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3)课件
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2018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我会认
yì
mǒ
yí
亦抹宜
我会写
饮(冷饮) 奇(奇怪)
初(初晴) 妆(化妆)
蒙(空蒙)
浓(浓烟)
我会写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手
引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历来
为许多文人墨客所喜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杭州西湖, 去欣赏诗人苏轼笔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
谢谢观看
手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后两句。 思考: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
作者写西施的用意是什么?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相宜”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 赞美西湖,表明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 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与赞美之情。
归纳总结
本诗通过作者对西湖晴天和雨天不 同景色的描写,以及以西湖比西子,形 象地表现了西湖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西
湖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堂小练
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天气——初晴后雨
地点——湖上舟中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正式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
”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
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课标依据: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2个重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3、想象诗歌描绘的美景,练习写写多彩的西湖,初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美景,初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准备:1、预习单,预习古诗 2、ppt课件,乐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欣赏西湖风光,聊诗人【聊作品:《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聊诗人本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聊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聊苏轼在杭州:苏轼两次任官杭州,第一次36岁,任通判,16年后再次任官杭州,做知州。
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撤废了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优质课ppt课件_0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赏西湖
赏西湖 读古诗 品古诗 拓 展 返 回
知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品古诗
水人光教下潋小学滟语文晴三年级方上册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月宫里的明镜, 不幸失落人间。
艾青
若把西湖比明月, 湖心亭似广寒宫。
《西湖》周起渭
湖上春来似图画, 乱峰围绕水平铺。
《春题湖上》白居易
品古诗
西子,指西施,西
人教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施与王昭君、貂蝉、 杨玉环并称为中国 古代四大美女,其 中西施居首。
赏西湖 读古诗 品古诗 拓 展 返 回
品古诗
人教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赏西湖 读古诗 品古诗 拓 展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返回
品古诗 说一说
的阳光洒在湖面上,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品古诗
人教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品古诗 小练笔
天下起雨来,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 远处的____啊,____啊,____啊, 都( ),看不清了,仿佛是( )。
唱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外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本诗。 2、课外收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 并与小伙伴分享。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
”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
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教学过程:一、简介西湖,引出诗人,读懂诗题。
1、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想去看西湖吗?2、欣赏西湖的美景图。
(播放课件,配乐)3、说说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生描述,师小结: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西湖美景倾倒了许多游客,也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大诗人苏轼去领略西湖独特的美。
5、读课题。
6、课件出示诗人。
认识这位诗人吗?说说对他的了解,师补充介绍。
7、读题解题。
再读课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初读,读通,读准1、自由读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反馈,指名读,评价。
3、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再读,读出节奏1、出示划有节奏标志的古诗,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3)课件
苏轼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宋 苏 轼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北宋中期的 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 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 风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 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 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
比西子(娇 艳、迷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liàn yàn
湖: 潋滟: 空蒙:
湖:指杭州湖
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
空蒙:形容水雾迷茫。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闪动,水 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光 潋 滟
苏堤春晓
山 色 空 蒙
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别 有一番奇妙的景色。
淡 欲把 妆西 浓湖 抹比 总西 相子 宜︐
在西湖上边饮酒边欣赏先晴 后雨时的美景
艳阳照射下湖面波光荡漾,明 丽的美景令人赞叹;雨雾笼罩时山 峦翠色隐约迷茫,素淡的风光也堪 称奇妙。西湖风姿无论晴天雨天同 样美不胜收,宛如美女西施不管浓 妆还是淡抹,均能恰到好处地显示 出她的天生丽质一样。
了解诗人的观察顺序
(1)晴——雨
(2)俯看——西湖 (3)仰望——群山
自由读诗,说 说你从中感受到了 怎样的情感?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文
上
册
课后小结(一)
2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作者苏轼通过描
0 2
绘自己在西湖饮酒赏景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
1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饮
年 三
背景介绍:首先,我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
湖 上
年
解古诗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
级 语
逐句讲解:我逐句讲解了古诗的内容,通过讲解每个字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让学
初 晴 后 雨
文
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上 册
朗读训练:我进行了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理解
古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图像辅助: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西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互动讨论: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
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小结(二)
2
0
2 3
在课后,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同
2 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苏轼的诗歌作品。
饮
年
三
在总结时,我重点强调了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情况,同时也注意发现和纠正学
语
雨
文
上
册
因为西湖风光好,所以每到节假日,景区
人多为患。建议大家旅游不要在节假日去西湖
字词学习
2
饮湖上初晴后雨
0
2
3
饮
年 三
饮:喝酒。
湖 上
人教版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原文及赏
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
以下是课文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的景色为题材,通过对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与魅力。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述了晴天时西湖的景色。
"水光潋滟"形象地描绘出阳光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晴方好"则表达了诗人对晴天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转向了雨天的西湖。
"山色空蒙"描绘出雨雾笼罩下山色朦胧的景象,"雨亦奇"则表达了诗人对雨天西湖别样风情的惊奇和欣赏。
第三、四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将西湖比喻为古代美女西施,无论是淡雅的装扮还是艳丽的妆容,都能展现出各自的美态。
这里,诗人不仅赞美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也寓言性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无论生活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该保持适宜的态度和方式,展现自我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其生动的形象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也让人们对西湖的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篇一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篇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第十七课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这是一首描绘庐山瀑布景色的古诗,
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
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三首古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审美观念,即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在学习这些古诗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意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共19张PPT)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mǒ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初晴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后雨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这一缕缕的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XXX,都美得恰到好处。
山色空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
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环绕水平铺。——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人物:苏轼 地点:西湖 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美景。 天气: 先是天晴,然后下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liàn yàn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yì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 光( )晴 方( ),
山 色( )雨 亦( )。
欲 把( )比( ),
(
)总 相 宜。
谢
众/鸟/高/飞/尽
谢
孤/云/独/去/闲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17 饮湖上初晴后雨3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2、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一、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3)引导生用别的词来表现(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4)夏日,如果你和诗人来到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看到什么?引导生说句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部编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诗,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积极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在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
