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与McWiLL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宽带无线技术比较 :WiMAX、Wi-Fi、3G(TDSCDMA、CDMA2000、WCDMA)、LTE汇总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 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 WIFI(Wireless Fidelity)即无线保真,目前可使用的 标准有两个,分别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 。
WiMAX技术优势
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WiMAX所能实现的50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 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只 要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 大大扩展。 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据悉,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 70Mbit/s,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
WiMAX系统主要有两个技术标准,一个是指满足固定宽带 无线接入的WiMAX802.16d标准,另一个是满足固定和移 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802.16e标准。
作为线缆和xDSL的无线扩展技术,802.16a规范于2003 年1月29日被IEEE通过。这是一种全新的宽带FWA技术,是 为解决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设计的。在亚洲,目前 xDSL是WiMAX在最后一公里接入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因 此,通常也将WiMAX称为无线DSL。
WiMAX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瓶颈
制约802.16发展的几个方面;
标准制定方面:802.16e标准化工作正在进行,除空中接口标 准尚未完成以外,802.16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网络规范、 标准体系不完善。802.16仅仅规范了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空 中接口,没有规定基站和基站之间,基站和网络侧的协议。在 切换、移动性管理(寻呼)和终端状态管理(激活和休眠的转 换)等与蜂窝组网有关的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WiMax与Wi—Fi的技术比较与前景分析
f 键 词】w i ) W i F 技 术特 性 关 Ma ( —i
前 景 分析
1 引言
近 年 来 , 线 局 域 网越 来越 受 各行 业 的关 注 和 重 视 , 线 无 无
w 卜F 标 准 又称 IE 8 21 ,它 是 一 种 短 程 无 线 传 输 技 i E E 0 .1
状 , 对 比介 绍 了 w i x和 W i F技 术 , , Ma — 着重 对 两种 技 术 的 物 理 层 技 术 特 点 和 其 对媒 体 访 问 的控 制 进 行 了分 析 . 对 并 两种技 术 的技 术标 准做 了 对 比研 究 。最 后 , 者 描 述 了两 种 技 术 的 应 用前 景 和 一 些 最 新 的政 策 , 对 两 种技 术 的 前 景 作 并
IE 8 21 X 与 I E 8 2 1 X 相 似 , 此 W i x论 坛 也接 纳 E E 0 .1 E E 0 .6 因 Ma 对 W i F 厂 商产 品 的认 证 , 而 保 证 两 种 标 准 和 产 品 的 配 合 —i 从
面 , iF 网络 已 经 发 展 到 821v 虽 然 821e 准 尚未 正 W ~i 0 、l , 0 .l 标 式 批 准 , 大 多 数 w 卜F 产 品 一 开 始 支 持 。 此 外 , iF 将 继 但 i W —i
运作 频 谱
最 高传 输 速 度 1 Mb s 1 p
5 Mb s 4 p
5 Mb s 4 p
优 点 缺 点
低 成 本
采 用 复 用技 术 . 兼 容 8 2 0 不 易 受干 扰 1b l
.
易受 干扰 、 覆 盖 范 围 小 . 与 易受 干扰
速 度 缓慢 8 2 l/ 0 . bg不 相 容 1
无线通信(WiMax、McWill、Wi-Fi、WAPI技术)
目录1、McWiLL技术简介 (2)2、WiFi技术 (4)3、WiMax技术简介 (12)WiMAX论坛副主席:WiMAX的中国机会 (48)4、WAPI技术简介 (18)浅议WAPI技术 (22)WAPI启示录 (28)5、无线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 (30)无线城市建设技术分析 (30)无线城市关键技术及发展策略分析 (31)无线城市技术发展方向和主要技术 (34)北京等十大国内城市明确无线城市计划 (36)英特尔武汉开建无线基地16省市上马移动WiMAX (37)WiMAX移动宽带悄然入华业务速率最高2Mbps (38)MESH城市无线网,与Wimax、3G争雄 (49)5、2008全球无线通信亮点 (40)6、现在部署WiMAX还是等待LTE? (52)7、3G技术专题剖析全球3G的五大发展趋势 (55)通信巨头争夺4G不遗余力 (59)McWiLL技术简介Mc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BW A)系统,也是SCDMA综合无线接入技术的宽带演进版。
McWiLL是大唐基于SCDMA衍生出来的宽带无线技术,由大唐旗下的信威公司拥有知识产权。
McWiLL立足于新型本地专网,为行业客户提供多种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行业专网应用。
McWiLL与Wi-Fi和CDMA 1XDO的兼容效果都很好,基本符合了标准化组织的要求。
由于奥运会期间网通的通信服务用户数量是空前的,运营商表态,等信息通信部下发了牌照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采用基于McWill的无线宽带接入系统。
McWiLL系统具有如下优势(1)提供宽窄带一体化的业务从测试的业务类型可以看出,McWiLL可以同时支持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多媒体,是语音数据一体化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2)系统容量高McWiLL单基站占用5 MHz的载频带宽,最高吞吐量为15 Mbit/s,终端最高吞吐量为3 Mbit/s,最多能支持并发300路语音,是目前可商用的、支持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WiMAX与McWiLL的分析和比较
WiMAX与McWiLL的分析和比较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迫切要求终端设备能够实现自由移动。
