的气囊为圆锥状,能保证气 囊至少有一部分与气道黏膜贴合紧密,减少气囊上滞留物沿着气囊缝 隙下流的风险因其充其量较圆柱状气囊充气量减少,俗称低容低压气 囊。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聚氨酯气囊可有效阻止气囊上有色制剂下流,但 应应用的PEEP为0时,仍有一定程度的泄露,而天然乳胶制成气囊 的导管则始终未出现泄露。

人工气道气囊放气

人工气道气囊放气
(1)提高感受器的敏感性 :咳嗽感受器最敏感的部位 是气管及其分叉处。咳嗽反射的作用是清楚气管内的 分泌物,随着气管内分泌物的清除,主支气管内的分 泌物将更快的进入气管,使咳嗽反复发生,直到整个 气道内的分泌物被有效清除。 (2)气囊充气及放气后咳嗽感受器的特点:由于气 囊的阻挡作用,气囊上下方的分泌物相对静止,对咳 嗽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弱,传入神经的冲动少,咳嗽的 排痰作用弱。气囊放气后,在翻身拍背重力作用下, 分泌物的流动性显著增强,使分泌物对感受器的刺激 作用显著增强,咳嗽频率显著增多。
(2)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气囊的充气后特点: 声门作用的消失。在咳嗽的初始阶段,气流顺 人工气道呼出,很难形成明显的肺泡内高压, 咳嗽力量显著减弱;排痰阶段,人工气道阻力 太大,排痰速度显著减慢,总体结果是咳嗽效 率显著降低,甚至变为无效咳嗽。
(3)气囊充分放气后特点:气流一部分通过 人工气道呼出,一部分撞击声门,形成瞬间的 局部高压,使咳嗽的力量明显增强,分泌物同 时经人工气道及周围气管排出,阻力显著降低, 使无效咳嗽变为有效咳嗽或进一步提高有效咳 嗽的效率。
6.个别情况下适当充气可能有一定益处
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会厌功能显 著减弱,则其口咽部分泌物和反流食物发生 误吸的机会较高。气囊充气对减少吸入可能 有一定价值,但必须加强口腔和进食的管理。 即使这样,也需要间断放气。
在气囊充气,封闭气道的情况下,气道内
3.气囊充分放气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径大约为气管内的1/3பைடு நூலகம்气道阻力显著增大,容 易导致呼吸窘迫,呼吸功显著增大。若气囊充分 放气,则患者可经过人工气道及周围的气管呼吸, 气道阻力大幅降低,呼吸显著改善。
4.气囊充气不能有效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和食 物的吸入
气囊充气,大量分泌物或反流的食物被 阻挡在气囊上方暂时不能吸入。但患者一旦出 现深吸气动作出现,分泌物会被大量吸入,加 之咳嗽能力显著减弱,反而更容易发生吸入性 肺炎。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2015-03-24 14:3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xx字体大小-|+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 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A—E 级,其中A 级为最高。

