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CIPI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_省略_成效_问题及原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_张宜民
ROCCIPI框架下“互联网+门诊”建设的问题识别与分析
ROCCIPI框架下“互联网+门诊”建设的问题识别与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当前医疗行业的热点。
ROCCIPI框架下的“互联网+门诊”建设也成为了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互联网+门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希望能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ROCCIPI框架是指资源(Resource)、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制度(Institution)、文化(Culture)、创新(Innovation)、合作(Partnership)、信息(Information)七个维度。
在这个框架下,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从而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提升。
在医疗行业中,“互联网+门诊”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将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相结合,通过线上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处方配药等服务,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和高效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互联网+门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门诊”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该领域的良好发展。
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识别与分析:1. 医疗资源不均衡在“互联网+门诊”建设中,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整合,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患者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种不均衡状态阻碍了“互联网+门诊”建设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
2. 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是一个重大问题。
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并不完善,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资料容易受到泄露和侵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3. 医患信任问题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补齐短板 突破瓶颈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9期“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它既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也包含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部署各项工作时,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特殊性?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如何推动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晓庆、湖南省浏阳市南川河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元田等专家和一线实践者展开了交流讨论。
问:新质生产力标志着生产力的质变与跃迁,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探索与遵循,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样要遵循这个大逻辑。
请问,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要遵循哪些普遍规律?张合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遵循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三新一高”理论框架基础上,把握新质生产力质态的原创性要求:一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不是革命性的、跃升的,就不能定义为新质;二是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的要素配置方法不能催生新质生产力;三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具体到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一是质变的先导性,一定不是量变,而是以质变为判断标准;二是集成的系统性,也就是生产关系的系统性;三是创新的连续性,而不是偶尔的发现;四是产业的稳定性,没有稳定产生效益的产业尚不能构成新质生产力。
罗必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新质生产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农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也由原来物质短缺时代更多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转向多样化的功能性拓展与结构性转型升级。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核在于,以农业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手段,提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农业要素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村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8期·总第572期统计观察DOI:10.13546/ki.tjyjc.2021.08.0210引言数字乡村是指将数字创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于传统农业,实现乡村农业数据化、治理数据化、生活数据化,以此推动传统农村经济模式和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变。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一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方向,发展数字乡村无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数字乡村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数字乡村战略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
如何在数字乡村这一战略背景下准确识别影响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对策,从而推行数字乡村战略,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乡村进行积极探索。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 )和bootstrap 方法识别了影响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作用机理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中介效应。
1因素识别与研究假设政策环境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
从小农金融融资政策来看,农村中小企业面临着一定的融资困境和融资风险,而这会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企业更愿意选择内部融资渠道,普惠金融的出现从内部解决了农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1,2]。
在解决小农金融融资问题中,在供应链网络环境下发展供应链金融是解决小农金融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不断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已经成为乡村振兴金融发展的关键[3,4]。
从惠农补助政策来看,农业补贴应该按照农业生产规模分层次、分标准实施,并且不同地区由于作物的不同获得的惠农补贴也有所差别,各项惠农政策应该根据农村人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调整,而且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边界三者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施[5,6]。
从居民再就业政策来看,众多学者发现,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技能劳动者更容易就业[7],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减少了农村人口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获取就业信息[8];而地区整体收入水平、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村非农收入的主要因素[9],此外大部分农村劳动者更偏向于县外市内的就业选择,并且提高教育支出和科技投入能够显著增加农村非农就业[10,1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数字乡村研究进展
张紫燕,苏飞.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外数字乡村研究进展[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7):215-221.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乡村振兴的推动下,乡村已经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建设,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一环,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方面。
数字乡村建设在全国掀起浪潮,有关数字乡村的研究迅速增加,学者也针对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的路径探索、发展困境等展开研究。
数字乡村研究方兴未艾,但缺乏关于数字乡村主题的系统性回顾,学者基于CiteSpace 软件分析国内数字乡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但缺少关于国外数字乡村主题的系统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基于2010—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核心集数据库的文献,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数字乡村主题文献进行梳理,以了解国内外关于数字乡村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脉络,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数据与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中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以数字乡村为主题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段为2010—2022年,检索时间为2023年1月10日,文献类型为期刊,包括SCI 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 和CSCD ,经过人工筛选,得到有效文献399篇。
外文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以下简称WOS )核心数据库,其由美国科技信息所(Institution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基于web 开发的大型综合、多学科交叉的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
文献检索方式为TS =(digital rural OR digital village ),检索时间段为2010—2022年,检索时间为2023年1月10日,语言为英语,文献类型为article 和review ,文献信息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和引用的参考文献。
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创新
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创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研为技术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技术推广则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创新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一、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关系科研与技术推广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科研是技术推广的基础,通过研究、实验和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而技术推广则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科研成果推广给广大农民,让他们在生产中获得更好的效益。
科研与技术推广的融合,可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二、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创新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创新是指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民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互动,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科研机构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为技术推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技术推广机构则负责将科研成果传达给农民,并指导他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农民则是最终的受益者,通过接受科研成果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合作模式为了实现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创新,建立合作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在农业科研中,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机构与高校、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研项目,培养科技人才,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在技术推广方面,可以建立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合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推广方案,提高技术推广的覆盖面和效果。
四、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成果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等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未来展望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科研与技术推广必须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ROCCIPI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Chn , ic u ig ca i i g i a c n e p n ii t s n iii n i a n l d n lrf n f n i g r s o sb l i a d d v s me h n s o l lv l o e me t , u ga i g y n ie o c a im f a l e e g v r n n s p r d n ma a e n n g me t
t c n q s n a uly o r s -ro s g v r men , c ti g d wn d e s e e to b o e h i ue a d fc t fg a s o t o e n t u tn o a v re s l ci n y c mpu sv r s mi c m p l ie atcia in, lie o e - o u sv p ri p to a a i e u iy l v y n r a ig pe s n n ncn tnd r fr a e i e s, gvng e ua te to o b ne c a x e i n a dv ncng s c rt e elb ic e sn ro alf a ig sa a d o urlr sd nt i i i q la tn in t e f i le tnso nd i
桐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桐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作者:袁富迪彭长凌李红申屠兰欣张静波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6期摘要浙江省桐廬县自2021年被列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以来,加大了对合作社的培育力度。
通过对桐庐县14个乡镇(街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桐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加强社会化服务、丰富出资方式、夯实发展基础等主要做法及成效,但是也存在人才缺乏、监测不易、注销困难等问题,建议抓好人才培育、加大监测力度、推进清理整顿,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作用,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桐庐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乡村振兴;浙江省桐庐县中图分类号:F325;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1.032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
2021年,浙江省桐庐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
结合当地实际,桐庐县进行多方面尝试和探索,增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意愿,强化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农户发展。
1 基本情况1.1 桐庐县概况桐庐县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52家,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服务业、渔业等多个领域,数量分别为181个、84个、47个、22个、18个,占比分别为51.42%、23.86%、13.35%、6.25%、5.12%(见表1)。
其中,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又可以细分为粮油、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产业类别,数量分别为97个、32个、20个、17个、13个。
种植业中,粮油合作社数量最多,占比为53.59%,超过一半。