但传统的接入技术难以同时满足宽带和移动两方面的技术要求,为此业界开发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这种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高的传输速率和方便、快捷、灵活的接入方式,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我国,WiMAX和McWiLL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视频点播、V oIP、在线游戏以及移动办公等多种业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业务需求,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WiMAX技术WiMAX全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EEE802.16标准的一项无线城域网技术,可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目前已经发布的802.16系列标准有802.16、802.16a、802.16c、802.16d和802.16e,其中802.16d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802.16-2004)是802.16、802.16a和802.16c的整合和修订版本,主要对工作于2~66GHz频段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的物理层(PHY)和媒质接入层(MAC)进行规范[1],是目前最成熟和最具实用性的一个标准;而802.16e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 802.16-2005)则是为了支持移动性而制定的标准,它增加了对小于6GHz许可频段移动无线接入的支持,支持用户站以120km/h的车辆速度移动[2],支持基站或扇区间的高层切换功能。
除以上版本外,正在发展和计划发展的802.16系列标准还包括802.16f、802.16g、802.16h、802.16i、802.16k、802.16m 等版本,基于这些标准的WiMAX技术也将逐步被完善。
WiMAX技术支持A TM和IP两种数据接口,主要应用于高速传输的数据业务,但它同时也支持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传输。
802.16d系统在采用OFDM调制方式和20MHz信道带宽下,最大传输速率可达75Mbit/s,最大的覆盖范围可达50km,典型的覆盖半径为5~15km,因此已成为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颈的有效手段。
WiMAX与McWiLL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McWiLL技术及其应用1、McWiLL系统概述Mc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也是SCDMA综合无线接入技术的宽带演进版。
1.1系统指标McWiLL为全IP架构,全面支持固定、便携以及全移动模式下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支持切换和漫游,终端最大移动速度可达120 km/h,主要系统指标如下。
●多址方式:CS-OFDMA(码扩正交频分多址);●调制方式:QPSK、8PSK、16QAM和64QAM自适应;●基站系统射频信道带宽:5 MHz;●工作频段:400 MHz、1800 MHz、3300 MHz;●单基站吞吐量:峰值净吞吐率15 Mbit/s(5 MHz);●单基站语音业务容量:支持300个并发语音信道;●覆盖半径:市区2~3 km,郊区8~13 km,链路预算>160 dB;●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2 W;●接收灵敏度:-114 dBm/单信道,-93 dBm/满载。
1.2关键技术McWiLL采用了CS-OFDMA、增强型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自适应调制编码、动态信道分配等关键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数据吞吐量高、并发用户容量大、1×1同频组网等特点。
(1)CS-OFDMACS-OFDMA是SCDMA与OFDMA技术的有机融合。
这种融合的多址技术既能克服传统CDMA系统在宽带数据传输时由扩展频谱引起的严重码间干扰,又可以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相邻小区的干扰,从而实现窄带语音和宽带数据的可靠传送。
(2)增强型智能天线在SCDMA系统智能天线技术的基础上,McWiLL采用增强型空间零陷等优化方案,能够自适应地将无线电信号导向期望的方向,使天线主波束对准接收用户,同时将零陷对准其他小区用户,从而降低外泄干扰强度。
McWiLL增强型智能天线能选择性地接收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作者:龚颖侠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5期摘要:在现如今这个时代,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将离不开无线网络的应用,随着这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宽带无线的接入也越来越广泛,具体包括家庭电视的网络连接、手机通话的网络连接等等各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
为了家庭网络信号更加良好,因此也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拥有了多种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本篇文章主要对几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家庭宽带无线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家庭无线宽带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是需要归根于互联网的发展,因为随着互联的发展以及其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导致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网络。
对于现如今这个信息网络极度发展的社会,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其从任何一方面而言都要比传统的宽带技术好,并且网络运行速度也是比较快,因此其更加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本篇文章主要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以及传统的宽带接入技术来进行分析,并且讲述了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未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对于现如今而言,家庭宽带无线技术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宽带网络市场,因为其从各方而言都比传统的宽带技术良好,因此发展速度也是相当快。
根据当前的无线宽带发展水平而言,其主要可以分为WiMAX技术、Clearwire、Mcwill技术明线技术这三种最基本的技术,下面主要是对这三种技术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WiMAX技术对于WiMAX这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而言,其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是依照国际网络标准体系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并且它可以对非视距以及移动性的数据进行支持,甚至还可以抵抗一些特殊的干扰。