一、气囊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需求。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3
无该装置时每隔 6~8h重新手动测量 气囊压,每次测量 时充气压力宜高于 理想值2cmH2O;应 及时清理测压管内 的积水。 (推荐级别:E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 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 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 为止。
预防---护理关注的焦点
生活护理
探视接触 家属
护工
医生
器械操作
生理盐液
聚维酮碘
洗必泰
与操作相关预防措施
11.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
治疗VAT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2C)
12.早期康复治疗 包括一般活动治疗和专业的呼吸功
能康复治疗以及电刺激等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等。
尚未见研究报告康复治疗与VAP发 病率的关系
药物预防
不常规静脉使用 抗菌药物预防VAP
口/鼻咽通 气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经口、鼻)
导管
其他
(喉罩、气管食
管联合导管)
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气管插管位置
气管内导管最佳位置: 气管内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4cm
对于气管切开无需 机械通气的患者, 如果自主气道保护 能力好,可将气囊 完全放气或更换为 无气囊套管。(推 荐级别:B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1
2
不能采用根据经验 判定充气的指触法 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推荐级别:C级)
封闭式吸痰
1
吸痰过程中,封闭式吸痰可降低肺塌陷和低氧的 程度,降低吸痰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推荐级别:A级)
封闭式吸痰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VAP的发
2
生率无影响.
(推荐级别:A级)
封闭式吸痰管无需每日更换,当出现可见污染时
3
应及时更换.
(推荐级别:B级)
封闭式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最长可7d
推荐意见 :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 充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 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E 级)。
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应为患者选择合适 型号的人工气道,建 立后需仔细判断气囊 所在位置。当气囊压 足够仍存在漏气时, 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 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 的人工气道。
吸痰时间
吸痰时间越长,吸痰导致的肺塌陷和低氧也越严重。 推荐意见 :吸痰时,吸引时间控制在 15s 以内。
(推荐级别:D 级)
声门下吸引
推荐意见 :声门下吸引可减少 VAP 的发生率,缩短机 械通气时间(推荐级别:A 级)。
声门下吸引导管声门下Fra bibliotek泌物引流以减少隐性误吸
•Separate suction lumen in wall of tube.
Suction port above cuff
Cross Section
气道吸引
口腔吸引 鼻腔吸引 支气管镜吸引
持续口腔吸引可减少VAP的发生率和延长 VAP的发生时间。 (推荐级别:C 级) 翻身前口腔吸引,可减少VAP的发生率。
(推荐级别:D 级)
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经鼻气管吸痰 可降低插管率。
年龄 足月儿
内径(mm) 3.5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3页
气囊管理概述
等压气囊
高容量低 压气囊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低容量高 压气囊
第4页
气囊作用
固定人工气道
气囊作用
密闭气道、确保潮气量供给
预防口鼻腔和胃内容物误吸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5页
气囊充气方法和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
方法: 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 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许漏气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页
学习目标
1 了解气囊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中作用 2 掌握最适宜气囊压力,及气囊压力监测方
法 3 熟悉气囊充气异常时不良表现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2页
气囊管理概述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 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概述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 管理一个主要步骤
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 损伤气管粘膜主要原因
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 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损伤,不 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测压表充气技术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6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7页
思索题
◆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第8页力监测当前气囊多为大容量低压 气囊, 注气后呈圆柱状膨 起, 与气管粘膜接触面积 较大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2页
气囊上滞留物去除
连续声门下吸引
在声门与气囊间置一引流管, 引出体外, 可接负压吸引装置 连续吸引分泌物
连续声门下吸引滞留物, 可降 低VAP发生率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3页
气囊上滞留物去除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气囊管理的目的: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一、气囊概述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位置:气管插管、气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气囊位置。

指示球囊以充气管与气囊联通,可通过指示球囊为气囊充气和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的种类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及等压气囊。

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现较少采用,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