近几年来,为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桐庐县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提升县域农田整体质量与综合产能,为粮油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立、规模扩大提供了基础。
基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推广功能研究
会积极 。 政 府要实施优 惠的经济政策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比如 财政 的支持 , 宣传的力度, 增收成果的展示。 构建特色农业就要建立 多分支 的农业管理体系 , 确立农业技术推广的主题。增加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的
各 项 优 惠 。比如 贷 款 的扶 持 等 。要 树 立 为 农 民服 务 的意 识 。对 于 有 些 收 费
我国的农村人 口众多, 地 域辽阔。在 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借鉴他 国 的发展经验 , 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关于农业 技术推广的工作 。 第 一, 集 中 产地市场 。形成专业化的区域种植, 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要进
行分 区域进行 。 集中农产 品才 能更好 的管理和销售 第二, 生产渠道不能太 长, 环节相应的减少, 这样才能提高效率。第三,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 渠道要健全 。 为 了更高 效的销售农产品可 以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负责各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 言
( 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关于农业技术推广 的运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 包括农业 技术推广人员 , 组织机构, 农户, 家庭 , 农业 生产组织等等组成。 农业技术 的 推广需要 国际的支持, 政策的倾向, 社会 文化的宣传, 以及农民的 自我认识 程度 。 只有各个部门组 织相互 的合作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 。 提 高推广人员 的自身素质、 提高科学技 术的学习次数 、 才能更好的让农 民学到相关的方法, 更好的为农业做出奉献。提高经济效
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11):144~15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11.021收稿日期:2023-02-07基金项目: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3)ꎻ泰山学者工程项目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21QC163)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0MC094)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3C04)作者简介:衣婷婷(1999 )ꎬ女ꎬ山东烟台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ꎮE-mail:1083747529@qq.com通信作者:崔利(1981 )ꎬ女ꎬ安徽泗县人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花生连作障碍机理研究ꎮE-mail:cuili0557@163.com万书波(1962 )ꎬ男ꎬ山东栖霞人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ꎮE-mail:wanshubo2016@163.com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衣婷婷1ꎬ唐朝辉2ꎬ王建国2ꎬ张佳蕾2ꎬ郭峰2ꎬ崔利2ꎬ万书波2(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ꎬ山东青岛㊀266109ꎻ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ꎬ山东济南㊀250100)㊀㊀摘要:连作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生长ꎬ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ꎮ另外ꎬ长期连作还导致土壤酸化ꎬ土壤中交换性钙缺失ꎬ造成花生荚果发育受阻ꎮ补充外源钙可显著提高荚果与籽仁产量ꎮ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和外源钙对连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ꎬ本试验以花育22为材料ꎬ研究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协同外源钙施用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㊁干物质积累㊁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ꎮ结果表明ꎬ二者协同能显著增加连作花生的株高和分枝数ꎬ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ꎬ从而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ꎮ综上ꎬ摩西斗管囊霉结合外源钙能提高连作花生的产量和品质ꎮ该结论可为增加连作花生产量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ꎮ关键词:外源钙ꎻ丛枝菌根真菌ꎻ连作花生ꎻ产量ꎻ品质中图分类号:S565.2:S154.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11-0144-07SynergisticEffectsofExogenousCalciumand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onYieldandQuality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YiTingting1ꎬTangZhaohui2ꎬWangJianguo2ꎬZhangJialei2ꎬGuoFeng2ꎬCuiLi2ꎬWanShubo2(1.CollegeofAgronomyꎬ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Qingdao266109ꎬChinaꎻ2.InstituteofCropGermplasmResourcesꎬ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Abstract㊀Continuouscroppingseriouslyaffectsthegrowthofplantsꎬresultingindecreasedyieldandqualityofpeanut.Inadditionꎬlong ̄termcontinuouscroppingalsoleadstosoilacidificationandlossofex ̄changeablecalciuminsoilꎬresultinginhindereddevelopmentofpeanutpod.Supplementingexogenouscalci ̄umcouldsignificantlyimprovepodandseedyields.Inordertoinvestigatethesynergisticeffect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ndexogenouscalciumon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ꎬHua ̄yu22wasusedasthetestmaterialtostudytheeffectsofFunneliformismosseaesynergizingwithexogenouscal ̄ciumontheplanttraitsꎬdrymatteraccumulationꎬmineralelementcontentꎬyieldandquality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TheresultsshowedthatthesynergisticeffectofF.mosseaeandexogenouscalciumcouldsig ̄nificantlyincreasetheplantheightandbranchnumber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ꎬpromotetheaccumula ̄tionofdrymatterandtheabsorptionofmineralelementsꎬandthusimprovetheyieldandqualityofpeanut.InconclusionꎬthecombinationofF.mosseaeandexogenouscalciumcouldimprovetheyieldandqualityofcon ̄tinuouscroppingpeanutꎬwhichcouldprovidepracticalandtheoreticalbasesforincreasingtheyieldofcontin ̄uouscroppingpeanut.Keywords㊀Exogenouscalciumꎻ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ꎻContinuouscroppingpeanutꎻYieldꎻQuality㊀㊀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ꎬ在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ꎮ近年来ꎬ花生需求量增加ꎬ然而种植面积有限ꎬ很多花生主产区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常大规模连续种植花生数年ꎬ连作现象十分严重[1]ꎬ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ꎬ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ꎬ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共生真菌ꎬ能够与约80%的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ꎮAMF与根系形成的菌根共生体通过吸收和转运土壤中的矿物营养物质为寄主植物提供养分[2]ꎮ目前ꎬAMF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被广泛报道ꎬAMF通过根外菌丝吸收氮㊁磷㊁钾㊁钙等矿物质营养ꎬ并将其转移到植物根系内部ꎬ显著增加作物营养元素含量[3]ꎮ近年来ꎬ大量研究结果表明ꎬAMF能有效促进逆境环境中宿主植物的碳同化产物积累ꎬ并最终促进植株生长[4-6]ꎮ另外ꎬAMF能够增加寄主植物产量ꎬ提高果实品质ꎬ缓解连作障碍对植株产生的影响等[7]ꎮ有研究表明ꎬAMF能够改善连作花生土壤的理化性质ꎬ从而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增加[8-9]ꎮ另外ꎬ钙是影响花生荚果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ꎬ钙素对于花生荚果形成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ꎮ花生是需钙较多的作物ꎬ每形成100kg荚果需要吸收的钙高达2.0~2.5kg[10]ꎮ长期连作花生的土壤容易酸化ꎬ从而缺乏植物能够吸收的有效性钙ꎬ导致花生荚果发育受阻ꎬ造成花生产量和质量下降[11]ꎮ缺钙会造成花生荚果小㊁仁秕㊁空壳㊁果实腐烂等ꎬ甚至出现 黑胚芽 等现象ꎬ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12]ꎮ钙离子作为植物体内第二信使广泛参与植物响应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ꎮ目前ꎬ关于外源钙对花生生长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外源钙通过缓解光合系统中PSⅡ光抑制来提高花生对高温强光胁迫的抗性[13-14]ꎻ提高花生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ꎬ增加花生产量和品质[15]ꎻ通过对细胞膜的保护来提高花生对干旱和盐胁迫的抗性等[14]ꎮ但是ꎬAMF与钙元素协同作用对连作花生整个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还未见报道ꎮ本试验前期相关研究证明ꎬ20mmol/L外源钙离子协同AMF能够促进连作花生苗期的生长[8]ꎮ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是AMF的一种ꎮ为了研究二者协同作用对连作花生整个生育期生理指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ꎬ本研究进一步开展试验ꎬ分析摩西斗管囊霉协同外源钙对连作花生植株生长指标㊁干物质积累㊁矿物质元素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ꎬ以期找到解决或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方法ꎬ为促进连作花生生长发育和提高其产量品质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概况取花生连作5年的0~20cm耕层土壤ꎬ经钴60辐照灭菌后室温放置5d备用ꎮ采用盆栽试验ꎬ盆口直径39cmꎬ高30cmꎬ每盆装土18kgꎮ花生品种为花育22ꎬ种子经消毒后放入黑暗培养箱ꎬ待根长至3~5cm时移入装有灭菌土的盆中ꎮ采用穴播ꎬ每盆3穴ꎬ每穴两粒ꎮ出苗后每穴保留1株ꎬ每盆保留长势一致的健康苗3株ꎮ每处理12盆ꎬ重复3次ꎮ为减少外界环境影响ꎬ盆栽试验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饮马泉试验基地旱棚内进行ꎮ1.2㊀试验设计丛枝菌根真菌来自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ꎬ编号为BGCHLJ02ꎬ种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ꎮ共设4个处理ꎬ分别为:对照组(既不加菌也不加钙ꎬCK)㊁加菌组(只加菌不加钙ꎬAMF)㊁加钙组[只加20mmol/LCa(NO3)2 4H2OꎬCa20]㊁加菌加钙组[加菌和20mmol/LCa(NO3)2 4H2OꎬAMF+Ca20]ꎮ摩西斗管囊霉按每穴400个孢子(10g含有摩西斗管囊霉孢子及菌丝的沙土)在播种时撒入种子周围的土壤中ꎮ分别于花生苗期(播种后35d)㊁花针期(播种后50d)和荚果膨大期(播种后75d)施入外源钙ꎮ每盆浇灌1L浓度为20mmol/L的541㊀第11期㊀㊀㊀㊀衣婷婷ꎬ等: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a(NO3)2 4H2O溶液ꎮ为平衡硝酸根离子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ꎬ未添加Ca(NO3)2处理添加20mmol/L的NH4 NO3ꎮ1.3㊀测定项目及方法1.3.1㊀植株性状㊀每个处理分别于花针期㊁结荚期和成熟期选取12株花生植株取样ꎬ室内考察主茎高㊁侧枝长㊁分枝数ꎮ同时ꎬ将各个时期花生植株的根㊁茎㊁叶分离ꎬ105ħ杀青30minꎬ80ħ烘干至恒重ꎬ计算各个时期花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ꎮ1.3.2㊀植株养分㊀将花针期和成熟期的花生根系和叶片干样分别粉碎ꎬ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16]ꎬ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16]ꎬ采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全钾含量[16]ꎬ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全钙含量[17]ꎮ1.3.3㊀单株产量构成㊀成熟期各处理分别选取20盆(60株)ꎬ考察单株荚果数㊁饱果数㊁荚果重㊁饱果重ꎮ1.3.4㊀荚果品质㊀利用多功能谷物近红外分析仪(DA7250PertenꎬHägerstenꎬSweden)对各处理花生籽仁的蛋白质㊁脂肪酸㊁总氨基酸㊁油酸㊁亚油酸进行测定ꎬ计算油酸和亚油酸比值(O/L)ꎮ1.4㊀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绘图ꎬ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ꎬ与对照相比ꎬ钙与AMF相关处理对连作花生花针期和结荚期的主茎高都无显著影响ꎻ成熟期ꎬAMF㊁Ca20和AMF+Ca20处理的主茎高均显著增加ꎮ钙与AMF相关处理对侧枝长的影响与主茎高相同ꎬ不同处理成熟期的侧枝长均显著高于对照ꎮ对于分枝数而言ꎬAMF+Ca20处理花针期和成熟期的分枝数显著高于对照ꎬ分别增加6.1%㊁10.6%ꎻ而不同时期AMF和Ca20处理的分枝数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ꎮ㊀㊀表1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株高、侧枝长和分枝数的影响处理主茎高/cm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侧枝长/cm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分枝数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CK16.78a24.68a29.30b18.97a27.17a32.53b9.50b10.83a10.67bAMF17.11a26.21a32.70a19.15a29.49a37.67a9.67b11.00a11.00abCa2016.34a26.05a31.91a18.40a30.33a35.88a9.42b10.75a11.33abAMF+Ca2017.33a27.63a32.06a9.13a29.59a36.31a10.08a11.42a11.80a㊀㊀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2.2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ꎬ不同处理下连作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差异ꎮ花针期ꎬAMF㊁Ca20处理的根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ꎬAMF+Ca20处理则显著高于对照ꎬ增加42.6%ꎻ结荚期ꎬAMF㊁Ca20处理的根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ꎬAMF+Ca20处理则显著高于对照ꎬ且AMF+Ca20处理显著高于Ca20处理ꎻ成熟期ꎬ各处理下根干重的变化趋势与结荚期一致ꎬ也表现为AMF+Ca20处理的根干重最大ꎮ不同处理下花生茎㊁叶干重变化与根干重变化相似ꎬ都表现为AMF+Ca20处理显著高于对照ꎮ㊀㊀表2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处理根干重/g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茎干重/g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叶干重/g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CK0.47b0.62c2.61c4.29b8.42c13.78b5.58b8.72b13.70bAMF0.54b0.73bc2.69bc4.92b8.29bc13.88b6.35ab9.13b13.81bCa200.52b0.72bc2.90b4.96b9.26b14.59b5.66ab9.70b14.31bAMF+Ca200.67a0.96a3.19a5.93a12.23a17.69a6.69a12.42a17.91a6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2.3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养分吸收的影响由图1A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处理显著提高连作花生花针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全氮含量ꎬ分别增加17.0%㊁10.7%ꎻAMF+Ca20处理仅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根系全氮含量ꎬ提高了43.4%ꎮ由图1B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花针期花生叶片全氮含量ꎻAMF㊁Ca20㊁AMF+Ca20处理均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叶片全氮含量ꎬ分别提高13.4%㊁5.9%㊁9.5%ꎮ由图1C㊁D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根系和叶片全磷含量ꎬ分别提高65.7%㊁25.4%ꎻ显著提高花针期花生根系全磷含量ꎬ提高31.0%ꎮAMF处理显著提高花针期花生根系和叶片全磷含量ꎬ分别提高9.8%㊁23.1%ꎻ显著提高成熟期叶片全磷含量ꎬ提高19.2%ꎮ综上ꎬ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连作花生根系和叶片全磷含量ꎮ同时期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ꎮ图1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养分吸收的影响741㊀第11期㊀㊀㊀㊀衣婷婷ꎬ等: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㊀㊀由图1E㊁F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Ca20㊁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花针期和成熟期花生根系和叶片全钾含量ꎬCa20处理花针期㊁成熟期的根系㊁叶片全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