WiMAX的核心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通信方面、媒体方面等等,但目前这种技术在国内相对而言不是特别成熟,需要研究的空间还是比较广泛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相对来说拥有较为成熟技术的国家如韩国,从而希望其可以真正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家庭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之中,从而可以推动中国网络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WiMAX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1 、前 言
目前 ,随着技术 的进步 ,以基 于 821a 0 .6—e的 Wi XWol MA ( r d it oea it fr co aeAces技术 为代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 ne p rbly o rw v cs) r i Mi 术以其传输距离 远、升级维护方便 、高速双 向数 据传输等优点赢 得了业界 的青 睐。Wi X组织是一个由业界领 先的通 信产品、设 MA 备公 司及 芯片制 造商共 同建 立的非盈 利组织 『] 1。该组织 旨在对基 于 IE 0 .6标准和 E S p r E E 821 T I eMAN标 准的宽带无线接人产品进 Hi 行一致性 和互操 作性认证 ,从而推进基于 8 21 0 .6的产 品的广泛应 用 ,并大大降低产 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通过 Wi X认证的产品 MA 会 拥 有 “ i XC IZ II D w MA E— TFE ”标 识 。 Wi X技 术 从 很 大 程 度 上 克 服 了 35 固定 无 线 宽 带 接 人 技 MA .G 术的局 限性 ,它的出现让无处不在 的互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同时 , Wi X还是 一个潜力无 限的市场 ,预测 未来 1 内全球各地对 MA 0年 Wi X设备的需求量 巨大。 MA 目前 ,国内于 2 0 获得信产 部 3 G频 段运营许 可的多家 0 4年 . 5 运 营商都 希望在 3 G频段部 署 Wi X网络,争取在未 来宽带 .5 MA 通 信移动化 的市场 中得到更 大的竞争优 势。本文从 Wi X技术 MA 特 点介绍人 手 ,分析 Wi X技术 的应 用场景 和市场定 位 ,分析 MA Wi X与 3 MA G的关 系 ,最后 给出 了 Wi X的未来 发展趋 势。总 MA 体来说 , M X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物理层 、 A 层 、业务能力 Wi A M C 及 网 络结 构 四个 方 面 。 2 .1物理层特点 Wi X工 作 频 段 可 从 2 ~6 G , 信 道 带 宽 可 在 1 MA 6 Hz . 7 5~ 2 MH 范 围内灵 活调整 ,有 利于在所 分配 的信道带 宽 内充 0 z 分利用 频谱 资源 。Wi X采 用宏 小 、区方式 ,最大 覆盖 范同达 MA 5 k 。当在 2 MHz 0i n 0 信道带宽时,支持高达 7Mbt/ S 0 i 的共享数据 传输速率 ( 此时 ,最大覆盖范围为 3 k ) —5 i 。可采用 多扇 区技术来 n 提 高 系统 容 量 ,一 个 扇 区 可 同 时 支持 6 O多 个 采 用 E J/T1的企 业 用户或数 百个家 庭用户。Wi X采用 了 O DM、收 /发分集 、自 MA F 适应调制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非视距 N 0 和阻挡视距 0 L s Ls N O 传输 , 有效提高了城市 内无线传输 的效能 。 2 C层 特 点 .2 MA MA Me i A cs ot l C( da ces nr ,媒体接人 控制协议 ) C o 是数据链路 层的子层 ,能屏蔽 物理 传输媒介 的特 质,为高层提供使用物理介 质的手段 。它支持 Q S o 管理 ,满足对不 同业务质量 的要求 。M C A 层根据业务 Q S要求和业务参数 ,以轮询方式 请求连接带宽或进 o 行带宽调整 ,以保证语音和视频等实时业 务的低延迟要求 。同时, 针对 无线信道环境 下较 高的误码率和丢包率 ,定义 了基于每个应 用 流 的 A Q,保 证 MA R C层 业 务 数据 单 元 MS U的 自动重 发 ,确 保 D 端到端包的传输质量。 2 .3业务能力 Wi X采用 面向连接的方式,可 以向用户提供 具有 Q S性能 MA o 的数 据 、视 频 和 语 音 (oP 业 务 。 在 IE 8 2 1 V I) E E 0 . 6标 准 中 ,MA C 层定 义了较为完整的 Q S机制, o 还定义 了四种不同的业务 , 分别为: 非请求 的带 宽分配业务 fGS、实时轮询业 务 (P ) U ) r S、非实时轮询 t 业务 (r S、尽力 而为业务 fE ,分别 可以用来 向用 户提供高质 nt ) P B) 量 的 视 频 和 语 音 业 务 、普 通 质 量 的视 频 和语 音 业 务 ,以 及 质 量 无 保证 的诸如 ltme 等业务 。可 以根据业务 的实 际需要来动态分配 ne t 带宽,具有较大 的灵活性 。因此 ,Wi X可为不 同业务提供不 同 MA
WiMAX和McWill的技术对比
WiMAX和McWill的技术对比1.产业链完整性1)全世界涉及WiMAX系列产品的厂家、团体有630多家(WiMAX产业论坛成员),其中包括华为、intel、MOTO、三星、思科等世界一流通信厂家。
一方面,这些厂家可以为WiMAX网络提供种类丰富设备、终端、芯片、软件,使其业务更加丰富,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所有的WiMAX厂家的产品均可以进行互联互通。
因为WiMAX是IMT-2000协议组定义的国际标准,是开放协议。
2)McWill全球只有大唐信威一个厂家,且McWill是其私有协议,不对外开放,全世界没有其他的供货商,导致供货单一。
一方面,终端、芯片、软件的丰富程度受到影响,定制开发速度缓慢。
另外一方面,无法引入其他的供货商参与,可能导致供货商操纵商务,垄断市场。
2.技术方面1)基站方面✧最新的WiMAX产品已经采用第四代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分布式基站进行布网。
分布式基站的使用大大的增强了覆盖的效果,在同等的覆盖要求下可以使用更少的基站进行覆盖。
软件无线电的使用保护了投资,使得日后技术的长期演进基于同样的硬件平台。
而所有针对电力业务的协议级调整(即电力系统要开发自己的无线网络标准)可以基于软件的修改完成。
其技术难度大大小于基于硬件的修改。
在工程安装方面,分布式基站的适应性非常强,RRU可室外安装,BBU有相应的室外防护设备。
而用于使用在输电线路的野外安装场景时,业界主流厂家可以提供室外一体化机房,用于分布式基站的安装,同时解决电源、传输、防盗、备电、温度等问题。
✧McWill产品仍然使用传统的室内型宏蜂窝,设备通过馈线与天线相连,覆盖效果差(馈线有3db左右的馈损,使得天线口功率降低)。
而室内型宏蜂窝对机房依赖很大,不能用于输电线路的野外安装。
McWill技术不能向业界主流4G技术演进,而大唐信威公司本身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后续演进路标。
就更谈不上如何实现演进了。
在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今天,不能提供演进路标就意味着会被迅速的淘汰。
WiMAX与McWiLL的技术以及发展现状对比
f r to L c l o p 是 北 京 信 威 通 信 技 术 股 份 有 限 o ma in o a L o , 公司继 S D C MA 无 线 本 地 环 路 接 入 系 统 之后 , 再 次 自 主 研 发 的 移 动 宽 带 无线 接 入 系 统 【 制, 目 前 正 致 力 于 开 发 属 于
Q S保 障性 的特 点,可 以 支持较 高 的移动 性 和高数 据速 率 o