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材简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
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诗。
前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3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1.了解诗人明诗题。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解词连句知大意。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好。 亦: 也。 欲: 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合适。
根据《望天门山》这首诗意, 参考书上的插图,你也用彩笔画一 幅图。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 古诗,读给大家听。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展开想象悟诗意。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4.朗读背诵再传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共30张PPT)
i12311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豪放派诗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绩,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苏轼与父亲苏洵、哥哥苏辙并称“三苏”。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 传》等。
感谢您下载123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123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123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i123111
古诗原文
感谢您下载123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123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123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i123111
录
CONTENT
03 课堂小结
导 入 新 课 感谢您下载123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123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123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i123111
揭示课题
感谢您下载123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123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123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i123111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 珠,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与诗人苏轼一起观 赏西湖风景吧!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感谢您下载123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123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123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三年级上 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迷人景色,也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深深喜爱。
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诗中的晴天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闪闪发光。
那湖水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无数的宝石在跳动。
想象一下,我们站在湖边,看着这波光粼粼的湖水,是不是会感到心情格外舒畅?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让人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之中。
接着,诗中又为我们展现了雨中的西湖。
“山色空蒙雨亦奇”,下雨的时候,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之中,若隐若现。
那山峦的轮廓变得模糊,仿佛一幅水墨画。
雨水滴落在湖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为西湖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生机和灵动。
雨中的西湖,有一种神秘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索,去感受那雨中的宁静和清新。
诗人觉得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于是,他突发奇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妆,都能展现出她的美丽。
晴天的西湖,就像是西施化了淡妆,清新自然;雨天的西湖,则像是西施化了浓妆,妩媚动人。
这一比喻,真是巧妙至极,让我们对西湖的美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在杭州为官期间。
他多次游览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他用自己的才华,将西湖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后人通过这首诗,也能领略到西湖的迷人风光。
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描写,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
苏轼通过对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细致观察,才写出了这么生动的诗句。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这样才能发现身边的美好。
三年级古诗三首17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及翻译:
1.《望天门山》唐·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1.《望洞庭》唐·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以上是三首诗的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
纵观侯老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她体现将诗读肥,读厚的理念。侯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课,把学生难理解的古诗讲得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古诗,理解古诗,直至喜欢上古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周次
执教者
科目
语文
发言人
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评
议
发
言
要
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语言美,。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侯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了教案,制作了课件。听了侯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也有些小小的感触:
二、紧抓词语,品味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时,侯老师紧紧抓住“雨”、“奇”、“晴”、“好”来理解诗意,感受诗境,让学生随着诗人分别走进了烟雨蒙蒙和水光潋滟的西湖,不管是“雨”还是“晴”,对诗人来说都是那样的美妙,得以引出“淡妆浓抹总相宜”。整节课中,侯老师注意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意来理解、感悟诗句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这句诗时,刘键老师就抓住“潋滟”、“空濛”两个词,结合图片,作足文章,培养了学生想象、积累、朗读的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西湖在晴、雨两种气候下的迷人风姿以及诗人苏轼当时的那种美好的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到了自然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 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山对峙,象一 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根据《望天门山》这首诗意, 参考书上的插图,你也用彩笔画一 幅图。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 古诗,读给大家听。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将进酒(节选)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冲 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浩 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起回旋, 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帆顺流 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扑进眼 帘。
1. 2. 3. 4.
了解诗人明题意。 解词连句知大意。 展开想象悟诗意。 朗读背诵抒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 适逢天气由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 截然不同的风光。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展开想象悟诗意。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 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的美。 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 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 奇妙。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看到这样美丽的风景不禁想起古代美女 西施,无论是薄施脂粉还是浓妆艳抹都是 那样妩媚动人,令人流连忘返。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突出。体会“出”的作用: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 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 江边,开门侯客 。)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眼帘, 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的诗歌。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 象力丰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称为“诗仙”。
为何做此比喻:
1、二者同在越地; 2、同有一个“西”字; 3、同样都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 4、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 5、……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 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 热爱与赞美。
4.朗读背诵再传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问题:诗题“望”的立脚点是哪里,即诗人是在哪里远望的?
分析: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望天门山,他“望”的 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即是说诗人是坐在孤帆上
诗中描写的景物:
青山、碧水、孤帆、日。
学习完整首诗歌,我们试着用图示把它表示出来。图示
• 诗歌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 美好河山的歌颂。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回:回旋。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向东流去的碧绿江水,经过两山之间狭窄的 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
问题:既然楚江波涛汹涌,能冲断天门,为什么它不是 直向前奔腾而去,却说“至此回”呢?这句话突出描写的 是谁的力量?
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师:把这句连起来读,感受楚江的波涛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流而去。
师: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 物, 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 出了一条通道。让我们用图示把这个画面描绘出来: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至:到; 此:这儿,这里; 回:回旋。 指(江水)流到这里打回旋。 孤帆: 帆: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代指船。 孤:单独、一个。 孤帆指一只小船。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 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 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 山和西梁山)。这句衬托出楚江水的汹涌。
1.了解诗人明诗题。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 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 的成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 山水景物。
饮湖上初晴后雨
2.解词连句知大意。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好。 亦: 也。 欲: 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