8.5%㊁19.4%和79.7%㊁38.9%ꎬAMF+Ca20分别提高50.4%㊁31.7%和112.2%㊁58.3%ꎻAMF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叶片㊁根系和花针期叶片的全钾含量ꎬ分别提高24.3%㊁51.0%和17.3%ꎮ综上ꎬAMF+Ca20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花针期㊁成熟期花生根㊁叶的全钾含量ꎮ由图1G㊁H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和Ca20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根系和花针期花生叶片全钙含量ꎬAMF处理成熟期花生根系㊁花针期花生叶片的全钙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31.4%㊁28.1%ꎬCa2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30.3%㊁18.5%ꎬAMF与Ca2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ꎻAMF+Ca20处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㊁叶全钙含量均最高ꎬ不同时期根系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叶片的全钙含量ꎬ花针期显著高于CK㊁Ca20处理ꎬ成熟期显著高于CK㊁AMF处理ꎮ说明AMF+Ca20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连作花生吸收钙的能力ꎮ2.4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ꎬ不同处理下连作花生荚果产量性状存在差异ꎮAMF+Ca20处理的荚果数量最高ꎬ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较对照提高33.9%ꎻCa20处理的荚果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ꎬ但与AMF处理差异不显著ꎮ饱果率的变化趋势与荚果数量一致ꎬ亦表现为Ca20+AMF处理表现最优ꎬ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ꎮ荚果重和饱果重的变化趋势一致ꎬAMF+Ca2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而AMF㊁Ca20㊁CK间无显著差异ꎮ㊀㊀表3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处理荚果数量/(个/株)饱果率/%荚果重/(g/株)饱果重/(g/株)CK24.8c55.6c36.00b28.00bAMF25.1bc58.0c36.67b29.89bCa2025.9b64.5b37.78b31.33bAMF+Ca2033.2a72.5a48.67a39.33a㊀㊀由表4看出ꎬ不同处理下连作花生的籽仁品质存在差异ꎮ与对照相比ꎬCa20㊁AMF+Ca20处理显著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㊁总氨基酸含量ꎬ且二者差异显著ꎬAMF+Ca20较Ca20处理提高8.7%㊁16.5%ꎻAMF处理的籽仁脂肪酸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7.3%ꎬ但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无显著变化ꎻAMF+Ca20处理籽仁脂肪酸㊁油酸含量显著提高ꎬ较对照都提高9.4%ꎬ亚油酸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ꎬ达12.9%ꎻ不同处理的油酸/亚油酸值均显著高于对照ꎬ且AMF+Ca20处理最高ꎬ较对照显著增长25.4%ꎮ㊀㊀表4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品质的影响处理蛋白质/%脂肪酸/%总氨基酸/%油酸/%亚油酸/%油酸/亚油酸值CK18.27c52.46c16.20c52.46b27.20a1.93cAMF19.10c56.28ab17.83bc54.62b26.11ab2.09bCa2020.13b53.77bc18.29b53.77b24.79bc2.17bAMF+Ca2021.89a57.38a21.30a57.38a23.68c2.42a3㊀讨论与结论长期连作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ꎬ叶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下降ꎬ光合作用减弱ꎬ从而导致生物量和产量降低[18]ꎮAMF不仅能提高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ꎬ而且能提高寄主植株对逆境胁迫的抗性ꎬ增加寄主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19]ꎮ同时ꎬ外源钙不仅作为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ꎬ也能作为信号物质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20]ꎮ研究发现ꎬAMF协同外源钙能够促进连作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ꎬ这可能是因为二者协同作用增加了连作花生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ꎬ从而积累更多干物质[21]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AMF协同外源钙显著提高连作花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能力ꎬ这与黄志[22]的研究结果一致ꎬ15N的标记示踪试验发现ꎬAMF菌丝能够从寄主根系以外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地方吸收NH+4转运到寄主体内ꎬ增加寄主氮的含量ꎮ本研究发现AMF协同外源钙促进连作花生吸收磷元素ꎬ这可能是因为丛枝菌根真菌改变植物根际土壤的酸碱度ꎬ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23-24]ꎬ增加了根系吸收的磷酸盐转运到植物体内的量ꎬ从而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吸收与利用能力[25]ꎮ另外ꎬ本研究结果表明ꎬAMF侵染的连作花生植株体内的钾离子含量较高ꎬ在玉米根系[26]㊁莴苣叶片[27]㊁小麦茎秆[28]中都有类似发8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现ꎮScheloske等[29]利用X射线评估AMF侵染的寄主根系ꎬ发现与未被侵染的根系相比ꎬ受AMF侵染的根系中含有较高的钾离子ꎮ另外ꎬAMF协同外源钙进一步提高植株体内钙离子的含量ꎮ本研究结果得出ꎬAMF协同外源钙对连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更大ꎮ这可能是因为ꎬDELLA(丛枝菌根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蛋白在丛枝菌根共生体激活的不同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核心连接作用ꎬ并且在菌根共生体形成中起到正调控作用[30]ꎻ在丛枝菌根共生体建立过程中ꎬ外源钙离子的应用上调了编码DELLA蛋白基因的转录本ꎬ表明钙离子的应用可能促进丛枝菌根共生体中各种信号的连接ꎬ有利于菌根共生体的建立和功能的发挥ꎬ从而更好地提高菌根共生体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8]ꎮ因此ꎬ适当的外源钙能提高菌根共生体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ꎮAMF能够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6]ꎮ本研究发现ꎬAMF与外源钙离子结合(AMF+Ca20)可以更好地提高连作花生的产量和品质ꎬ这可能与二者协同引起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改变有关[31]ꎮ综上ꎬAMF与外源钙协同能够提高连作花生根㊁叶矿物质元素含量ꎬ促进干物质积累ꎬ从而增加连作花生的产量和品质ꎮ本研究结果可为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孝刚ꎬ张桃林ꎬ王兴祥.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土壤ꎬ2015ꎬ47(2):266-271.[2]㊀SmithSEꎬReadD.Mycorrhizasinagricultureꎬhorticultureandforestry[J].MycorrhizalSymbiosis(ThirdEdition)ꎬ2008:611-618.[3]㊀陈保冬ꎬ于萌ꎬ郝志鹏ꎬ等.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9ꎬ30(3):1035-1046. [4]㊀Ruiz ̄LozanoJMꎬArocaRꎬZamarreñoÁM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symbiosisinducesstrigolactonebiosynthesisunderdroughtandimprovesdroughttoleranceinlettuceandtomato[J].PlantCell&Environmentꎬ2016ꎬ39(2):441-452. [5]㊀Sánchez ̄RomeraBꎬRuiz ̄LozanoJMꎬZamarreñoÁM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symbiosisandmethyljasmonateavoidtheinhibitionofroothydraulicconductivitycausedbydrought[J].Mycorrhizaꎬ2016ꎬ26(2):111-122.[6]㊀韩冰ꎬ贺超兴ꎬ郭世荣ꎬ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ꎬ2011ꎬ31(12):2492-2497.[7]㊀杨环宇.丛枝菌根真菌对连作土壤中桃实生苗生长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4.[8]㊀CuiLꎬGuoFꎬZhangJL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combinedwithexogenouscalciumimprovesthegrowthofpea ̄nut(ArachishypogaeaL.)seedlingsundercontinuouscropping[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ꎬ2019ꎬ18(2):407-416.[9]㊀崔利ꎬ郭峰ꎬ张佳蕾ꎬ等.摩西斗管囊霉改善连作花生根际土壤的微环境[J].植物生态学报ꎬ2019ꎬ43(8):718-728. [10]吴旭银ꎬ吴贺平ꎬ李彦生ꎬ等.地膜覆盖花生对钙㊁镁㊁硫吸收特性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07ꎬ13(1):171-174.[11]张佳蕾ꎬ郭峰ꎬ孟静静ꎬ等.酸性土施用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ꎬ2015ꎬ39(11):1101-1109.[12]万书波ꎬ郭峰ꎬ曾英松ꎬ等.花生防空壳高产栽培技术[J].花生学报ꎬ2012ꎬ41(4):34-36.[13]YangSꎬWangFꎬGuoFꎬetal.ExogenouscalciumalleviatesphotoinhibitionofPSⅡbyimprovingthexanthophyllcycleinpeanut(Arachishypogaea)leavesduringheatstressunderhighirradiance[J].PLoSONEꎬ2013ꎬ8(8):e71214.[14]王芳ꎬ杨莎ꎬ郭峰ꎬ等.钙对花生幼苗生长㊁活性氧积累和光抑制程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015ꎬ35(5):1496-1504. [15]周录英ꎬ李向东ꎬ王丽丽ꎬ等.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ꎬ2008ꎬ34(5):879-885.[16]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1999:42-56ꎬ71-80ꎬ100-108.[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铅㊁镉㊁钒㊁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SL394.1-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07.[18]LiuWXꎬWangQLꎬWangBZꎬetal.Changesintheabun ̄danceandstructureofbacterialcommunitiesunderlong ̄termfertilizationtreatmentsinapeanutmonocroppingsystem[J].PlantandSoilꎬ2015ꎬ395(1/2):415-427.[19]NadeemSMꎬAhmadMꎬZahirZAꎬetal.Theroleofmycor ̄rhizaeand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inim ̄provingcropproductivityunderstressfulenvironments[J].Bio ̄technologyAdvancesꎬ2014ꎬ32(2):429-448.[20]YinYQꎬYangRQꎬHanYBꎬetal.Comparativeproteomicandphysiologicalanalysesrevealtheprotectiveeffectofexoge ̄nouscalciumonthegerminatingsoybeanresponsetosaltstress[J].JournalofProteomicsꎬ2015ꎬ113:110-126.[21]CuiLꎬGuoFꎬZhangJL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combinedwithexogenouscalciumimprovesthegrowthofpea ̄nut(ArachishypogaeaL.)seedlingsundercontinuouscropping[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ꎬ2019ꎬ18:407-416. [22]黄志.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瓜抗旱性的生理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ꎬ2010.[23]李芳ꎬ郝志鹏ꎬ陈保冬.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941㊀第11期㊀㊀㊀㊀衣婷婷ꎬ等: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19ꎬ25(11):1989-1997. [24]HinsingerPꎬPlassardCꎬJaillardB.Rhizosphere:Anewfron ̄tierforsoilbiogeochemistry[J].Cheminformꎬ2006ꎬ88(1):210-213.[25]ScheloskeSꎬMaetzMꎬSchneiderTꎬetal.ElementdistributioninmycorrhizalandnonmycorrhizalrootsofthehalophyteAstertripoliumdeterminedbyprotoninducedX ̄rayemission[J].Protoplasmaꎬ2004ꎬ223:183-189.[26]KaldorfMꎬKuhnAJꎬSchröderWHꎬetal.Selectiveelementdepositsinmaizecolonizedbyaheavymetaltoleranceconfer ̄ring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us[J].JournalofPlantPhysi ̄ologyꎬ1999ꎬ154(5/6):718-728.[27]BaslamMꎬGarmendiaIꎬGoicoecheaN.Thearbuscularmycor ̄rhizalsymbiosiscanovercomereductionsinyieldandnutrition ̄alqualityingreenhouse ̄lettucescultivatedatinappropriategrowingseasons[J].ScientiaHorticulturaeꎬ2013ꎬ164:145-154.[28]OliveiraRSꎬRochaIꎬMaYꎬetal.Seedcoatingwitharbus ̄cularmycorrhizalfungiasanecotechnologicalapproachforsus ̄tainableagriculturalproductionofcommonwheat(TriticumaestivumL.)[J].JournalofToxicol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PartA)ꎬ2016ꎬ79(7):329-337.[29]宋勇春ꎬ冯固ꎬ李晓林.接种不同VA菌根真菌对红三叶草利用不同磷源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001ꎬ21(9):1506-1511.[30]PimprikarPꎬCarbonnelSꎬPariesMꎬetal.ACCaMK ̄CY ̄CLOPS ̄DELLAcomplexactivatestranscriptionofRAM1toreg ̄ulatearbusculebranching[J].CurrentBiologyꎬ2016ꎬ26(8):987-998.[31]SbranaCꎬAvioLꎬGiovannettiM.Beneficialmycorrhizalsym ̄biontsaffectingtheproductionofhealth ̄promotingphytochemi ̄cals[J].Electrophoresisꎬ2014ꎬ35(11):1535-1546.05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4ꎬ56(3):163~17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4.03.022收稿日期:2023-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7019)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M2021062)ꎻ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2TSGC2437)作者简介:鄂高阳(2002 )ꎬ男ꎬ黑龙江佳木斯人ꎬ在读本科生ꎬ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ꎮE-mail:2966281708@qq.com韩芳(1981 )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遥感应用ꎮE-mail:hanf@lreis.ac.cn∗同为第一作者ꎮ通信作者:刘之广(1987 )ꎬ男ꎬ山东招远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研究ꎮE-mail:liuzhiguang8235126@126.com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鄂高阳1ꎬ韩芳2∗ꎬ秦秉希3ꎬ刘之广1(1.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ꎬ山东泰安㊀271018ꎻ2.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ꎬ山东淄博㊀255049ꎻ3.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ꎬ山东泰安㊀271018)㊀㊀摘要:近年来ꎬ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已被普遍应用于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中ꎬ且在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成效卓著ꎮ但是ꎬ土壤问题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ꎬ制约着人类健康和发展的稳定性ꎮ随着国内外对土壤问题研究和调查的不断深入ꎬ针对性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问题ꎬ但也暴露出监测技术不足㊁监测方法亟待改进等很多新问题ꎮ本文综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现状ꎬ重点对遥感监测手段㊁遥感技术在土壤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ꎬ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ꎬ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ꎮ关键词:遥感技术ꎻ土壤综合监测ꎻ农业生产ꎻ环境保护ꎻ自然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S127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3-0163-08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TechnologyonIntegratedMonitoring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SoilEnvironmentEGaoyang1ꎬHanFang2∗ꎬQinBingxi3ꎬLiuZhiguang1(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ꎻ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Geomaticsꎬ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Zibo255049ꎬChinaꎻ3.