业 务 ,这 就 要 求 系 统 拥 有 比较 先 进 的 技 术 作 为 支 撑 。 两 种 系 统 的 关键 技 术 大 体 相 似 , 但 又 各 有 千 秋 , 下 面就 分 别 从 物 理 层 和媒体 接人 控 制层介 绍和 对比 各 自的关键 技术 。
可 以迎 刃 而 解 。
控 制 层 的规 范 。 它 旨在 城 域 网接 入 环 境 下 , 保 证 不 同厂 商 无 线 设 备 的一 致 性 , 为 家 庭 、 企 业 以及 移 动 通 信 网络 提 供 “ 最 后 一公里 ”的 高速 宽带接 入 。
而 M c i L全 称 为 Mu t —C r i rW i e e s 1 W L l i a r e r l s I 3一
维普资讯
3G o i T pc
w M X与 M WiL的技术以及发展现状对比 iA c L
3 W 与 Mc i L关键 技 术 i MA W I J
W i X和 Mc L MA Wi L系 统 都 具 有 可 扩 展 性 、 安 全 性 和
在通 信 系统 中,MI MO技术 和 智能 天线技 术 因其分 别 提 高 了信 道 和小 区用 户 的容量 ,又 增强 了信 号传 输 的可靠
性 , 从 而 得 到 了 业 界 的 充 分 重 视 。 下 面 首 先 介 绍 多 天 线 技 术 , 再 结 合 W i X 和 Mc i L 系 统 比 较 各 自 的 创 新 点 。 MA W L ◆ MI MO技 术
集群通信技术-McWiLL与WiMAX应用对比
目录1 技术简介 (1)1.1 McWiLL简介 (1)1.2 WiMAX简介 (1)2 技术参数及性能比较 (1)3 市场应用比较 (2)4 McWiLL相对于WiMAX的优势 (3)4.1 网络架构 (3)4.2 移动性支持 (3)4.3 频谱资源 (5)4.4 成本问题 (3)4.5 版本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产权问题 (3)1 技术简介1.1 McWiLL简介Mc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是北京信威通信公司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的演进版本,既能提供语音业务,又能提供移动的宽带数据业务。
McWill中采用了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OFDMA、自适应调制、动态信道分配、空间零陷等先进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容量大、并发用户量大、发射功率低、抗多径衰落和小区间干扰等优点。
1.2 WiMAX简介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认证联盟。
其宗旨是推动基于 IEEE 802.16 标准和 ETSI HiperMAN 标准的无线宽带接入产品的开发,确保基于以上标准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现在业界通常提到的WiMAX即指基于 IEEE 802.16 标准开发的产品。
WiMAX现在有两个版本:固定版—802.16d,与移动版—802.16e。
2 技术参数及性能比较由于McWiLL与WiMAX具有相似的性能表现和目标市场,为了了解这两种技术的优劣,我们在这里对这两种系统的技术参数进行一下比较和分析。
表2-1 表题McWiLL WiMAX 技术定位无线城域网/广域网技术无线城域网技术应用地域中国 16d:主要在北美和欧洲16e:起初在韩国峰值速率15Mbps (5MHz) 15Mbps (5MHz)语音容量[1] 并发300路 (5MHz) 并发120路 (5MHz)信道带宽[2] 1~20 MHz1.25~20 MHz 使用频段 1.8G 、400M 、3.3G 16d :2~11 G16e :≤6G多址方式 CS-OFDMA TDMA/OFDMA 双工方式 TDD 16d :FDD 或TDD16e :TDD调制方式 QPSK ~64QAM QPSK ~64QAM编码方式[3] RS 码、Turbo 码、 LDPC 码卷积码 典型覆盖范围 1~3 km (城区)移动性支持 150km/h (1.8GHz)120km/h 多天线支持智能天线 MIMO NLOS 支持支持 AMC 与HARQ支持 支持 切换机制快速硬切换 硬切换 1x1同频复用支持 不支持 面向市场行业企业专网/农村信息化/公网公网/行业企业专网/家庭 产品成熟度好 差 终端类型 已有CPE(带宽1MHz-5MHz 低端到高端产品系列)、PCMCIA 、PDA 、手机等计划推出CPE 、PCMCIA 卡、PDA 等(终端带宽均为5MHz )知识产权情况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绝大多数核心专利为Intel 、三星等跨国公司所持有3 市场应用比较McWill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应用,已在世界上38个国家成功商用。
McWiLL叫板WiMAX
地 错过 了一 次 历史 性 的发 展 机 遇 。
此 后 为 了 生 存 ,信 威 不 得 不 将 注 意
力 从 移 动 通 信 市 场 转 向 固定 通 信 市
信 息也 显 示 该 技 术 已经 得 到 了政 府
团 与 中 国 留美 学 生 建 立 的 CW i 公 l l
场 。 时恰 逢 中国 电信 分 拆 之 时 , 这 在
当今 的 通信 业 , 当大 家 正
为Wi MAX和 HS A谁 DP
的 大 力 支 持 。这 就 是 大 唐 集 团 的 一 家 子 公 司 信 威 公 司 自主 研 发 的 基 于 SC DMA技 术 开 发 的 新一 代宽 带 无 线 接 入 系 统— — M c L Wi L。
在 韩 国 有 三 大 电信 运 营 商 ,分 别 是 Io e ee o ( 国 电信 ) K f ra T lc m 韩 、S
Tee o ,以及 固 网运 营 商 Ha a o lc m nr。
展农村通信 ( 村通 工程 ) 村 时所 面 临 的 传输 距 离 长 、 线路 维 护 难 度 大 、 投 入 费 用 高 、 济 效 益 差 等 问 题 。 这 经 在
端 之 间可 以 在 非 视 距 的 环 境 下 传 播 。 在 实 际 测 试 中发 现 ,在 目前 典 型 的 城 市 环 境 下 , W iL Mc L 的单 基 站 覆 盖
F 和C i DMA 1 X的兼容 性都很好 。 特
别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由 于 采 用 了 智 能 天 线技 术 ,在 测 试 中 Mc i W LL每 个 测 试 点都 仅 仅 用 了 1 测 试 天 线 , 根 而 其 他 技术 都 采 用 了多 根 天 线方 式 , 这 充 分 体 现 了 Mc i W LL在 基 站 建 设
WiMAX与3G,WiFi,LTE的技术比较
WiMAX简介一、简介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WiMAX也叫802.16无线城域网或802.16。
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
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 等先进技术, 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
二、技术特点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由此支持企业客户享受T1类服务以及居民用户拥有相当于线缆/DSL的访问能力。
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1~6英里覆盖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WiMAX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
此外,凭借这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提供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回程。