气囊作用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VAP。

气囊使用并发症当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而引起VAP。

这是导致VAP发生的一个独立致病因素。

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H,0 11“.
推荐意见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 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 充气(推荐级别:E级)。 三、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气囊充气能否完全密闭气道,阻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 除了与气囊充气量和压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气囊在气管内的 位置。”o、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是否匹 配:20‘22 3、气囊的材质和形状、2”6、机械通气时的参数。23。”1和 模式。271以及吸痰[28]、翻身。2引等操作。 如果气管插管位置过浅,气囊刚好卡在声门处,声门的 “V”字形状与气囊的圆柱状难以完全匹配,气囊无法封闭气 道,此时需要将导管进一步送人。气管切开时,如果患者的 颈部皮肤过于肥厚或者切开径路倾斜时,套管长度较切开径 路短,气囊可能位于皮下而不是气管内,无法封闭气道,需要 更换为加长型气管切开套管。因此,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 细判断气囊所在位置”1。 体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当气管导管型号较大,气囊充气 后的横截面积比患者气道横截面积大时,容易形成皱褶缝 隙,造成漏气和误吸∞‘22|。而当导管型号较小时,气囊难以 完全封闭气道,造成泄漏。2 2。。不同品牌不同型号导管气囊 充气后的面积不同,不同患者的气道直径也不同,难以精确 选择。当气囊压足够且位置合适,仍存在漏气或误吸时,应 考虑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 推荐意见5: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 后需仔细判断气囊所在位置。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 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推 荐级别:E级)。 传统的气囊充气后呈圆柱状,与气道黏膜之间容易形成 皱褶,从而使气囊上滞留物通过这些缝隙进入下呼吸道。近
万方数据
818・
生堡缱堕塑哩噬盘查!!!!生!!旦箜!!鲞箜!!翅g!也』!!!!堡垦塑P生旦堡:堕!!!里!盟!!!!:!!!:!!:盟!:!!
关肺炎发病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8:472.
474.
特别是机械通气时间>72 h的患者。因此,目前多项VAP 预防指南已推荐机械通气时间>72 h的患者使用SSD导管
associated
恢复[51。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 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 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 研究结果显示,当气囊压超过30 cmH:O(1
816‘
主堡箜垄塑哩哩盘查!!!!生!!旦箜!!鲞筮!!塑堡!也』旦!!望曼!!P堕望i!:堕塑!坐!笪!Q!兰:!!!:!!:盟!:!!
.诊疗方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 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 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 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 囊上滞留物。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 相关肺炎(ventilator
mmHg=0.133
kPa)邵1,即使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也不例外”。…。因此,不宜 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充气。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 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8 d内,气囊压 力低于20 emil,O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成为发生VAP的独
cmH:O
(推荐级别:D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 别:B级);无该装置时每隔6~8 h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 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O;应及时清理测压 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级)。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气 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气道 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处,边向 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虽然 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往往不能有 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使 用最小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仍低于20
kPa)时,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囊压超过50 cmH:0时,血流完全被阻断∞o。气管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 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发生气 管食管瘘’7 o;相反,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 国内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师、急救医师仍然采用 指触法经验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气的 发生。8。…,气囊压力甚至高达210 mmHg(1
立危险因素(船=4.23)一“。多项VAP预防指南均推荐气
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
cmH:O
012-1
3]。然而随着时间的
延长,气囊发生微漏气,压力出现下降。Nseir等¨4 o发现,在 对101例ICU患者气囊压持续监测的8 h内,仅18%的时间 内患者气囊压维持在25—30 cmH:0。使用气囊自动充气泵 可维持气囊压力于理想范围内,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 泵组患者的气囊压力<20 emil: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动测 压表充气组015d6]。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 泵组始终维持气囊压力为25 cmH:O的患者微量误吸的发 生率。1“”j、气道分泌物的细菌浓度以及VAP发生率均明显