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Abstract㊀Therecentdevelopmentofremotesensingtechniqueandequipmenthasadvanceditsapplica ̄tiononintegratedmonitoring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soilenvironmentꎬwhichhasoutstandingeffectsinagriculturalproductionꎬ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naturalresourcesmanagement.Howeverꎬsoilproblemsstillaffecttheconstructionofhuman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restrictthestabilityofhumanhealthanddevel ̄opment.Withthedeepeningofresearchandinvestigationofsoilproblemsathomeandabroadꎬaseriesoftar ̄getedsolutionsandpolicymeasureshadbeenputforwardandhadimprovedsoilenvironmenttoacertainex ̄tent.Butmanynewproblemssuchasinadequacyandneedtoimprovingofmonitoringtechnologyhavebeenexposed.Inthispaperꎬtheapplicationstatusofremotesensingmonitoringtechniqueonagriculturalproduc ̄tionꎬ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naturalresourcemanagementwerereviewedꎬthe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monitoringtoolsandtechniquesonsoilmonitoringwaselaboratedꎬtheexistingproblemsweresumma ̄rizedꎬandtheoutlookofresearchdirectionwasproposed.Keywords㊀RemotesensingtechnologyꎻIntegratedmonitoringofsoilꎻAgriculturalproductionꎻEnviron ̄mentalprotectionꎻNaturalresourcesmanagement㊀㊀土壤作为农业㊁林业㊁畜牧业等领域的重要资源ꎬ其质量㊁特性及变动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直接影响ꎮ在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ꎬ土壤开发利用中的损害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ꎮ近年来ꎬ土壤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ꎬ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品质ꎬ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因此ꎬ加强土壤综合监测和保护能力ꎬ有利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生态兼容性[1-2]ꎮ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ꎬ且土壤处于脆弱状态ꎬ易遭受到来自物理㊁化学等多方面的影响ꎮ研究显示ꎬ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生态环境变化ꎬ致使土壤严重受损ꎬ直接或间接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退化[3-4]ꎮ例如ꎬ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和各种有毒杀虫剂的滥用对环境造成了大量原生和次生污染ꎬ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ꎬ最终进入人体ꎬ产生与癌症㊁遗传毒性等相关的物质[5-6]ꎮ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ꎬ土壤环境恶化加剧ꎬ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ꎬ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上升ꎬ给食物链的中高层生物带来严重威胁[7-8]ꎮ在我国ꎬ土壤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开发㊁不合规排放和有毒农药及化肥的过度使用等ꎬ水土流失㊁土壤侵蚀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尤为严重[1-2]ꎮ与此同时ꎬ我国土壤监测发展相对滞后ꎮ国外土壤监测的相关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ꎬ而我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ꎮ因此ꎬ我国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和修复ꎮ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ꎬ耗时长㊁费用高ꎬ且难以实现大范围㊁高效率的监测ꎮ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ꎬ在获取大面积信息方面具有快而全的优势ꎬ为土壤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9]ꎮ1㊀土壤综合监测及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㊁信息连续性强㊁信息处理效率高等优势ꎮ相较于传统监测技术ꎬ遥感技术可大幅降低人工和经济成本ꎬ缩短信息处理周期ꎬ保证信息时效性ꎬ有助于加快土壤信息汇总进度ꎬ及时处理土壤污染事件ꎮ遥感技术还可进行非常规监测ꎬ扩大土壤监测范围且对极端地形的监测效果显著ꎬ还能够实现全天候环境监测ꎮ遥感技术可实现对单个区域的动态监测ꎬ有助于监测土壤变化ꎬ及时了解土壤受污染程度ꎬ实时监控土壤修复进程ꎬ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果ꎮ遥感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ꎬ实现了土壤资源整合的统一与信息化ꎬ推进了土壤综合监测等的研究进度ꎮ土壤遥感监测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ꎮ图1㊀土壤遥感监测流程4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㊀㊀土壤遥感监测通常包含8个理化指标㊁3种放射性监测方式㊁17种有机监测方式和23种无机监测方式[9]ꎮ数据源主要有多源遥感卫星数据㊁无人机遥感数据以及地面测量数据等ꎮ多源遥感卫星数据包括Landsat㊁MODIS㊁Sentinel等ꎬ这些卫星的光谱范围广㊁时间分辨率高ꎬ可满足不同尺度㊁不同时相的土壤监测需求ꎻ无人机遥感数据优势在于具有高空间㊁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精度ꎬ利于细节特征的精细化监测ꎻ地面测量数据包括传统的土壤样点信息和高精度的地形数据ꎬ可与遥感数据交叉验证ꎬ提高监测精度和可信度ꎮ2㊀土壤遥感监测技术土壤遥感监测技术通过遥感和地面探测等技术手段ꎬ对土壤进行非接触式的监测和评估ꎬ可以为土地利用㊁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丰富的信息ꎬ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ꎮ常用的土壤遥感监测技术包括: (1)遥感影像分析技术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ꎬ分析土壤覆盖类型㊁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10]ꎮ如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进行耕地㊁林地㊁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和监测ꎻ通过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 ̄tationindex)指数评估植被覆盖程度ꎬ从而反映土壤肥力状况ꎮ(2)土壤光谱技术ꎮ这是一种利用光谱仪器测量土壤反射光谱ꎬ推断土壤性质和特征的方法[11]ꎮ例如ꎬ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有机质含量㊁水分含量和pH值等信息ꎻ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获得土壤粘粒含量和矿物成分信息ꎮ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壤质量ꎮ(3)地球物理勘探技术ꎮ这是通过测量土壤的物理特征ꎬ如电阻率㊁磁性和声波传播速度等ꎬ推断土壤性质和结构的方法ꎮ例如ꎬ电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可以获取土壤含水量和盐分信息ꎻ地震波速度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土壤密度和压缩模量信息ꎮ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壤结构和性质ꎮ综上所述ꎬ通过三种土壤遥感监测技术ꎬ可获取土壤覆盖类型㊁土地利用状况㊁土壤质量与结构等信息ꎬ实现无接触的土壤监测和评估ꎬ为土地利用㊁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等提供丰富的数据和信息ꎬ为土壤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ꎮ3㊀遥感技术应用3.1㊀农业生产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ꎮ郭广猛等[12]使用中红外波段对土壤湿度进行遥感监测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水分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第7波段的反射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ꎮZhu等[13]利用机器学习对根际土壤湿度进行预测ꎬ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预测的准确率与服务水平ꎮLiu等[14]研究表明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湿度存在相关性ꎬ在一定土壤水分临界值下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ꎮ通过对土壤盐碱性㊁腐蚀㊁水分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等进行遥感监测分析ꎬ可以连续监测并发现其变化趋势ꎬ为其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ꎮ例如提出农业用水管理决策ꎬ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等[15]ꎮ同时ꎬ遥感技术也可监测草地的长势㊁产量㊁退化㊁沙化及耕地与草地的面积变化等[16]ꎬ为草原与畜牧业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ꎮ通过遥感数据可以了解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的增长情况[17]ꎬ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ꎬ对于解决灌溉节水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ꎮ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ꎬ对农业生产提供支持ꎮ例如ꎬ可以对农田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ꎬ了解耕地的变化情况ꎬ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ꎮ同时ꎬ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生长阶段㊁病虫害等)ꎬ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数据支持ꎬ帮助农民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ꎮRomanak等[18]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土壤环境(如二氧化碳㊁氧气㊁温度㊁水分和压力等)进行了长期监测ꎮJiao等[19]利用极化细束影像对加拿大安大略东北部地区的小麦㊁大豆等主要作物进行了分类和面积提取ꎮ岳云开等[20]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苎麻叶绿素含量ꎬ为高效检测苎麻叶绿素提供新方法ꎮ杨娜等[21]利用SMOS㊁SMAP数据技术对青藏高原季风及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消长特征进行了研究ꎬ明确了近期青藏高原土壤水分的总体分布状况ꎬ为地区和全球气候及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5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借鉴和科学依据ꎮBala等[22]基于MODIS影像的NDVI数值进行土豆长势监测ꎮ何亚娟等[23]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产量三因子(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进行双因子建模ꎬ使预报时间提前至抽穗后期至灌浆期ꎬ并且有90%的拟合精度ꎮSon等[24]利用MODIS数据建立了水稻生长期与单产的关系模型ꎬ并成功应用于湄公河三角洲水稻的长势监测与产量预测ꎮ韩文霆等[25]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平台结合机器学习模型估测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ꎬ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ꎮ3.2㊀环境保护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质地㊁营养成分等的变化ꎬ进而对土壤质量和健康进行评估ꎮ其中ꎬ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㊁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ꎮ3.2.1㊀土壤侵蚀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土壤的光谱信息ꎬ实现土壤侵蚀情况的监测ꎮ研究表明ꎬ450nm波段光谱值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ꎬ500~640nm波段与土壤中氧化铁含量有关ꎬ660nm波段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26]ꎮ杨丽娟等[27]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分析土壤侵蚀重要表现形式的新成切沟发生规律ꎬ为切沟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ꎮ遥感监测技术为及时制定对策防止土壤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情况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ꎮ张晓远等[28]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GIS和RS技术对RCSLE模型进行修正ꎬ使之能够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ꎮ3.2.2㊀土壤利用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土地利用监测ꎬ帮助农业决策者确定土地分类和资源要求等信息ꎮ例如ꎬ黄应丰等[29]利用土壤光谱特性对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分类ꎬ提取10个光谱特征作为土壤光谱特征指标ꎬ综合应用土壤特征指标及其他分类指标对土壤进行分类ꎬ结果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30]中的相关内容相一致ꎮ李娜等[31]利用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ꎬ开展了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土壤综合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ꎬ为土壤分类识别在城市规划㊁城市管理㊁经济分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借鉴ꎮSenanayake等[32]利用遥感影像对降水量㊁土地利用率㊁土地覆盖和作物多样性等几个变量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建模ꎬ监测土壤侵蚀㊁作物多样性和降水量变化ꎮ赵建辉等[33]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geneticalgorithm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ꎬ为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提供了新思路ꎮ冯泉霖等[34]利用多光谱影像生成聚类深度网络遥感估算模型ꎬ完成SOM的含量估算与区域尺度上的数字制图ꎬ可为区域尺度上的土壤质量精细监测及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ꎮ3.2.3㊀土壤污染与重金属监测㊀通过遥感技术提取大面积土地的红外㊁雷达和光谱信息ꎬ实现土壤污染监测ꎮ遥感数据的采集㊁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地表环境的空间分布ꎬ便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表资源ꎮ遥感图像的特征分析和遥感模型构建可以确立土壤污染区域ꎬ依据土壤类别㊁地形地貌㊁气象特征㊁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进行污染物模型构建ꎮ刘雯等[35]利用高分五号卫星高光谱影像对土壤Cd含量进行的大范围反演ꎬ可为环境污染评价及生态保护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ꎮMesquita等[36]通过对土壤淋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ꎬ得出了一种利用在线模拟降水监测土壤铁元素及其配合物流失的方法ꎮ宋子豪等[37]通过对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和湿地土进行采样分析ꎬ考察了石油污染对两种类型土壤的影响ꎮ黄长平等[38]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分析了南京城郊土壤重金属铜的10个敏感波段ꎮ张雅琼等[39]基于高分1号卫星影像快速提取了深圳市部九窝余泥渣土场的信息ꎬ验证表明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的提取精度在97.5%以上ꎮ蔡东全等[40]利用HJ-1A高光谱遥感数据研究发现ꎬ铜㊁锰㊁镍㊁铅㊁砷在480~950nm波段内具有较好的遥感建模和反演效果ꎮ宋婷婷等[41]基于ASTER遥感影像研究土壤锌污染ꎬ发现481㊁1000㊁1220nm是锌的敏感波段ꎬ相关性最好的波段在515nm处ꎮDvornikov等[42]利用便携式分析仪测量了俄罗斯科拉半岛土壤中铜和镍的含量ꎬ并根据地形建立了回归模型ꎬ得出1.0~1.5m分辨率的辅助数据是预测该研究地区表层土中Cu和Ni含量的最佳方法ꎮ钟亮等[43]以遗传算法优化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ꎬ对预处理后的农田土壤样品和小麦叶片光谱建立土壤重金属镉(Cd)和砷(As)含量的估测模型ꎬ为将来实现定6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量㊁动态㊁无损遥感监测大面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了参考依据ꎮ综上所述ꎬ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ꎬ其在土壤侵蚀监测㊁土壤污染监测和土地利用监测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ꎮ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ꎬ帮助农业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的农业规划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ꎮ3.3㊀自然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角度㊁多时相的综合分析和评估ꎬ获取综合性土壤信息ꎬ进而对整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和变化进行精细分类和数量分析ꎬ辅助GIS等信息技术分析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㊁监测和管理ꎮ其主要应用包括土壤类型识别㊁土壤水分监测㊁土壤质量评估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ꎮ3.3.1㊀土壤类型识别㊀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土壤类型信息ꎬ为构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提供基础数据ꎬ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参考ꎮ例如ꎬ徐彬彬等[44]通过测定我国23类主要土壤类型的反射光谱曲线ꎬ将其归纳为平直型㊁缓斜型㊁陡坎型和波浪型ꎬ为构建土地类型分类提供了依据ꎮWei等[45]利用机器学习和高光谱技术ꎬ构建基于特征波段的土壤有机质(SOM)反演模型并取得了较好成果ꎬ为土壤类型识别提供了借鉴ꎮChimelo等[46]利用PlanetScope卫星星座和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土壤中的粘土含量ꎮTunçay等[47]利用SFI等级与卫星图像的植被指数值进行比较ꎬ量化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壤的物理㊁化学和肥力指标的空间动态ꎮ杨栋淏等[48]通过结合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ꎬ对云南山原红壤主要养分含量的高光谱特性进行研究ꎬ并利用机器学习建立相关模型ꎬ为土壤养分含量估测提供了依据ꎮ3.3.2㊀土壤水分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多角度㊁多时相地获取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信息ꎬ结合植被生长指数等参数ꎬ帮助实现农林生产㊁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监测ꎮ陈怀亮等[49]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AVHRR4通道亮温建立回归方程ꎬ将土壤含水量与遥感指数联系起来ꎮ国外学者通过对比分析ERS-1的SAR图像与地面土壤水分实测值ꎬ发现土壤含水量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间呈线性关系[50]ꎮ许泽宇等[51]利用增强型DeepLab算法和自适应损失函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技术ꎬ通过改变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结合方式增强二者的连接状态ꎬ加入自适应权重以及进行多通道训练等多方面改进ꎬ提高了地物高精度分类网络E-DeepLab的性能ꎬ为适用于遥感地物的自动分类和提取提供了借鉴ꎮDari等[52]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意大利中部某地区2017年至2019年生成的100m空间分辨率灌溉区地图与地面实况数据相比较ꎬ取得较好结果ꎬ可为土壤水分遥感分析工作提供依据ꎮ3.3.3㊀土壤质量评估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精准㊁快速地获取相关土壤信息ꎬ用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分析㊁预测和评估ꎮDalal等[53]使用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土壤水分㊁有机碳和总氮含量ꎬ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6%范围内时ꎬ近红外法预测结果相对准确ꎻ而在有机质含量高于2.6%时ꎬ预测结果存在偏差ꎮBen ̄Dor等[54]利用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ꎬ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的C/N比率来改进近红外法的预测准确度ꎮ沙晋明等[55]使用VF991地物光谱测量仪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样本剖面进行测量ꎬ并测定了各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ꎮGuo等[56]利用多光谱㊁高光谱数据与植被指数ꎬ结合机器学习实现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量与绘制相关图像ꎮ张智韬等[57]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并代入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ꎬ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和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不同覆盖度下各深度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ꎬ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农田土壤盐渍化提供了思路ꎮ吴倩等[58]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陕西省黄土高原区黄绵土土壤的光谱数据ꎬ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得出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现正相关态势的结论ꎮ佘洁等[59]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来源ꎬ兼述遥感㊁GIS与人工智能等研究现状ꎬ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ꎮ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遥感数据解析和分类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ꎬ并进一步提供多维度数据可视化和地表覆被变化分析等ꎬ快速监测不可再生土地用途的变化情况ꎬ这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ꎮ综上所述ꎬ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ꎬ可以为土地利用/覆盖类7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型分类㊁土壤水分监测㊁土壤质量评估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ꎮ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ꎬ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评估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ꎬ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强大的支持ꎮ4㊀展望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在农牧业㊁林业㊁荒漠化和环境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ꎮ综合遥感监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ꎬ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ꎮ尤其在当前科技发展较为迅速的大背景下ꎬ综合遥感监测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为土地资源中长期规划㊁生态环境保护㊁自然灾害预警㊁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服务支撑ꎮ4.1㊀农业生产应用展望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ꎬ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ꎮ例如ꎬ随着卫星分辨率的提高ꎬ可以更加精确地监测农田的土地利用㊁土壤水分等情况ꎬ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ꎻ同时ꎬ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ꎬ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ꎬ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ꎬ帮助农业生产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ꎻ此外ꎬ还可以将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融合ꎬ如地理信息系统㊁无人机等技术ꎬ实现更加全面㊁精准的农业监测和管理ꎮ4.2㊀环境保护应用展望随着无人机㊁多光谱/高光谱等多源遥感设备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将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ꎮ例如ꎬ利用无人机㊁卫星等搭载光谱设备的遥感平台可以高效监测大范围土壤情况ꎬ实现土地利用㊁植被覆盖等信息的分析ꎬ结合地面监测数据ꎬ可以及时发现土壤污染情况并进行污染程度评估ꎻ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ꎬ包括农地㊁城市扩展㊁森林覆盖等情况ꎬ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ꎬ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ꎻ通过长时间㊁高时空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监测土壤侵蚀㊁土地滑坡㊁沙漠化等自然灾害ꎬ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评估风险ꎬ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等ꎮ4.3㊀自然资源管理展望随着大数据技术以及多源遥感技术的发展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例如ꎬ通过监测土地利用类型㊁土地覆盖变化㊁土地利用强度等信息ꎬ利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制定土地规划㊁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政策等ꎻ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ꎬ保护农田㊁森林㊁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ꎬ维护生态平衡ꎻ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㊁地下水位㊁土壤侵蚀情况等ꎬ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等ꎮ综上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在农业生产发展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ꎬ未来还需加强遥感数据与地面测量数据的协同应用ꎬ优化反演模型㊁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法ꎬ发挥遥感技术在土壤监测研究和应用中的更大潜力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王慧婷ꎬ王洪敏ꎬ李百庆.土壤资源环境保护研究[J].环境与发展ꎬ2018ꎬ30(5):240-242.[2]㊀郝梦洋ꎬ朱欣.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影响[J].现代盐化工ꎬ2017(3):11ꎬ26.[3]㊀SmithPꎬHouseJIꎬBustamanteMꎬetal.Globalchangepres ̄suresonsoilsfromlanduseandmanagement[J].GlobalChangeBiologyꎬ2016ꎬ22(3):1008-1028.[4]㊀LalR.Restoringsoilqualitytomitigatesoildegradation[J].Sustainabilityꎬ2015ꎬ7(5):5875-5895.[5]㊀LemosPVRBꎬMartinsJLꎬLemosSPPꎬetal.Hepaticdamageinnewbornsfromfemaleratsexposedtothepesticidederivativeethylenethiourea[J].ActaCirurgicaBrasileiraꎬ2012ꎬ27(12):897-904.[6]㊀MaranghiFꎬdeAngelisSꎬTassinariRꎬetal.ReproductivetoxicityandthyroideffectsinSpragueDawleyratsexposedtolowdosesofethylenethiourea[J].FoodandChemicalToxicolo ̄gyꎬ2013ꎬ59:261-271.[7]㊀HuangYFꎬChenGFꎬXiongLMꎬetal.Currentsituationofheavymetalpollutioninfarmlandsoilandphytoremediationap ̄plication[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ꎬ2016ꎬ8(1):22-24.[8]㊀SunYJ.EcologicalriskevaluationofheavymetalpollutioninsoilinYanggu[J].GeostatisticsValenciaꎬ2017ꎬ19:919-931. [9]㊀林龙飞.论遥感技术在土壤方面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ꎬ2021ꎬ39(1):117-120.[10]黄仲良ꎬ何敬ꎬ刘刚ꎬ等.面向GEE平台的遥感影像分析与应用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3):1-8.8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11]刘云鹤ꎬ殷长春ꎬ蔡晶ꎬ等.电磁勘探中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和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ꎬ2018ꎬ61(8):3468-3487. [12]郭广猛ꎬ赵冰茹.使用MODIS数据监测土壤湿度[J].土壤ꎬ2004ꎬ36(2):219-221.[13]ZhuQꎬWangYSꎬLuoYL.Improvementofmulti ̄layersoilmoisturepredictionusingsupportvectormachinesandensembleKalmanfiltercoupledwithremotesensingsoilmoisturedatasetsoveranagriculturedominantbasininChina[J].HydrologicalProcessesꎬ2021ꎬ35(4):e14154.[14]LiuWDꎬBaretFꎬGuXFꎬetal.Relatingsoilsurfacemois ̄turetoreflectance[J].RemoteSens.Environ.ꎬ2002ꎬ81(2/3):238-246.[15]韩文霆ꎬ张立元ꎬ牛亚晓ꎬ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精量灌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ꎬ2020ꎬ51(2):1-14. [16]李飞ꎬ李冰ꎬ闫慧ꎬ等.草地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ꎬ2022ꎬ44(12):87-99.[17]宋文龙ꎬ李萌ꎬ路京选ꎬ等.基于GF-1卫星数据监测灌区灌溉面积方法研究 以东雷二期抽黄灌区为例[J].水利学报ꎬ2019ꎬ50(7):854-863.[18]RomanakKDꎬBomseDS.Fieldassessmentofsensortechnol ̄ogyforenvironmentalmonitoringusingaprocess ̄basedsoilgasmethodatgeologicCO2storagesi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GreenhouseGasControlꎬ2020ꎬ96:103003.[19]JiaoXFꎬKovacsJMꎬShangJLꎬetal.Object ̄orientedcropmappingandmonitoringusingmulti ̄temporalpolarimetricRA ̄DARSAT ̄2data[J].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andRemoteSensingꎬ2014ꎬ96:38-46.[20]岳云开ꎬ陈建福ꎬ赵亮ꎬ等.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苎麻叶绿素含量反演[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3ꎬ55(7):152-158.[21]杨娜ꎬ汤燕杰ꎬ张宁馨ꎬ等.基于SMOS㊁SMAP数据的青藏高原季风及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长消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6):1373-1384.[22]BalaSKꎬIslamAS.CorrelationbetweenpotatoyieldandMO ̄DIS ̄derivedvegetationindi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 ̄moteSensingꎬ2009ꎬ30(9/10):2491-2507.[23]何亚娟ꎬ汪庆发ꎬ裴志远ꎬ等.冬小麦产量分阶段预测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ꎬ2012ꎬ43(1):89-93ꎬ133.[24]SonNTꎬChenCFꎬChenCRꎬetal.PredictionofricecropyieldusingMODISEVI ̄LAIdataintheMekongDeltaꎬViet ̄nam[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ꎬ2013ꎬ34(20):7275-7292.[25]韩文霆ꎬ崔家伟ꎬ崔欣ꎬ等.基于特征优选与机器学习的农田土壤含盐量估算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ꎬ2023ꎬ54(3):328-337.[26]姚艳敏ꎬ魏娜ꎬ唐鹏钦ꎬ等.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ꎬ2011ꎬ27(8):95-100. [27]杨丽娟ꎬ王春梅ꎬ张春妹ꎬ等.基于遥感影像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新成切沟发生发展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2ꎬ38(6):96-104.[28]张晓远ꎬ刘朱婷ꎬ连少宏ꎬ等.基于RCSLE的粤西均墟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ꎬ2022ꎬ20(4):42-49.[29]黄应丰ꎬ刘腾辉.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J].土壤学报ꎬ1995ꎬ32(1):58-68.[30]张保华ꎬ何毓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ꎬ2005(4):76-78.[31]李娜ꎬ吴凯萍.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6):1482-1491. [32]SenanayakeSꎬPradhanBꎬHueteAꎬetal.Spatialmodelingofsoilerosionhazardsandcropdiversitychangewithrainfallvari ̄ationintheCentralHighlandsofSriLank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06(Pt2):150405.[33]赵建辉ꎬ张晨阳ꎬ闵林ꎬ等.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农田土壤水分反演[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1ꎬ37(11):112-120.[34]冯泉霖ꎬ李洪涛ꎬ徐夕博ꎬ等.基于聚类深度网络模型的莱州湾近岸平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估算[J].安全与环境学报ꎬ2022ꎬ22(4):2248-2258.[35]刘雯ꎬ韩玲ꎬ刘明ꎬ等.基于高分五号高光谱波段选择的矿区周边土壤Cd含量反演[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ꎬ2023ꎬ60(17):1728001.[36]MesquitaLSꎬMesquitaRBRꎬLeiteAꎬetal.Integratedflow ̄basedsystemdisplayinganin ̄lineminisoilcolumntomonitorironspeciesinsoilsleachates[J].CommunicationsinSoilSci ̄enceandPlantAnalysisꎬ2020ꎬ51(8):1089-1100. [37]宋子豪ꎬ韩阳ꎬ韦晨阳ꎬ等.受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和湿地土的偏振光谱特征对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ꎬ2022ꎬ42(8):2603-2609.[38]黄长平ꎬ刘波ꎬ张霞ꎬ等.土壤重金属Cu含量遥感反演的波段选择与最佳光谱分辨率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10ꎬ25(3):353-357.[39]张雅琼ꎬ赵宇昕ꎬ屈冉ꎬ等.基于GF-1卫星遥感影像的生态空间周边建筑余泥渣土场提取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ꎬ2018ꎬ44(6):50-55ꎬ89.[40]蔡东全ꎬ吴泉源ꎬ曹学江ꎬ等.基于HJ1A-HSI的龙口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J].安全与环境工程ꎬ2015ꎬ22(5):33-39.[41]宋婷婷ꎬ付秀丽ꎬ陈玉ꎬ等.云南个旧矿区土壤锌污染遥感反演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18ꎬ33(1):88-95. [42]DvornikovYꎬSlukovskayaMꎬYaroslavtsevAꎬetal.High ̄res ̄olutionmappingofsoilpollutionbyCuandNiatapolarindus ̄trialbarrenareausingproximalandremotesensing[J].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ꎬ2022ꎬ33(10):1731-1744. [43]钟亮ꎬ钱家炜ꎬ储学远ꎬ等.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小麦土壤重金属污染[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3ꎬ39(5):265-270.[44]徐彬彬ꎬ戴昌达.南疆土壤光谱反射特性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J].科学通报ꎬ1980(6):282-284.[45]WeiLFꎬYuanZRꎬWangZXꎬetal.Hyperspectralinversion9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