WiMAX构建于高级无线技术,抵消效果的干扰提供更多数据以大范围。
两个关键高级无线突破结合入移动WiMAX标准是正交频分多访问(OFDMA)和多个输入/多个输出(MIMO)智能天线技术。
这两种技术有效地放置到更多的数据的可用电波以提高吞吐量和/或覆盖范围。
尤其有利MIMO高干扰环境中,如中心城市。
OFDMA断裂一个信号转换许多独立之前将其传输碎跨电波以增加光谱效率。
通过多元化的信号这样,即使某些块没使它通过,则信号会重建仍然可以对方是否MIMO使用多个天线的两端的无线连接(基站和用户设备)以启用数据到沿多个独立路径。
例如,一个1x2配置指设备带有1Tx(传输)和2Rx(接收)天线;同样,3 x3指3Tx和Rx天线3。
三、无线宽带技术比较3.1、无线宽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以ITU和3GPP/3GPP2引领的蜂窝移动通信从3G到LTE,再走向4G的演进道路上,3G、WiMAX、LTE、ZigBee等各种无线宽带技术竞争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技术不断完善,在网络实用性上形成互补。
WiMAX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分析
WiMAX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分析作者:田劲来源:《硅谷》2008年第18期[摘要]WiMAX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容量大、信道宽度灵活、安全性高等特点。
随着该技术被ITU批准为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标准,“无线城域网”的概念已经进入了“滨海新区信息化发展合作协议”。
首先对IEEE802.16标准的内部结构进行介绍,又对利用该技术的组网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WiMAX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信息化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WiMAX IEEE802.16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20067-01一、WiMAX的特点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一)WiMAX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较好满足一系列现实市场驱动需求,如信号强度/价格比折衷、增强比特速率与覆盖,在固定、游牧基础上增加移动能力至50km/小时~120km/小时或更高,以适应热点区域用户的组合移动需求。
2.跟紧NGN及IMS-FMC等概念,利用基于IP模式的多业务能力优势,以规模量产及价廉物美方式推进VoIP、数据及视频多媒体业务发展。
3.强有力地加速推进标准化工作、开放标准与接口,注着基础及应用芯片规模量产与认证测试,有助确保价位有吸引力及多厂商环境下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性。
4.以移动性、提速、价位为吸引力主体,给3G的演进发展以压力与竞争动力,加速其标准化及演进步伐,有利于用户及市场发展。
(二)WiMAX发展存在的几大问题主要体现在:1.频率规划支持问题。
必须尽一切努力促进全球/区域与国家的频率规划支持。
2.及时提供价位有吸引力、实用有效的芯片规模量产。
3.重要运营商的支持问题,必须通过实用芯片规模量产及合理的市场定位吸引全球重要运营商的支持。
4.IEEE系列标准的有效协调与避免不合理、甚至有害的重复与竞争问题。
二、IEEE802.16技术标准结构(一)IEEE 802.16的技术特点IEEE 802.16技术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通过接入核心网向用户提供业务,核心网通常采用基于IP协议的网络。
WiMAX与McWiLL的分析和比较
WiMAX与McWiLL的分析和比较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迫切要求终端设备能够实现自由移动。
但传统的接入技术难以同时满足宽带和移动两方面的技术要求,为此业界开发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这种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高的传输速率和方便、快捷、灵活的接入方式,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我国,WiMAX和McWiLL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视频点播、V oIP、在线游戏以及移动办公等多种业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业务需求,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WiMAX技术WiMAX全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EEE802.16标准的一项无线城域网技术,可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目前已经发布的802.16系列标准有802.16、802.16a、802.16c、802.16d和802.16e,其中802.16d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802.16-2004)是802.16、802.16a和802.16c的整合和修订版本,主要对工作于2~66GHz频段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的物理层(PHY)和媒质接入层(MAC)进行规范[1],是目前最成熟和最具实用性的一个标准;而802.16e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 802.16-2005)则是为了支持移动性而制定的标准,它增加了对小于6GHz许可频段移动无线接入的支持,支持用户站以120km/h的车辆速度移动[2],支持基站或扇区间的高层切换功能。
除以上版本外,正在发展和计划发展的802.16系列标准还包括802.16f、802.16g、802.16h、802.16i、802.16k、802.16m 等版本,基于这些标准的WiMAX技术也将逐步被完善。
WiMAX技术支持A TM和IP两种数据接口,主要应用于高速传输的数据业务,但它同时也支持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传输。
802.16d系统在采用OFDM调制方式和20MHz 信道带宽下,最大传输速率可达75Mbit/s,最大的覆盖范围可达50km,典型的覆盖半径为5~15km,因此已成为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颈的有效手段。
WiMax技术的介绍及其优势说明
WiMax技术的介绍及其优势说明
WiMax技术的优势
WiMax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最初的应用方向,增加了移动通信方面的服务。
通过加入移动特性,一方面,WiMax可以像原来设想的那样,作为服务供应商和电信商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可成为运营商们搭建语音和数据骨干网络的主流技术。
按照Wimax的商用计划,预计到2006年802.16即可集成到笔记本电脑,实现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可移动的宽带无线数据服务。
