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战后世界(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 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提出挑战。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 了理论基础。 除了弗里德曼的追随者外,英国的沃尔特斯、莱德 勒、帕金和奥地利的弗里希等也是著名的货币主义者。
2、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 • 1951~1958年,西欧国家先后组建了欧洲 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联营。 •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欧洲共 同体。 • 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 洲联盟,简称欧盟。
(三)战后日本的崛起
• 1、崛起的原因 • (1)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 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的因素,为经济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 (2)随着战后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内地形势 变化,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压制改为扶植,尤其是后 来美国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 (3)战后日本实行了经济的非军事化,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如制定外向型经济发 展战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 了产品的 更新换代,同时,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
货币主义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亦称货币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 :经济学家,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 代表之一。1932年在拉特格斯大学毕业,1933年获 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1937年在美国自然资源 委员会工作,1941-1943年在美国财政部赋税研究署 工作。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芝 加哥大学任教,1948年任该校教授。1977年退休后 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67年任 美国经济学协会主席。1969-1971年任尼克松总统经 济顾问委员会委员。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普遍观点:1、通胀是货币现象;2、凯恩斯主义彻 底失败,需要新的理论取而代之。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 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 授芒德尔。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1974年他反对福特 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 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芒德尔的论点引起拉弗和万尼斯基的注意和赞赏,拉 弗进一步研究并发展了芒德尔的论点。70年代后半期,拉 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利用《华尔街日报》广泛宣传他 们的论点。
1956年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人民举行起义, 反对苏联统治。为镇压起义,苏联的坦克开 进布达佩斯。起义者奋起反抗,但最后被击 溃;匈牙利政府首脑伊姆尔· 纳吉被处以绞刑。 至1956年11月4日苏军连续多天的血腥镇压, 造成至少3000名匈牙利平民被打死,20万 人逃往西方国家。
5、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 1968年,改革派领导人杜布切克出任捷共 中央第一书记,公布了革新社会主义的
《行动纲领》,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
经济体制改革,又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
针,这次改革行动被称之为“布拉格之
春”。
• 由于苏共领导指责其违背社会主义道路,
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迫中断。
结束语
•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改革,主要包括经济 政策、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三方面。 • 经济政策的改革主要是从凯恩斯主义转向 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政策; • 经济关系的改革主要是调整发达国家间的 货币汇率,协调彼此间的金融与贸易矛盾;
• 经济结构的改革主要是改革传统产业、发 展新兴产业。
货币主义(货币学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虽因 各种原因遭受挫折,但他们改革为我们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失败 是成功之母,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终于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 进!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人口和资源问题
• 请阅读P128内容,思考: • 1、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哪些突出问题? • (人口过快增长、环境污染、资源相对贫 乏) • 2、人类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本立场是什么?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 经济改革
• 一、苏联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3、波兰的经济改革 1956年6月波兹 兰事件后,波兰统一 工人党第一书记哥穆 尔卡在政治、经济方 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 自治相结合的方针, 扩大企业自主权,但 成效不明显。
波兹南事件
• 1956年6月28日,波兰波兹南市工人为减税和增 加工资而举行了游行示威,示威群众与波兰执政 党——波兰统一工人党派来镇压的军队发生了流 血冲突,造成了5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300多 人被捕,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波兹南事件。 • 事件后的新的领导人哥穆尔卡指出:“他们抗议 的并不是人民波兰,并不是社会主义。他们抗议 的是我们社会制度普遍存在的,并且也是他们痛 苦地感受到的弊病,抗议的是对于社会主义—— 那是他们的理想——的基本原则的歪曲。”
2、日本的崛起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 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 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 举办了奥运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 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 加,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引起了亚洲邻国 的关注和不安。
3、美国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1992年克林顿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
革,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使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从而完成 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美国经济呈现一派繁荣 景象,从而进入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
的新经济时代。
(二)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
二战结束后,刚刚从战争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欧 洲人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 实现欧洲经济的总体复苏,消除苏联的冷战威胁, 正是这样一个欧洲梦,成为了战后西欧经济复苏的 源动力。 1、战后欧洲的复兴的原因 (1)密切同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3)发展高科 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等。 在西欧各国的复兴过程中,联邦德国的经济发 展尤其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国家。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提高 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 增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 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近下台。
3、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总结了赫鲁晓夫时期建设和改革的经验 教训,采取“稳定局势”的方针,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他改 革的重点主要放在重工业,虽然苏联经济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 就,军备力量大大发展,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大国,但改革 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中央集权的计划 经济体制活力衰退,忽视农业、轻工业发展造成的后果日益严 重,956年匈牙利事件后,经过十多年的政治、经济 上的整治和认真准备,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匈 牙利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 • 政治方面,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 经济方面,在公有制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 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作用有机结合 起来。 • 这次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繁荣,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由于70年代大借外债,到 80年代,匈牙利又面临着新的经济困难。
第十三章 战后世界经济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 恢复与发展
一、全球性经济改革浪潮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在美国资本和技术的扶持下,纷纷出现复兴和重 建的良好局面。 •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股强劲的经济改革之 风吹遍全世界,各国都进行经济改革或调整。形 成这股改革潮流的原因:一是世界经济从20世纪 70年代起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增长,各种类型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困难和挫折,需要寻找出 路;二是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 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国际化、信息化、自由化和 金融化的发展。
• 1、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946年,苏联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继续采用高度集 中的办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仍然把发展重工业和国防 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短期内,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 到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了73%,农 业总产值接近战前1940年的99%,国防工业成就巨大, 1946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 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2、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中,最先摆脱苏联模式束 缚的是南斯拉夫。在前总 统铁托的领导下,逐渐探 索出了一条以社会主义自 治制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但这种体制也 有许多问题,如削弱了国 家的宏观调控,出现分散 主义、自由主义,民族问 题也尖锐起来。
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2、赫鲁晓夫的改革
经济领域,主要是针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农业方面:(1)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 (2)改组农业拖拉机站;(3)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 (3)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1)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 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2)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 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政治领域,主要是在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基础上进行的。 (1)在报刊上开始发表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 论观点,如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等; (2)平反冤假错案; (3)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矛盾和阴暗面的文学作品 公开发表。 思考: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
1、改革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东欧各国在苏联帮助下,纷纷建立人民 政权,同时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在东欧各国确 立。 这种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在最初一段时间里,为 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经济曾起过一定作用,初步改变了东 欧各国的落后面貌。但是,由于它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 业,导致了农、轻、重比例失调,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 活没能得到应有的提高;这种高度集权 的计划经济体制, 也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抑制了国民经济的 活力;强制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妨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 展。 随着东欧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渐 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桎梏。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战后美国繁荣的原因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战后 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 了条件。 2、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中东石油危机——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 80年代美国采取降低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减 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措施——经济持续增长,通 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