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刘明聪(闽江学院科研处,福建福州350108)㊀㊀摘要: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 关键词共词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 对2017年至2020年3月CSSCI所收录的以 乡村振兴战略 为主题的1630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国内乡村振兴战略 的研究热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三治合一 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脱贫攻坚;以乡村旅游为路径,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城乡互动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城乡融合;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㊂关键词: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法;乡村振兴战略中图分类号:C93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3798(2020)06-0107-06收稿日期:2020-09-17基金项目: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 新时代福建地方本科高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AS20292)作者简介:刘明聪,男,福建南安人,闽江学院科研处讲师㊂一㊁引言长期以来,资金㊁土地㊁人才等各种要素,在城镇化进程中几乎是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虽然快速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农村严重失血及贫血,使得 三农 问题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㊂为了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和要素平等互惠,以形成 工农互促㊁全面融合㊁城乡一体㊁共繁共荣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㊂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将其写入党章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㊁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㊁促进乡村绿色发展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㊁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㊁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㊁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㊁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着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㊁推动农业由 增产 导向转向 提质 导向,坚持和完善党对 三农 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1]㊂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有力抓手㊂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查阅近年来 乡村振兴战略 的研究文献,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可以明确新时期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㊂据此,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利用关键词共词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CSSCI收录的以 乡村振兴战略 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总结近几年来学术界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热点,希望能为国家未来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㊂第40卷㊀第6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Vol.40㊀No.62020年12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EducationDec.2020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㊀㊀(一)关键词共词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知识管理是指以系统化㊁外显化的方式来建立㊁更新及应用知识,将组织知识相关效益最大化,并从知识资产中获利的过程㊂知识管理之所以受到重视,在于知识属于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的容易获得,知识累积更显不易且更为耗时㊂若能妥善运用组织能力进行知识的分类㊁储存与创新,将能有效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并提升组织的持续发展㊂目前,学界多通过 共现分析 来开展相关的知识管理㊂所谓的共现分析 是将各种目标对象中共同出现的信息进行定量化分析,其关系特性涵盖共引㊁共同作者(Co-author)㊁作者共引(AuthorCo-citation)㊁期刊共引(JournalCo-citation)及关键词共词(Co-word)等㊂本研究以 共词分析法 与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为研究方法㊂其中, 共词分析 是以出现于同一篇文章的特征词链接共现关系为对象进行频次统计,以确定其所属学科的发展趋势,属于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发展于1970年法国文献计量学领域[2]㊂而 关键词共词分析 即是藉由期刊文献关键词的关联来建构主题领域的内部结构及议题相关性,也就是通过对相关文献关键词间共词频次进行连接强度分析,以得到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热点[3]㊂ 社会网络分析法 是一种根据数量方法㊁图论等发展出来的定量研究方法,初期用于社会学,用来探讨人际关系㊁互动㊁组织系统等,后来扩大应用至心理学㊁情报学㊁生物科学等领域,近年来多用于引文分析领域,透过节点与节点㊁派系与派系的联系来探讨群组结构关系[4]㊂社会网络分析法主要是探讨社会个体间关系连结及各种链接关系之间的模式㊁结构与功能,透过节点之间链接来观察社会网络关系㊂其中节点表示网络中的个人参与者,连结则是节点之间的关联,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有许多种链接,社会网络分析同时可以探讨群体之中个体的关系以及由个体关系所形成的结构与意义㊂本文利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CSSCI所收录的以 乡村振兴战略 为主题的论文关键词进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近年来 乡村振兴战略 的研究热点㊂㊀㊀(二)数据收集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不设定时间段限,针对 CSSCI 收录的所有以 乡村振兴战略 为主题的论文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至2020年3月1日),在剔除会议通知㊁征文通知㊁会议纪要㊁会议综述㊁期刊篇名索引等一些与本研究无关的内容后,得到相关文献共1630篇,关键词6710个,其中最早的研究发表于2017年,计13篇;文献数量增长幅度最大的为2019年,计1003篇;2020年至检索时间为止,计85篇㊂整体文献增长情况请见表1,本研究即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后续的分析㊂表1 CSSCI收录 乡村振兴战略 文献增长情况时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 3月文献增长篇数13529100385合计1354215451630㊀㊀(三)关键词共词统计关键词共词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在于,两个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越多,即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越高, 关系 也越强,而这类关键词便是该学科目前的研究热点[5]㊂据此,本研究首先针对前述1630篇文献的6710个关键词进行两两统计,得到5900组共词词组;再选取共词频次最高的前10名计13个关键词组,其中共词频次最高的词组为: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 ,共词频次计33次,第10名为 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 ,共词频次为11次(见表2);最后,为了进一步揭示重点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所组成之派系(3组以上关键词彼此直接相关)与派系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Netdraw可视化软件,将共词频次3次以上的词组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具有6个派系的可视化图谱㊂而由于前述共词频次排名前10名中最低的共词频次为11次,故以此为标准,共得到4个共词频次超过11次以上的派系(见图1),本研究即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热点分析㊂㊃801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0卷㊀表2㊀排名前10名高频关键词共词词组序号排名词组1词组2共词频次11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3322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3233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2843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2854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2565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2176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1887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1797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17108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13119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121210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111310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11图1㊀共词频次3次以上的关键词共词频次派系图谱三、研究热点㊀㊀(一)构建 三治合一 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脱贫攻坚㊀㊀从表2中,可以清楚看到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 分别位居高频关键词组第1名㊁第5名,共词频次达到33次,21次㊂根据图1,在以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治理 这两个关键词为中心的派系中, 乡村振兴战略 不但直接与 乡村治理 产生关系,同时也通过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新乡贤 村民自治 脱贫攻坚 等关键词间接与 乡村治理 产生关系,更通过 乡村治理 与 法治-自治-德治 为主的派系产生联系㊂由此可见,构建 三治合一 的乡村治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脱贫攻坚,是近年来我国 乡村振兴战㊃901㊃2020年第6期刘明聪: 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略 相关研究的最重要热点㊂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快速城市化造成 城市 与 乡村 两极分化,出现了三农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㊂尽管国家近几年一直加大力度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鸿沟,但城乡二元制所造成的差距,以及由此形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低下㊁农业产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以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现实问题仍在延续[6]㊂城市与乡村是相互依存的有机体,二者只有相互支撑才能持续发展,而仅依靠行政命令手段所推动的乡村管理已经无法有效解决当前复杂多变的问题㊂三农问题的根源来自于传统乡村管理体制过于落后,导致当前的公共服务体系无法有效解决新时代农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束缚了农民依靠个体解决生计问题的能力[7]㊂据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并创新乡村治理,构建 党委领导㊁政府负责㊁社会协同㊁公众参与㊁法治保障 的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 自治㊁法治㊁德治 等三治合一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却又不失和谐有序㊂换句话说,乡村振兴,关键在治理,想要实现 农业强㊁农村美㊁农民富 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乡村有效治理的实现[8]㊂地方政府如何构建 三治合一 的乡村治理体系,扮演好 指导者 的角色,积极培育引导农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由此形成政府治理㊁社会参与和群众自治的合作共治格局,全力推动脱贫攻坚,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已成为近年来 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的重中之重㊂㊀㊀(二)以乡村旅游为路径,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 分别位居高频关键词组第2名㊁第9名,共词频次达到32次㊁12次㊂图1中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美丽乡村 三个关键词自成派系㊂由此可见,以乡村旅游为路径,建设美丽乡村,成为近年来 乡村振兴战略 相关研究的第二个重要热点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目前主要有三条实施路径:一是推动乡村工业化;二是发展农村新业态;三是扩大当前农业的经营规模,其中 乡村工业化 依靠区位优势, 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的前提是挨家挨户都能有自己的农地,以今天全国农村人口高达6亿,耕地仅20亿亩的情况来说[9],要培育出大量规模经营农户的可能性不高㊂因此,产业兴旺更多要依靠 发展新业态 ,即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㊂由于当前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㊁环境软硬件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乡村旅游自开始出现,便吸引了城市居民的眼球[10]㊂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乡村旅游人次高达25亿,规模从以前的小旅游㊁中旅游迈入到大旅游时代,成为当前乡村改变新业态,发展经济的新增长点[11]㊂也就是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本质就是以 乡愁 为药引,激活城市人对田园风光㊁风土人情的好奇心,以此来吸引城市人到农村消费[12],从而给乡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为农民提供更多收入的同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城乡融合发展㊂以乡村旅游为路径,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近年来 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的关注焦点㊂㊀㊀(三)通过城乡互动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城乡融合㊀㊀表2中显示 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 分别位居高频关键词组第3名㊁第7名,共词频次达到28次㊁17次㊂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三个关键词自成派系,这表明:通过城乡互动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城乡融合,成为近年来 乡村振兴战略 相关研究的第三个重要热点㊂新时代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建设基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通过合作㊁共享㊁协调的发展模式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瓦解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造成的不平衡问题[13]㊂近几年,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反映出农村如果单靠自身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弥合城乡日益扩大的差距㊂因此,需要在 依托工业反哺农业㊁依赖城市支持农村 的方针下,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一开始就把工业与农业㊁城市和㊃011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0卷㊀乡村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通过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诸多方面的不断融合,进而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14]㊂㊀㊀(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 位居高频关键词组第3名,共词频次达到28次㊂图1中的 乡村振兴战略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三个关键词自成派系㊂据此可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近年来 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的第四个重要热点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与扶志㊁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15]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了 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㊂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16]㊂加快农村的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二者间的有效衔接,是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当前做好 三农 工作的重中之重㊂精准脱贫的目标是有效解决贫困农民基本生存发展需求的问题,而乡村振兴的要旨是弥合城乡两者的福利差异,同时还要创造条件,以满足农民在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㊂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地,将能够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有效降低精准扶贫的制度成本㊂可以说,在具体实践中必须以精准扶贫强化脱贫,进而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有机衔接㊂通过精准扶贫,有效达成精准脱贫,在满足农村贫困居民的基础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同时,成功补强乡村振兴的最低短板[17]㊂四、结论本研究通过对CSSCI收录的1630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的共词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指出2017年至2020年3月为止的 乡村振兴战略 的相关研究热点为:构建 三治合一 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脱贫攻坚;以乡村旅游为路径,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城乡互动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城乡融合;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㊂通过分析研究初步勾勒出学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界开展后续相关研究点明了方向㊂但本研究也存在部分问题:如,未能深入论证 关键词共词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这两种研究方法对本研究主题的适用性㊂以CSSCI收录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是否能真正代表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现况?