在城域网的范围内,用户无须购置新的终端,仅用集成802.16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60km/小时以上的移动速度,不间断地享用高于3G十倍以上的速率而构成的宽带精彩内容服务。
而且WiMax还能作为WiFi的备份,使用户可快速、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而笔记本电脑、PDA 、手机也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 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
WiMax还通过将无线接入系统上升到无线接入网络,多中心站之间通过负荷分担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网络容量。
同时WiMax通过OFDM技术具备了非试距传输的能力,因此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获得最佳的传输性能,WiMax还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来提高覆盖能力。
此外,WiMax还具有成本低、易实施的优势,因此有利于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新兴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用户都会获益。
在基站建设方面,WiMax不同于过去所采用的无线技术,移动信号站为了更好的工作,减少障碍物的影响,都需要搭建高高的基站,WiMax可大大降低移动运营商的成本。
2023年WiMAX基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WiMAX基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无线互联网的迅速发展,WiMAX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WiMAX基站行业市场也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WiMAX技术具有高速、宽带、覆盖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农村建设、企业办公等场合。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WiMAX基站数量已经达到10万个,累计用户数超过800万,市场规模一直在逐年增长。
预计未来五年,WiMAX基站数量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
另外,随着5G技术的发展,WiMAX基站也将逐渐升级,推动市场产值不断提高。
二、竞争格局目前国内WiMAX基站市场正呈现出三分天下的趋势,分别是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集成商。
在运营商中,中移动、中电信和中联通是领先的三家公司;在设备制造商中,华为、中兴、爱立信等企业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集成商中,大同、山东电信等公司比较有竞争力。
三、技术发展方向未来WiMAX基站技术将越来越向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发展。
具体来说,WiMAX基站升级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骨干技术升级:增强网络容量和带宽,提高网络速度和用户体验。
2. 网络管理升级:实现智能化网络运营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高网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网络安全升级:升级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4. 硬件设备升级:开发新的WiMAX基站硬件设备,提升设备性能、降低功耗。
四、市场前景近年来,政府对宽带网络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WiMAX基站市场的增长势头也处于良好的状态。
未来,WiMAX基站市场发展将有以下几个趋势:1. 多元化市场需求:除了传统的农村电信建设和企业宽带应用之外,城市交通、无人驾驶、物流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2. 技术与市场结合:随着5G技术的到来,WiMAX基站技术将向5G技术融合过渡,市场前景越发广阔。
英特尔WIMAX芯片解决方案
英特尔WIMAX芯片解决方案引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英特尔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推出了一种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解决方案——WIMAX芯片。
本文将详细介绍英特尔WIMAX芯片解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
一、高速传输速率1.1 WIMAX芯片支持的高速传输速率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
相比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WIMAX芯片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数百兆比特每秒的水平。
1.2 高速传输速率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大文件,实时观看高清视频和进行在线游戏等高带宽需求的应用。
1.3 英特尔WIMAX芯片的高速传输速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无线通信体验。
二、广范围覆盖2.1 WIMAX芯片具有广范围的覆盖能力,可以在大范围内提供稳定的无线信号。
2.2 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相比,WIMAX芯片的信号覆盖范围更广,可以覆盖城市、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等不同地理环境。
2.3 广范围的覆盖使得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享受到稳定的无线通信服务,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三、高度可靠性3.1 英特尔WIMAX芯片解决方案具有高度可靠性,能够提供稳定的无线连接。
3.2 WIMAX芯片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多天线技术,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干扰和衰减,提供稳定的通信质量。
3.3 高度可靠性使得用户在进行语音通话、视频会议等实时通信时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通信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四、低功耗设计4.1 英特尔WIMAX芯片解决方案采用了低功耗设计,能够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
4.2 低功耗设计使得WIMAX芯片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更加可行,用户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无线通信功能。