。817
年来改良的气囊为圆锥状,能保证气囊至少有一部分与气道 黏膜贴合紧密,减少气囊上滞留物沿着气囊缝隙下流的风 险旧2‘23。,因其充气量较圆柱状气囊充气量减少,俗称为低容 低压气囊。 应用聚氨酯或天然乳胶制成的气囊较传统聚氯乙烯制 成的气囊密闭性明显改善。聚氨酯制成的气囊因囊壁仅7 txm,较聚氯乙烯气囊(>50恤m)薄,故称为超薄气囊。体外 研究结果显示,聚氨酯气囊可有效阻止气囊上有色制剂下 流23j,但当应用的PEEP为0时,仍有一定程度的泄漏,而天 然乳胶制成气囊的导管则始终未出现泄漏‘2。。 新型气囊结合上述形状和材质方面的优势。Young 等24 o通过体内外试验发现,聚氨酯制成的锥形气囊导管,无 论在静态气管模型,还是动物或人体中,均可有效地阻止气 囊上滞留物下流;甚至在导管发生移动时,误吸发生率仅 5%,而对照组高达67%。Poelaert等旧5‘的临床研究结果显 示,聚氨酯制成的锥形气囊可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分 别为23%和42%,P=0.026)。此外,Lorente等‘26。在280例 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应用带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cmH:O=0.098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
来源’1…。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 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 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 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 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 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气囊的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 行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 闭,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 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 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4 o。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 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 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 充气以防误吸。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 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 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 气道阻力降低,刮;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 需求。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 力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 撤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 表1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的聚氨酯气囊导管,可明
crnH,0.f“,因此每次手动测压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O。当气囊测压管内有积水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监测 压力小,因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1。 推荐意见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
on
然而,SSD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使用不当可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特别是持续SSD∞“。因此, 目前倾向于使用间断SSD[1瑚’30’351;(2)引流导管较细,容易 发生阻塞,使引流效果不佳_26’”o,此时不宜用盐水等冲洗引 流导管,易致气囊上滞留物冲洗至下呼吸道,造成感染;建议 推注空气排除阻塞”“。(3)SSD导管较普通导管昂贵。 国内学者发明了一种无需特殊人工气道而采用气流冲 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3…,医疗成本低、应用面广, 可行性强,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 推荐意见8:为预防VAP发生,应定期清除气囊上滞留 物,尤其是气囊放气前(推荐级别:A级)。清除气囊上滞留 物可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A级),宜进 行问断吸引(推荐级别:D级)。 五、气囊漏气试验评估上气道通畅度 气管插管的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后,呼吸机送入的气 量会从气囊周围漏出;如果患者上气道阻塞,例如喉头或声 门水肿,即使气囊完全放气,气体也不会通过上气道漏出。 据此原理提出气囊漏气试验,即将气囊充气状态时和气囊放 气后的呼气量进行对比,以两者的差值作为结果进行判读, 间接判断上气道狭窄的可能性,但评判标准有一定争议。目 前比较认可的是:成人患者呼气量差值≤110 ml。37-39],或呼
显降低VAP发生率(分别为7.9%和22.1%,P=0.001)。 推荐意见6:宜采用聚氨酯制成的圆锥形气囊导管防止 VAP,尤其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推荐级别:A级)。 体外研究结果证实,PEEP、气道峰压与密闭性成正比, 气道压力越高,气囊密闭性越好,泄漏量越小。”驯;当PEEP 为0时,绝大多数气囊均发生泄漏12312“。压力控制通气模 式下,气囊泄漏量最大;当出现自主呼吸时,泄漏量明显减 少。”3。进行负压吸引吸痰时,气囊密闭性降低,负压越大, 泄漏量越大;增大气囊压可减少泄漏。28。。因此,建议在吸痰 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恢复一8I。当患者体位改变 时,气囊压力也随之改变捌j。 推荐意见7: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 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宜重新测量 气囊压(推荐级别:E级)。 四、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虽然上述方法阻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进入下呼吸道,但 这些包含大量致病菌的分泌物仍需及时清理,尤其是在气囊 放气前必须将滞留物完全清除。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证 实气囊上滞留物与早发VAP的相关性,使用带SSD的导管, 无论是持续还是间断吸引,与不引流气囊上滞留物对比,均 可降低VAP发生率¨・k”。3…。但这些研究中纳入患者的机械 通气时间都超过72 h。Bouza等、”j对714例心脏术后患者 随机应用SSD导管和常规导管,由于绝大多数患者机械通 气时间较短,结果发现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 (分别为3.6%和5.3%,P=0.2),但亚组分析提示,对于机 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者,应用SSD导管可降低VAP发 生率,缩短住ICU时间,减少费用。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 尽管使用带SSD功能的人工气道可能增加医疗成本,但与 发生VAP造成的医疗成本大幅增高相比,仍有很高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