在高频次关键词组的选择,以及可视化图谱中派系指定阈值的选定方面,缺乏充足的理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偏于主观㊂为此,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并加以改进㊂参考文献:[1]丁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有效性 基于皖南四个村庄的实地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53-61.[2]王念祖,隋鑫.2009 2013年两岸图书馆学热点对比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4(4):14-25.[3]王念祖,隋鑫.1993 2015年我国台湾地区数字出版发展热点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实证研究[J].出版广角,2017(2):18-22.[4]王念祖.2005 2014年我国出版学科高影响力论文特征与热点分析[J].出版科学,2015,23(2):51-54.[5]蒋颖.1995 2004年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共词分析[J].情报学报,2006(8):504-512.[6]张新文,张国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㊁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63-71.[7]童星.社会主要矛盾与政府主要任务的转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6):70-73.[8]蔡文成.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8(3):62-71.[9]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10]刘朝文,何文俊,向玉成.乡村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振兴[J].重庆社会科学,2018(9):94-103.[11]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㊃111㊃2020年第6期刘明聪: 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乡村旅游发展 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8):1409-1421.[12]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19-26,152.[13]罗歆.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09,211.[14]闻涛.从融合的角度谈乡村振兴战略中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9(15):1-2.[15]崔华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M].北京:中原农民出版社,2019:122.[16]何绍辉.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大抓手[N].光明日报,2020-6-8(3).[17]庄天慧,孙锦杨,杨浩.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12):113-117.(责任编辑㊀蔡银春)AnalysisontheHotspotsof RuralVitalizationStrategy :StatisticalAnalysisBasedonPapersPublishedbyCSSCILIUMingcong(ScientificResearchDepartment,Minjiang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P.R.China)Abstract:ThispapertakesCNKIdatabasesasthedatasource,analyses1630articleswiththesubjectof ruralvitalizationstrategy ,withmethodsofco-keywordanalysisandsocialnetworkanalysis.Thequantitativedatashowstheresearchhotspotsare:Settinguptheruralgovernancesystemof threerulesinone ,conductingpovertyalleviationandruralvitalization;Takingruraltourismasthepath,constructing BeautifulCountry andhelpingruralvitalization;Promotingruraldevelopmentthroughurban-ruralinteractionandrealizingurban-ruralintegration;Promotingtheeffectiveconnectionofpovertyalleviationandruralvitalization.Keywords:co-wordanalysis;socialnetworkanalysismethod;ruralvitalizationstrategy㊃211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0卷㊀。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水平
2005年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 件)
从 2004 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 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有 关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 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 置农产品运销设备,财政可适当给予贴息
经营、规范化管理;
• 50%以上成员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直供城市超市或通过合
作社连锁店销售,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转化科技成 果的基本类型与行为特点
三种基本类型 四大行为特点
(一)基本类型
1.自主选择性开发与应用 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我国
6%5%
5% 1%
各级农政技府推政组广府织站事的业科单普位活各动类服务科中研心院所或大专学业技术高协新会农农业业示产范业园化龙头企业独立经济人
其他
其他省 甘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新进展与政府扶持
发展动态 法律法规 政策扶持 项目扶持
(一)发展情况(2006年)
组织数
成员数 / 比 重
总
15万个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三)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政策沿革
1984年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 策的若干问题》
允许发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无论哪种联合,只要坚持 遵守劳动者之间的自愿互利原则,接受国家的计划指 导,有民主管理制度,有公共提留,积累归集体所有, 实行按劳分配,或以按劳分配为主就都属于社会主义 性质的合作经济。
改革目标
构建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等社会力 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形式多样、服务到位、充满 活力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推 广转化能力。
三农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三农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在三农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实现三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传统农业模式的落后和低效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因此,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显得十分迫切。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向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强三农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准确率和生产率。
其次,农业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和支持是确保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的关键。
农业科技研发是推动三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同时,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合作,将科技研发成果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确保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推动三农产业的健康发展。
再者,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也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传统人工劳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因此,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机械化作业和设施农业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最后,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关键保障。
优秀的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三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吸引更多有志从事农业科技研发的人才加入,为三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物联感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李鸿基,张 哲,瞿济伟,等.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物联感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2):20-34.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2.003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物联感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李鸿基1,张 哲1,瞿济伟1,奚小波1,张瑞宏1,郭康权2(1.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100) 摘要:农作物生长信息动态采集是科学种植的重要依据。
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以其灵活、智能、降耗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面了解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其技术创新与突破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类应用于农田信息感知的移动机器人,从底盘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应用4个方面,阐明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体系框架,分析机器人底盘结构的技术构成,概括国内外物联感知技术与农业移动机器人融合应用现状,探讨信息传输与处理应用的前沿技术,指出各类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总结目前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和难点,对今后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平台研发、信息感知、导航模式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出建议,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及物联感知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农田环境;信息感知;物联网;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2-0020-14收稿日期:2022-09-04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21)315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210823);扬州大学作物学学科特区学科交叉课题(编号:yzuxk202007);江苏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编号:NJ2021-28)。
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
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农艺师的管理模式;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实践。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结论:农艺师是农业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因此,要充分发挥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优势,提高农艺师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艺师、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新应用、实践一、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作用1.1 农艺师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农艺师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能够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农艺师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他们在合作社、协会等集体经济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艺师可以协助农民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讲座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这样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能够增强农民之间的互信和协作意识。
其次,农艺师还可以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形式的支持来帮助农民发展自己的事业。
此外,农艺师还能够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和其他方面的帮助,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总之,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对农民利益的关注和保护,使得农民参与到集体经济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1.2 农艺师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在农村合作组织中,农艺师作为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技术推广员,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不仅是农民的专业知识储备者和技能传授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农艺师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张友明:微生物技术助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张友明:微生物技术助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作者:庞贝郑声宇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0年第06期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事关当代人福祉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
以微生物技术创新为龙头,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大有潜力可挖。
2015年,农业部正式启动“减肥减药”行动。
2017年,两办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这些政策的出台,源于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在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越来越明显;也基于我国消费者在满足吃得饱、吃得好之后,转向科学健康的饮食需求越来越迫切。
其实,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至今,“减肥减药”再也不是简单做减法,它的底线是粮食“不减产”,目标是农业“增效益”。
那么如何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守护好粮食安全底线,实现保供给与保生态的协调统一?答案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期探索,给出了破题方案——荧光假单胞固氮菌剂助绿色种植“荧光假单胞固氮菌剂”,乍听起来有些玄妙,其实它是一种农用微生物菌剂。
20世纪40年代有机化学农药发明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