4.3 低功耗设计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灵活性与兼容性5.1 英特尔WIMAX芯片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5.2 WIMAX芯片可以与不同的设备和网络进行无缝连接,支持多种无线通信协议和频段。
McWillCPE用户端设备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分析
McWillCPE用户端设备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分析用户端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领域中,供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而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则包括了蓝牙、Wi-Fi、NFC等技术。
本文将对McWillCPE用户端设备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其优劣势及适用场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McWillCPE用户端设备。
McWillCPE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专为广域物联网(Wide Area Internet of Things)应用场景而设计。
它基于低功耗广域网(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技术,具有低功耗、长通信距离和强大的穿透能力等特点。
基于这些特点,McWillCPE用户端设备在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比之下,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常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蓝牙设备可以实现快速连接,并且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
它广泛应用于蓝牙耳机、音响、智能手环等设备中。
然而,蓝牙的通信距离相对较短,通常在10米左右。
此外,蓝牙设备的功耗较高,适用于对功耗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
另一个无线通信技术是Wi-Fi,它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无线数据传输。
Wi-Fi设备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适用于连接互联网、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
然而,Wi-Fi设备的功耗较高,通常需要接入电源供电,因此在移动设备等对于功耗有严格要求的场景中并不适用。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近场通信技术,可用于设备之间的短距离传输。
NFC在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传输安全可靠的特点,但其通信距离有限,通常不超过几厘米。
因此,NFC适用于对通信距离要求不高的场景。
综上所述,McWillCPE用户端设备在广域物联网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具有低功耗特点,可以实现长时间的续航能力,适用于对续航时间要求较高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i M A X与M c W i LL技术的分析与比较胡建武1余建国2余重秀1徐大雄1(1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2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W i M A X和M c W i L L接入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对两技术物理层和媒质访问层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后介绍了W i M A X和M c W i LL的市场发展状况。
关键词W i M A X M c W i LL802.16SCD M A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迫切要求终端设备能够实现自由移动。
但传统的接入技术难以同时满足宽带和移动两方面的技术要求,为此业界开发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这种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高的传输速率和方便、快捷、灵活的接入方式,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我国,W i M A X和M cW i LL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视频点播、V oIP、在线游戏以及移动办公等多种业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业务需求,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W i M AX技术W i M AX全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 EE E802.16标准的一项无线城域网技术,可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目前已经发布的802.16系列标准有802.16、802.16a、802.16c、802.16d 和802.16e,其中802.16d标准(发布名称为I EEE802.16-2004)是802.16、802.16a和802.16c的整合和修订版本,主要对工作于2~66G H z频段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的物理层(PH Y)和媒质接入层(M A C)进行规范[1],是目前最成熟和最具实用性的一个标准;而802.16e标准(发布名称为I E EE802.16-2005)则是为了支持移动性而制定的标准,它增加了对小于6G H z许可频段移动无线接入的支持,支持用户站以120km/h的车辆速度移动[2],支持基站或扇区间的高层切换功能。
除以上版本外,正在发展和计划发展的802.16系列标准还包括802.16f、802.16g、802.16h、802.16i、802.16k、802.16m等版本,基于这些标准的W i M AX技术也将逐步被完善。
W i M AX技术支持ATM和I P两种数据接口,主要应用于高速传输的数据业务,但它同时也支持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传输。
802.16d系统在采用O FD M调制方式和20M Hz信道带宽下,最大传输速率可达75M bi t/s,最大的覆盖范围可达50km,典型的覆盖半径为5~15km,因此已成为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胡建武: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余建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重秀: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大雄:教授,博士生导师,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颈的有效手段。
而802.16e系统在5M H z的信道带宽下,也可以实现15M bi t/s的数据传输速率,它的典型覆盖范围为几公里。
2M cW i LL技术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M cW i LL,M ul t i_C ar r i er W i r el es s Inf orm at i on Local Loop),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M cW i LL技术源于同步码分多址(SCD M A)技术,是在SCD M A技术基础上的演进和革新。
早期R1~R3版本的SC D M A系统属于窄带SC DM A 技术体系,主要侧重于语音通信,同时兼顾低速率的数据业务,而后从2003年开始,M cW i LL技术开始研发,目前开发的M cW i LL系统主要包括R4和R5两个版本,其中R4版本主要应用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针对的是高速传输的宽带数据业务,并且已经获得了试验频段分配。
而R5版本的M cW i LL则定位于高速移动无线接入系统,支持120km/h的终端移动速度和漫游、切换等功能,同时支持高速数据业务和高效语音业务,并且针对我国现有的电信业务模式,专门定义了用于语音承载的物理信道和资源控制单元,目前此版本已经进入到系统测试阶段。
M cW i LL系统是完全基于I P分组交换的宽带无线系统,采用宏蜂窝网络结构[3],覆盖半径可达10~50km,典型市内覆盖半径1~3km,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视距传输。
传输速率上,5M H z的信道带宽下,R4系统的最大净荷吞吐量可达8M bi t/s,终端最大峰值数据速率3M bi t/s,而R5系统的基站净荷吞吐量可达15M bi t/s,终端最大峰值数据速率为5M bi t/s。
3W i M AX和M c W i LL技术的分析与比较W i M AX和M c W i LL既有很多相似点,又存在差异,表1给出了它们的主要技术特征。
本文主要对两种接入技术的物理层和媒质访问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
3.1物理层技术比较(1)使用频率和调制技术方面。
W i M A X使用10~66G H z的许可频段和小于11G H z的许可与免许可频段,支持小于6G H z许可频段的移动接入。
对于10~66G H z 的许可频段,标准定义了W i r el es sM A N-S C物理层,采用单载波调制方式,应用于视距传输,可选信道带宽为20M H z、25M Hz或28M Hz。
而对于小于11G Hz的工作频段,标准定义了W i r el es s M A N-SC a、W i r el es s M A N-OFDM、W i r e l es s M AN-OFDM A三种物理层规范,主净峰值速率信道带宽使用频段多址方式双工方式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帧长(TD D)干扰抑制多天线支持切换机制典型覆盖范围移动性支持语音业务承载M c W i LL(R5)15M bi t/s(5M H z)1~20M H z400M、1.8G、3.3G H z、未知频段S C DMA+OF DM AT DDQ P SK、8P SK、16Q AM、64QA M;支持AM CR S码、T ur bo码、L D PC码帧长5m s,上下行时隙比例可为1:7、2:6、3:5、4:4、5:3、6:2、7:1干扰零陷算法,动态信道分配智能天线+S DM A先建后切的快速硬切换1~3km120km/hV oI P方式;专用语音业务信道W i M A X(802.16e)15M bi t/s(5M H z)1.25~20M H z小于6GH zTDM A+OF DM ATDD、F DD、HF DDQ P SK、8P SK、16Q AM、64QA M;支持A M C卷积码、卷积Tur bo码、块T ur bo码、L D PC帧长2.5~20m s,且上下行子帧帧长比例可调动态频率选择AAS、M I M O硬切换、宏分集切换、快速基站切换1~5km120km/hV oI P表1M c W i LL与W i M A X技术特征要用于非视距传输,其中:SC a物理层采用增强的单载波调制方式;OFD M物理层采用256个子载波的OFD M 调制;OFDM A物理层则采用2048个子载波的OFDM 调制方式。
由于OFDM A具有比OF DM更加灵活的资源分配方式,因此通常认为OFD M物理层应用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而O FD M A物理层则主要应用于移动无线接入系统。
并且为了支持移动性,802.16e标准还对O FD M A物理层进行了扩展,支持128、256、512、1024、2048个子载波的O FD M调制,以适应各地区从1.25~20M Hz的不同信道带宽。
M cW i LL目前只使用有许可证的400M H z、1.8G H z、3.3G H z频段,支持1~20M Hz的信道带宽,在用户稀疏的农村地区用400M H z的M cW i LL系统建设低密度大面积覆盖的“薄网”,而在用户稠密的城市地区用1800M Hz或3300M H z的M cW i LL系统建设高容量的“稠网”,用户可以使用多频终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无缝切换,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网络利用率,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R4版本M cW i LL系统的物理层采用多载波同步码分多址(M C-S CDM A)技术,它克服了传统CDM A 系统面对无线宽带数据传输时因扩展频谱而引起的码间干扰问题,是并行传输FDM技术和CD M A技术的有效融合;而R5版本的M cW i LL系统则采用先进的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 A)技术,它先对调制符号进行码扩处理,即将每个符号做8倍的扩频,然后再做O FD M A调制,由于每个符号在频域上实现了扩频,因此可以有效对抗时域的瞬时干扰或时间选择性衰落,并且由于码扩处理将每个符号的能量分到了整个信道的频带内,因此在接收端还可以实现频率分集接收。
(2)双工方式方面。
W i M AX在许可频段采用TD D、FDD或者HFDD的双工方式,在免许可频段则只允许使用T DD模式,且必须支持动态频率选择(D FS)技术。
采用TD D双工模式时,系统上下行子帧的划分是动态调整的,可由特定的系统参数来控制,支持2~20m s的帧长设计。
而对于M cW i LL系统,则只设计采用TDD双工模式,帧长固定为10m s,且包含8个时隙,上下行时隙个数的比例可调,支持1:7、2:6、3:5、4:4、5:3、6:2、7:1模式的上下行比例。
(3)多址接入技术方面。
W i M AX采用TDM A和OFDM A的多址接入方式,而M c W i L L则采用CS-OF DM A方式进行接入。
CS-OF DMA技术利用了S CDM A和OF DM A各自的优点,有机地将OFDM A、TDM A和S CDM A技术融合在一起,因此更加灵活。
(4)调制与编码方面。
W i M A X支持B PSK、Q PSK、16QAM、64QAM的调制方式,而M c W i LL则支持QPSK、8PSK、16QA M、64QA M的调制方式,两者都支持卷积码、T ur bo码、LD PC等信道编码方式,以及都支持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 M C)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等链路自适应技术。
(5)空间处理技术方面。
W i M AX和M c W i LL的物理层也都支持自适应天线系统(AAS)、多入多出(M I M O)等多天线技术,但W i M A X采用动态频率选择技术(D FS)来减小频率间干扰,而M cW i LL则采用空间零陷和动态信道分配等来增强智能天线的抗干扰能力,并且这些处理算法可以完全通过软件无线电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