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农用微生物菌剂作为新型肥料,能分解土壤养分、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还能够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增强作物抗病和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普遍。
張友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亥姆霍兹生物技术研究所中方所所长。
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基因组编辑和天然药物生物合成。
近五年其团队负责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秀玲讷河市学田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摘要: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不断关注,在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建设方面很多还延续原来的传统生产模式,对于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显得捉襟见肘,在农业现代化系统的生产建设上显得不足,农业生产现代化必须利用高科技的农业种植手段来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在农业种植生产基础上告诉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推进我国农业推广技术水平。
本文笔者则主要针对近些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对策前言在近些年,国民生产及民生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从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后,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加快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步伐。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1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一般来说,我国的农业技术人员大多都是在40岁以上的,也就是70后,这一类人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很少参加培训学习,思想比较传统,缺乏掌握现代化的专业技术技能,缺乏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产品的机会,他们总是凭经验指导,认为老一辈留下来的种植技术流传多年,肯定是对的,不肯接受新的农业技术。
也不能客观的认清当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对于新型的农业技术根本就不关心,也不了解,比如说杂交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造成自己使用的农业技术已经被淘汰了还不知道,最终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始终提不上来,严重阻碍了新型农业建设与发展。
1.2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缺乏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农业种植有着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当前我国的农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在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农技推广前面,必须要做大量的试验、示范。
生物科技行业的创新研究成果
生物科技行业的创新研究成果生物科技行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领域,持续不断地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科研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CRISPR-Cas9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基因编辑工具。
通过CRISPR-Cas9,科研人员能够准确地编辑生物体的基因组,包括增删改基因序列,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这一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农业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通过编辑作物基因,科研人员能够使作物更抵抗病虫害、逆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CRISPR-Cas9编辑患者体细胞中的有害基因突变,使其恢复正常状态,从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如血液病、免疫缺陷病等。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被用于研究癌症的发生机制,并开展针对癌症的精准治疗。
环保领域,基因编辑技术被用来改良微生物以实现更高效的废物处理和清洁能源生产。
通过基因编辑,科研人员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其能够更高效地降解有机废物、产生清洁能源,从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干细胞研究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两项重要的突破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应用。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一种通过转录因子重新编程的技术,使体细胞重新获得干细胞的特性。
这项技术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来培育组织和器官,从而避免了排斥反应和供体匮乏的问题,为个体化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基因编辑技术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准确地修改干细胞的基因组,改变其分化命运。
通过编辑关键基因,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干细胞向特定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元、心肌细胞等,为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手段。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了吗--基于财政支农的调节效应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了吗--基于财政支农的调节效
应
关爱萍;章玥玲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24()2
【摘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数字经济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财政支农的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
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财政支农正向调节了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鉴于此,在推进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优化农业数字风险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战略。
【总页数】11页(P53-63)
【作者】关爱萍;章玥玲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F49
【相关文献】
1.城镇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财政支农的门槛效应分析
2.财政支农、金融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边界效应——来自中国东中西各地区农村的比较研究
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减贫效应——基于农村数字化与教育投资的调节作用分析
4.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是维护城乡卫生公平、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来说,自该制度2003年在全国试点以来,政府、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供方及其他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正在产生积极效应。
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制度的最终确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有过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重建失败的前车之鉴。
因此,本研究在阐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的重要“手柄”和典型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采用ROCCIPI技术方法系统描述和评估该制度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旨在找出政策改进或立法关键策略,确保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1新农合制度设计的“手柄”和典型运行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旨在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约束主体福利或者效应最大化的个体行为[1]。
由于这些规则与约束都是人为制定的,社会主体(政党、公民或利益团体)就可以发挥改变旧制度、重新设计新制度的动作主张,实现制度变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有效制度的需求[2]。
我国从2003年开始试点新农合制度,本质上属于重新分配收入的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问题[3-4]。
目前开展新农合的核心制度结构是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从中可以梳理出这一结构内部各项制度安排要素———“手柄”的配置状况,主要包括:(1)制度目标:2008年在全国农村ROCCIPI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张宜民①,冯学山①#,孙燕②摘要借助制度经济学理论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的7个重要“手柄”和典型运行模式,并从政府支持(含保险组织方)、农村居民和医疗服务供给方3个维度,运用ROCCIPI技术方法系统分析该制度实施6年来所取得的成效,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改进策略:明确各级政府筹资责任与分担机制;提升基层政府的组织管理技术和经办能力;适度强制或半强制农村居民参加,减少逆选择;适当增加农民个人筹资标准,提高制度保障水平;逐步将门诊基本医疗服务纳入补偿范围,兼顾人群受益面与受益程度;完善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激励与制约机制,降低供方道德风险;努力培育区域社会资本,增强农民信任感。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ROCCIPI技术[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8X(2010)01-0024-05Applied Research of ROCCIPI Technique Amid the Analysis of Implemental Effect,Existing Problems and Its Causes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ZHANG Yi-min,FENG Xue-shan,SUN Yan,∥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 2010,24(1):24-28Abstract Expatiated seven knobs in scheme frame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NRCMS)and primary patter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In virtue of ROCCIPI technique method,systematically dissertated implemental effec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RCMS in bygone six years from such three dimensionalities as government support,rural residents and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Based on the above study,put forward some key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RCMS in China,including clarifying financ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division mechanism of all level governments,upgrading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faculty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cutting down adverse selection by compulsive or semi-compulsive participation,advancing security level by increasing personal financing standard of rural residents,giving equal attention to beneficial extension and beneficial degree of security patterns by compensating out-patient medical services,strengthening prompting and restrict of selective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to reduce moral hazards,and boosting up rural residents’trust by cultivating social capital to come into being spontaneously mutual cooperation.Key words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equal auess to health services;ROCCIPI techniqueFirst-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①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②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120#通讯作者ROCCIPI 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张宜民等范围内基本推行,2010年覆盖全体农村居民;(2)基本原则: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3)组织机构:以县为统筹单位建立新农合管理体制,省、市级政府成立协调小组,县级政府成立管理委员会及下设经办机构(根据需要设派出机构);(4)筹资来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5)补偿范围:主要补助农民的大额或住院医疗费用;(6)基金与服务管理:基金由管理委员会及其下设经办机构负责日常管理,专款专用,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7)监督机制:成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监控基金使用环节和服务提供质量,强调农民群众的参与。
从系统论角度来分析,该制度就是由以上7个重要“手柄”相互联结而成的系统性结构,要素之间环环相扣、密切联系,发挥合力,共同维护着制度的平衡与稳定。
制度运行6年多以来,各地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与愿望、财政投入水平及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的新农合运行机制,上述7个“手柄”以不同层次和方式加以组合而呈现多种模式[5-6],归纳起来主要有:(1)大病住院统筹模式:将有限的基金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尽量避免因病致贫;(2)县住院统筹与家庭账户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纵向承担医疗风险,避免家庭内部不同成员间的选择性投保;(3)县住院统筹与个人账户模式: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一般门诊、急诊医疗费用,可以累计和结转;(4)县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模式:对门诊医疗费用按比例或定额报销补助;(5)改良式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选择合医、合药或合防,带有传统合作医疗组织管理特色;(6)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模式:以县为单位的社会统筹和乡镇互助共济,向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过渡;(7)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模式:发挥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的技术优势,分为保险合同型承办、基金管理型代办、混合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宜条件及优势与不足,所需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和制度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对满足当地农民的健康需要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需要加以认识和总结,供下一阶段新农合的改革与发展借鉴经验。
2制度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ROCCIPI 方法ROCCIPI 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立法研究技术,通过揭示规则(Rule )、过程(Process )、机会(Opportunity )、能力(Capacity )、交流(Communication )、利益(Interest )和意识(Ideology )7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去透视某个社会问题,寻求最佳法律对策[7]。
本研究借助ROCCIPI 技术方法论,从政府支持(含保险组织方)、农村居民和医疗服务供给方3个层面[8],系统描述新农合制度实施6年多以来取得的成效,重点在于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识别和确定关键性的政策改进策略提供依据。
2.1政府支持(含保险组织方)2.1.1规则:现行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简称《决定》)、《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简称《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3号),阐述了政府的领导、经济和监管职责,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
问题及原因:规定不具体、缺乏配套措施,各级政府之间、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对政府及主要责任人的问责机制不健全,导致责任落实的法律效力不高、动力不足。
2.1.2过程:新农合的财政筹资额度已由2003年的20元/人上升到2008年的80元/人,接受补助的人群范围也有所扩大,政府补助资金基本都能到位,但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具有一定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